-
1 # 史海尋蹤
-
2 # 吃好喝好藥好
朱元璋小時候挖過野菜,啃過樹皮,吃過別人家的剩飯,稍微大點給地主家放牛換飯吃,沒牛放的時候就化身乞丐去討飯。
當時施捨過他的人哪會想到這位討飯的小哥會成為皇上呢。
朱元璋這個人屬於白手起家,赤手空拳到擁兵百萬打下了延綿276年的大明江山。
不管是李唐還是趙宋都是軍閥和門閥出身得到的天下,只有朱元璋是赤裸裸貧農到坐擁一切的大明天子。
-
3 # 985廢青引進計劃
朱元璋,其父朱世珍,其母淳皇后。朱家共有八個孩子,朱元璋在家排行老八,所以小的時候叫朱重八。朱元璋這個名字是後來他的義父郭子興為他取的
朱元璋小時候經常和徐達、湯和等人在一起玩扮演皇帝的遊戲。朱元璋每次假扮皇帝的時候都是想著左手一個白麵饃饃,右手一根大蔥。能夠吃上白麵饃饃,是他一輩子的夢想。
有一次輪到朱元璋做皇帝,他的小夥伴問朱元璋:”朱皇帝,我們都要餓死了,你這個皇帝能給我們弄點吃的東西不能?”朱元璋把這句話當了真,他坐在一塊石頭上面,說:”朕今天讓你們吃肉。”朱元璋看著眼前地主家的小羊羔,把它給烤著吃了。
-
4 # 緱哥諞史
曾經有人這樣說過一句話,我感覺就是朱元璋的一生不管他是怎麼過來的。中國上下5000年從未有明朝得國之正的朝代。
-
5 # 楊角風發作
元朝末年,黃河決口,“鐵鍋”皇帝和“脫脫”丞相商量出一個妙計,那就是“以改兼賑”。實際上當時的朝政太腐敗了,根本就不適合大規模的調動民工,果然後來就出事了,聚集在黃河岸邊的十幾萬民工,每天被逼著幹活還填不飽肚子。最後被一句“石人一隻眼,攪動黃河天下反”的民謠“綁架”,從此大規模的紅巾軍起義正式拉開帷幕。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又在做什麼呢?
這就得從二十幾年前談起了……這個朱元璋啊,小時候實在是太苦了,中國曆朝歷代就沒見過身世這麼慘的人能當上皇帝!
哦,那時候的朱元璋還不叫朱元璋,他是後來參加起義軍之後,才改名叫朱元璋,那時候他叫朱八十八,也就是朱重八。
這個元朝統治下的漢人啊,命運實在是悽慘,作為三、四等公民,除非是考取了功名或者是讀書人,其他的老百姓很多連個名字都沒有。當然,並不是元朝有規定,漢人必須用數字起名,實際上很多人文化水平有限,甚至連溫飽問題都很難解決,也就不在乎名字好壞了。
那時候的父母給孩子起名字,往往有這麼幾種方式:
第一種是把夫妻倆的年齡相加,再冠上一個姓,就是名字,比如朱元璋的曾祖叫朱四九,朱四九的哥哥叫朱四五。據楊角風考證,這哥倆歲數應該相差兩歲,起名規則就是父母年齡相加後加一個姓氏。
第二種就是根據出生年月來命名的,比如朱元璋的祖父,叫朱初一,極有可能就是某年某月初一出生。定了老大的名字後,後面的就按照初二、初三往下排了。有人說朱重八是因為八月初八出生,才叫朱重八的。實際不然,查了一下朱元璋的生平,他其實是九月十八出生的,他起這個名字實際上是排名老八所致,因為他的哥哥們叫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
第三種原因我認為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很多姓名不是老百姓自己起的,是上戶籍的人給起的。比如很多村子涉及一個宗族,一個姓氏的,你家生了一個孩子,排到了新生兒第57位,於是起名某五七,你哥哥家隨後也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某五八,依次排下去。
不僅僅是朱重八如此,從小跟著他玩到大的湯和啊、徐達啊,他們家也是這種情況。比如湯和,他曾祖父叫湯五一,祖父叫湯六一,爹叫湯七一,按理說他應該叫湯八一,整個家庭把勞動節、兒童節、建黨節都起完了。甚至後來跟朱元璋爭奪天下的陳友諒、張士誠,其實也是後來起的名字,原名一個叫陳九四,一個叫張九四,看來“尾號”是四的人,跟朱元璋天生死對頭啊。我們看明史,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朱元璋後來變成那個樣子?其實這跟他小時候的經歷關係很大,可以說是那時候留下的病根,按照明史記載,朱重八一家是外來戶:
“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
最早的時候,他的祖父是淘金者,其實跟軍戶啊,工戶啊,農戶啊,意思差不多,就是他家是負責淘金的,按月上繳黃金,後來交不上了,變賣家產買黃金,最後逃荒到了盱眙縣,朱元璋就是在這裡出生的。
畢竟是逃荒來的,家庭貧窮,沒有土地,靠給地主種地和放牛為生,主業是要飯。可以說這個家庭雖然貧窮,但是也不至於活不下去,朱重八就是在給地主放牛中長大,跟他一起長大的還有一群同樣貧窮的小夥伴。
在放牛過程中,朱重八實際上是小夥伴們的頭,他們也玩“過家家”,不同於傳統“過家家”,他們玩的是扮演皇帝的遊戲。朱重八往往扮演的就是皇帝,曾經幻想著某一天讓自己的這些小夥伴都能吃上大餅,吃上饃。
某一天,小夥伴們又餓的不行,朱重八一拍胸膛,保證大家都吃上肉,於是把地主劉德家的牛犢給宰了一個。完事後,還把牛尾巴插進了石頭縫裡,囑咐大家要說牛犢進了石頭縫不出來了,可想而知,劉德又不是傻子,趕走了朱重八。
到了朱重八十六歲的時候,他們家團聚了,父親雖說是地主家的佃戶,實際上主業還是要飯,這一年,他們經歷了短暫的團聚,可是隨之而來的就是災難。這一年,安徽、河南一帶鬧旱災、蝗災,同時伴有瘟疫出現。蒙古人,四方征戰,曾經把整個地中海都囊括了進去,但是伴隨而來的還有一個惡魔,那就是黑死病。有很多學者認為,元朝實際上是亡於瘟疫,也就是黑死病,至於朱重八的老家當時爆發的是不是黑死病,無從得知。
元朝治理瘟疫還是比較“科學”的,他們選擇了隔離的方式防止瘟疫蔓延,正是由於這項措施,導致了最悲慘的一幕。那就是朱重八家,叫花子都失業在家出不去了,天底下有這樣的事嗎?
朝廷應該也有賑災糧,可惜他們知道瘟疫的厲害,不可能像現在一樣發放到每個人手裡,這樣自然就存在吃拿卡扣,分到朱重八家,啥也沒有了。半個月內,朱重八的父親餓死,大哥餓死,母親餓死,就剩下朱重八和二哥了,怎麼辦?
實際上這個時候,朱重八的小夥伴像湯和啊,徐達啊,周德興啊,都跑了,自謀生路去了,朱重八自然也不能坐以待斃。
他家這時候窮到什麼程度了?
別說棺材了,連埋父母的地都沒有,有一個鄰居見他們實在可憐,給了一塊墳地,後來朱元璋登基後,還把這個鄰居封了侯。據說當時朱重八哥倆把父母屍體抬過去後,累得喘氣,結果晴天霹靂,大雨傾盆,再看父母屍體,已經陷入了泥中。
走投無路之下,朱重八跑到了皇覺寺當了和尚,不要以為人人都能當和尚,那個年代和尚也不是隨便能當的。正所謂:
“亂世道士下山平禍,和尚禁閉廟門。盛世道士封山閉門,和尚出廟斂財。”
此時正是亂世,皇覺寺也不是隨便開門的,所謂的朱重八出家當和尚,不如說是皇覺寺的和尚們僱傭了一個小工。
對於朱重八來講,寺廟簡直太好了,至少能管飯啊,雖然對待他也不公平,但總比在家裡等餓死要強。實際上打雜也沒有打幾天,皇覺寺就斷糧了,畢竟亂世之下,又有瘟疫,本來給寺廟種地的佃農也死的死,逃的逃,香火錢更是沒有指望。
在這種情況下,方丈以“歲歉不足給眾食”為由,打發了一部分人去化緣,說的好聽點是化緣,說的難聽點,就是要飯。
也正是這三四年的要飯生涯,釀就了朱重八艱苦卓越的本質,與此同時見識到了世面,學到了知識,為後來爭奪天下,奠定了基礎。
當時的元朝已經岌岌可危,明教、白蓮教、彌勒教遍地,朱重八也就是在要飯的過程中加入了明教,其實也很好理解,畢竟加入個組織,對乞討有利啊。
再後來的朱重八又加入了起義軍,並重新起名為朱元璋,不過那已經是青年後的朱元璋了……
我是說書人楊角風,換種視角看明史,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關注吧!
-
6 #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朱元璋做了皇帝這樣的傳說也就多了,在中國傳說故事道詞典中有一個故事叫黃牛成仙,主要流傳在朱元璋的家鄉安徽江蘇一帶,故事是這樣。朱元璋是放牛娃,結果殺牛給他的夥伴們吃,剝了牛皮,然後又把牛尾巴放到石頭縫裡,露出來,東家就問起來呢他說牛鑽石縫裡了。東家就跟著他到山裡看,還真是如此,於是拉著牛尾巴狠狠的一拽,居然還聽了牛的叫聲。後來東家氣急了還把朱元璋打了一頓。 為什麼有這個傳說呢,就是說朱元璋在少年的時候也是在困境中奮發有為聰明機智,這樣讓許多農村長大的人們就感到親切,從而津津樂道。
還有一個故事也是說在他少年的時候這在《朱元璋轉高粱葉斬掉少年頭》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是說他在放牛的時候和夥伴們玩扮皇帝的遊戲,他先用石頭土塊,堆成一個皇帝的寶座,朱元璋就要大家輪著坐,坐上去的便是皇帝,大家一起給皇帝磕頭,結果是幾個孩子沒有一個受得起別人磕頭的。不是上去就跌起來,就是坐在上面東倒西歪。到朱元璋的時候他找來了一些鬍鬚草編織的一起掛在嘴上算作鬍鬚,找來一塊破水車板頂在頭上算皇帝的平天冠,然後他坐在上面穩穩當當瘦了所有孩子的磕頭這樣朱元璋就成了孩子王。
還有一個故事是說朱元璋在皇覺寺的時候,和尚們做道場,朱元璋就扯了紙幡用竹竿挑著作為旗子,與孩子們按照東西南北中五方站立,又把他們分成五隊,排下陣圖,朱元璋吆喝一聲,那些笨頭笨腦的牛們竟然井然有序的跟著孩子們手中旗子,竄來竄去,一點也不錯亂,這是說什麼呢朱元璋有指揮的才能,更宣揚他能指揮動物的神異表現,類似金口玉言。
這就是朱元璋,在民間,他既是少年英傑,勇敢機智,又在以後,給人們帶來了苦難,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看來歷史也不全是英雄創造的。人民才是歷史的主人。
-
7 # 花貓劉雨昊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家裡排行老八,所以叫朱重八,後改名為朱元璋。朱元璋在早年的時候放過牛,非常的貧窮。
家鄉發生旱災,第二年又發生了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他的父親大哥,母親都死掉了,朱元璋連買棺材的錢都沒有買親人的土地也沒有,鄰居劉繼祖給了他一塊墳地最後把父母給安葬了。在走投無路下朱元璋去投奔了高斌和尚,他每天在寺廟裡打掃衛生,洗衣做飯,不久,當地又開始鬧上了饑荒,寺廟上也沒有飯吃了,主持叫和尚們去化緣,就這樣,年輕的朱元璋只好開始到處流浪,四處化緣。
朱元璋邊走邊乞討,他從合肥到河南,又到信陽,又到陳州走了三年,他走遍了好多地方,見了世面,開闊眼界,積累了經驗,就這樣艱苦的生活,成就了朱元璋堅毅果敢的性格,
隨著民族矛盾的越來越升級再加上天災頻繁,好多窮苦的老百姓紛紛加入了起義軍揭竿而起他們稱為紅巾軍,最後,朱元璋收到兒時夥伴湯和的來信,要求他參加郭子興的起義軍,這一年,朱元璋25歲
回覆列表
與我們瞭解三國,多來於《三國演義》一樣,瞭解朱元璋,多來於文學作品。可是經過藝術渲染的描述,多已脫離了事實真相。文學作品欣賞價值高,娛樂性強引人入勝,但是我們研究歷史是要知曉真相,並以此為鑑。
著名的史學家吳晗曾著《朱元璋傳》,講述了朱元璋從乞丐、市井流氓到帝王的傳奇。毛主席閱後贈言:‘’在方法問題上,先生似尚未完全接受歷史唯物主義作為觀察歷史的方法論。倘若先生於這方面加力用一番功夫,將來成就不可限量。‘’
史家之言宏偉浩瀚,又經戰火損失,或刻意篡改,流傳到現在真實性要打個折扣。官史本朝修前朝,要考慮本朝當權者的感受,至於野史修撰,更是天馬行空。
少年朱元璋,大多說法為生於鳳陽鄉村,世代經農,家貧幫人放牛,曾入皇覺寺為僧,後加入郭子興反元義軍。朱元璋少時默默無名,也無確切記載,只能根據其後世言行推斷。
朱元璋說過:“吾昔微時,自謂終身田野間一農民爾。”又曰:“聯本布衣,昔在田裡,賴承平之樂”,又曰:“聯本農家,樂生於有元之世。”意思是未發跡前,以為一輩子要種地為農了,而且以吃苦為樂,安心農業生產的。他的父親朱五四常教育他“守分植才” 不能做“貪財害民”的事,要守本分,安心種地,勤奮耕耘。這就埋下了痛恨貪官的種子,以至後來不惜以酷刑嚴法懲治貪官,而且一生勤勉,這同他日後的執政風格是可以印證的。
至於那些傳奇故事則無法驗證,不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