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梅奧醫邦診所

    統一即大同思想,是周朝乃至春秋時代的大夢,孔孟也一直鼓吹天下大同。但是,統一必須是在有先進文化和先進制度下才有進步意義,否則就是野蠻消滅文明、劣幣驅逐良幣。秦統一中華(當時還沒有中國這個概念),就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秦統一中華之前,西周是世界上最文明的分封社會,各領主高度自治,互通有無,一派溫情脈脈的和諧景象。它像今天的歐盟,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思想都有高度自由,所以才能綿延八百年之久。它奠定了中華紀元前的燦爛文明。即使被史家稱為“紛亂”的春秋戰國,也只是各諸侯國之間有些小摩擦,它的“亂”也只是相對於西周的和諧而說,並非真的戰亂憑仍,否則,也不可能有思想、文化的高度繁榮。

    秦以比拼誰更流氓、誰更殘暴的手段滅六國,實在是中華之不幸,被滅的韓、趙、魏、楚、燕、齊至少要比秦國文明得多(這是個長話題不在此展開)。秦統一中華之後的暴政,為有史以來之最,橫徵暴斂、焚書坑儒、修長城築房宮,其奢靡和荒淫無道被世世代代譴責;“秦制”的集權專治,也為中華歷代帝王開了惡劣先風。自秦以後,中華進入暴力迴圈的怪圈。秦因為暴政也二世而亡。

    統一是人類社會的美好願望,各民族和諧共生,經濟互助、文化互補,美國和歐盟為人類社會貢獻了成功的先例。但是,必須是在文化和制度認同的基礎之上,並且要絕對排除武力。任何暴力手段的統一都必將再次分裂。因為野蠻的征服都避免不了對文化毀滅和種族的屠殺。

    秦統一中華是事實,也是野蠻的印記。秦之後,中華思想的凋零和專治極權不斷加強也是不爭的事實。這樣的統一是以犧牲諸侯繁榮和個人的權利自由為代價的,這樣的災難不能重演。

  • 2 # 鬥天鬥地鬥自己

    秦始皇一統天下只是完成了政治上的統一。還沒有完成精神上的統一。如果秦始皇活過15年。那麼以秦始皇的胸襟,基本可以徹底掌握天下。世界上,每個時代的開國皇帝一定要長壽,一般要控制國家10年以上 ,才能保證王朝的延續,否則新皇帝要麼壓不住外患,要麼壓不住開國功臣。

    而秦始皇時期更糟糕,君權神授還深入人心。春秋時期權臣殺死君侯,還是要立君侯兄弟子孫為新君侯。戰國時期大臣替代國君後,還需要周天子的承認。每個大國的家族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史記上動不動就說某某是誰的後人。還有千萬不要以為馬伕等是賤職業,這都是相當大的官員)所以即使消滅了六國國君,但六國貴族無時不刻想著復辟。

    而這一切被兩種人破壞。1.陳勝吳廣。他們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一次否定了貧民不能成為貴族的傳統。而且還在戰爭中生根發芽。2.劉邦。劉邦本人就不是國君,甚至不是貴族。他成為皇帝后,搞什麼“五帝”。就是從精神上表示自己的正統。後來成功者,也學會這樣找祖宗。

    至此中國的貴族一貫體制終於崩潰。貴族再也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人。人人都可以成為貴族。(諷刺的是現在有些人還羨慕歐洲的老貴族制度)所以後來造反明顯容易的多。而秦始皇時期,則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各地叛亂不斷。最後讓劉邦鑽了空子。

    劉邦確實鑽了空子,不過這是另一個故事了。

  • 3 # 與世無爭的小強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秦二世而亡餘認為有一下幾個原因:

    一是打破分封制 ,動了勳貴的乳酪,貌合神離,始終不甘心。自周王朝以來,大肆分封,功臣,子嗣,商移民 ,各得其所。最終形成了晉,鄭,齊,魯,宋,燕,秦,楚,陳,吳,越等等一系列的諸侯國。而秦推行郡縣制,這是歷史的進步,但走的太快,反而適得其反,劉邦起初實行復古的分封制,穩定了不少年,逐步去除異姓王,最後景帝借七王之亂於危難中,才打破窠臼,奠定先漢後漢4百年基礎。

    二是統一是大勢,但分裂時間太長 ,激進的統治改革政策,阻力太大,一著不慎就滿盤皆輸,始皇帝恰恰過於急功近利。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文公(或曰: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春秋五霸尊王攘夷,粉墨登場 ,為大國兼併奠定了基礎 。直至三家分晉,田氏代齊,齊,楚,燕,韓,趙,魏,秦,戰國七雄開始了分裂 取代故國、兼併天下的征戰,最後秦國借商鞅變法之契機,奮五世之餘力,滅六國一統天下!但六國之民雖陷於秦,卻不甘事秦,最終藉著秦政暴虐,順應潮流,紛紛揭竿而起。彼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響徹大江南北。平民亦可為王的思想開始萌芽,並茁壯成長,往昔貴族天經地義成為帝王,陳勝吳廣後,鴻鵠讓志於燕雀,大秦帝國亡於六國移民革命軍 ,而最後貴族項羽敗於庶民劉邦!

    自夏商周秦之後,庶民首次登上王位,從此革命有理,造反無罪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平民領袖開始了在中國開朝立代的歷史!

    縱觀秦二世而亡,時也,勢也 ,命也!這既是中國歷史的悲哀,也是中國庶民的榮幸。

  • 4 # 迷茫瞭

    今天是豬年初一,說些什麼,就給中國敲響個警鐘!中國在這樣走下去,中國就危矣!原因是,人的心呀!用錢永遠買不到。

  • 5 # 武丁仗劍決雲霓

    秦二世而亡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迷信武力,未及時調整國策。治國之道,一張一馳,秦用雷霆手段迅速統一了六國,以至於使秦始皇和他的大臣們過份迷信武力和法家學說,輕視甚至不屑儒家及其他學派的教化作用,仍一味用高壓手段對付原屬六國、現已成自已治下的子民,沒有完成從征服者到統治者的身份轉換。

    (二)法令固化,容易產生暴政。先秦時期出現的法家學派的法治學說,是以君權為基礎的,和現代以人權為基礎的法治,有很大不同。而秦王朝自商鞅變法,實行法治以來,已一百餘年,已逐漸機械僵化,與天理人情脫鉤,甚至背道而弛。例如,陳勝、吳廣因暴雨耽誤限期,應該有充分的理由免除刑罰,但他們據經驗判斷,認為可能性為零,橫豎是死,還不如揭竿起義,放手一搏。最主要的是,法治跟政治修明不可分,一旦政府官員顢頇腐敗,法律反而產生毒素,成為迫害善良守法人民的殘酷工具,結果形成暴政,官逼民反。

    (三)人心不服,沒有妥善安置儒生。秦王朝統一的時間太短,只十幾年時間,人民對新政權的效忠心理,還沒有養成慣性。被剝奪特權的既得利益階層,諸如六個王國的那些貴族階級跟依附在他們身上的寄生蟲,以及大批被排斥的儒家知識分子,這麼龐大的反對力量潛伏在民間各地,秦政府還沒有徹底消化(或者說給出路),這些人日夜都在破壞新政府推行的新政策和新秩序,巴不得秦王朝早日垮臺,以便恢復他們過去的那種好日子。所以任何動響發生,他們都會抓住機會,加以利用。如孔子的後裔孔甲,跟一些儒生,一聽陳勝起兵,就迫不及待的抱著儒書,前往投靠。

    (四)好大喜功,企圖畢其功於一世。我們常說,天底下最愚蠢的事,往往是聰明絕頂的人乾的,贏政就是這樣的人,這既有不能脫離時代的侷限,也源於他好大喜功的天性。為了使秦王朝萬世一系,江山永固,他既要養活龐大的軍隊,開疆拓土,北拒匈奴,南掃蠻夷;又要築長城,修直道、弛道,鑿靈渠;同時還修建阿房宮和自己的陵墓。這麼多的浩大工程,即使放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全部機械作業,十幾億人口的國家也不是幾年能完成的,還不要說靠當時人的血肉之軀;要知道那時的全華人口才一千多萬,還不及現在的零頭。大大超出了民力所能承受的極限。

    (五)自負過頭,未想到自己五十多歲就死。秦始皇求仙訪道,意欲長生不老,也想當然的認為自己有超乎常人的生命力,沒有把嫡長子繼承製用法律形式確定下來。秦王朝雖然是一個由悠久歷史的王國演變出來的政權,但消滅六國,建立統一大帝國的時間卻很短,剛剛進入危險的瓶頸時代,卻不幸在閹豎鼻祖,指鹿為馬的千古人渣趙高和視權如命,有才無德,讓人一言難盡的李斯陰謀掇弄下,讓一個花花公子胡亥當它的舵手。

    於是,在剎那間,秦帝國的巨舟脫離了航道,駛入驚濤駭浪的淺灘,向著猙獰的礁石上撞去,粉身碎骨。胡亥這個垃圾的所做所為無興趣再重複。需要強調的是,在胡亥、趙高、李斯密謀改詔篡位之初,扶蘇依仗蒙恬的幾十萬大軍完全可以翻盤,關健是扶蘇自小成長於父親的冷酷陰影中,太過於膽小懦弱。這也是歷代王朝開國皇帝太子的通疾,似乎冥冥之中有命運之神在捉弄,不說也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友跟前任談了八年,當我知道後非常介意,內心很難受,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