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月西湖

    謝邀,自上世紀末以來,三國題材影視作品不斷在銀幕和銀屏上湧現,其中以94版《三國演義》和近年來的《新三國》最為著名,相比老版三國,新三國戰爭場面更加恢弘,人物形象更加飽滿,部分情節也更加貼近史實,不過今天我們要由淺入深的聊一聊新三國這部劇中的幾點微末瑕疵

    一、臺詞

    1.大白話過多:“老母雞變鴨”,鄉村愛情的即視感,“你的明白”,怎麼不說八嘎呀路,“我愛死他了”,曹阿瞞激情四射,“大斧飢渴難耐”,這個真的很尬,“禍事了禍事了”,西遊記劇組的跑錯了片場,“我的天吶”,確定放在三國時代合適?……不論是文學作品還是影視作品,如果要體現2000年前的東漢末年人物風貌,即使不用之乎者也的文言,那這對白也還是考究一點為好,這樣才能彰顯中國漢語之美,才能讓觀眾善心悅目如飲瓊漿,總之一部影視作品如想成為上乘佳作,精美的耐人尋味的臺詞對白是一項必不可少的要素。

    2.常識性失誤:“天下誰人不識君”,“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其實這千年老梗本不想拿出來重翻舊帳,但思來想去的還是囉嗦一下,以第一句話為例,也許你會說漢代也會有人說過這話,但我要說的是“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句話姓高,換句話說人家高適已經申請專利了,文字記載此話最早出處就是在高適這,漢代你可以表達相同的這個意思,你可以說“地球人沒有不認識你的”,但就是不能直接說“天下誰人不識君”,還有一條理由就是,七言詩興起是在隋唐,而在當時的漢代還未成形與流行,據記載在漢代唯一寫過七言詩的是三曹之一的公子曹丕,所以這類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還是不要隨便的張冠李戴。

    3.用詞失誤:陳宮捉放曹時對曹操說“你是我本官的客人”,本官就是指我,“列位諸公”,語意重複,只說列位或只說諸公即可,“各位百官公卿們”,語病,都各位了,還公卿們,說各位公卿就好了,“殺害主公家父”,家父是對自己爹地的謙稱,貂蟬對王允說“奴婢拜見義父”,要知道貂蟬當時身份已經是王允義女了,而奴婢通常是僕人和太監的自稱,曹操說和劉備“相敬如賓”,曹操又搞基了,大臣對相國說話自稱“臣”,應稱卑職,相國稱呼大臣為“愛卿”,不是皇帝就別叫別人愛卿,關羽之死居然用“賓天”,關羽似乎還不夠級別吧……

    4.大白字:開門揖yi盜不是ji,金禕yi不是wei……

    二、情節邏輯

    1.貂蟬。貂蟬何許人呢?我以為她是一位奇女子,傾城之姿只是她的表象,弱質女流難掩她的胸懷,當王允懇求她以清白之軀以侍董呂匡扶大漢的時候,貂蟬便通曉大義慨然而往了,至少在董卓殞命之前,貂蟬是在堅定不移的履行王允的方針。而在新三國中,在與呂布見面之後不久,編劇就安排貂蟬完全不顧三姓家奴的種種不堪而真心實意的跟從呂布了,由公轉私,這完全顛覆了貂蟬的正面高大形象,讓人一時半會的難以接受。

    2.曹操。一是在最重禮法的中國古代,動不動不顧身為幾十萬政治集團軍CEO的形象與威信,當街就地小便,二是在長坂坡指揮大軍圍剿趙雲且己方多員大將在子龍劍底槍下做鬼的時候,還在悠哉悠哉嬉皮笑臉的吃零食,這多多少少的有點不符合邏輯,理由呢我在之前發文已經概括過了,在此恕不贅述。

    3.劉玄德赴江東娶親,吳國太甘露寺相婿。橫批:龍鳳呈祥。又道“溫柔地,英雄冢”。話說皇叔與孫小妹新婚燕爾如膠似漆,時日一久,劉備按孔明所授之計要逃離是非之地,不料話一出口,孫尚香就馬上窺破計策,看到這多少有點出戲,要知道諸葛亮人物設定是三國第一謀臣多智近妖算無遺策,以曹孟德奸詐多疑和司馬懿老謀深算都非其敵手,可他的妙計卻被年紀輕輕的孫尚香秒破了。

    4.曹操命眾人作賦,此時司馬懿輔佐曹丕,司馬懿居然對曹丕說“為何公子的屋內燈亮了一夜?”,我總覺得這是編劇的一項重大失誤,曹丕的地位何等尊崇顯赫,他的居所必定是守衛重重,而司馬懿司再怎麼牛他充其量也是一個外姓臣子,那麼他是如何得知曹丕的作息時間呢?如果我是曹丕定當驚出一身冷汗,我的燈亮與否你是如何得知?你司馬懿居然在我身邊安插眼線?你是何居心?你意欲何為?繼續用你我頭安在?我還能留著你的頭嗎?可以看出編劇安排此處是想表現司馬之謀仲達之智,但確實是適得其反畫蛇添足,反倒顯得司馬懿自己作死自作聰明。

    5.龐統之死。我們都知道龐統是因為換乘的盧馬而被誤認為是劉備亂箭攢身而死,而新版是改編成是故意送人頭,這就有點違反邏輯。龐士元道號“鳳雛”,是位不世出的奇才,即使當時劉備無意奪取西川,但作為隨軍參謀長的龐統也應有他的辦法用三寸巧舌說服劉備改變態度,而此時劉備也是“創業未半”正是用人之際,於龐統來講正是大展拳腳的事業上升期,他應該有能力繼續實現自己的價值,可沒想到他讓編劇生生的編死了。不錯劉備是決意欲取西川了,可我總覺得龐統還不至於也把自己搭上,所以充其量這是一條下下之策,說白了是一步臭棋,實在和“鳳雛”之名不符啊。

    還有虎牢關前三英大戰呂溫侯,虎牢關是董卓的城關,可這邊盟軍居然也站在己方城樓之上觀戰,難道十八路諸侯大軍開進到虎牢關前,自己也搭建了一座城池嗎?孔明借東風後,居然是小喬來護送,這戲加的有點尬等等等等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三、配樂

    片頭曲居然採用美聲,詞義也毫無古樸之感,較滾滾長江東逝水遜色三分,劇中配樂也多是西洋交響樂,而老版多采用民樂,這就無疑和三國時期故事背景相得益彰。

    四、關鍵人物曹孟德塑造失敗

    陳建斌千人一面的表演到三國裡依然沒有太大的改變,標誌性的說幾句話一扁嘴的小動作依然被他從甄嬛傳帶到了新三國。再加上陸毅版愁眉苦臉諸葛亮的神補刀,這部劇幾乎已經失敗了一半。

    總而言之,將兩部劇放在一起比較本身就有失公平,因為三國演義是以小說為基礎,新三國卻是取材於演義,正史以及編導的個人理解(個人理解的很是有限)。所以要比就比較一下主創團隊的敬業態度,老版團隊王扶林任大慧就不用過多介紹了,主要演員們都要熟讀三國理解三國而且要有專業人員為他們講解三國,各個環節都力求完美並以工匠精神為之,雖然成品也有一些小小不盡如人意卻也是白玉微瑕不失為一部精品,所以本人的態度很明確,綜合考量雖然兩者各有千秋,但終究還是老版略勝一籌。

  • 2 # 火眼金睛Li

    老版三國演義比新版好看,檔次也高。一開篇就彷彿回到了當年的歷史場景。而新三國給人的感覺是粗製濫造,胡拼亂湊。

  • 3 # 初進山林

    老版好看,貼近歷史,新鈑有點離譜,你看都披頭散髮,和瘋子一樣,張飛和新水滸李逵如同一人,司馬大都督和老年痴呆症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擠掉虛標的水份,格力跟奧克斯,按真實效能和價格,哪個價效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