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石科技BOOX

    關於旅行的書有很多,推薦幾本經典的,題主可以看看。

    1《我就是想停下來,看看這個世界》

    豆瓣評分:7.6 分

    內容簡介:

    一個22歲的姑娘,在研究生最後一年,放棄了一打的工作合約,決定用一年多的時間去一邊賺錢、一邊尋找她心中真正的旅行!在這本遊記裡,沒有一個接一個的景點狂奔,沒有一天一個地方的緊張日程,你將會看到的是一名旅人所經歷的驚奇、刺激和彪悍事。

    2《搭車去柏林》

    豆瓣評分:8.2 分

    內容簡介:

    這是豆瓣有史以來評分最高的中國公路紀錄片,這是旅遊衛視《行者》欄目創下最高收視率的紀錄片;這是讓千萬“搭車”粉絲翹首以待,讓無數揹包客熱血沸騰的行走故事。

    一個美籍中國小夥(谷嶽),一個紀錄片導演(劉暢),在2009夏天一路只依靠陌生人的幫助,從中國北京到德國柏林,用招手搭車的方式前進,共搭車88次,途經13個亞洲與歐洲國家,穿越中國、中亞和歐洲,耗時3個半月,行進16000多公里,最終抵達了德國柏林,完成了一次史無前例、艱辛浪漫的旅程。而在那裡,等待他們的就是谷嶽的女友伊卡……

    3《遲到的間隔年》

    豆瓣評分:7.8 分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記錄了作者一個人的間隔年之旅。“間隔年”,源自西方國家,是指西方國家青年在升學或者畢業之後工作之前,做一次長期的旅行(通常是一年),讓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體驗與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不同的生活方式。

    作者2006年帶著一張只有兩萬多人民幣的國際銀行卡,離開了自己生活多年的家鄉廣東。那個繁華快節奏的大都市,帶著“給自己一個gap year的信念”走出了國門,用了一年的時間去用身體感受著大美山河,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做志願者回報世界給我們帶來的美好。在路上他與自己的日本妻子相遇相識相愛。其實,有的時候在計劃外簡單而隨性的生活,更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從中也能感悟到生活的純粹與快樂。

    4《西班牙旅行筆記》

    豆瓣評分:8.6 分

    內容簡介:

    《西班牙旅行筆記》記述了作者在西班牙旅行的經歷。林達是一對旅美華人作家夫婦(丁鴻富、李曉琳)合用的筆名。面對西班牙既充滿異域風情而又絢麗多彩的歷史、藝術、人物和宮殿、教堂、城堡等文化精華,作者在描述其無與倫比的人文及藝術價值外,更把上千年來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故事一一糅進漫遊的行程——使帝王將相、戰火烽煙、山川景物,尤其是它走向現代國家的程序貫穿於全書,不但能讓讀者領略西班牙迷人的風貌。更能深入西班牙幽深的歷史,洞悉它深刻而富於啟示的社會演化過程。

    5《他們最幸福》

    豆瓣評分:8.1 分

    內容簡介:

    《他們最幸福》是大冰一段十年的精彩生長之路,也是路途中十個不同他們幸福的故事,更是一段對當下價值觀有形無聲的生活抗議。《他們最幸福》一書中的他們,選擇了我們無法經歷的生長方式,或粗野或叛逆,或欲揚先抑或歸於平靜,最終他們又收穫了我們只能羨慕的內心強大。

    多棲身份的大冰,從主持人到民謠歌手,從江湖遊俠到資深文青,他抱著一隻手鼓行唱在天涯中,卻從未將故事寫在紙面上。他這十年的行走生長,一路遇見了更多傳奇精彩的同行人故事,此般真意首次成文,不說教不勵志,只是將這些故事分享出來。在他們的故事中,有的是無畏的奮鬥和孤身的尋找,有的是瘋狂的愛情和極致的浪漫,有的是你我不曾嘗試卻躍躍欲試的叛逃生活,這些真實的故事,送給每一個當下的人們,無關於成功,只關乎幸福,和永遠存在的另一種可能性。

    6《在漫長的旅途中》

    豆瓣評分:8.7 分

    內容簡介:

    這是日本著名的極地攝影家星野道夫的最後遺作。他旅居阿拉斯加二十年,長期隻身旅行於酷寒的極北大地,對於生活在嚴苛自然環境中的人與動植物,以鏡頭和執著投注關懷的目光,同時也以無盡的溫柔筆觸,訴說重新省思所謂“豐富人生”與“幸福”定義的靜謐話語。

    透過書中真切質樸與撼動心靈的敘事構圖,讀者可以跟隨星野道夫深印在大地上的足跡,沿著一幅幅的照片,將眼光延伸到清澈深沉的極北大地,進行一場迴歸自然的心靈之旅。

    7《遠方的鼓聲》

    豆瓣評分:8.4 分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村上春樹在1986-1989年遊歷歐洲時的遊記,主要寫的是在希臘、義大利兩個國家時的所見所聞。這本遊記極具個人特色,村上不寫人們所熟知的名勝古蹟,而是與普通居民共同生活,描寫他們的日常工作、飲食起居等,以及他們的所思所想,富有深度感,對讀者瞭解這些國家的真實狀況有很大幫助。

    8《尋路中國》

    豆瓣評分:9.0 分

    內容簡介:

    《尋路中國》由《紐約客》駐北京記者彼得·海斯勒所著,講述了他駕車漫遊中國大陸的經歷,展現了一個美國青年的中國之旅。這書有幾條不同的線索。它首先敘述了作者由東海之濱沿著長城一路向西,橫跨中國北方的萬里行程;另一條線索集中講述了一個因中國汽車業的高速發展而發生鉅變的鄉村,在這裡,作者特寫了一個農民家庭由農而商的變化經歷;最後,則是中國東南部一個工業小鎮的城市生活場景。書中所描述的這種由農而工而商、鄉村變身城市的發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來中國所發生的最重要的變化。本書探討經濟,追蹤發展的源頭,內容包括:城牆,村莊,工廠等內容,讓人們看到一個外華人眼中的中國大地。

    9《一個人的朝聖》

    豆瓣評分:8.1 分

    內容簡介:

    《一個人的朝聖》2013年歐洲首席暢銷小說,入圍2012年布克文學獎,同名電影拍攝中。有讀者曾表示“很久沒有讀一 本書讀到凌晨”、“是一個簡單、素樸但會令人深深感動的故事”、“笑淚交織的閱讀”。

    文中的主人公哈羅德•弗萊,六十歲,在釀酒廠幹了四十年銷售代表後默默退休,沒有升遷,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公司甚至連歡送會都沒開。他跟隔閡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國的鄉間,生活平靜,夫妻疏離,日復一日。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來自二十年未見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寫信告別。震驚、悲痛之下,哈羅德寫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經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越走越遠,最後,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87天,627英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這是哈羅德千里跋涉的故事。從他腳步邁開的那一刻起,與他六百多英里旅程並行的,是他穿越時光隧道的另一場旅行。

  • 2 #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行走即是思考,思考始於行走。字裡行間,細細品味,有感動,有感恩。

    “天地之美,躍然紙上”——跟隨著以下的作者們,或許我們可以獲得一個審視“旅行文化”的新視角,對旅行有全新的認知和看法。

    流動的盛宴

    作者 [美]歐內斯特·海明威

    譯 劉子超

    中國的掌紋系列

    作者 蕭春雷

    生活在別處01

    作者 黃菊

    有鹿來:京都的日常

    我們香港這些年

    午夜降臨前抵達

    達·芬奇筆記(精裝版)

    發現最世界

    編著:窮遊網、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神的孩子都旅行

    主編:蒯樂昊

    你的腳步走在你的心上

    最好的時光在路上

    (50萬冊精裝紀念版)

    我有一個島:卡兒哈甘

    我們始終牽手旅行

    帶你出發,陪我回家

    自在臺灣

    斯里蘭卡(中國國家地理推薦之旅系列)

    南極旅行指南

    編著:耿揚名等

    斯里蘭卡旅行指

    出國自助旅行指南

    編著:窮遊網

    那時·西藏

    印度以上,風景以下

    只為回到你身邊

    探險途上的情書

    跟我去阿拉斯加

    是非洲

    相約多瑙河

    臺灣(中國國家地理推薦之旅系列)

    主編:李志華,譯者:張茵

    最後的漂流

    編著:山水社,撰文:劉鑑強

    文明奇蹟(美麗的地球系列)

    編著:(意)卡坡蒂菲羅等,譯者:程偉民等

    大河(美麗的地球系列)

    大遷徙(美麗的地球系列)

    編著:(英)霍爾

    南美洲(美麗的地球系列)

    南極洲(美麗的地球系列)

    歐洲(美麗的地球系列)

    亞洲(美麗的地球系列)

    編著:(意)布朗碧拉 ,譯者:韓露

    非洲(美麗的地球系列)

    譯者:董慶

    北美洲(美麗的地球系列)

    譯者:高圓圓

    千年一嘆

    行者無疆

    中國文脈

    山河之書

  • 3 # 謙謙卮言

    首先,非常感謝你的提問。人們常說: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在路上。我們大多數人平時忙於工作,沒有時間出去旅行,好不容易有了時間,又不知道該去哪裡,參團旅行玩不盡興,自由行的前期準備又太耗費時間。所以,平時多讀一些關於旅行的書籍,讓心靈先出發,既能放鬆自己,又能積累經驗,為今後“說走就走”的旅行做好準備。我最近讀到了一本關於北歐旅行的書,叫做《北歐,凜冽的世界盡頭》,書中對北歐的自然、人文、建築、藝術、美食等都做了詳細的介紹。讀起來趣味十足,充滿嚮往。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你。

    北歐,一般特指北歐理事會的五個主權國家:丹麥、瑞典、芬蘭、挪威、冰島。那裡的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暫而涼爽。提起北歐,我總會瞬間腦補出一幅天寒地凍的畫面和無數張毫無表情的面孔。實在想不通,在全球最幸福國家排行榜上,北歐五國為何從未掉出過前十名。

    木心先生曾說:生活的最好狀態是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有人認為這句話是對北歐五國最貼切的描述。冷冷清清已是共識,但風風火火,是認真的嗎?7000多公里的路途,風雲莫測,既然身不能速至,我選擇讓心先去探探路——買本書過過癮也是極好的。

    《北歐,凜冽的世界盡頭》封面圖(源自豆瓣)

    2014年,中國領先的旅遊社交網站及自由行交易平臺馬蜂窩,開始以“旅行美學”為主題,製作並出品書籍。所謂“旅行美學”,就是為了使旅行者獲得更好的認知和實用性的指導,以最接地氣的方式將一個國家的自然、文化、歷史等抽絲剝繭地呈現出來。而且,書中文章的作者,必須擁有在這個國家長期居住的經驗。《北歐,凜冽的世界盡頭》是“旅行美學”的第二輯。這本書製作耗時兩年,收錄了27位長居北歐的作者的文章,精心配以近300張高畫質圖片,使得北歐五國如同工筆畫一般出現在讀者眼前。

    01 人性化的設計

    整本書的設計都本著“極簡風格”,封面白底黑字,沒有一絲多餘的東西,給人感覺像是一塊來自北歐峽灣的浮冰。

    書籍封面

    書中幾乎每一頁都有與當前文字相呼應的圖片,整體清晰明瞭,還可以緩解視覺疲勞,讓人感覺輕鬆舒適。

    拍攝於書內頁

    採用裸脊鎖線裝訂,書本可以完全攤平,既解放了雙手,又不用擔心會在封面留下摺痕。據說這種裝訂方式要比普通膠訂貴好幾倍。

    裸脊鎖線裝訂

    隨書附贈的攻略手冊可謂是貼心至極,熱門景點、行程規劃,甚至連衣著建議都一應俱全。

    附屬攻略手冊

    02 來自資深人士的全方位解析

    《北歐,凜冽的世界盡頭》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透過極北美學、北歐荒原、城市之光和設計生活四個主題,幫助讀者瞭解北歐的整體環境與社會氛圍;第二部分對五個國家最典型的特徵做了詳細的介紹。

    書中文章的作者,除了全都長居北歐以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徵——均可以算是他們所在領域內的資深人士。講述北歐建築的趙亦周,是芬蘭阿爾託大學空間設計碩士、建築設計碩士;講述北歐電影的王凱梅,從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多年,是經驗豐富的電影策展人;講述極光美景的葉梓頤,是一名天文攝影師,並在TWAN國際攝影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葉梓頤鏡頭下的極光,2017年格林威治天文臺年度攝影師大賽獲獎作品(源自網路,侵刪)

    有了專業的解讀,我們在出發前就能收穫深刻的認知,旅行也不再只是走馬觀花。

    03 認識朋友的朋友

    雖然介紹的都是自己領域內的專業知識,書中作者們的語言卻十分平易近人,他們以朋友的口吻,親切友好地與你交談。難能可貴的是,書中的大部分作者還講述了自己與北歐人相處的經歷。在我們眼中,北歐人性格內向、面色冷漠,似乎每個人臉上都寫著:請離我遠一點。但作者們在書中卻向我們展示了北歐人不為人知的一面:彼此熟絡之後(儘管這個過程有些漫長),北歐人會非常開心地與你聊天、喝咖啡,甚至是一起全裸游泳和蒸桑拿。

    蒸桑拿(源自網路,侵刪)

    一切皆因氣候使然。外表冷漠,內心火熱,才是北歐人的全部。

    原來,冷冷清清說的是北歐的自然環境,風風火火講的是北歐人的內心屬性。二者巧妙結合,造就了北歐國家的超高幸福指數。《北歐,凜冽的世界盡頭》不僅帶領我們深入瞭解了北歐的自然和文化,還打破了我們關於北歐的刻板印象。只有經歷過漆黑凜冽的絕望,才能喚醒心中火苗般的希望。人們嚮往寒冷,不過是想得到一絲溫暖而已。合上書本,又想起了木心先生的另一句詩:不知原諒什麼,誠覺世事儘可原諒。

  • 4 # 看北京看中國看世界

    最專業的當屬《徐霞客遊記》,最普及的當屬《西遊記》。如果能讀英文,可以讀一讀馬克吐溫的遊記系列,因為基本都沒有翻譯成中文。

  • 5 # 魏醒醒遊記

    說起讀書,我願意帶著名著去聽世界的迴響。

    說起旅行,不過是換一個地方吃住行。

    吃。

    一口小點心,回憶起一個世界。法國 《追憶似水年華》普魯斯特 著

    《追憶似水年華》這本買完卻讀不完排行第一的名著。全書七卷,兩百多萬字。被人譽為,思想勝過了故事的一本小說。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品嚐“小瑪德萊娜”的片段:一個冬日,“我”回到家中,吃到“小瑪德萊娜”點心,喝到沾了點心渣的茶水,“我”身上產生了奇妙的情緒變化。對於這種電光石火間產生的感受,作者這樣寫道:

    “帶著點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鄂,頓時使我混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發生了非同小可的變化。一種舒坦的快感傳遍全身,我感到超塵脫俗,卻不知出自何因。我只覺得人生一世,榮辱得失都清淡如水,背時遭劫亦無甚大礙,所謂人生短促,不過是一時幻覺;那情形好比戀愛發生的作用,它以一種可貴的精神充實了我。”

    這種扇貝形狀微微烤焦的蛋糕,有一種奇妙的味道,它的誕生是法國小鎮的偶然發現:

    在法國的可梅爾西城(commercy)裡,小瑪德萊娜是一種家庭點心。1730年時,美食家波蘭王雷古成斯基流亡在梅爾西城時,有一天,私人主廚在出甜點時溜掉不見了,這時有個女僕臨時烤了她的拿手小點心送出去應急,沒想到雷古成斯基很喜歡,於是就將用女僕的名字Madeleine瑪德萊娜來命名小點。

    瑪德萊娜又稱貝殼蛋糕,是法國最接地氣的小點心。它價格很便宜,一般按千克賣,每家每戶都會買一大袋在家裡放著,佐早餐和下午茶都適合。不靠顏值靠才華,樸實的外表下有入口後純粹的烘培味道。

    難怪在文學家普魯斯特的眼裡瑪德琳娜,既有熟女般的豐腴、性感,身上的褶紋又顯得嚴肅虔誠。

    旅行去法國,請跟著普魯斯特追憶年華,尋覓瑪德琳娜的味道把。

    住。

    一座令人著魔的山,藏著歐洲文化的史詩教材。德國 《魔山》 托馬斯·曼 著

    《魔山》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漢斯·卡斯托普的年輕人。他從德國北部城市漢堡來到位於瑞士東部阿爾卑斯山上的達沃斯,以探望在當地的一家肺病療養院養病的表兄。他計劃在此逗留三週,結果,他呆了整整七年。因為他著魔了。

    漢斯計劃在療養院呆三週,結果卻呆了七年。如果不是一戰爆發,且不知他要待到猴年馬月。漢斯如此樂不思鄉,自然是因為療養院的生活吸弓著他。這裡有安逸、奢侈、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這裡不僅有一日五餐和常規的醫療服務,而且還有音樂會、科普講座、社交和散步時光,院方還不時地安排病人結伴出遊。

    借小說中人物之口,辯論當下的各種話題,涉及自然、社會、經濟、法律、政治、哲學、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可以說是一部包羅永珍的大百科全書。

    閱讀《魔山》你能瞭解到德華人的思辨思想,收穫20世紀的百科知識,欣賞藝術的綻放盛宴,更加可以洗禮一次內心精神。

    旅行去德國,請跟著托馬斯·曼住進德華人心中的“魔山”吧。

    行。

    流亡作家的孤苦旅程。捷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米蘭·昆德拉 著

    翻開這本書,發現沒有對作者的詳細介紹,書上只標註了他的出生年月和其他作品。

    沒有生平介紹和座右銘寄語。

    昆德拉這個作家躲在書後面,隱去自己的身份,只讓作品本身發出聲音。

    但是他流亡的人生經歷造就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思想高度。

    小說的故事表面上看起來像一個三角戀的愛情故事,其實很少有人看得懂作者要表達的生命之輕為什麼難以承受。

    在閱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時候,裡面很有趣的地方,那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在我們人生的旅行道路上,每時每刻都和“輕”與“重”息息相關的。

    最沉重的負擔壓迫著我們,讓我們屈服於它,把我們壓到地上。但在歷代的愛情詩中,女人總渴望承受一個男性身體的重量。於是,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成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

    相反,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舉,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

    那麼,到底選擇什麼?是重還是輕?

    生與死的對立、輕與重的對立、崇高和卑鄙的對立。

    愛情和慾望的對立,美麗與醜陋的對立。

    你總會在生活中尋找到對立面。但是我們不該身處於其中,而是要再尋找每一個個體的可能性。

    現在的時代人們都說崇尚多元性,對世界各地的文化要有包容接納的心態。

    遵照自我和世界和諧相處的可能性。

    後來美國導演菲利普·考夫曼曾將這本書改編成了電影《布拉格之戀》。取景布拉格。

    當看完這本書再看電影的時候,我們思考的不僅僅是愛情了。

    每一部名著都為我們開了一扇世界的窗。

    可以放進風日,可以看到月光,也可以遠眺群山。

    讀書行路,為生命解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喜歡的人生哲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