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子建123
-
2 # 做好人用好人
你好!
征討方臘是朝廷的計策,本就是要兩敗俱傷的。大家都知道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戰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補給,無論是消耗戰還是攻堅戰都需要後方源源不斷給養和補給比如糧食,武器,士兵等等。而梁山的補給卻掌握在志在滅亡他們的朝廷手裡,等於是未戰先輸了一半。
其次宋江急功近利並不會審時度勢,方臘也是農民起義軍,本不想和梁山死戰,宋江完全可以攻下一兩座城池後修生養息,既可以恢復士氣整頓軍務,還可兩邊談條件,如同當初楚漢時蒯通給韓信出的主意,兩邊牽制左可助漢興,右可使楚成,中可自立為王使自己處於最安全的地步。可惜他身邊只有一個上不了檯面的吳用,除了一些奸計坑人的把戲一無是處。結果當然就是大家看到的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
3 # 柳生飄雪
從小說的敘述看,方臘能夠獨佔一方稱帝,沒有雄厚的軍事實力,是根本做不到的。雖然,梁山好漢都號稱英雄豪傑,那也是因為沒遇到對手。如果光憑藉八百里梁山的人馬,根本動搖不了方臘的帝國。
最後決定戰爭勝負的是經濟,古代也如此。因為有朝廷做梁山的堅強後盾,後勤有保障,到最後戰爭的關鍵時刻,童貫親帥大軍直接支援宋江,才讓宋江得到了這個功勞。
方臘雖然號稱只有八大將,那不過是心腹而已,實際上能上陣打仗的多的是。梁山雖然號稱108將,但是真正能打的人也就三分之一。
-
4 # 天地理親師
《水滸》是歷史小說,虛構的,但不能把歷史的走向改變,所以要把水滸這支勢力的結果寫得支離破碎,漸漸消亡,才和歷史吻合,這本書才能結尾。
-
5 # 陳志明先生
梁山人馬號稱108將,其實濫竽充數者極多,還有部分是非軍事人員。真正的高手並不多,哨聚山林,仗著地勢之利進可功退可守,而一旦離開梁山失去地勢之利氣勢就弱了三分了。
部分好漢是抵制招安的,所以士氣低落,心無鬥志。
梁山人馬受招安後轉戰四方,後勤保障都要依賴朝庭供給,難免處處受刁難剋扣。
而方臘造反,功城掠地,大型戰鬥經驗豐富,大浪淘沙,身邊聚集著一批能徵貫戰的戰將,又仗著地形之利,以逸待勞,而梁山人馬長途遠征,死傷之眾也是情理之中。
-
6 # 小毅W
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在徵方臘中,損失七十多位,而且讓方臘八位大將所傷,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三點,第一點,方臘佔據天時、地利、人和。方臘也是農民起義出身,仗又在他地盤打,氣候條件很適應(天時)。當地自然環境又熟悉,有利隱藏、防禦和進攻。(地利)方臘農民出身,代表老百姓利益,當地老百姓擁護。(人和)
第二點:宋江招安後,很多將領對招安不滿,過慣了綠林生活,加上征討方臘更不願意,所以內部分歧大,士氣不高,在氣勢上已沒有當年的豪氣。
第三點,宋江是進攻方,準備不足,加上朝庭奸臣擋道,對梁山好漢不信任,糧草供應不按時到位。而且將士對南方氣候不適應,地理環境又不熟悉,又沒鞏固的後方支援,所以出現一百零八位好漢死傷七十多位狀況。
-
7 # 煙鎖池塘柳117
原因很多,仔細分析也就一下幾個:
首先,梁山雖然有很多好漢,但真正武藝高強的卻沒有幾個,很多都是充當數量的。比如五虎將,魯智深,武松,楊志等是實打實的好漢,武藝高強,跟誰都能鬥上一鬥。像宋清,金大堅等不會武功,所以梁山只能是量多質差。給人感覺很強,到了戰場小試牛刀就敗的一塌糊塗。而方臘的八位將軍,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在整部水滸裡都是排的上號的。所以兵在精不在多,將在強不在廣。這就是現代很多國家都在發現特種兵一樣。特種兵雖然少,培養費用也貴,但是戰場上就比普通士兵厲害。
其次,方臘佔據了地理優勢。梁山原來的地盤在北方,方臘的地盤在南方。本來中國歷史的發展就是北方壓著南方打,但是因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南方實力不斷增強,導致北方打南方會很吃虧甚至打不過得現象。俗話說的: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南方人在當地生活慣了,肯定比北方人南下有優勢,所以梁山是長途奔襲,勞累奔波,方臘則是守株待兔,以逸待勞。
再次就是梁山的兩個重要人物沒出場。一個是入雲龍公孫勝,另外一個就是神醫安道全。如果有公孫勝的法術,梁山不會傷亡那麼多人;如果安道全跟隨著去,那麼受傷的不會死那麼多。所以就像是全部去打仗,卻發現沒有了醫療兵,死傷就沒人管一樣。
最後就是方臘天克天罡地煞星。
-
8 # 翓愷
年初一,不想罵你,你這種僅存的幾個文盲,趕快學習,哪怕透過百度也能急補知識。簡單告訴你,方臘是史實,水滸傳故事是虛構的!方臘和宋江沒任何聯絡!水滸故事成書於明朝,故事寫的是北宋,但與北宋沒有一毛錢的關係!作者寄託對當時朝代的不滿,反映的各種社會黑暗也是理想化顛覆明朝意圖!
-
9 # 獨自徘徊54
提這個問題有點無厘頭,我們先從史實分析一下施耐庵及其小說題材,施耐庵早年聘為張士誠幕僚,張士誠敗於朱元章,施便隱居於淮安終生不士。即忠於主而當投降派,史上宋江算是農民起義首領,但微不足道,為朝廷打敗而歸順,方臘於浙江起兵佔據江浙一帶稱雄割居,其聲勢非宋江能比,而元末張士誠起兵於江蘇興化亦稱雄於江浙一帶,小說中的方臘多多少少有隱喻張士誠的意思,宋江是個歸順朝廷的人,代表朝庭來征剿方臘,施先生從內心來說當然要讓他吃點苦頭來出出心中悶氣,悼念一下故主
-
10 # 緣來禪易
常言道"兩強相遇勇者勝,而勝者非易也"
方臘他也是一個梟雄,是真正建國稱帝的,雖然在具體能力上不一定有宋江厲害,但是他更有野心。所以這兩個領導人的不同,也導致了梁山軍和方臘軍的不同結局,方臘戰力並不弱只是碰上梁山軍而不敵而敗,梁山軍雖勝卻付出巨大傷亡。
兵力優勢
我們再看看方臘,方臘一夥兒有多大力量呢?這個有些地方,原文比較明確,有些地方則相對模糊,我們來一一列舉先說方臘有多少地盤,這個比較清晰。共八州二十五縣。哪八州?歙州、睦州、杭州、蘇州、常州、湖州、宣州、潤州。(段愷之秀州,不在八週之內,人數約1萬)。第一州是潤州,潤州有樞密使呂師囊,大將是江南十二神,五萬南兵,戰船三千餘隻,南國第一州。第二州是常州,常州與宋江第一戰(就是殺死韓滔彭杞那一場),南軍出戰的人馬是五千,總數肯定不止五千,具體數額不詳,但是常州相對來說並非重要關口,守將僅為統制官錢振鵬,副將金節許定2人,實力遠弱於潤州,估計2萬。第三州宣州,守將經略使家餘慶,手下大將六員,兵馬數量不詳,弱於潤州,略強於常州,估計3萬人。第四州蘇州,守將三大王方貌,蘇州在各州中實力僅次於杭州,馬步水軍完備,此前方貌派邢政救潤州,派衛忠帶一萬人救杭州,派呂師囊率軍五千出戰,自帶5萬人對峙宋江,總人數當在7萬人左右,將領蘇州八飛將。第五州湖州,守將弓溫和副將五員,輕鬆被殺,獨松關和清德縣得到杭州援助,此州實力弱,估1萬人。第六州,杭州,太子方天定守,4帥+24將,軍馬7萬餘, 集結南國精銳,當為最強一州 。第七州,睦州(含烏龍嶺)數字模糊,提到的包括水軍四頭領及五千水軍,婁敏中援助5千人,伍應星手下三千兵,方臘派鄭彪包道乙等及援軍1萬五千,加上本身的守軍,和杭州敗殘人馬當在五萬人左右。第八州,歙州(含昱嶺關)昱嶺關有兵五千,歙州2萬,加上方臘聲稱的數萬援兵,當不低於五萬。清溪縣方臘老巢,御林軍2萬5千,方臘自帶1萬5,30多將領,大將方傑和杜微,賀從龍帶1萬人。由上所統計,加上散居各地的人馬,水軍(如江陰,嘉定,常熟等),方臘軍總人數當為30--40萬之間,遠多於宋江軍馬,所以說宋江征討方臘,仍然是一場以少對多的戰鬥,只能採取逐一各個擊破。另外就是,由上面統計的方臘軍馬的實力及分配可以看出,方氏宗親管轄的蘇州,杭州,歙州,是各個州中實力最強的,尤其是蘇杭,集中了南軍大多數精銳和幾乎所有猛將。(真不愧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啊),加上前文提到的,方臘可能派數萬軍增援歙州,也使得歙州實力有很大提升。由此可見,江南方臘集團,存在著典型的家族專權現象,加上方氏宗親的態度,方貌喝罵呂師囊,方後喝罵龐萬春,也可見方氏宗親遠高於諸將的地位,甚至態度專橫。而方臘本人呢?外有宗室坐鎮,內有猛將和御林軍護衛,一頭紮在老窩,倒也樂得自在!
將領方面
方臘麾下名氣比較大的武將有四大元帥、八驃騎、二十四將等等。四大元帥: 鄧元覺、石寶、厲天閏、司行方。鄧元覺是方臘的國師,兵器是一條50多斤渾鐵禪杖,曾經與魯智深大戰50餘回合不分勝負。石寶被稱為“南離大將軍”,兵器是劈風刀和流星錘,擊殺索超、鄧飛、燕順、鮑旭、馬麟五個梁山好漢,還擊敗過小溫侯呂方。在烏龍嶺兵敗後自刎身亡。厲天閏是鎮國大將軍,殺死周通和張清,擊敗董平,獨松關失陷後被盧俊義殺死。司行方是護國大將軍,在激戰中將雷橫斬於馬下,兵敗後溺水而死。八驃騎:劉贇、張威、徐方、郭世廣、鄔福、苟正、甄誠、昌盛。劉贇是八驃騎之首,號為飛龍大將軍,曾與關勝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敗。張威官拜飛虎大將軍,曾與梁山的霹靂火秦明大戰。徐方官拜飛熊大將軍,曾戰花榮三十回合。郭世廣是飛豹大將軍,曾戰黃信三十回合。鄔福是飛天大將軍,曾戰徐寧三十回合。苟正號為飛雲大將軍。甄誠是飛山大將軍,曾戰孫立三十回合。昌盛被稱為飛水大將軍,曾戰郝思文三十回合。二十四將:厲天佑、吳值、趙毅、黃愛、晁中、湯逢士、王績、薛斗南、冷恭、張儉、元興、姚義、溫克讓、茅迪、王仁、崔彧、廉明、徐白、張道原 、鳳儀、張韜 、蘇涇、米泉、貝應夔。厲天祐是南國四大元帥之一厲天閏之弟,武功高強,後被呂方斬殺。此二十四將是方臘的太子方天定的偏將,武功平平,均在戰爭中被殺。可以看出,方臘麾下的將領,尤其是四大元帥和八驃騎擁有較強的戰鬥力,給梁山軍隊的征討帶來了很大的阻力
作為宋朝當時被朝廷嚴打通緝的武裝勢力,宋江領導的梁山軍和方臘所領導的江南起義軍,一直以來就是熱愛水滸的人所關注的焦點,在這兩個陣營中,到底是梁山實力更強,還是方臘更勝一籌,從領導人到主力干將,從地理位置到發展野心,到底哪一邊更有優勢,咱們對兩個陣營進行一個全方位的梳理,來看一下到底是宋江強還是方臘厲害。(一)首先從地理優勢來看,梁山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看起來作為一個土匪基地是得天獨厚,朝廷多次派人圍剿都沒有拿下來,足以證明這個地方是塊風水寶地,但是梁山地方太小,對發展來說侷限性太大。而方臘則不同,從方臘的勢力範圍來看,幾乎江浙片區都是他的勢力範圍,而且群眾基礎非常好,所以,這一點梁山落了下風。(二)第二從一隻優秀的隊伍,除了領導人之外,其實最重要的是智囊和文官隊伍。梁山最主要的文官力量有吳用、朱武、柴進、李應和蔣敬等人,而方臘的南國軍團中最主要的是呂師囊、高玉、婁敏中、祖士遠和方垕等人從人員佈局來看,梁山有軍師,方臘有丞相,但是總體來看,梁山軍在智囊力量上是超過方臘軍的,因為從後來兩軍交手的情況來看,方臘在大好形勢下,竟然都打敗了,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他們的智囊團基本上就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三)第三接下來看兩軍中的頂級武將之間的較量,梁山軍有天下武功第一的盧俊義,加上馬軍五虎和馬軍八驃騎,方臘手下有尚書王寅加上八大天王。如果進行一對一單挑,估計整個水滸傳都沒有人可以和盧俊義較量,所以從頂級武將這個角度,方臘軍是不如梁山軍的。而其他的一流高手之間,方臘手下的石寶、司行方、厲天閏、方傑、方貌儘管都很厲害,但是從後來的作戰中可以看出,他們都被斬殺,結果可以說明一切。(四)第四最後就不得不提一點,就是法師在兩個陣營中的作用,梁山軍中的公孫勝和樊瑞,方臘陣營中的包道乙和鄭彪,從法術水平來說,公孫勝一個人就可以秒殺老包和鄭彪,何況還有一個樊瑞。所以,綜合以上情況來看,其實方臘看似實力不凡,但是真正和梁山軍來對戰,他們還是不如梁山軍。只是因為當時他們是以逸待勞、守株待兔,加上有地利人和的優勢,所以才讓梁山軍損失慘重。
表面實力懸殊
在水滸傳中,當時的不屬於官府的民間武裝組織有四個,由宋江帶領的梁山,方臘帶領的江南起義軍,還有王慶,田虎。如果把這個幾人按照實力排個名次的話,應該是方臘第一,其次是宋江,之後是田虎,王慶。在宋江帶領的梁山好漢向朝廷投降以後,立馬搖身一變,從江湖上打家劫舍的土匪變成了在朝廷有編制的政府軍。但是其代價也是非常大的。他們從招安之後不久就開始接受朝廷下達的命令,開始打田虎,打王慶,打完這倆山賊土匪還沒完,又繼續去打了北方的大遼,關鍵還贏了。這讓朝廷有些頭疼了。正好方臘江南作亂,朝廷一個命令下去,梁山大軍又南下開始了徵方臘的旅程。在梁山之前面對的幾次戰鬥中,眾人毫髮無傷的結束了戰鬥。好漢沒有一個陣亡的。雖然也有些許阻礙,但是最後也全都解決了,光從這裡就能看出梁山眾人的實力很強。但是當他們碰到方臘的時候。梁山眾人就開始有壓力了。加上作戰之中的傷亡,非戰鬥之中的減員,算下來梁山一共陣亡了七十餘人,整個梁山的隊伍幾乎就要被打散了。雖然梁山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是也只是一個慘勝罷了。
地利因素制約
為什麼在前面順風順水的梁山軍隊,在面對方臘的時候會打的如此艱難?原因就在於,第一,方臘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支援,梁山軍雖然是朝廷的官方部隊,但是並不能得到百姓的支援。方臘之所以能夠做大,就是因為當吃的朝廷對百姓壓榨的太狠,導致百姓哀聲哉道,結果方臘一揭竿而起,立刻一呼百應,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援。所以方臘在當地有很深的影響力,群眾認同度非常高,一直軍隊如果得不到百姓的支援,那他們就很難取得勝利。第二在於,梁山軍是千里迢迢從北方南下的,而對面的方臘只是以逸待勞,在經過一路的急行軍,宋江還需要做好手下部隊的思想工作,安撫好他們。畢竟他們之前已經連續經過了三場戰爭,早已經是疲憊不堪,而且當初招安說好的封賞朝廷也沒有兌現,這讓梁山軍的眾人心有怨氣。要保證部隊滿員趕往戰場,還要保持大家計程車氣,這個難度也很高。方臘則是以逸待勞,只能對方攻過來,此消彼長之下,對梁山也是有很大的影響。第三就是水土不服和後勤保障的原因。在梁山大軍收到命令準備趕往戰場的時候,軍隊裡唯一的一名醫生安道全卻被皇帝調回了皇宮給他看病,這麼一個大軍,連個能看病治傷的醫生都沒有,後果由多嚴重大家應該可以想象的到。果然,到了南方,由於水土不服的原因,很多人都病倒了,可惜的是連個能看病的醫生都沒有,梁山好漢光是由於生病的減員就有十幾人。這些人的死亡毫無價值。第四就是梁山的優勢是陸戰,可是他們要進攻方臘就必須要和方臘進行水戰。這可難倒了他們。梁山雖然也有水軍,可是那裡的佈置也只是用來進行防禦的,當他們來和方臘進行水戰的時候,就知道雙方水戰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連張順都被殺了。
總體來說方臘的戰力確實也不弱,不巧得也是不幸得碰上梁山好漢,常言說得好:兩強相遇勇者勝!話說回來梁山軍遇上方臘軍也頭疼,雖然梁山好漢們贏得這場戰鬥卻付出巨大傷亡!但是到最終還是兩敗其傷。在打完方臘之後,倖存的人一半都選擇離開了宋江,他們都厭倦了跟隨宋江進行無休止的戰爭。留在朝庭宋江等人被朝庭毒死,排擠,逼害大多不得善終!
回覆列表
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在徵方臘中,損失七十多位,而且讓方臘八位大將所傷,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三點,第一點,方臘佔據天時、地利、人和。方臘也是農民起義出身,仗又在他地盤打,氣候條件很適應(天時)。當地自然環境又熟悉,有利隱藏、防禦和進攻。(地利)方臘農民出身,代表老百姓利益,當地老百姓擁護。(人和)
第二點:宋江招安後,很多將領對招安不滿,過慣了綠林生活,加上征討方臘更不願意,所以內部分歧大,士氣不高,在氣勢上已沒有當年的豪氣。
第三點,宋江是進攻方,準備不足,加上朝庭奸臣擋道,對梁山好漢不信任,糧草供應不按時到位。而且將士對南方氣候不適應,地理環境又不熟悉,又沒鞏固的後方支援,所以出現一百零八位好漢死傷七十多位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