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9
回覆列表
  • 1 # 熊玲心理諮詢

    有人說,無意識是可怕的,所以他不想認識無意識以免接受不了。也有人說,無意識是強大的,所以他總想認識無意識以獲取能量,還有人說,無意識是知識,所以他要不斷向靠近無意識以變得更智慧……

    人有多少無意識,無意識是什麼?或許,無意識是無量的,人類對無意識有無限多的認識與理解。

    人們傾向認為,人類的行為是受意識和無意識的雙重支配,只在不同的情形和事件中,驅使行為的意識和無意識動力不一,即所起的主次角色作用不同。人的意識行為呈現的更多是社會角色的責任,以及社會性需要,而無意識行為,會呈現你有悖意識行為的自我需要。也就說我們的許多行為背後,其實有許多是反社會需要的願望壓抑。比如虐殺、復仇願望等,這是人的超我必須要把它們壓抑在無意識深處的。

    人類進化到高度文明,為何有那麼多荒誕怪異的行為現象(心理疾病或文明病)?其實也正是人的個體(本我)願望嚴重壓抑、變形,或被社會文明異化的結果。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你躲不開文明對你教化後的超我束縛,即自我的道德需要。太過嚴厲的超我,成為內心衝突的施虐者,長期任由施虐者的虐待,便是神經症患者無奈的結局。

    精神分析為什麼對人的無意識感興趣,正是因為它透晰到,是人的無意識驅力在影響人的發展,在左右人的生活過得快樂與否。

    人的意識,只想接受可以接受和願意接受的東西,人的無意識,可以承載你願意或不願或根本排斥的東西。無意識像個包容人萬物的容器,盛著你的善良動機、美好願望或渴望,也裝著你的邪惡、敵意或是仇恨,也安置著你受苦的小孩或傷殘肢體。也許正因此,無意識是可怕的,無意識也是最了不起的。

    無意識,是人的意識層次中最厚實最深低的那一層面。

    無意識,記錄著人的各種人格面具背後的實像。精神分析的魅力之處,是能讓人覺察你的無意識,能看到你實像的自己。可精神分析的侷限又在,難以突破人有害怕看清自己低劣面的人性軟弱。因為人有認識自己、看清真實自己的需要,又有拒絕弱點暴露而掩飾脆弱的需要。後者,是精神分析不足以實現人的這一需要。因此有了那麼多的新精神分析、認知行為學派、靈脩、奇蹟課等療法的發展,以滿足人們認識自己,或修復心理創傷的多重需要。

  • 2 # 夏蟲不可語冰2008

    無意識就是沒有被自己意識到的意識。

    無意識分為集體無意識和個體無意識(潛意識),其中潛意識是弗洛伊德最早提出的,是弗洛伊德作為精神病學家在臨床治療中實施精神分析的過程中發現的,他從病人夢的解析中逐漸意識到人的有意識背後存在著巨大的沒有意識到的潛意識,這種潛意識讓患者產生極大的心理衝突從而引發各種神經症。如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甚至引發精神分裂症等各種精神異常的症狀。

    從而他提出了本我一一自我一一超我的理論,並提出潛意識對意識的重大影響及其對行為的影響等。這些潛意識有時被稱為無意識。準確地講應該是個體無法意識。

    集體無意識是由弗洛伊徳的學生榮格提出,他透過對不同宗教、文化的研究提出了集體無意識概念。透過對進化論的研究提出了原型一一本能的概念。

    當然不同文化和宗教中的人們有著不同的集體無意識。她深刻的影響著這一文化圈中的所有人。比如儒家文化影響著東南亞國家的很多人尤其是華人。處在儒家文化圈的人會對某些事情產生負罪感和內疚心理,但西方人則不會。由於不同的集體無意識帶來的行為也會有巨大的不同。集體無意識的地域性很強。

    個體無意識受集體無意識的影響很大,但早年經歷更重要。原生家庭的影響可以終其一生。一個人的成長就是不斷完善自我,不斷與曾經傷害自己的人和解,比如父母兄弟姐妹及在成長中對自己影響很大的人。

    精神分析理論尤其對個體無意識的研究更深。認為意識不過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水面下的百分之九十為無意識。而無意識對人的影響力非常大。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由於法律、道德對個體行為的約束,所以人們經常會在內心深處掙扎糾結抗爭,反映在精神層面就是焦慮。

    所以需要用催眠、繪畫、或非語言的表達方式把潛意識層面的東西表達出來,達到渲洩和疏通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精神分析流派是心理治療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當然還有認知療法的流派和行為療法的流派。

  • 3 # 冥蝶讀書

    心理學上的無意識最早是由弗洛伊德發現的,弗洛伊德據此建立了精神分析學派,精神分析的核心物件就是無意識。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命運是由無意識決定的。

    人的命運到底是由什麼決定的?有一種古老的看法認為,人的命運是上天決定的,比如孔子就曾經說“五十知天命”,而他的弟子子夏則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項羽自殺的時候說“天亡我,非戰之罪”。古希臘神話中,無論是神還是人也都有各自的命運,都逃不脫上天的安排。另外有一種看法剛好相反,認為人的命運是由自己決定的,比如有“性格決定命運”,“選擇決定命運”等說法。一百多年前,奧地利精神科醫生弗洛伊德經過多年研究發現,人的命運是由他的無意識決定的。弗洛伊德以無意識理論為核心,創立了一個全新的治療精神疾病的方法,這個理論流派又被稱為精神分析學派。

    弗洛伊德在1895年時提出了精神分析的概念。1915年至1916年,他在維也納大學講授精神分析,這次講授是對精神分析理論的系統概述。1917年,弗洛伊德將28篇講稿進行整理,出版了《精神分析引論》這本書。

    一、無意識是怎麼發現的?

    精神分析最核心的內容就是無意識。那麼什麼是無意識呢?心理學從人能否感知這個角度,把人的心理活動分為意識和無意識兩個部分。意識就是我們能夠感知到的,比如我們的認知、情緒、感覺等等。而無意識是那些無法被我們感知到的部分。

    無意識作為心理學概念歷史非常悠久,許多詩人和哲學家都提到過無意識,比如柏拉圖就認為,知識都藏在無意識裡,學習只不過是在回憶。

    在精神分析以前,除了行為主義,心理學都是以意識為研究物件。弗洛伊德所處的維多利亞時代,西方醫學迅速發展,尤其是解剖學的發展。人們的基本思維是把人作為一個有生命的機器,出了問題都是用物理的、化學的或者生物學的觀點來解釋和治療,比如對待精神疾病,普遍採用的方法是電擊治療。弗洛伊德從醫學院畢業後,進入維也納綜合醫院工作,經歷了從外科,到內科,再到精神科的行醫生涯。

    在精神科,弗洛伊德曾經遇到一個得了癔症的病人。病人發病時情緒不受控制,非常躁狂,電擊療法對這個病人完全沒有效果。弗洛伊德感到很挫敗,他決定去巴黎學習催眠術,嘗試新的治療方法。學了幾個月之後,他的朋友,同樣是精神科醫生的布洛伊爾,給他分享使用催眠術的經驗。布洛伊爾告訴弗洛伊德,他在三年前治癒過一個叫安娜·歐的女病人。安娜·歐也患有癔症,看過無數的醫生,吃了無數的藥,但是都沒有效果。布洛伊爾利用催眠、談話和情緒宣洩的方式讓她恢復了正常。從這時開始,弗洛伊德對無意識產生了興趣。經過多年的觀察研究,弗洛伊德拋棄了催眠術,創立了精神分析學派。

    二、冰山理論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靈比作一座冰山,意識是露出海面的部分,只是這座冰山很小的部分。這座冰山有一部分靠近水面,會隨著海平面的波動,有時露出水面,有時又被海水淹沒,弗洛伊德稱這部分為前意識。前意識是一些曾經屬於意識的觀念、思想,因為跟目前的現實生活關係不大,或者根本沒有關係,被暫時驅趕出了意識的領地,但它們留在意識旁邊,等待著隨時被召喚,也就是說隨時會回到意識中。無意識是這座冰山的深層部分,它是冰山的主體,深深的藏在海水中,永遠不會浮出水面,表面上看不見也摸不著,這裡儲存著各種各樣的被壓抑的慾望、本能、情感等等。無意識不能被我們感知到,它是一種能量,主宰著整座冰山,暗中支配著意識,決定著人的行為和願望。精神分析理論是關於無意識的理論,弗洛伊德說“無意識才是真正的精神現實”,我們的命運是被無意識決定的。

    精神分析打破了理性主義,弗洛伊德被譽為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他開創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變態心理學這三門全新的領域,奠定了自我心理學的理論基礎。精神分析影響了後來的許多心理治療方法。精神分析學說還成了一種哲學思想,深刻影響著文學、藝術、社會學、宗教、歷史等人文領域。

    人們把弗洛伊德、達爾文和馬克思這三個人,列為20世紀西方思潮的三位先知。弗洛伊德自己也驕傲的說,他對無意識的研究發現,是對人類自戀的第三次重大打擊。第一次打擊是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人類發現自己所在的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發現自己並非神創造的,只不過是自然界的其中一員。而第三次打擊則是人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命運是由無意識決定的。

    三、如何觀察無意識

    無意識既然無法被感知,我們透過什麼方式才能觀察自己的無意識?

    弗洛伊德認為,心理現象和我們的軀體現象一樣,不是偶然發生的。每個心理現象都是由過去的事件決定的,並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著因果聯絡。因此,透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就可以去推斷無意識的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忘記或者放錯一些東西,比如我們明明記得自己伴侶的生日,想著要給對方買禮物,結果到了生日那天卻完全給忘了。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會認為是自己的記性差了,或者被別的事情耽誤了。弗洛伊德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失誤,實際上是我們的無意識在起作用。這些失誤不是巧合,而是無意識在起作用。因此日常生活中的這些失誤,就成了觀察無意識的切入點。弗洛伊德對這些失誤進行了細緻的研究,並且給了一個專門的詞,叫做過失心理學。一個人忘記忘了給伴侶買生日禮物,實際上他的無意識深處是不願意買禮物的。

    除了遺忘,弗洛伊德研究的過失還包括口誤和筆誤,另外還有動作上的失誤,這種動作失誤一般指弄丟、弄壞或者放錯物品。這些現象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我們往往會認為是其他因素的干擾導致,比如興奮或者注意力不集中。但弗洛伊德認為這些都不是偶然的,都是無意識在操縱的結果。

    有一句諺語說“口誤是真實想法的流露”,由此可見,人們很早就認識到口誤是有意義的。文學家很早就在文藝作品中使用口誤來表達角色情感,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有這樣的例子。比如眾議院議長主持議會開幕式,他本來準備說“大會開幕”,結果卻說成了“大會閉幕”。引起鬨堂大笑後,議長才發覺了自己的錯誤,趕緊改口。這個口誤的產生是由於議長內心極力反對開這次會。

    關於筆誤的例子,弗洛伊德舉了一個報社校對員的例子。校對員在排版時,把一篇文章的結尾“向威廉二世致敬”排版成了“向威廉二世治病”(威廉二世是德意志帝國的皇帝,狂熱的好戰分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發起人),因此被抓進大牢。校對員辯解說他不是故意的,但是沒有人相信他。這個校對員的過失,實際上是他的無意識在表達對威廉二世的看法,他希望上帝能醫治好威廉二世的瘋狂。

    弗洛伊德認為,遺失、損壞和錯放物品等錯誤動作,其實都是用在表達自己深層心理的目的。有位女士去羅馬看望她的姐姐,她在姐姐家見到了一枚黃金勳章。這位女士返回家後,卻意外的發現勳章在自己的箱子裡,她完全想不起來自己什麼時候把勳章放進自己箱子了。她馬上告訴姐夫,第二天一定送回去。不料第二天卻怎麼也找不到了。弗洛伊德分析說,這位女士放錯了勳章,第二天又找不到,其實她的無意識是想佔有那枚勳章。

    除了過失現象,日常生活中還有一種現象可以用來觀察無意識,就是我們睡覺時所做的夢。在弗洛伊德之前,人們對夢的態度分為兩種。有一些人把夢當做一種神秘現象,認為夢是上天的警示,是一種預言。神話傳說中有很多關於夢的預言的故事。弗洛伊德之前的心理學家們認為夢沒有意義,只是睡眠時大腦不協調的結果。弗洛伊德研究發現,夢非常有意義,夢本身和夢中出現的意象都是無意識的呈現。夢其實是觀察無意識的一個捷徑。弗洛伊德專門寫過一本《夢的解析》,詳細講述了他對夢的研究。

    弗洛伊德認為夢有兩層含義,比如我們夢見自己在享用豐盛的大餐,這個夢其實是在滿足我們的慾望,現實中我們可能就是想要吃大餐,夢的功能就是在滿足慾望,弗洛伊德把夢的這一層意思稱為“顯夢”。這個夢還有另外一層含義,我們在夢裡享用大餐,用的餐具,吃的具體的東西,桌子上的擺設,房間裡的佈置等等,都跟無意識有關,這些東西其實都是象徵,象徵著無意識裡的那些本能。當然了,具體是指哪些,需要針對不同的夢來具體分析。弗洛伊德把夢的這部分含義稱為“隱夢”。而“隱夢”就是無意識的內容。

    分析過失現象和夢,可以瞭解正常人的無意識。對於那些有精神疾病的人,切入點反而更加容易。精神疾病患者往往都有明顯的動作,比如強迫症患者一般會經常洗手,每天洗幾百次手,甚至手都洗破了還不肯停。弗洛伊德認為,這種洗手的動作其實就是受無意識的驅使,因為患者的意識層面並不想洗手,患者也因為這個感到痛苦。弗洛伊德透過分析患者的動作,讓他的無意識呈現出來,就可以進行治療。

    四、無意識是如何控制意識和行為的?

    前面我們提到過,無意識是一種能量,就像電一樣。電池要產生電流,必須接通正負兩極。無意識也有類似的正負兩極,分別叫本能和自我。本能是天生的,遵循快樂原則。自我是後天形成的,是文明的產物,也就是說是人出生後,受社會影響形成的部分,更加關注道德和秩序。本能和自我是不相容的,本能常常受到自我的壓制,弗洛伊德稱這種狀態為壓抑。具體來說就是,某個人在心中有了一個強烈的念頭,通常是本能帶來的享樂慾望,但當他想到實踐的後果時便又拒絕了這個想法,於是這個強烈的衝動就受到了剋制,被自我壓制了,儲存到了無意識中。隨著時間推移,人們會在意識層面忘記這些衝動。但衝動依然還在,並沒有消亡。這就是壓抑的過程。

    那些被壓抑的想法和衝動,深埋在無意識中。但是總有一天,這些衝動會遇到外界的觸動再次呈現。人們當然不會接納這些想法,因此壓抑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就像那個忘記給伴侶買生日禮物的人,他不願意買禮物,可是他不承認自己有這個想法,這個想法就被壓抑掉了,但想法依然還在,只是存在於無意識中。由於過生日這件事始終存在,壓抑需要持續進行。這個壓抑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就像電池放電一樣。壓抑如果能夠一直持續,遺忘生日這件事就不會發生。電池持續使用,電最終會耗幹。壓抑的能量最後也會消耗殆盡,也就是說自我最終沒有能夠壓制住本能,這時候自我會啟動一個保護機制,就是讓意識層面直接遺忘生日。就這樣,隱藏在無意識中的願望最終得逞了。

    除了遺忘之外,口誤、筆誤等過失現象以及夢,都是無意識壓抑的結果。無意識正是透過壓抑控制著人的語言、情感和行為。精神分析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從來訪者的語言中捕捉和感受情緒,指出對方忽略的地方,給予迴應並進行解釋,同時關注來訪者的行為表達。精神分析因此又被稱為“談話治療”,但也因此遭到質疑。很多人認為,語言太主觀了,諮詢的時候只有諮詢師和來訪者單獨待在一起,來訪者說出來的東西,可信嗎?諮詢師轉述的東西,又可信嗎?來訪者的很多小動作,大家也都會認為是沒有意義的,不需要浪費時間去思考,抓著這些小細節有意義嗎?

    弗洛伊德說,語言,情感,行為,都是真實可信的,有意義的。他深入分析了行為本身和語言傳達的情緒,發現每個人的行為背後,都包含著重大的意義,都是無意識中對本能的壓抑。正是這種壓抑控制了我們的意識和行為,長期的壓抑加上自我能量的不足,就會導致精神疾病。

    弗洛伊德認為,在眾多本能衝動中,最重要的就是性的能量。維多利亞時代是公認最壓抑的時代,文明的進步帶來整個社會對本能的壓抑。個人為了生存,為了公眾的利益犧牲了自己本能的享樂。由於性衝動很難控制,一旦發作起來會極大的衝擊社會文化根本,包括道德,美德等。於是社會倡導和訓練人們對性衝動的壓抑,要求大家完全避而不談關於性的問題,對本能的壓抑導致了人們各式各樣的心理病症。這裡強調一下,這裡並不是說精神疾病是由性導致的,而是由於自我和性滿足之間的矛盾形成的內在衝突,弗洛伊德並沒有拋棄人格中那些的不是性的部分。

    弗洛伊德接待過一個患有強迫症的女性,她不停的洗手,每天洗幾百遍,非常痛苦。弗洛伊德透過精神分析發現,她之所以強迫洗手,是因為愛上了自己的父親,這是不被道德允許的,由此引發了她對亂倫的恐懼。她拒絕接納自己這種本能的情感,但是自我無法對抗這種本能,於是就用瘋狂洗手的方式來洗掉它。有一個已婚的女性,她患上了妄想症,她總是認為自己的丈夫出軌了。弗洛伊德對她分析後發現,這位妻子實際上是愛上了家裡的園丁,她自己有出軌的衝動,但因為道德的束縛,她不接納自己有這樣邪惡的思想,她感到很愧疚和恐懼,於是透過“妄想”丈夫出軌來轉移自己的愧疚和恐懼。

    無意識中,自我對本能的持續壓抑,自我能量的不斷消耗,這個動態過程在左右著我們的意識和行為。自我對性本能的壓抑,是精神疾病產生的重要原因。

    五、無意識為什麼能夠決定我們的命運?

    中國有句古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是一個人未來的一生,在他7歲左右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了。弗洛伊德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精神分析在治療時,最重要的一點,是透過談話,讓來訪者回憶起遺忘的事情。弗洛伊德發現,患者回憶的時候,往往會追溯到兒童時期。他特意觀察兒童,後來總結得出,無意識在六歲左右時成形,並且決定了人未來的一生。

    弗洛伊德認為人從出生到六歲左右,自我能量很小,無意識主要由性本能驅動。需要注意的是,弗洛伊德所講的性本能並不是生殖意義上的性,而是一種泛指,包含一切身體上可以獲得的快感。為了區別生殖意義的性,弗洛伊德把這個驅動力叫做“力比多”。弗洛伊德發現,即使是六歲之前,本能的滿足方式也在變化。因此在六歲之前,本能的發展又被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被稱為口欲期,時間是從出生到一歲。嬰兒透過口腔的吸吮動作來獲得本能的滿足。即使不吃奶的時候也會吮吸自己的手指,因此從中可以獲得快樂。

    第二階段被稱為肛欲期,具體是一到三歲。兒童在大小便排洩時回產生快感,從而獲得本能滿足。

    第三階段被稱為俄狄浦斯期,時間是三歲到六歲。俄狄浦斯是古希臘神話裡的悲劇人物,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最後殺了自己的父親,娶了自己的母親。這個階段本能的需求,主要靠關注性器官來獲得滿足。這個時候的兒童開始知道男女性別差異,並且會對父母中的異性產生愛戀。男孩子愛母親,並且以父親為競爭對手。女孩子則會愛父親,同時排斥母親。弗洛伊德稱這種現象為俄狄浦斯情結。這個時候自我開始迅速成長,本能會受到壓抑,因為這是不被允許的,也是無法做到的。可是本能並不會消失,那怎麼辦呢?這個時候,男孩會發現,只要自己跟爸爸一樣,就可以得到跟媽媽一樣的女性。女孩會發現,只要跟媽媽一樣,就可以得到和爸爸一樣的男性。這就是弗洛伊德所說的,男孩對父親的認同,女孩對母親的認同。因此這個階段特別重要,一個人的人格就在這個階段成型,從而決定了一生的命運。

    那為什麼這個時期的形成的人格就能決定命運呢?弗洛伊德提出了創傷的概念。創傷在心理層面是指在短時期內受到重大刺激,當時無法適應,情緒得不到釋放,使得心靈受到永久性的擾亂。就類似我們的身體遭到意外的打擊,雖然後來治癒了,但是卻留下了後遺症,比如骨折之後,當天氣發生變化,骨折的地方會疼,因為那個部位骨頭雖然長好了,但是經脈受到了永久性的損傷,經脈不通,就會產生疼痛。

    心理上的創傷也是這樣,六歲之前由於自我弱小,非常容易受到創傷。口欲期和肛欲期的本能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形成創傷。口欲期遭遇創傷,成年以後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良行為,比如貪吃、酗酒、過度吸菸、咬指甲、嘮叨等。肛欲期的創傷,對成年以後的性格會有影響,有可能表現得冷酷、頑固、剛愎、吝嗇、強迫、潔癖等。俄狄浦斯期的創傷一般發生在認同階段,直接影響人格的塑造,像很多人格障礙,俗稱的媽寶男之類,大多是由於這個時期遭遇的創傷。

    這些創傷都會深深埋在無意識中,成為人格的一部分。在適當的時候,就像骨折之後的天氣變化,創傷會得到表達,無意識透過控制我們的語言和行為進行表達,一遍遍的重複。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忘記了語言和行為本身的意義,只是單純的在完成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的命運就這樣形成了。

    最典型的便是那些經歷過大戰、火災或者地震的人們,在事件發生後的無數個夜晚,他們都會在夢裡不斷的重現那些體驗和經歷。其他病症的人們也是一樣,我們過去應付不了的障礙,就會變成創傷一直持續下來,甚至發展為精神疾病。

    弗洛伊德透過分析行為和語言的表達方式,就可以深入探索無意識的創傷,讓人們重新回憶,並且理解自己行為和語言背後的意義,就把無意識的能量推到了意識層面。以前無法面對的那些創傷,再一次呈現出來之後,如果重新得到釋放,就可以改變自己。這就是精神分析的治療方式,很多精神疾病就是透過這種方式來治癒的。也就是說,對於很多精神疾病患者來說,只要知道行為症狀的無意識意義,就能讓病症消失,恢復健康。

    可是這件事情要做到並不容易,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大部分的創傷都發生不經意的時間,或者是幼年的時間,他們自己完全記不清。來進行治療時,他們會認為那些並不重要,會遺忘或者懶得回憶。第二個原因是過去的經歷實在太痛苦,他們會拒絕重新回憶。在具體治療時,他們會用“這個太無聊了”,“沒有意義就不說了吧”,“我的大腦一片空白”,“沒什麼了,你還要我說些什麼?沒了”等等說辭來對抗,弗洛伊德把這種現象稱為為“治療中的阻抗”。但為什麼來訪者會阻抗呢,難道他們不想被治好嗎?這個內在的原因是:每個人都在固守自己的自尊和羞恥感。就像之前提到的幾個案例裡面,有人自己想出軌,有人愛上自己的父親,這種羞恥感,使得我們不願意將這些真相免於暴露在現實之中,我們不願意讓另外一個人知道。

    無意識的主體也就是人格,在我們六歲之前就已經成型。心理層面的創傷會融合在人格里面,控制著我們的意識和行為,從而決定我們的命運。精神分析可以追溯那些創傷,從而能夠讓我們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鸚鵡一共有幾個品種?請一一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