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更好及
-
2 # 小小鳥兒愛吃蟲
曾經當我看電視的時候,電視裡教給我的都是寒窗苦讀十餘載,最終圓夢;因為社會分層的關係,電視的大多數觀看者都是屬於底層人民的,利用電視裡的情節來鼓舞這些人,讓他們有希望,有目標。
然而事實是什麼,寒門的子女在奮鬥,豪門的子女也在奮鬥,他們的起步遠遠超過了寒門子女。在我們印象中總是覺得豪門富二代、富三代的不學無術,無所事事,實則不然,畢竟是少數,那麼產生這種不同原因的根源是什麼?這就不得不說道家風和家教。為什麼寒門的子女沒有這些毛病?父母以身作則,他們沒有優越的條件去給與子女,只能默默的用行動去實施,孩子在成長中,無形的被影響了,加上環境給予他的期望,孩子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已經形成,寒門的勤儉、奮鬥、吃苦耐勞成為了寒門子女成長的奠基石。
豪門呢?教育興國的理念早就提出來了,豪門父母未必是豪門出生,大多是白手起家一點一點的打拼起來,他們可以給予孩子更多,他們總結自己人生的經歷,知道當今社會教育對於一個孩子是多麼重要。然而,為什麼豪門有貴子,也有不學無術之人?分歧點就在這裡,家風的教育理念沒有形成,一味的遷就孩子,滿足孩子的需求,不注重孩子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誘導,看重的是那張紙。優秀的豪門父母都有一套嚴格的家教,你們可以參考李嘉誠,巴菲特等名人。
習總書記在今年年初就已經提出過,要傳頌優良家風、家教,讓中國的優良傳統持續發揚。
-
3 # 密斯森林
寒門不求出貴子,但求樹貴人。
很多人會說貧富差距大,“寒門再難出貴子”,一下子淹沒了多少人的希望。但他們忘記了人脈、財富、資源都不是一天兩天,成長也不是一年、兩年。不好好經營再好的家業也會散盡,努力拼搏,在這個遍地黃金的多元時代,絕不會餓死。
老話講“三代出一個貴族”,其實不只是寒門,很多城市中的家庭也都不是大富大貴,難以一下培養出貴子。
但是三觀正,懂規矩又知書達理的孩子都是可以調教的。這和家裡是否富裕,有沒有豪車、大別墅都沒有直接關係,家庭教育和從小養成的習慣會伴隨他們一生。即使父母文化程度低,沒有錢,品行端正也照樣是好老師。
三個真實的故事01 用功的父親
文摘上曾經讀到過一個真實故事,姐們三人自農村長大,每日都看到父親在燈下苦思冥想、奮筆疾書,她們也不敢落下,全都用功讀書。後來三姐妹紛紛考上重點大學成為知識女性,過年回家的時候她們想要父親當年的筆記留作紀念,沒想到父親拿出的本子上滿是亂寫亂畫的痕跡。原來,她們眼中的學霸父親其實是一個文盲,為了孩子能踏實學習,愣是靜坐了無數個夜晚,演繹著學霸的威嚴角色。
02 外婆的規矩
我的祖母是個不識字的寡婦,憑藉一份在學校燒鍋爐的微薄收入養活了四個兒女。不論生活多麼艱難,她一直鼓勵子女用功讀書,結果四個孩子,無一例外都上了國家重點大學,而她的秘訣就是規矩,為人、處世、言談、學業……家中的規矩無處不在。
03 老張有喜
去年,衚衕口的木匠老張過來發糖,說他兒子上學了,是喜事兒,也讓大家樂呵樂呵。一問才知道,是牛津大學的碩士,不但高中,還有獎學金。而老張只是一名淳樸的外鄉木工。
所以別再提什麼資源、人脈、金錢的幌子開脫,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做好自己樹立榜樣,嚴格要求孩子,讓他們明白生活的不易,也瞭解奮鬥的力量。但凡得到正確的引導,只要他們心裡明白,不被蠱惑,不隨波逐流,能夠捧著堅毅的心,就絕對錯不了。
樹人永遠比育人重要,能樹貴人,必得貴子!
回覆列表
三步走:
第一步:娶個媳婦;
第二步:生個孩子;
第三步:以身作則,給予良好的家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