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陽光快樂寶媽

    我覺得這個問題就見仁見智了,有的家長覺得外國的教育質量好, 有的家長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離自己很遠!

    我覺得送孩子去國外讀書,在自己的家庭能力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等孩子能夠獨立了,可以考慮送孩子去國外讀書!

    這一方面是訓練孩子的獨立自主的能力,另外一方面也是讓孩子長長見識,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以充實和豐富孩子的閱歷和能力!

    現在我們的國家發展得是越來越快,越來越好了,就算在國內,不出國,孩子也一樣能學到很多的知識和能力!

  • 2 # 糖媽育兒666

    要不要送孩子去國外學習?如果你有計劃送孩子去國外學習,又擔心對孩子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安全問題、社交問題、學習結果等等,你好糾結,希望有人告訴你,該怎麼辦?

    1、經濟:你打算孩子幾年級開始去國外學習,什麼時候回國?這期間,你計劃多少預算?再看看你家庭的經濟狀況。有能力送出去,經濟上一定足夠支付持續學習的費用。

    2、期望結果:去國外學習,期望取得什麼様的成果?比對國國內沒有類似的學校、專業?

    3、安全問題:要去學習的國家,安全嗎?孩子已經接受相關安全教育,並具備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

    4、語言能力:孩子已掌握一定的目標國語言,溝通不成問題。這將有利於他順利融入、適應國外學習、生活。

    5、社交能力:孩子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不會因為陌生的國度、陌生的同學、老師,而造成心理問題。

  • 3 # 高峰Leo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去國外深造,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關於孩子的年齡,這點要慎重,太小的孩子,不適合送出國留學。中國的k12,質量還是非常高的。國外的k12,單從理論基礎學科來講,遠遠比不上中國的k12,中國的學科內容更全面,科目更豐富。

    孩子太小,送出國留學,除非有家長的陪同,不然,孩子從小缺失家庭之愛,那就得不償失了。

    把孩子過早的放入寄宿家庭,我覺得對孩子來講也是太可憐了。

    有些家庭為了讓孩子出國上學,整個家庭去移民,犧牲家庭,為了一個孩子,我覺得無形當中給這個孩子的壓力太大了。

    家長把很多希望都寄託在這個孩子身上,這點也是不可取的。

    比起在哪裡上學,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才是最重要的。

    送孩子出國,我覺得最適合的,就是高中畢業之後,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自主性,自律性,都已經形成了。去到國外,融入一些新的文化,新增一些新的理念,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去學習,會有更大的一個收穫。

    不是說中國的大學不好,國外的大學,創造精神要比國內的大學強一些,但是選擇學校的時候,一定要謹慎,要避開那些所謂的野雞大學。

    我本身是從事國外留學相關工作的,很多家長和我談起這個話題,我都會建議他們,高中以前,不太適合把孩子送出國。

    先讓孩子把中國的文化完全瞭解清楚,畢竟深入瞭解一種新文化,還是比較難的一件事情。

    當然,出國留學,要徵求孩子的意見,如果他不喜歡出國,千萬不要強求。

    中國現在越來越強,社會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大課堂,近20年中國快速的發展,這是在其他國家沒有的事情。

    留學的意義在於開闊眼界,學習新的方法及理念,千萬不可為了留學而留學。

  • 4 # 知數達李

    如果是一個家境普通的孩子,如何能夠突破自己既有的社會階層,去實現一些超越這個階層的東西。這一個很好的想法,但是出國,也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也許是一個途徑,也許連途徑都不是。

    一方面是訓練孩子的獨立自主的能力,另外一方面也是讓孩子長長見識,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以充實和豐富孩子的閱歷和能力!

    現在我們的國家發展得是越來越快,越來越好了,就算在國內,不出國,孩子也一樣能學到很多的知識和能力!

    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我的真實想法與觀點,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 5 # 潤媽生活日記

    “越來越多低齡的孩子被父母送到國外讀書,人們‘用腳投票’來表達對國內教育的不滿和失望。”在三聯書店出版的新書《重啟教育改革》前言中,著名教育家朱永新這樣寫道。

    馬國川提出了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家長把高中、甚至初中的孩子送到國外去唸書,這究竟是不是一種理性行為?”

    周國平以自己女兒的經歷作為案例,她正在一所中學國際部上高二。“這是她自己的選擇。在初中畢業時,她就堅決不上普通高中,不想參加高考[微博]。國際部的功課其實並不輕鬆,還要參加英語考試,但她不後悔,因為這樣的學習是她感興趣的。”周國平說,“其實我想說的是,學得累是可以的, 但不能讓孩子感到無趣。有意義的痛苦是值得的,而現在中國的中學教育,最後的目的就是為了考大學,這沒有意義。”

    楊東平建議,每個孩子有個體差異,適不適合出國學習、在什麼年齡出國,是每個家長需要認真考慮的。然而,他注意到,“10年前,社會普遍認為,比較理想的留學模式是讀完本科再到國外讀研究生;如今大多數人都傾向於,本科就到國外讀”。

    楊東平說:“這是一個訊號,說明大家對中國的本科教育已經失去信心。本科教育在很多大學的確已經是注水的教育。比如到了四年級,基本就是‘放羊’——學生去求職或者實習。這種情況在其他國家是沒有的,說是四年學制,其實就上了三年。”

    朱永新認為,留學的低齡化實際上是對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不信任的表現。

    基礎教育的問題是“太苦”。在中學課堂上,一些怵目驚心的名言警句並不罕見,如,“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人生總要長眠,何必今要多睡”。朱永新說:“基礎教育缺少多元化、選擇化、人文化。它只有一個目標——上大學。當孩子身處這樣一種重壓之下,只要家庭條件允許、父母認可,往往會選擇出國留學。”

    高等教育的問題恰恰相反,是“太輕鬆”。中國的大學淘汰率極低,學生的懶散程度甚至有“九三學社”之稱——上午睡到9點鐘,下午睡到3點鐘。朱永新說:“在中國,你不需要預習就可以去上課;而國外的大學是基於對話的課堂,必須預先準備。”

    2005年,錢學森曾說:“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 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中國現在已經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大眾化,但另一方面,社會各界對教育現狀的不滿日益加劇。朱永新把這種矛盾現象稱為“中國教育之謎”。那麼,教育現狀如何改變?朱永新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依法治教”和“教育解放”。

    “我們雖然已經有了6部關於教育的法律,但或形同虛設,或已嚴重過時。我覺得現在借依法治國的這股東風,該為教育好好立幾部法,然後嚴格地利用法律來治理我們的教育。” 朱永新說,“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解放’。教育也是如此,要把校長的權力還給校長,教育局長的權力還給教育局長,老師的權力還給老師,讓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去做。”

    朱永新說:“西方的教育制度,包括它的法制體系,都比我們早,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但是毫無疑問,我們不能照搬照抄,就像我們的政治制度一樣。我相信,我們也能夠找到一條適合中國的教育道路和中國的教育體制。”

    朱永新指出,現在的教育改革更多的是調整結構,但教育的物件是人,人很難透過調整結構去提升。所以,“最關鍵的就是要把孩子當作人看,把教育當作教育來做,不能把抓教育的質量變成抓教育的GDP”。

    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取決於全體公民對教育的關注與理解程度。從2000年起,朱永新發起新教育實驗,以“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宗旨,吸引全國2000餘所學校加盟實驗,這個實驗仍在進行中。朱永新說:“教育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真正讓孩子享受童年,享受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使學校能成為美好事物的彙集之所。”

  • 6 # 思維方法探索者

    問題的內容是?孩子要不要送去國外學習?

    下面兒做老師來回答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兩難選擇。首先左老師不知道你的孩子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更不知道你的孩子是大學了,畢業了去念研究生了,出國讀博了。還是送孩子出國讀高中。左老師也不知道你家孩子在國內的學習成績怎樣?在這些具體情況都不知道的時候,我只能冒蒙的根據自己的猜想來回答。也僅僅是提議一下個人的看法。供你參考。中國有一句非常經典的古話。凡事兒。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很明白。很多事情必須把不利因素考慮進去。免得自己將來後悔來不及。假設是個女孩兒。假設孩子出國讀大學,我沒有父母陪讀,只能隻身在外。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任何情況都可能發生。像張瑩瑩案。她的父母現在扔石頭打天夠得著嗎?如果你有機會能採訪到他的父母。知道孩子有今天這個下場。你打死他們也不會把孩子送到美國去。退100步說。孩子如果在國內,能出現那個悲慘的下場嗎?連命都丟在美國。犯得著嗎?就是我願意送死。也不願死在美國呀!家長應該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的。這個目的是什麼呢?如果我為了培養孩子前途,孩子又是一個可造之材。難道非兒得去國外嗎?國內每年畢業接近1000萬的大學生。哪個不活的都挺好的。都在大展宏圖。守在父母身邊。沒耽誤他們成長壯大。守護父母身邊。父母摸得見看的著。即便想呵護也很方便。

    如果家裡條件允許,父母出國陪讀。想要孩子在國外得到更好的發展。出國可能教育條件比國內好一些。那不妨出去看看也行。總而言之,出國不出國。各有利弊。在國內出息的孩子。數不勝數。出國以後成為犯罪分子。吸毒分子。賭博分子。被所在的國家,驅逐出境的。每年也有幾十人。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權衡利害。避免因自己的錯誤決定。毀了整個家庭。上述僅是左老師個人意見。而且很多,很可能偏頗。如有不對的希望給與指正。謝謝你的提問。再見!

  • 7 # 奇麥麥童書

    中國學生赴歐美留學“低齡化”趨勢日漸突出。每年都有不少家長詢問我同一個問題:到底要不要把孩子送到國外去學習。我的回答很簡單:因孩子具體情況及家庭經濟條件而異,不能盲從,也不可太過保守。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是一句廢話,但根據各自家庭及學生本人的情況來思考,則有很多不容忽視的具體問題。

    1叩問家長:為什麼要送孩子到國外去讀書

    作為未成年孩子的家長,如果沒有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就過早地送孩子出去留學,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前不久,西北一位朋友問我,孩子學習不太好,想送到國外去深造,聽說美國教育很好,可不可以送出去。我當即回覆這位家長:你的孩子在國內都學習不好,到國外就更難學好,畢竟孩子在國外學習要過語言關、要過獨立生活關,你覺得合適嗎?我愣是打退了這位家長的想法。還有不少家長自認為家庭經濟條件優越,好趕時髦,看人家孩子到國外去留學,自己也想把孩子送出去,結果孩子在國外混幾年,連國外的三流大學都不願意錄取,只好花費很大代價悄悄上僅次於野雞大學的學校,學生操著半生不熟的英文對付著混日子,也不知道將來自己幹什麼。還有些家長純碎是好面子,讓孩子“留學”給自個兒長臉。有位學生這樣對我說:我確實不想在美國混下去了,想回國去,可是我爸不讓,說在國內連個工作都不好找,在美國混著,好歹比在國內強。因此,我要奉勸一些家長,首先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搞清楚送孩子到國外學習的有沒有明確的合理的目的。

    2外語太差勁,最好別出去。

    國外課堂全是英文或者母語教學及交流,如果學生的英文太差,在國外沒有一兩年的努力學習及適應,學習很難趕上趟。不少家長受留學中介機構忽悠,忽視了孩子的英文,結果出現這樣的結果:先在國內給中介機構交一份強化英文的培訓費,到國外後因外文太差!還得變相“留級”強化一年外語,(也得交英文培訓費),到頭來各科學習成績記錄都不大好,沒有資格報考較好的大學,而孩子學得很辛苦、自信心遭受打擊。所以,若要送孩子到歐美髮達國家讀中學,必須先過外語關。拿美國來說,上中學的託福成績至少不應當低於70--75分,上大學的託福成績不應低於95-100。強化外語,還得在國內“玩狠”學,上帝唯獨設計語言天梯時沒有捷徑。

    3要重視預算並具有可持續的財力

    有些家長送孩子出去很“衝動”,認為自己目前的收入,供養孩子在歐美讀書問題不大。可是,當生意出現意外,家庭收入出現危機時該怎麼辦呢?看似送孩子到歐美去讀中學,可是中學畢業後還有大學,這需要家裡有足夠的財富積累能力。拿美國為例,保守估計,一箇中學生每年需要大約6-6.5萬美元的費用,大學及碩士期間每年需要5.5-6萬美元,如果在美國讀高中和大學,再到碩士,累計需要60-70萬美元,大約四五百萬人民幣,對於一些富有家庭來說,這不算什麼,但對於多數家庭而言,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因此,做好中長期財務規劃很重要。

    4不是學習好就能考入美國的常青藤中學

    去年,國內某著名企業家及某教授的孩子,準備送孩子到美國讀高中,並頗費工夫。這兩位學生的學習成績都非常出色,英文託福成績都在110分以上,家長還特意親自到美國幾所知名的常青藤中學去考察。在報志願時,選擇了全美排名前十位的常青藤中學的3家,還選擇了2所用來墊底的較好但不是最好的中學,但是最後得到的回覆結果全部是“waiting list ”,這個結果基本上是沒戲。最後,兩位孩子的家長明智地選擇放棄讓孩子赴美留學,在國內讀中學。其實這兩位孩子很優秀,為什麼最終沒有被錄取呢?因為:常青藤中學競爭非常激烈,對來自中國本土的學生一挑再挑,而且有一定限額,也有一些外人不可能明白的錄取條件,而那些作為墊底的學校,人家覺得你的成績這麼優秀,知道你不大可能來,而且把人家當成墊底角色,人家也不會浪費一個offer機會。所以,能否被錄取,不確定因素較大。但有些學校純碎以盈利為目的,基本不考慮學生生源品質,只要交錢就行。這樣的學校,對於未成年孩子而言,沒有太大意義。

    5千萬不要盲目輕信留學中介的忽悠

    很多學生是不宜過早到海外留學的,比如生活自理能力太差、外語太差、身體體質太弱等,但在一些留學中介看來,那都不是事兒。上海一位學生學習成績非常好,唯獨英文成績較差。某留學中介告訴其家長:你的孩子不錯,可以申請很多學校。但實際情況是,稍微好一些的學校,都不大可能錄取這位學生,可是這家中介機構的操作策略是,把一家與其有密切合作關係的一家華人在美創辦的特別差的學校也加到了申請名單中,結果唯獨這家學校給了offer,這個學生到美國後,學校全是中國學生,而且學校的師資極不穩定。

    6中國海外留學生很容易被邊緣化

    由於語言、生活習慣、文化背景等原因,中國學生很難融入歐美本土,很多中國學生基本上是扎推在一起吃吃喝喝。這種現象其實也不算什麼,但問題是,中國的多數留學生出國前所受的教育及形成的知識結構,與歐美嚴重錯位。比如,很多中國學生不懂歐美歷史、藝術素養不足、視野較窄,長此下去,與歐美優秀學生缺乏深度交流的共同語言,加上歐美大的人文環境,對亞裔、特別是對中國的歧視情緒嚴重,這不僅使不少中國學生缺乏自信,而且個人性格存在一定的缺陷。等數年後,這些學生在國外結束學業、步入社會的時候,一方面很難融入歐美社會主流群體,最多做個默默無聞的高階打工者;另一方面,由於長期不在中國生活,也很難融入中國社會,甚至找個合適的工作都不容易。因此,我勸告很多家長,每年孩子放假期間,要回到中國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的思維及思想對自己國家的發展變化“血脈相通”。

    7到歐美留學應該學什麼

    我時常這樣問一些海外留學生:你到美國來做甚?是為了獲取一張海外文憑嗎?是為了豐富自己閱歷嗎?是為了追求新知嗎?我發現,很多學生到歐美留學的初衷比較天真或者很盲目。不少家長本身就很盲目,所以孩子自海外學習就更顯盲目,不少孩子時常因為想爸爸媽媽而淚溼枕巾,很多孩子得學習洗衣服、自己打理日常生活細節。這些都不算什麼,反而是對其自理能力最好的鍛鍊。然而,要真正學習到好的知識並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則需要:把鍛鍊好身體放在第一位;把強化外語綜合表達、表現能力放在地二位;把完善知識結構放在第三位,特別是透過課堂內外大量的閱讀功課,完善文化、歷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識;把自主思考和課外實踐放在第四位,逐步使自己成為一位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學生。

  • 8 # 康英勇
    1、家庭經濟條件

    當然一般能供孩子上國際學校的家長,家庭條件一般都不會差。但這幾年,留學生中女生透過賣身、男生用販毒來快速搞錢的案子屢有爆出,其中不少是因昂貴的學費和生活費所迫,所以送孩子出來的家長在做決定時還是要看自己的經濟條件,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常常可能會害了孩子。

    2、孩子是否有完成學業的潛質

    這點十分重要,因為美國的學校和中國完全不同,美國的學校不在教而在學,老師只是介紹入門,剩下全靠學生自己鑽研,而學生學不學老師是不會管的,這樣那些沒有學習能力和潛質的孩子送到美國後,很可能就會自暴自棄,甚至可能釀成慘劇。

    3、孩子自我約束和管理的能力

    美國的大學不像中國,有班級、輔導員和各級組織管著,美國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政,自己管理自己,而同時校園裡的各種誘惑又特別多,酒精、毒品、性等暗地裡都也常見,沒有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的孩子送到美國來很可能會不小心捲進去,有些甚至走上不歸路。

    4、抗壓能力

    這些年留學生在抗壓能力上表現出的問題很多,一些甚至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而無法繼續學業,尤其是多數留學生正處於青春期,環境導致的價值觀變化使得感情問題變得愈加複雜,抗壓能力差的孩子常常無法正確對待,因愛生恨走向極端的事件時有發生。

    5、自我保護能力

    這件事不得不強調,前一段時間的江歌案還有女博士的案子,必須引以為戒,孩子一定要有自我保護的能力!!!!!家長也必須時刻保證孩子的安全與確認!

    如果您的孩子沒有自我保護能力,或者對安全問題沒有足夠清醒的認識,不要留學!

  • 9 # 繆老師妙筆生花

    要不要送孩子出國學習,你得先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出國原因,二是家庭狀況,三是孩子條件。下面繆老師就幫你分析分析這三個問題。

    一、出國原因

    如果你送孩子出國,是覺得國外的教育方式更適合孩子,教育資源也更加豐富,那麼選擇好合適的國家,這個前提還是成立的。

    如果你送孩子出國,是為了所謂的“鍍金”或者是孩子的學業成績比較差,你認為出國能上到更好的學校,那麼這個前提就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一方面,如果孩子未來在國外發展,那麼“鍍金”毫無意義,如果孩子未來要回國發展,那麼國外非名校的國內認可度,實際並不高。很多工作單位在招聘海歸的時候,已經變得相當冷靜,不僅僅會看留學的國家,也會看畢業院校的國際排名以及畢業專業的世界排名。

    另一方面,很多人覺得國內的教育偏“應試”,自己的孩子不適應,出國一定會更好。繆老師認為這種看法值得懷疑!你的孩子在一種環境內不適應,並不代表他就一定能適應另一種環境。這種判斷,最起碼是不夠全面的。而應試能力也是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到了國外你也一樣要面臨考試。

    二、家庭狀況

    如果你的家庭情況比較好,送孩子出國的費用對你來說是小菜一碟,那麼送孩子出國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如果你的家庭情況一般,送孩子出國要勒緊褲腰帶,甚是需要借貸,那繆老師勸你認真考慮。

    原因很簡單,你承受風險的能力更差,目標設定可能偏高,一旦結果不如你願(學業不順、就業不佳等),你受到的打擊更大。

    相對來說,受教育程度比較高、對於教育瞭解更深、對於國外情況相對熟悉的家庭,更加適合送孩子出國上學。

    原因是,這種家庭在選擇出國留學目的地的時候,相對比較冷靜,不太容易受留學機構的忽悠,也不太容易被單一排名矇蔽,相對更加註重孩子與國家、環境、學校的匹配度。

    三、孩子條件

    有些孩子,已出國就能融入環境,不僅學業出色,還能跟老師同學打成一片,成功走進名校,踏入職場,順利登上人生巔峰;

    有些孩子,出國後頓時陷入迷茫,學業受困不說,性格方面還容易出現問題,最終只能回國,金錢白花,時間也被大量損耗。

    如果你選擇的國家,是歐美髮達國家,那麼孩子的英語能力(或者其他當地的官方語言)非常重要,尤其是聽說讀寫的能力。如果你選擇的是新加坡或者其他用中文可以正常交流的國家,那麼相對來說外語能力就沒那麼重要。

    準備出國的孩子,最好具備幾種能力:自理能力、自律能力、抗壓能力。

    自理能力,指的是孩子自己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在家他不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狀況,要知道他在國外能夠依靠的人和體系,都沒法跟國內相比。

    自律能力,指的是孩子約束自己的能力,很多孩子出國幾年還不會說外語,原因是出國後混在華人的圈子裡面,沒有嘗試去融入當地文化,不願意跑出舒適圈,最終學業無成,只能回國啃老。

    抗壓能力,指的是孩子抵抗挫折和壓力的能力,獨自在異國他鄉,不可能事事順利,有時候還會面臨無人傾訴的窘境。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能夠妥善與壓力共處,是孩子能過好生活搞好學業的關鍵。

    此外,如果你希望未來跟孩子溝通比較順暢,或者希望孩子未來還能回國發展,最好不要在小學畢業前送孩子出國。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還比較淺,送出國之後,接受長時間西方文化的浸潤,你們之間的共同語言會變少,未來回國發展更難與環境相融。

    以上是繆老師對送孩子出國留學的看法,你同意我的觀點嗎?
  • 10 # 海德薇優智

    出國十年。從中學開始就有同學出國讀書,那時候還有些崇洋媚外之風,因此出國曾經是我的夢想,當時並沒有想清楚為什麼要出國讀書。

    如今,國力強盛,大眾生活水平提高,走出國門已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而出國讀書也只是年輕人眾多選擇中的一個。考慮是否要讓孩子出國讀書,其實出發點和考慮孩子選什麼專業、去哪個大學是相似的,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是這些選擇會深刻地影響到孩子的人生軌跡。

    或長或短的出國經歷,會對孩子的自信心、價值觀,產生或深或淺的影響。

    1

    最直接的影響,是提高了與外華人交流的自信。不僅僅是因為在語言方面更熟練了,而是因為實地瞭解了外華人的生活狀態、交往習慣,與外華人交流時便不再陌生。目前中外商務交往越來越普遍,出過國的年輕人能更自如地與外華人交流。

    2

    除了面對外華人更自信,面對國內的同齡人,也會更自信。這並不關乎什麼優越感,而是因為見識的增長,自己的認知體系更加全面了,談吐之間會更顯閱歷。

    3

    價值觀的多元化。這些年認識了各式各樣的外華人,你會發現外華人的人生會更加多元和隨意。我們對於人生似乎更多鎖定在成功上。事業和家庭的成功都被定義了。而外華人的人生似乎太隨意,有打拼事業的,也有迴歸小村子的,有為了體驗而移居別的國家的,對於婚姻和孩子的態度更加包容。多元的價值觀,讓我們更樂觀地解讀生活中的困難,也會讓我們打破思路,探索人生新的可能。

    4

    最後,從專業學習上看,國外的學術、技術環境還是比較好的。在歐美大學深造、甚至在公司裡做技術,都會有機會直接接觸行業大牛,能參與大型科研專案,參加國際會議,與頂尖的實驗室合作。

    總之,個人還是贊成孩子在人生的某一個階段能出國學習一段時間的。如果孩子適合成為專業型人才,去歐美留學是很好的選擇,可以成長為領域裡高階專業人才。如果想讓孩子增加閱歷,則可以短期的出國遊學,開拓眼界,提高綜合素質,發掘出孩子更多的潛力。

  • 11 # 不一樣的莉莉周

    現在華人送小孩到國外去留學的越來越多,甚至有的家長在初中和高中階段就開始送孩子出去了。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到國外去學習呢?很多人覺得送孩子出國學習就是崇洋媚外,或者覺得國內的教育更成熟,教學效果更好,在國外根本學不到什麼真東西。但我覺得,只要家裡經濟條件許可,只要孩子個人不牴觸,只要有機會就應該送孩子到國外去學習。

    送孩子到國外學習有非常多的好處。

    第一、開闊視野,培養地球思維。長期在國內生活,甚至省內、縣市內,圈子太小,出去國外學習,見多識廣,不只是在幾十人的班級、幾百人的年級、幾千人的學校排名次。出去可以瞭解國外的地質地貌、風土人情、文化習慣,可以熟悉國外的語言、音樂、建築、歷史。古人就說過,行千裡路讀萬卷書。讓我們的孩子到國外去,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孩子們一起去學習去交流去競賽,讓他們透過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去贏得榮譽,去展示和創造自信。

    第二、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中國的學生,長期在父母身邊生活,基本上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即使進入大學了,父母不在身邊,但稍有風吹草動,父母也朝聞夕至。碰到了身體不適等大點的困難,買張車票就回到了父母的身邊,回到溫暖的港灣。但如果是出國讀書,所有的念想都斷了,後路也斷了,一切都要自己規劃自己落實,還是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是不是人生的第二次斷奶?是不是很鍛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當孩子學成歸來的時候,你會多麼地驕傲!

    第三、豐富孩子的知識結構。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歷史。在國內學習了十幾年後,繼續在國內學兩年,還是再到另一個文化中學兩年,應該有很大的區別。有人說中華民族有幾千年燦爛的歷史,特別是源遠流長的教育史,美國只有區區幾百年建國史,所以在中國學習肯定比在美國學習收穫更多。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祖國雖然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但在近現代史中,我們卻是受盡了奴役與凌辱,科技和文化的發展遠遠落後於世界。特別是歐美髮達國家在現代科技發展中,取得了非常大的領先和壟斷優勢。從每年的諾貝爾獎的獲獎情況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國內的科技水平離世界頂尖的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世界上除了我們華夏文明外,也還有其他同樣矚目的人類文明。西方的哲學、文學、美學、音樂、宗教等領域也有很多絢麗的瑰寶。

    最後,中國近代的發展也離不開世界先進思想和先進科技。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加速了中國新民主主義的建設程序,中國的兩彈一星功臣中也不乏留學歸來的中華赤子,一大批留學歸華人才在國家發展和建設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只是我們出國學習,要做到不妄自菲薄,不崇洋媚外。要帶著我們的民族自信,帶著我們謙虛的品格,帶著我們堅定的毅力出去,滿懷著對祖國、對父母的熱愛歸來。

  • 12 # 使用者1209878050322

    孩子送到國外學習和國家公派留學是本質的不同,有些家長是為了回國就業方便,有些家長考慮孩子在國內上不了好的大學,甚至有的孩子成績差,家長為了以後孩子的前途考慮,送孩子到國外學習。其實中國今天的發展己經得到全世界的關注,國內大學完全可以培養孩子的發展,而且各類學科齊全,在國內學習可以減輕家庭負擔,安全有保證,也可以讓孩子接觸社會,畢生後好找工作。所以說,一般平常學生還是在國內上學更好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家的車會向外借嗎?借車的人自己家有車,在家放著,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