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這個人物,是小說《水滸傳》當中的一個重要的人物,也是小說的作者非常喜歡的人物之最,在小說當中集中講述一個人物長達十個章回,在《水滸傳》當中僅武松一人而已。
自小說《水滸傳》問世以來,武松這個人物就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敬佩,成為了市井平民當中的“英雄好漢”的代名詞。武松的形象和故事在戲劇 ,曲藝 等文藝形式當中作為被歌頌的正面的英雄形象經常出現。民間尊稱“好漢武二郎”。
小說的作者對武松這個形象塑造和刻畫的非常的生動,豐滿,有活力,有血有肉。作者對武松的性格,品性,甚至是弱點都刻畫的非常準確和鮮活,讓這個人物更加的立體可信。
小說當中的武松,的確是一條響噹噹的好漢,也是真正的正人君子。但是武松是一個優點和缺點同樣突出的“江湖英雄好漢”,也只有個性鮮明人物形象才能得到最普遍的認同,讚賞和喜愛。
武松這個人物,不是一個“完美的英雄” 但他依然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好漢”。
武松的“英雄好漢”的形象是透過他的一系列行為體現出來的。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按照當今社會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去看待武松,武松身上表現出的主要的品質應該說就是到了今天依然是值得稱道和敬佩的。
除了武藝高強,無論是打虎還是殺人都勇猛甚至是兇猛殘酷無比的武功和力量之外,武松身上有三大非常優秀的品質,正是這些優秀品質支撐了武松“英雄好漢”的高大形象。
首先,武松是一個正人君子。
在武松景陽崗赤手空拳勇打猛虎之後 ,武松在陽穀縣威名遠揚。陽穀縣令抬舉他做了本縣的都頭,這也算是對武松“為民除害”的獎賞。更為令武松高興的是在陽穀縣他巧遇了正在尋找的哥哥武大郎。當然也認識了貌美如花,風流能幹的嫂子潘金蓮。
武松這個人是一個沒什麼文化的“練武之人”,但很通情達理,講究禮數,他對這個肯嫁給自己的那個除了老實善良其他一無是處的哥哥的潘金蓮既感激又尊重,但這種尊重是對所謂“長嫂如母”的尊重。
所以,他對潘金蓮對他的刻意關照和關心甚至是關愛,一直保持著作為小叔子的禮貌和距離,並未有任何的非分之想。而當潘金蓮在多次暗示沒有結果之後,迫不及待的對武松赤裸裸的主動勾引的時候,武松不但不為所動,而且是“義正嚴詞”的痛斥潘金蓮的“不軌企圖”。在武松看來,這等苟且之事絕非君子(好漢)所為。
第二,武松是一個重情義有擔當的好漢。
武松的爹媽死的早,應該說他是哥哥武大郎拉扯成人的,青年武松嚴格的講也算是一個經常惹事生非的“閒漢”。他的那個老實巴交的甚至是懦弱的哥哥沒少為他操心,武松“為爭一口閒氣”出手傷人之後,以為自己殺了人的武松跑了,留下他哥哥在家頂缸。
對於哥哥武大郎,武松的態度是敬重加感激。當他知道自己打傷的人並沒有死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要去尋找哥哥武大郎。他很擔心哥哥的生活狀態。而當在陽穀縣巧遇哥哥武大郎之後,他就成了哥哥的保護神。
武松殺嫂為兄報仇的舉動,是武松重情重義的典型表現。老實本分的哥哥被那個“淫蕩歹毒”的嫂子潘金蓮毒殺,武松知道後悲痛萬分,他幾乎認定這就是潘金蓮和西門慶所為,他並沒有因為官府因為貪腐對西門慶的袒護而懼怕,甚至不惜丟掉他其實很看重呀很在意的“都頭”位置,甘願冒著被殺頭的極大風險,手刃潘金蓮,鬥殺西門慶暢快淋漓的為兄報仇,並且主動投案領罪。
武松的情義,擔當,和膽量以及快意恩仇是他這個人物得到廣泛的讚譽和敬佩的根本。在這方面似乎也只有魯智深和他可以媲美。
第三,武松是一個“知恩圖報”的好漢。
武松醉打蔣門神,義奪快活林的故事,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故事,爭議的的核心,是對武松究竟是“義奪快活林”還是“助紂為虐的黑吃黑”。很多人認為武松是被那個“惡霸黑社會老大”金眼彪施恩小恩小惠的收買了,為施恩奪回快活林沒什麼“義”可言。
其實,武松這個人並非一點是非觀都沒有,,他的道德水平,尤其是主流社會認可的道德水平並不突出,遠比不上“嫉惡如仇”的魯智深高度,武松不是“道德模範”,但是 他卻知道什麼叫“知恩圖報”,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更貼近平民百姓 ,因此道德水準趕不上魯智深的武松,受喜愛的程度完全不比魯智深遜色,甚至還要更高一些。
武松是一個比較自我的人,他不自私,但很自戀。他遵從的為人處事的法則是“別人敬我一尺,我敬別人一丈”,而非“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在滄州小旋風柴進的莊園,本來是投靠到柴進莊上避禍的武松,卻受不得柴進的慢待和敷衍,其實在最初的日子裡,柴進對武松也是很客氣很敬重,但是武松住的時間也實在太長,柴進不可能在一年多的時間裡一直保持對武松“待為上賓”,怠慢是必然的,但是柴進的怠慢在武松看來就是對自己的輕視甚至是侮辱。這樣的武松就是一個真實的武松。
武松因為施恩的小恩小惠就為他搶回快活林,武松的知恩圖報就顯得真實可信並且貼近普通百姓。武松在施恩那裡感受到的絕不僅僅是酒肉伺候的小恩小惠 而是施恩父子對他的“敬”,包括重視,奉承,關懷等,這些是武松最為看中的。
所以,對於武松來講,能夠得到尊重,關懷,以及讚美,比起酒肉和銀兩重要的多。在柴進的莊園,宋江幾句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敬重包括給武松做一件夾襖,讓武松感激涕零,納頭便拜,儘管那件夾襖和一桌子酒菜都是柴進買的單。
武松的很多行為,包括所謂的“義奪快活林”的狹隘 “血濺鴛鴦樓”殘忍血腥,“夜走蜈蚣嶺”的浮躁戾氣,以及“醉打孔亮”的潑皮無賴。被很多人詬病,包括我本人對此也是深感不齒。但是這一切都是站在某種理想的道德高度對武松的評價。
武松是個好漢 甚至算是“英雄好漢”,但是武松並非“道德模範”,也非“俠肝義膽”,我們也不能指望武松的身上沒有缺陷。
西方美學有一個觀點:殘缺也是一種美。武松這個人物形象就是一種“殘缺的美”。
正因為殘缺,所以真實。武松就是一個“平民英雄”。
武松這個人物,是小說《水滸傳》當中的一個重要的人物,也是小說的作者非常喜歡的人物之最,在小說當中集中講述一個人物長達十個章回,在《水滸傳》當中僅武松一人而已。
自小說《水滸傳》問世以來,武松這個人物就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敬佩,成為了市井平民當中的“英雄好漢”的代名詞。武松的形象和故事在戲劇 ,曲藝 等文藝形式當中作為被歌頌的正面的英雄形象經常出現。民間尊稱“好漢武二郎”。
小說的作者對武松這個形象塑造和刻畫的非常的生動,豐滿,有活力,有血有肉。作者對武松的性格,品性,甚至是弱點都刻畫的非常準確和鮮活,讓這個人物更加的立體可信。
小說當中的武松,的確是一條響噹噹的好漢,也是真正的正人君子。但是武松是一個優點和缺點同樣突出的“江湖英雄好漢”,也只有個性鮮明人物形象才能得到最普遍的認同,讚賞和喜愛。
武松這個人物,不是一個“完美的英雄” 但他依然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好漢”。
武松的“英雄好漢”的形象是透過他的一系列行為體現出來的。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按照當今社會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去看待武松,武松身上表現出的主要的品質應該說就是到了今天依然是值得稱道和敬佩的。
除了武藝高強,無論是打虎還是殺人都勇猛甚至是兇猛殘酷無比的武功和力量之外,武松身上有三大非常優秀的品質,正是這些優秀品質支撐了武松“英雄好漢”的高大形象。
首先,武松是一個正人君子。
在武松景陽崗赤手空拳勇打猛虎之後 ,武松在陽穀縣威名遠揚。陽穀縣令抬舉他做了本縣的都頭,這也算是對武松“為民除害”的獎賞。更為令武松高興的是在陽穀縣他巧遇了正在尋找的哥哥武大郎。當然也認識了貌美如花,風流能幹的嫂子潘金蓮。
武松這個人是一個沒什麼文化的“練武之人”,但很通情達理,講究禮數,他對這個肯嫁給自己的那個除了老實善良其他一無是處的哥哥的潘金蓮既感激又尊重,但這種尊重是對所謂“長嫂如母”的尊重。
所以,他對潘金蓮對他的刻意關照和關心甚至是關愛,一直保持著作為小叔子的禮貌和距離,並未有任何的非分之想。而當潘金蓮在多次暗示沒有結果之後,迫不及待的對武松赤裸裸的主動勾引的時候,武松不但不為所動,而且是“義正嚴詞”的痛斥潘金蓮的“不軌企圖”。在武松看來,這等苟且之事絕非君子(好漢)所為。
第二,武松是一個重情義有擔當的好漢。
武松的爹媽死的早,應該說他是哥哥武大郎拉扯成人的,青年武松嚴格的講也算是一個經常惹事生非的“閒漢”。他的那個老實巴交的甚至是懦弱的哥哥沒少為他操心,武松“為爭一口閒氣”出手傷人之後,以為自己殺了人的武松跑了,留下他哥哥在家頂缸。
對於哥哥武大郎,武松的態度是敬重加感激。當他知道自己打傷的人並沒有死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要去尋找哥哥武大郎。他很擔心哥哥的生活狀態。而當在陽穀縣巧遇哥哥武大郎之後,他就成了哥哥的保護神。
武松殺嫂為兄報仇的舉動,是武松重情重義的典型表現。老實本分的哥哥被那個“淫蕩歹毒”的嫂子潘金蓮毒殺,武松知道後悲痛萬分,他幾乎認定這就是潘金蓮和西門慶所為,他並沒有因為官府因為貪腐對西門慶的袒護而懼怕,甚至不惜丟掉他其實很看重呀很在意的“都頭”位置,甘願冒著被殺頭的極大風險,手刃潘金蓮,鬥殺西門慶暢快淋漓的為兄報仇,並且主動投案領罪。
武松的情義,擔當,和膽量以及快意恩仇是他這個人物得到廣泛的讚譽和敬佩的根本。在這方面似乎也只有魯智深和他可以媲美。
第三,武松是一個“知恩圖報”的好漢。
武松醉打蔣門神,義奪快活林的故事,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故事,爭議的的核心,是對武松究竟是“義奪快活林”還是“助紂為虐的黑吃黑”。很多人認為武松是被那個“惡霸黑社會老大”金眼彪施恩小恩小惠的收買了,為施恩奪回快活林沒什麼“義”可言。
其實,武松這個人並非一點是非觀都沒有,,他的道德水平,尤其是主流社會認可的道德水平並不突出,遠比不上“嫉惡如仇”的魯智深高度,武松不是“道德模範”,但是 他卻知道什麼叫“知恩圖報”,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更貼近平民百姓 ,因此道德水準趕不上魯智深的武松,受喜愛的程度完全不比魯智深遜色,甚至還要更高一些。
武松是一個比較自我的人,他不自私,但很自戀。他遵從的為人處事的法則是“別人敬我一尺,我敬別人一丈”,而非“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在滄州小旋風柴進的莊園,本來是投靠到柴進莊上避禍的武松,卻受不得柴進的慢待和敷衍,其實在最初的日子裡,柴進對武松也是很客氣很敬重,但是武松住的時間也實在太長,柴進不可能在一年多的時間裡一直保持對武松“待為上賓”,怠慢是必然的,但是柴進的怠慢在武松看來就是對自己的輕視甚至是侮辱。這樣的武松就是一個真實的武松。
武松因為施恩的小恩小惠就為他搶回快活林,武松的知恩圖報就顯得真實可信並且貼近普通百姓。武松在施恩那裡感受到的絕不僅僅是酒肉伺候的小恩小惠 而是施恩父子對他的“敬”,包括重視,奉承,關懷等,這些是武松最為看中的。
所以,對於武松來講,能夠得到尊重,關懷,以及讚美,比起酒肉和銀兩重要的多。在柴進的莊園,宋江幾句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敬重包括給武松做一件夾襖,讓武松感激涕零,納頭便拜,儘管那件夾襖和一桌子酒菜都是柴進買的單。
武松的很多行為,包括所謂的“義奪快活林”的狹隘 “血濺鴛鴦樓”殘忍血腥,“夜走蜈蚣嶺”的浮躁戾氣,以及“醉打孔亮”的潑皮無賴。被很多人詬病,包括我本人對此也是深感不齒。但是這一切都是站在某種理想的道德高度對武松的評價。
武松是個好漢 甚至算是“英雄好漢”,但是武松並非“道德模範”,也非“俠肝義膽”,我們也不能指望武松的身上沒有缺陷。
西方美學有一個觀點:殘缺也是一種美。武松這個人物形象就是一種“殘缺的美”。
正因為殘缺,所以真實。武松就是一個“平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