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年書瓶
-
2 # 滿天煙雨杏花寒
自己看著讀吧,讀完了你總結一下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如有疑問再結合紅學研究者的見解,比如劉心武的紅樓夢探秩我個人覺得很好。
-
3 # 薛定諤的文藝貓
個人認為沒必要,尤其是第一次閱讀還達不到深入理解的高度。
但是,在閱讀前,還是建議先多瞭解下這本書的相關知識,例如它的歷史背景、版本情況以及作者情況等等。
尤其要注意的是作者在第一回中說明的“真事隱去、假語村言”。所以,小說中每個主要人物的名字都有隱語,或暗示命運,或寓意褒貶,例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諧音“原應嘆息”等。還有書中眾多或明或暗的伏線,閱讀的時候注意體會,金陵十二衩判詞、紅樓夢十二支曲等。
這些都是閱讀者初期在腦中應該建立的概念,也是最基本的紅樓常識,隨便參考一些輔助閱讀的文章,或者網上搜索些相關知識對比著學習就可以,暫時還沒有請教紅學專家的必要。
《紅樓夢》的確是一部千古奇書,後世研究者派系眾多,各派也都有自己的“絕學秘籍”,上百年來爭論不休,觀點各異,真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但所有這一切對於《紅樓夢》的解讀,又似乎都不過分,因為正如魯迅說過的那樣:“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也符合了莎士比亞的“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名言。
強烈建議全書通讀後回頭再重讀第一章,甄士隱家族的由盛轉衰到其被度脫,其實就是全書的縮影。
-
4 # 吟風軒
個人覺得沒有必要。
首先,閱讀是一種個人體驗,你從書裡讀出什麼就是什麼,先看別人的研究可能會形成思維定式,限制你的閱讀,變成人云亦云,而不是有你自己的觀點。
其次,紅學家們讀出來的東西也是來自於《紅樓夢》這本書,歸根到底《紅樓夢》才是一切的根,我覺得先讀紅學家們的研究,再讀《紅樓夢》有一點捨本逐末了。
再次,常言道: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紅學家們的觀點不一定是正確的,而如果你都沒有看過《紅樓夢》,那又怎麼能知道紅學家們的觀點對不對呢?
最後,我想給你一些建議:《紅樓夢》的內涵很多,只讀一次肯定是讀不出來的,我覺得最好看上兩三遍,仔細思考一下,再參照一下紅學家們的研究,應該可以理解的差不多,同時《紅樓夢》也有不同版本,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都看一看
-
5 # 紅樓夢真神
《紅樓夢》的偉大之處:讓沒有歷史常識,文學常識的名人窩頭翻個現大眼
四大名著之《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小說,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紅樓夢》的偉大之處是讓沒有歷史常識,文學常識的名人窩頭翻個現大眼。這樣說有人會不太同意,沒關係,要用歷史常識,文學常識,人性常識等證據來說明一下。
先看看《紅樓夢》書裡自己帶的100條歷史常識:
門前蹲著兩個大石獅子,寧國府是皇帝下旨建造的,寧國府正面是五個東西走向的大門,這說的是中國大地上獨一無二說的北京天安門。“主子和奴才”是清朝滿人專用詞語,明朝時期,太監稱為“廠臣”、“內臣”,大臣統統自稱為“臣”,並無奴才稱謂。到了清朝,皇宮內的太監、侍女便自稱奴才。賈寶玉的賈家大院天天張口主子,閉口奴才,這在大清朝的中國大地上只有一家,愛新覺羅家族的皇宮。
賈寶玉家大院有穿龍繡裝的人物出現,封建社會規定繡龍服是皇家專用服飾,是皇帝和皇子才可以穿的。賈寶玉家過年祭祖裡的描寫:抱廈前上面懸著只有皇帝家才能掛的九龍金匾。賈寶玉家大院滿院子跑太醫,太醫是幹啥工作的?學過歷史和會查字典的同學都知道。滿院子跑太醫的地方除了皇宮就是太醫院。賈寶玉家大院到處都是進貢的用品,就連過年放的煙火也是各處進貢的。進貢:指封建時代藩屬對宗主國或臣民對君主呈獻禮品。給皇帝送東西稱為進貢,皇帝給別人東西叫賞賜。
這些歷史常識只要知道就可以了,不需要猜測和推理思考,歷史常識都不知道的紅學家應該不是土生土長的華人。
再看看漢語文學常識:
歷史記載曹寅號“雪樵”, 胡周先生說曹寅有個孫子號“雪芹”,當然曹寅家族的家譜裡找不到曹雪芹這個人。按胡周先生說法就是一個號:雪樵,一個號:雪芹,爺倆成哥倆。《紅樓夢》書裡說的明白,借林黛玉的母親賈敏告訴廣大讀者,中華民族是百善孝為先的民族,中國封建社會歷來有為尊者名諱的傳統,在封建社會如果遇到與長輩尊者名字相同或相似讀音的字,要回避或加以變通,所謂耳可聞,口不能道也。結果是曹雪芹老先生剛說完,紅學家就讓曹曹雪芹老先生自己打臉,曹雪芹對其爺爺曹寅的名諱從來不避開,《紅樓夢》書裡多次出現“寅”字。紅學家這就是說曹雪芹老先生大逆不道,毫無孝順可言。還裝模作樣在書裡告訴林黛玉要知道為尊者名諱的傳統。
說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說曹雪芹是曹寅孫子的紅學家竟然沒了人性常識:
紅學家說《紅樓夢》是以曹雪芹家為背景原型寫成的小說,曹雪芹就是賈寶玉。結果悲催了。老僕焦大的嘴罵起人來可以說是很黑的,因為他用漢語言中兇狠,惡毒的話在罵人: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這是當著賈寶玉和王熙鳳及很多族人的面罵的。紅學家讓曹雪芹自己寫書自己去撿罵,不要臉的極端表現,紅學家看來是不要臉習慣了!
《紅樓夢》書裡最狠毒的是柳湘蓮的跌足罵:“這事不好,斷乎做不得了。你們東府裡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乾淨,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歷史有這樣喪心病狂的給自己家族臉上貼罵的的嗎?不學有術紅學家得多麼恨曹雪芹啊!竟然讓曹雪芹老先生毫無人性的找人用最惡毒和無恥的話罵曹氏家族,最後還讓曹雪芹老先生自己寫出來,告訴廣大讀者罵的有道理。中華文人的精神分裂到這樣的程度了嗎?善良的華人沒人會相信的。這是不學有術紅學家沒有人性的陰謀詭計。不學有術紅學家是在侮辱所有喜歡看《紅樓夢》的善良讀者的智慧。
一些所謂文化名人研究號稱百科全書的《紅樓夢》,這些沒有中國歷史常識,漢語言文學常識,人性常識的文化名人表演了窩頭翻個現大眼!《紅樓夢》的讀者都是上過學,念過書的,對歷史常識,文學常識,人性常識都是知道的,這些沒常識的紅學家騙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
6 # 黃旗飄飄
文藝鑑賞各有角度。個人的經歷和見識不同,所感也不同。對於一般人來說,看小說就是消遣而已,沒必要那麼認真。但是如果對一個作品很有興趣,也可以先把讀一遍,然後看看別人的看法,回頭再看的時候有新的感受。
個人覺得所謂的一些專家水平也不一樣,不要去迷信,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所謂的紅學會那些專家,嘴巴官司還少嗎?你去聽誰的?
-
7 # 雨後新晴原創
《紅樓夢》是一部千古奇書,奇到後人至今難以吃透。清代文字獄背景下的作品,言在此而意在彼,隱晦曲折,晦澀難懂,太多的離奇,太多的懸想,令人百思難得其解!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閱讀《紅樓夢》之前,看一下著名紅學研究者的論著當然有益處,研究者的論著可以視為導讀,閱讀中的參照,取得輕車熟路之益,省些心力。而弊端是會囿於前人成見,被人牽著鼻子走,不能獲得個人獨到見解。
所以建議讀者,在閱讀紅學論著中,還要有自己的眼光,不能人云亦云,人云我信。記得有位著名作家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時態不同,認知有別,角度不同,認識有異。紅學論述太多,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況且偏重點各有不同。我個人認為,古人脂硯齋的論著最有權威性,但字少簡約,現代人胡適、周汝昌的論著,細緻入微,可以作為導讀。
-
8 # 喜歡書和慢生活的人
我不建議在閱讀原著之前先看研究類的書籍。《紅樓夢》是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也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代表著古典小說的最高峰。
閱讀《紅樓夢》對於現代人來說也是一種很獨特的享受,但很多人對於其古文寫作產生的牴觸,怕自己讀不懂於是就不去閱讀,其實大可不必。
首先它是清代時期小說,那時雖說還是古代,但《紅樓夢》本身的語言更接近於市井。這讓其流傳起了關鍵性的用。它的故事性也是讓有強烈的閱讀慾望,在清朝時期就有“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的說法,可見其有故事內容對閱讀者的吸引性。也就是說你可以先以看小說的心態來閱讀《紅樓夢》,對其中的詩詞等不懂可以不去看,先讓自己有閱讀的慾望後再進行研究。
其次《紅樓夢》本身是一門學問“紅學”,有很多紅學家終其一生都在研究《紅樓夢》,如周汝昌先生,他一生都在研究《紅樓夢》也為此耗費了一生的心力。而你想在幾個月或是幾年內請教“紅學”家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問題在不斷的產生新的解讀也隨時代變化而前進,這正是“紅學”的魅力。
如果你真的想看《紅樓夢》了,我建議你在閱讀原著的同時可以自己繪製一張關係圖,雖然網上有很多版本的關係圖,但你自己邊看邊繪製這對於你入門《紅樓夢》也是一種樂趣。希望你能多看些古典名著,讓自己變的更充實些。
-
9 # 歷史造飯處
當然沒必要。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任何一本書,都會根據讀者的出身,閱歷等,理解起來完全不一樣。所謂的紅學研究者,也是從自己理解的內容來闡述,並不一定代表的曹雪芹的意思。
比如著名作家周國平,對中學語文閱讀理解中,根據自己作品所出的試題,常常感慨“我自己決不會想這個問題”、“給不出答案”。
再就是,請教文學作品類的問題,跟別的問題恐怕還不太一樣,文學問題,首先自己得把書讀透了,有自己的一些觀點和感悟了,再像別人請教,來交換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
很不喜歡《羅輯思維》中羅胖說的一句話,”我替您讀書,讀完再告訴您“好扯淡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都被別人讀了,自己還有什麼用?
讀完《紅樓夢》,建議再看下《金瓶梅》,每個年紀看《金瓶梅》可能都不一樣,年少看色情,青年看西門慶發跡,中年看書裡的社會,老年看書中的興衰,但可能的是曹雪芹受過《金瓶梅》的影響,因為其中寫人物的方式特別的相像,讀完《金瓶梅》後,再看一遍《紅樓夢》感悟就會完全不一樣
(一家之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
10 # 詩詞散文
《紅樓夢》在中國小說中,是一部空前偉大的作品。它高度的藝術性久已被一百多年來的每一個讀者肯定了。但它的偉大不僅僅在於它的結構的龐大嚴整,人物的典型生動,語盲的流利傳神等等藝術方面的成就上,更重要的,是在於它有著決定這些藝術性成功的高度思想性。
它是以一十愛情悲劇為線索來寫出一十封建大家庭的由盛而衰的經過,從而真實的刻畫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黑暗和罪惡,成為反映封建社會的一面最忠實的鏡子,成為中國古典文學中現實主義的鉅著。
《紅樓夢》全書雖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為線索,大觀園的風月繁華為背景,但它的真正重點並不在這些地方,它對封建社會的上層統治階級居深惡痛絕的。它寫賈家用度的奢侈,長幼的淫亂,禮法的虛偽,骨肉的內鬨,在社會上的專橫,對下人的殘忍,收租放帳的剝削等等,都非常深刻。
對於被壓迫被剝削的勞動人民與沒有人身自由的奴婢,尤其在封建社會受壓迫最深的婦女則是寄予了探深的同情。它寫的雖然只是一個封建大家庭,但卻是代表了千萬的同樣的家庭。
作者在這裡提出了封建社會最基本的土地問題,和一系列的宗法問題、奴隸問題、家族問題……。它不只刻畫了封建家庭,並且對於當時的社會政治也是無情揭發露的。
第四回,“葫蘆僧亂判葫蘆案”,有錢有勢的打死了人“沒事人一般走他的路”,而孤苦無告的被打死者的家屬則是“告了一年的狀無人作主”。一張“護官符”是多麼尖銳的刻畫了官僚地主們互相勾結包庇的本質。
曹雪芹花了十年以上的工夫來寫這本書,自己說,“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這是真的,這部鉅著記清了封建主義所欠人民的血債,我們今天看《紅樓夢》應該認識到這血債的欠主,並且探恨它。
這是《紅樓夢》的主題,說它是一部空前偉大的小說固當之無愧,但讀《紅樓夢》卻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它的真假虛實,輕重隱顯,變化百端,使我們不容易抓住,而且稍一疏忽,就會走入迷途,誤解到作者原意的反面去,我們先從作者的思想態度講起: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出身於富貴百年的滿洲正白旗的家庭,因之他的思想就不可能完全是進步的,總要打上他本階級的烙印。他的思想是進步的與落後的,革命的與封建的糾纏在一起,自相矛盾著。
這種矛盾就使他雖然處處刻畫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惡,但對這大家庭的崩潰又每每流露了傷悼與追懷。他的恨他們,有恨鐵不成鋼的意思,這最明顯的表現在“開夜宴異兆發悲音”與“秦可卿死封龍禁尉”兩回:既寫了賈珍的荒淫,又寫賈家祖宗的陰魂在嘆氣,既明示了賈家必然一敗塗地,又寫秦可卿的富貴長保的百年之計。
作者雖然是刻畫了封建制度的罪惡,卻並不曾完全背叛了他本來的階級,雖然思想中有許多進步的成分,但也仍然保留了一些落後的東西。
這種既痛恨又追懷的矛盾思想,就形成了既暴露又掩飾的曲折的筆法。
例如“秦可卿死封龍禁尉”一回,原作“秦可卿淫喪天香樓”,寫秦氏與賈珍私通,被婢撞破,羞憤自縊,可是後來作者刪去了這一大段文宇,回目也改了,前回雙詳敘秦氏之病,好像秦可卿是病死的。
但在秦氏之病之死的中間,夾敘了賈瑞之病之死,歷時一年(近有改為一月者,誤),這一年多的時間,秦氏好是早該好了,死也早該死了,不會拖到這麼長。這又明明告訴我們秦氏之死是與病無關的。她到底怎麼死的呢?
作者不但用賈珍的“杖期夫”的形象暗示給我們她死的真相,而且在靈疏、經,榜、銘旌上又都寫的是“恭人”(據脂硯齋舊本)。
這三品的恭人不是賈蓉新捐的五品龍禁尉的品級,倒是賈珍三品威烈將軍的品級。這並不是作者搞錯了,而是故意賣個破綻給我們瞧瞧,叫我們想一想。
又如第五回明明是秦氏與寶玉有暖昧情事,前邊卻只用秦氏室中的陳設,後面又借寶玉夢中的呼名來點破。就是鳳姐,寫得可以說是相當顯豁了,但也有不明寫之處。
如第六十九回,尤二姐被胡庸醫誤用藥打胎,致死,寫得好像與鳳姐根本無干,又早在第五十一回安排下“胡庸醫亂用虎狼藥”的回目,好像胡君榮用藥一向亂七八糟似的。
其實仔細看這一回書,就可以知道胡君榮用藥乃是鳳姐買囑的。作者不讓我們痛快地知道,卻又使我們可以感覺到,凡這些地方,都是微詞曲筆。
形成這種微詞曲筆的原因,除作者自己的思想有著矛盾以外,還有許多不得已的緣故:
第一,《紅樓夢》既真實的反映了封建家庭,封建社會的黑暗,作者雖然不曾完全背叛了那個階級,卻己大大的開罪了那個階級,就難錫成為眾矢之的,小則“百口嘲謗,萬目睚眥”,大則指為挾私報怨,有所影射,況且作者生於清雍正初年,雍正即位,大誅異己,而曹家所依附的皇族正好是雍正的冤家對頭,於是弄到抄家罷職。
當時曹家處境的狼狽恐怖,可想而知,作者自不能暢所欲言,只好採取了迂迴的方式,說一半留一半了。
不但此也,這種微詞曲筆還有它本身的意義,就是藝術上的處理問題.《紅樓夢》把大觀園、十二釵表面上寫得那麼漂亮、美麗,自有它的必然的因素。他有這麼寫的必要。它透過封建家庭的表面的繁華和尊嚴的禮法來反映這腐朽淫靡行將崩潰的真實情況。
這樣寫來才能使人瞭解封建家庭的本質,而不為其外象所迷惑。因此作者不願意把這醜惡都給表面化了。以色慾而論,假如明顯地寫去,使人厭惡之有餘,回頭猛醒則不足。
在這方面,《紅樓夢》的確超越了以前任何小說,對於《金瓶梅》而言,是更上一層了。
不過,這種迂迴的寫法在某些程度上未嘗不阻礙了讀者對《紅樓夢》的正當瞭解。
《紅樓夢》一百多年來之所以被人曲解、誤解,與它本身的隱晦是有關係的。從前人罵它“誨淫”,現在或詆為“黃色書”,的確,也有人發過紅迷,掉過紅淚。這都為它表面上的現象所迷惑,而不曾看透它的本質之故。
用作者自己的話,他在書中屢屢提出“真”“假”的觀念。明顯地寫出來的是假的,相反的,含而不露的才是真的,書的本旨。
第一回甄土隱走了,就表示“真事隱去”,第二回記賈雨村的談話,就表示“假語村言”。話雖分在兩回說,實則是一回事,所隱去的真事也就暗藏在假語村言中,並非言是言,事是事,各不相干的(如過去許多謬誤的索隱家所附會的那樣)。
作者又用第十二回,“賈天祥正照風月鑑”以“正”“反”來進一層的闡明這種意義,強調正面的美人是假的,反面的骷髏才是真的。所謂“正”者“假”者,就是指書中的風月繁華,閨英闈秀,即“風塵懷閨秀”是也。
所謂“反”者“真”者,就是隱藏在這些美麗的人物與事情底下的封建大家庭的黑暗與罪惡。所以作者在這一回諄諄的囑咐我們:“千萬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緊,要緊!”
但有許多人看《紅樓夢》只從第三回黛玉入府看起,什麼甄土隱,賈雨村,幾乎不知其為何許人也,對作者強調的“正”為“假”,“反”為“真”完全不瞭解,始終是在“正照風月寶鑑”,或則罵為“誨淫”,詆為“黃色書”,或發紅迷、掉紅淚都是咎由自取,正應了作者在同回所說的——“誰叫你們瞧正面了,你們自己以假為真,何苦燒我!”真真貽譏於二百年之前了。
我們讀《紅樓夢》,假如能夠掌握上面的這種看法,自然就不會走入迷途了。
但除此之外,讀《紅樓夢》還遇見另一困難——本書原沒有寫完,前八十回與後四十回是一是二,使人不好分別,引起迷惑,(現在的新排本也是一百二十回)因此我想稍微談一談:
《紅樓夢》原作者曹雪芹,只寫成了書的前八十回,於一七六三年就死去了(根據脂批與敦誠輓詩。)其後二十多年,高鶚續成了書的後四十回,說曹雪芹的原稿,於一七九一年排印流行,於是《紅樓夢》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並且在續書中寫出了寶玉黛玉的愛情悲劇,使《紅樓夢》除了暴露封建大家庭的罪惡之外,又有暴露封建社會婚姻不自由的進一層的反封建的意義(前八十回中也寫了賈迎春,尤三姐等婚姻不自由,但較少)。
這是高鶚對《紅樓夢》的貢獻。寶黛愛情悲劇打破了歷來小說才子中狀元,佳人封一品夫人的大團圓的結局,正式指出了封建社會的婚姻問題,發生了非常廣泛的作用。
因為這是一般小說所不敢說或不敢盡說的問題,而恰是封建社會青年男女最嚴重的問題。當然,最後賈寶玉是出了家,這並不是很好的解決辦法。
可是,我們要知道那是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會,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我們不能想像寶玉怎麼鬧家庭革命,因之我們也不能要求續書者給寶玉安排一個比出家更高明的解決辦法。
高鶚補書雖大致不錯,但違反曹雪芹原意的也有,如使寶玉中了舉人之後才出家,使作惡多端的曹家抄家後又復興起來,這都使《紅樓夢》在反封建的意義上大大的減色。不過高氏的寫法是老老實實的,是不大用像上面所說的真假反正的寫法的。
總之,《紅樓夢》這部小說,無論其原作者或續書者,他們的思想因受了時代和生活的限制,雖然基本上是進步的,但也有些落後的成分。
不過這無傷於它的偉大,因為《紅樓夢》的確是一部反映封建大家庭罪惡的書,正如法國的巴爾扎克、舊俄的托爾斯泰一樣。
托爾斯泰出身貴族,巴爾扎克是一個保皇黨,他們都是站在貴族階級立場上的:但他們的思想都能透出階級的限制,他們的作品都能真實深刻的反映了十九世紀的俄國和法國的社會,成為“對於上等社會的必然崩潰的不朽的輓歌”。
雖然它最後不曾給我們什麼積極的解決辦法,只以寶玉出家逃避現實了事,這種虛無幻滅的結局,似乎是唯心論的看法,但透過全書,卻已使讀者對這封建制度的永遠存在發生了懷疑。
正如恩格斯給明娜·考茨基的信中曾說過的:“一部具有社會主義傾向的小說,如果它能忠實地描寫現實的關係,打破對於這些關係的性質的傳繞的幻想,粉碎資產階級世界的樂觀主義,引起對於現存秩序的永久性的懷疑:那麼,縱然作者沒有提供任何明確的解決,甚至沒有明顯地站在那一邊,這部小說也是完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的。”
這原則應用於《紅樓夢》,是非常恰當的。
我們必須用批判的眼光穿透了這些烏雲濁霧,才能發見“獨秀”的廬山真面。批判的眼光從何而來,一方面須自己好學深思,更重要的是不斷提高思想水平,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的方法來作科學的研究。
曹雪芹生在十八世紀的初期,他就能寫出像這樣批判的現實主義的名著,我們今天紀念他;要向他遺著學習,更要向他如何寫作《紅樓夢》的方法來學習;要學他種種描寫的技巧,更要學他的概括和批判。
這篇文章寫來已甚冗長,寫完仍感不足,不足窺見本書偉大面貌於萬一,更恐多紕繆,亟待讀者批評指正。
回覆列表
我覺得沒有必要。
一本小說而已。它展現出來的是什麼就是什麼,至於我們有不能理解它的某處,我們可以參考多人的看法,從中認同我們認為對的觀點。
《紅樓夢》草蛇灰線的特點很突出,裡面一些暗示和關聯很有學問,屬實我們作為普通讀者很難看透徹,需要從別人的觀點中才能找到答案。但不鼓勵先去看視別人的觀點,一定自己看,獲取對作品最直觀的感受。對任何一種事物的第一印象一定要自己樹立,否則就沒有讀書的意義。採用別人的觀點和看法就如同吃別人嚼過的飯,噁心還沒有營養。
我有個普通朋友本來也沒有什麼高深的學問,有一次不怎麼提起《紅樓夢》的話題,說你知道嗎,其實賈寶玉就是皇帝的玉璽,他那麼愛吃女人嘴上的口紅就是因為玉璽得蘸印泥。我說我知道,我還知道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她們仨都是玉璽呢!朋友說,怎麼可能,你信嗎!我調侃他說,你信你看到的,我就該信我看到的!
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會偶然在不知什麼上看到一個故事或者一條訊息,然後如同得了什麼密令一樣,堅持向別人灌輸自己看到的那個東西!然後別人也懷揣著另一個版本的密令非和你掙個臉紅脖子粗。
以前覺得報刊雜誌上的寫的東西很權威,現在網路自媒體環境下,人人都是媒體人,你能寫我也能寫,怎樣才算正確,靠的是自己對原著的理解、分析和辨識。
就像說賈寶玉到底是什麼,以我的水平,只能看出他是一個人,一個男人,一個優秀的尊重女性的男人,至於別的,我認為是作者的一種神話了的手段,不必捨本逐末的過度挖掘。說這話可能膚淺也可能不對,但這就是我自己最真實的感受,而不是雲裡霧裡別人的咀食,不是人云亦云。
自己研讀原著,參考別人的觀點,這樣讀《紅樓夢》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