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要從知乎搬來什麼王莽青銅卡尺、戰國水晶玻璃杯、齒輪之類的,耳朵都聽起繭。 對頭條回答最沒辦法忍受就是大部分人,永遠的人云亦云,有時候連題目都跟知乎一樣,提供一點有趣的新東西。
6
回覆列表
  • 1 # 書海創業

    中國宋瓷博物館座落在四川遂寧市,鎮館之寶“荷葉蓋罐”,如圖!

    在本地有一餐廳用此罐名開發了“荷花宴”,按比例仿製成了器皿,四面八方遊客到此都會品鑑品嚐一番。我覺得老祖宗沒有想到吧

  • 2 # 新疆人文風物

    身在新疆,這裡是古代的西域,那就說說新疆的佛教石窟壁畫,比如壁畫上的佛龕和菱形格,經過近兩千年的延續,被維吾爾族傳承下來了,並運用在建築和裝飾及家庭用具上等。

    如今,隨便走進一家民居,就可以發現門口的牆壁裝飾是用菱形格的磚塊做成的,還有門窗上的圖案,用的是佛教的佛龕形狀等,所以很多人不會注意這些細節,更意想不到歷史文物對現代人類生活的影響。

  • 3 # 中觀自在

    有什麼人能相信這是我們國家宋汝窯的器物,有多少寶貝是我們自己無法接受和理解的呢?我們對自己的古代文化的接受程度有多寬呢?這件精品由於它的來歷,證明它的真實性,不然又有幾個收藏家會認可它。所以,真正的中國文化還沒有開啟,更沒有開放。因為蘊含在幾千年歷史蒼蒼中的古人智慧沒有體現出來。現在的文化事業只是操作在一些利益者手裡,並沒有得到更好的推廣和挖掘。所謂的專家一大堆,他們的話擋住了中國幾千年文化的價值和意義。

  • 4 # 古瓷探史

    一共有二件宋代(北宋)瓷器令我感到驚訝和意外。

    一件是《大宋汝窯》款瑪瑙紅釉六方茶壺;

    另一件是《大宋哥窯》款白釉金絲鐵線梅瓶;

    這二件都是孤品,毫不誇張地說:

    假如有第二隻,我的就算贗品。

    瑪瑙紅釉的珍貴自不待說,單就器形本身,就可令人驚訝得合不朧嘴,它是1100年∽1102年的器物,而明代供春壺(紫砂壺)是1500年前後才出現。

    這把汝窯瑪瑙紅釉六方茶壺器形,應該是明代紫砂壺器形的鼻祖了。

    另一件驚訝的器形是北宋哥窯白釉金絲鐵線梅瓶,應該說梅瓶是唐朝以來的經典器形,不足為奇,但該哥窯器是二種金絲一種鐵線,也就是說,沒有三至四次復燒,它是形不成兩種金絲一種鐵線的。

    圖片是高畫質拍攝的,可以拉近了看。懂它的人自然感覺其"驚訝"。

  • 5 # 小漢字見大歷史

    殷商的考古發現發現很多牛關節上的一塊骨頭,其中有兩個牛骨上有刻辭。讀懂刻辭以後,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是,這竟然是商王用過的博彩玩具。

    ----------------------------------------------------------------

    1936年,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考古隊在殷墟安陽小屯村北地第六號灰坑的南井 (YH0006 南井),發現了一塊動物骨頭,上面刻有幾個甲骨文。

    如下圖:

    經過動物考古學家的楊鍾健鑑定,這塊骨頭是「牛距骨」。這是高去尋先生在1949年發表的論文:

    高去尋. (1949). 殷墟出土的牛距骨刻辭. 考古學報(4), 155-184.

    「牛距骨」就是牛膝關節上的一塊骨頭,喜歡吃牛骨頭火鍋的吃貨,應該經常吃這塊骨頭上很精到的一塊肉:

    「牛距骨」上的甲骨文不是占卜的卜辭,甲骨學中一般稱為「記事甲骨」,目前釋為:

    上圖引自:劉釗. (2013). 談新公佈的牛距骨刻辭.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7), 38-47.

    這幾個字打不出來,不好一個字一個字的解釋,大致意思是——

    商王說:在白麓祭祀大乙以後,分割祭祀的犧牲,將祭肉分給宰豐。

    所以,這個刻辭記錄是商王一次田獵祭祀和賞賜活動。這個商王,不是商紂帝辛就可能是商紂他爹帝乙。

    (要注意的是:甲骨卜辭中的「大乙」是指第一個先王商湯,商代有幾個商王叫做「乙」)。

    被賞賜的人叫「宰豐」,「宰」是官職,是殷周的內廷官員,殷周封建時代家國不分,「宰」的權力應該不小。

    比如:武王死後,成王尚幼,周公就是以「冢宰」的身份攝政。

    而這個「牛距骨」上的「宰豐」,和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宰豐骨」的主人「宰豐」是一個人。

    「宰豐骨」也是記載的一次在「麓」的一次田獵祭祀活動:商王獵到了一隻犀牛,解肉祭祀,之後也分了肉給宰豐,於是,宰豐用犀牛骨頭刻字,把這件事記錄下來了:

    2010年出版的《商代史·卷7·商代社會生活與禮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公佈了一件相同的牛距骨,上面也刻有文字,而且還鑲嵌有綠松石。

    目前學界稱為:新出綠松石鑲嵌刻辭髆骨——

    注意:綠松石是鑲嵌在字中,不過地下埋藏幾千年,有些綠松石都脫落了,有些仍然殘存:

    而且,我們可以發現,牛距骨的字型雖然也可以叫做甲骨文,但是跟甲骨卜辭字型的「化圓為方」不一樣,字型相當圓潤,非常接近商代金文。

    這是當時正式場合下用的「標準字型」,完全是毛筆書寫的風格。

    甲骨文只是當時的一種「俗體字」:為了適應骨頭和刀筆,簡化劇烈,筆畫方折。

    比如:這個「申」字,甲骨文筆畫是非常的方折,而牛距骨上的「申」非常圓潤。

    此牛距骨上的刻辭,學者宋鎮豪和焦智勤釋文都差不多:

    大意是:在甲申這一天,商王賜給小臣A這塊骨頭,王說:你可以用。這是王用過的(骨夫)。

    這個A是個人名,打不出來,學者劉釗認為應該釋為「奉」。

    不管釋為什麼字,在本文中是無關宏旨的,我們知道只要知道這是一個人的名字就足夠了。

    最讓人的震驚的是,我們從骨刻文字的資訊可以知道——

    這個東西叫做「(骨夫)」,是商王紂(或他爹)用過的東西。

    商王把這個東西賜給小臣A,小臣A顯然是如獲至寶,用最正式的文字記錄下這件事,而且在文字上鑲嵌了綠松石。

    只存在於最詰屈聱牙的歷史文獻中、近似神話人物一般縹緲的「商王」,他用過的器具,三千多年以後的我們,竟然觸手可及,而且不費吹灰之力就讀懂上面的文字。

    宋鎮豪在《商代史·卷7》(頁625)中認為「(骨夫)」字是「髆(膊)」的商代異構初文。復旦的古文字學專家劉釗在《談新公佈的牛距骨刻辭》一文中認為認為「(骨夫)」字從唇音「夫」得聲,後來唇音變為牙音「距」。所以,「(骨夫)」字是「距」的初文。不管「(骨夫)」字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字,那商王用過的這個「(骨夫)」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我們可以知道,殷墟出土過很多這樣的牛距骨,而且都是人工修整得很平。只不過有字的,目前只發現這兩個:

    高去尋. (1949). 殷墟出土的牛距骨刻辭. 考古學報(4), 155-184.學者陳劍認為「(骨夫)」可能和一種「博藝」遊戲有一定淵源。從人類學的角度看,人類各種文化中都有將牛羊距骨修整以後,當做當博藝遊戲的博具使用,類似骰子的功能。

    中國北方蒙古族、滿族人,會將將牛羊的距骨修整以後當骰子使用,玩一種叫做「欻嘎拉哈」或者「嘎拉哈」的遊戲,漢語叫做「羊拐」,蒙古語叫做「沙阿」:

    這種遊戲在東北亞遊牧民族中普遍存在,而且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匈奴、鮮卑,這些已經消失的古老遊牧民族上。

    西方的古羅馬人、古希臘人也有這種遊戲,英文中叫做「Knuckle-bones」,或Jacks\tali等等。

    「Knuckle」發音跟「嘎拉哈」滿文音譯gachuha非常像:

    英文wiki「Knucklebones」的詞條:

    公元前350年一件古希臘陶器上,古希臘人正在玩「Knucklebones」:

    玩Knucklebones的女孩,法國畫家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繪於1734年:

    世界各地人民都玩得不亦樂乎:

    (以上圖片引自網際網路,就不一一指出資訊源)

    -------------------------------------------------------------

    綜上所述:殷墟發現的兩個有刻辭的牛距骨,就是商代的一種博藝遊戲玩具。其中有一個經過商王「開光」,賜給小臣A,他用最正式的文字記錄這件事情,還用綠松石「裝裱」,當寶貝珍藏。商人起源自遊牧民族是目前的共識,玩這種東西非常正常。丟動物距骨,是一種曾經風靡全世界的古老遊戲,漢語叫「羊拐」,滿語叫「嘎啦哈」,蒙古語shagai,吉爾吉斯語chükö,突厥語中叫做asyk,西方叫做knucklebones或者Tali。東北老鐵至今坐在炕上丟。

    我猜測:丟動物距骨可能是骰子、牌九的起源,跟甲骨占卜的「靈骨」崇拜可能有一定淵源。

    用骨頭裂紋占卜,並不是中國古人的專利,歐亞大陸上很多民族都燒骨頭,跳大神。

  • 6 # 不二齋

    作為一個書法學習者,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發現了甲骨文,另外感到意外的是不僅發現了甲骨文,而且還發現了用毛筆書寫完畢,沒有用刀刻的甲骨文書法真跡,這個實在讓人太興奮了,竟然發現了甲骨文的真跡,讓我們看到了數千年前我們祖先們的筆跡,並可以推測出他的的書寫工具就是毛筆。

    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的成體系的文字,它的發現本身就是一個偶然,這種刻著文字的小的龜甲片最初是被當成藥材在中藥鋪子裡售賣的,被稱為“龍骨”,被清代文字學家王懿容發現,1928年以後經過多次的發掘,考釋出將近4000個漢字。

    寫完沒有刻的甲骨文殘片

    從發現的甲骨文的文字結構來看,字型非常象形,字形結構相當完備,已經開始由獨體字向合體字發展,而且還出現了大批的形聲字和會意字,往往一種字還有多種寫法。

    更讓我感到驚訝的是發現了甲骨文書寫完畢,沒有刻的甲骨文殘片,這些殘片的發現又把中國書法史往前推進了一步,也可以說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書法了。

    用紅筆寫而未刻的甲骨文

    從這些殘念的書寫來看,當時華人已經開始用毛筆來書寫了,也以此可以知道,當時的就已經有了毛筆,後來的蒙恬造筆的說法也不可信了,可能蒙恬只是改進了一下毛筆。

    用刀子可完以後的甲骨文。

  • 7 # 閱讀時間博物館

    古代器物本身及紋飾是一定的思想、信仰的體現,這在中國先秦時期表現的尤為明顯。那麼都有哪些呢?

    一、新石器時代

    1.史前陶器及紋飾:

    在中國史前陶器中,從紋飾及造型上來說,仰韶時代的彩陶都當之無愧。為此我們整理了一些,如下圖:

    2.史前石雕及紋飾

    (1)遺址概況:

    石峁遺址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史前城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它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高家堡鎮石峁村的北側山峁上,大的地理單元屬於黃土高原北部邊緣。從1976年至今,發掘出來了灰坑、房址、墓葬、城牆等重要遺蹟,出土了玉璜、玉蟬等精美玉器,此外還有石器、陶器等。它入選2012年十大考古新發現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同時也被稱為二十一世紀世界重大考古發現之一。據專家推測它可能是黃帝的都城崑崙城。

    (2)遺址出土的石雕

    3.史前玉器及紋飾

    4.史前墓葬出土物

    二、夏商周時期

    出土的夏商周時期的器物,當屬青銅器無疑,為此我們整理一些:

    1.夏代墓葬出土物

    綠松石龍形圖案 綠松石銅牌飾

    2、商周青銅器及紋飾

    (注:根據馬承源《中國青銅器》及上海博物主編《商周青銅紋飾》整理)

    3、商周青銅明器

    商周時期的墓葬中,除了出土一些精美的銅器外,同時還有一些製造粗糙的,微型化,多無紋飾或簡單紋飾,露底、中空或實心不能使用的青銅明器。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明器均滯後於同時期出土的實用器,在器形或紋飾上往往“跨代”,比如西周晚期的器形,仿製晚商或西周早期,而跨過西周中期。

    (注:根據考古報告及簡報整理)

    總結:

    從上述梳理中,我們能夠發現以下有意思的,也使我們感到意外和驚奇的一些地方:

    (1)從史前至商周,在實用器物的紋飾上體現出一定的繼承與變革。

    (2)從史前至商周,紋飾演變上,集中體現在龍虎紋飾,除此以外,還有蛙紋、牛紋以及其它動物紋樣,這反映了什麼?再進一步提問,古代先民為何對這些紋飾情有獨鍾?

    (3)從史前至商周,墓葬隨葬品明器化方面均體現出“復古”趨勢,這有反應了什麼?

    (4)同一時期,良渚遺址和石峁遺址出土器物在紋飾上面具有相似性,這反映了什麼?考慮到距離等原因,假如存在交流的話,透過何種方式實現?戰爭或貿易?

    對於以上問題,以往有學者已經做了相關研究,如張光直先生認為“商周青銅器上的紋飾是為了和天地溝通”,青銅器和紋飾本身溝通構成了媒介,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周時期的宗教信仰。對於明器化及復古,巫鴻先生等則認為是為了追隨先祖,體現的是一種祖先崇拜。對於良渚文化玉器學者更多認為是權力及信仰的象徵。

    其實呢,小編認為:透過先秦時期器物及紋飾,可以看出先民“生”與“死”的信仰,前者可以概括為自然崇拜,後者為祖先崇拜,二者是同宗,即都是為生人提供服務,無論是出於忌諱或祈求庇佑,趨利避害背後都是為現實服務。換句話說,器物本身及紋飾,代表著某種權力,是意識的象徵,也是意識的物質化表現。也許正如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中認為“藝術美最初來源於原始巫術”,而早期先民掌握巫術,就等於掌握了權力,這點費雷澤在《金枝》中已有詳細論述。同時結合已有的史前至商周的考古發現,凡是高規格的墓葬一般隨葬器物精美程度,遠高於一般墓葬,玉石器及青銅器也多出於這些墓葬中,可茲佐證。

    在博物館或在考古發掘現場,我們看到每件器物的背後或許都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假如抱此態度,我們暢遊歷史其中,某種程度上可謂完成了穿越。即便不能,也是對過往歷史的一種解讀。

  • 8 #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青銅器是做什麼用的呢?我們從歷史書得知,那是小件工具和生活用具。到了商代有了大件的禮器,那是禮制的象徵。這是我們對銅器,或者說青銅器的傳統認識。可是你知道嗎,1990年江西博物館公佈的一大批文物發掘,讓你知道,原來青銅器不僅可以做禮器,可以做兵器,可以做樂器,還可以做農具。你是不是感到了驚奇和意外呢?

    事實果真如此。

    原來南方,曾較多的使用青銅農具。

    1973年,從山東濟南東郊來的物品中,有一件銅犁鏵,及錛、削等。這件犁鏵與今天我們說的大洋洲的犁鏵比較,也是屬於商代的。當時北方也應有使用銅鏵的犁耕了。

    今天我們說的江西新幹大洋洲的青銅農具,數量之多,種類之全,紋飾之美,功能之全,也大大出乎了我們的預料。

    這批青銅器發現於1989年9月20日,是由一批農民在修護大堤時發掘出來的,然後經過江西考古研究所整理,共出土了青銅器475件,然後農具有11種53件。我們具體來說下吧。

    有開荒農具。

    有耒耜钁各一件,犁鏵和鍤各2件,錛3件。其中,這件青銅耒是中國目前年代最早的青銅耒,也是目前出土的唯一一件商代青銅耒。齒鋒稍有殘缺,下端叉狀整體呈現不規則的形狀。青銅耜後期演變成了耕犁。大洋洲的耜,形制為三角銎寬體式,平面倒置梯形,是中國首次發現的青銅耜實物資料。這進一步證明耒耜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勞動工具。犁,又名犁鏵,大洋洲發現了兩件,這是中國農具史上的重大發現,說明江西人們已經掌握了使用犁鏵來提高效率。第一次證明了青銅文化時代已經使用青銅犁,將青銅犁的使用提到了商代中期。鍤,大洋洲發現了2件,這說明了鍤在商代就已有使用。钁,是刨土的工具。相當於今天的鎬頭。錛,大洋洲發現了3件,這是加工木材用的。另外還出土了錛範,說明在商代,江西地區,錛的使用達到了一定的規模 。

    除草農具

    有鏟和戕。鏟12件,多為橢圓形銎,是一種鋤草農具。戕,有8件,是長條形的。方銎束腰平刃,主要是修整桑樹枝的,砍掉瘋長的枝條。

    收割農具

    有銍和鐮。銍1件,薄體平肩弧刃,有夾餅痕,素面無紋。是切割禾穗的農具,是短鐮的一種。新幹縣商墓還出土了5件長條無齒單穿式青銅鐮。這5件鐮比其他地區發現的商代鋸齒式青銅鐮要原始,是中國首次發現的,為我們研究農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實物資料。

    這裡的文物有什麼特點。

    說到青銅農具,新幹大洋洲的數量種類之多,之全,是其他地區所罕見,為全國之最。青銅農具安陽也有,但是比大洋洲也少多了。說說特點。

    一是多和全。這裡的青銅農具如耒耜犁鐮,钁,在全國是首次發現的。在中原地區均屬未出土過的新器具。另外,新幹縣青銅農具有53件。安陽的農具僅有16件,而三星的卻沒有一件青銅農具。再說種類方面來看,《古代中國青銅器》一書,將生產工具為10個類別,新幹縣出土的生產工具除鋤耨外,什麼都有。

    一是紋飾多。53件有17件飾有花紋。多為雲雷紋,與饕餮紋相比,更活潑。另外還有周帶紋、獸面紋、燕尾紋、捲雲紋等。包涵了中原文化江南土著文化及良渚文化多種因素。

    一是功能全。幾乎了農業生產的整個過程,當然也有一部分用於祭祀,不過,用於農業生產的遠大於祭祀的。

  • 9 # 祗樹

    中國上古歷史中,有三隻與鳥相關的文物,特別讓人驚奇和意外,它們分別是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陶鷹鼎、婦好鴞尊。

    先給它們仨來個全家福特寫

    圖中,左上是陶鷹鼎,左下是婦好鴞尊,右邊是鸛魚石斧圖陶缸。

    這三件文物,論顏值,都算不上頂級,甚至有些蠢萌;論工藝,在同時代同等材質的器物中最多也只是佼佼者;可是論文物價值,它們仨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是獨當一面的文物中的精品。

    鸛魚石斧圖陶缸,出土於河南省臨汝縣,是一件新石器時代的葬具,距今大概有6000年之久。鸛魚石斧圖陶缸大概類似於骨灰盒,額,應該叫骨灰缸。

    單論這個骨灰缸(葬具)並沒什麼奇特之處,因為跟著它一起出土的,還有同樣大小的12個骨灰缸。它最奇特的地方在它的肚子(缸身)上繪製的圖案——一隻鳥、一條魚、一把斧頭。

    骨灰缸展開是這個樣子的,可以清楚地看出:這幅6000多年前的大作,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畫法。左邊那隻鳥(鸛)周身潔白;右邊的魚和斧子,則採用了“勾線”畫法,以表現出它們的輪廓。

    這件怎麼看怎麼像小孩子的塗鴉的畫作,恰恰反映了人類文明在“小孩子”時期的“塗鴉”風格,即文明初期的藝術風格。

    因此,鸛魚石斧圖體現了中國史前彩陶畫藝術創作的最高成就。

    拋開畫作本身,為什麼鸛魚石斧圖會出現在一件葬具上?換種說法,為什麼鳥、魚、斧頭三種意象,會出現在棺材上?

    有一種說法是,鳥和魚是部落圖騰,斧子是權力象徵。魚在鳥的嘴邊,斧子與鳥一般大,則說明了“魚”部落被“鳥”部落打敗,而斧子則象徵著墓主人的身份——他很有可能是部落首領。

    陶鷹鼎是一件鳥形鼎狀器物,當然了,呆萌是它的外表,而它的內心,則有一顆嚮往藍天的志向。

    陶鷹鼎和鸛魚石斧圖陶缸一樣,也是一件新石器時代的文物,而鸛魚石斧圖陶缸屬於新石器早期,陶鷹鼎屬於新石器晚期。

    一前一後,看似沒有聯絡,實則暗藏殺機。

    陶鷹鼎的發現地是陝西省華縣太平莊一座成年女性墓葬。

    此時,經歷了若干年的變化,鳥、魚、斧頭圖案,只剩下一隻孤零零的鳥,掩埋在一座成年女性的墓葬裡。

    魚去哪兒了?斧頭去哪兒了?

    就像前者所說那般,魚被鳥吃掉了,在一片很廣闊的區域裡,只有鳥部在生存。毫無疑問,鳥部落成了上古時期的“霸主”,陶鷹鼎自然而然也就成了部落主(統領)及家屬所使用的器皿。

    《史記》裡有這樣一句話: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上天任命一隻玄鳥降臨人間,與一個女人交媾,產下商的祖先。

    言外之意,商王朝的祖先是一隻玄鳥。

    當然了,這種說法帶有神話色彩,人怎麼可能是鳥生的呢?人既然不是鳥生的,有沒有可能商王朝,就是這隻“鳥”部落的後裔?

    現在,請出第三件文物婦好鴞尊——

    對於這件文物本身,並沒有什麼好說的,因為它的名氣已經足夠響亮。

    與陶鷹鼎一樣,婦好鴞尊也是出土自一名女性墓葬——安陽小屯村婦好墓,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中國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女將軍。

    婦好鴞尊與陶鷹鼎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以致於有人認為,把婦好鴞尊背上的蓋子揭掉,就是一件青銅製成的“陶鷹鼎”,而陶鷹鼎還有一個名字就叫“陶鴞尊”。

    殷墟一共發現了10000多片甲骨中,婦好的名字出現了200多次,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出征前的占卜。根據研究顯示,婦好一生征戰沙場,打敗了20多個方國,死的時候才30多歲。

    婦好的武器,據考證就是一把銅鉞——斧子。

    三件與“鳥”相關的文物講完,有沒有覺得這三隻鳥的出現,非常讓人意外呢?鳥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部落的征戰,以及在上古時期,女性的社會地位。

    以上純屬猜測,如有不周,望告知。

  • 10 # 河青文化

    文物是不是就是特別嚴肅的,一絲不苟的?實際上,為了讓人們更加了解文物,有些博物館推出了文物表情包,讓文物變得活潑了起來,大家可以看一看,文物其實也可以變得很親切。

    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人頭形銎青銅戟

    彩繪木雕博戲俑

    從不同的角度看文物,文物其實也能變得很可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曆1972年12月初三未時開始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