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慕梅九九
-
2 # 艾雅軒
自己情緒好不好,自己知道,不好的時候也不要影響他人,自己找個無人的地方痛苦一場,排洩出來,回到人群中一切照舊
-
3 # 粵西小贊
情緒、情感、情操三者之間是有著密切的聯絡,同時也是具有區別的。這三種都是以人的需求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而情操更多的是以人的社會需求為中介,是情感和人的思想相結合的一種心理狀態。
情緒和情感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情緒情感,透過生活中,我們知道一個人產生不滿會生氣發怒,而一個人不開心了會產生抑鬱焦慮,一個人開心了會產生愉快高興,這些都是人們產生的情緒。而我們說情感例如愛情,這都以一種情感狀態而存在的。
情緒情感展示的是個體對於外界事物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是一種態度的體驗,是人腦對於外界客觀事物與自身主體需要之間關係的一種反映。
情緒和情感對於個體來說,是以自身需求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也就是說當外界的事物符合主體的需要的時候,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情感。而當外界的事物不能滿足主體的需要的時候,個體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
情緒和情感都可以造成個體在生理上出現變化,例如臉紅、心跳等等。一個人高興的時候,會喜笑顏開,我們可以透過其外部的表現狀態,來判斷出他此刻的情緒狀態。這種情緒變化的外部表現模式,我們可以稱之為是表情。
人們把對於客觀事物產生的態度體驗叫作感情,但是感情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不能夠完全的去表達出心理現象的全部特徵,因此為了區分感情發生的過程,以及在過程之後產生的態度體驗,因而用情緒和情感去表達同一心理現象的不同的方面。
對於情緒來說,它表達的是感情反映的過程,是大腦的活動出現的結果。情緒更多的是伴隨著外部行為的表現,也就是說我們的表情,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語表情,都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情緒狀態。
並且情緒易受情景性的影響,很容易發生變化,當你處在一個情景中時會感覺到難過,例如在電影院看到感人的電影的時候,就會產生悲傷的情緒,但是當你走出電影院之後,可能會因為另外一個情景的出現,而變得高興。所以說人們的情緒易受情景性的影響,發生改變。
情緒可以分為基本情緒和複合情緒,基本情緒包括喜怒哀懼,而複合情緒是指由基本情緒結合而成的多種情緒的總和。
按照情緒的狀態,以及維度來分,可以將情緒分為:心境、激情、應激
心境:
心境是一種微弱的、具有瀰漫性的情緒體驗狀態,通常稱作是心情。
激情:
激情是一種強烈的、迅速爆發式的情緒狀態,常伴有明顯的生理變化和外部行為。
應激:
是指突然遭到意外或者突發的事件,造成的情緒緊繃和緊張的狀態。
對於情感來說呢,它反映的是感情的體驗和感受,對於感情的表達中,情感是在長期的生活環境中逐漸累積形成的,因而更加具有永續性,也更加具有代表性。
情緒和情感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情感的表達是需要情緒來表現的,離開了情緒,情感就無法表達了。同時,情感也能制約著情緒的表現方式。
情感和情操
情操是什麼,是指以某一類事物為中心一種複雜的情感傾向,在心理學中將這種複雜的情感,稱作為高階情感,也可稱作情操。
高階情感包括很多種,主要的有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道德感: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評判的標準,去評價人的思想、行為、觀念的時候,所產生的主要的主觀體驗。例如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感情。道德感是與道德評價體系相聯絡的高階情感。
美感:美感是根據一定的審美標準,來對於自然的景物、文化藝術的作品、社會生活進行評判和審美,而產生的一種態度體驗。
理智感:理智感是指在智力活動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情感體驗。例如在發現學習與探索的過程中,對於問題表現出來的疑惑、自信、以及解決問題之後體驗到的那種高興和喜悅,都是理智感的一種體現。
我們說情緒、情感、情操,是三種難以區分的概念,彼此之間有很密切的聯絡,但是又有一定的區別,簡單的來說情緒和情感,是在描述同一心理過程的不同方面。而情操是由情緒、情感、思想觀念等心理成分綜合組合而成的一種高階的情感。
-
4 # 14說4
所謂的情緒,則是人的情操動態,意識形態變化,乃是動感觸情,出自七情六慾。有情緒低落,有情緒穩定,有情高昂。等等情緒隨著內心與外界觸感刺激而變化,情緒可以控制,也可激發,取決於個人的主觀思想態度,認識角度,把持平衡度,掌握原則剋制情緒,搏弈勝負。能穩住情緒,持之冷靜,平衡心態,做事頭腦清醒,不衝動不冒失,沉著穩重。不惱羞成怒,臨危不亂,運籌帷幄。被刺激被激將,無動於衷,淡定若然,應對自如。
所謂的情感,乃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情互動感受的記憶。情感一種是來自血緣靈犀,情感由衷而生,有默契原生感情靈感屬緣。一種是經營磨合、感觸生情,愛情動感,念想眷戀生成情感牽掛,情感甜蜜,情感幸福。所以情感是一種感受體會,而感情是情感的結晶,是由情感融化而成,情感與感情有兩種不同層意,不可混淆視解。
學習要高情緒,對待友人要熱忱好情緒,喜歡的事、做定的事要情緒高昂,積極熱心去做。戀愛要高情緒,熱情奔放、激情澎湃。遇事情緒要穩定,才有清醒的頭腦應對,臨危不亂抑制惡態勢升級,要學會控制好情緒,去面對人生生活,去應對事物斟酌。那情感靠雙方多理解,誠心相待,多表現些受人感動意外,觸動心絃,打入心扉,令人好感受則留下情感記憶,變為感情牽扯,成為愛情互動,念想眷愛。
綜上所述,情緒與情感要了解與認識,讀看後便可明白了事。
-
5 # 珺珺達
情緒反應出現在先,情感體驗發生在後。新生兒一個月內就出現了愉快、痛苦的情緒反應。他們最初的面部表情具有反射的性質,而隨後發生的社會性情緒反應就帶有體驗的性質,產生了情感。例如在母子交往中,母親哺乳引起嬰兒食慾滿足的情緒;母親的愛撫引起嬰兒歡快、享受的情緒。當嬰兒與母親形成了依戀時就產生情感了。這種依戀具有相對穩定而平緩的性質。然而,已經形成的情感,常常要透過具體的情緒表現出來。
-
6 # 一生很短故事很長
當人們看一場感人的電影時,會激動得落淚;回想往事的時候,有時會啞然失笑;遇到違背社會公德的人和事,會義憤填膺;經過艱苦的思索,攻克一道難題,就會滿心歡喜。這種伴隨著認識活動產生的喜、怒、哀、樂等心理現象屬於人的情緒和情感過程。
1.什麼是情緒
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它包括刺激情境及對其解釋、主觀體驗、表情、神經過程及生理喚醒等內容。
人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時,並不是無動於衷的。人們對周圍事物,他人和自己的行為,常常抱著不同的態度。一些現象使人愉快,另一些現象使人悲哀,一些現象使人憤怒,另一些現象使人恐懼。愉快、悲哀、憤怒、恐懼等都是常見的情緒體驗。
情緒與認識過程一樣是人對客觀現實的反映。產生的根源在於客觀現實本身。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但情緒不同於認識過程。認識過程是人對客觀事物本身的反映,情緒是反映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係。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係的反映。它是以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反映形式。客觀事物並不全部都能引發人的情緒,只有與人的需要有關的事物,才能引發人的情緒。
一般地說,凡滿足人的需要的事物,會引起肯定的情緒體驗(如愉快、滿意等),凡不能滿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則引起否定的情緒(如憤怒、恐懼等)。此外,認識過程是透過形象或概念來反映客觀事物,而情緒是透過體驗來反映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係,無論人對客觀事物抱什麼態度,人自身都能直接體驗到。“體驗”被認為是情緒的基本特徵。離開了體驗就談不上情緒。總之,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反映著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係。
2.人的基本情緒
一般認為,快樂、憤怒、恐懼和悲哀是四種最基本的情緒。這些情緒與人的基本需要相聯絡,是不學而能為,通常還具有高度的緊張性。
(1)快樂
快樂是個人目的達到、緊張解除後的情緒體驗。如經過積極準備,考取了大學後常常會有快樂的情緒。快樂的程度和緊張程度取決於目的重要程度和目的達到的意外程度,如果追求的目的非常重要,並且目的的達到帶有突然性也會引起異常的歡樂,否則只能引起微小的滿意。一般把程度分為:滿意、愉快、異常的歡樂、狂喜。
(2)憤怒
憤怒是個人目的不能達到或一再受到妨礙從而逐漸積累起緊張而產生的情緒。如幼兒的目的性行動受到阻撓或威脅時,就能引起憤怒情緒。一般把憤怒的程度分為:輕微的不滿、生氣、慍、怒、大怒、暴怒。
(3)恐懼
恐懼是個人企圖擺脫、逃避某種情景而又無能為力時所產生的情緒。恐懼與快樂、憤怒不同,快樂和憤怒都是會使個體接近情緒。恐懼是一種會使個體企圖擺脫危險的逃避的情緒。如,在遇到地震,人們無力對付時,往往會恐懼萬分。引起恐懼的關鍵因素是人缺乏處理可怕情境的力量。此外,熟悉的環境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也會引起人的恐懼情緒。
(4)悲哀
悲哀是個人在失去所盼望的、所追求的東西或有價值的東西時所引起的情緒,如考試失敗由悲哀所帶來的緊張釋放而導致哭泣,哭泣一般不超過15分鐘,在這段時間內完全可以減輕過度的緊張。哭泣之後會使人精力衰竭,甚至會神志不清,最後使人感到輕鬆。悲哀取決於失去的事物的價值,失去的東西價值越大的,引起的悲哀也越強烈;失去的東西價值越小,引起的悲哀也越微弱。一般把悲哀的程度分為:遺憾、失望、難過、悲傷、悲痛。
人們形成的否定情緒和情感往往只是短暫的,痛苦一陣以後,強烈的體驗隨著刺激的消失而消失。或者緊張的情緒雖然持續相當時日,但最後問題還是得到解決,需要得到滿足,伴隨而來的是輕鬆的體驗。但是,如果由困難挫折引起的焦慮、緊張和憂愁長期存在,使人惶惶不可終日,由情緒引起的生理變化也久久不能復原,其結果會怎樣呢?情緒的長期壓抑對個人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影響的程度因人而異。俗語云“心病還需心藥醫”,指的就是對某些疾病的治療,除了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物理治療外,還需要心理治療。
情緒上的長期緊張和焦慮往往會降低人體抵抗細菌和其他引發疾病因素的能力。尤其是氣憤和懊惱的情緒是引起許多身心性疾病的主要原因。“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形象生動地說明了情緒與健康的關係。
3.情緒的基本狀態
根據情緒發生的強度、持續時間的長短及外部表現的情況,可將情緒分成心境、激情、應激等。
(1)心境
心境是一種使人的心理活動都染上某種相應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緒狀態。其特點表現為:第一,和緩而微弱,似微波盪漾,有時人們甚至覺察不出它的發生;第二,持續時間較長,少則幾天,長則數月;第三,它是一種非定向性的彌散性的情緒體驗,在人的心理上形成了一種淡薄性的背景,使人的心理活動、行為舉止都蒙上一層相應的色彩。例如,人在得意時感到精神爽快,事事順利,幹什麼都起勁。失意時,則整天愁眉不展,事事感到枯燥乏味。
心境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個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諸如事業的成敗、工作的順逆、人際關係的親疏、健康狀況的優劣,甚至自然界的事物,如時令氣候,環境景物等都可以成為某種心境形成的原因。除了由當時的情境而產生的暫時心境外,人還能形成各自獨特的穩定心境。這種穩定的心境是依人的生活經驗中占主導地位的情緒體驗的性質為轉移的。例如,有的人朝氣蓬勃,在他的生活中愉快的心境便占主導地位;有的人失望憂愁,在他的生活中憂傷之情便占主導地位。對心境起決定影響的是一個人的世界觀。
心境有消極和積極之分。積極的心境,使人振奮愉快,能推動人的工作與學習,激發人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消極的心境則使人頹喪悲觀,妨礙人的工作和學習,抑制人的積極性的發揮。人應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正確地認識、評價自己的心境,消除消極心境的不良影響,培養堅強的意志,增強抗禦外界刺激和干擾的能力,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念,有意識地掌握自己的心境,做心境的主人。
(2)激情
激情是一種強烈的、爆發式的、持續時間短暫的情緒體驗。如欣喜若狂、暴跳如雷、悲慟、絕望等。激情有以下四個特點:第一,激情具有激動性和衝動性。激情一旦產生,人完全被情緒所驅使,言行缺乏理智,帶有很大的衝動性和盲目性;第二,激情維持的時間比較短,衝動一過,時過境遷,激情也就弱化或消失了;第三,激情具有明確的指向性。激情通常由特定的物件所引起,如意外的成功會引起狂喜,理想破滅會引起絕望,黑暗、巨響會引起恐懼,等等;第四,激情具有明顯的外部表現。在激情狀態下,人的內臟器官、腺體和外部表現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如暴怒時“面紅耳赤”,絕望時“目瞪口呆”,狂喜時“手舞足蹈”等等。
引起激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對人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如巨大的成功、親人的亡故),對立意向的衝突,過度的抑鬱和興奮,都可能導致激情產生。從生理上看,激情是外界的超強刺激使大腦皮層對皮下中樞的抑制減弱甚至解除,從而使皮下的情緒中樞強烈興奮的結果。在激情狀態下,人的認識範圍縮小,理智下降,不能正確評價自身的行為的意義及結果,控制自己的能力減弱,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往往會做出令人吃驚的蠢事。但是,如果以激情是不可控制的或以激情爆發來原諒自己的錯誤,也是不正確的。人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激情狀態,也能夠有意識地調節和控制。
激情具有雙重作用。激情如果伴隨著冷靜的頭腦和堅強的意志,它可以成為激發人的所有潛能積極投人行動的巨大動力。如許多詩人、藝術家常常是在激情狀態下產生靈感,完成不朽的傑作的;許多愛國志士也往往是在激情狀態下做出轟轟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激情如果是不符合社會要求的,對機體有害的就起消極作用。青少年犯罪中常見的就是激情犯罪。可見,激情的意義是由它的社會價值決定的。
(3)應激
應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緊急和危險的情況下所引起的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當人遇到緊張危險情境下而又需迅速採取重大決策時,就可能導致應激狀態的產生。在應激狀態下,人可能有兩種表現:一是目瞪口呆,手足失措,陷於一片混亂之中;一是急中生智,冷靜沉著,動作準確有力,及時擺脫險境。
出乎意料的危險情景或面臨重大壓力的事件,如火災、地震、突遭襲擊、參加重大的比賽、考試等,都是應激狀態出現的原因。
應激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作用。一般的應激狀態能使有機體具有特殊防禦排險機能,能使人精力旺盛,使思想特別清楚、精確,使人動作敏捷,推動人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及時擺脫困境。但緊張而又長期的應激會產生全身興奮,注意力和知覺範圍狹小,言語不規則、不連貫,行為動作紊亂。在意外的情況下,人能不能迅速判斷情況並做出決策,有賴於人的意志力是否果斷、堅強,是否有類似情況的行為經驗。另外,應激狀態下,思想覺悟、事業心、責任感、獻身精神等也是在防止行為紊亂的重要因素。
4.高階的社會情感
由人的社會性需要是否獲得滿足而產生的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這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高階的社會情感。
(1)道德感
道德感是人們運用一定的道德標準評價自身或他人的行為時所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如敬佩、讚賞、憎恨、厭惡等。
人們在相互交往中掌握了社會上的道德標準,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社會需要。人們看到一定的言語行為和觀察到一定的思想意圖時,總是根據個人所掌握的道德標準加以評價,這時人所產生的情感體驗即為道德感。如,當別人或自己的言論、行為、意圖符合自己的道德標準時,便產生滿意的、肯定的體驗;否則,便產生消極的、否定的體驗。可見,道德感是由人們所掌握的道德觀念、道德標準決定的。
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階級中,道德標準是不同的。因此,道德感總是受社會生活條件的制約,受階級的制約。如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倫理綱常就不適應於今天的社會。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愛國主義情感、國際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責任感、義務感等才是社會主義社會所提倡的道德感。
(2)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們認識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一種情感。它在認識活動中表現為:對事物的好奇心與新異感;對認識活動初步成就的欣慰高興的體驗;對矛盾事物的懷疑與驚訝感;對判斷證據不足時的不安感;對問題解答的堅信感;對知識的熱愛、真理的追求;對偏見、迷信、謬誤的憎恨;對錯失良機的惋惜;對取得巨大成就的歡喜與自豪等。
理智感同人的認識活動成就的獲得、需要的滿足、對真理的追求及思維任務的解決相聯絡。人的認識活動越深刻,求知慾望越強烈,追求真理的情趣越濃厚,人的理智感就越深厚。理智感不僅產生於認識活動之中,而且也是推動人們探索、追求真理的強大動力。天文學家哥白尼在回顧自己所走的道路時說,他對天文的深思產生於“不可思議的情感的高漲和鼓舞。”
(3)美感
美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或物件美的特徵的情感體驗。它是由具有一定審美觀點的人對外界事物的美進行評價時所產生的一種肯定、滿意、愉悅、愛慕的情感。
美感體驗有兩個鮮明的特點:第一,對審美物件感性面貌特點。如線條、顏色、形狀、音韻、諧調、勻稱等的感知是產生美感的基礎;第二,對美的物件的感知與欣賞能引起情感的共鳴並給人以鼓舞和力量。
-
7 # 正心文化家庭教育學院
情緒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類,我們可以把人比喻成一臺計算機或是比喻成一部智慧手機,那麼情緒就好比是手機或電腦的作業系統,像是安卓呀或是其他什麼之類的。而我們的理性呢?就好比是在一部手機裡面安裝的APP或是其他軟體。就是說如果系統不行,那任何軟體都沒有辦法執行。有一句話比較流行,說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講的就是這個原理,情商是底層邏輯,是基礎。平時我們說的成熟的人,高情商的人,都是特別懂得識別情緒和迴應情緒的高手。
通常我們會把情緒分成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兩種,那消極情緒就是壞的情緒,積極情緒就是好的情緒。從生物進化論的角度來看,人們總是趨樂避苦的。所以呢,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積極的情緒就是讓人靠近的,而消極的情緒就是讓人迴避的。消極情緒有很多,比如:憤怒、羞愧、懊悔等等,這些都是讓我們抵禦或者遠離某些物質或者事情。那積極情緒呢,比如:快樂呀,歡笑啊,他都是我們渴望擁有,或者是傾向於靠近一些事物。
如何認識情緒呢?
我們主要了解一下憤怒焦慮還有快樂這三種基本情緒。
首先來說說憤怒,憤怒是怎麼回事呢?
憤怒其實事實我們不再受外界傷害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憤怒是一個外殼,憤怒的背後隱藏著的是恐懼。憤怒的作用也很明顯,就是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所以當我們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我們會表現出憤怒,當我們感到輕視時,感到被冒犯時,就會表現出憤怒。憤怒有可能是短促的猛烈的,也有可能是安靜的,有預謀的,總的來說,憤怒就是我們在受到傷害之前,或者是受到傷害之後的一種攻擊性的情緒表達。
憤怒雖然是一種保護行為,但是經常發怒的話就會傷身體,像心腦血管這類的疾病的發病的機率也會增加,所以我們才說要避免,同時也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有很多方法可以化解憤怒情緒,比如說聽音樂啊,聊天啊,或者是做激烈的運動啊,跑步啊,打球啊,都可以。
還有另外一種心理的方法,就是當我們受到侵犯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鄙視的態度來看待對手,這個我們在電視劇中也經常看到,把對方想象成一個比自己小的人啊,或者很不堪的人,讓自己從心理上戰勝對手。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常用這樣的技巧,就是我們常說:我不和你一般見識。
那接下來我們再來聊聊焦慮,到底什麼是焦慮?
焦慮是我們現代人普遍存在的一種情緒,幾乎每個人都曾經被焦慮所控擾。焦慮的底色是恐懼,但又不等於恐懼。因為恐懼呢,是面對具體到威脅的時候做出的當下的一個反應,比如我們看見獅子啊,看見蛇啊,交通事故啊等等,我們就會有身體上的反應:發抖啊,發呆啊,出汗啊,心跳加快啊,那這一切都會在幾秒鐘之內發生,在身體上會有體現。所以我們發現:恐懼,它是有一個具體的物件的,而焦慮則不同,焦慮沒有具體的物件。焦慮是一種找不到原因的恐懼,由於找不到原因,但又總覺得有危險存在,所以就會有各種不適,這種模糊的危機感,其實就是我們的焦慮。所以當你問一個人去,他焦慮什麼的時候,她的回答一般都會很模糊,或者是很抽象,難以找到具體的物件。比如問到為什麼焦慮,對方會回答,因為工作壓力啊,因為人際關係啊,等等等等。焦慮也有它積極的意義,如果我們能很好的理解它,就會幫助我們認識什麼才是對於我們來說真正重要。
焦慮情緒向未來,人們不會對已經發生的事情焦慮,但是會對將要可能發生的事情焦慮;同時有選擇才有更多的焦慮,所以很多時候焦慮就是不知道該如何做出選擇;所以焦慮在本質上就是對於未來的、未知的、不確定性的事事的恐懼。
最後呢,我們來聊一下快樂,20世紀90年代積極心理學開始研究快樂,之前都是負面情緒的研究。現代的腦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多巴胺並不會直接讓機體產生快樂,但是它可以讓人們產生期待的感覺,當期待的東西得到了滿足,多巴胺的含量就會下降,那其實也就是說我們是因為期待而感到快樂。所以說人活的有希望才會感到很快樂。
快樂有什麼好處?至少有兩點,首先是快樂可以帶來創造力,快樂的時候分泌的多巴胺,讓我們集中注意力,大腦有健康的運轉,可以產生非常好的想法。其次,快樂可以帶來健康,美國的研究者從一所私立女子大學的畢業照中選擇了一些露出真心微笑的人,對他們進行了30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這些快樂的人在婚姻生活以及事業上會更加的順利,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更加滿意。相關很多類似的研究也都證明了快樂的意義。總的來說,積極的情緒有助於身體健康。
快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享樂主義追求短暫的快樂,或者說是最原始的快感,還有一種快樂呢,持續的時間會比較長,我們也把這種快樂叫做幸福。知識、勇氣、誠實等等,這些都可以給我們帶來更長久的快樂。當然,這兩種快樂不矛盾,我們可以頻繁地切換,既可以追求當下的快樂啊,也可以追求長遠的幸福。
-
8 # 天津青年遊記
期待自己能夠一直正確、成功、優秀和身心健康,期待可以被他人關注、看重、認可、欣賞和喜愛。對自己現在的能力和價值感到不滿,對周圍他人和生活、社會環境感到不滿,怨恨自己、他人或生活、社會環境。對自己的未來感到不自信和擔憂,引發難過、生氣、擔心或害怕的情緒感受和心身症狀。這些情感因素,部分是與生俱來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期待、不滿和擔憂,人不管想什麼、說什麼和做什麼,要麼是在追求自己想要的,要麼就是在迴避自己不想要的,再要麼就是在表達情感。這些情感因素,部分與過去的生活經驗有關,有些期待、不滿和擔憂是重要他人和生活、社會環境教化給自己的,比如父母對自己的期待會內化為自己對自己的要求,父母對自己的不滿也會內化為自己對自己的自責,並因此而自卑。
回覆列表
情緒是一時的,可以過去的!
生氣、憤怒、委屈、傷心……
情感卻是長長久久延綿不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