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英國Granada電視公司選取了14名七歲的英國孩子,每隔七年拍攝七天,展現這群孩子的夢想,抱負和憂慮。孩子們有人來自倫敦精英學校,有人來自農場,有人來自孤兒院。導演邁克爾·艾普特用長期的拍攝,來記錄一代人的生命軌跡,揭示英國階層固化現象:來自底層的孩子們長大後卻沒那麼幸運,他們往往難以跳出出身的階層。
9
回覆列表
  • 1 # 桃之夭夭宜室宜家m

    我覺得BBC向來是只要 他們想要的結果, 這個結果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呢 ?是不是他們引匯出來的最終結果呢 ?對英華人有沒有真正的影響呢 ?BBC到底想傳達給大眾什麼樣的想法, 把大眾導向什麼樣的結果呢?無從得知。大概有100個人就有100個理解 ,有100個結果。人的家庭,人的性格以及人所處的社會環境 ,工作生活環境 ,一切的不同都會造成不同的人生 走向1。所以這個騙子我覺得沒有什麼意義! 任何意義 都沒有!

    但是唯一清楚的就是 ,遠隔萬里的華人 看到了 。然後就產生了奇奇怪怪的想法! 英國的社會,人們的認識價值觀和中國的社會,以及價值觀完全是不一樣的。 所以這件事對中國來說根本沒有什麼可借鑑的 ,就像他們的社會制度也沒有什麼意義!唯一的不同的是你自己想要的結果就是這件事的結論!

    這篇文章就像小時候老師要我們總結中心思想一樣,連作者本人都不一定知道有沒有那個中心思想!這就是這件事的結論!

  • 2 # 矽谷貧農

    我和女兒看了這部記錄片,體會就是階層的影響的確存在的,這個影響來自於父母的教育,眼界,環境,周圍的朋友,還有情商教育。

    在我們居住的地方,亞裔孩子們的競爭是非常激烈和殘酷的,大家都努力學習,上課外班,為了爬藤,為什麼爬藤?為了進到那個圈子吧,進了圈子就有了人脈,有了人脈就有了機會,作為移民,進這個圈真不容易。

    那些在圈裡的孩子就幸運的多了,簡直就是贏在起跑線線上,他們從小就學習他們那個圈裡的禮儀,思維方式和政治手腕,這種根深蒂固到骨子裡的生存法則讓他們更容易被圈子裡其他人的認同,而這種對他們看似輕而易舉的認同也許是想要擠進圈裡的圈外人耗盡精力也沒有的。請不要誤會,其實圈裡的人也非常努力,只是努力的東西不一樣。

    還有一些人,就是在片子裡打架的那些孩子,他們的父母是沒有盡到責任的,也許是他們沒有這個能力吧,所以他們有著“快樂的童年”,哪像其他孩子那麼苦逼,而他們以後的人生卻坎坷多了。

    現在流行一句話:“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不得不說,這是真理呀!

  • 3 # 小說故事林

    BBC跟蹤拍了49年,揭露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觸目驚心,看了以後我覺得並不意外。

    首先不同原生家庭對孩子教育觀念是不一樣的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教育觀念,對孩子今後的人生影響是非常大的,這跟有錢沒錢沒有關係,你看很多有錢的人,他也捨得在孩子教育上花很多,而有些沒錢的人卻願意在孩子身上花很多成本,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父母有沒有用心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用心的父母會在很多方面給孩子幫助,他你也在不停的學習,而不用心的父母就順其自然,原生家庭,造成了孩子影響非常大。

    其次,不同的原生家庭有不同的圈子

    孩子的成長受家庭影響很大,而不同家庭他有不同的生活圈子,這個圈子對孩子的見識以及整個人生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如果都是願意在孩子教育方面多花心思,多花自己錢的人,那麼他們在一起都討論的話題是不一樣的,都是如何幫助孩子更好的進步,而另外一些對教育不重視的家庭,那麼他們跑的問題可能就是其他方面不如八卦呀啊,比如賺錢方面的東西,這個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再者,不同圈子長大的孩子在今後的人生路上彼此能夠經歷也是不一樣的。

  • 4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優秀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一方面,家庭條件優越,就可以聘請更好的老師,讓自己孩子上更好的學校,參加更多優秀的校外課程,這就自然的會造成教育的起點不一致。

    另外,父母優秀必然他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更為積極,更為優秀,也更加重視。

    所以無論從教育的投入,環境的影響來說,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都是相當巨大的,更具優勢。

    另外從考入清華北大等名校的比例來看,寒門子弟所佔的比例也越來越小。這是不是意味著寒門子弟就永無出頭之日呢?

    其實也不然,畢竟還是有少數寒門子弟進入了清華北大這樣的高等學府,我們只要把這些人群放大,自然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帶來的巨大影響和不利因素。

    首先,原生家庭要加加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只要我們的家長願意多學習多提升,在網際網路資訊如此發達的時代,其實並不需要耗費巨大的資金,培養好孩子的根基,那麼就為孩子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激發孩子的學習內生動力。孩子有了學習的內生動力,就會自覺自發自願的去學習,去成長,這是孩子成長的最大驅動力。想讓孩子具有強大的學習內生動力,可以培養孩子的夢想和目標,當孩子有了遠大的理想和目標,他就能創造任何奇蹟。有興趣的家長也可以關注學習力教育中心的家庭教育頂層設計課程《夢想方程式》。

  • 5 # 邵紫涵軒

    家庭階層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很大,中國不是有句老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在今天,貧富分化、資源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越來越多的人在討論“寒門難再出貴子”。是的,窮人和富人的起點就不一樣,有些人努力一輩子也得不到的東西,對有些人來說就是家常便飯。這麼說的話,窮人們就要放棄努力、放棄了追求嗎?我想大多數人的答案是“不”。

    講個故事。

    有個小姑娘,打小家境不好。小學就在菜館幫忙端菜,收盤子洗碗。

    中學時,爹媽全都撂挑子:我們這輩子就混吃等死了,全看你的啦。

    5歲開始,她負責養全家。洗車,賣牛肉麵,送外賣,擺攤賣衣服,到小店做銷售員。她忙得披星戴月,父親天天喝到爛醉,總之是個好奇怪的家庭。

    雖然家庭巨怪奇,但小姑娘仍然咬牙努力奮鬥。她本是五音不全,卻壯起膽子進入藝壇,憑藉不懈的努力,很快紅了。終於憑她一已之力,把全家養了起來。

    可人有旦夕禍福,大紅大紫之時,疾患悄然來襲。

    她病了。嚴重的心臟病復發。需要做手術。

    當然,手術前得先交錢。但是她沒有錢。

    ——媽媽捲走了她的所有錢,在她命懸一線之時,微笑著消失了。

    她是借錢做的手術。而母親捲走了她1億多臺幣,摺合人民幣2100多萬。

    她從頭開始,振作打拼,想把被母親捲走的,再賺回來。

    消失的媽媽又神奇的出現了,並且出手狠辣。她對媒體哭訴了女兒不養家,不養她,還許久吸毒等諸多劣跡。媒體如獲至寶,瘋狂亂報。她的事業,瞬間降至冰點。

    她百口莫辨。她的事業,終被母親成功毀掉。

    10年後,在《歌手》上她強勢迴歸,再次驚豔全場。

    大家應該都猜到了,她就是張韶涵。

    這是一個從原生家庭逆襲的例子。

    所以,不管你出生在多麼糟糕的家庭,都不要放棄努力,任何困難都不是放棄努力的藉口。苦難,從來都只是弱者的絆腳石;只要你有信心、勇氣,並有足夠的勤奮和執著,相信幸運之神會降臨到你身邊。

  • 6 # 長安安安

    這部用49年時間拍攝的紀錄片,其實說明了很多我們現在關注的問題,中國的父母花費金錢和精力給孩子補習,擠破頭希望把孩子送進名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的家長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和孩子的努力,改變孩子所在的層次。

    他們對名校之所以趨之若鶩,是因為名校會提供更好的平臺和機會,在家長們的心中,自己能力有限,原生家庭提供的東西有限,但是在他們的心中不缺乏向上的資訊,他們希望寒門可以繼續出貴人,希望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的局面被打破,這種心理可憐可嘆。

    在一個人成年之後,在遇到種種問題之後,我們都會回過頭來看原生家庭的問題,人就像一棵樹,家庭是土壤和基礎,長成什麼木材,具有什麼特性來源於家庭。曾經我們嘆息這個社會已經奪取了寒苦之門孩子的很多機會,我們也感嘆寒門再也無法出貴子,是因為在這個平臺和機遇更加重要的時代,原生家庭可以提供的基礎愈發顯得重要,但是對於與原生家庭我們無法選擇,只能透過自己後天的努力去改變,也許有的人根本就無力改變。

    曾經有人做過一項調查,父母從事什麼行業,孩子將來從事這個行業的機率很更大,因為父母在這個領域的資源和人脈更多一些,對於孩子的幫助會多一些,所以說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人生的影響至關重要。 想起剛工作的時候的一件事情,家裡老人生病,結果帶到自己所在城市掛不上一位專家的號,一位大姐幫忙掛了號,還找了人照顧。後來去感謝這位大姐,大姐說過這樣一段話:在這個城市我們家裡好幾代人生活工作,上一代人為我們留下了廣博的關係網,我們要辦一件事情還是有人可以找的,我能理解你們這些第一代生活在這個城市的孩子,沒有關係,沒有人脈,遇到事情舉步維艱。

    她說她很理解,所以幫我。我很感激她,對於她的分析也很贊同。 其實每個國家的人都是這樣的,所以理解那些奮進的心!也理解那些為了孩子的父母!

  • 7 # 甜甜圈伐木累

    相反,在原生家庭的影響方面,圈圈一直都持相反的觀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只要是人,就有不完美,那家庭、父母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我想任何一個父母都不能保證,給孩子創造一個沒缺點的原生家庭吧?

    但是,孩子從蹣跚學步到成人走向社會,真正和原生家庭父母相處的時間,並不會超過獨立在外的時間,童年少年並不是人生的終點,原生家庭更不是枷鎖!

    每個人都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去修正原生家庭的影響,決定自己人生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自己。

    如果一個成年人還要把自己不美滿的家庭、不成功的事業、甚至是不滿意的子女教育,歸咎於自己的原生家庭,從本質上來說這個人就是個懦夫!

    甜甜圈的父母交流群裡,有一個媽媽很活躍,幾乎每天都在發訊息,她經常抱怨說:“我老公經常嫌棄我脾氣太暴躁了,一點小事就生氣,怪我不夠溫柔”,接著說兩件老公嫌棄她的事,別人問:“為什麼你老是生氣?”她回答“還不是我爸脾氣太暴躁··巴拉巴拉”,一開始大家還能理解,但多說幾次,每次問她原因,“還不是因為我爸···”“還不是因為我媽···”漸漸大家都不理她了。

    像是給自己不美滿的婚姻找到源頭,“你看我父母就是這樣的”,我們從原生家庭來,不否認多少都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和影響,好的壞的,但這是為了讓你看清原生家庭,修正自己,一味的批判和怨恨,根本毫無意義。

    有些人一直活在對父母的怨恨中,拒絕改變和成長,而有些人奮力從沼澤中掙脫,活出了自己模樣,你想當哪一種?

  • 8 # 有書共讀

    總覺得這位名叫邁克爾.艾普特的英國導演做了件有意義的事情,借這篇問答來向他致敬!

    我們國家有句俗話,叫做: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用這句話來形容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再恰當不過了。

    如今的我們走過幾十年風雨歷程,身邊的親朋好友、同學同事,都各自演繹出半生命運,大都可以映射出這個真理。

    家長的觀念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線

    我小時候長在農村,兒時的玩伴都是農村孩子。他們的父母親也大都是農民,以前都以種田為生。後來農村城鎮化,地沒有了,一部分人就找一些小工來做。

    我的小學同學,因為受家庭氛圍的影響,大多數不愛學習,許多人讀到初中就輟學了,其中一些人隨著一陣出國打工潮去了南韓幾年,賺一點錢回來,家裡平改分了樓房,政府給一些補貼,自己就近打一份工,比如售貨員、工廠工人等等,生活過得也算安逸。

    我的父親是那個時代村裡少有的念過中學的人,後來參軍5年,還入了黨,退伍後一直為黨工作,黨讓幹啥就幹啥,後來聽從黨的召喚,回到農村當了村幹部。

    我的母親是村小學老師,是個佈置作業都要重複好幾遍的非常認真負責的老師。我是兒時小夥伴裡學習最好的一個,小升初考試全鄉十三個村子的狀元。

    初中我轉學了,中學同學和小學同學的最大的區別就是非農業戶口的居多。很多同學都是職工子弟,或是部隊家屬。這些同學的家長大都是工人或者部隊幹部。相比小學同學,他們的父母更有文化,見多識廣,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都大不相同。

    受家庭影響,這些同學學習上都不懈怠,後來分別考入中專、大專、大學,後來有的從事電力、有的從醫、有的在金融領域、有的在企業當老總,有的出國留洋。

    那個企業老總和我是同鄉,確切地說也是我的小學同學,他的母親雖然是村裡的農民,但父親是城市裡工廠的業務員,是個非常精明的人。這位同學後來的成就與他父親對他的影響是密不可分的。

    成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人是環境的產物。離我們最近的莫過於我們的父母、家庭。所以原生家庭對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毋庸置疑、根深蒂固的。對我們個性形成、人格塑造、格局建設等諸多方面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甚至更為深遠地影響著我們的一生。

    當然,還有那些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的孩子,他們的人生更為幸運,因為他們的父輩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勤奮打拼了事業,創造了財富,為他們搭建了更高的起點,更好的平臺,他們的眼界、思想和行動力等方面也無疑會受到父輩的傳承。與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相比,他們的人生則更容易開掛。

    命運不是放棄而是努力

    命運不是運氣,而是選擇

    命運不是等待,而是把握

    命運不是名詞,而是動詞

    事實上,有許多農村孩子透過自身努力進了城,有了體面地工作或事業,成了改寫祖輩歷史的一代人。而現在他們的孩子在父輩的基礎上,顯得更加優秀,他們從小自律,不甘平庸,努力考取重點校,決心出國深造,一心要改寫命運,開創未來。

    有些時候,我們會看到許多成功者的案例,帶給我們無數驚喜和振奮。那些人,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努力衝破原生家庭的束縛,不再複製而是不斷髮現新的自我,併成功實現了自我塑造,開創更加嶄新的歷史。

    我們的古代先人曾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而我更喜歡那句:有志者能使石頭長出青草來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 9 # 祥哥教研室

    祥哥首先欽佩於BBC的內容生產之道。就一個主題,能堅持半個世紀,很不容易。但能堅持下來,就是好內容。一個老太太,從年輕時就開始記賬,堅持三十年,就是一份非常寶貴的經濟學史料。一對情侶,天天堅持做一對對稱的早餐,並將它拍照發到社交媒體上,成了超級網紅。一個孩子堅持玩玩具,並將它直播出來,也可以很紅。

    當然,更為重要的還是,BBC的跟拍節目內容揭露出家庭對人的影響是深遠的。中國有句古話則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打地洞。這句話雖然絕對,但其實多少還是有點道理的。在社會學中,則用階層固化來概括。社會學把由於經濟、政治、社會等多種原因而形成的,在社會的層次結構中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群體稱為社會階層。各階層之間流動受阻的情況稱為階層固化。

    對中國是否存在“階層固化”存在很大爭議。很多窮人透過努力實現財務自由,很多草根透過努力成為社會精英,大量農村娃透過讀書實現命運的改變。這方面的例子舉不勝舉。祥哥覺得,我們總體上還是可以實現良性流動的。

    但另一方面,我們必須看到:

    高房價讓不少人不堪。住房這一基本需求竟然需要靠花費兩三代人一生儲蓄的來解決。

    高校擴招之後大量大學畢業生陸續進入社會,大學生也慢慢由“天之驕子”向有光明、沒前途的“蟻族”轉變。

    社會底層出身的大學生們似乎難以像十多年前那樣,靠自己的奮鬥就可以取得成功,向上發展的通道看似加速收窄。

    體面的工作機會有時候靠個人努力不一定能獲得,升學、參軍、就業、升遷等人生重要機遇背後經常可以看到權力和金錢的背影。

    階層固化的弊端是非常明顯的。一個階層固化的社會,由於缺乏公平的競爭、選拔和退出機制,來自弱勢群體的精英往往無法躋身社會的中高層,無法實現其心中的夢想;另一方面,大量把持這些優勢社會地位的群體,他們可能會犧牲社會集體利益來維護既得利益,自然也就缺乏進取和創新精神。從而從整體上降低社會的競爭力。

  • 10 # 52赫茲的鯨魚

    這個問題,確實對社會很有意義,bbc花費很多時間精力的研究確實能給我們一切啟示。

    階層問題對於每個國家來說都是存在的,我們中很多人都在努力跳脫階層的束縛,毫無疑問,肯定是有人成功的,但是相反大部分人是沒法跳出來的。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束縛了我們。高階家庭,孩子從出生到長大,都是向著精英方面發展,比方說受父母影響他們會從小看《金融時報》這些,長大後呢,父母送他們到精英學校,而他們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人,也都是同個階層的,他們會討論各種富人圈的話題,從穿著到用的品牌,而彼時,窮人家的孩子眼界還沒那麼高,他們想的是要不要早點出來減輕家庭壓力。當然了,以上的富人是指正真的精英富人家庭而不是那些暴發戶,不會教育,只會給錢的那種。

    說說最能說明問題的例子吧,沃倫巴菲特,他能成功必然有他的努力與天分,但是家庭給他的影響也是無比重要的。你們只知道他11歲就進入股市,但是卻不知道他的有個議員父親,所以從小他就是在證券交易所過的。而我們中這些人,可能活了這麼久還沒去接觸過這些吧,這就是階層的區別。從小看的眼眼界不同,也真的會,決定我們太多東西。還有一個問題便是資源的問題了,窮人家想要辦個事也許要這裡求個人,那邊送個禮,花錢不說,也許還弄不好;但是高階家庭就不一樣了,孩子想做點啥,爸爸打個電話,什麼都辦好了。

    當然,決不能否定努力能改變能改變。社會雖然階層固話嚴重,但是有人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只是很多人可能要花上大半輩子才能趕上別人出生時就擁有的。即便真的是有錢了還可能被人當做暴發戶,在有錢人的下層裡。所以呢,也沒必要去比,“人比人氣死人”是真;“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也是真的。永遠有人壓著你,但是隻要做好我們自己,能有自己的幸福就夠了。

    高階家庭的孩子走向優秀和成果會更容易,但是也別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無所事事的富二代。真正的有錢人不僅僅是有錢還應該是有思想的,能富一代可能還有運氣的成分,要是能世代這樣下去菜才是真的本事。這個紀錄片給我們展示的其實更多的是現代社會階層的固化,而不是對自身命運的無力。這個要明白!

    《人生七年》卻在告訴我們,七歲無法看大,“不斷犯錯的我們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都熬夜追過哪些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