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曉偉

    老哥你要能放上去啊

    根據資料顯示AG600水上飛機機長36.9米、高12.1米、翼展38.8米,整體尺寸接近於波音737客機,而根據資料顯示遼寧艦艦長304米、寬75米、6萬餘噸的滿載排水量,那麼請問最寬出只有75米(包含艦島)能保持與艦島在安全距離的情況下把它停上去嗎?

    還有根據遼寧艦機庫的大小和升降機的大小無法放入機庫,那麼6萬噸的航母帶這麼幾架好看嗎?

    還有了這種飛機無法執行空戰,你造出來幹嘛?在敵人戰機還在的情況下用這款去執行轟炸任務?或者說難聽點叫送死任務?真是腦洞大開,就算你能整上去是不是還要搞個吊機,起飛的時候給他吊到水裡。如果整上去也放不進機庫長時間的海水浸泡會大大增加故障率,甚至壽命週期也會大大縮短,並且不放進機庫高海況條件下會導致不安全。

    航母是一種海空兼備的攻防力量,如果搭載這種AG600無法制空自身都難保,航母最需要的是制空優先的,搞不懂你這種奇葩思路。以遼寧艦為例,甲板可以放十幾架假設殲15滿彈少帶油的情況下,那麼一架AG600大約最多能加3架,那麼遼寧艦24架殲15需要多少AG600?作戰的時候肯定不會等你加完油在起飛,所以你的加油機得準備充分那麼至少八架,所以這是不現實的。

    夥伴加油型戰機通用性更好,而且具備戰機的功能而航母的戰鬥力=戰機質量+數量+出動率,所以很明顯夥伴加油型無論是多功能性還是對於航母的作戰能力提升更明顯。

  • 2 # 中國人民很行1

    哎,實在無力。遼寧艦,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教練艦,實際上官方給的定義也是這樣訓練艦和科研艦。作為一個從來沒有玩過航母的國家,航母編隊涉及到的裝備領域太多了,我們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站到美帝那個水準上了,人家也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今天的,步子太大會扯淡蛋,參考驕傲的法蘭西的戴高樂號,我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滑越起飛的航母戰鬥力肯定不如彈射航母這是肯定的。但也有優點,比如便宜,技術難度低,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本來也就是滑越起飛的航母,船體已經建造完畢了我們買回來的,也不可能再去裝蒸汽彈射器的,這個就是個教練艦和母艦用來孵化後續的航母編隊的人才和驗證各種技術和戰術。電磁彈射器相關的技術我們也已經突破了,後續的新航母肯定會有彈射器的,最理想的航母就是核動力+全電推+電磁彈射器,搭載隱身艦載機+隱身無人機。

    水上飛機或者叫兩棲飛機壓根就不適合做戰鬥機,用途完全不同,蛟龍600你先看看體型噸位那玩意能掛導彈格鬥還是能掛炸彈還是反艦導彈?體積大,機動性差,速度慢。水陸兩棲飛機為了滿足水上起降,機身就是個船體,要滿足流體力學的設計和結構,但是作為飛機它速度又比船大的太多,結構上又要加強,水上還要做相關的防腐等等設計,由於帶了個要滿足水上起降的船身,空氣動力學又不佳,飛行阻力比同型運輸機更大,重量也大導致的就是飛行速度比較慢,航速500多km/h,比直升機快了一倍不到。只能做滅火,或者遠洋搜救或者島礁運輸補給了。水陸兩棲飛機技術難度非常大,尤其大型的水陸兩棲飛機,但是特殊結構又導致弊端很多,但是還是蠻適合中國的國情的,要不也不會砸錢搞新的蛟龍600了,中國海域遼闊,島礁眾多,水陸兩棲飛機,航程遠,航速又比直升機和船快很多,又可以水上起降,這在搜尋救援,島礁間運輸補給作用還是很大的,用來作戰壓根不適合。

  • 3 # 老鷹航空

    這個問題呢談兩點吧:

    第一、無論何種方式起飛,戰鬥機要想升空必須讓機翼上產生的升力等於自身重力即可。而戰鬥機的升力值大小等於CL*1/2ρV²S,機翼面積和空氣密度一般不會變化了,飛機的CL(也就是升力係數)在設計的時候基本上就確定了,所以飛機的起飛能力非常依靠於起飛速度,速度越高,則升力越大。

    常規陸地跑道起飛的飛機,滑跑距離可以任意為之,戰鬥機一般500-800米,民航飛機一般都要1000-1500米之間,對於艦載機而言由於航空母艦甲板上空間有限,因此起飛距離往往只有80-90米,要想在這麼短的距離之內提高起飛速度,那就需要外界助力條件了:

    彈射器——依靠外力作用幫助艦載機加速到滿足需求的最小起飛速度,實現起飛;

    滑躍式跑道——透過提高飛機的有效迎角來提升升力係數,從而提升升力實現起飛。

    不過和彈射器相比,滑躍式跑道起飛方式提升的升力係數方式對於升力的提升效果不如彈射器,從上面說的升力公式就可以發現,升力大小和速度之間是平方關係,而和升力係數是一次線性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但凡是採用滑躍式跑道起飛的艦載機就需要限制其自身重量,不能太重,否則飛不起來。這就導致了蘇聯/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的蘇-33重型艦載機,以及同出一門的中國遼寧艦使用的殲15重型艦載機都是無法滿油起飛的原因。

    第二點,水上飛機,尤其是題目中提到的蛟龍600水上飛機,可不是一般體量的小飛機,實際上蛟龍600相當於一架可以水上起飛的C130中型戰術運輸機,尺寸要比殲15大的多,這樣的水上飛機別說是從航母上起飛,就是機庫都容納不下,升降機尺寸都不夠。

    況且,水上飛機裝到航空母艦上幹什麼用?體積臃腫,機動性差,就是當轟炸機用也不合適。

    所以,提高航母起降效能的正道還是用彈射器,無論是蒸汽彈射還是最前端的電磁彈射,都才是最好的方法。

    問題就談到這了,感謝閱讀。

  • 4 # 紅羽翼騎兵

    水上戰鬥機以前出現過,現在消失了。

    早在航母出現前,水上飛機和水上飛機母艦已經出現了,一戰時期,英國改了一艘貨船作為水上飛機母艦,艦名“皇家方舟”號,可以搭載10架水上飛機,他們是用吊機從航母吊下水,在水上起飛,又要從水裡,吊回母艦,現在看起來相當落後。

    二戰時,水上飛機不用在水上起飛,巡洋艦戰列艦都有彈射器,直接把水上飛機彈射升空,不過飛機還得水上降落,用吊機勾回船。

    (日本戰列艦大和號尾部的水上飛機和彈射器)

    水上飛機從來就都不和正規戰鬥機作戰,他們為了在水上起降重量比戰鬥機都要重,自身浮筒等帶來很大阻力,因此空戰中處於劣勢。以著名的零式戰鬥機和二式水上戰鬥機,二式水戰是零式戰鬥機基礎上發展過來的,動力系統,機身等等基本相似,用兩者作比較。

    零式戰鬥機,空重168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2670公斤,速度533公里/時

    二式水上戰鬥機,空重 1922 kg,最大起飛重量 3650公斤,速度437 公里/時

    可以看出水上戰鬥機和正規戰鬥機效能差距很大,尤其是速度方面。

    二戰後,美華人不死心開發出噴氣式水上戰鬥機F-7,它是唯一一種水上超音速噴氣戰鬥機,結局當然是涼了。這款飛機只有航炮,不能帶導彈,而且存在結構問題,在水面起降也存在振動等問題。

    (這個就是F7水上噴氣式戰鬥機)

    由於水上飛機需要在水上起降,水面對機身有強大沖擊,因此水上飛機結構強度更大,機身重量自然要加大。其次水上飛機掛導彈很麻煩,導彈都掛載機翼下,但是水上飛機機翼下方在起降時經常受到海浪衝擊,導彈容易被海浪衝走。最後水上飛機進氣口不可以離水面太近,不然容易吸入大量海水造成發動機停車,因此水上飛機發動機通常在機身上方。這種動力佈局,降低了水上飛機機動性。

    當然水上戰鬥機能在海上起降,不需要航母,部署自由,或許未來會重新崛起。

  • 5 # 裝備空間

    這種問題典型的屬於“想當然”,滑躍甲板本來就能滿載起飛,而彈射航母艦載機絕大部分情況下都不需要“滿載”起飛,搞清楚這個,再說水面起飛的問題吧。看來幾個回答,就這種“偽命題”都能長篇大論的亂扯一通,建議先搞清楚航母艦載機滑躍起飛和彈射起飛的使用效率和具體工況再說。

    航母艦載機到底能不能滿載滑躍起飛?

    關於這個問題,網路上大多數文章都是“想當然”的認為“滑躍甲板技術含量比彈射低,一段上翹的甲板能起飛固定翼艦載機就不錯了,還想滿載起飛,不存在的?”正因為這種“不求甚解”的軍盲思維文章,導致許多軍迷朋友誤解了航母滑躍甲板的能力,今天我們就來“闢謠”一番。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滑躍起飛的具體工作過程:根據運動力學分析,艦載機透過滑躍甲板起飛時的運動軌跡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甲板滑跑階段;2、慣性滑行階段;3、起飛爬升階段。當艦載機準備離艦起飛時,要經歷一段平直甲板滑跑和上翹傾斜甲板滑跑;當脫離傾斜甲板以後,會有一個力學上向上的慣性滑行分量,而艦載機滑躍起飛的效能關鍵就在這個階段,這個階段又可以細分為三種情況(如上圖右側三種拋物線飛行軌跡)“當艦載機離艦速度夠大時,加速能力夠強時,慣性滑行只會出現上拋段,飛機的慣性飛行段與爬升起飛段渾然一體;當飛機離艦速度中等時,明顯上拋段高度沒有第一種情況高,但是當上拋滑升到最高點時,飛機速度產生的向上分量和重力抵消,不會出現明顯下墜,依然平滑爬升;當飛機的離艦速度較低時,飛機在滑躍上拋段達到最高點時,還不能加速到起飛速度,此時會根據慣性拋物規律出現明顯的下墜,而飛機在這個下墜過程中發動機依然在加速,當加速到升力抵消重力以後就到達下墜的最低點,此時依然能夠在墜入海平面以前加速飛起。”

    無疑,上述的三個華躍慣性拋物段的起飛情況,第1和第2種最為安全,對於艦載機飛行員的技術要求和心理壓力最低。而第3種情況,無疑是比較危險和考驗飛行員操作能力的,由於飛機存在明顯的下墜區間,而這個下墜區間內如果操作不當,飛機有墜海可能。但是,艦載機飛行員本來就是“刀尖上跳舞”,在戰時不可測的緊急情況更復雜,這在過去英國和蘇聯的艦載機飛行手冊中,都規定了第3種起飛狀況的具體實施條件。

    上文我們說清楚了,艦載機滑躍起飛的幾種工況,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到底滑躍甲板能不能讓艦載機滿載起飛:

    上面一圖就可以告訴你,航母滑躍甲板在操作艦載機時,不僅可以滿彈滿油起飛,還能在“零甲板風”狀態下滿載起飛。圖中32.8噸零風速起飛什麼概念,俄羅斯的蘇-33艦載機技術引數告訴我們,該型艦載機設計最大起飛重量為32.8噸,也就是說是該型機的“滿載”重量。當蘇-33艦載機滿載時,我們可以看到,在145米的滑跑距離上,就能夠正常滑躍起飛,只不過這屬於我們上文所說的第3種慣性滑行段中的最低可接受標準,存在明顯下墜區;如果滑跑距離為175米時,則是正常可用的安全起飛界限;當滑跑距離達到195米時,則是最佳的滿載滑躍起飛距離,對於飛機和飛行員來說毫無壓力,更別忘了此時說的都還是零風速情況,你也可以認為是最惡劣的起飛工況。倘若在航母正常操作時的20-25節甲板風時,滿載起飛的技術條件還會更好。

    所以,講到這裡,你們就應該能看出來,什麼叫“滑躍式航母艦載機起飛時無法滿油、滿彈”,根本就是張口就來的典型代表,無奈的是,依然一堆人跟著在下面寫類似文章。

    如果看到這裡,還不明白的話,那麼請看上圖,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的“滿載/過載起飛點”(如圖紅色箭頭位置),該艦上有3個起飛點,前兩個起飛點為短距離起飛點,位置可以從前面兩個擋焰板看出來。至於這第3個起飛點(過載起飛點)的跑道距離,剛好就是195米長度,完全可以滿足“蘇-33”艦載機滿油滿彈滑躍起飛。同時,這種滿載起飛模式,也是用於“遼寧號”航母和“殲-15”艦載機,起滿載起飛點如下圖所示:

    其實,以上問題英國、蘇聯/俄羅斯和中國早就進行過大量的試驗研究和實際滿載起飛訓練,屬於老生常談的問題,不知道為何都到2019年了,還有人以為滑躍型航母無法滿載起飛,可能真實科普文章太少了。

    滑躍甲板除了3號過載起飛點外,1號和2號起飛點能不能讓艦載機滿載起飛呢?

    我們上文講了,在195米長度的“遼寧號和庫茲涅佐夫號”航母3號起飛點,在零甲板風的情況下,滿載“殲-15/蘇-33”艦載機滿油滿彈起飛,是輕而易舉的事。那麼對於航母使用率最高的1號和2號起飛點來說,能不能實現滿載起飛呢?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3號滿載起飛點已經延伸進入降落區,如果高頻率使用該起飛點的話,會對艦載機的降落回收造成影響,繼而影響整個航母艦載機的使用效率。而1號和2號起飛點全部位於起飛區,使用頻率相對較高。在這兩個點起飛艦載機當然也可以滿載。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在1號和2號起飛點滑躍起飛時,如果蘇-33艦載機採用32.8噸的滿載起飛重量時,需要甲板風支援,在18節甲板風的條件下,艦載機32.8噸最大起飛重量起飛即可安全實現,注意這裡是安全實現,指的是蘇聯和英國等曾採用滑躍甲板航母的國家,為了規避風險,以戰機下墜高度設定的安全許可標準,其實在更低的甲板風條件下,也能實現滿載起飛,只不過有限危險罷了。

    透過上述全文我們可以看出,滑躍甲板航母艦載機,在有沒有甲板風的情況下,都能夠供飛機滿油、滿彈起飛,明明可以正常滿載起飛,幹嘛還要搞什麼“不靠譜”的水面起飛呢?

  • 6 # DS影片

    對於這個問題,來,瞭解一下二次大戰的時候日本開發的“寶貝組合”:二式大艇,以及為了裝載二式大艇專門製造的飛艇母艦秋津洲。

    日本海軍於三十年代積極研發超遠航程的水上飛機,即所謂的大型飛行艇(簡稱“大艇”)。川西飛行機會社遂於1937年和1942年2年先後研製成功九七式和二式大艇,其中二式大艇在執行偵查任務時最大航程竟達7200公里,也就是說理論上從日本近海起飛就可以抵達美國西海岸。

    大型飛行艇的尺寸、重量是大大超出一般飛機的,二式大艇的翼展達38米左右、全幅武裝時總重能夠達到32噸以上,等於是一架重型轟炸機(可以比較日本海軍主力陸基轟炸機三菱一式陸攻,滿載最大重量只有15.5噸,翼展不到25米長)。有沒有辦法讓如此龐大的飛艇上艦呢?

    日本海軍決定專門建造一艘飛行艇母艦。母艦上最大的特色是有一臺超大型的吊車,吊車支柱為三段式結構,高23米,頂端還附帶有無線電通訊桅杆,起重吊臂則長達21米,最大起吊重量達35噸,擁有360度旋轉起吊能力。儘管這座吊車實在是效能不俗,可以將一架二式大艇從海面吊上航空甲板,但吊裝作業仍然需要在海況條件理想時才能確保安全,而且將飛行艇在甲板上固定之後,兩邊機翼探出舷外足有十米以上,

    日本海軍曾經在1942年3月4日,派遣兩架還在服役試驗中的二式大艇從沃特傑島(日軍控制島嶼中距離珍珠港最近)起飛,停靠珍珠港以西480海里距離的弗倫奇弗裡蓋特沙洲,由潛艇(事前將水偵格納庫改造為航空燃油庫)將航空燃油運去該沙洲供其補給,二式大艇補油後再次起飛到珍珠港附近投下8枚250kg炸彈(4枚落海、4枚落入山野),迅速返航。這就是“第一次K行動”,雖然沒有對美軍造成實質破壞,但嚇了美軍一跳。

    1944年9月秋津洲執行運輸任務前往菲律賓,9月24日在科龍灣被美軍TF38艦載機群捕捉到,一枚炸彈引爆其航空燃油庫,瞬間引發大爆炸而沉沒,具體位置在北緯11度59分、東經120度02分,陣亡官兵84人。

    這樣的設計,看似挺有趣的,但代價高昂獲得的實際戰鬥力卻不咋滴,所以嘛二戰後連大型水上飛機也很少有了。

  • 7 # chocolateT

    水上飛機有兩個大大的浮筒,無法收起,嚴重影響飛機的隱蔽性和機動效能。現在的戰鬥機都是朝高速、高機動性和隱身性發展的。

  • 8 # 王司徒軍武百科

    這個可以算是滑躍式航母的缺陷,但是不能全部武斷的定義為硬傷。必要的時候,F35都得滑躍。

    航母的滑躍式起飛的確會導致起飛重量過大,影響飛機的油彈掛載,但這並非無法解決。實際作戰中,如果艦載機執行的並不是最大飛行半徑的任務,那麼完全沒有必要滿油滿彈。

    以美國的F/A-18“大黃蜂”艦載機為例,它們執行對地、對海、對空攻擊任務的飛行半徑完全不一樣。對海可以打了就返航,對地需要高掛載以提高打擊能力,對空則需要一定的滯空時間。彈帶多了,肯定耗油。油帶多了,其實也會浪費油。航母上的航空燃油都有庫存定量,這東西直接關係到航母作戰,就算美華人也不敢隨意霍霍。

    上圖,掛滿炸彈的F/A-18,僅帶兩枚翼尖格鬥彈,基本算是放棄空戰能力了。

    故而即便能滿油滿彈起飛,多數情況下“大黃蜂”們也不會這樣做,而是執行什麼任務就做相應的掛載。油料、彈藥由飛行中隊根據任務專門擬定。

    所以,除非特意去比較滿油滿彈起飛能力,滑躍式航母與彈射式航母的起飛效能並沒有大到逆天。

    比較麻煩的是大型飛機的起飛,像預警機這類透過滑躍式甲板起飛很麻煩,很不安全。不過話說回來,航母甲板只要夠長,飛機效能足夠好,其實根本不需要彈射器或者滑躍甲板也能起飛。美國航母就是例子,它們絕大部分的艦載機都做過這種滑跑起飛試驗,包括E-2預警機甚至C-130運輸機。

    早先二戰的空氣液力彈射器在噴氣式戰機出現後即告無用,英華人在1954年才成功製造出能用的蒸汽彈射器,隨後美華人用了二三十年才真正實用化這種技術。故而美軍艦載機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都強調“無彈射起飛”,即便有彈射器也一樣。

    上面提到的C130就是美軍60年代的例子,美軍在CVA-59“福萊斯特號”航母上做了C-130無彈射起降試驗。

    他們透過不斷的拋離壓載物,以不斷觸艦復飛的方式測試出最大55噸的著艦重量,繼而又把運輸機拉到甲板最後端,用227米的滑跑讓飛機飛了起來。

    一艘福萊斯特級甲板長331米,企業級甲板長為325米,尼米茲級為333米,不敢說綽綽有餘,也算是十拿九穩。後來美華人沒繼續這麼搞的原因是:嫌這東西太麻煩,影響到其它飛機的效率。

    上圖.美軍後來還試驗過火箭助推起飛,這項技術其實也完成了,只是人們認為對於一架能在土路上起飛的飛機來說,好像沒有什麼再繼續努力的必要了。本質上這就是給渦槳機上噴氣推力。

    對於甲板起飛的飛機來說,只要能起飛都好辦,有加油機配合,油並不算是個什麼事兒。透過夥伴加油機或其它地方調來的大型加油機,在空中為需要執行長程任務的戰機補充燃油就行。

    最大的問題是起飛效率問題,這也是為什麼美華人始終不願撒手彈射器的原因。透過彈射器能快速的撒放出大量的機群,不需要為航速、風力發愁,不需要為滑跑機位煩心,更不需要過多的空中加油,依次讓戰機們排上隊一個個射出去就行。

    你說,這種情況下哪裡需要用什麼水面起降戰機呢?

    況且人們也沒有真正研發出現代化的水面起降戰機,這條科技樹在二戰結束後就已經熄滅了。過去人們採用起落架浮筒和船型機身來解決飛機的水上漂浮能力,但現代戰機可能嗎?

    艦載機追求的畢竟是飛行效能與作戰能力,為此人們又是研發DSI進氣道又是研究隱形截面,東邊搞向量推進西邊弄超音速巡航,你突然說為了水上降落,要造個大浮筒或船型機身,如此畫風恐怕是太清奇了吧!有這功夫,不如像F35那樣開發垂直起飛能力更靠譜。

    上圖.一架老式的水轟5起飛的場景。

    海上高速起飛最大的問題也不是防水,而是抗浪與結構強度以及穩定性。噴氣式戰機起飛速度較高,機體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撞到浪頭,恐怕與撞上混凝土沒什麼區別。不要高看了飛機的海面起降能力,像蛟龍600這種大型專用水上飛機的抗浪能力也就2米多點。

    何況題主提到的蛟龍600也不是戰鬥機,它只是一架螺旋槳式的大型飛機,尺寸與一架波音737差不多,37米的長度39米的翼展,這能打仗嗎?就算當預警機來用也很尷尬,都快追上E3預警機的尺寸了,比美軍航母上的E2可大多了,E2雖然有25米的翼展,但是它機身才17米,機翼摺疊完9米不到。

    就算解決了防水問題和水上起飛問題,你能將殲15吊進海里讓它直接滑跑起飛,依然無法解決上面提到的“效率”問題。一架架把戰機往水裡放,消耗的時間和造成的風險,比起掛載與油料的那點點降低,孰輕孰重呢?

  • 9 # 爿片雲

    1,水上飛機較笨重,影響載彈和激動能力2,水上飛機起飛和回收需要吊機輔助,影響速度3,水上飛機在惡劣海況下起飛回收困難,會影響出勤率或戰損4,2站中戰艦曾搭載過水上飛機,如今歐美的海軍基本不再保留這個機種,甚至連反潛機都沒有水上能力,貌似俄羅斯還有別式機。

  • 10 # 下雨啦16

    水面起降飛機有天然劣勢。早期水上飛機用吊機從航母吊下水,在水上起飛,又要從水裡,吊回母艦,現在看起來相當落後。 後來也有水上飛機不用在水上起飛,可以在一些大型的艦艇上安裝彈射器,直接把水上飛機彈射升空,不過飛機還得水上降落,用吊機吊回船。

    滑躍起飛其實是可靠性最高的,滑躍航母優點是可靠性極高 ,滑躍甲板本身幾乎不會出什麼故障 。缺點,是艦載機不能滿油滿彈起飛。其實 滑躍起飛,就是把航母起飛甲板作出一個12度左右的上傾角,根據圓周定理,出去的角度不是0度,就會產生離心力,離心方向就是傾角和圓心點的切線方向,切線方向朝向天空,於是相對就比平面出去的省動力。優點是不需要航母提供額外動力,起飛準備時間短,設計簡單,成本低廉,起飛的安全性相對高一點。缺點就是滑躍起飛的飛行助動力低,飛機的起飛重量不能很高,依靠飛機的發動機比較高,而且飛機不能滿載,相對來說這樣飛機的作戰能力比較差。

    但是,如果將來艦載機發動機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動力更強勁,更省油,滑躍也可以滿油滿彈起飛,而且機載武器最佳化一下,也能完全滿足需要。滑躍起飛還要克服起飛時掃過甲板的面積太大,必須透過艦艏起飛,遠起飛點過於靠後,這幾點不利於艦載機排程,在艦艏受損的情況下也會喪失戰鬥力。

    滑躍起飛與下放水上飛機起降已經有了很好的飛躍。無論是操作難度還是效率,都是很明顯的差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山地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