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從軍事防禦的地理位理位置看,

    毛文龍軍所駐紮的皮島,又名平島,

    位於鴨綠江口東面,

    是鑲嵌在海路上側翼防護陸路邊防的保障,

    是插在前敵哨位上的一顆釘子。

    軍事戰略意義是非常重要的。

    以至袁崇煥將毛文龍殺掉後,

    皇太極聞之大悅。

    袁崇煥殺毛文龍,

    實際上是自毀長城,

    做了親者痛仇者快的事。

    從歷史戰績上看,

    毛文龍與袁崇煥的戰績雖然沒有可比性,

    但毛文龍的職守,

    是關外邊防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

  • 2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

    毛文龍與袁崇煥的戰績誰比誰強? 我們先看把毛文龍斬了的袁崇煥。

    袁崇煥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透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

    寧遠大捷

    天啟六年努爾哈赤得知孫承宗被罷免,於是率領大軍西渡遼河,二十三日,後金軍抵達寧遠,經略高第和總兵楊麟擁重兵于山海關,不去救援寧遠。 袁崇煥得知後,隨即寫下血書,與大將滿桂,副將左輔、朱梅,參將祖大壽,守備何可綱等將士盟誓,以死守城。袁崇煥一面堅壁清野,一面讓同知程維楧盤查奸細,通判金啟倧守護糧草,並傳檄給前屯守將趙率教、山海守將楊麒,如果有將士逃到這裡,可將其全部斬殺。 努爾哈赤將抓到的明朝百姓放回寧遠,並讓其勸袁崇煥投降,但遭到袁崇煥的拒絕。 於是努爾哈赤舉大軍進攻寧遠城,並讓士兵舉著盾牌攻鑿城牆。而袁崇煥讓羅立等人指揮西洋巨炮,炮轟後金軍,後金軍在巨炮的攻擊下潰不成軍,連續攻城兩天,損失慘重,努爾哈赤於是下令退軍。但名將金啟倧卻因為點火炮時引起自燃而死。 寧遠保衛戰勝利後,明廷舉朝歡喜,升袁崇煥為右僉都御史。

    寧錦大捷

    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皇太極從北韓退兵後,率兵直抵錦州,將其包圍。趙率教與紀用一方面閉城堅守,一方面派遣使者議和,想以此拖延時間等待援軍,使者跑了三個來回仍舊沒有決定,而後金軍的攻勢越來越猛。袁崇煥以寧遠的兵力不能輕易調動,於是讓尤世祿、祖大壽率領精銳騎兵四千繞到大軍後面決戰,另派遣水軍從東面進行牽制,並請求薊鎮等地發兵東護關門。明廷命山海關的滿桂移駐前屯,三屯孫祖壽移往山海關,宣府黑雲龍移往一片石,薊遼總督閻鳴泰移到關城,又調動昌平、天津、保定的部隊奔赴上關;傳檄山西、河南、山東等地的守將整備好兵馬聽候調遣。後金軍從寧遠撤退後增加錦州的攻勢,但仍舊無法攻克,而且傷亡慘重,六月,後金軍撤兵,史稱"寧錦大捷"。而後金軍撤兵時順道毀壞大小淩河二城。

    寧錦大捷之後滿桂、趙率教等人都得到了賞賜。但袁崇煥卻因為魏忠賢讓他的黨羽彈劾袁崇煥不救援錦州,論功行賞時,只給袁崇煥增加一級官階。尚書霍維華為此感到不平,上疏乞求辭去廕襲子孫的賞賜,但魏忠賢不許。七月,袁崇煥辭官回鄉。

    天啟七年朱由校駕崩,崇禎即位後在朝中大臣的建議下開始重新啟用袁崇煥,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崇禎元年袁崇煥對崇禎說五年收復遼東。崇禎二年袁崇煥上書請求讓朝廷派人來管理毛文龍部的軍餉,毛文龍不喜歡有文官監製著自己,於是上書爭辯。而後毛文龍前來拜謁袁崇煥,袁崇煥以上賓之禮接待毛文龍,毛文龍也不謙讓,袁崇煥於是決定殺掉毛文龍。

    再來看毛文龍。毛文龍最大的戰績便是開創了軍事重鎮東江鎮。可以有效的牽制後金軍隊,同時以投降歸順後金為餌。誘捕後金重要官員但他本人謀略有限,每年浪費的軍餉無法計算,並且只顧徵招商賈,販賣禁物,名義上在援助北韓,實際上是妄出邊塞,沒有軍事的時候就以變賣人參、布匹為職事,有戰爭,也很少得到過他的功用。

    所以讀到這裡毛文龍與袁崇煥的戰績孰強孰弱已經一目瞭然。可以說袁崇煥可以當好一個集團軍司令。但是當不好一個國防部部長,毛文龍則可以當好一個師長,但是當不好一個集團軍司令。從大局上來說袁崇煥看的比毛文龍遠。但是他不該斬了牽制後金的毛文龍或者說斬了毛文龍之後沒有把皮島抓在手裡,導致皮島丟失。同時也不應該騙崇禎讓崇禎相信五年收復遼東的戰略。

  • 3 # Zh上善若水W

    我想中國歷史上沒有哪一個人,像袁崇煥一樣這麼富有爭議性,挺他的人認為他是民族英雄,是被冤殺,如果有袁崇煥在,明朝不會那麼快滅亡;而貶他的人,認為他是個通敵賣國之人,他殺死了毛文龍,讓抗金局面毀於一旦。

    袁崇煥是明朝大將,鎮守遼東一帶,袁崇煥多次抵禦清軍的進攻,對於保衛大明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由於崇禎帝的猜忌,袁崇煥最終被凌遲處死,袁崇煥被殺的原因有很多種,而其中有一點不僅讓崇禎帝有足夠的理由殺了袁崇煥,這件事就是袁崇煥擅殺毛文龍。這件事的影響遠大於崇禎帝殺害袁崇煥,可以說毛文龍的死對於後來明朝的滅亡和南明王朝的覆滅都有著不可顛覆的影響。

    毛文龍在抗擊後金的戰鬥中無論是功勞還是戰績都不亞於袁崇煥,毛文龍取得的鎮江大捷是明朝抗擊後金的第一次勝利。後來毛文龍更是建立了皮島根據地,皮島根據地建立之後,後金王朝一直深以為患,後勁官員們都說:毛文龍是後金最大的隱患,不消滅毛文龍後金很難解決後方的問題。這一時期的毛文龍一方面收容難民一方面發展壯大勢力,在遼東和袁崇煥等人的軍隊悍然稱為後金的兩大勁敵。當時的明朝的很多官員也認為毛文龍是抗擊後金的中流砥柱軍隊。毛文龍的作用這麼大,而袁崇煥僅僅因為私人恩怨就想要置毛文龍於死地。

    究竟毛文龍有何戰績,毛文龍“幼從學,習經生業”,後見國勢日危,效仿古人班超投筆從戎。

    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受舅舅沈光祚推薦去邊上歷練,當了寧遠伯李成梁的親兵。同年九月,中武舉鄉試第六名,授安山百戶職,不久又升為千總,守備。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熊廷弼經略遼東,毛文龍屢立戰功,深受其賞識,被升為都司。先後收復二千里海岸線。克復鎮江,擒後金遊擊佟養真,不久,又收復了被李成梁放棄的寬奠、靉陽、大奠、新奠、永奠、長奠六堡,軍聲大振,升為副總兵。隨後,以皮島及寬靉山區為根據地,多次深入後金腹地,屢挫敵鋒。八月,派遣部將張盤收復金州、旅順、望海堡、紅嘴堡。九月,率部攻打後金故都赫圖阿拉的外圍要塞,先後取得了“牛毛寨大捷”、“烏雞關大捷”,受到了督師孫承宗的高度讚賞。

    十月,再命張盤收復復州、永寧。天啟四年(1624年),努爾哈赤派人向毛文龍議和,毛文龍將來使綁送京師,朝廷升其為太子太保、左都督。天啟五年(1625年)一月,派部將林茂春收復旋城、傳鐵峪城。天啟七年(1627年),後金皇太極即位,為解除心腹之患,派遣貝勒阿敏、濟爾哈朗等率大軍攻打毛文龍和北韓,史稱“丁卯之役”。毛文龍“五戰而五勝”,重創後金擔任進攻主力的鑲藍旗,使之失去戰鬥力,以致其兩年後未能隨皇太極南下。

    崇禎元年(1628年)十月,說服後金大將劉興祚歸正,派部將耿仲明、曲承恩等懸師千里,深入後金要塞薩爾滸,與劉興祚弟弟劉興治等裡應外合,攻破城池,“斬級三千,擒生六十九人”,大勝而歸。毛文龍在遼東的抗金軍隊,像一把利劍懸在後金的後背,讓後金無法全力進攻明朝。但是當毛文龍被袁崇煥殺掉以後,遼東盡失,後金再無後顧之憂,才有了皇太極攻打北京城的一幕。

    毛文龍在皮島期間多次攻擊金朝軍隊,收復了很多失地消滅了很多了後金武裝,但是毛文龍的索要的糧餉比較多,袁崇煥因此對毛文龍不滿,並且最終在毛文龍的根據地殺害了毛文龍,崇禎皇帝聽到這個訊息大吃一驚,但是因為毛文龍已經死了,只能安撫袁崇煥了。

    毛文龍死後他的部將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後代耿精忠),三人不僅投降了清朝,在清朝剿滅南明的戰役中都出了不少力氣。而清朝沒有了後顧之憂,很快就長驅直入進攻北京。崇禎帝因此對袁崇煥不滿並最終殺死袁崇煥,而本來已經被打的躲在深山裡的李自成也乘機東山再起,明朝也在不久後就被滅亡。

    無論袁崇煥殺不殺毛文龍,克服遼東都是沒有希望的。毛文龍的職責就是利用朝廷的撥款打打游擊,解救下還心向明朝的順民。當順民越來越少,八旗針對性的防禦越來越嚴密,東江鎮就無計可施了。如果他要聯合袁崇煥和北韓一起出擊,那麼明軍的指揮痼疾就會發作,最好的結局也就是如薩爾滸中的李家軍一般退回自己的老巢。只能說大局如此天註定,非人力可以更改。

    袁崇煥要殺了毛文龍,因為袁崇煥認為遼東有他可以收拾殘局,沒想到,他輕視了後金,同時低估了皇帝的耐心,最後落了個凌遲處死的下場。

    時人給毛文龍的評價,基本上是貶多於褒。袁可立說他:“不交一峰,致奴死二萬餘人,馬三萬匹,其數終有不可考。”就是指毛文龍誇大軍功,冒領軍餉之事。南京兵部尚書王永光說他:“海外之師為牽制也,有須彌島之退,又有攻略海州之報,以牽奴者而牽於奴,文龍伎倆已窮。”直接了當的就是在說毛文龍是個能力平平、愛說大話的浮誇子弟。

  • 4 # 理解的椅子

    毛文龍本身沒什麼戰績的,頂多是偶爾在努爾哈赤的後方騷擾一下,噁心噁心他。同時也是牽制一下努爾哈赤,像抗戰時期的游擊隊。

    袁崇煥是在正面的戰場與努爾哈赤作戰,阻止了戰爭向中原蔓延。起到的作用不是毛文龍,可以比較的。

  • 5 # 白博士聊慢病

    袁崇煥是一位飽受爭議的歷史人物,有人將之比作岳飛,認為袁崇煥之死乃是千古奇冤,是崇禎帝昏聵而釀成的慘劇。但也有很多人認為袁崇煥之死,乃是咎由自取,並無冤屈可言。而還有一些人認為袁崇煥通敵賣國,乃是十足的大漢奸。

    那麼,袁崇煥之死究竟冤不冤呢?滿清乾隆為袁崇煥翻案時,乃說是崇禎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錯殺了袁崇煥,想來乾隆一定是聽了不少評書演義。歷史畢竟不是小說,“蔣幹盜書”而使曹操中了周瑜的離間計,錯殺了蔡瑁、張允(該情節系虛構)。而蔡、張二人到死都不知道是因何原因的情節,也只能出現在評書演義中。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殺蔡、張,沒有經歷任何司法審判,也沒有給他們任何辨白的機會,僅憑一張未經辨明真偽的通敵信就給錯殺了。

    而袁崇煥自下獄至處死,卻歷經了八個月之久,多番審判。而從罪名上來看,主要是兩大罪,按《明史·袁崇煥傳》記載:魏忠賢遺黨王永光、等等謀興大獄.....見崇煥下吏,遂以擅主和議、專戮大帥(殺害毛文龍)二事為兩人(袁崇煥、錢龍錫,錢龍錫後被免死)罪。

    且不論是否閹黨挾私報復,而單從“罪名”上來看,此袁崇煥之兩大“罪名”都絕對成立,也絕非是閹黨能栽贓陷害的。岳飛被加以“莫須有”之罪,岳飛撕裂衣服,露出後背 “盡忠報國”的刺字,並手書“天理昭昭”,而時人皆罵秦檜弄權誤國。而袁崇煥自下獄至被凌遲,卻並沒一句辯駁之詞,而北京市民爭食其肉、罵其漢奸。而在眾多明朝遺民士大夫的文獻筆記中,袁崇煥的形象也並不怎麼好。

    袁崇煥之案,所有指控都確確鑿鑿,而非憑空捏造。其它的“市米資敵”的等罪狀,都是公開違反朝廷法度,絕非“欲加之罪”。所以,袁崇煥之案不但在當時不是冤案。即便放在今天,也是無法推翻此案的。

    那至於袁崇煥是否通敵賣國,這倒不大可能。儘管袁崇煥也面臨著此方面的指控與質疑,如據《崇禎實錄》記載:....桂(滿桂,明末著名將領,於北京保衛戰中殉國)前被流矢,視之,皆袁軍矢也。(袁)崇煥按兵不動,物論籍籍。

    袁崇煥在大明已位極人臣,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加“太子太保”,賜蟒衣、銀幣。雖然其時的大明舉步維艱,但誰也預料不到大明會在十幾年後崩局。而後金(滿清)雖擁有軍事上的主動,但至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前,也沒有完全佔有遼東。而後金的人口較少,社會結構又簡單,經濟較為單一,抵制自然風險的能力甚為薄弱。不但漢人不看好後金政權,就連滿清入關之後,也沒有坐定天下的自信。而將遼東的漢人盡驅至關內,以防在中原待不住,還可以退回關外。

    所以,皇太極對明清“議和”比崇禎帝還著急,迫切希望大明承認滿清政權及其對遼東地區的侵佔。故而,袁崇煥不可能置前程、名譽及家族安危於不顧,而在主觀上“通敵叛國”,這應該也是乾隆為袁崇煥平反的原因所在。

    崇禎帝之所以殺袁崇煥,還是因為對袁崇煥將遼東局勢搞得越來越糟而失望透頂。其實無論是“私自議和”還是“擅殺毛文龍”抑或“市米資敵”等罪。只要袁崇煥能遏制住遼東的局勢,崇禎帝都可以忍受。就像現今公司考核員工一樣,只要業績突出,什麼遲到早退、差旅費、招待費不實之類的,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容忍。而一旦業績不好,就另當別論了。

    其實,袁崇煥在明末的作用有些被高估。袁崇煥的確打了幾場勝仗,但主要是守城戰。而守城戰是被動作戰,而非野戰圍殲,不可能給後金(滿清)過大的重創。後金軍隊擅長野戰而不利攻城,一旦覺得“城池”難啃也就放棄了,不可能牙齒都崩掉了還死抱不放的道理。而從袁崇煥累計的戰報上看,顯然有謊報戰功之嫌(其實,“謊報戰功”已成明軍慣例)。而滿清入關是在袁崇煥死後的第十四年,而以堅城固守,祖大壽、吳三桂等都足當其任,並非除袁崇煥不可。事實上,直到李自成進入北京,山海關還在明軍的手裡。

    而崇禎帝應是受了袁崇煥“輝煌”戰績的影響,而對袁崇煥寄予厚望,便將遼東之事全盤委託給了袁崇煥。可袁崇煥上來就一頓忽悠,並對崇禎帝許諾“五年可復全遼”。事實上,從當時遼東的實際狀況上來講,明軍並無野戰進攻的能力,能守住已有城池已屬不易。而以袁崇煥原先的“以遼土養遼人、以遼人守遼土”的策略方針上來看,長遠看還是很有希望的。短期內收復全部遼東失地,顯然不切實際。

    可這“五年復全遼”的許諾,就像緊箍咒一樣束縛著袁崇煥。既不能武力復遼,袁崇煥就想到了與後金議和。一旦大明與後金議和成功,“五年復遼”的緊箍咒也就自動鬆解了。而議和的最大障礙,便是東江鎮毛文龍勢力的存在。當時就有不少人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就是為了與後金議和,而將袁崇煥殺毛文龍比作秦檜殺岳飛。

    至於袁崇煥所列毛文龍的十二大罪狀,很多都是當時明軍的通病,甚至袁崇煥身上也有。而朝廷也更早知曉,並未追究,皆因仰賴毛文龍從後方牽制住後金軍隊。而袁崇煥“擅殺毛文龍”,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後果,史載:..(袁)崇煥雖誅(毛)文龍,慮其部下為變,增餉銀至十八萬。然島弁失主帥,心漸攜,益不可用,其後致有叛去者。

    而再從後來,清初分封四位漢人藩王(滿清共分五位漢人為王,孫可望系勢窮降清,並無軍隊與地盤)來看,除了吳三桂外,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都是毛文龍的部將,可見毛文龍部極具戰鬥力的。耿、尚、孔等攜紅夷大炮等攻城重器渡海降金,也為後金軍隊攻城能力的不足打開了局面。而毛文龍雖為人驕恣,但東江鎮軍民(多系從遼東逃避後金屠殺的漢人,毛文龍在遼東的親屬百餘人亦盡遭後金的屠殺)皆與後金仇深似海,屢屢從後金的後方乘虛襲擊後金。毛文龍也因此被比作“海上長城”。

    毛文龍被殺的三月後,後金再無後顧之憂,後金軍隊繞道喜峰口攻陷遵化,直逼北京城下,是為“己巳之變”(甚至此後,後金(滿清)軍隊能幾次大規模入關寇掠,亦是失去了毛文龍部從背後牽制的影響)。而這對於崇禎帝來說,是極為震驚與失望的,不但袁崇煥“五年復全遼”的許諾早已成了泡影,反而將遼東的局勢搞得更加惡化。崇禎帝也許會想到,倘若毛文龍尚在,何至於有今日之局面?

    明末兵部尚書、學者王在晉就曾說道:“毛文龍徑襲遼陽,旋兵相應,寧錦之圍解,文龍與有力焉。此出於崇煥之自陳,劇稱其牽制之功,則文龍何可殺耶?文龍殺而虜直犯京城,明知而故悖之,崇煥之禍,其真自取耳!

    袁崇煥雖不大存在主觀上“通敵賣國”的可能,但的確“壞了事”。其逾越皇權,擅殺大臣,又公然違反朝廷的諸多法度,而使遼東局勢越來越加惡化。以致崇禎帝對其失望透頂,而痛下殺心,其事雖很慘烈,但也正如王在晉所說,乃是“自取之禍”,也怨不得他人。

  • 6 # 中國歷史探索者

    東江鎮的斬獲數量遠遠超過關寧軍,而且是由文官集團清點確認的數字,袁崇煥就幹過這工作。皇太極把毛文龍定為遼東首惡和不可饒恕之人,毛文龍死了十幾年,滿清入關後也沒放過他,扒了毛文龍的墳墓,袁崇煥可沒這種待遇。

    第一,東江鎮規模大的,比較著名的戰鬥有。

    天啟元年率一百餘人夜襲鎮江,擒後金遊擊佟養真(又名佟養正,努爾哈赤妻弟,康熙的姥爺)及其子佟豐年、其侄佟松年等,隨派陳忠等襲雙山,擒斬後金遊擊繆一真等,史稱“鎮江大捷”。

    天啟三年,"牛毛寨大捷"“烏雞關大捷"。明軍"先後共斬首級七百二十六顆,生擒活夷十四名,夷婦五名……俱有札付符驗,一併驗確。"著名的"寧遠之戰"明軍僅僅"上首俘二百六十有九","寧錦大捷"更是"斬獲無幾",而毛文龍此二次大捷,數倍過之,尤為難得。而且寧遠之戰斬獲都是滿桂抗命追擊獲得的,後因分配數量與袁崇煥翻臉,寧錦之戰袁崇煥又要奪走滿桂的五十級斬獲,氣的滿桂要辭職,為了分配問題徹底翻臉結仇,滿桂被趕走。

    當時的遼東督師孫承宗在"牛毛寨大捷"之後,欣喜異常,上奏稱讚說:"臣接平遼總兵毛文龍呈解屢獲首虜,隨行關外道袁崇煥逐一查驗三次,首級三百七十一顆,俱系真正壯夷,當陣生擒虜賊四名,俱系真正韃虜。差令中軍官集將士於衙門外,三炮三爵。

    天啟三年收復復州永寧金州旅順。天啟四年張盤的旅順保衛戰勝利。天啟五年失去旅順,張盤陣亡。

    天啟六年正月,努爾哈赤率兵進攻寧遠。毛文龍即派部將林茂春、王輔率軍進攻海州,派部將杜貴、曲承恩直入瀋陽,並且行動極為迅速,"東兵之進而搗瀋陽以復其巢,攻海州以遏其歸者,已先奴一日而發,亦綦神速矣。"努爾哈赤在寧遠城下僅僅呆了兩天(正月二十六日--正月二十七日),就不得不還救根本。

    天啟七年的丁卯之役,東江鎮與後金在北韓血拼四個月。"丁卯之役"使得擁有數萬驕兵悍將的鑲藍旗精銳喪盡,即使休整兩年也未恢復元氣,其餘參戰後金軍也多有損失。

    登萊巡撫李嵩評價說:"奴以十萬之眾蹂躪東江,毛文龍乃能於狂烽正熾之際,奮敵愾迅……毛帥之功於是不可著乎!"

    孫國禎在丁卯之役後說:"臣看得毛帥孤懸絕島,遠泊水鄉,溟霧胡風,侵肌撲面,寒煙冷月,泣晝憐宵。七年正月以來,五戰而五勝,諦觀宣州、車輦、義州西門、龍山諸役,皆令人舌咋心驚,色飛神動。然義州西門之捷,獨雄而奇,蓋其俘獲者皆名酋,今之系紐而獻者,此也。宣州諸路之捷,又險而奇,蓋毛帥親中二矢,不為少動。自五、六年以來,大小几近百戰,積俘至四百七十有零,搶獲器械、馬匹累百,近日續報者不與焉。"。。。注意兩年光俘虜四百七十,這個沒法作假,太好認了。

    連在中國的義大利傳教士衛匡國都向歐洲人介紹說:"此次戰役之激烈為中國所未曾見。",並說:"抗拒韃靼人最有力的要數英勇蓋世的大將毛文龍。"

    崇禎元年(1628年)九月,皇太極進攻察哈爾林丹汗。派和碩貝勒莽古爾泰、貝勒濟爾哈朗、副總兵劉興祚等率大軍進攻東江,被毛文龍擊敗,"降者二千人",劉興祚率400騎兵於陣上投誠。毛文龍派軍長驅直入,於十月初八日依靠內應劉氏兄弟破薩爾滸城,屠城,"斬級三千,擒生六十九人"。皇太極從蒙古撤軍。

    第二,東江鎮八年軍餉一共一百萬,士兵的人均軍餉不到關寧軍的一半,養活幾十萬難民的費用朝庭不負責,所以不存在浪費錢糧,根本是窮光蛋。而關寧軍是一年幾百萬,每次都是做運輸大隊長,給後金送錢送糧。

    毛文龍一度報餉百萬,差不多六萬兵的軍餉。朝庭第一次點檢,十八萬男丁,三出一兵得六萬。說明沒有虛報,但是因為軍費不足,再三壓縮,最後壓到兩萬八千。而且定軍餉為關寧軍的一半,最後每年二十四萬。

    丁卯之役時,天啟皇帝暗中派人去前線調查,他對東江鎮的表現很滿意,但對關寧軍的不作為很不滿,於是打算把東江鎮的軍餉提高到一百萬,但沒多久就死了。估計這也激化了東江鎮與遼鎮的矛盾,這是奪人錢財。而遼鎮在朝庭是有大批靠山,都在分遼餉,恨不得殺了他。

    第三,東江鎮的勢力範圍有大半個山東大小,而不僅僅是皮島一個島嶼。遼東半島,北韓北部山區,游擊區緊貼後金大本營,所以每次出擊後金才緊張,如果離得遠遠的,根本沒用。毛文龍在北韓北方屯田,過於活躍和危險。這也是為什麼皇太極發動丁卯之役打他,整整花了四個月。而寧遠之戰一共十來天,寧錦之戰不到一個月。丁卯之役最後還是沒搞定東江鎮和北韓,北韓依舊陽奉陰違。

    第四,東江鎮招撫難民百萬,功不可沒。難民的去向三處,北韓,東江鎮諸島,山東登萊後方。

    首先是北韓,李氏北韓的官方史料中找一找相關的內容,據《北韓李朝仁祖實錄》記載:仁祖四年三月己巳,毛將領率數十萬男婦就食我邊。同年四月,毛將十餘萬眾及老弱婦僅數十萬餬口之資,皆取辦於本國。北韓人李肯翊在《燃藜室記述》中記載道:遼民來者日眾,前後數十萬口,分置鐵山、蛇、梁等處。用毛文龍自己的話來說,他在天啟年間前後招撫安置的逃難遼民總人數在百萬之內,應該是出入不大的。

    其次東江鎮諸島,崇禎三年二月,毛文龍被殺後,孫承宗在統計皮島勢力的人口軍丁數時,給當局的彙報文書上如此寫道:”據東江汰定精壯兵丁二萬八千,半系單丁,半有家室,總合老幼不下二倍計,當八萬有餘。其間尚有從未為兵,以商農自贍而僑居各島者,亦不下九萬。合之,實十餘萬“。也就是說,經過袁崇煥精汰後的毛文龍勢力(即東江鎮),仍然有著十七八萬的人口。

    最後經皮島,鐵山向山東登萊方向逃難的人數,則在四十萬餘。資料來自《東江疏揭塘報節抄》,《明熹宗實錄》。

    第五,毛文龍不斷襲擊後金,用間下毒暗殺策反一起上,把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整的不輕,努爾哈赤為此下令,女真人5人以下不得上街,10人以下不得到野外,20人以下不得進漢人村莊,不得吃漢人給的食物,不能與漢人交朋友。

    所以皇太極把毛文龍定為遼東首惡和不可饒恕之人,毛文龍死了十幾年,滿清入關後也沒放過他,扒了毛文龍的墳墓。被吹成殺了努爾哈赤的仇敵袁崇煥可沒這待遇。

    第六,所謂的漢奸大本營是謊言。孔,尚,耿,當年在東江皮島都是小人物,屬於中層,東江鎮一流將領都死於了內訌。

    毛文龍死後,袁崇煥派參與謀殺毛文龍行動並有功的劉興祚兄弟倆到皮島分掌兵權,劉興祚在皇太極入關時戰死,劉興治與東江鎮將領不和,因為仇恨無法化解,互相彈劾不停。劉興治打算投降皇太極,把皮島上主要將領100多人都招集起來宣傳投降皇太極,皮島將領們不願意,全部被殺,東江鎮陷入一年多的內戰,最後劉被殺。但是東江鎮依舊內亂頻頻。從此皮島再也沒有進攻過八旗。將領們死完了,山中無老虎,三順王發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藍色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