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班長論教育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們不是在興趣班/培訓班就是在去興趣班/培訓班的路上?

    作為一個10歲男孩的家長,我不認為補習班越多越好,除了孩子很累家長也吃不消,雖說不能輸在起跑線,但是還沒跑起來就病倒了,反而得不償失。關鍵還要看孩子的接受能力,如果是真的學得進的話,接受知識的能力又高,對孩子肯定是有提高的。如果孩子本身就不想學,效果差還浪費金錢,那這種情況肯定越少越好。

    記得我兒子小學剛開始,我們把週末基本都排滿,語數外外加舞蹈,原本還想加個足球或者籃球,但是考慮到週末無論家長還是孩子都要休息,所以放棄了,除非孩子自己強烈要求,那我們會盡量滿足他的興趣。透過一兩個學期下來,發現效果是顯而易見,但是同樣孩子的疲態也顯露出來,因為離家近的補習班也差不多要3,4公里路,所以現在我們把英文放在週五晚上,學校下課後吃個晚飯去補課,週六傍晚再安排一個數學補習,週日早上加個作文,而且離家也很近,這樣可以保證孩子休息的同時還能有一些業餘生活。

    身邊朋友同學的孩子週末排滿補習的很多,這個可能和學校也有關,特別是在名校讀書的,除了學校有很重的學業要求之外,課外的補習更是必不可少,我感覺那些家長非常焦慮,因為本身孩子讀的就是重點學校,對孩子的期望非常非常高,希望馬上能考入一個重點中學,然後高中,名牌大學,所以一路不斷補習補習補習,孩子既然不是牛蛙,那只有靠不斷雞血,雞湯來拉著孩子拼命往前跑,當然期望越大失望有時候也越大,至少我身邊最近的兩個同學孩子,這次小升初都沒有達到預期,整整鬱悶了好多周,還哭了好多次。

    人的大腦也是需要休息的,又不是機器,如果長時間補習反而對學習沒有好處,好比為什麼我們休息好了才有精神幹活,才有精力應對各種問題,報補習班應該只針對哪門課程比較薄弱去補習,可能現在中國的教育方式是這樣,很多老師上課不教,放學開補習班開課,所以我們當家長的看到別家小孩補習,也不想自己小孩落後,這裡可以給個建議,可以短期補習一段時間,看孩子學習比較穩定,可以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去豐富自己的童年。

  • 2 # 學生身邊人

    補習班要根據孩子的需要來選擇,並不是越多越好,家長焦慮是在當前競爭壓力下怕輸心理。

    以前為什麼給孩子報補習班的家長少?主要是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只有個別經濟條件好的才重視,報補習班的風氣形成不起來。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普遍好了,對孩子教育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希望把自己虧欠的都讓孩子補回來,於是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興趣班。

    現在給孩子報補習班的是越來越多,一個是從眾心理在作祟,看別人報了,要是不給自己孩子報一個感覺比別人落後了,自家孩子就不如人家有出息。就像現在擇校風一樣,別人都上城裡上了,你還讓自家孩子在農村?別人都進優質私立學校了,你還讓孩子隨便找個學校?有幾句“教育專家”的話家長基本都認同:“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窮不能窮教育”。

    在一點,雖然現在國家教育水平越來越高和教育政策越來越放開,但是現在優質教育資源還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孩子的競爭壓力一點不比過去少,多報點補習班孩子拔不了尖,最起碼不會落後,實際上孩子都報補習班和過去都不報所處的競爭水平是一樣的,但是惡性迴圈已經形成,對於一般孩子來說,要是不報補習班就會落後(這是家長普遍心理),而給孩子報了補習班,不管效果如何,都可以有心理安慰,我該做的都做了,該報的班都報了,孩子學不好那是孩子自己的事,作為家長沒辦法,就這樣把責任甩出去。

    補習班不能求多,過多孩子也反感,人在心不在,反而浪費時間影響成績。

  • 3 # 發現北京

    首先,補習班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沒有才好,可惜當今社會好多機構都在舉辦各種補習班,很多家長看到別人補,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不得不去學!

    其次,有些學生某些階段確實有些科目比較妥弱,不得不靠第二課堂來補習方可對知識點掌握的更好,考試才不會掉鏈子!

    第三,臨近中考、高考的時候,好多孩子報衝刺班,家長也是深思熟慮的,因為有的校外機構教師確實很優秀,各類精品題型、知識點講解、解題方法實戰等,對成績中上等的孩子非常有效,進步飛快!

    第四,英語課的話,從小就讓孩子學英語已經成為習慣了,所以有的孩子從幼兒園到高中一直在校外機構和網上學英語,確實有的孩子小學、初中就拿到KET、PET證書是非常非常好的,好多好學校的門檻就是這個證書,而且都是國際通用,級別越高對將來出國留學越好!

    總得來說,主動且會學習的孩子不用報補課班。學習主觀能動性差,沒有好的學習方法且對主科不感興趣的孩子家長就得給孩子報班了,而且現在一對一很流行,因為這樣老師可以因材施教,進步快,提高快,這樣孩子也會越來越有信心!

    具體報多少因人而異,不能說報多了不好,報少了好,得看家庭條件和孩子自己的意願!

  • 4 # 乙瑛微蘭

    首先要買談談家長為什麼焦慮。

    1.每個家庭的孩子都不多。在放開二胎政策之前,城鎮居民和大多數發達地區不論男孩女孩基本上都是一家一個,家庭的未來都寄託於一人,孩子壓力大家長壓力也大;

    2.孩子得來不易。不知道什麼原因,周邊不少夫婦結婚後想要得一個孩子比較困難,很多夫婦結婚六七年沒有孩子是很常見的,結婚後立刻有孩子的很少,得之不易必然珍愛有加;

    3.孩子早期教育不當。大部分家長都認為智

    商是第一要務在培養孩子掌握知識方面不遺餘力,卻忽略了行為習慣更為重要,而好的行為習慣需要慢慢積累,需要家長潛移默化的引導。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小應該任他自由發展大了自然就會懂事,對孩子不當行為不加約束,有的還認為孩子的錯誤行為是證明了孩子聰明,等到上了小學,孩子因為沒有紀律意識、合作意識、自我控制能力弱等因素,學習跟不上,經常挨批評,不聽家長和老師的勸告,家長的焦慮就開始了;

    4.家長的虛榮心。別人家的孩子成為家長羨

    慕的物件和自己孩子眼中的災難。別人家的孩子好與不好都是別人家的,每個人成長的環境不一樣、遺傳基因不一樣、接受能力也不一樣,每一個孩子的特長都有所不同,全能無敵的孩子畢竟是少數,何況絕大多數學霸都是汗水澆灌出來的,雖然很多學霸家長都說自己從來都不管孩子、孩子從來不補課、自己的科學育兒法如何先進等,別的孩子的家長聽聽就好,千萬不要放在心上,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愛因斯坦也是百十年才出一兩個而且不一定降臨哪個國家的。家長如果能坦然面對自己孩子的長處和短處,積極幫助孩子揚長避短,管理孩子、尊重孩子、讚賞孩子,孩子會成長為他自己最好的模樣的。

    其次,補習班一定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適合就好。

    1.找準孩子的興趣點。感覺幼兒園的小朋友

    興趣班品類最多,家長們看到別的孩子報了一個班就感覺自家孩子也必須報一個,孩子累家長煩經濟負擔也重,可興趣班如果不是孩子喜歡的,往往報了也效果不大,還不如騰出時間家長陪孩子一起做遊戲、讀書、聽音樂、看電影,在陪伴中慢慢幫孩子養成習慣;

    2.給孩子成長留一點空間。生命個體的成長是需要自我覺悟的,家長為了滿足自己意願用各種興趣班填滿孩子的時間、空間,孩子自我認識的時間和空間幾乎為零,長此以往的依賴,孩子雖然長大了,但人格不能獨立、與社會融合困難、缺少思辨能力、沒有責任心無法擔當自己應該擔當的責任與義務,現實社會中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原因導致婚姻一拍兩散的事兒多數因為雙方都是以自己為中心的人。生命個體的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如果家長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就不要用自己的焦慮去影響到孩子,更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意願拔苗助長;

    3.結合孩子的意願揚長避短。每一個孩子都願意因為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被表揚,經常被有針對性表揚的孩子都比較自信,抗壓能力也比較強。所以,家長給孩子報班的時候不僅要問孩子的意願,還要結合自己的觀察,發現孩子真正亮點所在,同時也要承認孩子的短板,並在孩子遇到挫折時和孩子在一起分析尋找解決的辦法,如此在孩子主動參與的狀態下報的班孩子才有動力堅持下去;

    4.興趣班得當能幫助孩子成長。適當的興趣班對豐富孩子的生活、幫助孩子提高能力還是有幫助的,家長給孩子辦了報班的時候,除考慮孩子興趣、揚長避短以外,還要考慮給孩子留一些自由支配的時間,讓小小的心靈有一隅自我放鬆的空間。

  • 5 # 燧石教育

    作為一名老師,對於我的學生,和學生的家長,我都是委婉的勸說,不要報太多補習班的。可是總有一些家長,覺得不報補習班,孩子就輸在起跑線上了。

    可是報了補習班就贏了嗎?人生是一場慢跑,不能總是以百米決賽的速度跑完的。

    報補習班的情況也有幾種

    1.望子成龍型。家長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望子成龍,畢竟現在上學是很多孩子能夠提高生活階層的出路。然後家長也不管學生能不能過接受,壓力大不大,就把所有自己的願望壓到孩子身上,雙休日滿滿的,放假也是滿滿的。有一個家長,是單親媽媽,自己沒有安全感,就把希望全部放到孩子身上,本來那個孩子已經比較聽話,學習比較努力了,可他媽媽不管,放學後補習班兩個小時,小提琴一個小時,回家還得學習。而且要求老師給孩子制定特別的學習計劃,多佈置作業,除了老師佈置的作業,還要完成她買的資料。小孩每天都不是很開心,看見他媽媽就害怕,這樣的心態小孩大一點就會叛逆。所以還是,不要一味地報班

    2.家長太忙沒時間。所以就到假期,把孩子託給補習班,中午吃飯也在補習班,這樣的家長,掙錢再多。孩子如果拉下來,也是遺憾。補習班吃的不一定好,就算吃的好,孩子的思想成長,不是補習班老師能夠管教引導的。所以,既然生了下來,就負責點吧。

    還有,現在補習班魚龍混雜,有的補習班還負責點。有些補習班上課,就是學生不亂跑為標準,成績根本沒有提高。

    所以還是以學校裡學習為主,如果孩子有興趣愛好。可以報一兩個興趣班。關注孩子心靈成長,讓孩子心態好,能夠面對人生路上的困難挫折,人格健全,才是真的對孩子好!

  • 6 # SAERXL

      在《我的真朋友》中,有一個小男孩被醫生診斷患了焦慮症。

      一開始我也納悶兒,為啥這麼小的孩子會患上焦慮症,在後來的劇情中,我找到了答案。

      楊姓夫婦為了讓小男孩贏在起跑線上,用各種培訓班佔據了小男孩的所有生活,最後導致小男孩得了焦慮症。而他們為了讓小男孩上重點小學,更是願意付出全部來買一套自己根本無力承擔的學區房。

      楊姓夫婦就代表著一線城市中產階級的焦慮狀況,喜歡打腫臉充胖子,寧願每月多揹負幾萬的房貸,也要買頂級學區房,不停給孩子報培訓班。不顧及小孩的感受,養成孩子自閉,容易失控的性格,過早成熟懂事。夫妻倆吵架時,妻子的那句“你每個月掙那點錢,連個好房子都買不起xxxxxx”簡直不能更真實了。

      如今這種高壓的生活環境,中產階級焦慮的父母不得不給孩子實行人生規劃。

      然而這種中產階級焦慮不僅僅出現在電視中,也真實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有這樣一位當媽的朋友,她自己的性格本來就很要強,這不,又聽信所謂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出了不少難題。3年內花了快10萬,給孩子報了七、八個培訓班,在孩子5歲的時候便學完了小學二年級的課程。

      朋友跟我聊天時說,剛開始上一年級的時候孩子成績非常優秀,覺得老師講的都很簡單,到了二、三年級,成績卻慢慢下滑了,孩子從班裡的尖子生變成了中等生,漸漸地開始厭學、不寫作業、上課走神了。

      找老師溝通的過程中,她才逐漸意識到,原來孩子在剛上一年級時,因為學過這些知識所以在成績上比別的孩子優秀,但恰恰因為這些內容他已經掌握了,上課更容易走神,對學習也缺乏興趣,逐漸養成不注意聽課的壞習慣。

      上了二年級,孩子的“老本”吃完了,由於學習慾望不強,學習習慣不好,感覺越來越吃力。這位朋友跟我說,真後悔當初的決定,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讓孩子上小學再跟著老師的授課進度,按部就班地學。

    孩子學習需要的是循序漸進,用興趣班塞滿孩子童年的教育方法,無異於拔苗助長,這樣做只會透支孩子的未來,致使孩子成長畸形發展。

    有專家表示,培養“天才”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起跑線上早別人一步的行為,原因大多出自父母們的焦慮。

      近年來,“讓孩子贏起跑線上”的思想肆意傳播,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不著邊際。

      他們讓孩子1歲背詩、2歲彈琴,4歲學程式設計,6歲學奧數,急切要把孩子培養成“神童”,恨不得一揮手孩子就變成超級天才。

      心理學專家藺秀雲曾說:兒童發展有自身規律,這世上超過95%的孩子都處於正常發展規律,打破這一規律往往會適得其反。

      在這筆經濟賬的背後,又隱藏著一種普遍存在的焦慮情緒。在現代社會,焦慮似乎成為了一個存在度非常高的詞彙,人們普遍都存在一定焦慮情緒,家庭教育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教育焦慮

      對此,專家表示,現在這種“起跑線競爭”的壓力已經從家長傳導給了孩子。而一旦超前學習、提前搶跑成為常態,那麼很有可能會讓孩子喪失自主學習能力、產生錯誤的思維方式。

      那為什麼家長們就非得要給孩子報補習班呢?

      我採訪了幾位家長,他們是這樣說的。

      老師很希望你們都在外面狠狠的補課,那他們就很輕鬆,成績還都不錯。你不補課老師會另眼相看,認為你放棄了孩子,都不重視自己孩子,那他們老師就更放棄了。

      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我身邊,包括我自己,都給孩子報了,我們也不想報,但是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太大了。這根源是什麼?教育部挖過嗎?

      我家這個暑期補課費花了兩萬多,花錢不說,還折騰人……如果不補課,班上其他同學90%都補課提前學了,老師就不講,老師就認為你不重視。

      其實做家長也很難,如果不給孩子報班,孩子可能就會跟不上學習,但是報班了,孩子可能會被逼的厭學,那究竟該不該報班?

      我曾經看過一本書,書中說到: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孩子拒絕什麼,就去強迫他。

      如果我們想要孩子熱愛學習,我們應該用學習的樂趣去誘惑孩子,而不是用學習的枯燥,去強迫孩子。

      強塞進孩子嘴裡的東西,他不會,也根本咽不下去。

  • 7 # 守望沙128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的教育開始加入了市場,變成了經濟的一部分。當我們不再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和祖國的未來,而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教育產業對GDP的貢獻,那麼很遺憾,我並不認為這樣的發展是健康的。

    我身邊有很多正在上小學的孩子,我們天看著他們大清早就背上書包去上學,到了晚上九點還不曾回家,問其家長,答曰在上課,數學英語作文圍棋音樂美術還有籃球游泳乒乓球。。。我驚歎於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只要你想得到的,一定有老師教。

    多學一項技能是對的,因為藝多不壓身。可是,我們需要關注一下兒童身心的發展,古時的手藝學徒多數是十歲以後甚至十五六歲才跟師傅,起初的兩三年乃至五年都僅僅是從事簡單的基本工作,多看多學多記。再看看現在,兩三歲的孩童就已經開始雙語教學了。我們的發展速度太快,可太快是一件好事情嗎?孩子們只知道一個勁的學,來不及思考,也來不及內化,這個時代有太多天才兒童,優秀到讓成年人都自愧不如,可當他們長大,還是成為了普通人群裡的那一個。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有軌跡的,那一個個的成長節點,不可以跳過去,有太多成年人產生的心理問題歸根結底都是源自童年的經歷。所以,不要以為孩子沒有怨氣,當怨氣在成年爆發,那才很可怕。

    今天回家又看見了鄰居家的那個孩子,小學三年級,報了七個輔導班,現在放假了,孩子沒有時間玩,每次遇到都是蔫頭耷腦的,走過小區的活動室總會羨慕地朝裡望一眼。這樣的孩子,太辛苦,也太讓人心疼了。

    輔導班當然可以報,但希望家長們理智選擇,只報需要的,其他的,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吧,他們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假期是在補習班過,還是在遊樂園過。

  • 8 # 豔豔于飛美樂逗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我分為兩部分回答:

    第一、孩子報的補習班真的越多越好嗎?

    第二、家長為何越來越焦慮,如何讓家長不焦慮?

    下面我們兩個方面回答補習班的數量問題:

    第一:是否有必要報補習班?

    現在的教育似乎進入了全民補習的大趨勢,而哪家孩子沒有報上一兩個補習班,似乎都不好意思開口。

    對於是否有必要報補習班,作為老師,也作為家長,我是這樣看的。我自己從小成績就非常不錯,我也從來沒有參加過補習班。對於補習班我的態度是,如果父母能夠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方法,那麼日常基礎課程的學習,沒有必要去參加補習班。

    與補習班相比,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更加的重要。,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高中同班同學,一直成績不太好,高二開始她的家長給她找了個非常好的數學老師給她補課,讓她數學成績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之後她又有針對性地參加了英語、語文的補習班,三科的成績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將她從原本只能夠考上大專的水平提升到了重本。到了高三,這位同學也很少再去補課,因為她自己已經完全懂得了如何去學習了。

    當然,對於有些原本學習成績不錯,自己想要有更大提升的同學來說,找一些培優的補習班,還是有必要的,因為這是出於學生自己的主觀願望,是為了能夠做的更好。

    那麼,總結一下,對於補習班,我的觀點是,基礎知識的學習家長需要更加重視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對於有學習意願而且需要培優的學生,那麼也是適當的補習,而不過度依賴。

    第二:補習班的數量是不是越多越好?

    關於補習班數量的選擇,我的觀點是,按需要選擇,同時一次選擇不能超過兩個。

    學科成績的提升,真是很難做到立竿見影,而是需要有耐心,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那麼,想要學好一門學科,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專項的訓練,等孩子將一門學科提升上去之後,再進行另外一門學科,一下子報大多的補習班,會加重孩子的學習負責,增加孩子的學習壓力,反而不利於孩子成績的有效提升。

    選擇補習班的原則是:選擇最差的一門開始補習,一門提升以後,再進行別外一門學科的補習。

    我的同學就是這樣,集中大部分的精力去補習好了數學之後,再報英語再報語文,逐一補習,每一門都學的踏實了之後,再進行第二門學科,這樣的知識學習的非常紮實。

    接下來我們來一起解決家長焦慮的問題:

    首先:家長要明確自己的教育目標。

    家長為什麼會焦慮,因為家長並不清楚自己想要達到一個怎麼樣的目標。

    那麼,有些家長就要說了,我知道呀,我的教育目標就是孩子學習成績好呀!這就是問題了,學習成績好,好到一個什麼程度,希望孩子成績的排名去到什麼位置,如果孩子進步了,那進步多少是目標,退步多少是底線。

    家長會說,有必要分的這麼線嗎?

    我的問題是有,家長一定要細化孩子教育的目標,有了這些目標,我們教育孩子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不容易那麼焦慮了,就會很好地明白自己和孩子用什麼方法去努力了。

    家長和孩子一起有了明確的教育目標,就不會再盲目地報一堆的補習班了,也不會過度依賴補習班而去對補習班寄予過高的要求了。

    其次:家長要學會接納自己的孩子。

    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學習能力也只是孩子各種能力的其中一種,有的孩子對音樂有天分,有的孩子天生適合做廚師,有的孩子天生對文字比較敏感,同樣也有的孩子天生就不擅長數、理、化,有的男孩子會覺得語文、英語真的很難。

    但這些孩子都依然是好孩子,都是有特長的,並不能直接以成績的很壞就去否定自己的孩子。

    只要孩子盡了全力去學習了,但是學習的結果依然不盡人意,家長要學會釋懷,不能硬逼著孩子去學習。

    我的兒子,他非常的喜歡英語,我就在英語方面對他要求高一些,他的邏輯數學也學的不錯,但是他似乎不太喜歡上臺去表演,他也不喜歡背書,那麼我可以接受他在另外兩門學科上多花些時間。

    我對著我的孩子,常常告訴我自己,我是帶著蝸牛去散步,雖然他走的並不快,但是他讓我有心情慢慢地去欣賞風景。

    最後,焦慮的家長要學會與孩子、與自己和解,確定統一的目標,一起過好人生的每一場考試。

  • 9 # 使用者2141442904949812

    我是一個有三十年教齡的初中老師,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並不是補習班報得越多越好!

    一到放暑假總有家長會問我:老師,你說我孩子到哪補習好呢,這麼長的暑假,我該給他報哪些補習班呢?

    我問:你想給他報哪些補習班呢?

    她說:你看數學要補,英語要補,語文要補,物理化學都要上銜接班,還有鋼琴,舞蹈……

    看著她期盼的眼神,我真是無語。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庭的夢,為了這個夢他們可以傾其所有,但是我要說:給孩子一點自由的空間,不要讓你的錢掉到水裡響都不響。

    首先,孩子的大腦的儲存空間並不是無限大,他有時就像皮球,氣打得太多會爆,所以勞逸結合才是學習的最好狀態。

    其次,很多家長害怕孩子跟不上,總喜歡提前給孩子上課,上學期把下學期的課都上完了。其實這是在害孩子,我就遇到過很多這樣的孩子,上課不聽講搞小動作,喊起來回答問題又能答到,一問才知道所有的知識他都在補習班學過了,聽了一遍再聽當然就沒興趣了,所以我並不主張給孩子上銜接班。

    再次,補得太多,孩子整天疲於應付,怎麼能精益求精?

    鑑於以上幾點我提幾點衷懇建議,補課可以補,但要有針對性地補,不能盲目地亂報補習班。

    首先,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找到他的弱項,利用假期專攻弱項。

    其次,平時可以加大數學,外語這些見效快的學科的補習,假期是語言文字積累的最好時機,可以利用假期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寫作水平。

    最後,對於聰明的孩子來說初中物理化學非常簡單,根本沒有補習的必要,與其讓他們每天把時間浪費在補習班裡,還不如讓他多看幾本書,多鍛鍊鍛鍊身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9決賽阿P被打成0-5,無奈撓頭後公屏打字求SOLO,網友:氣急敗壞,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