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腳汽車
-
2 # STARSKY88996
首先說天時,美國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先進的社會管理體系,使美國牢牢地把握了以英國工業化革命為標誌的全體化的歷史機遇,不斷在內積極推動科技革命的歷史步伐,在外不斷開拓全球市場,進而牢牢地把握住了全球經濟科技等領域世界的牛耳,進而為美國稱霸世界打下了極其深厚的物質基礎和智力基礎。在第一、二世界大戰中,美國更是狠狠地把握住千載難逢的機會,使美國的綜合國力的發展達到了世界的巔峰。繼搞垮蘇聯之後,美國更是一超獨強,傲視群雄,獨步天下。
儘管美國空前強大,只是美國的剋星暫時還沒有出現,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會成為世界永恆的霸主。
-
3 # 隨雨飄渺
天時、地利、人和三大因素決定一切,但是人的因素對國家起決定性作用的,在美國開國先賢中三傑,華盛頓、傑斐遜、富蘭克林,三位共和先賢,為美國製定出如此高超的共和三制衡,而且制度設計完美,而且三位是懷揣理想,堅守住底線的,剋制私慾,人品極出,帶領美華人民走向共和光明理想之路。
華盛頓值得世人尊敬,美國百姓應該感謝這位有理想,無私慾,不貪戀權力的共和國之父。
因為他浴血奮戰了八年,多次遇險,艱苦卓越,美國的締造者、領導者、反獨裁者。
反觀美洲其它國家,多位開國者均是貪戀權力者,也是獨裁者。把自己凌駕於國家制度之上者。
這樣的人能有多少作為,這樣的統治者內部不會爭權爭利。不貪汙腐敗嗎?能帶領整個國家走向繁榮富強之路。
-
4 # 陶短房
且讓我們先看看美國何以能強大。
北美十三州(其實是十四州,獨立戰爭時期的佛蒙特共和國很快加入了美國)很快建立了以歐洲移民為主體、基本完全複製英國模式的政治、經濟體制,形成了發達的工、農業和自迴圈的經濟圈,甚至可以進而和宗主國爭奪市場,而在軍事上,此前英國和法國爭奪魁北克的北美戰爭,無意中為北美培養了大量合格軍事人才和成形的軍隊骨架(華盛頓和麾下大多數將軍都是參加了魁北克之戰的英軍軍官),獨立後除北方的英屬魁北克外幾乎沒有強敵,而英、法等強國隨後都陷入拿破崙戰爭無暇他顧,當美國碰了加拿大的硬釘子後迅速轉而西進、南下後,其強大已經註定,待南北戰爭讓“工業美國”和“農業美國”合二為一,美國已成為當時工業化社會中唯一即便不進行海外擴張殖民,也能自迴圈發展壯大的實體,接下來稱霸世界就只需要等待時機和列強間的相互削弱了。
然後再說其它國家。
美洲第一個獲得獨立的國家是海地(1804年),其領土只限於聖多明各島的一小半,當然絕無成為世界強國的可能。中美大路上的墨西哥獨立時領土面積達近600萬平方公里,看似強大,但實際上問題太多,主要是主體民族不明確,上層和下層割裂、上層內部又四分五裂,經濟、尤其工業不成體系,對北方廣大領土的控制力孱弱,即便美國勢力再晚滲透50年,它的結局也多半是四分五裂;拉美的前西班牙殖民地因宗主國先天不足,不但工業弱而且國庫空虛,“獨立之父”玻利瓦爾野心勃勃搞“大哥倫比亞”,但先天不足,他屍骨未寒已四分五裂,也影響到此後200年拉美西語各國間的關係,而另一個葡語國家巴西,宗主國本身一度覆滅,葡萄牙王室要到巴西避難,上層因不堪彈丸小國葡萄牙的吸血擁立了葡萄牙復國後滯留在巴西的葡萄牙太子佩德羅當皇帝,此後政局始終動盪不休,自保有餘卻無擴張實力。認真說,拉美西語國家中,政府和領導人有雄才大略的並不算少,比如智利、巴拉圭,但地緣政治形勢糟糕透頂,“ABC”(阿根廷、巴西、智利)互相牽制,加上工業底子薄弱,市場狹小,錯過了19世紀末至二戰前後這個大國崛起的“時間之窗”,等到了冷戰階段,再想如何,難度就太大了。
加拿大呢?這個國家是在原本被英國擊敗的法裔和美國獨立後北上避難的保皇黨聯合基礎上組成的,可以說,美國的存在才是加拿大得以獨立建國的理由(因為有美國英華人才會對法裔讓步,允許其保留語言和法律體系,而英法裔的相互包容構成了迥異於美國的加拿大體制),獨立時加拿大隻有4個省(安大略、魁北克、新斯科舍、新不倫瑞克),最後一個省(紐芬蘭)直到二戰後才加入加拿大聯邦,可以說,加拿大是在英國國力不斷衰弱下不斷吸納北美不願成為美國領土的前英國殖民地、公司領地後形成的(紐芬蘭如果不是一戰追隨英國參戰折損人口過多,是寧可獨立或繼續當殖民地的,溫哥華所在的卑詩省則是獅子大張口,讓加拿大修了一條橫跨北美的鐵路才加入),這樣一個國家直到1982年才從英國手中獲得最終的司法獨立,面積比中國還大,人口比江蘇還少,能有現在的地位已屬不易,當個G7國家還湊合,想當世界強國就只能做夢了
-
5 # 而知而行的歷史
以前華人見面,打招呼用語一般是“吃了嗎?”,而歐洲人,尤其是英華人見面,打招呼一般是“what is the weather?”,如果趕上Sunny不錯,他們還會讚歎“what a nice day”!所有的民俗的產生,都與歷史上發生的事件有關。
中國地方大,人口多,以前水利失修,經常遇到災荒,“吃了嗎”是歷史上常年的飢餓形成的習慣問候。而英華人見面習慣問天氣,也是被惡劣的天氣給折磨出來的。從13世紀開始,溫暖的歐洲逐漸成為遙遠的過去,連綿不斷的陰雨氣候,使得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越發貧瘠,歐洲開始爆發饑荒。很多人沒飯吃,只好組團去中東掠奪戰利品。後來奧斯曼帝國崛起後,這條搶劫的路也斷了。
歐洲人沒有辦法,就開始尋找繞過奧斯曼土耳其到達東方的航路,結果陰錯陽差發現了美洲大陸。飢餓的歐洲人組團去美洲大陸找食物——他們還沒有習慣在美洲大陸種植糧食作物之前,就已經在聖勞倫斯河入海口的紐芬蘭漁場打魚帶回歐洲去緩解糧荒。這個辦法在寒冷的歐洲冬季,養活了不少歐洲人。
(紐芬蘭漁場曾養活了不少歐洲人)
西班牙人首先發現了美洲大陸的金銀,他們在墨西哥和哥倫比亞分別擁有巨大的銀礦,成船成船地往國內搬運,讓英國海盜眼紅不已,在打劫西班牙寶船的同時,英華人也踏上了美洲大陸。
不過第一批踏上美洲大陸的英國殖民者並不成功。1607年,他們在距切薩皮克灣約60公里的詹姆斯河上游的一個地點定居。這些人是聽說美洲有黃金來的,結果他們沒有發現黃金,而且由於缺少殖民經驗,他們也沒有帶多少種子、農具,在幾個寒冷的冬天過後,這一批300人的殖民者,很快就只剩下了60人。
第二批殖民者是英國清教徒,1620年,清教徒共101人,乘坐“五月花號”船啟程前往弗吉尼亞,不過一場風暴將他們的航線向北推了很遠,最終在今天新格蘭的科德角靠岸。他們認為自己現在不處於任何正規政府的管轄範圍內,因此起草了一份正式協議,遵守由自己推選的領袖所制定的“公正和平等的法律”,即《五月花號公約》。他們開始在冬季建立定居點,但同樣近一半人因嚴寒和疾病而死亡,但是鄰近的萬帕諾亞格印第安人向他們傳授了最終讓他們得以維生的技能。此即是如今美華人的感恩節的由來,然而,被感恩的物件印第安人,如今卻生活在印第安人保留區。
(殖民者度過生存危機後的感恩)
很快殖民者越來越多,先後形成了北美最初的13個殖民地。他們驅逐印第安人,佔領他們的土地,最終他們利用疾病(天花)和火器殺死了相當數量的印第安人,穩固了殖民地,挫敗了印第安人的進攻。由於英華人在1756-1763年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七年戰爭,動用了大量的金錢支援歐洲大陸的盟國對抗法國,使得國庫空虛,就開始向美洲殖民地加大稅收,引發了美洲殖民地的反抗,最終爆發了萊剋星頓的槍聲,美洲獨立戰爭爆發。
200萬人的美洲殖民地,根本不是1300萬英華人的對手。然而在為報“七年戰爭”一箭之仇的法國和荷蘭的幫助下,美國還是擊敗了英國,獲得了獨立。隨後,拿破崙出於增強美國以牽制英國的目的,將路易斯安娜以1500萬美元的代價轉讓給美國,使美國國土面積增大一倍,開始成為美洲大國。1812年,羽翼初成的美國想完成獨霸美洲的戰略設想,趁著拿破崙在歐洲攪弄風雲,英國無暇他顧,主動對加拿大發起戰爭。結果,處於絕對優勢兵力的美國軍隊被加拿大民兵逆襲,最後4000名英國龍蝦兵進攻費城,英國深陷在拿破崙戰爭中,無力再與美國持續進行戰爭,於是迫使美國簽定了和平條約。
(龍蝦兵曾橫行世界,在布林戰爭後換裝)
很快愛爾蘭發生了大面積的饑荒,歐洲大陸也發生了1848年革命,逃荒和政治避難的人群蜂擁而至美洲大陸。在1864年之前,美國的移民政策很是寬鬆,也逐漸形成了兩個政治利益團體——北方的工商業資產階級群體和南方的種植園農場主階級。在林肯被選為總統後,長期積累的矛盾再也沒有辦法調和,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
由於英法等國不願意在美洲大陸再興起一個強勢國家,因此干涉了美洲內戰,支援南方軍隊,使得美國內戰持續了4年。戰爭結束後,美國政府在國際法庭起訴英國政府,指責英國支援南方政府,並摧毀了很大數量的北方商船,要求英國賠償。最終,裁定英國賠償美國1500萬美元。
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很快就趕上了1870年-1913年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快速發展階段,美國經濟快速發展,在1910年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
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交戰各國本來只想打6個月,幾個回合下來就結束,沒成想打成了曠日持久的消耗戰。美國透過軍火生意,賺到了大量的金錢。1917年,美國以德國實施無限制潛艇戰,對同盟國宣戰,成為一戰戰勝國。
1929年-1933年,美國經歷了嚴重的經濟危機,最後透過政府幹預和積極的財政政策走出困境,被稱為“羅斯福新政”。
二戰是美國登上霸主國家的關鍵一戰,戰後美國的工業總產值佔世界一半以上,黃金儲量佔75%,成為最強大的國家,隨後組織了北約,與蘇聯的華約集團進行冷戰。
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20世紀90年代美國率先走上發展資訊經濟的道路,從而使勞動生產率和經濟發展速度再次超過所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從美國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美國之所以能夠崛起:
第一,良好的國際外交環境。
18世紀-19世紀,歐洲上演戰國時代,法國、德國、俄國相繼稱霸歐洲,大戰頻繁,使得歐洲各國的政治和軍事注意力都集中在本土,無暇顧及美國,美國得以在起步階段在干擾最少的情況下發展。當歐洲國家發現美國強大難以制服的時候,美國已經發展成了一個龐然大物。1872年9月,由瑞士、義大利和巴西等國組成的國際法庭做出最終裁決:英國應向美國賠償1550萬美元,以補償英制軍艦在南北戰爭中造成的損失。這一事件,說明世界霸主英國也不能對美國的訴求視而不見了。
(七年戰爭催生了美國獨立)
與南美洲各國與逐漸沒落的宗主國西班牙和葡萄牙關係密切不同,由於脫胎於英國(最初的十三個殖民)和法國(路易斯安娜),美國與這兩個國家的關係非彼尋常。而主導世界近代史的國家,即是英國和法國。這使得與南美洲各國相比,美國一直與世界“第一天團”為伍,使得美國始終處在深度參與國際事務的狀態,英法等國的個人主義哲學、革命精神、思想文化、科技創新等始終處於世界一流水平。法國、俄國等國為了給英國增加一個對手,對美國的發展一直抱有期待和支援的態度。
第二,優越的地緣環境和工業革命。
美洲大陸與亞洲和歐洲分別隔著太平洋和大西洋,這給美國帶來了“光榮孤立”的心理基礎的同時,還給美國帶來了相對安全的地緣優勢。美洲土著能夠在幾千年的文明發展過程中,不被打擾,即說明這種地緣的相對隔絕。然而,正由於隔絕,使得土著陷入了“文明孤島”的效應,文明發展緩慢。美國建國後和獨立戰爭時期,正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爆發期,人們征服大自然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使美國能夠深度參與世界事物,還能夠避免被不利因素所影響,同時具備了對大量的美洲土地進行殖民開發的能力,使得美國的開發速度極大加快,短短200多年,就建成了世界第一經濟強國。
(美國國土的可開發利用率很高)
美國的土地能夠被開發利用的比例很高,中部大平原的農業能夠充分供應大西洋沿岸的東北部和太平洋沿岸的工業區的工業原料和農產品的需求。受惠於工業革命帶來的成果,在環太平洋鐵路建成後,美國東部和西部的南北走向的山脈,也不易形成地區分離勢力,使得美國作為一個強有力的國家參與到國際競爭。
第三,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
由於歷史原因,清教徒在最初的北美十三塊殖民地當中佔據著政治權威的地位。清教徒的個人主義哲學,使得美國的政治理念更傾向於尊重個人權力、個人隱私、崇尚冒險、鼓勵競爭,清教徒思想控制的社會缺少獨裁專制的土壤,使得美國的政治制度在建國時就確立了個人主義哲學基礎的三權分立的制度。這種政治制度,雖然削弱了政府調動社會資源的能力,但增強了個人主觀能動性,使得美國社會一直充滿著昂揚向上的生機,也使得美國社會具有很強的社會治癒能力,能夠自我調整,社會趨於穩定。
(文采飛揚的美國獨立宣言)
穩定,是發展的基石。
第四,兩次世界大戰的恰到好處的爆發。
在美國完成“西進運動”,經濟發展到世界第一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使得美國有充足的餘力在大戰中獲取最大的利益。同樣,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在美國擺脫了經濟大蕭條的危機後爆發,使得美國經濟透過大戰的刺激,一舉奠定了世界經濟和軍事霸權的基礎。在和平時期,絕不可能會有如此多的軍火被生產出來,還能供不應求地賣掉——雖然有很多並沒有收錢,但是美國收穫了另外的東西——威望,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世界主導權。
第五,具備資本主義新經濟秩序建立的能力。
美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是追趕者,美國“土包子”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後,美國就已經作為引領者之一,主導進行了很多標準的制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佈雷頓森林協定》確立了美元在戰後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領域的霸權地位,為美國的經濟擴張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由於美國在國際貿易中佔有絕對優勢,1947年10月於日內瓦簽訂的《關稅和貿易總協定》首先滿足美國的需要。與西葡荷英法等國建立的殖民主義體系的明火執仗的掠奪不同,美國創造了很多金融衍生工具,透過軍事霸權威懾實現了更高效率的經濟殖民。
(美國經濟殖民)
1999年美國以其佔世界4.5%的人口利用了世界85%的流動資本和72%的世界儲備。難怪在兩極格局解體後,美國一再強調“這個由美國起領導作用的”、上世紀40年代形成的世界秩序一直存在,而美國“仍然是世界秩序的核心”。
因此,美國的崛起,是200多年來國際局勢共同作用的結果,在1776年萊剋星頓的槍聲響起後,誰也不會想到,這樣一個200多萬人口的美洲小國,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發展成為世界超級大國。來自宗教、國際政治軍事博弈、工業革命、地緣優勢等很多因素,共同造就了這樣一個傳奇的崛起過程。
因此,與美國相比,其他美洲國家,生態環境惡劣(比如高山、沙漠、冰原等惡劣環境)、獨立後戰亂頻繁、獨裁專制,受到宗主國嚴重製約,種植園產業經濟基礎長時間難以改變等原因,嚴重製約了這些國家的發展。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當美國率先發展起來後,美國執行了“門羅主義”政策,以保護美洲不受侵略之名,將美洲作為自己的後花園進行控制。“胡蘿蔔加大棒”,使得美國成為地區強國後,其他國家已經不可能再有超乎尋常的發展了。
-
6 # 昭楊
首先有關世界強國的定義,其實我覺得華人對世界強國的定義有些過於嚴苛了,好像只有國力到達安理會五常級別才算世界強國。
其實美洲範圍內,除了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外,加拿大是西方七國集團之一,已經相當強了。而巴西無論從人口土地經濟來看,也是世界強國,有第三世界國家最強的民用航空業,還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積極申請者。當然他們都不如美國如此強大。
不過,歐洲殖民美洲,獨立後幾十個國家,唯有美國最強。首先要從殖民地時期說起。當時美洲的殖民地按照經營模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殖民地可以稱為毛皮殖民地,即歐洲獵人加上毛皮商為社會中堅的殖民地社會,代表地區是法屬加拿大。這種殖民地的缺點是人口少,這和當地氣候異常寒冷有關,根本無法自給自足。 這是法國在1756年開始的七年戰爭中在北美輸給英國的深層次原因,因為人口差了幾十倍。
第二類可以稱為礦產種植園殖民地,這類殖民地在拉丁美洲比較多,大多屬於西班牙和葡萄牙。這類殖民地使用大量奴隸和奴工。主要以開採自然資源(礦產或適合種植糖咖啡等作物的土地),這類殖民地經濟發展水平不錯,當時加勒比海幾個產糖島的經濟超過加拿大。人口也多,但政治社會經濟結構非常畸形。比如大地產製度突出,經濟高度依賴歐洲本土,缺乏獨立中產階級,很容易獨立後演變為軍閥獨裁統治。
但是美國殖民地時代經濟結構截然不同,美國殖民地時代貴金屬礦產和毛皮資源很少,南部以黑奴殖民地為主,中北部卻是農工商平衡發展的殖民地。 美國中北部殖民地和其他兩類殖民地截然不同,因為沒迅速發財資源,同時接受了大量歐洲到來的新教徒移民,因此農業工業商業平衡發展。社會制度上也借鑑和吸收了英國民主和自治傳統。 因為社會平等,發展機會多,吸引了更多歐洲移民帶來,到了十八世紀中葉,此處造船業已經佔據英國一半,人口數量眾多。也沒有拉美大地產製度的種種後遺症,在18世紀就已經為英國稱霸北美做出巨大貢獻。
可以說美國從一開始就領先了,而且還是美洲唯一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就不掉隊的地區,因為很多英國工匠移民此地,把先進機器和技術傳播到北美。
除了社會經濟的獨特性和先發優勢外,美國的運氣也很好。 獨立和建國初期,正好趕上英法爭霸最激烈的時候,歐洲列強為了應對歐洲形勢,對北美傾注精力不足。
從一開始,美國獨立就離不開法國和西班牙荷蘭對英國的聯合反制。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歐洲形勢天翻地覆,美國趁機低價購買路易斯安那200萬平方公里土地,併吞並了西屬佛羅里達。歐洲列強的矛盾成為美國壯大的契機。
到了19世紀,美國遭遇最嚴重的國家危機即南北戰爭的時候。最有可能干涉美國的英法聯軍卻忙著在克里米亞對俄作戰和第二次鴉片戰爭,沒有餘力干涉美國事務,讓美國安然度過危機。
總而言之,美國成為美洲最強大國和殖民地時代獨一無二的基礎和先發優勢分不開,也和關鍵時刻非常有利的國際局面有關係。
-
7 # 辰州觀海
美國的宗主國,是英國,並且英國的資本主義模式,也被帶到了美國。
美國在這樣的模式帶動下,獨立以後,強大也是情理之中。
而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的拉美則不一樣了。
西班牙葡萄牙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很落後,對拉美的政策,也是封建制為主。
因此,底子上,拉美就完全難敵美國。
-
8 # 天外村藥房
美國之所以能成為美洲國家唯一的超級強國,有以下幾方面原因,排名不分先後
(1)人種和人口因素。美國獨立之初是英國的北美殖民地13州。這13州總共有300萬白人,以及數十萬黑人和少數印第安人。白人佔主體且數量眾多。而拉美殖民地則是印第安人和混血兒人數佔多數。眾所周知,從教育程度和文化底蘊來說,當時的白人確實是遠遠勝過黑人和印第安人的(不是種族歧視,而是社會層面的客觀事實),即使在拉美各國,也是白人佔據精英階層地位。這樣一來,美國獨立前本身的人口素質就遠遠超過其他美洲國家。加拿大雖然也是白人為主,但人口太少,不到美國的十分之一。人口多,國家實力強,力量大。
(2)產業因素。美洲殖民地中,拉美氣候溫暖,物產和礦藏豐富,印第安人又很快被西班牙帝國征服。這種天堂般的狀態,使得西班牙殖民者只需要修好礦山、種植園,就可以依靠賣資源源源不斷賺錢。於是在拉美形成大種植園經濟。看似來錢容易,卻阻礙了產業的升級,在拉美培養出類似封建社會的制度。相反,北美殖民地出產相對貧瘠,印第安人也更彪悍(因為北美是被逐步入侵,而非迅速征服,印第安人獲得了一些進步機會),生活更艱難,但反過來卻讓英、法等國在北美建立了相對獨立完善的工業體系。
(3)制度因素。去美國的殖民者最早很多都是為了追求政治、宗教自由,或者在歐洲一無所有要重新開創的人,而英國本身就是當時民主制度最完善的國家。從五月花號開始,他們在美洲嘗試自下而上的政治制度。這種制度更能夠凝聚人心。此後美國在民主法治方面的嘗試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相反去拉美的大部分奔著升官發財去的,凝聚力遠不如美國,導致獨立過程中國家分裂成了十幾塊,力量弱了。
(4)先發優勢。美國最早獨立和強大之後,大樹之下只有小草,自然不會容許第二個強國來威脅自己。比如墨西哥以前也是美洲大國,被美國打敗後領土割讓了一半。
-
9 # 地圖歷史說
無論從礦產資源、人口、土地面積等等各種因素
按理說美洲大陸的世界強國不應該僅僅只有一個美國!
但既然只有美國脫穎而出了,那就說說美國脫穎而出的理由:
天時:發現早、開發早、獨立早
(真的很重要)
獨立國家不一定是世界強國
世界強國肯定是獨立國家這是一定的
拉美各國的獨立時間大致如下:
阿根廷(1816)巴拉圭、委內瑞拉(1811)海地(1804)哥倫比亞(1819)智利(1818)墨西哥、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宏都拉斯和哥斯大黎加,都是1838秘魯1821 玻利維亞、烏拉圭(1825)巴西、厄瓜多(1822)
但是,美國這時候在幹嘛?
1783年簽訂《巴黎和約》,正式承認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
美洲出現了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
1803年剛好拿下路易斯安那,領土翻了一倍
在世界強國中已經開始有了一席之地
地利:大航海時代貿易重心在北美,而且農業資源豐富
拉美主要靠掠奪資源起家
北美(主要是美國)卻有完善工業體系
距離歐洲近,與宗主國經濟頻繁
人和:民主政府領導打贏多場美洲霸權爭奪戰
在拉美(也就是包括墨西哥以南)
各個國家實力相當(巴西其實能用的地方也就和阿根廷差不多)
內鬥不止(大家鬥爭當南美霸主)
美國最終卻依靠強悍實力
打贏了1812—1814年第二次對英戰爭
美墨戰爭和南北戰爭最終統一了國內聲音
確立了北美霸主地位
回覆列表
生產獨一無二人人需要的糧食,黃金,蔗糖吃飽才能要,歐洲3萬人時代才得價,每個歐洲百萬人計算時代,美國西部平原的糧食等於全世界抽人頭稅,不給就造福,去南方保衛南美不被歐洲反抗相對容易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