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外艦聞

    戰鬥機在超視距空戰中如何敵我識別而不至於誤傷友軍?

    答案是在作戰時,都會有多種的敵我識別手段來用於識別目標的敵我屬性,從而達到區分敵我與減少誤傷的情況的發生。

    首先來講,現代戰機上運用的主流敵我識別手段是搭配其火控雷達使用的敵我識別系統。機載敵我識別系統與雷達一樣,都是利用發射與接收無線電的方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因此,無線電體制的敵我識別系統也被稱為“二次雷達”。

    敵我識別系統一般由由詢問機、應答機、密碼處理系統這三個分系統構成,一般工作在L或UHF波段,較長的波長得益於其大氣衰減性較弱的特性可以保證足夠大的作用範圍。詢問機與應答機透過天線發射詢問訊號與接收應答訊號,詢問機天線根據其安裝方式主要分為寄生式與非寄生式兩類,前者主要安裝在戰機的火控雷達天線上,依靠雷達天線充當反射體,後者則一般安裝在機頭風擋前方或隱藏在飛機的前緣襟翼中,採用相控陣體制工作,漸漸成為敵我識別詢問機天線的主流應用方式,應答機天線則使用分散式的佈置方式,主要安裝在機身遮擋較少的位置,以更好的接收全方位的應答訊號。

    (寄生式敵我識別天線(左)、非寄生式敵我識別天線(中)、敵我識別應答機天線(右))

    敵我識別系統的具體原理為:詢問機的詢問訊號由協同雷達的定時訊號控制,應答機的應答訊號則受詢問訊號控制。當雷達發現目標時,協同雷達輸出定時訊號,觸發詢問機產生編碼詢問訊號經天線向目標發出。如屬己方目標,其應答機接收詢問訊號後進行解碼,並自動發回編碼應答訊號,以供詢問方識別。詢問機將接收到的應答訊號進行解碼後,輸出識別訊號給雷達顯示器,所產生的識別標誌與該目標回波一起顯示在螢幕上,從而確認為己方目標。如屬敵方目標或非合作目標,均無應答訊號,雷達顯示器螢幕上只有目標回波而沒有識別標誌,則可判定為敵方目標或是可疑目標,以此來區分目標的敵我屬性。

    除了以上這類“協作式”的敵我識別手段,還有一類“非協作式”敵我識別也在敵我識別領域有著比較廣泛的運用。

    顧名思義,非協作式敵我識別手段,其最大的特點是不需要依靠協作式敵我識別系統那種傳送詢問——接收應答的方式來構成一個完整的識別流程。

    在非協作式敵我識別的定義中,一種是透過機載光電系統在超視距的距離上對目標進行觀察,透過其輪廓來確定目標飛行器的目標屬性,這種敵我識別系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F-14“雄貓”戰鬥機使用在其機頭下方所安裝的電視攝像元件(TCS)來對遠距離的目標進行非協作識別。

    (安裝在F-14機頭下方的電視攝像元件(TCS)也可用於非協作式敵我識別)

    除去光電手段外,另一種非協作敵我識別則依靠雷達手段。即透過對識別目標的一些回波特徵進行分析,如目標的發動機葉片回波的多普勒特徵與資料庫中的資料進行比對,根據比對結果來確定目標的具體型號。而對於一些更先進的火控雷達來說,在其精度和解析度足夠高時,可以透過對目標進行雷達成像後形成的雷達影象輪廓以供飛行員進行目標機型的識別。

    (對F-14戰鬥機的雷達成像圖,可見其清晰的輪廓)

    不過這類非協作式敵我識別手段也並非完美,其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只能透過光電或雷達訊號特徵或雷達影象對飛行器進行型別與型號的識別區分,不能識別其國籍與使用者。這也註定了它只能作為協作式敵我識別系統的一種輔助手段,而不能成為主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虞城縣到臨泉縣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