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聚氺軒

    司馬懿為什麼害怕諸葛亮?在電視劇《軍事聯盟之虎嘯龍吟》前幾天的劇情中,諸葛亮的上演的“空城計”可謂是十分的驚心動魄了,那麼在劇中為什麼司馬懿不敢去打諸葛亮?是因為司馬懿害怕諸葛亮嗎?

    《虎嘯龍吟》的劇情可謂安排的相當的巧妙,臥龍諸葛亮跟司馬懿的首次博弈在有名的“空城計”。這一集,兩位戲骨的演繹可以說將空城計的精彩程度再上升了一個高度,令人屏息。那麼你還以為司馬懿是被諸葛亮嚇跑的嗎?連司馬懿的二兒子司馬昭都識破孔明的詭計,為何他們還落荒而逃?

    首先這一段看演技,諸葛亮裝作鎮定,但是腳下十五萬魏國將士盯著他,他怎麼不怕?但是如果此時的他慌了,那麼這個計劃就失敗了,背後出的汗都浸溼了衣衫。

    這一段演繹十分精彩,諸葛亮彈著一張琴,音色時而詭異,時而靜心,連天上飛過的鳥叫聲都能讓魏軍為之一驚。眾人皆知諸葛亮用兵詭異,生怕從哪冒出一支軍隊殺他們措手不及。這就是所謂的疑中生疑。

    司馬懿識破了諸葛亮是在虛張聲勢,但他還是退了兵。

    《虎嘯龍吟》將空城計解讀的非常完美了,兩位老戲骨之間的對話和演技深深的令人折服。不只是後來的“依依東望”,望的是人生而不是功名利祿。

    司馬懿為什麼不敢殺諸葛亮?

    倘若司馬懿此刻將諸葛亮斬殺,拿著他的人頭去找魏王邀功,自然是一等功名。而且為魏國統一漢中拔掉了一個最大的障礙,鋪平了道路。如果是這樣,那我還留著你司馬氏幹什麼呢?

    這種時候司馬懿失去了國之謀臣的真正意義,曹真和曹叡想要處死他,易如反掌,沒有後顧之憂,如果整個朝堂的中心樞紐中都是曹氏,都是自家人,那不是太好掌控了嗎?還用天天怕別人搶功,勾心鬥角嗎?

    自古功高蓋主者下場都很慘,帝王心術向來如此。歷史上這種例子實在是太多了,站在曹叡的角度來講,我是皇帝,但是我手裡兵沒有你司馬懿多,沒有諸葛亮在那邊虎視眈眈,你要反我不是輕而易舉?這我怎麼睡得著覺?吃得下飯?你又不是我親戚,我怎麼信得過你?就算是親舅舅,還得防著三分,更何況你狡猾的司馬懿?

    司馬懿也不是傻子,他這一刀要是下去,自己一家子,兩個兒子張春華柏靈筠遲早都跟著完蛋。司馬懿不是愚忠的人,為了魏國江山社稷可以捨棄自己的家庭,捲入無盡的內患鬥爭。

    司馬懿和諸葛亮的關係

    諸葛亮在軍事上勝過司馬懿,司馬懿曾在很多戰役上吃過諸葛亮的虧,眾所皆知的比如說空城計啊,還有臨死前仍讓司馬懿心有餘悸的那一次等等,諸葛亮造的木牛流馬也算是古代發明家吧,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往往高出司馬懿一籌,但是在政治上諸葛亮叫愚忠,劉禪不思進取而且聽信讒言,劉備不是死前對諸葛亮說他可以取而代之嗎,但諸葛亮為報劉備之恩一隻盡心盡力為漢室打天下。而司馬懿卻能夠取曹而代之,最後統一六國,成就就不可謂不小。

    當初,司馬懿尚未出山,諸葛先生就如是評價說:司馬懿“乃世之英雄”(卷十九《孔明秋夜祭瀘水》)。你看,曹孟德評價劉備是真英雄,諸葛亮也給予司馬懿高度評價,可謂:慧眼識英雄,英雄惜英雄,惺惺相惜。

  • 2 # 逐山海

    諸葛亮5次北伐

    第一次因為馬謖被張郃擊敗,諸葛亮兵力來不急集結,又怕被曹真,張郃前後夾擊,無奈放棄三郡,退兵。

    第二次被郝昭擋在陳倉。

    第三次收復陰平,武都。

    第四次,諸葛終於碰到了宣王!

    三國志一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

    晉書和漢晉春秋記錄有些不一樣!

    亮屯滷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晉書

    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衣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漢晉春秋

    但是資治通鑑採用了漢晉春秋的記載!

    亮使魏延、高翔、吳班逆戰,魏兵大敗,漢人獲甲著三千,懿還保營。

    後來因為李嚴的原因退兵!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馬拒守諸葛亮,後來諸葛病死,退兵。

    先看第五次!

    最初諸葛出兵,先是攻北原,陽遂不利。

    曹睿又派了兩萬援軍。

    天子憂之,遣徵蜀護軍秦朗督步騎二萬,受帝節度。

    之後司馬攻孟,結果被擊退。

    臣先遣虎步監孟琰據武功水東,司馬懿因水長攻琰營,臣作竹橋越水射之,橋成馳去。

    再後來就是司馬據守,熬死了諸葛亮,其中還有了

    女裝大佬和千里請戰的故事!

    當時諸葛分兵屯田,解決糧食問題,司馬懿仍然不出戰,只是堅守,好容易熬死了諸葛亮,追的時候還被,死諸葛走生仲達。

    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餘日。

    第四次北伐,按照晉書的寫法是斬俘萬計,但是後來怎麼說的,

    時軍師杜襲、督軍薛悌皆言,明年麥熟,亮必為寇,隴右無谷,宜及冬豫運。

    杜,薛都說,明年麥熟,諸葛一定回來!

    帝曰:「亮每以糧少為恨,歸必積穀,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動矣。」

    司馬,他就是沒糧食!

    剛剛斬俘萬計,蜀前線部隊有多少人,一下子陣亡十分之一,蜀國一共多少人呢?

    晉書“劉備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其戶20萬,男女90萬口。”

    經過四十年發展亡國時候大概110w,那麼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231年,剛建國十年的時間能有多少人口呢?結果第二年還回來,司馬懿更是說沒糧食!萬人更是提都沒提,這有點打臉了吧!

    但是如果真的是獲甲首三千級,衣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甲首3000就是帶頭盔的小頭目,衣愷5000,軍策令中曹操說,官渡之戰的時候自己只有大鎧20,一戰司馬就丟了250倍,

    袁本初鎧萬領,吾大鎧二十領。軍策令

    角弩3100,角弩向來裝備中軍,如果這麼理解,諸葛亮已經攻破司馬中軍,司馬應該是輸的挺慘!

    魏國軍力,國力均是大於諸葛,司馬卻被諸葛在自己境內屯田,自己斂兵依險,軍不得交,還留下了,畏蜀如虎,女裝大佬,千里請戰,死諸葛走生仲達的美名!

    再看看古代人對二人的評價!

    司馬懿評價諸葛,天下奇才!

    陳壽一句,治戎為長,奇謀為短,卻被李靖說,諸葛亮奇正之法,此已精悉。歷代名將,用其一二,成功者亦眾矣。但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 但是陳壽最後也有一句,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晉書以臧榮緒《晉書》為藍本,在唐代編寫完成,那看看李世民評價司馬,

    既而擁眾西舉,與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無鬥志,遺其巾幗,方發憤心。杖節當門,雄圖頓屈,請戰千里,詐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敵,夷險之路,勞逸不同,以此爭功,其利可見。而返閉軍固壘,莫敢爭鋒,生怯實而未前,死疑虛而猶遁,良將之道,失在斯乎!

  • 3 # 漢闕故人

    司馬懿是最懂諸葛亮的人,他知道魏國的長處和自已的短處,也知道諸葛亮和蜀國的長處和短處。魏國國力雄,有戰略深度,戰略物質豐富。而他與諸葛亮相比,在戰佈局,行軍打仗的具體鬥法中,他要比諸葛亮稍遜一籌,所以與諸葛亮正面交鋒少,相持對峙多,諸葛亮兵精而糧不足,蜀道艱難運送不易,利於速戰,而司馬懿卻抓諸葛亮的弱點,堅守不出,讓你欲速則不達,抓住蜀後方不穩,孔明事必親躬,體弱多病的弱點,實際上諸葛亮是被司馬懿拖死了的,熬死了的。這正是司馬懿的高明之處,知己知彼,百戰不歹。以己之長攻敵之短,那有怕的道理。

  • 4 # 隨心說說看

    司馬懿不會怕諸葛亮,他們之間會有作為對手的心心相惜與尊重,諸葛亮雖然神鬼莫測,但司馬懿也是有大智慧的人,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魏國雖然在區域性戰役上有過勝利卻很難動搖魏國的根基,司馬懿是守城大師他一眼就能看出諸葛亮的弱點,那就是蜀國的戰線太長糧草供應會嚴重不足這就是他們的致命傷,司馬懿何等聰明我不跟你玩三彎九轉,你有計策千千萬我有我的一法寶那就是跟你耗,打仗憑的是國力你蜀國有我魏國富有嗎看誰耗得過誰?所以說司馬懿不會怕諸葛亮因為他胸有成竹,當然猜測司馬懿可能也有養寇自重的嫌疑。

  • 5 # 真正鱷魚不哭

    司馬懿才智上當然不如諸葛亮,他能笑到最後跟他命長有很大關係。

    司馬懿對陣諸葛亮屢戰不利:

    《三國志》注引漢晉春秋曰:亮圍祁山,招鮮卑軻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以應亮。於是魏大司馬曹真有疾,司馬宣王自荊州入朝,魏明帝曰:“西方事重,非君莫可付者。”乃使西屯長安,督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宣王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餘眾悉出,西救祁山。郃欲分兵駐雍、郿,宣王曰:“料前軍能獨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遂進。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於上邽。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宣王遇於上邽之東,斂兵依險,軍不得交,亮引而還。宣王尋亮至於滷城。張郃曰:“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在不戰,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今亮縣軍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從,故尋亮。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諸將鹹請戰。五月辛巳,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漢晉春秋曰:亮自至,數挑戰。宣王亦表固請戰。使衛尉辛毗持節以制之。姜維謂亮曰:“辛佐治仗節而到,賊不復出矣。”亮曰:“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戰者,以示武於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

    因為打不過諸葛亮,司馬懿只能祭出烏龜法,堅壁不戰,熬到蜀軍糧盡撤退。

    有人說,司馬懿不是打不過諸葛亮,而是他更高明,不戰而屈人之兵。

    可是不要忘了,蜀軍是在魏國疆域內作戰,蹂躪的是魏國民生!即便諸葛亮軍紀嚴明不搞擄掠,戰事綿延必然要嚴重破壞國民經濟;不禦敵於國門之外,就是沒把握在戰場上直接打敗敵人,只能退而求其次。好比抗戰正面戰場,只有戰略防禦和戰略相持,原因無他,打不過鬼子不敢主動出擊而已。所謂“空間換時間”,是及其無奈的選擇。

    建興十二年北伐,戰事從春天延續至八月,魏蜀兩軍相持百餘日,可見諸葛亮已經基本解決了糧食問題,大軍可以在關中長期堅持,北伐取得了階段性戰略成果。

    如果諸葛亮身體不出問題,蜀軍一定能堅持更長時間,甚至在關中修築城垣長期駐紮。到那個時候,雙方主客易位,魏軍進退兩難,主動出擊凶多吉少,繼續消耗下去只能眼睜睜看著蜀軍坐大。如果呼叫外部支援,殘破的關中無法供養大軍,後勤壓力就落到了曹魏一邊。接下來的劇本將變成,諸葛亮實踐“烏龜法”持重不戰,而魏明帝著急上火。

    甚至說蜀軍只需要分兵在此與司馬懿相持,主力可以再攻隴右,因為主動權在手,丞相完全可以指東打西,充分疲憊魏軍。

    如果諸葛亮能多活十年,天下大勢未可知也。

  • 6 # 趣談漢史

    司馬懿怕諸葛亮早死了,為什麼這麼說呢?第一,諸葛亮早死了司馬懿就沒有統兵的權了。第二,諸葛亮早死了,司馬懿就能攻入蜀國,這樣又給曹魏政權擴大了地盤和增加了實力。從《三國演義》中看出,司馬懿和諸葛亮用兵都用謀取勝對方。兩軍排兵佈陣都基本上沒有懸殊,但是總有一方受條件的影響而取勝,我們稱為“技高一籌”。

    當然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統兵的行家,不分上下,司馬懿心裡還是對諸葛亮謹慎謹慎再謹慎。我們可以看出司馬懿的過於謹慎,就錯失了一些戰機,做為一軍的統帥,關乎著一軍的存亡,所以,司馬懿對諸葛亮這樣的高手過招,棋逢對手,博的才有精彩,司馬懿心裡即高興又敬畏,高興的是百年來難遇的對手,敬畏的是諸葛亮是奇才,你象諸葛亮用“木牛流馬”運糧食,司馬懿得到後騎上一試,連稱諸葛亮奇才。司馬懿就是佩服諸葛亮才這樣說,奇才、神人司馬懿不至誇諸葛亮多少次,這都是發自肺腑之言,從內心裡佩服諸葛亮。

    哪麼諸葛亮就不怕司馬懿了嗎?答案一個當然怕了,你象諸葛亮北伐,司馬懿沒有出的時候,諸葛亮打得多順利。司馬懿一出來立刻阻止了諸葛亮的北伐速度,這說明了諸葛亮從心裡還是擔心司馬懿的出現。如果沒有司馬懿的出現,諸葛亮這次北伐是成功的,他也是從心裡佩服司馬懿的智慧的,對司馬懿也是很謹慎的。諸葛亮再對司馬懿用兵時,總是計劃策略良久才施行。

    綜上所述,司馬懿不是怕諸葛亮,怕的是諸葛亮的軍事聰明才智,關係到自己的兵將生死存亡。司馬懿怕得是諸葛亮早世了,如果哪樣司馬懿就得不到軍權,他的野心也不一定實現,只有諸葛亮不斷地挑釁犯境魏國,司馬懿才有機會永握軍權。所以,司馬懿阻擋諸葛亮北伐,用得是阻攔和拉鋸戰,沒有施行大部隊進攻。從諸葛亮北伐看兵力弱於魏,司馬懿如果大面積部隊出擊,諸葛亮是招架不住的,司馬懿採用阻擋諸葛亮的程序,無非是向魏帝施加壓力,增強自己聲望,穩固自己的軍隊統領大權。

  • 7 # 九日共由

    不怕。由於當時形勢所致,諸葛亮多采取攻勢,而司馬懿相反。這造成了司馬怕諸葛的假象。當司馬懿穿著女裝問使臣“丞相尚可飯否?”時,就明白了。

  • 8 # 等等蝦小影片

    單從軍事才能來說,諸葛亮的軍事指揮能力是很有限的,相比政治才能,他更是一個治國理政的好料。劉備對他也深有了解,所以在劉備行軍打仗時,基本上沒有帶過諸葛亮,而帶在身邊的常常是法正。司馬懿的整體軍事才能大大高於諸葛亮,其實戰水平更是高於諸葛亮

    其實司馬懿無論是軍事才能,還是治理國家的水平,都不在諸葛亮之下,甚至某些方面還高於諸葛亮

    “死諸葛走生仲達”指的是在諸葛亮病故之後,給姜維留下了一個妙計,讓其秘不發喪,緩緩退軍。當司馬懿欲率兵追擊之時,雖知孔明可能已死,但看蜀軍不緊不慢,行軍從容,便以為是孔明的誘敵之計,趕緊收兵。

  • 9 # 面對現實1976

    司馬懿,字仲達,河南溫縣人。208年被曹操強行闢為文學掾,在曹操稱魏王時立有功勞,曹操立繼承人這件事情上,司馬懿幫助曹丕,曹操死後,曹丕繼位為魏王,隨後曹丕篡漢司馬懿又立下大功,深得曹丕信任由一箇中級文官轉為一個高階武官,為以後掌握軍權打下基礎。

    司馬懿的外部敵人,司馬懿唯一懼怕的對手是諸葛亮,諸葛亮總是能料敵在先,司馬懿的陰謀詭計在諸葛亮面前如透明膜存在。司馬懿卻無法計算諸葛亮,諸葛亮六出祁山,主要對手就是司馬懿,諸葛亮曾經三次致司馬懿死地,可惜司馬懿命大最後功虧一簣。

    司馬懿是個很聰明的人,知道鬥不過諸葛亮,發揮忍者神龜的本領,和諸葛亮比誰活的時間長。司馬懿知道自己比諸葛亮活的長,因為自己有兩個特長,一是能忍,能忍世間難忍之事,二是不要臉,什麼說謊,裝瘋賣傻,只要能保老命,什麼缺德事都可以幹出來。

    司馬懿也是命不該死,曹操的後代註定要受那一劫,葫蘆谷一把大火沒能燒死司馬懿父子,木門棧道只射死張郃,司馬懿又逃一難。諸葛亮施離間計,司馬懿裝瘋賣傻逃脫屠刀,終於讓曹操“三馬同槽”的夢想成真。

  • 10 # 風土揚

    司馬懿怕諸葛亮嗎

    諸葛亮為了劉備的統一大業,曾六出祁山。

    司馬懿每次迎戰時,都是釆用避而不戰的戰術,這讓人看上去感到司馬懿怯戰。

    司馬懿真的怕諸葛亮嗎?答案是未必。

    一 司馬懿也是個出色的軍事家,他看出了蜀兵的短板

    在《孫子兵法》裡有:“善勝者不陣,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終勝”的描述。熟讀兵法的司馬懿,自然深知善敗者終勝的道理。不戰不是怕而是善敗,在戰爭中拖延時間,從而達到消耗和瓦解對手的目的。

    諸葛亮北伐的短點是軍糧,這是他必須要面對的大問題,透過遙遠的山道運送軍糧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小心謹慎的諸葛亮每次北伐時,都要分兵保證軍糧的供給。

    那麼蜀兵不能搶奪魏軍的糧食嗎?諸葛亮能想到搶糧,司馬懿自然也會想到藏糧。

    只有一次蜀軍正趕上小麥成熟,諸葛亮讓人盼鬼,嚇得魏軍不敢出營。那次,蜀軍趁機搶收了小麥。

    因此,看透了蜀軍的這個短板後,司馬懿只是佔據著要塞,從不主動出擊,諸葛亮罵他是女人也不出擊,只是和蜀軍拼消耗,他打的是消耗戰。

    事實證明司馬懿善敗的策略是對的,拼不起消耗的諸葛亮只好主動撤兵。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因操勞過度,心力交瘁而活活累死,讓人惋惜。

    二,司馬懿還是個有眼光的政治家

    曹魏集團的內部爭鬥也是十分激烈的。如果司馬懿解決了蜀兵,接下來剷平東吳。那麼魏國將一統天下。

    但不管曹操的那個兒子掌權,結果對司馬懿都不利。歷史上從來都是飛鳥盡良弓藏。

    為什麼會這樣呢?兵權在司馬懿手裡掌握著,領兵的大將都是司馬懿一手提撥上來的。

    任何皇帝對司馬懿都會很忌憚,不解除兵權怕他有異心會造反,肯定會想法除掉他。

    這也是司馬懿從不主動出擊的原因。失去了諸葛亮這個對手,司馬家族也就危機了。

    故,每次交戰司馬懿都是避而不戰。這並不是怕諸葛亮,而是司馬懿有更深層次的打算。

  • 11 # 亭殿閣

    司馬懿使費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餘眾悉出,西救祁山。張郃欲分兵駐雍、郿,懿曰:“料前軍能獨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遂進。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於上邽。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懿遇於上邽之東。——資治通鑑

    司馬懿:“祁山告急,郭淮將軍擔心隴西小麥有失,故未曾率軍救援祁山。隴西麥區一直以來都是我大魏西線糧草基地,不得有失。我擔心郭淮手下的隴西邊軍不足以抵擋諸葛亮。費曜、戴陵,你們率領4000精兵去上邽協助郭淮將軍。(有人會問,既然司馬懿擔心隴西邊軍無法抵擋諸葛亮,為何只派遣4000兵馬支援郭淮?注意精兵是從軍隊中挑選的精銳士兵,他們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足可以一當十。而司馬懿率領的關中軍,本身便是精銳將士。關中軍中的精兵,更是精銳中的精銳。司馬懿手下的精兵也不過2萬人,給予費曜、戴陵4000精兵,已經是很大的比例了。)”

    費曜、戴陵:“末將領命!”

    張郃:“大都督別忘了,諸葛亮擅長使用疑兵之計,當初諸葛亮進軍祁山,還讓趙雲率領1萬偏師進軍郿城。我們應該分兵留守雍州、郿城等地作為後備部隊,沒必要把10萬關中軍全都派去救援祁山。假如我大軍全都去救援祁山,沒有部隊留守雍州、郿城,假如諸葛亮真正目標是不是祁山而是長安那就危險了。”

    司馬懿:“祁山距離郿城數百里,上邽距離祁山又數百里,上邽與郿城千里之遙。如果我軍分兵,前後相聚千里,不能互相救援。假如我軍一分為二能夠獨自打敗諸葛亮,將軍你說的有道理。但是如果不能獨自抵擋諸葛亮,而將我軍一分為二,難免被諸葛亮各個擊破。就像當初楚霸王項羽兵馬眾多,卻四處分兵,不能集中兵力,結果被黥布各個擊破一樣呀。我料想諸葛亮這次北伐不過步卒六萬,以我十萬大軍進軍祁山,再加上郭淮手下5萬邊軍,集中15萬優勢兵力,一定能夠打敗諸葛亮。諸葛亮主力都在祁山,根本沒有多餘的部隊襲擊郿城。再說張將軍應該清楚,當初諸葛亮入寇,讓趙雲做疑兵吸引我大魏10萬大軍。主力卻突襲祁山,隴山以西,差一點就不再是我大魏所有。再說,郿城、長安城高池深,諸葛亮即使真的分兵進攻,也不過是想吸引我軍主力,不足為慮。正因為諸葛亮擅長疑兵,我軍更應該集中兵力而不是分兵雍、郿。”

    司馬懿率領10萬大軍走隴山道進軍祁山,費曜、戴陵則沿著渭水去上邽與郭淮匯合。諸葛亮得知司馬懿的部署,笑道:“上邽小麥和5000精兵,亮收下了。”

    諸葛亮讓魏延挑選1萬將士留下來繼續進攻祁山,卻親自率領5萬主力進軍上邽。為了吸引郭淮,諸葛亮先派遣王平率領2萬部隊前往上邽麥區。這2萬部隊由於要割取小麥,所以輕裝上陣,未曾攜帶鎧甲武器,只是攜帶了鐮刀和裝麥子的籃子。運輸糧草的車馬等。這樣一支部隊在戰場上處境是十分危險的,這時候如果有敵軍乘機襲擊,根本無法組織有力的抵抗,郭淮也算是身經百戰的名將,得知蜀軍割麥,自然嗅到了戰機。

    郭淮:“諸葛亮派遣王平進軍上邽麥區,我們先不用管它,放蜀軍進入麥區,待到蜀軍割麥,我率1萬兵馬正面迎擊蜀軍,費將軍率1萬兵馬到蜀軍左翼,戴將軍率1萬兵馬到蜀軍右翼,二位將軍帶來的5000精兵繞到後方堵截等他們退路。進去以後,如此,蜀軍必敗!”

    郭淮制定這個計劃,是以為諸葛亮只派遣了2萬襲擊糧草的部隊,卻沒有想到諸葛亮把北伐軍的主力都調遣到了上邽。假如司馬懿知道諸葛亮那麼大膽,想必一定會給費曜、戴陵更多的部隊吧!再說這王平率領的2萬割麥軍隊,其實也潛藏有5000精兵。魏軍4路合圍,這5000精兵掩護大軍後撤。而諸葛亮的4萬大軍反包圍魏軍,一番混戰之下,魏兵大敗。郭淮退守上邽,折損兵力2萬,其中費曜、戴陵的4000精兵幾乎全軍覆沒。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

  • 12 # 月舞雲後

    司馬懿是一個極為謹慎的人,而諸葛亮又是公認的足智多謀,兩相對比,就導致了兩個極端情況的產生:諸葛亮對司馬懿用計越發大膽和得心應手,司馬懿對諸葛亮則越發的謹慎和忌憚。

    但司馬懿並不是真的怕諸葛亮,否則他早就退兵了。守中帶攻,穩中求勝的司馬懿最終還是戰勝了咄咄逼人,急於求勝的諸葛亮。司馬懿勝在戰略上的全盤考慮,諸葛亮敗在過於倚重戰術,以強求勝局。

  • 13 # 水墨江南2020

    怕的原因有兩個:

    1. 計謀不如人家。

    2.在位的好對手!

    書中上方谷司馬懿父子中諸葛亮的埋伏,眼見要被大火燒死,突然天降大雨,這是諸葛亮無法料到的,所以他並未在周圍部署兵力,只能眼看著司馬懿父子逃跑。可見他計不如人!

    空城計的真正目的是他想保留諸葛亮這對手,所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他想包住官位!可見諸葛亮是他在位的好對手。

  • 14 # 顏東

    三國當中沒有不怕諸葛亮的,論軍事才能沒有誰能比得了諸葛亮的。司馬懿雖然狡猾,在與諸葛亮兩軍對壘時,沒有一次不是敗的屁滾尿流。如果不是老天降雨,司馬懿父子早就見閻王了。老天若不召回諸葛亮迴歸文曲星君職位,諸葛亮一定會統一天下。怎奈天意亡漢,在蜀漢最後一點氣數盡了的時候,武曲星君趙雲又被召回天庭,此非人力能為之。諸葛亮明知道天意亡漢的情況下,出於對大漢的感情,想要扭轉乾坤,諸葛亮真有這個能力,老天屢降魔難都被諸葛亮擺平的情況下,玉帝只好降旨,令歸本位。這樣司馬家族才有了機會,否則那次不是被諸葛亮牽著鼻子走打。

  • 15 # 零仃洋

    要論智謀,司馬懿不會比諸葛亮差,甚至還要略勝一籌。用“扮豬吃虎”來形容司馬懿是恰如其分的。所以要說怕字,司馬懿是不怕諸葛亮的。甚至恰恰相反,諸葛亮心理有些怕司馬懿才對。

    諸葛亮是他的老闆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的。劉備對他放手委以生殺予奪大權。在這方面說,諸葛亮當軍師一心對外,對內是沒有後顧之憂的。

    而司馬懿就不同了。他的老闆曹操野心勃勃,且嫉妒心和疑心極重。除了用人外,時時提防手下人背叛他。司馬懿在這樣的老闆手下打工,除了盡力完成對外討伐任務外,還得處心積慮地表示對老闆的忠心。既讓老闆委以重任,又不能引起老闆懷疑。從這些方面看,司馬懿的才能是諸葛亮比不上的。所以最後三國落了個“政歸司馬氏”,司馬懿笑到了最後。

  • 16 # 譚文祿

    司馬懿並不是怕諸葛亮,而是他抓住諸葛亮出征路途遙遠,不易征戰,又有急於求成的心態,自己只有避其鋒芒,養精蓄銳伺其機會而攻之,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

  • 17 # 宰相門前走狗

    歷史上的司馬懿並不怕諸葛亮,從當時蜀魏交戰互有勝負的情況來看,司馬懿的才能不在諸葛亮之下。雖然勝負關係上諸葛亮略佔上風,但考慮到彼時司馬懿在軍事上屢受曹氏集團的肘掣,未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另外,《三國演義》的作者有尊劉抑曹的傾向,對司馬懿的描寫不可能客觀公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乙醇燃燒後對環保有否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