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同步物理

    因為想在大中城市紮根,沒有高學歷的話,難度很大。

    城市的就業崗位大多要求高學歷,如果後代不能在城市工作,只能回去農村老家,然而戶口是很難遷回去的,在老家也未必能生存。

    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所有家長都不希望後代被迫離開自己耗盡半生去打拼的城市。

    所以,大城市的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而這些父母,大部分是這座城市的新人,當年依靠自己的高學歷在這裡紮了根,有了自己的事業。

  • 2 # 平古

    1:學生玩手機、或者電腦網路上癮,嚴重影響了學習成績。家長由於時間問題,或者是自身的知識有限,無能力幫助提高。

    2:校園事件經常在各地發生,這也導致了家長對孩子的安全非常擔心。

    3:學區房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家門口的學校進不去,要到其它區去上學,天氣好的時候還好一點,要是遇到天氣不好,颳風又下雨的話,家長整天都牽腸掛肚、提心吊膽的。

    以上三個原因,都會導致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感到焦慮。

  • 3 # 快樂庭院

    現代社會對於孩子教育的焦慮是一個普遍問題,但相對來說,大中城市的家長教育焦慮比較嚴重,這是一個現實。

    做為一個兒童青少年成長長期關注者,我曾有意識地去關注、思考這個問題,之所以如此,我認為主要是一個大環境的不同造成的。對於這個問題,我做以下幾點分析:

    1,中國的大中城市,人的生活節奏和工作節奏比較快,所以整個城市的節奏似乎都變快了,在這個快節奏的大氛圍中,大家所做的事情都是有目的的,就更講效率了,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無形中一切以有用為目標,一切以成績為目標。

    我們現行的教育體制也的確是很大程度上用考試來做評定,儘管這不完美,但也的確 沒有更完美的方法(任何一種方式都不完美,都不可能顧及到所有 的方面)。

    現實生活更為複雜,一個孩子的成長處在幾種實力要求之中:

    家長的要求、

    學校的要求、

    社會的要求、

    個人成長的自我要求。

    一個孩子的成長受到這多種要求的影響,況且這多種要求很多時候會發生衝突,而家長和孩子之間是相處時間最多的,也是關係最直接、最親密的,所以很多問題就會變成家長心理的 一種糾結或者矛盾,體現在家長的心理和精神層面就是焦慮。

    越是小地方,生活節奏和工作節奏也越是相對緩慢,反映到孩子成長中的一些問題也性對緩慢,家長的心理和情緒反應也會變得緩慢,所以家長的焦慮也不如大城市家長的焦慮那麼強烈。

    2,大中城市的家長由於諮詢的發達,各種物質的進步和方便,其接受的教育理念和內容也更為廣泛豐富,每一件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豐富的同時就增加了干擾和選擇的繁瑣。人的眼光一般是就高不就低的,人的慾望也是越來越大的,所以大中城市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一般比小地方家長的期望和要求要高。

    高標準自然要焉要求,要求越多,對孩子管的也自然就更多,而孩子的生命成長規律是不分生活地區大小的。每一個人都喜歡自由,孩子也是如此,管的越多越容易產生矛盾,越容易讓家長費心,自然就更容易產生焦慮。

    對於家長子女教育焦慮問題,從大範圍來看,按照焦慮程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順序,大致如此:

    鄉村、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

  • 4 # 禾沐全息心理

    謝謝#悟空小秘書#邀請回復。@悟空問答隨著時代變遷社會進步,我們在享受更多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承受了越來越大的壓力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老祖宗留下來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種讓人聽起來無限神往的閒情雅緻,被快速發展的節奏碾壓的粉身碎骨。我們每一個人,在這樣高速變革的時代,都面臨著種種選擇,而每一種選擇背後面臨的是更多不確定的未來,這些都會讓我們徒增焦慮。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讓太多的人感覺到喘不過氣來。如果說現在是一個全民焦慮的時代,絕對恰如其分。將於相對於其他的事情而言,孩子的教育問題會讓家長朋友更為焦慮。因為孩子的教育無法重複,只能按照固定的線性軌跡往前推進。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在我們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出現了錯誤,那就可能變成一個無法彌補的錯誤了。不像其他的事情,如果發現了問題可以重新再來過。對於孩子的教育,不具備這種重複性選擇的可能性。所以這種情況下讓我們對每一次的操作就變得更加謹慎,焦慮也自然而然的出現了。但是說實話,給我的感覺很多的家長是瞎著急,基本上都是別人在做什麼,一波瘋似的跟著去學什麼。比如說別人家的孩子上補習班,OK,那我的孩子也需要去上;別人家的孩子上了一個什麼興趣班,學了一門樂器。OK,我孩子也要去學。總而言之,是處於一種抄襲模仿的狀態。這就像那句廣告詞說的那樣:“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很少有家長真正的去思考一下,我的孩子需要什麼?而我的孩子又究竟具有怎樣的特質?所以說這種焦慮的背後,還有一部分是因為盲從、茫然,不知道如何處理導致的。當我們對一個事物缺乏瞭解,缺乏規劃的時候,我們就會產生強烈的焦慮感。作為成年人我們很清楚,很多道理不僅僅是一句話而已,是真真切切會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發生的客觀事實。但是對於孩子而言,他們是缺乏這樣的認知的。我們能夠理解這些內容,是因為親身經歷過。而孩子恰恰缺乏的就是這樣的人生經歷。可是這種人生經歷一旦成為現實,又會給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這就讓這類問題的解決,變成了一個充滿魔咒的死迴圈了。家長自然不希望孩子的成長走彎路,這也會讓家長為此充滿焦慮。以我多年的心理諮詢工作經驗來看,很多家長的焦慮都是源於對孩子的不瞭解,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良性互動導致的。未來的不確定性的確會讓我們感覺到焦慮,現實溝通的不契合性,也會引發我們更多的焦慮與衝突。如果說這個時候家長跟孩子能有足夠多的良性互動,能夠了解孩子的特質,然後根據孩子的特質制定對應的解決方案,或許能夠讓我們的焦慮有所緩解。沒有複製貼上,禾沐心理,只有原創!(ง •_•)ง

  • 5 # 討厭的爸爸呀

    豈止是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很焦慮

    豈止是大中城市的家長對孩子教育問題很焦慮!

    當今社會,大家對什麼問題不焦慮呢!

    焦慮職場、焦慮教育、焦慮醫療。。。。。。

    我們現代人就是生活在熱鍋裡,大家都在焦慮,不焦慮的反而變成不正常的了!

    你滿足於當下生活,就是不思進取!

    你滿足於朝九晚五,就是油膩大叔!

    你滿足於孩子的義務教育,就是對孩子未來不負責!

    你個人GDP必須每天呈幾何倍數翻滾才是正常的!

    你的孩子必須進入人大附中、必須國外遊學才是正常的!

    試問,如此嚴峻的生存壓力,誰不焦慮!

    你不焦慮就有一群焦慮的人圍攻你,敢不焦慮!

    這是種病,病因在哪裡誰都知道,暫時無藥可治,唯有焦慮!

    默默可憐一下同自己一樣處於無比焦慮中的70年以後生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們!

  • 6 # 獵吧

    “為什麼有些大中城市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很焦慮?”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正中目前社會現實的靶的。

    但是,應該稍作修改是“幾乎所有的大、中、小城市,特別是中等省會城市,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都很焦慮”。

    為什麼不包括鄉鎮呢?

    因為鄉鎮已經跨過了,恢復高考最初十幾年,萬眾闖關畢業、國家安排吃皇糧的階段。

    更重要的是,教育成本的日益提升,農村看病、升學、結婚生子等的費用,已經難以支撐。

    還有一條,就是城市中等階層的家庭,“學習決定命運”的社會意識早已全面覺醒。

    其實,無論城鄉、無論階層,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都很焦慮。只是,或多或少,或輕或重而已。原因很複雜,不是一言所能以蔽之的。

    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社會現實所致。

    目前,繼改革開放四十年週年之際,時代發展更加迅猛,階層分化日益明顯。知識改變未來、知識決定命運,已經形成全民共識。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所有家長的盲目跟風行動。孩子的學習,成了他們為之奮鬥、不惜犧牲一切的終極目的。

    其二、望子成龍。

    華人的對比、跟風觀念很強。別人家的孩子考上了985、走出了國門讀博、畢業後進入了高層。自己的孩子如果不能超越,總是感覺低人一等。所以,多數家長做夢都在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努力、再努力,金榜題名、衣錦還鄉。

    這樣,一方面自己減輕了孩子的後顧之憂,另一方面還能成為街坊、鄰里、親友的羨慕,甚至自以為受到仰視的資本。從此,無論何時何地,也可以把委屈多年的頭,能夠高高的抬起。

    其三、階層日益分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階層分化日益凸顯。條件優越的家庭,利用強大的資本基礎做後盾,讓孩子從小受到超越普通家庭的、更加良好的教育。讓孩子走進重點院校,甚至跨越大洋彼岸深造,將來成為一流的人才。

    普通家庭,因經濟條件等等所限,只有靠孩子自己加倍的努力,和自己傳統的教育模式,以期趕上或超過別人,擠進層次比較高的學校,進而一步步跨入更高的職業階梯。

    雙向八車道,長龍處處擠。

    在孩子依靠學習,通向美好生活的道路上,車好車壞、出現故障、道路結冰、發生問題等等現象十分正常。

    但是,作為家長,不顧孩子、盲目的跟風。致使孩子在學習的漫長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常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其結果必然引起,眾多家長的無奈和焦慮。

    親愛的家長們,時代的快速發展,社會正在發生著及其微妙的變化。學習已經不是孩子走向美好生活的唯一途徑,關鍵是從小培養其Sunny頑強、積極向上、寬厚大愛的綜合素質。

    為了孩子,請跟上時代,加強自身學習。思維超前、改變觀念,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擁有一個更好的明天。

  • 7 # 簡學知識學堂

    2018網路裡有個很熱的詞“焦慮”,甚至有衛影片道把這個詞帶到跨年晚會。明擺著是想借著這個詞炒到2019了!

    現在你又把這個詞帶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了。我就不明白了,你明白什麼是焦慮嗎?

    發個火,被稱作焦慮!

    著急了,被稱作焦慮!

    想男友了,透著焦慮!

    失戀了,滿腦子焦慮!

    失業了,全世界都焦慮!

    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從來都沒有“焦慮”這個詞,你只不過有點著急上火罷了!

    我不否認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教師水平也確實有高下之分,不同地區對於教育的投入也差別比較大,這對於孩子們來說確實是不公平的。但是國家已經在透過各種渠道去改善,並不停地推出新的政策,來平衡這些問題。教育自始至終都是人的問題,倒退20年,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教育和師資水平都較現在差的太多!那個時候難道就沒有大學生了嗎?沒有專家、教授了嗎?

    作為教育的參與者,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正確看待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培養一個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人生就是馬拉松,起點和中途的落後都不重要,終點距離你還很遠,任何時候你想超越都有機會。首先要培養孩子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光看考試卷上的分數是看不到這些的。

    很多有錢人,從來都不缺少優質的教育資源,就是天天把老師請到家裡給孩子上課都可以。比如大明星成龍、張國立,他們能夠花大價錢享受最優質的教育資源,但是也沒能挽救他們在教育上的失利。父母們都想爭著做有錢的人,然後給孩子最優質的教育資源,來平衡自己內心的虛榮心,我勸你省省力氣吧!

    在孩子的教育參與者中,老師都是接受過正規教育的專業人士,但還是會出現各種問題,那麼很多家長從來都沒有接受過這些專業的培訓了,怎麼才能教育好孩子呢?我建議所有家長要先教孩子做人,父母自身也要不斷的學習和提高。否則你拿什麼去教孩子呢!

    “焦慮”這詞離教育還遠呢!

  • 8 # 塑造孩子的未來

    主要是對教育不瞭解,對孩子學習沒有信心。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一些基本心理特證:

    一是安全本能。孩子有著強烈的趨利避害意識。遇到危險狀況就會啟動自保行為。比如當他長期處於危險的環境中時,他會將全部精力來應對可能出現的危險,為此可能會不惜代價。

    二是獨立本能。生物都有潛在地快速成長的內在激情。比如荒原上剛出生的馬駒,會在十幾分鍾內學會奔跑並跟上馬群的行動。孩子內在心理中也有快速成長的慾望,這體現在孩子爭取獨立自主的意識上。

    三是自尊需求。孩子都喜歡聽表揚,不喜歡批評,批評太多孩子就會反感,進而對自己的喪失信心。

    從現在孩子成長的環境來看,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都很高,為了培養孩子上名牌大學都制定了嚴格的培養計劃,許多家長緊盯著孩子學習的成績,稍有不滿意就會訓斥。這幾乎成了中國家長教育孩子普遍的現象。

    面對家長高標準培養計劃和嚴格的培養過程,孩子的自主能動性被剝奪了,使得孩子內心追求獨立的本能受到壓抑,因此孩子從內心裡是牴觸和反抗的,這就是孩子逆反的內在原因。家長時時對孩子學習過程嚴加管教,特別是當孩子出現失誤和錯誤時,家長都會怒氣衝衝地加以訓斥,對孩子的自尊和成長信心是滅頂之災。孩子實際上是沒辦法達到家長近乎完美的期望的,只能用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做法來消極應對,這又會進一步引來家長變本加厲的懲罰,甚至是體罰。家長透過訓斥、體罰的方式來體現自己的教育權威,以求使孩子達到自己的教育目標。

    因此,孩子時常處於家長絕對淫威之下,沒有申辯的權力和機會,這使得孩子的精神時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主要精力都會用來應對家長可能的責難和懲罰,對外界新鮮事物的興趣會減退,思維遲鈍且學習效率低下,又會導致孩子學習狀態極差,學習成績更加糟糕,進入惡性迴圈,怨氣的積聚最終孩子可能會用極其暴力的方式來回擊家長,表現在行動上就是孩子對家長管束的激烈的逆反行為。

    解決的辦法是:

    1. 營造一個平等、舒心、和諧的家庭氛圍,與孩子平等相處,經常聽取孩子的意見,瞭解孩子的一些想法,給孩子一些自主決定權。

    2. 在學習上要充分相信孩子能力,孩子透過獨立自主的意識和能力得到的成績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成就感,同時會增強孩子自我發展動力和信心。

    3. 孩子的自主發展中不可避免的要犯錯誤,允許孩子犯錯並給予孩子改進的空間,需要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做“旁觀者”,不要事事為其操刀,更不能對孩子成長中的失誤進行苛責。

    家長引導幫助孩子的發展,最終目標是放手讓孩子獨立自主地發展。

  • 9 # 借人之智2

    因為有一句話是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還有一個問題是別人都在努力,自己不努力就真的淘汰了,再有就是中國的行情就是這樣,沒有文化的大多數人都給不了自己好的生活,沒辦法,大家都是這樣想的,能像三毛那樣境界的不是也得有文化才行嗎

  • 10 # 彭華勇家庭教育

    現在整個社會,不少家長都非常焦慮,焦慮已經成為危害家長心理健康的重大殺手,當然,焦慮,也是導致家長家庭教育跑偏的重要原因。

    我一直強調,學習家庭教育,很多家長都進去了誤區,急功近利找方法,找快速解藥,卻成天神經兮兮的,看到這個擔心,望著孩子那個又焦慮,如此心態,談何教育好孩子,只要家長的心態是焦慮擔心的,那麼,再好的方法,她也運用不了!

    而且,我一直強調,擔心就是詛咒,相信就是力量。很多孩子出現厭學叛逆、抑鬱等問題,就是家長從小孩子過度擔心導致的,擔心了那麼多年,終於把孩子擔心成問題少年了!

    所以家長調整自己的心態至關重要,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走勢!那麼如何調整心態呢?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時候,不自覺就會焦慮擔心?怎麼辦呢?

    第一,家長要放下對孩子的高期望,放下就是成就,沒期望反而是最好的期望。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家長如果心中一直有高期望,就像一直踮起腳尖,伸直脖子,兩眼直視孩子的分數,每次考試,一上一下,都牽動著家長的心態,一驚一乍的!

    而為什麼說放下就是成就呢?因為放下高期望,家長才能真正學會放手,學會放手,才能給孩子自由,有自由孩子才會有自覺!而家長如果有高期望的執念,就會容易擔心,一擔心,就焦慮恐懼,一恐懼就會控制,要求,監督,一控制監督,孩子就失去內在動力,而且必然叛逆,於是,各種問題來了?

    第二,家長要覺察自己,區分界限。什麼事情是孩子的事情,吃飯,讀書,睡覺,健康,未來都是孩子自己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要區分界限,讓面對,讓孩子承擔,即使暫時一承擔面對,就出問題,就犯錯,但是沒有嘗試,沒有犯錯,孩子怎麼會長大呢?嘗試犯錯,是孩子成長進步的階梯!

    而一旦家長把孩子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自己替孩子承擔了,替孩子著急了,那麼問題就孩子。即使你再嘮叨,再說教,孩子從來不面對承擔,孩子也一點都不著急,氣得你進醫院他都會無動於衷!

    第三,先敬父母,再愛伴侶,再愛孩子。這是家族的序位,不要把這個順序顛倒了,先盡心盡力孝順雙方父母,讓老人身心愉悅,感覺自己很受尊重,被重視。其次就是處好夫妻關係,彼此恩愛,其次才是愛孩子。

    而很多家庭裡,老人是被忽視的,夫妻之間是冷淡的,一股腦跳進了全心全意為孩子服務的火坑。殊不知,孩子能承受起這個福報嗎,所以人都以他為中心,考慮照顧他,這樣的孩子早早地把福報享受完,那麼長大了,能不吃苦嗎,能不命苦嗎?

    第四,每天朗誦經典,朗讀經典好處很多,可以靜心,可以提神,可以增強自身能量。越古老的文字越有能量。所以,比如儒家《論語》《大學》《中庸》《孝經》《弟子規》等,道家的《清淨經》《道德經》《莊子》《陰符經》等,釋家《心經》《金剛經》《壇經》《地藏菩薩本願經》《藥師菩薩本願經》等,這些經典,哪怕每天讀一點點,只要堅持了,對於人的心態,精神狀態,能量氣場都會非常有幫助!只是很多人不會堅持去做!

    第五,每天練靜心養身的傳統功夫。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流傳下來了很多好的養生功夫。比如《八段錦》《五禽戲》《太極》《蓮花生動功》等,這些養生功不僅僅是強身健體,更多的的可以提升精氣神,讓人能量強大,心也隨之更靜!

    比如,我自己,就經常練習站樁,混元樁,以及《蓮花生動功》,堅持了不到半年,身體精氣神好多,堅持一年,走路感覺好輕鬆,全身很有勁,而人的能量提升了,心態也自然容易平和寧靜。傳統是個寶,可惜很多人還不知道,需要我們多多弘揚!

    第六,禪修打坐,內觀自己。人之所以有很多的煩惱,痛苦,其實是因為自己雜念太多,慾望太多,而禪修,就是很好的覺察,覺察自己的念頭,自己的心,起心動念,從而能夠很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

    需要說明的是,分享的這些方法非常有有價值,只是很多家長不一定懂價值,所以很多人只是看一看,那麼幫助就有限;如果真的懂價值的,就會發現,這一節分享的價值太太,如果看懂了的,去行動了,甚過你在外面參加很多數萬元的課程!因為這些都是我諮詢實踐證實很有效果的!

    總而言之,心態對於家長來說非常重要,學方法之前調整自己的心態,擔心就是詛咒,相信就是力量,心態好了,感覺就好,感覺好,離目標更近,吸引來的都是美好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復仇者聯盟4》結尾,為何雷神選擇加入銀河護衛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