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場主大叔

    如果諸葛亮再多活十五年,蜀國能不能統一天下?

    我們以上帝視角來分析下這個問題。

    當時的魏蜀吳中,蜀國無疑是國力最弱,而魏國是綜合實力最強的。就當時三國的人口而言,魏華人數最多,大概有個450萬左右,吳國次之,大約有230萬,蜀華人口最少,撐死100萬。在古代這個人口就是生產力的時代,各國的人口基數無疑決定了經濟的發展程度和軍隊的數量,因此從經濟和軍事上來看,蜀國無疑是處於劣勢的。難道這種劣勢就永遠無法改變嗎?其中以我們的上帝視角來看,諸葛亮如果能多活十五年,至少有兩次機會改變這種格局。

    如果諸葛亮再多活十五年,蜀國能不能統一天下?

    第一次機會便是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的時候,當時的司馬懿透過政變的手段成功從曹爽手中奪得魏國的軍政大權,但是對於整個魏國來說,並不是每個人都和司馬家是一條心的,再加上後來司馬懿夷曹爽和其黨羽三族,手段過於殘酷,曹操的老部下和曹氏宗親都對司馬懿很是不滿。因此在這個時候,如果諸葛亮趁勢北伐,在聯合東吳一同進軍,很可能會使得魏國大亂,從而佔據不少地盤。

    如果諸葛亮再多活十五年,蜀國能不能統一天下?

    第二次機會便是公元257年,諸葛亮的兄弟諸葛誕當時因為與其關係甚好的夏侯玄和鄧颺被殺,加上王淩、毌丘儉等人的死也讓他的心中對於司馬氏心懷不安,於是在公元257年起兵,並且還得到了東吳的支援,雖然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但是如果此時的諸葛亮還在的話,諸葛亮、諸葛誕加上東吳一起出兵,說不定可以動搖到魏國的根基。

    因此,假如諸葛亮再多活十五年的話,可以遇到兩次天大的機會,特別是第二次,那個時候諸葛亮最大的對手司馬懿已經死了,可以說機會很大。

  • 2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如果諸葛亮多活幾年,天下一樣不會歸蜀漢。

    劉禪對諸葛亮的忌憚;蜀漢兵源難以補充北伐無力。

    後主的忌憚

    劉禪並非我們認知中的那樣昏庸無能。十六歲即位,在帝位執政四十餘年後降魏。諸葛亮輔佐劉禪十三年後病逝,沒有諸葛亮的輔佐還能穩坐帝位二十七年這樣的人會昏庸嗎?

    自先主去世後,諸葛亮主掌大權。如果諸葛亮想改朝換代可以說輕而易舉。隨著劉禪慢慢長大自然是想要中央集權,即使諸葛亮再忠心不二。沒有一位帝王願意把兵權全部交到一個人手中,這相當於把自己的江山賭在這個人手中。所以我認為劉禪對諸葛亮是忌憚的,即使諸葛亮不死慢慢的也會被劉禪奪權。一旦發生奪權,會有很多認識支援劉禪的,因為生於亂世誰都想建功立業,不能所有功勞都被諸葛亮得了。

    蜀漢北伐無力

    蜀國發展遠遠不及魏國和吳國。魏國有曹操打下的根基;吳國又有孫堅、孫策、孫權三任君主發展。

    魏國在曹操活著時統一北方,統一北方後基本沒有出現大的戰役,因此北方得到休養生息。又因南征北戰招降的地方降軍無數,帳下又有上將千員這等雄厚的資本不是可以輕易撼動的。

    吳國以天險據守魏國、蜀國,除了孫權發起的五次合肥之戰,基本再無大的戰事。五次合肥之戰總計損失不會超過十萬,傷不到根基。國力雖不如魏國,但是有天險在足以拒險守土。

    蜀國自漢中、夷陵兩戰,陷入了兵源危機。如果沒有蜀道難這地理優勢,恐怕蜀國難以恢復國力,而且每次北伐都會消耗大量糧草儲備。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摘自《三國志•諸葛亮傳》

    所以我認為即便諸葛亮再活幾年,對於三分歸一也是無望。

  • 3 # 太極小書蟲

    諸葛亮,生於公元181年,卒於公元234年,享年54歲。這個壽命雖然不能算高壽,但在當時也不能算早逝。就算再給諸葛亮十年壽命,還是做不到天下一統於蜀漢。原因有三。

    一、國力不允許。土地和人口是當時衡量一國國力強大與否最重要的指標。別的不說,我們只要看一下當時魏蜀吳三國的人口就知道,蜀漢要統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曹魏的人口大約在440萬,東吳230萬,蜀漢90萬。人口意味著勞動力,意味著稅負,意味著兵源。只有90萬人口的蜀漢的戰爭動員能力和承認能力一定是不如人口近乎5倍於它的曹魏。

    二、對手不允許。蜀漢統一全國最大的對手是曹魏。而曹魏陣營的魏明帝曹叡不是個庸主,無論是智力水平還是政治手段都可圈可點。而司馬懿隱忍堅毅、善謀奇策,更不是易於之輩。在國力不如的情況下,而曹魏陣營只要正常發揮,不犯低階錯誤,就能讓蜀漢束手無策。在絕對實力面前,所謂計謀都不止一提。

    三、隊友不允許。蜀漢集團粗略的分可以分為新舊兩派。跟著劉備的這群人幾乎沒有蜀中本地人,都是外來戶,所以是新人,而劉備死後,諸葛亮就是新人派的帶頭大哥。而劉璋留下的大量舊臣多半是蜀中的世家大族,這些就是舊人,而舊人的帶頭大哥是李嚴。諸葛亮每次北伐,時間一久後院就會起火。這就是新舊派系矛盾。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劉禪也不一定希望諸葛亮能北伐成功。一旦成功,功高蓋主,諸葛亮還會不會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那就不是劉禪可以冒險的了。

  • 4 # 飄雲少年

    如果諸葛亮在多活幾年,那麼天下會歸蜀漢嗎?

    答案是不會,天下大勢從來不會因為一個人多活幾年就能去改變,諸葛亮也是人,他並不是無所不能的神。

    且蜀漢能否一統天下和它的對手是否是司馬懿也沒有任何關係。

    人們常說有多大的能力,就去做多大的事情,腳踏實地往往比去幻想著一口吃一個大胖子撐死來的好,因為你沒有那個能力吞下去,也消化不了。

    蜀漢最後不能統一天下的根本原因是在,人口、土地、經濟拓展發麵有著巨大的侷限性。

    諸葛亮北伐多活幾年又能如何,那時的蜀漢政權只有一州之地,去對抗天下十二州,憑什麼?

    準確的說蜀漢政權唯一的一絲爭奪天下的機會斷送在了關羽荊州之敗。如若荊州還在,有幸遇上曹魏國內亂,聯合東吳不是沒有機會撕碎曹魏政權。

    必敗之因

    一、儘管蜀國只有一州之地,他的內部矛盾也非常嚴峻,諸葛亮和李嚴政見根本不一致,人口少帶來的危害,三抽一丁,賦稅十抽四,這是李嚴的主張,諸葛亮一個內政高手當然明白其中的危害。

    二、人口少,帶來的是生產勞動力更少,這直接會影響到糧食收益的多少,不打仗人要吃飯,打仗需求更大,糧食可事關士兵們計程車氣高低。

    三、軍事戰略地,失去荊州的危害就是諸葛亮每一次出兵北伐,曹魏的人都能猜到出兵經過那些戰略地點。

    四、東吳不是傻子,三國裡面東吳的實力是居中的,那麼聯合蜀國擊敗曹魏,只有東吳有那個實力去慢慢消化,蜀漢是真的沒有機會。

    五、益州疲敝,三國亂世幾十年,百姓就受了幾十年的戰亂,如果可以,誰又不想過安生的日子,沒有那些打不完的仗。

    總結:所以諸葛亮多活多久都沒有能力去改變蜀漢的頹勢。

  • 5 # 清晨如風195

    諸葛亮雖神機妙算,但他一個人挽救不了蜀國滅亡的命運。諸葛亮憑藉其過人的智慧,可以延緩蜀國滅亡的歷史程序。蜀國面積最小,人口也最少。在冷兵器時代,人口數量的多少,可以說對戰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蜀國在人口數量上不佔優,也就決定了蜀國士兵人數是魏、蜀、吳等三國中最少的。蜀國的人口最少,但蜀國的官吏是三國中人數最多的。這也能反映出蜀漢政權政府機構臃腫不堪,大量的官吏需要政府財政供養,無形中增加了老百姓的負擔。這無疑會加劇社會矛盾。

    蜀國山多,地勢險要,想要大規模進攻不太方便,而且蜀國也會做好準備,對方失去先發制人的先機。其次,想要突襲的話,諸葛亮也會考慮到的,怎麼會讓你有機會。再次,諸葛亮在的時候,肯定會想著攻打魏國,曹魏哪裡有精力去攻打蜀國。諸葛亮是偉大的政治家,治國安邦是他的強項,有他在,不會打破天下三分的平衡局面。曹魏擁有天下九州其中的六州,人口數量居三國之首,這就是兵源保證,也是稅收資金保證;蜀國和東吳雖然和曹魏領土面積相當,但是蜀和吳的耕種面積不如曹魏,這就是糧草差距;三國時代中原人傑地靈,南方多為蠻荒之地,這就是人才素質差距。

    如果自己活著的時候不能成功,死了以後蜀國就更沒人能成功。所以諸葛亮死的時候把大權傳給了不那麼想打的費禕、蔣琬,而不是願意打的姜維,用意很明顯----我都拼不過,你們就算了吧,就過幾年消停日子,什麼時候被滅什麼時候算了吧。蜀國被滅其實心裡也是清楚。他可以不打,那個時候他歲數已經很大了,他可以享清福,當丞相,反正幾年之內還是不能被滅的,幾年以後死了,滅不滅國跟他也沒關係。

  • 6 # 會飛翔的小豬豬666

    對於諸葛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可以說是三國裡面最出名的一個人了,自從被劉備帶出茅廬山莊以後就一直為劉備鞠躬盡瘁,同時也為自己留下了千年的美名。

    有人說如果諸葛亮多活那麼十年的話,說不定歷史就會改寫了,也有人完全不贊同,更有的人說歷史就是歷史沒有那麼多的假如

    其實在我看來,再給諸葛亮三百年也照樣要被滅,任何時期龜縮四川的政權都只能割據一時,最終逃不了被滅亡的結局。

    諸葛亮說實話。治國真是一等一的。打仗這是副業。不知道老羅怎麼想的把諸葛亮寫的無所不能。當然,即使是副業,還是把主業是打仗的司馬懿打的只敢打消耗戰

  • 7 # 旅程2249528050

    諸葛亮即使多活幾年,也改變為不了三國鼎立局面,更不可能統一天下。其實諸葛一生征戰,六次伐蜀,既為報劉備拖孤之恩,更是所處地位與國內形勢所迫。當時的客觀情況是蜀國沒有統一天下的實力和條件。不管是從經濟、還是軍事上,蜀漢均不如魏國,也比不過吳國,是三國中最弱的一個國家。而且蜀國連年征戰,更是耗盡國力,因此,既使諸葛多活幾年,也難改天下大勢。

  • 8 # 正史漫談

    直白點說:不管諸葛亮能活多少年,統一天下的都不會是蜀漢;實際上,自從夷陵之戰以及劉備死後,蜀漢就沒機會了。

    時間越久,蜀漢越弱勢

    對於白帝託孤之後蜀漢政權尷尬處境,沒有人比諸葛亮更清楚。

    公元228年11月,趁著曹休敗給東吳、曹魏兵力往東集中的機會,諸葛亮決定再次北伐。為了壓制蜀漢政權內要求休養生息的呼聲,他向劉禪上書,詳盡列舉了必須儘快用兵的原因,這裡只挑出三點:

    第一,“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為了支撐政權的合法性,劉備臨終前委託諸葛亮持續討賊;

    第二,當初劉備從全國各地帶到蜀地的精銳將士,已經隨著年月逐漸損耗,再過幾年將失去2/3。而這些優質的人力資源,遠非益州能夠提供,所以必須趁著這些人還在,儘早北伐;

    第三,從地圖上看,三國實力貌似差距不大,但實際上,東漢的13州中,蜀漢政權只佔據了1個益州,曹魏佔據了9個、東吳3個。若想以一敵九、以弱勝強,趁對方大局未定時孤注一擲也許還有一線生機;若試圖打持久戰,等於是自尋死路。

    看到這些我們就應該明白,為何蜀漢"小國寡民,窮兵黷武",為何諸葛亮、姜維喪心病狂般的貫徹這一路線?箇中辛酸其實早已被當事人道出。

    可惜的是,諸葛亮在世時數次北伐,均未取得戰略性的勝利;而隨著兵力、將才的消耗,北方生產的恢復,蜀漢與曹魏的實力差距將越拉越大,諸葛亮活得越久,機會越渺茫。

    遠非個人才能可以填補的蜀、魏實力差距

    關於三國各自的人口、兵力資源,這裡就不再列舉了。曹魏有多強?從淮南三叛就能略知一二。

    所謂淮南三叛,是在曹魏後期,由於司馬氏專權,引起鎮守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兵變。分別為王凌之叛(251年)、毌丘儉文欽之叛(255年)及諸葛誕之叛(257—258年)。

    作為對抗東吳的軍事前沿,壽春所在的淮南地區物資充裕、兵力強勁,並且三次叛亂都聯絡了東吳的支援,甚至蜀漢也在西邊進行牽制。但毫無懸念的是,三次叛亂都被輕而易舉地平定,被司馬氏掌控的曹魏政權不僅沒有傷筋動骨,反而更加團結;出兵接應叛軍的東吳則偷雞不成蝕把米,元氣大傷。

    內外呼應尚且不能動曹魏分毫,光靠蜀漢從外強攻?希望更加渺茫。曹魏之所以不急著拿下蜀、吳,是顧慮到對方的自然天塹,避免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而已。若要不計代價正面硬剛,蜀漢早就垮了。

    靜待曹魏內亂?不存在

    縱觀史書,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規律:當外有強敵時,封建政權往往愈發團結;當歌舞昇平之際,反而會“敵國破、謀臣亡”,內部開始無休止的內耗。最典型的,莫過於肥水之戰前後,東晉王朝的政治生態的巨大變化:

    開戰前,王、謝、桓三家同仇敵愾;度過危機後,開始狗咬狗,北府兵也成了犧牲品。

    因此,若諸葛亮還活著,曹魏只會更加團結,司馬懿也會更加備受重用,北方各大士族為了共同利益,更會源源不斷地為曹魏提供人才。而蜀漢?恐怕只能繼續“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再說了,就算諸葛亮真的有如神助,帶領蜀漢佔據了上風,那估計東吳會馬上與曹魏聯合抗蜀,到底是誰統一天下,仍未可知。

    後世對蜀漢政權以及諸葛亮的同情,其實更多的是被三國演義傳遞出的作者偏好影響。在正史上,曹魏才是被史家視為代表華夏的中原正統王朝。封建政治沒有善惡,若能令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不管皇帝姓曹還是劉,甚至是司馬,那都應被支援。

    可惜沐猴而冠的司馬氏爛泥扶不上牆。

  • 9 # 煮熟的鴨子在盤子

    如果諸葛亮能夠活到73歲,那麼就是說能夠輔佐後主20多年,在深一點就是北伐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將要完成。

    諸葛亮一生活了53歲,三顧茅廬跟隨劉備打天下,從一介草民到一國之相大大小小戰役經歷無數次,大多數戰役都比較成功,可是唯獨北伐對於諸葛亮來說比較坎坷。諸葛亮六出祁連山,六次北伐,最終因為過度疲勞病逝五丈原。諸葛亮死後蜀國喪失一棟樑,國家的損失,這給魏國吞噬蜀國一個美好前途,司馬懿也失去了一個對手。其實,在蜀國當時的情境來看,除了諸葛亮是經天緯地之才,其他能夠輔助後主的太少了,再加上後主是一個聽信小人讒言,淫亂後宮,不思進取的發抖,所以蜀國滅亡的趨勢天意難違。

     

    那麼,話又說回來,如果諸葛亮多活20年,蜀國能夠統治天下嗎?我覺得不行。因為當時蜀國內空虛,連年戰爭民不聊生,加上後主沒能力,只憑諸葛亮一人之力是很難取勝的。況且,對外來看,當時的魏國國內司馬家族掌控天下,在用人、對外各項政策都比較民主,所以我覺得即使諸葛亮多活20年《三國》依舊是像歷史上的三國不會改變。

    國力是決定一個國家戰爭的基本條件,就像8年抗日戰爭,雖然中國在戰爭初始階段由於種種原因而處於劣勢,但是中國國土面積遼闊,人口眾多,戰爭潛力大,加上論持久戰等正確的戰略,日本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吳國-東吳未得到開發,人口稀少,農業生產落後。淮泗家族和外遷流民為江東帶去了生產技術,實行屯田制,設農官如屯田校尉。特產紡織品如麻布,絲織品,銅礦,以及海鹽。孫吳時期也形成了從遼東到海南島的海上貿易。孫吳經濟基礎薄弱,雖經過幾代人努力經濟得到發展,但工業農業貿易水平遠不及曹魏。

    諸葛亮雖然是一代奇才,但無奈蜀國國力跟魏國差距太大。魏國也一直政局穩定、人才不斷,諸葛亮是沒有機會的。諸葛亮自己在“隆中對”裡也說,要等到天下有變,劉備才有統一全國的機會。

     

    司馬懿父子篡權的時候,魏國倒是發生了動亂。王凌、毌丘儉、諸葛誕先後發起三次叛亂,史稱“淮南三叛”。但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也都是難得一見的梟雄人物,“淮南三叛”被三人很快就平定了。諸葛亮即使趕上了“淮南三叛”,也是沒有機會統一的,頂多能趁機搶下關中、涼州等地。

    所以,諸葛亮想統一天下,要多活80年,趕上“八王之亂”、“永嘉之亂”這樣的亂世才有機會。

    魏國佔有天下十三州的九個半州,土地面積遼闊,都是中原富庶地區,自然人口眾多;吳國佔有兩個半州,分別是揚州、交州及半個荊州,因此人口居第二位。

     

    蜀國佔有益州,理論上還有南中和漢中,但南中在當時屬蠻夷之地,難以管理,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對蜀國貢獻有限。漢中屬戰略要地,曹操劉備為爭奪漢中打了三年的艱苦戰爭,最終以曹操撤軍,劉備得漢中地告終,然而魏國撤退之前把漢中人員都遷走了,因此在人口上並沒有給蜀國帶來多大幫助。

    因此,蜀華人口不足導致了底子薄,後發潛力小,按理只能偏安一隅,被統一是遲早的事,諸葛亮北伐是在不可能當中尋找一絲機會罷了,非人力所能為,諸葛亮就算再多活20年,也是不可能統一天下的。

  • 10 # 大理小哥生活日記

    蜀漢在三國中是最小的國家,在關羽大意失去荊州後,蜀漢只有西蜀一地而已。曹魏佔據中原大片地方無論人口,土地和財力都是蜀漢的幾倍。所以諸葛亮不管活多久都是無法滅掉曹魏政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蠍子王的歸來》內容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