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西漢最鼎盛時期是否為世界第一軍事強國? 漢武帝宣戰匈奴,到最終匈奴人遷徙。
9
回覆列表
  • 1 # 太興真人

    從以往的歷史研究認為,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與蠻族入侵有關,這些蠻族包括日耳曼人和匈奴人,而匈奴人的西遷是導致羅馬帝國滅亡的直接原因。其實,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羅馬帝國的統治範圍是以義大利半島為中心的環地中海周圍的遼闊地帶,時間從公元前二百年到公元后四百多年之間,在公元后,羅馬帝國發生了一個重大事件,就是在迦南,如今的巴勒斯坦地區,有一個聖人叫耶穌的參照古老的猶太教創立了基督教,在此之前,羅馬帝國的東部地區的宗教信仰是上帝耶和華的猶太教,其他地方都是多神教,包括歐洲本部,比如羅馬有名的萬神殿。羅馬帝國在基督教蔓延之前的統治是非常強大的,是以地域劃分行省派總督進行治理的,而且還不斷的擴張,向西越過英吉利海峽,到達愛爾蘭,向北到達了多瑙河流域,羅馬帝國是商業奴隸制政權,靠各地收繳商業稅收和掠奪奴隸來維持著龐大的帝國運轉。在帝國之內還沒有任何民間組織和廣泛的宗教信仰,只有巴勒斯坦的猶太教,而且只有猶太人自己信仰,猶太人滅國後,猶太教的影響力不是很大。基督教誕生後,耶穌開始收徒弟,在巴勒斯坦地區秘密地宣傳自己的宗教信仰,耶穌主張博愛憐憫贖罪和懺悔,這和羅馬統治者的強權思想格格不入。隨後耶穌被巴勒斯坦總督絞死了,耶穌死後,耶穌的徒弟四散而去,並把基督教向羅馬帝國的各個地方進行傳播,這其中有保羅和約翰兩個跑到了羅馬帝國的歐洲本部傳播基督教,慢慢的經過兩百多年,基督教在歐洲深入人心,尤其是在奴隸階層取得了成功,並形成了秘密教會,這時候羅馬統治者想取締基督教已經不可能了,隨之宣佈基督教會合法化,這樣羅馬帝國的貴族也成了基督教徒,面對人人信仰的基督教以及掌握人心的龐大的教會,羅馬帝國的統治基礎被瓦解了,一方面是教會把帝國的大部分財富瓜分了,就等於斷了帝國的稅收來源,另一方面,教會掌握了帝國的人力資源和人心所向,可想而知,各地的羅馬總督向教會投降了,羅馬萬神殿也改成了天主教堂了,曾經輝煌的羅馬帝國到了公元四世紀以後已經搖搖欲墜,北方蠻族的入侵只是推了一把,就轟然倒塌了,從此一劫不復了,而梵蒂岡卻巍然屹立。

  • 2 # 吉月文

    有些人認為,漢朝對匈奴採取軍事進攻策略之後,匈奴被迫西遷。公元五世紀,匈奴王阿提拉進攻西羅馬帝國,促成了該帝國的滅亡。

    這種說法有兩個問題。第一,漢朝時期匈奴是否大規模的西遷。從漢書以及後漢書記載來看,西漢晚期,匈奴南北分裂,南匈奴臣服於漢朝。北匈奴在東漢時期又受到竇憲的打擊,從這個時候開始匈奴在北方已經徹底衰落。另外一支遊牧民族鮮卑開始興起。從史料上看,匈奴西遷缺乏相關的支援。不排除有少部分匈奴人跋山涉水前往歐洲,但這個數量應該不會太多。所以也不可能對西羅馬帝國形成強大的軍事壓力。匈奴後來有一部分持續南遷融入漢族,留在草原地區的融入到其他遊牧民族之中了。這是匈奴作為一個歷史民族的真正歸宿。

    第二,阿提拉是不是匈奴人?這是一個更關鍵的問題。之前有學者持肯定觀點。但現在大部分學者都認為匈人不等於匈奴人。阿提拉是匈人,但不是匈奴人。中北亞大草原是古代遊牧民族主要的起源地,匈奴突厥等中國歷史上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都是從這裡發源的。遊牧民族之間可能都有一些或多或少的聯絡。但是不能將他們相互之間畫上等號。

    由此可見,這種說法沒有完整的史料支援,可信度很低。

  • 3 # 飄飄e族

    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國家百廢待興,但不是匈奴的對手,只能與匈奴議和,和親政策就從那時開始,唯一能征善戰的軍事家韓信被呂后處死,是劉邦一大損失,要不然,也不會對匈奴低頭。

    直到漢武帝時期,國力達到鼎盛,漢武帝開始對匈奴作戰,一血先帝之恥辱。

    匈奴引以為傲的騎兵,在漢軍的打擊下,喪失了對中原的優勢,霍去病和衛青的騎兵所到之處,匈奴已經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更無法在草原立足,開始向西遷移。

    西方的羅馬帝國,搖搖欲墜,從遙遠的東方來了一隻遊牧民族,所到之處,國破家亡,西方的國家無法抵抗,而羅馬帝國也在滅亡的邊緣掙扎,那一段時期,歐洲籠罩在黃色人種的陰影之下,被他們稱之為黃禍。

    羅馬帝國的滅亡,和匈奴有關,也和自身的沒落有關,在那一段時期的漢朝,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那時的一個漢軍士兵可以對抗至少三名匈奴騎兵,軍事實力空前強大。

    但漢武帝並沒有實行以戰養戰,後勤全靠國內供給,時間一長,後繼乏力,只能見好就收了。

    羅馬帝國的滅亡,與其說是被匈奴所滅,不如說是被漢朝間接所滅,漢朝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按住遊牧民族就打的朝代。

  • 4 # 拾五六

    不請自來。

    從直接聯絡上來看是沒關係的,因為漢朝既沒有直接攻擊也沒有間接攛掇其他國家攻擊過羅馬帝國,畢竟那個時候兩個國家對互相都不是很瞭解,甚至都想直接接觸,而未能成功。

    不過,從一個長時段和間接的角度看,卻是有關係的。這個關係非常偶然和有趣,某種程度上講,是東漢內部的一次鬥爭引起了羅馬帝國的滅亡,這就是歷史上的蝴蝶效應。

    事情得從東漢永元元年(89年)說起,當時作為臨朝太后弟弟的竇憲派遣刺客刺殺太后倖臣劉暢,嫁禍蔡倫,後因事洩獲罪,被囚於宮內。在這個時候,早先依附於東漢的南匈奴見北匈奴被鮮卑打敗便上書請東漢趁機消滅北匈奴,於是竇憲想借此將功贖罪,便上書情書領兵出征。

    按說這與羅馬帝國有何關係呢?關係就在於這場戰役的結果,這場被後世成為竇憲破北匈奴之戰的戰鬥以東漢的大獲全勝而告終,北匈奴至此徹底失去與東漢作戰的能力。北匈奴被打敗後想和親結果東漢拒絕了,自知難以繼續在大漠立足的北匈奴開始了是長達三個世紀的西遷。

    有意思的事,被漢朝打敗了的北匈奴一路西遷,先後打敗了比自己先進的烏孫國,阿蘭人和日耳曼諸民族,直到公元3、4世紀,匈奴人幾乎橫掃了整個亞歐內陸,並且打敗了日耳曼諸民族,其中變包括東哥特人、西哥特人等等。

    公元452年,被歐洲人稱之為“上帝之鞭”的匈奴大汗阿提拉率軍攻佔了羅馬帝國的首都拉文納。趕走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使西羅馬帝國名存實亡。不過可惜的是,阿提拉死後,匈奴帝國迅速瓦解,但是日耳曼諸民族卻取而代之,對羅馬帝國不斷進行蠶食、攻擊,並於公元476年被日耳曼人奧多亞克所滅亡。不過西羅馬帝國被滅亡後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占庭帝國還存在了八百餘年。

    綜上所述,漢朝擊敗北匈奴迫使其西遷,經過三個多世紀,北匈奴人一度在歐洲建立帝國,並不是日耳曼人西遷進入到西羅馬帝國境內並最終將之毀滅,這不過是一個意外和蝴蝶效應罷了,要說有關係也就是這關係了吧。

    值得一提的是,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時候,東漢早已經滅亡兩百多年了。

    至於說西漢最強大時是不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我感覺很難說,因為漢朝軍事最強大是在漢武帝時期,那個時候是公元前70左右,彼時羅馬還處於共和國的上升時期,雙方都很強大,而又沒有直接武力接觸。不過夜我感覺漢朝應該還是更強大,畢竟幅員更遼闊、人口更多、加上專制皇權更能動員人力物力去打仗。

  • 5 # 布政使司總長

    多謝提問,我表達一下個人想法

    根據我的瞭解,羅馬帝國滅亡與漢朝有間接的關係(羅馬滅亡由漢朝而起);當時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力可以忽略不說,歐亞大陸兩側雄踞著羅馬帝國與漢王朝,擁有當時最先進的文明、國力強大,羅馬帝國滅於日耳曼人之手,日耳曼人被匈奴人趕走了之前居住的地方,被迫西進,而匈奴人(不確定是不是被漢朝驅趕的那批匈奴人的後裔,待會再展開細說)敗於漢王朝,羅馬是漢王朝的手下敗將的手下敗將的手下敗將,當然不能以此對比做為雙方實力的強弱的依據,因為畢竟兩大帝國沒有直接正面碰撞過,但是也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羅馬帝國(前27~476年/1453年,西羅馬帝國於476年滅亡,東羅馬帝國於1453年滅亡)羅馬帝國分裂

    分裂指的是395年1月17日,因為羅馬皇帝狄奧多西(346—395)逝世後國土分給兩個兒子繼承,進而導致羅馬帝國分裂的事。說到羅馬帝國滅亡,指的是西羅馬帝國亡國,西羅馬帝國被北方的日耳曼人攻滅,之後日耳曼人在西羅馬帝國的土地上建立了許多的國家,而歐洲則進入了長達千年的中世紀時期。

    而日耳曼人則是因為被匈奴人攻打、驅趕。下面是匈奴人即阿提拉時期(380-453)的入侵路線,明顯看出匈奴人來自東方草原地區。

    漢匈百年戰爭

    漢王朝建立的時候,匈奴人雄踞中國北方並時刻威脅著中原王朝的邊境安全,西漢王朝從漢武帝時期(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對匈奴實行進攻政策,經過武朝時期的接連打擊,匈奴實力大減,

    到了漢宣帝劉洵時,甘露元年(前53年),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呼韓邪單于率南匈奴附漢,郅支單于率北匈奴西遷至康居(約在今巴爾喀什湖與鹹海之間)東部築城而居。 建昭三年(前36年),漢西域副校尉陳湯矯詔發西城諸國兵及屯田吏士4萬人分兩路攻殺郅支單于,滅北匈奴(參見陳湯滅郅支單于之戰),從而結束西漢與匈奴的百年大戰。而“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就出於陳湯 。

    消失的匈奴人

    之後這一支匈奴人就在中國的歷史中消失了,沒有再出現任何的記載,有理由相信這批匈奴人應該是向西遷徙了,這期間他們做了什麼,怎麼前進的統統沒有記載,無法考證,而二百年以後歐洲地區突然來了一支強大的匈奴部落,匈奴人的到來導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即羅馬帝國的滅亡。

  • 6 # 平安讀歷史

    西漢王朝最大的敵人就是匈奴。在西漢開國初期,實力還不是很強大,只能採取和親等比較屈辱的政策來和匈奴進行交往。但是,到了漢武帝時代,西漢的國力空前的強大,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等名將同匈奴進行多次戰爭,幾度重創匈奴,最終匈奴人幾乎不敢南下,實現漠南無王庭。此後,匈奴再也沒有給中國的西北帶來過邊患。

    而同時期的西羅馬帝國,被人吹得神乎其神。由於西漢打敗匈奴,匈奴很多部落被迫西遷,其中一隻居然把西羅馬帝國打的潰不成軍,最後西羅馬帝國居然就此滅亡。而那隻匈奴部落的首領阿提拉被西方人稱之為上帝之鞭,可見對匈奴的敬畏之心有多麼大。而相比較而言,西漢王朝的情況就要好得多了。無論是西漢還是東漢都是亡於內亂,而匈奴根本不能對大漢王朝造成多大威脅。

    所以,西漢王朝無疑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其中被西漢打敗的匈奴最後滅掉了西羅馬帝國。

  • 7 # 黑噶106

    肯定有關係啊!首先要說匈奴為什麼要去西方,當在漢武帝時期衛青和霍去病率領漢軍把匈奴一直追著打,後來匈奴發生政變,匈奴分離了,匈奴中大部分和漢族融合在一起,一部分去了西方,你可以想一下,匈奴的一小部分去西遷酒吧西方國家打的和啥一樣,你就可以實驗一下,匈奴西漢還有羅馬帝國的武力了。

  • 8 # 戴你看歷史

    羅馬帝國,這裡應該指西羅馬帝國。要說羅馬帝國的滅亡與漢朝有什麼關係的話,那也就是與匈奴的關係。匈奴是生活區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秦漢時期經常南下劫掠中原地區,為此漢朝與匈奴進行了長期的戰爭。漢朝終於獲得勝利,匈奴分裂為兩部分,南匈奴向漢稱臣,北匈奴向西方遷徙。

    北匈奴向西方遷徙,逐漸到歐洲,一路上打敗了其他民族。迫於匈奴人的壓力,4世紀下半葉,日耳曼諸部落(羅馬人稱其為蠻族)也開始大遷徙,越過多瑙河,進入羅馬境內躲避災難。蠻族的大量遷入是羅馬帝國滅亡的一個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羅馬滅亡還是自身存在嚴重的社會危機和奴隸制度危機導致滅亡的。

    西漢最鼎盛時期的人口,版圖,經濟勢力都比羅馬要強多。軍事的強大是建立在綜合國力的基礎山。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能夠調動大規模地人力和物力,這是西漢一大優勢。西漢能把匈奴打得遷徙到西方,說明軍事戰鬥力很強。匈奴人遷徙到西方把西方蠻族也打得繼續西遷。不過在西漢最強盛時期,羅馬還沒有成為帝國,還沒發展壯大起來。

    喜歡的可以相互交流。

  • 9 # 江東汪郎

    謝@資深體育評 相邀!羅馬帝國的滅亡和漢朝並沒有多大關係,說和漢朝有關係的我只能佩服這超強的想象力。

    西漢最鼎盛時期其實不是漢武帝時代,而是漢宣帝統治時期,此時的西漢王朝絕對是世界第一的軍事強國。

    大漢王朝國內安定,民眾團結,把匈奴揍得乖乖認孫子,“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可不是一句空口白話!反觀羅馬,國內貴族之間內戰不休,奴隸起義此起彼伏,蠻族虎視眈眈,鄰國又整軍備戰,羅馬皇帝的頭還是很疼的。

    根據史料記載,讓我們津津樂道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公元406年-公元453年)的相貌和中國史書中記載的匈奴人相差很大。

    遊牧民族本身就具有遷移性,而且漢武帝到阿提拉之間相隔了六百餘年,所以我認為他和漢朝的匈奴人並沒有多大關係。

    阿提拉很可能是匈奴人和中亞民族融合後的民族後裔,屬於一個新的民族。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由羅馬共和國脫胎而來,它其實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就是羅馬帝國的大一統時期,它是一個建都羅馬,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存在時間為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

    第二階段就是羅馬帝國的分治時期,分為建都米蘭的西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476年);建都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公元395 年-公元1453年)。西羅馬帝國最主要敵人是日耳曼人,實際上也是滅亡在日耳曼人手中。

    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奧多亞塞廢黜西羅馬帝國皇帝,自認義大利國王,結束了西羅馬帝國的統治,使歐洲開始進入中世紀時代。

    匈人阿提拉的作用就在於對日耳曼人的殘酷驅趕,加快了日耳曼人進入羅馬帝國境內避難。

    同時他又對羅馬帝國瘋狂掠奪,間接摧毀了歐洲的奴隸制,使日耳曼人成為後世歐洲的主體民族之一。東羅馬帝國的敵人不但有來自歐洲的天主教皇,還有來自亞洲的土耳其人。

    公元1453年,土耳其人攻破君士坦丁堡,結束了東羅馬帝國的統治,同時意味著歐洲中世紀的結束。

    公元147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東羅馬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婭公主,成為東正教的保護者,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得以傳承。

    這就是我之前說的沙皇對蒙古帝國沒有認同感的原因,他們要恢復的是羅馬帝國的榮光!西漢最鼎盛時期不是漢武帝的統治,而是他的重孫漢宣帝劉詢(公元前74年-公元前49年在位)的統治時期,史稱“孝宣之治”。

    這一時期的漢朝國力最為強盛,西漢王朝正式在西域建立都護府,將西域納入中央王朝的管轄之下,“漢令頒行西域”。

    《漢書》記載:“至孝宣之世,承武帝奮擊之威,直匈奴百年之運,因其壞亂幾亡之厄,權時施宜,覆以威德,然後單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稱藩,賓於漢庭。

    是時,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故謂之為“孝宣之治”。

    強漢可不是胡亂吹的,是用武力打出來的,大漢威武!

  • 10 # 煙雲吐秀

    網上說法是漢朝在興盛起來後,多次打敗匈奴,部分匈奴人被迫西遷到歐洲,阿提拉一度建立地跨歐亞的龐大帝國,打敗了北歐的日耳曼民族,476年日耳曼民族南下滅掉了西羅馬帝國。而《世界通史》在希臘—羅馬文明一章中寫到,476年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奧古斯圖盧斯在日耳曼即匈奴僱傭軍首領奧多亞塞的逼迫下不得不退位。

    殊途同歸。漢代打得匈奴一部西遷到歐洲後,征服了日耳曼人或者與日耳曼人結盟,日耳曼人做為匈奴的僱傭軍滅了西羅馬帝國。法國曆史學家認為,羅馬文明不是“自然消亡的,而是被扼殺的”。這裡指的是匈奴為最重要的原因。但也西方學者認為,這只是外因,內因還是羅馬自己內部出了問題,;因為這種遊牧民族的侵略人數只佔當地總人數的百分之一 。

    在這裡我們釐清了這個多諾米骨牌效應。漢朝對匈奴的打擊確實和西羅馬帝國的消亡存在關係,雖然只是推倒這個多諾米骨牌的第一張而已。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476年時,中華文明歷史在什麼位置,是中國南北朝時期,這一年是北魏孝文帝延興六年。此時,離大漢朝滅亡已過三國,西晉,東晉,中原沒有人會關注這個被趕到遙遠西方的匈奴民族,經過幾百年的辛苦打拼,已經融入歐洲大陸各民族,也給歐洲大陸帶來了改變,有學者認為,歐洲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社會發展,羅馬帝國的滅亡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標誌。

    西漢最鼎盛時期是否為世界第一軍事強國?關於這個問題沒有實際意義,但我們從一個最基本的要素來簡單看一下,大家就比較清楚了,就是人口基數。一個第一軍事強國在當時的冷兵器時代,人多是一個重要的標誌。我們還是看《世界通史》,法國學者認為,當時的日耳曼匈奴僱傭軍只佔歐洲當地居民的百分之一。入侵軍隊在十萬左右,整個所有王國城邦的當地居民就在一千萬左右。這個資料相比起漢到三國時代的中原來說,還是比較少的。煙雲看過的資料上顯示,有專家估算在四五千萬。

  • 11 # 目送歲月

    記得曾經玩過一款遊戲《漢朝與羅馬》,在遊戲中東西方兩大強國可以直接對戰、一決雌雄。漢武帝的精兵猛將和愷撒的方陣兵團,東方人的睿智與西方人的勇猛,都在遊戲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款遊戲的開發只是基於人們的一種願景——如果東西方的這兩個文明產生碰撞,世界歷史會不會有更加精彩的一頁?

    但在真實歷史中,卻沒有東西兩大文明直接交手的記載。我們只能透過相關歷史事件和後續影響,分析這兩大文明間存在的關係……

    漢朝在武帝時期開始大規模反擊匈奴,然後歷任昭宣兩朝到元帝時,匈奴已經疲弊不堪,再也無力對南方漢地進行襲擾掠奪,南匈奴呼韓邪單于率眾歸附漢朝,部分匈奴開始西遷。到東漢時,經過前期幾位君主的持續打擊,到和帝時,大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徹底解決了北方的邊患,致使匈奴族人遠遁中亞。

    到達中亞後,匈奴如虎入羊群,迅速的滅掉中亞草原的多個小國,成為區域霸主。隨後,匈奴繼續西遷,到達了歐洲,開始擠壓三大蠻族(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和凱爾特人)的生存空間,於是三大蠻族、尤其是日耳曼人逐漸向西南方的羅馬帝國滲透,這就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蠻族大入侵”。入侵的蠻族使羅馬發生了內亂,將帝國一分為二,並最終導致了西羅馬的滅亡。

    不知道大家看沒看明白這個邏輯,就是漢朝打匈奴,匈奴向西跑,然後擠壓歐洲蠻族,歐洲蠻族再入侵羅馬,羅馬衰落,最後滅亡。這有點像兩個絕世高手,不直接對掌,而是隔空比拼內力,中間的氣息被推來推去,最終武功差的力竭而亡。所以,漢朝與羅馬孰強孰弱一目瞭然。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羅馬吊打日耳曼等蠻族,導致日耳曼人東遷,然後迫使匈奴必須南侵,漢朝的結局可能會是另一番景象了,五胡亂華也許會提前四百年爆發……

  • 12 # 攸揚文史

    沒有關係。

    提出這種問題無非是想說一下匈人和匈奴人的關係。

    但是現在,主流觀點自然認為,匈人與匈奴人並沒有直接聯絡。

    當初,法國曆史學家德金首先提出了歐洲歷史上的匈人即中國歷史上的匈奴人論。這種說法看上去有理有據,一度流傳甚廣。

    這種說法的依據主要有,名字相似、記載對應和習俗類似。

    匈人的拉丁文念法,與匈奴極其相似,這大概是這種理論的靈感之源。其實倒不如說,匈人就是叫匈奴人,只不過我們為了區分才翻譯為匈人的。

    再就是,匈人在歷史上的首次亮相,就是在公元350

    年滅亡了阿蘭國。巧的是,這個阿蘭國,在中國史書中也有記載。在中國的史書中,記載過一個奄蔡國,這個國家後來改名叫阿蘭聊國。而在記載北魏歷史的《魏書》中,記載粟特國被匈奴殺王已經三世了。但《魏書》中關於粟特國的記載卻被認為是搞錯了,因為粟特國並不在那裡,在那裡的恰恰是阿蘭聊國。而時間上再一對應,就發現中國史書所記載的這個匈奴滅阿蘭聊的事件與西方記載的匈人滅阿蘭的事件完全吻合。

    再就是,匈人與匈奴人的習俗也多有相似之處。

    那麼匈人是不是就是匈奴人了呢?也不一定。

    首先還是習俗上,匈人有人工顱骨變形的風俗,匈奴沒有。再就是,匈人是典型的蒙古人種形象,而匈奴人也是歐羅巴人種與蒙古人種的混血。最後,匈人在生產力水平上和對先進文明的接受程度上也與匈奴人有著不小的差距。

    因此,匈人不是匈奴人的說法,開始佔據上風。

    不過,匈奴人算是漢人的第一個勁敵了,對這個相殺百年的老對手最後到底去了哪,估計幾千年來一樣困擾著我們。其實我們的心裡,倒可能真的希望匈人就是匈奴人,希望我們這個老對頭在寂寂無聞了那麼多年後突然又在歐洲冒了出來,大大的露個臉,摧枯拉朽一般摧毀了西羅馬帝國。阿提拉似乎在向東方招手,告訴漢人,老子快活著呢。

    不算上文那段中原人聽聞後記載的匈奴人滅阿蘭的記載,北匈奴在中國史書上的最後身影是西遷到了康居。這個沒有文字的民族進入了一個沒有文字的地區,再也沒有留下任何記載。我想當年的北魏人聽到使者提到匈奴的時候,恐怕也會百感交集吧。這個老對頭喪失音信已經兩百年了,終於又得到了一點訊息。嘿嘿,他們真的還過得不錯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聯:容顏依舊笑蒼生,下聯怎麼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