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葉叔叔讀歷史
-
2 # 漢界狼居胥
滿人人口很少,全民皆兵,滿打滿算八旗兵一個旗最多隻有一萬兵;就這一萬人還是老的少的什麼年齡都有,八旗兵只在戰時集結作戰,戰後又各自回家,因此一万旗兵真正的精壯也就五、六千人。八旗兵的身體素質很好;因生長在高山極寒之地,吃苦耐勞,八旗兵身強體壯力氣很大,常年風餐露宿不容易生病。每戶人家都有幾匹馬,經常上山打獵,騎術和箭術都比較好,總體單兵作戰能力比較強。而且正趕上明朝內憂外患。當時多爾袞統帥12萬八旗軍入關,這12萬人裡頭,其中滿軍不過7萬,漢軍2.6萬,蒙軍2.4萬可見清軍是撿了個大便宜。
-
3 # 飄飄e族
在大家的印象中,清軍的作戰實力太弱,大清朝讓外族欺凌,八國聯軍入侵,鴉片戰爭的慘敗,讓人不忍直視。
可是,在清軍建國初期卻不是這樣。明朝末年,朝廷腐敗,對於東北嚴寒地區的滿人,控制力不夠,雖有不少明軍駐守,但戰鬥力低下。
努爾哈赤起兵初期,只有少量族人跟隨,這些人甚至都不能稱之為軍隊,規模太小,但作戰勇敢,個個能騎善射,明軍不是對手,不敢野戰,只能在城內據守。
努爾哈赤在東北地區的勢力逐漸擴大,明軍只能退守山海關佈防。努爾哈赤開始向廣闊的草原出兵,蒙古各部落開始臣服,後金軍 的軍事實力空前龐大,戰鬥力極強,特別是野戰,明軍根本不是對手。
清軍建國後,皇太極時期八旗兵是戰鬥力最強,編制最為完整的。
到了康熙時期,滿八旗開始沒落,對外戰爭以顯疲態,但還能以大國自居,而到了乾隆時期,軍隊基本上殘了,清軍戰鬥力下滑嚴重,再往後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
所以說清軍初期的軍隊,戰鬥力非常強大,那時候的日本也不敢輕舉妄動,論野戰實力,那時候的滿八旗可以吊打同時期的日本軍隊。
每個朝代的後期,戰鬥力都會下滑,要不然就不會有下一個朝代的誕生。
-
4 # 真歷史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彆扭啊。
首先,關中指的是陝西範圍內,也叫關內。這個關指的是函谷關。到了明朝,尤其是中後期,由於山海關那嘎達事挺多,關內,關外都逐漸指山海關內還山海關外了,但從來也沒說山海關內叫關中。所以不知道你這句話的意思是打進中原的清軍多厲害還是打進陝西的清軍多厲害。
其次,你的問句是打進關中的清軍多厲害,給人的感覺就是沒打進關之前清軍不厲害,進了關以後才很厲害。事實上那個時期八旗軍在哪都很厲害,不論在關內關外。
另外,有多厲害,這個詞不好說,比如當年在山海關前,李自成的農民軍和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打的難解難分,多爾袞讓清兵出擊時,農民軍從來沒見過剃著半個光頭,留著辮子,戴著大斗笠的八旗兵,如同當年的志願軍見了美軍的黑人團,嚇得大喊:韃子來了!然後開始全線潰退,從那以後,李自成的部隊永遠都是後背衝著清軍跑。
李自成被清軍趕著沒地方去,只好從北京跑到陝西,從陝西跑到湖北,而湖北的南明大軍閥左良玉害怕農民軍,只好無恥的以清君側的名義率領百萬軍紀渙散的明軍順江而下去南京找地方。
張獻忠也打不過清軍,一路南逃,逃到了四川,拉開了魔鬼般的屠蜀序幕。
東路的清軍一路南下,南明政權最重要的正規軍——江北四鎮直接就投降了。
所以,你說八旗軍厲害不?
-
5 # 空城
清朝,滿族人所建立,前身為女真,後在努爾哈赤的統領下打敗收服周邊部落蒙古、鮮卑等,率軍入關瓦解了眀王朝,建立清朝,這樣一個史上最封建的王朝。
有歷史學者稱,清朝入關前八旗兵的戰鬥力世界第一,因為當時清八旗軍隊憑藉幾萬人硬是打敗大明十幾萬人,但是我想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
滿族人口少,但是全民皆兵,就好像今天的瑞士一樣,戰鬥時拿起武器為國戰鬥,閒時回家務農,滿族人從小吃苦耐勞,風餐露宿,身體比一般人要強壯,而且每戶人家都有好幾匹馬,經常上山打獵,騎術,射術一流,所以滿清騎兵可以說非常厲害。
但是明朝就不行嗎?沒有,雖說他們沒有滿人善騎射,但由明朝將領袁崇煥所帶領的關寧鐵騎和滿清八旗的戰鬥力可以說不相上下,但還是敗了,為什麼?因為八旗兵的馬要好於關寧鐵騎的馬,且數量要多於關寧鐵騎,而且明朝當時也已經腐敗了,糧草都供應不上了,且清朝當時還學會了使用火器(相當於現在的槍)與明軍對抗,如果要是同樣的戰馬,同樣的裝備,同樣的人數,關寧鐵騎未必會敗給清八旗軍隊。
當時清八旗作戰非常勇敢,為什麼?因為八旗軍規定,論功行賞,誰的功勞大,賞的就越多,且軍紀嚴明,所以八旗兵打起仗來很勇猛,畢竟也為了自己的利益。
空空認為,清軍入關前戰鬥力也沒有那麼歷害,世界第一,呵呵!只是他們看對了天時,用對了人和而已。
-
6 # 順天府記事
清軍沒有那麼厲害,明王朝和農民起義軍已經兩敗俱傷了,如果沒有李自成他們作亂明朝是可以阻擋滿人入關的。明王朝是李自成滅掉的不是滿清。
-
7 # 德厚致遠
不是清軍有多厲害,而是人的思想在作怪。戰爭的決定因素是人的人物素質和思想覺悟所掌握,戰爭力量是由人力、物力、財力等因素構成,軍事力量的強弱主要看將帥的才能,士兵的自覺程度。而人為的精神因素和覺悟程度是決定戰爭勝敗的基礎。
明朝的滅亡是內憂外患,鼠疫天旱,宦官專權,黨爭之亂,奸佞弄權,李自成進京,崇禎沒死,內閣首輔陳演就急忙投靠李自成,崇禎皇帝自縊,國家群龍無首,李自成威逼吳三桂,吳三桂反叛,清兵順勢入關,佔領北京,范文程提倡的官來複其職,民來複其業籠絡了人心,禮葬崇禎,開科取士又收買了士心。然而漢奸孫之獬奏請的剃髮易服政策,真影響惡劣,也罪大惡極。剃髮易服破壞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風俗傳統,民族壓迫使得人們方才覺醒,進而奮起抗爭,卻為時以晚,雖然反抗卻不能形成合力,也只是一城一地,被清廷逐個消滅,而進行屠殺鎮壓漢人的也多是漢奸爪牙,這些人卻是大明的精英,吳三桂、洪承疇、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祖大壽、李成棟等。這些厲害的清軍,都是清朝的貳臣,清朝的幫兇。跟清軍厲害沒有關係。
儘管後來吳三桂他們反叛,造成三藩之亂,也是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個人目的!
儘管滿清殘酷的鎮壓,瘋狂的屠殺,最後還是以十從十不從向人民妥協。人民是戰爭勝利的保證,人民是戰爭成功的決定。人民是戰爭正義的英雄。
到是後來的南明政權,一個李定國雖然勢單力薄,卻兩蹶名王(孔有德、尼堪),震動天下,令清廷一度準備放棄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洩密,吳三桂也險些全軍覆滅,李定國也成為抗擊滿州貴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統治的傑出英雄人物。也延遲了南明滅亡十多年。
歷史有它的相似性,南宋恭宗朝,蒙古大軍進攻,南宋朝臣毫無鬥志,不是望風而逃,就是主動請降,朝堂為之一空,謝太后起草詔書,張貼在朝堂上‘’我大宋朝建國三百餘年來,對士大夫從來以禮相待,現在我與繼位的新君遭家多難,你們這些大小臣子無一人一語號召救國的,內有官僚叛離,外有郡守棄印丟城,耳目之司不能為我糾擊,執政之臣不能倡率群工,競然裡外合謀,接踵宵遁,平日讀聖賢書,所許謂何!無奈領著小皇帝出城投降。
儘管南宋朝廷已經投降,然而南宋軍民的抗元鬥爭卻沒有停止,又在當年擁立趙昺為帝,陸秀夫、張世傑繼續抗戰,最後投海殉難,小朝廷又延長了幾年。
-
8 # 龍支子
一般習慣上以山海關為界稱關內、關外,關中是指“四關”之內的區域,即東潼關(函谷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也就是今天的陝西中部地區,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等地,當時為李自成的大順軍所據,無明朝軍隊,所以,題目所指應該是山海關,歷史上稱清軍入關或滿清入關。入關的清軍有多厲害,的確是一個很值得一說的話題,一般認為清軍入關時總兵力滿打滿算不足20萬,以區區如此兵力,就能問鼎天下成功是一個近乎神話般的歷史奇蹟,難道清軍真的就厲害到以一當百了嗎?很多人會有疑問。其實,問題的答案沒那麼複雜,清軍也是血肉之軀,再怎麼厲害也會有消耗的,以區區20萬之眾,等打下整個江山時,也消耗得差不多了,還如何維持統治地位呢!所以,真正厲害的不是清軍,而是政治,清軍入關首先是勝在政治上。滿清政權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就有很清晰的規劃,貫徹“南不封王北不斷親,分封以制其力,崇釋以制其生”的三大國策,既擴張了實力,也穩固了後方,入關前夕又重用范文程這樣的漢臣,使其得以發揮關鍵性作用,針對明朝和李自成政權自身的弱點,及時打出了為明王朝復仇的政治口號,同時還廢除在明朝天怒人怨的“三響”政策,不但籠絡了漢族士紳階層,也附和了民意,從而使其入關後呼應者眾多。而同一時期的南明政權和李自成政權,卻是內亂不斷,人心不穩的另一番景象,早已呈分崩離析之態,怎麼能對付滿清政權眾志成城的打擊呢?所以說,清軍入關能夠如此順利,皆拜其它政權腐敗和內訌所賜,並非其軍力有多強大。當然了,清軍本身的戰鬥力也很強悍,早期的八旗軍在統一女真各部和明朝軍隊多年的征戰過程中,已是訓練有素,雖不能以一當百,卻也能當十了,其戰力自然不凡,加之在歸降漢臣的幫助下,清軍大都掌握了紅衣大炮之類的先進火器,更使其如虎添翼,但畢竟兵力有限,大部分征戰過程還是由吳三桂、洪承疇、祖大壽、尚可喜等這樣的漢臣完成的,僅憑八旗軍的力量要想統一天下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清軍有多厲害之說,值得商榷。
-
9 # 歷史磨坊
清軍的戰鬥力被高估了!
軍人作戰取勝靠的是什麼?是捨我其誰的氣概,是尚武精神,是充分的自信!
但在明朝末年,這些統統都缺失了,政府腐敗無能,百姓流離失所,尚武精神泯滅,軍隊黑暗士氣低落,明軍的戰鬥力越來越弱。尤其是明軍的指揮系統和後勤保障,已經不能勝任戰爭的需要,朝中官員是內鬥內行外戰外行。但在滿洲興起的最初階段,其部隊最突出的就是機動性,還有就是八期制這種全民皆兵的體制,以及高效的指揮和落實系統。清軍(此時還是後金軍)與明軍戰鬥力還相差不是很大,比如在松錦之戰時期,當明軍組織有序、後勤無憂時,清軍不但無法佔據優勢,反而逐漸呈現敗勢。只有當明軍糧草被斷,軍心渙散準備逃跑時,清軍往往利用機動力進行追殺,再加上地形的作用,清軍往往取勝。其實當時關寧鐵騎戰鬥力也很不錯,如果當時國內沒有內亂,守住遼東還是很有可能的。
但此時李自成等已經發動了起義,大明王朝實在是支撐不下去了,關寧鐵騎被抽調入關,後來吳三桂又率兵投降,於是清軍入關。農民軍的戰鬥力並不很強,拖家帶口的混碗飯吃,想當年就被關寧鐵騎追著打,現在更完蛋了,只有被消滅。靠滿洲人這點兵力,根本就佔不了中國,但擱不住漢奸多啊,靠著投降的這些漢人一路打下了全中國。清軍極其野蠻,屠殺成性,給華人造成極大恐慌和心理壓力。(其實,很多屠殺是漢奸搞的。)
此時,很多人已經被嚇破膽了,一聽說清軍就把它們想象成妖怪、虎狼一樣,聞風而逃,甚至俯首就擒,已經把它們妖魔化了,從心理上就落了下風。這種後遺症一直留下來,後來日本人來了,還把它們叫做日本鬼子,害怕與他們交鋒。直到毛主席決定抗美援朝,跟美國鬼子幹了一架,這才重新樹立起了民族的自信心。
清軍入關之後,史書就被他們掌控了,他們自然要美化自己,把自己吹的強大無比,天長日久就越傳越邪乎了。
所以說不是清軍厲害,是當時對手太弱了。
還有一個側面例子,那就是康熙指揮的雅克薩之戰,當時八旗兵還沒落,又在自己的老家東北,天時地利人和,結果怎麼樣,數萬大軍打俄國老毛子幾百人,雖說勝了卻傷亡慘重,還簽了比較丟份的條約,可謂勝之不武。這要是和西歐的軍隊去打,非被人家打殘了不可,那時候康熙大帝就不是康熙大帝了,就成糠稀大帝了。
-
10 # 娛樂新劇情
早在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努爾哈赤就逐步發展出了八旗制度。這一時期八旗兵是清軍(後金軍)基本構成。八旗制度是由女真氏族的一種牛錄製度發展出來的。牛錄最早為一個臨時的十人狩獵單位,首領稱為牛錄額真。努爾哈赤以此編制女真部屬,於1601年設立了四個旗,以旗幟顏色命名,即黃、白、紅、藍四旗。後又於1615年,增設四旗。增設的旗的旗幟在原來基礎上鑲邊,除紅旗鑲白邊,其餘鑲紅邊,成為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原來的四個旗則分別稱為正黃旗等。在每一旗內,轄五個甲喇,一個甲喇轄五個牛錄,每個牛錄三百兵丁,固山即是旗,首領稱固山額真,漢語稱做“都統”,清統一前,投效的漢人及歸服的蒙古諸王公,也分別設為漢軍旗,蒙古八旗清前期基本保持在二十萬左右。
清朝入關之前,定都於盛京(今瀋陽)。1644年,才進關定都北京。此時滿人已歷經努爾哈赤,皇太極兩位皇帝。清軍入關之時己是第三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此時的明朝己是千瘡百孔,農民起義軍層出不窮,國力衰退,戰力下降。多爾袞統帥12萬八旗軍入關,這12萬人裡頭,其中滿軍不過7萬,漢軍2.6萬,蒙軍2.4萬。
硬說清軍有多強大那是不實際的。首先,此時清軍已糧草充足,馬匹充沛,士兵跟本不用擔心吃不飽肚子、戰馬不夠用,一人兩三匹馬,傷了還有備用的。反觀明軍,軍糧上頓不接下頓,食不裹腹,而且軍馬稀少,一人配一匹有時都很困難。有在古代戰爭中,騎兵往往是制勝的關鍵。也不是說清兵是撿了大便宜,清兵在入關之前就滅了後金,其實戰鬥力很強。從小就練就騎射本領,更有英明首領領導,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等。
清軍入關之時,可以說傾巢而出,只要是能當兵的都穿鎧甲上陣,完全就是存一戰而勝的心態,不勝就亡,人人抱有必死之決心,不畏生死。可以說此時的清軍己佔了天時、人和又怎能不勝。
回覆列表
關於這個問題,得從兩方面來看。
第一,清軍。女真人自從各部統一之後就開始謀求更大的發展,野心開始膨脹。特別是努爾哈赤開始,滿族開始四處征戰,收服周邊部落和大小實力,直到後來建立後金。然後,厲兵秣馬,準備南下。因為滿族本來就是遊牧民族,民風速來彪悍。後來經過整頓,實行八旗制,所有成年子弟整裝代戰。八旗子弟為了中原財富和功名也是奮勇拼殺,士氣高昂,所以戰鬥力還是很強的。
第二,明軍。清軍之所以看起來強,是因為明軍太弱了。當時明朝雖然號稱百萬大軍,但精銳也就數萬人。到了明朝末期,朝廷腐敗,經濟蕭條,連軍餉都經常發不出,軍隊更是毫無戰鬥力。僅有的一部分精銳,在袁崇煥死後損失殆盡,一部分被吳三桂掌握投降清軍。所以,除了北線,南邊幾乎沒什麼有戰鬥力的軍隊。再加上,李自成的北上夾擊,明軍一大部分被調去鎮壓起義,但最終還是滅亡了明朝。在清軍入關之後,有點戰鬥力的只有李自成部隊,不過也只是烏合之眾,所以清軍才勢如破竹,一路南下。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回顧歷史,多少個朝代消失在黃土之中。在一開始,為了江山,勵精圖治,強國富民。幾代之後,便忘記歷史,沉迷享樂,醉生夢死,把江山拱手送與他人。歷史是面鏡子,照的見過去,也照的見未來。居安思危,忘戰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