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上分魔
-
2 # 如若天風
《自由體詩》
——(上官婉兒與李白)
上官婉兒是重臣,李白於臣不入門。
有文無權堪可笑,有權文輕人中人。
——)李白無法與上官婉兒去比,上官婉兒要李白死,李白就的死。李白有文而不能做官,豈不荒唐,如此之文要有何用……。
-
3 # 亦有所思
文人分為兩種
一種是身懷赤子之心,單純,天真,驕傲,容不得塵埃,比如李太白
一種是胸懷風雲韜略,智慧,通透,明達,容得下是非,比如曾國藩
太多太多的優秀文人,仕途通達之後,就放棄文學了,比如李東陽,比如林則徐,比如題主所說的上官婉兒!
武則天是一個極為高傲的人,因為武則天是真正的多才多藝,所以,能入她法眼的人並不多,而值得她交口稱讚的,如果小可沒有記錯,史載只有兩人,一是駱賓王,二是上官婉兒。
由此可見上官婉兒的文采有多高明!
她做了內舍人,與狄仁傑並稱內外二相,在官場上算是混到了最高級別,她哪裡有時間寫詩寫文章呢?
李白當不上官,所以不忙,有的是閒散時間,自然可以寫詩
上官婉兒是大官,所以忙碌,哪有時間來吟詩做賦,登高懷遠呢?
單以詩歌而論,李白顯然高於上官婉一數籌,畢竟謫仙之名不是白叫的,雙峰並峙是任何人也無法否定的事實。
但若說到文采,格式化的公文寫作未必就弱於詩歌,在條條框框的限制內,寫出精準並富有內涵的文章,難度並不弱於詩歌多少。
所以,論文采,他們之間缺乏共同的可以判斷的標準。畢竟文采並不只限於詩歌和散文,更重要的是,上官婉兒留存下來的詩太少,除卻應制詩以外,只有如下一首,各位可一觀。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餘。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
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可以看出,此詩為五律,有唐初之雕琢,也有樂府之質樸,也有音律之鏘然。
再看其應制詩,是否有好句呢,比如
密葉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翠幕珠幃敞月營,金罍玉斝泛蘭英。
莫論圓嶠,休說方壺。何如魯館,即是仙都。
攜琴侍叔夜,負局訪安期。不應題石壁,為記賞山時。
塔類承天湧,門疑待佛開。
駐蹕懷千古,開襟望九州。
是的,僅從這幾句來看,有清新,有華美,有古意,有幽逸,有曠遠,有雄渾。
太少了啊!
-
4 # 文化指路人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讓人難免會發現一位優秀的女秘書,她是一個文化巨人,一生為皇帝服務,她外表漂亮,才華橫溢,她也是武則天時代的代表——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從小在武則天身邊當使女,並且得到了去習藝館學習的機會,她精通經書、史書,而且書法、算術、吟詩、禮節、棋弈都精通,她寫的文章下筆千言,珠璣連篇,深受武則天好評並讚揚她“絕非凡骨”,上官婉兒的抒懷詩《採書怨》,詩中情感帶來綿長的思念,她的詩從初唐宮廷詩誕生以來,在情感沉寂後彰顯綿長、深情。 從小學開始就開始接觸李白的詩詞,李白從小就有遠大的抱負,立志當大官,最後沒有得到實現的機會,李白將酒與詩的完美結合,用一首“酒神頌”將整個盛唐帶上了浪漫主義的巔峰,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其酒詩進行尋找創作的思想,體現了他的人生價值取向及酒詩的魅力。 上官婉兒的一生除了天生麗質,還是詩意新穎,富有才華,上官婉兒從武則天開始到中宗復位後景龍四年,上官婉兒當皇帝的秘書至少有了三十年,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幹過這麼長時間的秘書,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上官婉兒的作品在唐朝時代的意義深遠,她懷著一顆平常心,我對上官婉兒的一生充滿崇敬。
-
5 # 溫酒煮茶0308
李白與上官婉兒沒有可比性。
李白,中國詩壇中一座讓人無法翻越的高峰,人稱“詩仙”。一生寫詩以千記,流傳下來的有968首。其詩流傳之廣,影響之深,從李杜詩書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就能窺一二。我們脫口而出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們驚歎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們感同身受的“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我們噫籲嚱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我們常常說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我們感嘆李白的文采斐然,詩歌豪放,令人神往。李白也有那個時代大多數文人的理想與報復,想報效國家,雖從政三年,但感嘆懷才不遇,鬱郁不歡。對楊貴妃說都知道亭子有多少片瓦,有多少隻螞蟻。
上官婉兒,中國歷史上的奇女子,大唐第一女文人。十四歲因寫的詩文藝通透,辭藻華美而受武則天喜愛,赦免其奴婢身份,管宮中詔命。全唐詩中共遺留其詩作32篇,善寫山水詩,文學深受當時之人推崇,包括宰相張說,唐玄宗李隆基,後世學者也破位推崇,認為其影響了一代文風。上官婉兒長袖善舞,在宮中權勢極大,被稱為巾幗宰相,但因操控政治,於唐隆政變中被殺,不得善終。
-
6 # 素微192
上官婉兒與李白沒有可比性,李白文釆遠勝上官婉兒 李白與上官婉兒同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上官婉兒生平要早於李白將近四十年。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上官婉兒是名聞時代宮廷派詩人。兩人所處的歷史時代與政治環境不同,歷史視角與佔位不同,文學藝術與詩詞創作的風格不同。但相同之處是:倆人都出身於官宦世家與書香門第,都是文學詩詞學界的奇才,但是李白更是名傳千古的卓越大家。
唐朝在中國歷史上,是少有的政治清明、思想自由、經濟發達、軍事強大、文化繁榮和百姓安居樂業的時代。而國力強盛、政治開明,又是文化繁榮的兩大必備條件,所以,唐朝具備了多元化文化能夠燦爛輝煌的最肥沃土壤。
可以想像,李白和上官婉兒能夠出生在這樣一個自信且魅力四射的初唐盛唐時期,不僅僅是他們個人莫大的福氣,而且更是中華詩文文明的幸運,兩個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卓越才華及更是為後世所囑目,同時,也是中華文化極為重要的文明標誌與精神財富,對後世詩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下面,就讓我們一同進入唐朝,進入李白及上官婉兒的詩風詩夢中進行一次難得的奇幻詩旅陶冶。
我們先來看看初唐才女上官琬兒聰慧善文的“巾幗宰相”上官婉兒(664年—710年),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是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而她與武則天長達二十七年的君臣共處亦讓後人津津樂道,有“巾幗宰相”之名。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由於其留存下來的詩歌比較少,典型的宮廷詩有《奉和聖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翦綵花應制》 : 密葉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條雖不謬,摘蕊詎知虛。
春至由來發,秋還未肯疏。
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
在奉和應制之作中,上官婉兒以其清新雋永,井井有條,格律嚴謹,溫婉風雅的格調氣質傾灑其絕代風華。 留有最著名的一首是《彩書怨》 :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餘。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
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這首詩表達了一代才女在情感上的寂寞與執著。宮廷繁華之外的寥落與惆悵長久盤桓,揮之不去、為此傷感。
在《駕幸三會寺應制》中 :
釋子談經處,軒臣刻字留。
故臺遺老識,殘簡聖皇求。
駐蹕懷千古,開襟望九州。
四山緣塞合,二水夾城流。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獻酬。
太平詞藻盛,長願紀鴻休。
全詩格調深遠、品味精緻、高貴典雅。
在現存《遊長寧公主流杯池》中有上官婉兒詩二十五首,為其遺留的主要山水詩。詩文從不同的方面展現了上官婉兒的才華與情懷,山水花木的氣息濃郁,讀來使人忘卻婉兒宮廷詩人的身份,大自然的美好時光由她的詩文中呈現顯露。
上官婉兒雖然現存詩歌不豐,但依舊可以看出她以自然灑脫的山情水韻豐富了宮廷詩歌的創作題材,以真摯與深情克服了宮廷詩歌情感表達的單調貧乏,以自然恢宏的氣度改變了宮廷詩歌柔媚侷促的格調。
“上官體”一度成為初唐上流社會的創作主流,影響力巨大。上官婉兒在詩歌方面繼承和發展了祖父上官儀的文風,重視詩的形式技巧,對聲辭之美較為看重,擅長體現事物圖貌的細膩、精巧。
中宗年間,因其政治地位的影響,逐漸影響了宮廷詩人乃至其他士人的創作方向,“上官體”也成為了上流社會的創作主流,影響力很大。《初唐詩學著述考》中記載“尤以中宗復位以後,迭次賜宴賦詩,皆以婉兒為詞宗,品第群臣所賦,要以採麗與否為取捨之權衡,於是朝廷益靡然成風” 。
張說評價上官婉兒: 敏識聆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雲飛,成同宿構,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復有女尚書決事言閥,昭容兩朝兼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媼,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獨使溫柔之教,漸於生人,風雅之聲,流於來葉。非夫玄黃毓粹,貞明助思,眾妙扶識,群靈挾志,誕異人之資,授興王之瑞,其孰能臻斯懿乎?可以看出,對她的評價之高亦是前無古人的。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公元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婉兒與韋后同時被殺。 才華詩文不讓鬚眉男子,其人品功過頗具爭議。有人贊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極度推崇者有之,輕視鄙視者有之。與上官婉兒同時代的文人,如張說、武平一等對其人其事評價很高,至近代以來,愈發被學者推崇。 《全唐詩》僅收上官婉兒遺詩三十二首,
上官婉兒的創作實踐從宮廷內部開啟了大唐盛世萬卷詩書的前奏,上官婉兒以一介女流,影響一代文風,這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很少見的。她不僅以其詩歌創作實踐,而且透過選用人才、品評詩文等文學活動影響了一代文風, 成為中宗文壇的倡導者和引領者。對於當時文壇的繁榮和詩歌藝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代詩仙李太白、千古詩粹耀中華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在出生時:“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豪放不羈,愛飲酒作詩,好劍俠,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代表作有《登金陵鳳凰臺》、《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等九百八十多首。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李白18歲時,隱居戴天大匡山讀書。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等地,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便作於此時: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大自然的美好情景歷於筆下,生動形象地再現了道家世外桃源的美好逍遙的生活境界。
“嘆我萬里遊,飄搖三十春”。李白二十四歲時即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開始了遊歷名川大山的生活。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心愛名山遊,心碎名山遠。”
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李白的詩歌自由豪放,不拘形式,是天生的靈感罐子。赤壁興嘆,洞庭御風,蜀道長歌,流金溢彩在李白的筆下盡情揮灑飛揚。令無數文人騷客為之讚歎。遊峨眉山時,做《峨眉山月歌》: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
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
雲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
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
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後出三峽,至江陵,遇司馬承禎,作《大鵬遇希有鳥賦》:
“餘昔於江陵,見天台司馬子微,謂餘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因著大鵬遇希有鳥賦以自廣。”
司馬承禎的認可,極大增強了李白的自信心,“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彷彿流入荒漠遼遠的原野,天空寥廓,境界高遠。 此時李白的詩意情懷如江海天地一般遼闊、無邊無際。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寶元年,已年屆四十二歲的李白終於遇到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伯樂——唐玄宗,後者一紙詔書宣其進宮入翰林院,結束了李白近二十年的漂泊生涯。“別來幾春未還家,玉窗五見櫻桃花。”。李白懷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滿腔抱負二入長安,成就了他政治生涯中最輝煌的三年。唐玄宗開始的確是很喜歡李白的。“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羹以飯吃。”
李白是性情中人,惟有真性情,才能憾動詩界的碧海青天與靈氣清質。太白詩仙本不屬凡塵,又如何應付盤旋的了凡間紛紜之事。天寶年間,曾經勵精圖治的唐玄宗深居宮中,沉湎於酒色歌舞,窮奢極欲。政事則先後委於宰相李林甫、楊國忠。李林甫口蜜腹劍,勾結宦官,妒賢嫉能。“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李白本身自由豪放的個性,使他終不被朝堂所容。天寶三年,他被賜金放還。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離開長安之後,李白先後與杜甫、高適會面,尋仙草,找仙人,煉仙丹,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以山水為伴,陶冶性情,滌盪心胸。三人一路東下,後在汴宋分手。李白繼續東下,在魯東、江南等地遊歷。期間寫下了熠熠生輝、令世人難忘《沙丘城下寄杜甫》、《金陵三首》、《登金陵鳳凰臺》等。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首《登金陵鳳凰臺》成為千古名篇,似有四海八荒,六合之外的無盡暇想。既描繪了鳳凰臺上的傳奇故事與鳳去臺空的悵然若失,也描繪了三山籠罩於雲霧之中時隱時現於青天之外,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的奇觀,又把天荒地老的歷史變遷與美妙神奇的傳說故事結合起來抒志言情,表達了深沉的歷史感喟與哲學思考。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李白的詩氣象萬千、包蘊日月,汪洋恣肆,同時又魄麗豪放,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訴諸於一輪明月,視之為知音。
“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
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
這就是詩仙的理想與彩墨,感而佩之,不勝唏噓,珍品希言,如在眼前!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Teana般的真情美感盪漾在時空之中。
太白婉兒世罕逢,得遇一人幸平生綜上所述,李白的詩文更加豪放自由,充滿了自然情懷與浪漫主義色彩。上官婉兒的詩作終為宮廷所限,雖然有所突破,但相對於李白的灑脫牧野、不拘形式、極具逍遙派及道家自然精神的詩風大為不同。上官婉兒的詩風相較之下,宮廷氣息濃厚,精緻華麗。身為女性詩人,隱隱帶有脂粉之氣與兒女情長,但畢竟顯得雍容華貴、溫婉動人、嚴守格律、華麗細膩、氣質儒雅。在數量上與對後世的影響,李白的詩文顯然名氣更大,更為人所知。上官婉兒以她的稀世之才,雖不盡人人皆知,但其絕代風華及文采麗質也成為後世不可多得的文壇俊秀。
所以,李白與上官婉兒相比,雖然各自風格迥異,文彩飛揚,各成一派,但李白的文釆當然技高上官婉兒遠遠不止一籌,李白不僅被奉為詩宗雅號“詩仙”,中國歷史文化詩壇第一的位置無人撼的動,其詩文的大美空靈、氣魄宏大、氣象萬千、立境高遠、憂國憂民等文質可以說千無古人、亦難有後者,為後世文人代代高山仰止,可以說,只有中華文明不絕,李白詩文必然萬古傳誦而不衰,李白堪稱中華文化的優秀代表,其思想伴隨著詩文必不朽於中華民族之崛起。
而上官婉兒雖然文華絕倫,終是一個拘於格律的御用文人而已,其詩文自娛自樂之餘,還是忘不了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和驅使,可見其思想境界與政治報負都是在維護統治階級的地位,佔在統治階級的立場高唱讚歌,其詩文用詞雖婉約優雅,但是境界終止於粉飾太平世界而己,更遑論關心百姓疾苦和追求世界大同了,所以,上官婉兒的詩雖然是美麗的,但也只能是時代產物,而不代表時代的進步,其在中國歷史詩壇中雖佔據一席之地,但終究是超級大師們的配角而已。
若論時勢造英才, 可以說華夏曆史長河的中三百年可孕育得出一個上官婉兒,但中華文化五千年之詩仙唯李太白一人耳。
設若,李白與上官婉兒在時空中有幸相遇,婉兒一定是仰慕李白哥哥的那個小妹妹,並纏著白哥哥學他那詩透環宇的仙風,他們一定會惺惺相惜併成為文壇摯友,想想看,那又會是怎樣的共織詩境、重敘筆墨史畫與再創詩文氣象的一段佳話呢?
回覆列表
很簡單的舉一個例子
你隨便就能背李白不下7-8首詩,義務教育各年級課本收錄李白詩篇不下20首詩而上官婉兒,不說你背的下,你讀過她的幾篇作品呢?甚至在初高中的學習階段你剛開始都要搜尋一下:上官婉兒是誰?
能被全民從小認可的人物必然是遠勝於一個政客女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