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極拳玄機

    好問題。因為這是練拳明理的核心。

    天下拳皆主動,唯太極拳是被動。主動源於自我,我想贏,我重擊他。被動不是不動,只是動力源不是自我。

    動力源在哪?在道,在空間,在我之外。我動,是空間帶著我動,我只是與空間保持靜態。

    我只是形,是陰,是具走肉。我動,是陽動。陽離陰,陰則為屍。陽主動、陰被動。陽為神。神不離形,形不離神。

  • 2 # 太極寄暢

    練習太極拳的愛好者們應該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太極拳講究“守中用中”,這裡的“中”於拳法是指任何動作必須尋求動態平衡,隨曲就伸,不偏不倚,不求有功;無過不及,但求無過。於拳理是指凡事不失中庸,滿招損,謙受益。實際上就是說,任何事物都是“物極必反”,故,動與靜,沉與浮,緩與急,開與合都是我們需要保持相互制衡的關係。無非都是闡述“中庸”的理念,使人生之路不會有失偏頗。形為表,神為裡,表裡即陰陽,太極即中庸。

  • 3 # 靜中乾坤大

    動靜適宜和形神共養,這兩點是養生的要點和精髓。真正能在養生上獲得最佳效果的惟有氣功。但凡是氣功動功(此處指養生祛病氣功)皆是簡單易學的動作,配以簡單的意念(也有不需意念的動功)。練起來動作舒緩輕柔,不論男女老幼皆適宜學練。隨著修練時日的延長,逐漸凡心變道心~心若靜水,始終如一之心。氣功修練之方法和特性,是練神(心)與練形兼而有之,且肢體動作剛柔適中,老少皆宜,沒有一般體育鍛煉活動運動量不好掌握的弊端。

    有些不能站立的病人想練動功,可以採用"意練”的特殊練功方法,即想著自己站立跟正常人一樣從練功的起勢到收勢,一個動作一個動作作完(意念想著)。如此只要堅持,亦能獲得一定的練功效應。對於能夠坐著的病人,可以學練類似大小周天的練功方法,長期修練,效果比"意練動功"要強很多。氣功的神髓是意念,所以才有"氣功非氣功,全在意念中”之說。

  • 4 # 和_子

    什么是靜?什么是動?什么是神?什么是形?瞭解其內最深之義,方能靜動適宜,形神共養。道德經雲;「靜為躁君」。動是表現於外,靜是內心最深處的定,

    我們生活點滴的,起心動念,運作皆屬生滅現象的動,如,來與去,得與失,好與環,有與無,等,靜是一切生滅現象的根,是本,是君王。形指的是,簡易的說是我們此時的肉體,廣義的講是有形的生滅現象種種,神就是道德靜中雲:「天下神器,不可為,之,不可執之」。中的神,也就是虛而待物者也中的「虛」,亦是六祖惠能言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中都的一。

    瞭解了靜動的,與形神的關係,就可來談適宜,與共養。靜,是生滅現象,來去,有無,動與不動之根本,在我們生活中,心識時時隨順著,「靜」,也就是「虛」,道德經雲:「致虛極,守靜篤」。靜是動之體,動是靜之用,動用如一。動用無窮,來去自由,

    人們在生活中常隨著外境的變化而起心動念,殊不知內心最深處的,靜與虛。要當下的改變心念,把一切我執,我為,心識之念,如收音機調頻般,把它調過來,靜動之間,自會適宜,調和,與完美。

    老子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天地有形的一切萬物,虛是一切生滅有形的之本,無生於有,有生與無,有形的萬物,是無法離開本來虛與無,常養神器而滋潤著自心的形,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念念常見,真實妙用,才會是動靜一如,神形共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明蘭為何急著要把忠心的丹橘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