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01762837023
-
2 # 虯龍歧伯
大約從公元前5000年起,當今漢族的主體華夏族就在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起源並逐漸 發展。華夏民族又稱“炎黃子孫”,我們共同的祖先就是炎、黃二帝。
古往今來,中國曆代皇帝多透過為黃帝設廟祭陵來象徵自己的正統地位,黃帝也是中國 宗族文化的標誌性人物。
在《史記》中,黃帝是五帝之首。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者, 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軒轅之丘。”講述了黃帝始姓公孫,後改為姬姓,因為居 住軒轅之丘所以號軒轅氏的史實。
黃帝時代是洪水以前最興盛的時代,有史料記載:“自爐人 氏以迄唐、虞洪水之時,其歷年雖無確數,以意度之,最少當亦不下數千年。 故合而觀其製作, 則驚古聖之多;分而按其時期,則見初民之陋。
犧、農之時,雖有琴瑟、網罟、耒耜、兵戈諸物, 其生活之單簡可想。至黃帝時,諸聖勃興,而宮室、衣裳、舟車、弓矢、文書、圖畫、律歷、算數始 並作焉。故洪水以前,實以黃帝時為最盛之時後來,黃帝和炎帝時期逐漸形成華夏族,因而 他們都被後人視為華夏民族共同的祖先,包括一些海外華人在內的華人也常自稱“炎黃子 孫,,。
關於黃帝與蚩尤之戰,史料中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黃帝在戰勝炎帝之後,又擒殺蚩尤 鞏固帝位,所以黃帝與蚩尤之戰也被視為黃炎之戰的餘波;第二種說法是赤帝(炎帝)遭到蚩 尤驅逐後,向黃帝求助,二帝聯手在中冀將蚩尤擒殺;第三種說法是蚩尤起兵進攻黃帝,兵敗 後被殺。
《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 貔、貅、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V三戰,然後得其志。 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是黃帝乃徵師 諸侯,與蚩尤戰於琢鹿之野,遂依附殺蚩尤。
”與第一種說法相吻合。
周代《逸周書•嘗麥解》記載的內容講述了第二種說法,這也是迄今發現的關於黃帝的最 早記載:“蚩尤乃逐帝,爭於琢鹿之阿,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說於黃帝,執蚩尤,殺之於 中冀。
”
第三種說法見於戰國的《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 州之野。應龍蓄水。蚩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魅,雨止,遂殺蚩尤。”
黃帝與蚩尤之間的戰爭,不論哪種說法最為真實,它都奠定了黃帝天下共主(相當於王) 的地位。
黃帝擒殺了蚩尤後,統一了中原部落a而後,黃帝率兵進入九黎族地區,並在泰山之 巔,會合天下諸部落,告祭天地,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 因在其封禪之時天上顯現黃色的大 蚓、大螻,人們說他以土德為帝,所以號稱為黃帝。
之後,黃帝展開了一系列改革。如:建立古 國體制,劃野分疆,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肌,三朋為一里,五里為一邑,十邑為 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州,全國共分九州,因此才有了華夏九州之說。
黃帝時期還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監督萬國,設三公、三少、四輔、四史、六相、九德共120 個官位管理國家。
並對各級官員提出“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即 “六禁重”的要求,反對奢侈糜爛,主張節儉樸素。黃帝提出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 天下,以道修德,唯仁是行,修德立義。
而且還設立“九德之臣”,用來教養百姓九行。他還命 大臣負責不同的技術創造,如讓羲和與常儀分別負責觀測太陽和月亮,臾區觀測行星,伶倫創 制律呂,大撓創立甲子,隸首發明算數,容成綜合以上六術,製作樂律和律歷。
黃帝還讓伶倫 和垂製造樂器,倉頡造字,史皇作圖,雍父造舂和杵臼,夷牟造矢,揮造弓,共鼓和貨狄造舟。 此外,在皇帝做共主的時候,人民生活簡陋樸素。所以黃帝教人們生火做飯,吃熟食,又創制 了紡織技術,教人們製作衣服,禦寒護體。
黃帝有四妃十嬪。西陵氏是黃帝正妃,名嫘祖,她教人民養蠶繅絲,織出絲綢做衣裳,故 被稱為“先蠶”。次妃名嫫母,雖然長相醜陋,但德行高尚,黃帝對她也非常敬重。
黃帝共有25個兒子,並把其中14人分封給姓。
這14人共得到12個姓,分別是:姬、酉、 祁、己、滕、葳、任、荀、僖、姑、儇、衣。而少昊(己姓)、顓頊(次子昌意之子)、帝嚳(長子之孫)、 唐堯(長子玄孫)、虞舜(次子八代孫),以及夏朝、商朝(子姓)、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
後來的五帝少昊、顓頊、堯、舜、禹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黃帝的後裔,這 些後裔都繼承了姬姓^其後代周武王(姬發)建立了周朝◦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大封諸侯時,姬 姓國就有53個之多,後來這些姬姓國的後代多數改用國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號為姓,姬姓 也漸漸減少了。
-
3 # 易行者張軒寧
上古神話 文化傳承
自鴻蒙初開 混沌之中孕育大神盤古,盤古開天闢地為創世之神。
天地定位,而成其世界觀,成天地陰陽。
現有盤古開天闢地、後有女媧造人,亦為陰陽天地而成,
女媧造人,而產生其萬物人類,依舊屬於創世神的行列,
所以我個人覺得盤古、女媧屬於創世神的行業,並非文化始祖。
若論上古人文始祖則為伏羲,
伏羲衍卦,透過陰陽而曉兩儀,而推四象終成八卦,其奠定了上古其人文基礎,
使其文化得以傳播,若論上古人文的創始者應為伏羲。三皇之一。
三皇治世,五帝定論,華夏的文化的始祖總體而論是三皇、五帝共同而成,並非一人而居功,不過對於華夏文明,我們稱為炎黃子孫,後期的炎帝、黃帝則代表中華民族的先祖。
-
4 # 生命解碼之易學堂
這個問題也存在著君子文化和小人文化的區別。老子是君子文化的代表,他說:"古之所謂'曲全'者,豈語哉?誠全歸之。" 古:盤古。之:解釋和評論的曲字。"曲全":曲字不僅是漢字之母,還是中華文化的總源,所以,老子把曲字形容為″曲全"。豈語哉?:哪裡能夠用語言來說清楚呢?誠:確實。譯文:盤古解釋和評論的所謂曲字,曲字不僅是漢字之母,還是中華文化的總源,哪裡能夠用語言來說清楚呢?確實,天地萬物都全部歸納在曲字裡了。老子又說:"以知古始,是為道紀。" 譯文:已經知道,從盤古開始,就已經將萬物的變化視為道的規律。《河圖洛書》在盤古以前就存在的。孔子說:"河出圖,洛書出,聖人則之"。這裡的″聖人"就指盤古。《河圖》有代表地、代表鬼、代表陰等的含義。《洛書》有代表天、代表神、代表陽等的含義。因為盤古解釋和評論《河圖洛書》的內容,並把《河圖洛書》簡化為雙龍太極圖,所以把中華文化稱為龍的文化,再把雙龍太極圖簡化為曲字,把道家學問從曲字中開發出來,就稱盤古為″開天闢地"。民間孝歌唱道: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制乾坤。若是曲字通天下,高功大德龍傳人。這就是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的來源。因此,盤古從《河圖洛書》中把道家文化開發出來,所以盤古是道家文化的始祖。道家經典《三命通會》中說:"昔盤古氏明天地之道,達陰陽之變為三極。天皇氏一姓十三人始制干支……。" 因此,盤古才是中華文明的始祖。至於伏羲,則是盤古的n代孫子。歐洲考古出現一些雙龍太極圖的陶罐,特別是烏克蘭最多,據考證:這些陶罐產生於七千多年以前,據此推測:中華文明至少產生於七十多年以前。從《河圖洛書》筒化成雙龍太極圖,再從雙龍太極圖簡化為曲字,曲字是道家文化中從圖案過渡到漢字的橋樑,因此,曲字是道家文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座豐碑。孔子對曲字進行了十幾次解釋和評論,如:"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 “一陰一陽之謂道" 就指《河圖洛書》和雙龍太極圖。“繼之者"就指曲字。“善也”,就是孔子對曲字的讚美。又如:孔子說:“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
-
5 # 道易心成
始祖的定義是什麼?我認為,誰第一個開啟人類的靈性,誰就是人類的始祖。誰第一個開啟華夏兒女的靈性,誰就是華夏人始祖。
距今兩百萬年前,地球上已經有了人形動物,但是直到12000年前,他們在靈性方面並無進展,直到火星人龍馬氏投胎到地球后,才正式開啟了人類的靈性。
其他幾位,盤古是龍馬氏手下的一個大神,在崑崙山發生大洪水眾人逃難時,負責推開巨石開路,最後累死。華胥氏是伏羲的母親,伏羲也是火星人投胎,是龍馬氏的大弟子。女媧在火星時便追隨伏羲,後來在伏羲投胎到地球幾十年後,女娃來到地球。炎帝是女媧座下的神龍,投胎到神農氏族的分支常羊(烈山)氏族,黃帝是女媧的直系後人。至於少典的來歷,我不知道。
-
6 # 拯救髮際線
華胥氏才是真正的華夏始祖。
首先要說的是炎黃二帝的身份,
《史記 五帝本紀》中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也。”
而《國語 晉語》中寫道:“昔少典娶於有嬌氏,生黃帝,炎帝。”
所以炎黃二帝輩分太低,應該不是華夏始祖。
然後“女媧造人”的典故說明女媧是大地之母,那麼少典也應該是其後代。
所以少典也不應該是華夏始祖。
再然後是“華胥氏”、“伏羲”和“女媧”的關係,
“華胥氏”最早是出自典故“黃帝夢遊華胥國”,記載於《列子 黃帝》中。
文中只是敘述“華胥氏之國”是一個距離中國幾千萬裡遠(這個“中國”並非指今天的中國,而是指當時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但是百姓安居樂業,長生不死且無慾無求的“天府之國”,不過並未交代“華胥氏”和華夏的關係。
但是後來就有很多典籍賦予了“華胥氏”更多的意義,最主流的說法就是“華胥氏”是伏羲和女媧的母親。
例如《山海經 海內東經》中有一句話:“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
《山海經》全文雖然沒有關於的“華胥氏”隻言片語,但是晉代學者郭璞在這句話的註釋中提到:“大跡在雷澤,華胥履之而生伏羲。”
所以“華胥氏”生了“伏羲”和“女媧”。
最後是“大神盤古”的定位,
最早記載“盤古開天闢地”的典籍是《三五歷記》,既然盤古開天闢地,那就說明盤古是整個世界文明的開端,那個時候華夏文明還沒有獨立形成,所以盤古雖然資歷最老,但是把怹當做華夏始祖有種“殺雞用牛刀”的感覺。
所以華胥氏才應該是真正的華夏始祖。
-
7 # 悠然布衣
盤古:中國神話當中開天闢地的創世神神;
華胥氏:上古時期華胥國的女首領,她是伏羲和女媧的母親,炎帝和黃帝的直系遠祖;被稱之為人祖,有一種說法:中華的華就是源自華胥的華。被中華民族尊奉為“始祖母”;
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是中國最早的有文字記載的創世神,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
女媧:中國神話當中創世母神、造人之神;
少典:也就是有熊氏,其嫡子為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
炎黃二帝:炎黃被認為是華夏文明始祖,漢族兒女被稱之為炎黃子孫。
盤古是出自創世神話當中,而且還不是最早的創世神話,盤古創世的記載最早是出現在東漢,女媧和伏羲創世的記載出現的都比盤古要早。所以盤古應該不能稱之為是華夏始祖。而女媧被稱之為是創世母神,創造了世間萬物和人類,可以被稱為母神,但是不太適合稱作是華夏始祖。
華胥氏說是女媧和伏羲的母親,但是不是女媧創造的人類嗎……這個傳說就有些矛盾了。可以稱之為是人祖,但是也不適合稱作華夏始祖,而少典也是一樣,少典對於華夏民族啟蒙程序影響不算很大。
所以個人認為上述人物當中可以稱之為華夏始祖的應該是伏羲、炎帝和黃帝三位。這三位當中比較傾向於伏羲,因為伏羲一方面來說,是一個人,另一方面來說,上古帝君皆襲伏羲之號,即他們都可稱為伏羲氏,而古代有一個大伏羲氏政權,也叫做伏羲女媧氏政權,綿延兩千多年,為建立中華文明大廈鋪好了牢固的基石。(說實話這個政權我以前也沒聽過,前幾個月查詢神話資料的時候,看到的百科,就當真的看了吧,哈哈哈)
大伏羲氏族的十五個家族執政帝數和年限如下——一、大庭氏三任帝,執政一百三十七年。二、柏皇氏四任帝,執政一百三十九年。三、中央氏五任帝,執政一百五十三年。四、慄陸氏三任帝,執政一百二十四年。五、驪連氏五任帝,執政一百八十九年。六、赫胥氏五任帝,執政一百二十五年。七、尊盧氏五任帝,執政一百四十五年。八、祝融氏四任帝,執政一百年。九、混沌氏四任帝,執政一百六十年。十、昊英氏三任帝,執政一百二十一年。十一、有巢氏二任帝,執政七十三年。十二、葛天氏三任帝,執政一百一十年。十三、陰康氏四任帝,執政一百六十二年。十四、朱襄氏二任帝,執政七十二年。十五、無懷氏二任帝,執政六十六年。公年,元前500公年,元前5008炎帝魁隗氏強大起來,取代了伏羲女媧政權。 ——出自百度百科——伏羲女媧氏政權 -
8 # 流沙原
盤古,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人物,是中國神話傳說中最古老的神,在崑崙山開闢了天地。
華胥氏,傳說是中國上古時期華胥國的女首領,伏羲和女媧的母親,也是炎帝和黃帝的直系遠祖,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母”。
伏羲,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神,被人們尊奉為福佑社稷的正神。伏羲是神話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醫藥的鼻祖之一。
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與伏羲同為福佑社稷的正神。女媧也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中華民族人文先始,相傳伏羲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繁衍了人類;另一傳說是女媧摶土作人,創造了人類。
少典,是中國原始社會時期有蟜氏部落的首領,是炎帝和黃帝的父親。
炎黃二帝:是指炎帝神農氏和黃帝有熊氏,他們是少典的兩個兒子,上古時期的兩個部落的首領。
由上可以看出,盤古僅是開闢天地,並沒有開創人文文化,稱其為始祖並不合適;華胥氏對開拓人文文化、推動文明進步也無特殊貢獻,因其是伏羲和女媧的母親,也是炎帝和黃帝的直系遠祖,所以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母”,顧名思義,她並非始祖;伏羲與女媧雖然對中華文明進步做出一定貢獻,但他們二人是神話傳說中的創世神,與華夏族沒有直接的關係;少典作為一位部落首領,於華夏文明並無較大貢獻,只因育有兒子炎帝、黃帝而出名,不可以稱作華夏始祖。
反觀炎黃二帝,作為兩個部落首領,都對中華民族的繁衍生存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將炎族部落和黃族部落合併,並統一其他部落,創立了華夏部落。
炎帝:製做耒耜(lěi sì,原始的犁,也用於農具的統稱)、種植五穀、開闢集市、製作陶器、治麻為布、民著衣裳,發明醫藥、五絃琴、弓箭等等,促使人類矇昧狀態轉向文明社會、由遊牧生活轉向農耕文明、奠定了商業起源的基礎,改善了人類生活、生存條件,極大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
黃帝與炎帝因爭奪部落聯盟首領之位,在中原地區爆發戰爭,炎帝部落戰敗併入黃帝部落,之後他們共同打敗了九黎族首領蚩尤,將聯盟勢力擴充套件至今山東境內並與山東境內的部分東夷部落,組成了更龐大的華夏部落聯盟,確立了華夏民族的基礎。
炎黃二帝,雖然在傳說中被神話,但他們在歷史中真實地存在,而且他們開創豐富多彩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並與其他部落逐漸融合,形成了華夏族,他們才是真正的、當之無愧的華夏始祖。
-
9 # 醉哪吒
如果從4萬年前的嶺南兩廣開始算,那麼,盤古O血統,是父系始祖;女媧NR血統,是母系始祖。
如果從3萬年前的山東泰山開始算,那麼,父系O3血統,是父系始祖;華胥BF血統,是母系始祖。
如果從4500年前的涿鹿之戰開始算,那麼,軒轅黃帝O3β血統、神農炎帝O3α血統,是華夏族的始祖。
(圖右下角:C3s佔9%)
-
10 # 桂花芳香77105282
人類歷史源遠流長,在《周易》書中,就記載有織女星時代,距今12000年以上,用結繩記事。之後有女媧,伏羲時代,公元前7724一公元前5008年,伏羲氏創立了先天八卦(無字天書),一畫開天,文明肇啟。為我們華夏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奠定了基礎。在伏羲氏的無字天書出現之前,還有很多口口相傳的傳說,包括盤古開天地,嫦娥奔月,對龍的崇拜等等。伏羲之後是神農時代(公元前6000一公元前3000年)是母系部落鼎盛時期,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之後是炎帝,屬於父系氏族社會。繼之是黃帝(少典之子)經“阪皇之戰”戰勝了炎帝族,又經涿鹿之戰戰勝了蚩尤族而一統天下。從此,中國上古時代真正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此後,傳說中的歷史人物才有了父親的名分。也結束了“九黎亂德”!
至於誰是真正的華夏始祖?我認為:應遵循下列原則:①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②為現實的政治服務。基於上述原則,我認為炎帝,黃帝是華夏始祖,開始了父系氏族社會。黃帝不但統一了文字,還統一了曆法,發明了奇門遁甲術,把八卦陰陽五行等原理引入醫學領域。(據考證,《黃帝內經》是漢代人託名黃帝之作)。所以,按歷史考察,認為以父系社會開始劃分,認為炎帝黃帝是華夏始祖是恰當的!
從歷代至今,我們中華民族都是龍的傳人,是炎黃子孫,這已經形成共識。
在當今,祖國尚未完全統一,但我們(包括臺灣人民)都是炎黃子孫。每年,海峽兩岸人民都有紀念炎黃帝的祭祖活動,有利於兩岸人民的融合――血濃於水;兩岸一家。臺灣迴歸祖國是歷史的必然!
另者,人們也普遍認知,出版社也有《炎黃春秋》雜誌期刋等等。因此,在當前,認定炎帝黃帝是華夏始祖有積極意義。
以上認識,供參考。請雅正之。
回覆列表
伏羲,開創了華夏文明,所創的易經八卦最華夏特色,對整個華夏文明影響深遠廣泛,跟其他那些純粹為了生存才掌握的技能文明相比,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炎黃時期文明達到了另外高度,但華夏特色好像沒那麼突出。至於盤古,完全虛構的神話人物,說華夏文明創造了盤古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