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其實宋代是漢唐以來中原王朝最有機會再次崛起的時代,仔細看看歷史就知道,無論是遼、金還是蒙古,當他們直面宋時,已經不是最強的時候,而是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只可惜,趙宋從趙匡胤開國到南宋滅亡根本沒有一個是真正雄才偉略的皇帝,但凡有一個,以宋的財力,收復燕雲十六州並不是什麼難事。
8
回覆列表
  • 1 # z山海

    一、中國古代歷史上,北宋,文化與文明建設,以及經濟發達水平,堪稱世界一流;當然,軍事武器裝備都是世界最頂級的,火器、床子弩、鐵臂弓等強弓勁弩,打不過遼、金、蒙,緣於錯誤的治國方略,“重文抑武”,“文官治軍”,“軍無常帥”,以及“聯金滅遼”,“聯蒙滅金”的戰略錯誤,自己的戰略決策把自己送上死亡之路!

    二、北宋,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時代, 文藝復興,應該是文化、文明建設的高峰期,確實出現了,中國文學史上又一個文學高峰,中國文學史上“唐宋八大家”,六位在宋朝。

    代表每一個時代的文學高峰的文學體裁。

    上古神話;先秦諸子百家散文;

    漢賦;

    唐詩;

    宋詞,宋詞的出現,文學又呈現了一個文學高峰,空前絕後,領先世界。

    三、北宋,無可比擬的經濟革命,據經濟學家測算,北宋時期,GDP佔世界30%左右;甚至有說達到80%,不太靠譜。

    但中國的經濟水平為發達國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北宋時期二年的鑄幣量,相當了明朝二百年的鑄幣量,發行貨幣是要有物質基礎保障的。

    從輸送歲幣給遼、金換和平,皇帝感覺歲幣微不足道,可以看出大宋經濟實力雄厚!

    四、那為什麼?作為一個文化、經濟發達的大國,而遭受北方文化、經濟並不發達的遼、金部族的吊打呢?

    主要原因在於, 北宋重文抑武的治國方略,分權制、“軍無常帥”的軍事體制,自認為正確,而實際誤國、誤民的問題。

    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以掌握軍事實力的軍事將領,趁後周國主年幼,發動“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登上帝位,因而懼怕歷史重演。

    因而,抑制武將,重文輕武,軍事上,以不懂軍事的“文官治軍“,且統兵之軍事將領,“軍無常帥”,定期輪換調轉,造成將不識兵,兵不識將,的確達到了趙匡胤所忌的武將擁兵自重、造反奪皇位的目的,然而,極大的削弱了古代親兵親將傳統的軍隊戰鬥力。

    大家熟知《水滸》中,大文豪蘇軾家僮出身、毫無軍事才能的高俅,身居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長之職——掌控禁軍的太尉,雖然《水滸》小說中醜化了的,歷史上是實有其人其事的!

    而且將軍隊分為禁軍——中央軍,為軍事主力,主要護衛京城,分散兵力駐各地,監視地方;遇有戰事,領兵將軍臨時選調,並不瞭解掌握部隊情況,且有統兵文官、宦官監軍,決策折騰來折騰去,戰機稍縱即逝,怎容時間,雖然禁軍兵力最高曾達120萬之巨,但是,形不成強大有力作戰能力,使戰鬥力大打折扣,猶如一盤散沙,不堪一擊!

    地方軍廂軍及州府兵、縣丁,皆農夫、市鎮遊民,毫無戰鬥力可言。

    因而,北宋,已進入封建社會先進的文化、經濟實力大國,當時位居世界一流,而軍事實力,卻是與文化、經濟大國不相符,兵員雖多,為不戰之兵,將軍亦廣,而無能戰之將,一句話,將熊兵弱。

    對文化、經濟落後的,處於落後北宋封建社會一個社會形態的奴隸社會的遊牧民族,遼、金、蒙本身弱小的民族,反而變成了強悍的“馬背民族”,在錯誤的治國方略、軍事體制下,不堪一擊,唯有以先進的生產力產生的發達經濟財富,源源不斷的輸送財富以求和苟且。五、“聯金滅遼”,導致北宋滅亡的最大戰略錯誤,遼國存在,是金國攻宋的緩衝區,金遼戰爭,大宋,應採用坐山觀虎鬥,待金、遼兩敗俱傷,一舉出擊,殺無力還擊之敗軍,收復“燕雲十六州”,開疆擴土,最大贏家是大宋帝國,何樂不為!“聯金滅遼”,把遼國緩衝區喪失,無異為金國“為虎添翼”,自己把“最大贏家”拱手送給金國,自取滅亡,嗚乎!

    面對強敵,不思進取,改革治國方略、軍事體制,甚而採用“聯金滅遼”的錯誤戰略,乃至喪權辱國,民族氣節盡失,卑躬屈膝,自稱“侄皇帝”、“兒皇帝”苟且偷生,以至最終造成徽欽二帝北虜五國城,落井觀天,強大的北宋帝國消亡,留下先進發達國家不敵弱小落後民族的歷史笑話!嗚乎,嗚乎唉哉!

    南宋,不吸取教訓,竟然重蹈覆轍,搞“聯蒙滅金”錯誤戰略,把蒙古攻宋的緩衝區——金國,拱手送與蒙古,敞開大門,引狼入室,終至滅亡。奈何,奈若何!

    僅供參考。

  • 2 # 拿來解構

    宋朝已經表現非常好。

    1.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朝代,第一是兩漢,第二是兩宋。這麼長時間存在歷史長河中,怎麼會弱。

    2.蒙古作為當時的超級大國,神擋殺神。可滅大宋時硬花了半個世界,蒙哥漢還在釣魚城被打死。

  • 3 # 憤怒野虎

    非也。事實是,北宋與遼形成相恃對立狀態,南宋則相對較弱。

    北宋自趙匡胤黃袍加身稱帝后,就北伐統一黃河以北,直至幽雲十六州。趙光義當皇帝后,繼續與遼爭奪,後失敗,形成相恃狀態,締結《檀淵之盟》,宋向遼稱臣,每年向遼歲貢。這個,很多人稱宋為昏君,弱宋。可能原因是這樣吧。

    自宋太祖提倡棄武崇文,及時享樂的思想後。與遼國締結盟約後,集中力量發展經濟,呈現一片繁榮,《清明上河圖》反映了當時景象。統治者富於安樂,甚至認為周邊遠離兩淮、江南之地都是橫蠻荒野之地。於是,一些邊陲地區政權趁機獨立。西邊党項建立夏,稱西夏,南邊安南(今越南)脫離宋的控制。

    北宋後期,由於書畫皇帝趙桓的荒唐,被崛起的金國所滅。“靖康之辱”之後,逃出來的趙構建立南宋政權。在岳飛、韓世忠等多次北伐抵抗後,與金國達成屈辱的相恃對立。此時,南宋朝廷上下都有恐懼金國狀態。金國也因多年征戰,也無力再徵南宋。

    “靖康之恥”後,儒家學者程昱(?),朱熹等豐富了儒學。提出“三綱五常”,“女性寧為死,也守貞”等學術觀。併為後世推崇。

    從兩宋的發展看,它是由對外拓展,到收斂,再被外政權侵謔,卻頑強地生存著。因而被稱為弱宋。然而,宋的對外戰爭,勝率是最高的,否則,它早就滅亡了。只是,最高統治者的軟弱,形成給人印象較差。

  • 4 # 心向青山

    宋朝積弱是定論。

    中國歷史上中原王朝以“漢唐宋明”為代表,漢唐明開國均有一個國力強盛、對外擴張的時期,而宋朝自始至終都沒有,一直籠罩在遼――西夏――金――蒙古的威懾之下,南宋甚至對金稱臣,中國歷史上還有比宋更弱得朝代嗎?

    1,燕雲十六州、養馬地都是藉口

    漢唐明開國規模遠不如宋朝,宋朝是繼承,漢唐明是開創。

    一切都要靠自己爭取,而不是抱怨後周世宗柴榮沒有把燕雲和養馬地準備好。

    2,勝率高是個偽命題

    宋朝一直在防守,只要不被滅國就是防守成功,這樣的勝率有什麼意義?

    漢唐對外不一定每次都打贏,但打的是滅國之戰,這就是漢唐給人強盛的原因。

    3,抵抗時間長也是個偽命題

    蒙古與南宋不接壤,它需要滅了西夏、金以後才能於南宋打。

    對於遊牧民族來說,西征中亞、東歐大草原比南下更有誘惑力,蒙古最終南下滅宋是因為忽必烈要做中原的皇帝,這就是後來的元朝。

    4,宋朝軍力弱不表示宋朝真的沒有實力,以財力論,宋朝比漢唐明都要強,只是皇帝過於防範武人,趙匡胤對五代軍閥割據矯枉過正,導致了宋朝一代的文弱。

    當一個武將在前方打仗需要靠皇帝送佈陣圖時,還如何打勝仗?

    宋朝需要的是一個劉徹、李世民、朱棣那樣的雄主!

    而非只想用錢買和平的君臣。

  • 5 # 沙中土大溪水

    宋朝給人的一個基本的感覺就是文化繁榮,軍事不行的王朝。從一開就被遼吊打,然後是西夏,以後又是金,南宋是和蒙古死磕了五十多年。感覺就沒贏過,除了納幣就是稱兒皇帝,就這也沒逃脫了靖康恥以及以後的崖山之後。連帶著一提宋朝就是恥辱,只能拿清明上河圖和經濟文化發達聊以自慰。

    如果從皇帝個人的出發點考慮這些,會發現宋朝是一個很自卑的王朝。從一開始的陳橋兵變的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就意味著宋朝不是戰場上拼殺出來的,是偷來的,是談來的。所以中國鴉片戰爭前就宋朝談了一堆合約,對比明朝崇禎吊死煤山都不敢輕啟談判一事。由此帶來終宋一朝從未有傾國一力死戰的雄心,總是以為可以談,但卻不知道沒有戰場上東西做後盾,談判得到的只是虛幻,就這樣一步步丟,丟到後來,就啥也不剩了。

    這一系列論點背後就是證據就是,北宋一朝賦稅十之六七用於養兵,剩下還有十之一二居然不時用於神問卦。可以看看宋朝的皇帝,居然有皇帝自稱神仙,如果一個皇帝這樣也罷,但終宋一朝多個皇帝均這樣,就不免有些顯得心虛之至。本來中國信鬼神就是實用主義,但做為治國大道,堂而皇之用於廟堂也就宋朝。而且,說來不免報應之說的警示,宋朝多個皇帝無兒子,不像其他朝代出現此類狀況,均是權臣外戚宦官的廢立皇帝引起的皇帝年齡太小引起的。最有名的就是八哥趙構,北宋第四個皇帝仁宗在位四十多年居然也是沒子嗣,這其中不免更讓疑神疑鬼。一些事情積累下來,趙宋一朝只有不問蒼生問鬼神。也就可以理解靖康恥時,軍國大事居然能相信撒豆成兵的神棍,就可以理解。

    說宋朝重文輕武,只是從結果說,其實宋朝是太重武了,對武將的猜忌有些。而文官的存在作用就是為養的兵收稅。真是泛泛而談容易得出看似正確的理論,但離歷史真實差多了。從本質上講,宋朝還是得國不正,造成立國之本不紮實。不是經過血雨腥風的鐵血戰場上得到的東西,終究是心虛。對掌控王朝之力不免不自信,帶來結果就是終宋一朝的憋屈。

    聽琴圖

    這是非常有名的宋徽宗趙佶的一幅畫。據考證作者可能是趙佶,也可能是畫院的一名畫師。現藏於故宮博物館。作者是誰不重要,這幅畫反正是和趙佶有關。

    中間這個人是趙佶,紅衣服的是六奸之首的蔡京,青衣仰觀者是王黼。這是一副文化水平很高的畫作,是人物畫的佳作。趙佶的瘦金體也是很有名的,如不是靖康恥的話,其瘦金體也可能成為書法的一流派。今看來依然古意盎然,很有聽琴松柏下的遺世獨立的感覺。

    趙佶在位26年,1100年登基時僅18歲,此據宋滅南唐975年已有125年。短短的百十年的功夫,北宋也走到了南唐的境界,南唐李後主最後是被俘至汴梁,最後死在汴梁。而趙佶最後靖康恥時也是被俘至五國城,最後也是死在那裡。一路看下來,宋一朝充滿輪迴報應之說。民間傳言趙佶為李煜轉生,也是從此而論的吧,兩者也實在是太相像了。都是文藝範兒的青年皇帝,一旦國破家亡,身死他鄉。

    現在看來趙佶就是一文藝青年,可惜生在帝王家。趙佶時北宋由於真宗時王安石變法,黨爭已導致文官分裂互相攻擊,此時的皇帝應該想辦法平息爭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辦法來修補北宋的問題。時哲學宗病逝無後,皇位空缺,文官們偏偏選了個看似輕佻的文藝青年,估計是是考慮好控制。王安石變法時朝廷就已經到非改的地步了,由於損害了部分階層和官僚放的利益,反對派利用一些變法中的不當之處攻擊。最後形成了新黨舊黨之爭,這時就不再討論事情,就是無謂的爭論不休。北宋這時已經是搖搖欲墜了,一個文藝範兒的青年,根本不可能對此有深刻的感覺。27年後靖康恥,也別爭論了,一股腦都俘虜了。

    畫畫的趙佶和春花秋月何時了的李煜就這樣一同被定在玩物喪志的反面教材上了。玩物是對的,但皇帝可真不是你倆做的。

  • 6 # 方士的知識樂園

    別說國力勝於宋更講規矩的契丹遼國,對了,當時遼國是被認為中國正統,繼承了唐,而不是宋。哪怕是遼國末期,老弱殘兵依然在燕雲把宋打成狗屎。

    小國西夏能從宋獨立建國。交趾這種貨色可以攻入宋境內,最後也和宋打平和談。

    和宋表面上富裕不同的是,宋的財政一直是窟窿。尤其是軍方一直缺錢,北宋亡一個最直觀的原因,就是招募新軍的封樁庫資金被徽宗這白痴挪用了。

    宋為了避免武人藩鎮,在軍隊結構上對宋軍體系進行了幾乎喪心病狂的削弱,導致宋軍在大規模戰役的指揮,組織,後勤等問題上是中華有史最弱。別說騎兵之類廢話,打交趾都無法支援的體系關騎兵什麼事。

    在宋的這種軍制下,宋軍只能依靠城池打區域性戰。不具備兵團戰役,也不具備長途遠征的能力。

  • 7 # 國史記聞

    站在後世的角度來說,兩宋立國三百一十九年時間中,的確經常受到遊牧民族的欺凌,飽受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屈辱。但是,如果我們站在宋朝的角度,就會感覺他能享國三百年,就已經很不容易了,說到飽受欺凌,除了宋朝國策、國君的原因之外,可能更因為宋朝的國運吧!

    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講到宋朝立國的四個先天不足:

    第一、生不逢時。歷來被稱為強盛的漢朝、唐朝在立國之前都有一個短命且強勢的政權給他們做好了鋪墊,前朝都做了一些罪在當代,利在千秋之事。但是宋朝開國之前,中國可謂是一個爛攤子。全靠宋太祖趙匡胤畢生的努力,才完成中原的基本統一。

    第二、“無憑無據”。趙匡胤、趙光義兄弟能夠統一的地盤不多,其餘的都被強盛的遊牧民族長期佔據。尤其是西夏佔據河套平原、契丹佔據燕雲十六州,這兩個地方既是中原屏障,又是最重要的產馬地。沒有他們,中原無險可守,又不能發展騎兵。

    第三、自我限定。正是因為前朝軍閥割據嚴重、周邊強敵環伺且無險可守,宋朝只能以消極防禦為主,一旦主動進攻,就會面臨滅頂之災,趙光義及後世皇帝的北伐,都說明了這一點。

    第四、國運多舛。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分析過宋朝面臨的党項、契丹、女真、蒙古與漢唐所面臨的匈奴、突厥、回紇等有非常重要的區別。首先就是兩宋面臨的強敵都已經有了比較高的文明,並且有領土、政權的概念,他們不再是搶了就跑的強盜。同時,兩宋的敵對勢力一個接一個地崛起,他們任意一個政權與宋為敵時,基本上都在自己最強盛的時期,同時也是宋朝相對國運下降的時期。

  • 8 # 謝金澎

    不僅僅是宋朝,中國歷史上,中原王朝一直受到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戰國時期秦、趙,都有專門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特種軍隊。漢朝開國皇帝劉邦被匈奴圍在白登山,還是透過賄賂女人才撿回一條命。直到武帝劉徹才開始了對北方遊牧民族的絕地反擊,將匈奴驅逐到了漠北。一代雄主李世民對稱霸塞外的突厥人進行了有效的打擊,直到他們扛不住大唐的軍威一直向西遷去。

    隨後,中原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在長期的分裂和戰爭中,國力嚴重耗損,人心思統,宋朝和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就在這種情況下透過陳橋兵變登上了歷史舞臺。趙匡胤這個人既不嗜殺也不好戰,所以他在立國後,沒有利用國家新統的盛勢,解決北方問題,為子孫後代消除威脅。

    而是把重點放在了防內,透過杯酒釋兵權解除了一干開國武將的兵權,為了防止陳橋兵變重演,還對應制定了以文制武的國家制度。

    終宋一朝,武將的雄風難以伸張,尚武精神一直被壓制,宋朝在貌似繁榮的幻象下,受到了北方相對漢唐來說並不算強大的遊牧民族的欺辱。發生了“靖康之恥”中徽欽二帝及滿朝文武附帶嬪妃妻妾女兒被擄的慘劇,一直也是漢人王朝的奇恥大辱。

    那麼,宋朝看似GDP雄踞當時世界之首,為什麼會被遼、金、蒙等任意一個地方性的少數民族政權打壓、欺辱?那是因為古代的戰爭特別是跟遊牧民族的戰爭,後勤補給上農耕文明本身不佔優勢,漢唐時期能夠取得對遊牧民族的勝利也是以夷之道而制夷。那就是學習並利用遊牧民族的優勢,組建強大的對外騎兵集團,透過拋棄輜重、後勤部隊,快速移動來打擊他們,充分利用國力優勢來訓練、補充進攻部隊,主動出擊。

    而宋朝的皇帝受制於祖宗成法以及趙匡胤的和平基因,個個沉醉於酒色風月、書法詩詞,得過且過。造就了清明上河圖的虛幻盛世以及宋詞的華美瑰麗。為君者從來沒有甚至於不敢思考建立強大武備,主動出擊。要知道最好的防守便是進攻,防守的一方不知寇將從何來,只好分散兵力佈防,但是再好的防禦都一定有漏洞或者薄弱環節,只要進攻方看準了這個弱點,防守方就會疲於奔命而功虧一簣。

    再說宋朝所謂的繁榮和大唐盛世還不一樣,他的GDP不過是農耕文明的節儉、建設、積蓄習慣以及人口基數堆積起來的,是一種貌似強大的虛胖,不是國庫充盈、人民富裕的真正強大。加之重文抑武,自上而下沒有尚武精神和血性。縱然有嶽武穆這樣的蓋世英雄,也不過是一己之勇,無法形成強大合力,最後徒留千古浩嘆而已。

  • 9 # 關東俠客

    恰恰相反,宋朝在歷史上無論是軍事上還是在經濟文化上都是大大超過前代的,北宋時期,己出現了火炮,出現了重灌步兵是中國冷兵器時代的發展巔峰。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勢力範圍僅在淮河以北地區,用了十餘年時間平定了十國,大部分都是客場作戰,南方還有強大的水師,北宋的軍事規模並不佔優勢,但北宋士兵攻無不取,佔無不勝打敗了漢地所有武裝力量足以說明宋軍戰鬥力之強悍。就是宋軍伐遼初期也是節節勝利,只是高梁河一役才徹底打斷了趙光義脊樑,宋軍才失去了自信心。北宋的經濟相當發達,國富民豐有錢就好辦事,北宋時編篡了兵書《武經總要》,兵器上有三百步外貫穿鐵甲的神臂弓,一發可中數十人的床子弩,鐵疾痢,鐵炮等熱兵器。重灌步兵甲垂58斤裝備精良。那麼為什麼沒有收回燕雲十六州呢?華夏主要對手匈奴,鮮卑,突厥,契丹,蒙古,女真,党項七個對手,宋代面對的四個主要對手又是其中最強大的。北宋缺泛騎兵,只能靠重灌步重與草原騎兵作戰,在絕大多數戰役中北宋是取得勝利的,但重灌步兵追不上騎兵,戰果微弱,萬一失敗了,步兵撤退緩慢損失極為慘重。當時遼國面積要比北宋大幾倍,幾乎全民皆兵而且還是騎兵,金兵則是身披鐵甲的重灌騎兵戰鬥力遠遠超過以往草原民族的.騎兵。最重要的是遼金夏和蒙古對土地有較大野心,而且還有眾多的城市和農業牧業經濟,‘實力相當強大。趙匡胤的文官掌兵制度也並不是一無是處,範仲庵,富弼等都是指揮打仗的帥材。把西夏打得滿地找牙,就是在宋徵宗時期北宋仍在開疆拓土,打敗西夏,收復河湟谷地上千裡地區。童貫用非正常手段收回幽州時候,汴梁城徹夜狂歡,一時間宋徴宗的文治武功超過了他的祖宗。北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統治集團太過腐朽,呈平日久缺泛象阿保機,元昊,阿骨打和鐵木真那樣的天才領袖,一把好牌疏得乾乾淨淨。北宋無將,南宋無相天意也!

  • 10 # 李君文1

    壓制武官,重用文官,其一。

    社會富餘,上下貪婪,其二。

    崇藝廢武,敵侵無擋。其三。

    貪圖盛行,不思進取。其四。必敗無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布質皮包如何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