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8554232043847
-
2 # 知命堂文化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弄明白“克己復禮”是什麼意思。克己復禮出自《論語》:“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仁歸也。為仁由己,而為人乎哉?”
孔子認為,克己復禮是達到“仁”的境界的修養方法。每個人要有約束自己,剋制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合乎周禮,即當時的社會公德。不違法,不失禮,這就是“仁”。孔子之所以給出顏淵這樣的回答和解釋,是因為,克己復禮是他一生的理想和追求。翻遍《論語》,眼目所及盡是“子曰”什麼什麼...其實都是在講“禮”<理>。他想讓天下人都成為“君子”。忠孝仁義禮智信,從而達到一個“窮能守節,富而知禮”的社會。
朱子解釋克己復禮是這樣講的:克是克去己私,己私既克,天理自復。譬如陳垢既去,則鏡自明;瓦礫既掃,則室自清。他又說;克己復禮,間不容髮,無私便是仁;天理人慾,相為消長,克得人慾,乃能復禮!王陽明有云;去山中賊易,去心中賊難。
朋友,搞明白了“克己復禮”是什麼意思,再結合我們現在的社會現狀,您就知道“克己復禮”還有沒有用了。
-
3 # 銅冰鑑
在任何時代,克己復禮都是必要的。
“克己復禮,為仁“,這是孔子對他的得意門生顏淵問仁的回答,意即剋制自己不可任 性為所欲為,使自己的行為規範合理,並有“為人由己,而由人乎”的引申。仁是孔門心法,“仁者愛人”是一種至高的精神境界。顏淵問及禮的內容,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克己復禮用我們今天的說法就是自律。克己不用說誰都知道,剋制自我,管理自我,禮並不單指封建禮制秩序等級,它是規範合理的意思,因為孔子的理想社會就是規範有序,大愛無疆。 克己復禮意為加強自律,自我約束使自己行為規範合理,不效仿不規,不讓不規則入目走心,言行合理規範,這是一種高尚的社會道德準則,放之四海,在每個時代都不過時。
今天,物質社會空前發展,人的個性也得到空前的強調,被貼上“垮掉的一代”、“自私”、“自我”、“冷漠”等等後現代標籤的新生代已成為社會主角,誰都不缺什麼,誰都不滿足?這是為什麼?少了精神的滋養,多了物質化的迷失,克己復禮,應該做為與時俱進的社會思想,溶入現代社會生活。
大道至簡,孔子做為一代巨人,他對學生的大教誨是在《論語》所記載的簡單對話中,千百年來,儒家思想成為滋養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食糧,在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論語》的痕跡,這部精典的偉大思想歷經了後人喋喋不休的爭論,卻依然傳承著我們做為一個社會人於家於國於天下的修養行為甚至使命感,任何時代對我們都有指導意義。
-
4 # 秋色正傑
每個時期,禮都有特定的含義。如果把今天的禮,看作是一種社會秩序的話,當然必須克己復禮,以民族大業為重,而不是以個人的好惡決定遵守社會秩序或擾亂社會秩序!
-
5 # 使用者8299880850969
古吋尚無法律條文,如何規範政府與百姓的行為?如何規範社會人與人和人與政府之間的行為?應其所需而"周公制禮樂",詳細規定各級政府和百姓及社會的行為準則,這就是"禮"(即規矩)。後期因諸候國大而周君權小,越禮而不守規矩的事越來越多,即"禮崩樂壞"。各國不守禮所以混戰不斷,百姓遭殃。為此,孔夫子為恢復人們的行為規則,恢復社會穩定而提出"克已復禮"。這就是後人說孔子復古復辟,但從內涵上說,孔子是教人們剋制私慾而尊守法規和公序良俗,也是今人說的:克已奉公大公無私。其目的是維護社秩序和諧安定。″禮"者理也,即道理公理,說人無禮就是說他不講道理不守規矩。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太需要″克已復禮"了,今人從上而下各種違法非禮不講公德不守規矩的行為比比皆是:貪汙受賄,貪髒枉法,坑蒙拐諞,欺行霸市,唯利是圖,不忠國家,不孝父母,不敬老不愛幼,說話無禮貌,行事不講規矩,汽車電動車行人不守交通規則,佔道道仃車,佔道經營,狗狗橫行無忌狗屎遍地,隨地扔垃圾,人人之間不講互敬互助,惡語相向,罵人,打人,殺人,公權不主正義,致使種種惡行無忌,城市笤理混亂等等。缺什麼?缺道德,缺"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凡千年文明禮義之邦已讓位他國。還不應警醒嗎?還不應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和踐行新的″核心價值觀″嗎?再不扼制錢欲私慾泛爛.再不提倡傳統道德"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人將不″人",國將不國。吾非杞人憂天,實則現實可怕,直言而已,有錯可批。
-
6 # 感照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
7 # 路尋寫作創富
克己復禮是什麼意思
“克己復禮”出自《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意思是:
顏淵向孔子請怎麼做到仁,孔子說:“能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歸於仁了。實行仁德,完全在於自己,難道還在於別人嗎”。
顏淵說:“希望指點一些具體做法。”孔子說:“不合乎禮的不去看,不合乎禮的不去聽,不合乎禮的不去說,不合乎禮的不去做。”顏淵說:“我雖然不夠聰明,也要努力做到這些話。”
從《論語》中的記載可以看出,孔子說的“克己復禮”是說一種具體的學習和修養方法;這裡說的“禮”,就是指當時社會生活中實行的各種禮儀規範。孔子強調的是不符合禮的事就不要去做。也就是說,學習禮,不僅僅是要依禮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隨時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禮的事——“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要做到這“四勿”,就必須“克己”,也就是要隨時注意約束自己,克服種種不良習性和私心,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要“戰勝自我”。
當今社會更需要克己復禮現在社會,人心浮躁,物慾橫流,一些人唯利是圖,為了利益不擇手段,沒有任何道德約束;更有甚者為了喪盡天良,置他人生命安全以及法律於不顧,非法生產毒奶粉、毒疫苗、毒辣條等等。這樣的事情如果得不到有效遏止,就會讓社會陷入互相傷害的惡性迴圈。所以現在的時代,更需要克己復禮,更需要約束自己,更需要克服各種不良習性和私心,我們每個人從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如此下去,整個社會風氣必然得到扭轉,如此,我們的世界才能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才能長遠發展。
-
8 # 陝南雨農
作為封建社會帝王們的統治工具,孔老二那一套深得統治者們喜愛,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尚還有彼此詰難,相互爭鳴的局面,但到了漢武帝之後,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於是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為正統,統治中國思想、文化兩千餘年。
克己復禮是孔子學說的一個重要概念,出自《論語·顏淵》一章:"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顏回請教如何才能達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說:努力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如果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就可以達到理想的境界了,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顏回又問:那麼具體應當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禮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聽、不要去說、不要去做。顏回聽後向老師說:我雖然不夠聰明,但決心按照先生的話去做。
此間的禮泛指天理,復禮就是遵循天理。簡單來說就是能戰勝自己的私慾而復歸於天理,自然就達到了仁的境界。
話說到這裡,確實很有道理,不管是誰說出來都是極有道理的。話是沒錯,但是就是孔老二說出來就欠妥,何為天理?換句話說就是遵從所謂的天理,按部就班,不要妄想,做一個平頭老百姓,就能達到仁的境界。天理是統治階層制定出來的一套枷鎖罷了。
歷史上一共出現過兩次批孔運動,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四人幫無非是藉著“批林批孔”的外衣罷了,此處暫且不表,第一次的批孔發生在"五四"前夕的新文化運動,這是一場啟蒙救亡運動。在運動中,第一位批判孔子的,是幾乎被後人遺忘的易白沙。
易白沙(1886--1921年)是湖南長沙人,曾在安徽師範學堂教書,後因反對袁世凱搞封建復辟而被袁通緝,1913年逃亡日本。袁倒臺後,易白沙回國,積極投入新文化運動,先後在南開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任國文教授。1916年2月他在《青年雜誌》(後改為《新青年》)一卷六號和二卷一號上,刊登了他的《孔子評議》(上、下),批
判了孔子,對封建專制主義發起了直接挑戰。易白沙指出,孔學在春秋之世,號稱顯學,但不過是九家之一,並不獨尊,只是從漢高祖開始,才逐漸被抬舉起來。易白沙認為,孔子之所以被後人利用,是因為孔子有四大缺點:(一)"孔子尊君權,漫無限制,易演出獨夫專制之弊。"因此,中國曆代君主都"超乎法律道德之外",專制獨裁,"擇人而食"。(二)"孔子講學不許
問難,易演成思想專制之弊。"因此,真理不能"以辯論而明",學術不能"由競爭而進"。(三)孔子少絕對之主張,易為後人所藉口。(四)孔子但重作官,不重謀食,易入民賊牢籠。中國的儒生都把"君子之謀道不謀食,學也祿在其中"看作安身立命的第一格言,其結果是"流弊所趨,必演成譁世取寵,捐廉棄恥之風俗。"由此,在"五四"運動前後,興起了一股"批判孔教"之風。
在現在的時代,克己復禮這句話是沒有錯的,但是對於禮的看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人,克己復禮,
不忘初心,至於是不是成仁的境界那都不重要的。
-
9 # 92816513234燕山
村裡說有理走遍天下 無理寸步難行 當然提問不是這個理字 你說有個人牛逼哄哄走過來 問你去哪怎麼走啊 你是告訴不告訴他 先別整那高大上 先講理吧
-
10 # 夕魄騰輝
“克己復禮,天下歸仁”是孔子的理想,之所以說它是理想,是因為這個對個人要求太高。人人都能“克己”,“禮”自在其中。首先要說明一點,“禮”並不是禮教,禮數,禮節。這些只是表象。簡而言之,“禮”是一個修養深厚的人恰如其分的外在表現,並不是一種約束別人的規範,重點在“克己”。未能克己,禮就相當於戒律,人能克己,就能達到孔子所言的“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無論怎麼做都符合“禮”。
從這一點來講,“克己復禮”是一種自覺行為,所以現代提倡這個東西有沒有必要,主要是要看誰在提倡,還要看拿這個東西來要求誰?克己復禮當然好,再沒有比這更好的東西了。但是現代講這個沒人信,為什麼呢?都拿這個要求別人去了,自己倒是胡作非為。所以要講“克己復禮”首先要從自身做起。
“禮”這個東西不是教條,並不是劃個條條框框讓你去遵守 ,一個知禮的人個人修養一定是相當高的。克己功夫做的到家,明大勢,懂進退,知法度,謹守本分,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這就是知禮了。不負責任,當官的受賄,當兵的臨陣脫逃,當父母不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當子女的不孝養父母,都屬於失禮的行為,因為沒有盡到自己的本分。“禮”可以擴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盡到本分,或者手伸的太長,話說得過分,做了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事都是失禮。
所以,禮不是那麼簡單,懂得一些禮儀,那是外在的東西。能為人處世恰如其分,這個可是功夫。現代人好多都誤解了,一個個學的滑頭無比。要知道有時罵人打人也是禮,也是需要盡到的本分,就如這天氣也並不總是Sunny普照,該打雷下雨你出太陽,這個禮不講也罷。
我個人意見,克己復禮很有必要,但不要去提倡這個東西,泛泛而談地講一些愛祖國,愛人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就好,越單純越好。現代人太複雜,克己復禮歸根到底還是講人的問題。儒家的學說歸根到底是在講人的問題,而不是在講某種制度,某種主義。只要人都能克己,什麼禮不禮的不在話下。天下大同也不是問題,只是這個理想太過遙遠,也許只有聖人才有這種雄心去度化這無量無邊的眾生。
回覆列表
真真要做到克已復禮,談何容易!
連同臥薪藏膽一樣!
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其強大的效應,各個領域無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