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步醋的粑粑裡
-
2 # 劍客如風
馬雲說教育分為有教有育,教的是知識,育的是體驗和創造力!必須要讓孩子學會則任和擔當,學會體驗生活,明白生活有苦有甜,知道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學會提升解決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一唯的學習知識,只重其外,不修其內,即使成績在好也枉然!生活中隨便一件不順心的事,就可要了他的命!
-
3 # 江水濤濤8851
回答:原因應是多方面的。家長也只能面對現實。首先說明一點:題主的提問,似乎還沒有全部到位。給人的感覺,事件不夠真實,模稜兩可。因而,回答時只能假設。假設一:
兩位女生,可能是同桌,因不好好學習,多次受到班主任批評,同時家長也批評,在升學無望的情況下,便雙雙選擇了自殺。
假設二:兩位女生,為同鄉,又是同班同學,學習不思上進,整天沉迷於網路,甚至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來往,經多次教育,無果,產生悲觀厭世情緒,從而以自殺逃避社會。
假設三:兩位女生,同是高三學生,又是同寢室的閨蜜,家長對兩位女生的期望值太高,兩位女生儘管刻苦努力,成績仍提高不了,甚至還下降,面對當今激烈競爭的社會,她們對未來迷茫,於是產生輕生,雙雙走上了不歸路。
總之,兩位女生抗挫折能力差也好,對自己的人生前程不負責任也罷,走了終歸走了。但我們不能因此把責任推給學校。難道家長沒責任嗎?更不能因此去全盤否定教育體制。 -
4 # 一塔湖圖不糊塗
每次看到這類新聞時,心總是很痛很痛,為學生,也為家長。
每次發生這類事,大家一邊倒地指責學生太脆弱,經不起挫折。好像錯的都是學生。學生確實有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可有誰教育過她們,要珍愛生命?又有誰知道,她們為什麼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也許是她有過不去的坎,卻苦於無法邁過去,覺得自殺才能一了百了?也許只是一時的賭氣?也許……
不要再責備一個個逝去的生命了。反思一下,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減少悲劇的發生?
一、要有生命教育。
我們確實重視教育,特別是智育,但並不重視生命教育。我們的孩子並不知道生命的可貴,要好好珍惜!因為不知,所以釀成悲劇。前段時間聽聞兩女生自殺,誰都不知道原因,後詢問這兩女生的閨蜜,才知她們三人相約自殺,並沒什麼事。這個女生因為怕痛,沒去。自殺,也要約著一起!聽起來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但確實反應了生命教育的缺失。
二、要有疏導的渠道。
我們知道,大多自殺的學生都比較內向,不善表達。現在生活條件雖好,但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精神壓力、人際溝通壓力更大,學生不知道向誰傾訴,更不知道找誰能夠得到幫助。重壓之下,又沒得到過生命教育,也不知道誰能幫助自己,悲劇往往就此發生。
為人父母,不能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要成為孩子的堅強後盾,讓孩子不管發生了什麼都願意向你求助,讓孩子有一個宣洩的渠道。
三、愛孩子,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
愛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濃濃的愛,願意把自己的心理話向父母傾訴。也要適當製造一點困難,讓孩子感受到挫折,逐漸提高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願逝者安息!願悲劇不再發生!
-
5 # 使用者374574412803
不是現在的孩子脆弱,是中國的教育壓力太大,不僅是孩子壓力太大,父母的壓力要是一樣大,所以中國的教育要改制。
-
6 # 芳華老師
謝謝悟空邀請!看到題主提的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前幾天辦公室一個小同事問我的一個問題:她問我是不是她的心理有問題?我問她為什麼這樣說?她說今天評課,級部主任說她了,說她講課語速太快,還愛重複!然後她就告訴我她不喜歡被人說,心裡很不痛快!甚至言語之間流露出對級部主任的厭惡之感。我們的孩子到了不能接受基本批評的地步啦!
透過小同事這件小事情,我想到題主說的這兩個省重點高中的兩個跳水自殺的女孩子!想到了孩子一出生不論家庭條件好與不好,都盡最大的努力讓孩子不受半點委屈!孩子小的時候在爺爺奶奶手裡受了委屈,孩子的父母就會給爺爺奶奶臉色看,如果孩子在父母身邊受了委屈,爺爺奶奶就會數落孩子的爸爸媽媽的一大推不是!孩子長大了進了學校如果受了委屈,家長大都會興師動眾的質問學校和老師要討個說法!所以說,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在蜜罐子里長大的,沒有嚐到其他味道兒,她或他自然也不會知道其他味道兒是什麼味道兒!一旦不小心嚐到了就像吞了毒藥一樣不知所措!
我們的孩子不論在精神上、物質上還是身體上都受到了至高無上的待遇,已經不具備承受挫折和打擊的能力了!這不是單純是這幾個孩子的問題了,我們不能一味地去指責這些孩子,是我們成人,是我們整個社會剝奪了孩子接受挫折,接受考驗的權利!所以,要檢討要反省的不是孩子,還是我們這些大人和整個社會!
-
7 # 好時光417
如果我們足夠尊重生命,就不應該從上到下地給學生增加太多的壓力,人怎麼活,都是一輩子。可是這輩子出人頭地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呵!為了這個,我們這輩子沒有實現的事,就寄託到下一代的身上去,讓下一代一開始就負著這個沉重的枷鎖成長,這才是現代社會教育的最大弊端。
一方面,通常有好多父母,自己學習能力不行,非要讓孩子在學習上非常優秀 ,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壓力。
另一方面是攀比無處不在,這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社會的問題,人生其實只有幾十年,可是慾望卻無邊無際,互相壓榨讓每一個人都不能倖免。孩子們的成績也是老師攀比的利器,孩子們成績好,老師有業績,這是來自校長的壓力,老師把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成績好的更受歡迎,成績差的能不遭歧視就是幸運的了。
其三,社會上的競爭更是尖銳,每個人都有成為人上人的慾望,在競爭中無所不用其極。面對巨大的競爭壓力,每個人都不能無動於衷,他們害怕孩子將來在競爭中落敗,反過來壓迫孩子,而孩子們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同時網際網路發達,孩子得到的資訊量加大,情緒更容易波動,媒體的導向良莠不齊,他們所受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我覺得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過程,出了事,最不應該過多責怪的是孩子,她們稚嫩的心真的達不到我們想象的那麼強大。
-
8 # 我眼中常含淚水
什麼叫“抗挫折能力怎麼這麼差”?什麼叫“老師情何以堪”?人誰不畏死?捨生求死,這其中含有怎樣的痛苦的抉擇?真正痛苦的當是父母,那將是伴隨終生的痛!老師呢,自有自己的生活和快樂,真正關心學生的健康和快樂的老師能有幾人?反對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評論任何人和事。你我都是凡人,都有脆弱的一面,都需要他人的理解、關心、尊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己所欲,亦不可一廂情願地施於人。願孩子的靈魂在天堂安寧!
-
9 # 使用者8741772922298
天天早晚自習,週週補課。別的什麼也沒有了。很多學生只好上課走神,睡覺。作業摩蹭。體質下降。對什麼都不感興趣。
-
10 # 百姓茶館
教育教什麼?育什麼?
如果說兩位女生抗挫折能力差,那麼這隻能怪教育。因為學校沒教育好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應該是教育內容之一,你不去教育或引導學生如何抗挫、如何堅強、如何面對困惑和困難,反而責怪學生抗挫折力差,這是什麼理?學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義務,可又有多少學校重視並真正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們一面給學生增負增壓,一面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抗挫折力,就好比在學生肩上加擔子,卻讓學生別歇著、挺住。要是用死來求解脫,就說學生抗挫折力差,為什麼學校總是對的、沒有多少人敢說教育出了問題呢?
兩位女孩跳河,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個原因很重要。如果沒有其它如校暴之類的原因,那麼不外乎有學習太累、壓力山大、人生無趣、人間無愛等原因。“學習太累“,我們為什麼就不能適當地讓她們放鬆一下、舒緩一下總是緊繃的弦?“壓力山大”,為什麼我們不能降低對她們的要求,讓她們順其自然地成長?“人間無趣“,那就豐富一下校內校外文化娛樂生活,讓她們愛生活、愛校園;”人間無愛”,父母、老師為什麼要她們一味地讀書而不能在其它方面多關心、多體貼呢?
跳河,需要有多大的勇氣!我們某些學校的教育一方面缺少珍愛生命和讓內心強大的教育,一方面用超負荷的壓力催生出學生悲觀厭世的心態和以死求解脫的勇氣。近些年來發生的一件件跳樓跳河事件,殘酷無情卻有力地證明了某些學校的教育確實存在很大的問題。
真正的教育,是讓學生愛學習、愛生活、愛家庭、愛校園、愛父母老師同學朋友、爰美好人間、愛自己。如果讓學生悲觀厭世,那麼我們的教育就是畸形、怪異、失敗的教育了。
省重點高中兩個女生跳水自殺,這些孩子抗挫折能力怎麼那麼差?這讓父母、老師情何以堪?給當代教育敲響了怎樣的警鐘?
回覆列表
首先,當代家庭條件都還不錯。那麼,造成家人對孩子的溺愛程度就比較高,生怕孩子吃不好睡不著,苦了累了,對孩子基本上是有求必應。本身孩子應該做的事情。都幫忙做了,孩子這樣就養成了很強的依賴感,說白了沒有父母親在旁邊,碰到挫折就會感覺很失敗,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問題,沒有成就感,心理會很失落。當父母不在身邊,一次又一次挫折以後抗壓能力會越來越差,導致精神崩潰,所以就會想到一死百了這種解決方案,結果最痛苦的反而是她的父母。其二,現在學生學習任務重,學習壓力大,而是攀比心也很重,學習好的會受到老師的喜歡,學習不好的,老師則認為拖了班級的後腿,自然而然的不會給學習差的學生好臉色。對於學生而言,得不到認可才是心理變化的最大因素。有時候她很努力可是成績就是提不上去,然而她的努力根本得不到認可,這會使她心裡產生我就是這麼沒用,這麼努力學習,一點效果都沒有。使她產生嚴重的心理承受壓力,但是有沒有人去正確的開導和引導他們,於是會產生抑鬱。當父母看到他們的成績時,發現這麼差,同時又被老師說,他們的父母會把怨氣發到孩子身上,久而久之,子女的心理奔潰到自殺的境界,認為只有死亡才能終結這一切的痛苦,就會發生這種事情了。
所以個人認為教育子女不僅僅是關心他們的學業,更重要的是要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因為讀書讀不好,不代表他們的能力不行,也許她的強項不在讀書上,而在其它方面。正確引導孩子的身心健康是父母應該做的頭等大事,而老師則要正確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不能只偏愛學習好的,有時候更要關心那些學習差的。這樣的學生出來不僅學習好,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學生出來心態會更好,承受能力更強,抗壓能力更強,對未來孩子的發展,對社會的貢獻會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