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方曉曉
-
2 # 使用者55778872019
無可比性。宋江和劉備,一個是草寇,一個是亂世英雄,一個是偽君子,一個是仁義君,一個是想透過招安博得名聲和富貴,一個是透過自己努力去奪取天下,一個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一個是以人為本,寧可放棄城池,也要保護百姓。結果是宋江為達目的葬送了十之八九的兄弟,自己被逼喝毒酒身亡。眾好漢全散,而劉備,三l英結義,生死與共,靠團隊精神,與:曹,孫三分天下,博得萬世之名。宋江豈能仰其項背。偽君子宋江不可與劉備同日而語也!
-
3 # 白口電影
說起宋江,都會稱其為及時雨,樂善好施,助人為樂,尤其喜歡幫助落難的好漢。但從很多事來看,水滸傳裡的宋江,也沒少幹坑人的事。
宋江還在鄆城當押司時,和晁蓋的關係很好。當宋江得知捕快準備緝拿晁蓋時,通風報信,放走了晁蓋、吳用。有人說是夠義氣,但當時宋江身為朝廷官員,是國家公職人員,口裡喊著為國盡忠,實際卻放走了賊人,這是對國家的忠麼。
宋江為了拉人上梁山,更是沒少坑人。在清風寨為了拉秦明入夥,命人假扮秦明部隊對百姓燒殺搶掠,還得秦明全家被殺。就算秦明全家被殺不是宋江直接造成的,那無辜百姓被燒殺搶掠怎麼說。
美髯公朱仝、撲天雕李應、玉麒麟盧俊義、一丈青扈三娘等人,哪個是心甘情願上梁山的,都是梁山在背後使得手段。沒有梁山老大宋江的授意,梁山上誰會去那麼做,吳用也是站在宋江這邊的。
宋江上了梁山,晁蓋在時,從不提招安,還替晁蓋招攬好漢上山,還領兵外出作戰。晁蓋死後,宋江做了老大,招安就被提出來了。不管其他兄弟怎麼反對,宋江的招安之心堅決不動搖。
李逵,是梁山唯一一個死在自己人手裡的。害死李逵的,正是宋江,正是李逵死心塌地追隨的大哥宋江。說宋江是君子,還真是不合適。
劉備的名聲,就好很多,雖然也沒少使手段,但是不影響劉備的好名聲。說劉備不是太君子的行為,就是霸佔了荊州,說啥都不願意還給東吳。
本來說是借荊州,不管孫權怎麼要,魯肅來回跑都要跑斷了腿,劉備就是不還。能推就推,能演戲就和諸葛亮演戲。最後孫權是看明白了,只能來硬的了。趁著關羽外出作戰,東吳呂蒙白衣過江奇襲荊州。
劉備的君子形象,要比宋江好很多。宋江和劉備都是領導人,作為領導人,必須會使手段,想做一個真正的君子,太難。
-
4 # 萬物初始之風
劉備和宋江確實是偽君子,他們把仁義道德看成是一種牟利的規則,實際上牟利才是本質,劉備為自己牟利,宋江卻為了圖虛名,這是宋江為什麼比劉備噁心的地方
-
5 # 三國魏蜀吳
宋江——“愚忠”的思想在作祟
大家之所以說宋江是偽君子,主要是因為他名義上替天行道,講義氣,實際上卻為了一己私利投降朝廷,徵方臘,視梁山好漢的性命如草芥。但是,大家想想看,宋江為什麼要上梁山?為什麼又要投降朝廷,幫助朝廷征討方臘?答案是,宋江是被朝廷遺棄,走投無路才上的梁山,不上梁山是死,上了梁山起碼還能活著,只要活著就有機會。雖然上了梁山,可在宋江的心裡他始終保持著對朝廷的忠誠,想要回到朝廷,他認為只是有一部分小人把持了朝政,斷了言路,只要替天行道,除掉這些小人,朝廷就能夠重新恢復清明。因此,當後來朝廷招安的時候,宋江當然很高興,他覺得朝廷肯接納他,朝廷仍然需要他。於是,宋江才同意接受招安,目的是重新回到朝廷效力。所以,宋江只能說是“愚忠”,他把朝廷的利益看的比其他都重而已,而不能說他是偽君子,畢竟他曾經真心實意救過自己的梁山兄弟。
劉備——白手起家,不得不包裝自己再來說說劉備,他是一個純草根選手,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離析,群雄並起,哪一個身上不是有一官半職或者手下有一群小弟。可是,劉備有啥,他只有幾隻破草鞋,換點錢,勉強度日而已。可就這樣一個人他偏偏就有一顆不平凡的心,有幹大事的志向。光是有心有志向還不行,他得有實力。曹操家裡有錢,還有一幫優秀的兄弟,孫權有江東三世之基業,又有父親和哥哥留下的一幫得力助手,他們很輕鬆就成了一方豪強。但是,劉備沒有這些條件,他只能白手起家,只有讓別人知道他的出身高貴(中山靖王之後)並且有仁德之心,他的目的是匡扶漢室,才會有人願意投靠他,助他成就一番事業。戰爭會改變一個人,權力更會改變一個人,隨著地盤擴大,實力增強,劉備已經不是一個人,他是一個領袖,很多人的主心骨,他做很多事情,必須要以大多數的利益為導向,自然而然就會做出一些違背仁義的事情。劉備作為一個政治家和一個統治者,利益最大化才是關鍵,所以他處世之道是基於權謀,無法用道德來衡量,自然就不能說他是個偽君子了。
-
6 # 良人執戟2
先談劉備。
他不是偽君子,而是雄才大略真英雄!一種認為劉備的"仁義"乃假仁、假義。一種認為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所以劉備是"偽君子"。漢未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最痛苦的時代,戰亂和白骨,饑饉和瘟疫,引起專家們深深的思索,尚在漢代強盛時的漢武帝,董仲舒上書朝庭:"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此說存疑不在此爭論)
儒家的核心就是皇權思想和仁義精神。
劉備是有文化的人,並非打草蓆者就該被讀了二天大學的人質疑:"你的語文是哪個老師教的"?劉備與公孫贊同時拜在九江太守同郡人(老鄉)盧植門下求學,而劉備雖然如現在大學生一樣喜歡香車駿馬,音樂時裝,但是,皇權思想和仁義精神對當時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深深地烙印在劉備腦子中。漢代的二頭很有意思,劉邦走的是"造反派"道路。劉備卻是不折不扣的"保皇派"。劉邦得天下後誅殺功臣,是不折不扣的偽君子。
劉備據蜀中稱帝后即封官、贈金與二個兄弟、群臣。
《三國演義》第41回,劉備攜民渡江,其時災民扶老攜幼,哭聲盈野,執意要追隨劉備,皇叔為新野、樊城百姓而哭,羅貫中詩曰:臨難仁心存百姓,登舟揮淚動三軍。至今憑弔三江口,父老猶然憶使君"。作者幾百年後到當地"深入生活",當地百姓仍然懷念劉備,正如我們懷念過去把老百姓生活放在心間的領導人一樣,個人在歷史上的所作所為,老百姓心中是有一杆秤的。關於劉備的哭,有人認為是"虛偽"。
我們說,一個團隊,一個國家,重要的不是你的資產和專案,第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怎樣使人才為已所用而且死心踏地!
給官位,不足為奇。給金錢,不足為奇。
但是,你給他一顆仁慈的愛心,他絕對為你甘為驅使。
這是任何團隊大哥所必須具備的重要條件一一一仁慈!
而劉備的仁慈表現在對人才的眼涙感召下。劉備著名的哭大約有十二次。
劉備器重的趙雲,他為此哭了二次。
分別為一一關羽、徐庶、諸葛亮(三顧茅廬時)樊城,新野百姓、長坂坡為趙雲,吳國招親時孫權暗伏殺手、大兒子劉早逝、魯粛討荊州、荊州宴張松、落鳳坡龐統殞命,而最具影響力的哭是劉璋出城投降獻益州,劉備飛身上前握住劉璋之手,眼中熱涙奔流,"非吾不行仁義,乃勢不得己也"。
如果非要說這是虛偽的話,那不過是用詞選用的自由度而己,它的實質是一個國君為了統一大業的謀略需要,不是誰都能如此"虛偽"的。關於宋江的"虛偽"有一點需要說明,梁山泊起義幾十年後被寫入了《大宋宣和遺事》,長篇白話小說《水滸傳》是據此為雛形而作。
還是以《水滸傳》為依據吧。
宋江是金錢下獲得人心,可以理解為"虛偽",但是忘記了宋江最後的血腥。即使是虛偽,也是大手筆的虛偽。
不錯,宋江乃衙門書史,也就是民國時期衙門的實際操控者,訟師、師爺、秘書長。
封建社會的官員明的說就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衙門上下無史不貪,宋江更兇,錢肯定有的,所以四處施捨藥,棺材,為歌姬贖身,對流浪江湖的好漢施捨銀兩,急公好義的行為博得江湖"及時雨"美譽。所以宋江總算作了點好事,比那什麼鳥官吃人不吐骨頭,動輒一鐵鏈鎖進衙門逼銀子的官強多了吧,雖然叫虛偽。但是,也有不怕丟掉公務人員身份的大義之舉,比如鄆城知縣老爺聞聽大名府留守梁中書上壽京城太師蔡京的十萬貫金珠、珍寶被強人在本縣五花營大堤用暴力劫去的驚天惡耗後,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帶領警察局發動當地百姓提供線索後,立即命令刑偵隊長董平緊急拘捕石碣村晁蓋,
宋江立即翻身上馬從小道向晁蓋示警:水發了,風緊!
回家抹把臉打個尖卻倒黴踫上閻婆惜正在與吳偉,自己的屬下在牙床上滾床單,氣得黑三郎心一黑、眼一紅、臉一白、手一抖,刀光閃現處,二顆人頭落地。
這二件事,也可以說眀宋江內心世界的複雜。
宋江由此上山落草,在誰當大哥的過程中,宋江的確是"謙遜"一番,卻還是當仁不讓坐了頭把交椅。如果據此說他"虛偽",也無妨,反正宋江也永遠閉嘴了。
宋江令人不可容忍的是徵方臘,梁山好漢死傷慘重,宋江卻一心盼著今上招安,封個一官半職,在朝庭作出:"必須死"的境況下,竟然搶先毒死最有可能"殺上東京"的李逵,這的確是梁山結局的可悲之處,宋江為第一兇手!這卻比虛偽可惡萬倍了!
-
7 # 柏十印象
個人認為劉備與宋江都不是偽君子。
劉備與宋江有那麼一些相似之處,自然有人拿他們來相對比——同樣的“仁義”,同樣的“虛偽”,這是很多人對他們的評價,然而客觀的是,二人皆是光明磊落之人,君子坦蕩,大氣胸懷。
劉備的“偽君子”來自於梟雄感。很多人對於三國演義的認知大於三國志,並且三國志的人物刻畫不如演義,那我們就講一講演義。
近些年來,很多“學者”覺得歷史文化沒什麼可以給他們成名挖掘的料了,便慢慢生出了很多歪解曲釋的理論。
他們認為“攜萬數百姓渡江”的義舉是為了拿百姓當擋箭牌,“摔阿斗”是為了贏得趙雲的忠心,“白帝城託孤”是為了壓制諸葛亮的不臣之心,“關羽敗走麥城”是劉備故意不救是為了關羽難以掌控,等等。
這些理論有的仔細考慮就不成立,有的直接會讓你捧腹大笑,或者哭笑不得。有的行為是真的義舉,有點行為也是因為劉備的梟雄感。
在人們的印象中,劉備是一個愛哭鼻子的仁君,除了仁義別無他長,然而我們早知道的是在這亂世中能夠三足鼎立的人物那絕對是非常有才能的人,不是單靠運氣靠別人就能出來的。人們逐漸瞭解了劉備的厲害之處,不過了解了解過度了,慢慢劉備就成了“腹黑虛偽”的這樣一個人物。
這是不正確的一個認知。
在歷史爭霸中,曹操劉備孫權皆為梟雄之輩,而梟雄之實下的他們,便擁有了各自個人色彩的性格,曹操的詩情文采,雄才大略,劉備的仁義寬厚,沉穩不發,孫權的知人善用,事事明理。宋江的“偽君子”來自於愚忠。如果說劉備被大部分人還是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而宋江可就被黑的太過於慘烈了。有人說他為了私慾將梁山兄弟送上斷頭臺。但是我們不能只看結果,這個社會還有結果根據性的理論嗎?
新青年們總是喜歡用自己並不寬闊的知識面與三觀用盡全力的表現出自己知識淵博,眼界眼界寬廣,品德高尚。
如此露怯,貽笑大方。
縱全書來看,施耐庵先生想借水滸之名錶現的是當時的社會背景黑暗,統治階級不清白,人民生活水深火熱,心有報國之志卻得不到重用等等。
筆下的宋江便成為了當然的主角,他將施耐庵先生所想表達的東西逐個串聯起來。宋江的志願便基本相當於施耐庵先生在水滸中所表達之意。
他遇見晁蓋作為楔子,被陷害作為開端就此走上了這一條水滸之路。 仗義疏財,名譽天下。他配的起“山東呼保義,及時雨宋江”的名號。但他心有報國之心,仕途之志。江湖中如此名號卻得不到仕途的高升,他心有不甘。
沉淪於社會黑暗,終揭開義旗。
從上梁山起,至一百零八將歸位。宋江從來就沒有丟去心中那份青史名志。 但上來梁山,他的任務從把自己帶入仕途變成了帶領梁山兄弟帶入仕途。 敗高俅,打童貫。一切的一切就是要向聖上證明,這有一群人才可以報效國家,當然我們不能否認也可以理解的是他個人的意願尤為的重。
可憐的是宋江在政治上還是遲鈍的、脆弱的。 單從結果上看,的的確確害了眾兄弟。可是看問題的角度不能只從結果看。
阮小七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大致意思是:為國戰死青史留名總好過在山上當個一世的匪徒。梁山好漢在演義中是備受追捧的,然而在現實中,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他們只是一群百姓眼中的劫匪,國家眼中的逆黨,歷史眼中的草寇而已。
新水滸有一個線索特別巧妙。宋江梁山聚義腦門上一直有一條金線,在喝了毒酒後金線便緩緩消去。 印證了他帶領梁山成大事的天命最終失敗。 毒酒後緩緩閉上眼,多少的心酸與蒼涼。
徵方臘回來,只得三十六員。宋江同樣極其的痛心,我們沒有理由把宋江想象成一個冷血之人。
寫到這我才突然明白,我所與之辯解的人群不過還是那些人,在真正懂的人眼裡不需要我這樣解釋。
因為宋江便是宋江。 “偽君子”內涵。其實大家對這個詞理解有些歪曲。什麼叫偽君子?比如捐款,一個人無論出於什麼用意,他捐了款做了實實在在的事,其他群體受到了恩惠,這不是偽君子。而另一個人大聲宣揚捐款,聲稱捐了很大筆款項,但實際卻沒捐,這叫偽君子。
宋江散盡家財,資助天下,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貧民百姓,都曾受過他的仗義相助,這才是在江湖上有一個實打實的名號“山東呼保義,及時雨宋江。”
劉備攜百姓渡江免遭屠戮,愛惜人才(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將身後事盡數託於諸葛亮,像很多人說白帝城託孤,是一場君臣博弈,那麼不只侮辱了劉備的仁義,更侮辱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赤膽忠心。
所以說,劉備與宋江皆不是“偽君子”,明面上幹好事,暗地裡做壞事,本著一顆腐爛的心,為自己的腥臭骯髒事行善積德、提高聲望的人才叫做偽君子。 -
8 # 向目暴麗
我個人認為劉老闆跟宋老闆都是真正的偽君子,他們的不同之處在於劉備偽裝仁義收買人心,而宋江偽裝義氣收買兄弟!
回覆列表
題主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其實在水滸的研究中,並非沒有把宋江與劉備相提並論的情況,那麼二者是怎麼聯絡在一起的呢?
當然,歷史上劉備和宋江是沒有什麼關係的,我們也不好說《水滸傳》中的宋江就一定有劉備的投影在內,不過當我們讀《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時候,我們總有一些似曾相識的感覺——比如張飛與林沖的外貌描寫幾乎是一樣的,張飛是“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林沖是“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八尺長短身材”;而許褚與魯智深一個“腰大十圍”,一個“腰闊十圍”,十分相似;最有趣的是,與閻婆惜偷情給宋江帶綠帽子的張文遠,文遠二字正是張遼的字……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有趣的巧合呢?因為三國的故事和水滸的故事都在同一個時空發生流變,當然,三國的故事要發生得早得多,晚唐的李商隱寫過一首《驕兒詩》,裡面有這樣兩句:“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這是寫小孩子在模仿張飛和鄧艾;北宋蘇軾筆記小說《東坡志林》中也有記載:“……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講到小孩子喜愛劉備而憎惡曹操。
而在南宋到元這一時間段內,當水滸故事開始流行的時候,三國的故事也得到了新的變化,出現了一些過去三國故事中沒有的情節,比如強調義氣,比如桃園三結義這個虛構的情節,劉關張三人確實恩結,但是並沒有結拜,因為東漢末年還沒有出現異性兄弟的準血緣圈,也沒有結義的儀式,這確實就是元代明代文化的輻射。
又比如出現了不近女色以及加入了道教的法術內容,這些應該都是元代和明代文化對小說的輻射。
在人物方面,蜀漢陣營中的一些人物也能和梁山忠義堂上的人物對應,比如說諸葛亮和吳用、關羽和關勝(關勝受關羽形象影響無疑,他不但外表和關羽一樣,兵器和關羽一樣,甚至容與堂本《水滸》裡關勝的馬都是照抄的嘉靖本《三國演義》裡的赤兔,插詞也是抄的,不過金聖嘆的容與堂本《水滸》把這匹馬給刪了,搞得很多人以為關勝和關羽的區別在於沒有馬,其實是有的,而且金聖嘆後面又把他自己刪了馬的事兒給忘了,到後面又讓他騎上了……於是關勝莫名其妙多了匹馬)、張飛(張飛在歷史上是一個受過教育敬重文士的地主,在書中變成了一個村野莽夫,這應該就是《三國》受到了《水滸》的影響)和林沖、劉備和宋江。
宋江與劉備有以下共同點:公正、仁慈、慷慨。
其實這並沒有什麼值得驚訝的地方,《水滸傳》和《三國演義》成書的時間接近,兩者的故事在文人的改造之下,有類似的意識與人物塑造,希望出現類似的理想領導者和料敵入神的理想軍師(諸葛亮與吳用),都是可以理解的。
至於故事的敘述者依照當時的理想來塑造人物,他們的敘述方式不能討好現代讀者,那時的價值觀不能迎合現代讀者的價值觀,使我們覺得兩位主人公有些虛偽,而那極有可能是我們的一些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