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臥家人

    這個問題很遠了,得從新航路開闢開始,我怎麼記得回答過很多類似的問題了,這次簡單點說吧。

    第一步,地中海商品經濟發展刺激出文藝復興,使英國拜託教會干涉,建立起中央集權。

    第二步,新航路開闢,西班牙葡萄牙成為歐洲借貸資本中心,為英中國產業資本提供資本支援。

    第三步,圈地運動,掠奪農民土地進行資本原始積累,建立起鄉鎮企業。

    第四步,英國內部資本不夠了,產業資本擴張要求下參與殖民擴張,注意是國家支援下的軍事侵略為依託建立起殖民地。透過打擊其他競爭對手,建立殖民地,搞黑奴三角貿易,進一步掠奪來資本原始積累。

    第五步,量變引起質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工業革命爆發。

    這個過程就這麼簡單,至於又有人提什麼文化,自由,民主這種沒用的東西去跟18世紀英國貴族提吧。

    至於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這倆很重要,但又不是絕對重要。它是建立在上面幾步中經濟基礎形成的上層建築的必然結果,不一定非要透過這種形式。

    同樣題目問為什麼英國最先開始,從上面幾步來看其他殖民國家就明白了,核心動機導致行為不同。

    西班牙葡萄牙因為資本稀缺開闢新航路,但目的是為掠奪白銀,說白了就是消費。沒有對內扶持產業資本,肥了英法了。

    法國有希望,但大革命中雅各賓派先是分地削弱了產業資本。關鍵在於法國與英國爭霸失敗,大量殖民地失去,沒有了資本掠奪,又戰爭欠款過多。不僅刺激了大革命爆發,陷入政治混亂,最終發展較英國慢了許多。

    荷蘭屬於商業資本發達的國家,對於荷蘭搞商業貿易就積累了足夠財富,發展產業資本意義不大,最終被英國擊敗更是沒戲。

    這幾個早期殖民國家最終為什麼沒有先於英國開始工業革命的原因,說到底在當時也就法國有希望,可惜法國等國都被英國擊敗了,肯定沒戲了。

  • 2 # 九州歷史

    學者們把工業革命爆發的要素歸結為20多個,比如技術水平、充足的能源、廉價的勞動力、便捷的交通、富裕的市民、政治經濟制度等,但是這些環境,荷蘭、法國、西班牙都具備,為什麼工業革命只發生在英國?

    最後,學者們把這個原因歸結為兩種飲料:茶、啤酒。

    工業革命前,歐洲的死亡率是很高的,一個黑死病就能讓歐洲死掉一大半的人。歐洲人習慣於喝生水,病菌多,導致免疫力低下。茶和啤酒需要沸水,導致疾病率大大下降,人們的身體變得健壯有力,人口飛速增長,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大量勞動力。還有一點就是,農業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很慢,喝了茶和啤酒之後,人們精力旺盛、能夠長時間工作,而且工作效率很高。如果從禁毒角度看,啤酒也能算作毒品的,啤酒花就是大麻的近親。啤酒的發明過程是這樣的:為了防止酒變質,在酒桶裡加入啤酒花,經過幾個月的航行都不會變質。

    茶葉在英國的流行,與英國嬰兒死亡率的起落有著出奇的巧合。十七世紀末期前,英華人習慣喝啤酒,等到麥芽收稅,窮人喝不起,十八世紀二十年代的時候,嬰兒死亡率又飆升。當時茶葉雖然已經到了英國,但是價格很貴,恰好此時清朝與英國開始了直接貿易,使用最先進的快速帆船,茶葉價格下降,嬰兒的死亡率又大幅下降。

    歷史學家們甚至解釋,沒有茶,英國甚至都贏不了一戰和二戰。茶葉裡的單寧酸、多酚、類黃酮和啤酒花都有防腐抗菌作用,加上需要開水浸泡或勾兌,讓人們告別痢疾,身強力壯。一戰時,茶是英軍的軍糧,士兵水壺裡裝的是茶水,讓士兵精神抖擻,還能給傷兵鎮痛。現在人們習慣的茶包,就是一戰時的英軍發明。丘吉爾說:“對於士兵而言,茶比武器彈藥還重要。”

  • 3 # 迷茫的職場小菜鳥

    1圈地運動早期和晚期的發展並不相同,早期的圈地時期正是北義大利和聯合省仍然執掌歐洲經濟牛耳之勢,所以當時的英國圈地是為了作為一個半邊緣地區提供原料(羊毛)給北義大利,這和當時的西班牙牧民西西里以及後來二期農奴制以後的波蘭的小麥輸出是一樣的。就是輸出原材料引進製成品的落後地區,所以在當時直到英國革命前後英國對圈地的抗爭就一直存在,甚至還引起過農民起義。而且圈地並不只限於英國,只是英國後來的成功才使之顯得比較出名罷了。

    2,英國真正發展起來的時候是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之後,雖然勝利的主要果實被經濟更加發達的聯省共和國(荷蘭)奪走,但是英國因此能夠專注於發展艦隊和擴充套件海外貿易,英國東印度公司就是那個時候建立的。

    現在來說正題了,籠統地講英國能夠最早發起工業革命首先是因為他是當時歐洲的經濟中心。必須說明的是:1700年以後開始荷蘭疲態盡顯,雖然仍然控制著Continental和遠東貿易但是已經大不如前了,英國的強盛是依靠其海軍和商船隊的強盛使其在新大陸和印度(而非遠東)的全面勝利而發展起來的也是荷蘭被趕超的結果,在倫敦繁榮的同時,阿姆斯特丹並沒有衰落,甚至在Continental仍然保持了優勢,直到法國革命之後才對荷蘭造成了致命的打擊。但主要來說英國能夠強盛,工業革命在英國加速展開關鍵還是:

    1,牛頓等人的聚集使得英國得到了和黃金時代的北義大利諸城邦,聯合省共和國一樣甚至更大的科技成果,這也替英國的工業革命確定了科學基礎。當然這些科研的發展也是英國大航海擴充套件和經濟繁榮的結果

    2,在1750年開始隨著一系列的軍事勝利讓英國對印度的征服加劇,使得印度的工商業也更加融入英國主導的國際貿易體系。大量的質優價廉的印度印花布開始進入歐洲搶佔了包括英國在內的紡織市場,這使得英國的紡織業十分的不滿,當時也頒佈了各種禁令來打擊印花布,但是由於質量和價格的雙重優勢使得印花布在被禁止貿易的情況下仍然依靠走私等方法進入。使得英華人既感到畏懼也感到其中的商機。

    3,我始終不認為英國的勞動力解放可供工業的發展。事實證明當時移民到殖民地是一個解決過剩農業人口的好方法,而大量的英華人移民甚至導致很多英國地區變成了窮鄉僻壤和”死亡“選區(特別是西南英格蘭和威爾士),恰恰相反,我認為英國本土的物價隨著經濟發展而上漲故而導致生活成本非常的高,甚至於物價高過了傳統高物價國家西班牙,使得英國儘管擁有發達的的金融貿易體系,但是由於殖民活動可供選擇的出路太多,所以人力剝削這條老路已經不行,才會刺激到紡織業發展走’科技路線“不得不利用提高生產力和效率來和在人力成本和質量上擁有壓倒性優勢的印度印花布競爭。正是低成本的勞動力的不足才使得英國被迫發展機器工業來應對勞力不足和生活水平上漲導致工資相對較高的情形。必須注意的是這不代表英國工人的生活水平是很高的,因為高工資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抵消當時不斷上漲的物價。

    4,金融體系,英國的金融體系並不先進,但是勝在穩定(從1560-1561年開始由伊麗莎白女王確定其價值即一英鎊相當於4盎司純銀或者半馬克白銀),威廉國王帶來的經濟改革和經過規劃的國債投放資本市場使得英鎊能長期保持其價值的穩定,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使得金融業發展壯大從而甚至能夠從容應對南海危機;相比之下法國約翰勞的密西西比危機使得法國的金融業從此一蹶不振,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法國金融貨幣制度的混亂所造成的。

    英國穩妥的金融體系給她的事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比如有名的溝通曼徹斯特和沃思麗煤礦的布里奇沃特公爵運河。布里奇沃特公爵獨資修建這條運河所需全部的流動資金竟然比當時的約翰勞的法蘭西銀行全部的紙幣數量還多,但她並沒有發生過信用危機也不用像法蘭西銀行一樣窖藏相當於流通票據四分之一的真金白銀,他對資金的運用精密到甚至是他連給帶他去工地視察的車伕足夠的零錢也時常沒有,由此可見英國金融信貸體系的穩定和可信賴度!強大的國債體系使得英國政府隨時都能迅速的借到足夠的金額而無需臨時徵稅等鬧得人心惶惶,財政崩潰——雖然因此很多人當時擔心英國會被國債壓垮,但是事實證明這反而使得英國的凝聚力增加,畢竟如果政府破產了,那麼損失最大的絕對是債權人們。

    5,海軍和商船隊,航運力量的強大使得英國控制了海洋。一拿破崙戰爭為例,拿破崙的大陸封鎖雖然執行了,但是由於不能替代掌控了海洋的英國取得殖民地產品因而不但使得Continental各國怨聲載道也使得走私盛行。其中的關鍵不在於Continental國家對法國的敵意而是取消了英國船隊帶來的殖民地商品之後法華人無法替代英國提供這些殖民地商品。而由於在特拉加法爾海戰後擁有了近乎絕對的制海權。英國艦隊可以隨時選擇登陸地點走私,並從容的利用海軍運載部隊在葡萄牙登陸夾擊法國。而被法國控制的Continental各國更是因此喪失的了殖民地和海外市場,特別是荷蘭,在拿破崙戰爭中先後損失了開普殖民地和錫蘭這兩個戰略據點(特別是錫蘭本身還是一個重要的肉桂香料產地)。雖然Continental向英國關閉,但是由於Continental國家海軍盡失,拱手將海洋讓給了英國,無形中讓英國佔領的世界市場,使得他對生產商品滿足殖民地和本土市場的需求更加急切。而正是拿破崙戰爭之中英國開始了對世界市場的開拓,在幾乎所有競爭對手都必須重頭再來的時候完全掌握了國際貿易刺激了工業革命的擴大和發展。蒸汽船的發展更結束了剛剛開始興旺的美國航運業(波士頓茶帆船可謂是帆船最後的高潮)使之從此埋頭西部開發。

    6天然資源的存在,事實上第一次工業革命之所以能發展以來首先是因為鍊鐵-小五金工業的發展和興旺使得對木炭的需求增加,但是木材資源的稀少使得人們不得不另想辦法,因而煤成為了當時英國替代燃料。從而使得工業革命迅猛發展,而這種需求在1500年代的北義大利,之後的荷蘭都產生過,帶來的技術革命比工業革命也不差,可惜這些地區並沒有大量的煤礦儲藏,(荷蘭的泥炭利用也是很早就發展起來的)所以讓幸運的英國摘了桃子。

    6暫時忘記了,但是肯定有,以後想到了再來補充。

    最後我必須說的是,英國工業革命在18世紀中後期開始發展(我以瓦特成功發明實用性蒸汽機作為分水嶺),本質上來說是一場動力革命,紡織業革命雖然開風氣之先但是和動力革命並沒有太大的聯絡(這也是很多經濟歷史學家試圖貶低紡織業在工業革命中的意義的直接原因之一)。而這場動力革命真正繁榮和成功是在拿破崙戰爭之後,拿破崙戰爭對當時的歐洲世界經濟體系的影響不亞於兩次世界大戰對現代世界的影響。也正是在這場戰爭之後英國真正奠定了其絕對霸權的地位,開啟了伴隨早期勞動權益運動和工人抗爭的的經濟飛速發展。如果沒有拿破崙戰爭的出現,重視商貿,又擁有大量優質殖民地的英國未必願意去主動開發蒸汽機的潛力,他或許會像尼德蘭的泥炭一樣被侷限在紡織業作為一個新的,不得已的水力替代品。沒辦法真正的擴散開來,因為舊的對英國有利的貿易體系已經非常成熟,英國本身也已經沒有開拓新市場的意願(或者因為西班牙和尼德蘭等舊帝國沒有崩潰而不能得到新的市場——如果是那樣的話,那就真的是紡織業自己的革命而已了。同樣的原因在工業革命早期的英國造成的情況就是最好的例子。

  • 4 # 凡夫俗子說歷史

    這個問題非常的簡單,我們初中的九年級歷史就已經涉及到了其背景及原因,另外在高中歷史上也有對第一次工業革命更為確切的表述,最後我們再綜合一下大學世界近代史中的相關事件,我為大家簡單的梳理了一下。

    國際:

    1、新航路的開闢將世界日益連成了一個整體,進而導致了世界貿易的深刻變化,傳統商業往來的格局大為改觀。

    2、新航路的開闢和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不僅擴大了西歐工業品的銷路,而且引起了16世紀的“價格革命”,進而隨著西歐各國相繼開始的殖民掠奪的開展,大量的貴金屬源源不斷的流入到西歐各國,英國也因此獲得了豐富的原始資本積累以及廣闊的海外市場和最廉價的原料產地。

    3、新航路開闢後所引發的連鎖反應,也間接的使英國貨幣的貶值和物價上漲,進而加劇了英國內部階級分化。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國際上新航路的開始間接推動了英國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資本主義關係的發展。

    國內:

    1、14世紀英國毛紡織業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而到了15世紀,便開始出現了封建制度瓦解和資本主義關係產生的跡象。

    2、16世紀,除毛紡織業外,麻布業、皮革業,以及造船業,採礦業,冶金業都有很大的發展,而毛紡織業成為了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的產業,這也為資產階級革命準備了物質條件。

    3、在此基礎上,英國進一步推行了圈地運動,不僅獲得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而且積累了豐富的生產技術知識。

    4、1640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這不僅也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打下了政治基礎。

    綜上所述,國際和國內的眾多因素組合在一起,也讓英國幸運的成為了爆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地點。

  • 5 # 山外山FJH

    在工業革命之前,英國跟其他的國家一樣,仍然處於傳統的農業社會,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的工廠取代了這一派田園牧歌。第一次工業革命就發生在英國,英國因其而改變了。那麼,為什麼第一次工業革命就開始與英國呢?

    第一,英國先形成了有利於資產主義發展的制度框架。1689年,《權利法案》使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這是“光榮革命”後建立的一種適合資本主義發展的制度。它不同於被資產階級推翻的封建君主專政。在這種制度下,資產階級牢牢地掌握政權,但同時國家又不受一個人的擺佈,經濟的成長不會有可能威脅到國王的個人權利而受到壓制。英國出現了長期的政治穩定局面為資本主義的順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英國在此之後到1700年經歷了持續的經濟增長:它已經為工業革命的到來準備就緒。適合資本主義發展的政治制度,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生的重要因素。第一次工業革命,它需要這樣一個“寬鬆”的外部大環境。有這樣一種制度,才能適應工廠化大生產,併為其提供足夠的市場空間,同時在新的政治制度下,人們突破的舊的束縛,有了新的思想,使創造更為活躍。所以說,工業革命首先產生於這樣的政治環境下不是沒有道理的。

    第二,英國的“圈地運動”,使廣大農民失去了土地,流離失所。大批農民湧入到城市中,成為一種新的生存群體——工資勞動者。他們通過出賣自己的勞動換取必須的生活費用來生存。隨著舊式貴族的衰落與資產階級的興起,英國逐漸形成了一種三層式的社會結構,以三個社會階級——土地貴族、資產階級與勞動者為主體。傳統的農業社會中的“地主-農民”式的雙層結構被打破,促使那種封閉的剛性的社會結構,被具有一定程度開放性的、流動彈性的社會結構所取代。英國這種獨特的社會結構,為其向現代工業社會轉型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從客觀角度來看,“圈地運動”確實大大地損害了當時的農民的利益,但這種損害漸漸地轉變為對英國經濟有利的因素,它為產業革命的出現提供了必要條件。“圈地運動”強制性地把被束縛在土地上的農民解放了,為工廠化大生產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而另一方面,這些工人團體又為資本家提供了一個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這使得經濟在開始之初能夠執行起來。與此同時,新航路的開闢,對殖民地的黃金白銀的掠奪,英國積累了巨大的財富。有市場、有資本、有勞動力,於是一場聲勢浩大的產業革命就悄無聲息地發生了。而對比其他國家,如西班牙,它的貴族卻將大量掠奪而來的金銀,不適用於促進本國經濟的增長,而是輕易地用來購買外國的廉價商品。財富沒有轉化為再生產的資本,反而為其他國家的商品而消費,變相地為其提供了一個市場。所以結果是西班牙快速地衰落了,而英國則乘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列車飛快前進。英國首先發生第一次工業革命使有原因的。

    第三,英華人具有獨特的工業民族精神,即所謂的“合理謀利”精神。政府鼓勵人們追求財富,又反對人們不講信義。“合理謀利”的教誨,促使新興的資產階級靠自身的努力去擴大生產、創造財富。他們充當著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中介。

    所以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有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的原因。工業革命之所以首先發生在英國,是由於英國的社會和政治結構,人民的精神面貌以及價值標準等等都已經發展到了適合工業革命的程度了。於是自然而然地發生了。總之,經過工業革命後的英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的國家。此後,它便向世界展現它工業化的實力,並使世界為之驚歎,而最終又建立了“日不落”帝國。毫無疑問,那個時代的輝煌是屬於英國的,而第一次工業革命則成為了關鍵的鑰匙。

  • 6 # 往劫虛渡

    英國在法律與文化上,有著開啟工業革命的基礎。

    1在英格蘭與蘇格蘭統一後的和平與穩定時期。

    2英國境內沒有貿易障礙、封建規費和關稅等,這類的障礙甚至不存在於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而這使得英國成為當時“全歐洲最大的單一市場”

    3法治(包括對財產權的執行及對合約的尊重)

    4直觀的法律系統,這法律系統使得成立合股公司是可能的

    5自由市場(資本主義)

    6英國也有著地理和自然資源方面的優勢。在水運是最便捷的運輸方式的時代,英國有著大量的海岸線及可航行河道;另外英國有著全歐洲最高品質的煤炭。英國在當時同時也有著大量利用水力能源的裝置。

    進入了大航海時代後,多產的新美洲作物以及礦石財富被送進歐洲,繁榮的發展使得歐洲人口數出現爆炸性躍升。到了18世紀,英華人口不斷增加,以及英國農業革命和圈地運動的後果,以致農業勞動力過剩,不得不尋求新的就業機會,有助於推動工商業的發展;再加上人們的消費需求亦日漸增加,為批次化生產的商品提供了銷路。

    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中北部,那裡擁有豐富的淺層煤礦和鐵礦資源,但缺乏木材資源。工業革命下產生的蒸汽機,以及利用焦煤而不是木材鍊鋼的冶金技術革新,這些使得英國的煤礦和鐵礦有了廣闊的用武之地。

    世界貿易的發展亦扮演著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從15世紀發現新航路起[3],許多歐洲國家在亞、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至18世紀,這些殖民地不僅為它們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場,還推動了世界貿易的發展。為了滿足因世界貿易所引致的強勁需求,人們便開始採用機器和其他方法來提高產量,從而引發了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發生前,英國實際上已經歷過一場金融革命(西方的經濟史學家將英格蘭銀行的創立、公債的發行和穩固以及其他金融業的變革稱為“金融革命”),金融革命不斷為工業革命注入資本燃料和動力。英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約翰·希克斯曾經詳細考察了金融對工業革命的刺激作用。他指出,工業革命不是技術創新的結果,或至少不是其直接作用的結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結果。工業革命早期使用的技術創新,大多數在工業革命之前早已有之。然而,技術革命既沒有引發經濟持續增長,也未導致工業革命。因為早已存在的技術發明缺乏大規模資金以及長期資金的資本土壤,便不能使其從作坊階段走向諸如鋼鐵、紡織、鐵路等大規模工業產業階段,“工業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工業革命興起的新產業,其工業原料成本、研發成本、人力成本、廠房成本、裝置成本等開支都十分巨大,如機械製造,冶金,鐵路等等都屬資金密集型行業,對廉價資本依賴性大。英國光榮革命,建立的文官制度和自上而下垂直徵稅稅體系以及憲政改革對約束政府行為產生了可信承諾,使得英國國會能夠嚴格督導政府的財政支出,使私人債務清償方面具有較高的信譽保證。高效、透明、有序的稅收體系,不僅令新興的工業企業免受苛捐雜稅困擾,且令英國國債在世界範圍內享有極高信譽,其長期公債利率一降再降,最後僅3%利率水平,銀行利率降得更低(公債利率一般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英國在發展國債市場之後,進一步發展了股票市場、企業債券市場等等,如倫敦證券交易所。這些都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廉價資金”。

    工業革命的開始與18世紀下半葉開始的少量發明密切相關。在19世紀30年代已取得了以下重要領域的進步:

    紡織業——一開始由水車、之後由蒸汽機驅動的機械化紡紗大大增加了工人的產量。動力織布機將工人的產量提高了40%。軋棉機使去除棉花中種子的效率提高了50%。羊毛和亞麻的紡織和編織也產生了生產率的大幅提高,但它們沒有棉花那麼顯著。

    蒸汽動力——蒸汽機的效率提高,使他們只需原先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的燃料 。固定蒸汽發動機對旋轉運動的適應使它們適合於工業用途。高壓發動機具有高的功率重量比,使其適合安在運輸工具上,長距離陸上交通的火車隨之誕生。1800年後,蒸汽動力迅速普及。蒸汽機改變了以往的生產只能依賴人力和畜力的侷限,為工業生產、交通運輸提供了廉價而充足的動力。

    鋼鐵生產工法——用焦炭代替木炭大大降低了生鐵和鍛鐵生產的燃料成本,也增大了鋼鐵的韌性和強度。使用焦炭還增大了高爐的最大大小,擴大了經濟規模。鑄鐵吹塑氣缸首先在1760年使用。其後透過使其雙重作用得到改進,這使更高的爐溫變為可能。鋼鐵業的進步,為技術革新生產的各種新機器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同時也將英國大量的煤炭資源利用了起來。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中北部,和英國中北部擁有大量的煤炭和鐵資源是分不開的。

  • 7 # 歷史的真假

    感謝提問

    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絕對不是偶然,。首先是政治因素。17世紀的英國發生的資產階級革命,從而廢除了封建制度,因為封建制度對資本主義有很強的束縛,廢除了封建制度,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便應運而生,這個現象為工業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其次是國際條件,開闢了新航線,新航線的出現為英國帶來了國際貿易發展,也為英國統治亞、非等洲的掠奪提供了便利,使英國短時間內獲取了大量的財富(當然,裡面也有見不得人的勾當)。

    第三,英國的教育先進為英國提供了很多人才,例如瓦特,愛德華-詹納,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等數學隱函式的求導,有法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