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蜀觀雲客

    能預測,能洞悉,但不代表能改變!

    更何況,前是關羽丟了荊州,後是劉備夷陵慘敗耗損國力大半,隆中對兩路出兵的路線構想已不可能實現。

    再來,隆中對說待天下有變,結果諸葛亮終其一世也沒有等到天下有變,魏國還是一如既往的團結和強大。

    內外在因素都沒有了,神仙來也實現不了

  • 2 # 常山雲龍

    諸葛孔明,雖然多智如妖,全才全情,超越了凡人巔峰,終究離神只差一步。初時劉備三顧,孔明一襲青衣,身無細軟,羽扇綸巾,俊逸的面容神采飛揚,嘴角噙著笑意,深邃的眼眸中智慧之光隱現其中。劉備三兄弟心中忍不住讚歎,好一個神仙人物,不愧是臥龍諸葛孔明。孔明轉頭看了眼草廬,心中微嘆,揮揮衣袖轉身隨三兄弟下了山。此去經年再無歸期。

    白帝城中,劉備躺在病榻之上,望著孔明說:先生可曾怪備不聽先生之言,執意妄為?

    孔明輕聲道:兄弟之仇,荊州之恨,蜀漢此番大辱。陛下怒佔心頭,怎會不起兵伐吳。亮心知多勸亦是枉然。在荊州之時也曾規勸過關張二位將軍,然二位將軍性格使然,最終遭了劫,亮也很難過。

    劉備喟然長嘆:終究是備負了二位兄弟,此番下去當賠罪。待備死後,蜀漢的命運便交於先生了,若蜀漢能扶則扶,若不能扶,先生可自行離去。

    孔明肅然道:如今子龍,孟起,黃老將軍都在,亮又怎會退縮,亮在,蜀漢就在。

    五丈原蜀漢帥帳內,姜維恭敬的站在一旁,面露悲慼。躺在行塌上的孔明面色蒼白的說:莫傷心,生老病死一輪迴,就連孔聖人都逃不過,更何況是我。

    姜維道:丞相。。。。

    孔明伸手打斷道:三日之後。你率軍撤退不可露出破綻,再製成與我相同假人,待司馬懿率魏軍來追,便命人推出,即可嚇退司馬懿。我去以後,蜀漢恐將無人能壓制魏延,待其有異動,你可將其斬殺。好了,你下去吧。說完孔明閉上了眼睛。

    待姜維走後,孔明睜開雙眼輕嘆道:七星壤命,與天賭命,棋錯一招,人力終究難敵天數,所謂人定勝天不過是妄言罷了。主公,關張二位將軍,子龍,孟起,黃老將軍,亮來了。說完孔明溘然長逝。

    司馬懿看著對面安坐的孔明,心中驚訝,三天前的晚上他明明看到屬於孔明的命星墜落,突然一股寒意襲上心頭,冷汗直冒,大喊道:不好,中了諸葛亮之計矣,全軍撤退。

    魏軍狼狽逃竄數里之外,司馬懿幾次三番問左右將領:“我的頭安在否”?眾將都回道:“安在”。

    司馬懿不敢再去追趕。於是蜀漢軍隊從容退去,進入斜谷後,才廣告發喪,而此事後來也被廣大百姓戲曰:“死諸葛走生仲達”傳聞至今。 司馬懿聽聞蜀軍在斜谷發喪後自嘲道:“吾料生,不料死也。”其後司馬懿感嘆的說:“諸葛孔明多智近妖,真是天下奇才,我遠遠不如啊,我乃事後諸葛亮也”。

    諸葛亮一生都在與天賭命,臥龍崗中佈局天下,使之一分為三,三國鼎立,從而延緩了一統的時間,他也因此壽數折損。蜀漢因他而成,自然也因他而亡。孔明在,蜀漢就在。

  • 3 # 歷史小沙漏

    首先,說一下這個“坐臥隆中洞悉天下”。其實,諸葛亮沒有這麼神的,不要想著一個人在隆中整天待著讀讀書就能知道天下事,諸葛亮不是神仙,他是凡人,只讀死書不可能知道天下事。再加上那個時候又沒有網路,沒有發達的資訊,只能靠自己去了解。所以,當時,諸葛亮在認識劉備前,就已經有出世的念頭了。這個念頭的產生也和他的一位老師的點撥有關,告訴他,如果想讓天下得到太平,不能靠那些滿口的之乎者也,必須以戰止戰。

    有了這個念頭的諸葛亮就開始在心裡面選主公了,經過對比,發現劉備這個人比較仁義,和自己想要追求的信念接近,雖然力量比較薄弱,但諸葛亮還是更看重劉備的人品。再加上在古代,人們更尊崇正統,劉備畢竟是劉氏血脈,這點上是個優勢。

    下定決心選劉備的諸葛亮就開始分析天下形勢,看地圖,研究兵法。為了能夠更詳細的瞭解益州地形,曾經用一年多的時間出茅廬,去體察那裡的民情,瞭解那裡的地理形勢。也之因此,當劉備去請他時,他才能做到在隆中和諸葛亮談論天下事。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天才,天才背後都是有辛苦的汗水的,人們只瞭解他和劉備談論天下事時的那種胸有成竹,卻不瞭解他在此前也下了許多苦功夫。

    至於諸葛亮為什麼挽回不了蜀國失敗的命運,這個不能怪他,劉備也有責任。當時荊州派關羽鎮守,是劉備決定的。關羽的荊州一失,這個有利地勢就失去了,這幾乎就斷送了統一天下的夢想。在加上劉備這個蜀國地盤本來形成的就晚,兵力、物力、財力和曹操相差甚遠,甚至連東吳都趕不上。曹操不主動攻打蜀國,蜀國還可以多維持幾年,但是諸葛亮自己帶著兵去北伐,這樣,就又是一個劣勢。長途行軍,糧草如果不足,兵法大忌。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時,司馬懿知道諸葛亮耗不起,只要堅守不出諸葛亮就沒辦法。諸葛亮自己難道不知道嗎?他肯定知道,但是,他想在有生之年能夠把北伐更多的往前推進,好讓自己走後,後人的路好走點。北伐統一天下,是劉備和他共同的心願,不過比較可悲,不是劉禪的心願。

    諸葛亮的軍事謀略和才華毋庸置疑,但是荊州失掉,劉備傾國之兵去攻打吳國,然後幾乎全軍覆沒,已經傷了國之根本。以後的北伐路,只是諸葛亮在鞠躬盡瘁的勉強支撐,正是因為他的才幹,才使得那勉強的北伐中也有些戰果。可是,這些戰果,都改變不了大勢了。

  • 4 # 白溪釣客

    龍臥心存天下計,隆中雪盡慨言陳。

    東吳戰鼓彈舌定,西蜀旌旗拂羽新。

    兩表忠心天地鍳,五原悲氣日星呻。

    英雄創業終塵土,留與後人降作臣。

    一一題諸葛亮(閬水漁民)

  • 5 # 何來遲

    水鏡先生得知徐庶推薦諸葛亮給劉備時,曰: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玄德二十八歲開始從軍,投靠劉焉破黃巾軍,從十八鎮諸侯伐董卓,助公孫瓚敗袁紹,北海救孔融,徐州保陶謙,方才有安身之地。

    不料接納呂布以後,又被呂布奪徐州,後隨曹操破呂布,再次坐鎮徐州,不過,英雄命薄,被曹操擊敗,匹馬投奔袁紹。

    之後兄弟古城重聚,投劉表方始有家。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帝王之路才真正開始。至此已輾轉二十餘年。

    以後曹操下江南,荊州不戰而降,劉備聯合東吳於赤壁大敗曹軍,方才借的荊州,真正能夠安身立命,有了稱雄的資本。而此時的荊州實力大不如前,人口多被曹操遷走。

    等劉備後來奪得益州,拿下漢中,進位漢中王時,隆中之策可以實施的時候,關羽卻丟了荊州,一應荊州文武官員死傷殆盡。從此打亂了諸葛亮的戰略計劃。

    先主伐吳,大敗虧輸,皇權降魏,張南、馮習等後繼將官又盡皆亡命。

    此時的諸葛亮,在內憂外患之下,七擒孟獲,六出祁山,最後身死五丈原。

    非欲不盡其忠,奈是回天乏術。

  • 6 # 付出收穫是正比

    匡扶漢室,六出祁山

    劉備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迎來一呼百應的時代。但彼時魏國強悍東吳牆頭草,偏居一隅的蜀漢,情勢不容樂觀。彼時後主劉禪尚且是個少不經事的毛頭小夥,故而劉備死訊傳來,南中蠻夷便接連掙脫蜀漢的挾制。諸葛亮一邊派人結交東吳,一邊只能親率大軍深入荒蠻之地收復人心。

    不管劉備死前還想不想北伐,諸葛亮都堅信北伐是蜀漢唯一的出路,對內對外,唯一的選擇。為了北伐,平定南中後,他還專門挑選了一些善戰的蠻夷兵卒,充到蜀軍中北伐,足見蜀漢的兵卒力量本來就不足。再者老一代柱石大將除了趙雲,已全部去世,這更加意味著北伐的困局。

    知難而進,也許令人欽佩,但結局往往殘酷。對於蜀漢的力量,魏國老奸巨猾如司馬懿之輩,是瞭如指掌的,他們明白,只需“耗”,就能不戰而勝。諸葛亮最終死在了五丈原,他將衣缽傳給了姜維,姜維頂著巨大壓力,處處想北伐,完成諸葛亮的遺願。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然而現實不容任何假設,蜀漢仍是三國中最先滅亡的,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何不能挽救蜀漢的頹廢之勢?蜀漢中人對此都心知肚明,但諸葛亮對蜀漢忠心不二,他人不好說什麼。直到老將廖化去世前,他才說出了眾人的心聲“用兵不厭”!就是這4個字。蜀漢的兵力不及曹魏十分之一。

    連年北伐縱有萬千不得已,卻也不能忽略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定律,如此窮兵黷武無疑等於自取滅亡。故而司馬昭大軍殺來時,蜀漢就算全民皆兵上陣,也擺脫不了人少的困境,如此來看,劉禪開城投降,不失為明智之舉。不過諸葛亮也好,姜維也罷,他們都拼盡了全力。

    希望可以幫到你

  • 7 # 跳跳談史

    大家都知道諸葛是中國歷史上很出名的一個軍事家,這裡呢我們今天不說諸葛在其他方面的成就,我們今天只說為什麼諸葛有掌控天下的才能卻不能讓蜀國統一天下呢?

    首先我們大家都知道在諸葛的眼中他這個人做人是很正直的,所以他就一直認為只有漢室才是正統的,既然是正統的那麼他就會選擇玄德來成為自己的主子。那麼事實真相真的只是因為玄德和漢室的關係親密嗎,看過三國正史的朋友們都知道,諸葛本來是在隆中每天就是看看書然後喝喝茶的,當然我們也可以從他寫的隆中對看出他是一個擁有掌控天下能力的人才,在玄德三顧茅廬之後他是被玄德的真心和堅持感動然後才走出自己的根據地的。大家都知道要是比較孫劉曹三個主角實力的話,那麼玄德的實力是最弱的,按平常人的思維來想一件事情的話,我們很多人都會選擇孫家或者孟德的。不過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孫權的哥哥是孫策,而且孫策在早些時候是跟著袁術混的,但是這個孫策是被全天下所唾棄的人物,而孫權的家業又是孫策留下來的,所以在諸葛的心中孫家雖然不像孟德那般被認為是逆賊,可是他們依然不是正統。

    再者就是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孫家的大臣張子布勸說諸葛要不就加入他們的集團吧,可是諸葛考慮到自己的主子玄德要和孫家聯合共同來抗擊孟德於是就沒有答應,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孫家的人為人不正,大家在一起合作來共同抵抗一致的敵人,你卻在暗地裡挖我的牆角,我諸葛怎麼可能和這種人一起共事呢?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諸葛的失敗呢,他明明有能力匡扶漢室的卻為什麼結果依然是換來頹敗呢?

    很多人不知道玄德自從一出場就是一個軟弱的人物形象,當然了我們不否定他的能力,可是從玄德的兒子我們又能夠看出基因這東西絕對是有道理的,阿斗是扶不上牆的難道這不是受玄德的影響嗎?玄德這個人做事情總是很猶豫的而且很多時候還得靠別人的幫助,所以諸葛在為人品格上是選對了人,可是在個人能力上我認為他是沒有選對人的。在蜀漢集團中儘管人才也不少,但是依然在內部有很多矛盾,加上在後來的北伐過程中由於路途遙遠諸葛長期操勞所以也導致諸葛還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就死了。只要諸葛一死你們覺得在當時的環境下蜀漢還有希望嗎?

  • 8 # 無風飛揚三趙青華

    諸葛孔明學究天人,胸懷萬機,助劉備從一個新野縣城到三分天下,成全老友忠義之名拼光家業,白帝城受先帝之託,扶少主立西川七出祁山拒敵國門外,五仗原隕落,終年51歲,亮能活60歲就不會有晉朝

  • 9 # 若水韓流

    大家應該都知道曹衝稱象這個典故,是為孫權向曹操進貢了一頭大象。北方人沒撐過船,所以就不知道能不能帶的動這頭大象。這並不是主題,主題是當時的東吳地屬江東,南方的越地以及荊州還沒有打打下來。證明南方還未開化,屬於一片不毛之地,人口自然稀少。北方經過歷世開墾,國力強盛,這是統一天下的根本!從三國的人口對比就可以看出來。

  • 10 # sunjin6278

    《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水鏡先生司馬徽知道了,嘆息說:孔明雖得其主,未得其時,奈何,奈何!水鏡先生這話真的說到要害了。

    當時天下,曹操已基本統一北方,並實施了有效的統治,漢末天下大亂,各軍閥相互征戰,民不聊生,人心思安,更何況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呢。曹操休養生息,安撫流民,發展生產,復甦經濟,百姓安業,曹魏的統治日漸安穩,在人們的心目中已認可了曹魏的合法統治。如果再發生內外事變入侵,安於現狀的人民也不會答應的。江東孫吳呢,經營東南日久,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孫氏的統治早已為江東人民所接受。可以說曹魏和孫吳,主明國安民附,外力已不可滲透動搖。荊州地處九省通衢,交通要道,無險可守,劉表雖為州牧,懦弱無能,被蔡氏兄妹挾持,人心不穩;益州牧劉璋也是闇弱無能,有法不遵,有章難循,治理混亂,派系相攻,政事不和。諸葛亮志向高遠,雖躬耕隴畝,臥居隆中,卻時時關心天下形勢,對各處勢力瞭然於胸。當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就獻上了隆中對策,為劉備恢復大漢統治作了一個完整的戰略規劃。上無片瓦,下無立椎,半世漂泊的劉先主,正是在這個規劃的指導下,在諸葛亮等人的精心扶佐下,才借荊州,取益州,奪漢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眼看克復漢室有望,卻不想關羽大意失荊州,隆中對規劃兩路攻取中原,已少了一路。劉備為再奪荊州為關羽張飛報仇,傾蜀漢精銳攻伐孫吳,不想竟招致夷陵大敗,讓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蜀漢精銳盡失,元氣大傷。劉備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後,也在羞氣交加中病死。臨危受命的諸葛亮,面對內外交困的局面,穩心靜氣,採取東和西撫南征北伐,挽救了蜀漢危局,發展了蜀漢經濟。但是本就人口不多的蜀漢,再少了荊襄九郡,人口更是稀疏,經過連續的征戰,蜀漢軍隊精銳盡失,兵源枯竭,再想滅曹魏已是天方夜譚。然而諸葛亮不想就此偏安一隅,坐以待斃,他要以攻為守,勵志華人。他不想看著曹魏日以坐大,經濟發展,綜合國力上升,不想給曹魏有喘息發展的機會。在諸葛亮的想象中,只要自己不斷北伐,東有孫吳配合,北有遼東公孫淵威脅,或許曹魏在幾方重壓之下,再加國內反對勢力攪擾,當會出現變故,克復漢室或可有望。

    然而出師未捷身先死,諸葛丞相為克復漢室嘔心瀝血,操勞過度,大星隕落,天不假年,終病逝五丈原,留下了千古遺憾。

  • 11 # 風語竹音

    諸葛孔明胸懷韜略腹隱機謀,有經天緯地之才定國安邦之智,為何沒能扭轉蜀國頹勢?這裡有他自身原因和歷史原因。

    1、明哲保身,致使蜀國損失慘重。

    關羽被呂蒙白衣渡江夜襲了荊州,敗走麥城,被孫權所殺,劉備為替二弟關羽報仇雪恨,盡起傾國之兵討伐東吳,此舉實是因私廢公絕不可取。諸葛亮當然深知此理,但只做了例行公事地諫阻。因為他知道這時的劉備已被仇恨衝昏了頭腦,怒火一觸即發,若苦諫惟恐惹禍上身,於是他但求自保,用一句:“法孝直若在,定能阻主上東行!”推託而過。結果,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大敗而歸,病死白帝城。蜀國因此兵力損失慘重,頹勢已現。

    2、虛榮·自大,錯失良機。

    一出祁山時,魏延曾獻計抄近路攻敵不備,偷襲長安,其實諸葛亮也知此計甚好,但沒有采納。因為自己才是領導才是智謀大師,若聽了下屬之計,豈不是不如魏延了嗎?顏面何在?此乃虛榮心作怪。之後他又自以為是,未聽劉備遺囑,重用馬謖丟了街亭,錯失了一鼓作氣戰勝魏國的大好時機,儘管諸葛亮也深深後悔,可惜已悔之晚矣!

    3、無人危機。

    關羽和張飛被殺,趙雲與黃忠老矣,馬超又病亡,蜀中幾乎已無大將可用,也是難轉頹勢的原因之一。

    4、歷史潮流。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朝代更迭乃自然規律,漢朝氣數已盡,誰都不能扭轉,諸葛亮並非神仙,當然也無力迴天。

    諸葛亮乃偉大的軍事家和智謀家,只是生不逢時,正應了水鏡先生的話:“孔明雖得其主,未得其時,可惜呀!可惜!”而且:“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更令人千古慨嘆!

  • 12 # 展草垂韁

    蓋國家興廢,非系一人。諸葛坐臥隆中,洞悉天下之說,實屬誇張。隆中神對亦非高論,稍審時局者皆諳此策,甘寧即先於諸葛之前獻此略於孫權。且諸葛治國、擢才、用兵均無過人之處,蜀本小國寡民,政經皆弱,自守猶驚,蔫能展足,諸葛強逆天時,六出祁山,數傷師徒。治國卻使民有菜色,朝無正聲。識人不明,偏信紙謀懸舌,不釆子午奇謀。且其專權甚於莽、卓。平五路之時,託言有疾,拒不上朝,實則花港觀魚,亦潛權謀(立威耳)。使天子屈身於相府問策。且常於天子之前,賞罰由心,刑戳在口。卑劣之態,令人咋舌。曹操且信人命在天,不求祈禳之法,諸葛不疑而故弄玄虛,祈求延壽,信徒姜維亦責魏延踏滅七星鬼火。與司馬鬥智,謀均遺策,舉皆廢功。一將功成萬骨枯乃是至理,國因一人而興廢實為大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裡面如果有一種“水水果實”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