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玩易齋

    老子:你讀過道德經沒?

    我:讀過,讀不懂呀!

    老子:哪句不懂?

    我:第一句就不太懂!

    老子:你走過路沒?

    我:自然走過。

    老子:那麼可以到達某處的路,是否是恆定的一條?

    我:當然不是!

    老子:那麼可以辯明某物的名相,是否是恆定的一個?

    我:當然也不是!

    老子:如是如是,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豈非不就是“道可到,非常道;名可明,非常名”嗎?

    我:奧奧,我好像有點懂了。

    老子:好的很,好的很。

    那麼我再問你,你是從哪裡來的呢?

    我:這個這個,我也不知道啊!

    老子:那麼你出生之前,在哪裡呢?

    我:我出生之前,自然天地間還沒有我啊!

    老子:好好好, 那麼出生之後,你又在哪裡呢?

    我:我出生之後,我只是個嬰兒,自然是在我家裡嘍。

    老子:那麼這時候, 我再問你,出生之前在哪裡,你如何作答?

    我:你這老頭真怪,我出生之前,我自然是在我媽肚子裡咯!

    老子:好的很,好的很。

    你可注意到,同樣的問題,你給了我不同的答案!

    我:是嗎是嗎?

    老子:第一次回答,你說你出生之前,天地間並沒有你的存在。

    第二次,你說你出生之前,你在你孃胎裡。

    我:奧奧,我想起來啦,還真是這麼說的。

    那麼哪一個對呢?

    老子:都是對的。

    同樣是你出生前的情況,卻兩個答案,你可知道這是什麼道理?

    我:不知道。

    老子:我再問你, 既然你出生以前,天地間還沒有你,

    那麼天地出現之前,天地間有天地嗎?

    我:那按理應該沒有!

    老子:那天地間沒有天地的情況,那是個什麼狀況?

    我:天地間沒有天地的狀況,那真是想象不出來呀!我猜就是什麼都沒有,連沒有都沒有的狀況吧?

    老子:如是如是,那麼我們把“天地之始”的這種什麼都沒有的狀況給它起一個名字,就叫做“無”,你覺得如何?

    我:嗯嗯,天地之始,稱作無再合適不過了。

    老子:好,那你後來又說,你出生之前,你在孃胎裡,那要是天地萬物也有一個孃的話,那會是什麼?

    我:這個這個,我是我媽生的, 花是花枝開的,萬物自然也應該有個出處,可我也實在想不好,我想萬物的來處必定就是更早的萬物吧!

    老子:好好好,我們先不去管這萬物怎麼來的,只把這萬物之母,也給它起個名字,叫做“有”,你覺得如何?

    我:自然也是合適的。

    老子:這便是“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啊!

    我:正是正是。

    老子:第一次,你說你出生之前,天地間沒有你。

    你知道你為什麼如此回答嗎?

    我:這,不是很知道。

    老子:你如此回答,那是因為你是在替天回答呀!

    那一刻你就是沒有慾望的天地,所以你心中出現了“有生於無”的妙境!

    我:奧奧奧,我明白了,

    第二次,我說我沒出生前,自己在孃胎裡,那只是因為我已經迴歸了有慾望的人心,自然心中又升起了萬事萬物有型有色的俗見!

    老子:所以啊,年輕人,試著讓自己的心神進入這種“無慾”的境界,領略宇宙的真空妙有之境;同時也不忘記讓自己的眼睛,看到真實世界的千變萬化。

    我:我懂了,我懂了,

    這豈非不就是:

    常無慾,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天地之始,豈非不就是無;

    無慾,豈非不就是進入無的真我。

    萬物之母,豈非不就是有;

    有欲,豈非不就是洞察秋毫的真情。

    無慾無情的天地,豈非始於無,

    有欲有情的萬物,豈非生於有。

    萬物隱,而天地顯;

    天地孕,而萬物生。

    因無而見天地,

    因有而觀萬物,

    天地與萬物本是一體,

    有和無本是一物,

    此“一物”卻少有人可以看到啊,

    這合二為一的妙境,就叫做玄啊!

    有欲的【二】合於無慾的【一】,無慾的【一】;復現於有欲的【二】,這就是【玄之又玄】啊,

    這就是宇宙的致高真理啊。

    這豈非不就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你話可真多呀!

    我:一時高興,是說的多了點哈!

    老子:話多不怕,重要的是善忘。

    我:善忘?

    老子:不錯,不管是我說的還是你說的,都要忘記!

    我:為什麼呀?

    老子:因為道是用來走的,不是用來說的。

    老子笑而不語,我亦笑。

  • 2 # 認樸明心

    道可道:道是可以說道說道的。

    非常道:道不是平常概念的道。說出來的道既使是有非常道的特點,也不是那個非常道。

    名可名:可以勉強的給它起個名字。

    非常名:按常規概念給它起的名字,怎麼起都不適合它。應該有個非常的名字稱呼它,可是現實生活中找不出這個名字,任何找出的名字,只能象徵的表達它某一方面的特性。它是全面的,全方位的。

    無:它是無形的永恆存在。

    名天地之始:它沒有名字。它先於天地,呈混純態,它不依賴任何物質而獨立存在。它是天地之始。

    有:後來它以它特有的無形物質所含的資訊、能量,自然而然地、無中生存地創造了宇宙萬物。以此特點,於是有了第一個名字,稱為萬物之母。萬物依它而存在,萬物的變化受它無形力量的支配。根據它的特性,人們給它起了好多名子。它的名字有兩位數之多。如:天心、嬰心、淳樸、無極、無為……

    道是廣博的心,道是第一生命力。欲回到大自然母親的懷抱,須要調動人的先天物質及其效能。這先天的東西就是足俱天性的人的嬰心、長期修持或禪定修成的返樸歸真的真心。真心在,正己利人,益智強體,很有必要。務虛非虛,不行不知。

  • 3 # 長城奮鬥

    能被人道出來的道理,都不是自然大道,你看明白我的話,就證明你理解錯了我的話,天地大道執行駛於無名,終於天道即天意。萬物運轉複雜多變,要多去觀察,少下結論。

  • 4 # 豫西懶人

    道可道,非常道。這兩個道字,一個是說話,一個是道理。意思就是能用語言講明白的道理都不算道理。只有解釋不清而真實存在的現象,才是我們去探索的目的。(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路本來就存在,只是沒人走)

    道經和德經合稱道德經。道講存在,德講修養。

    結論是無為而治,道法自然。

    很深奧的哲學著作,我不懂就瞎咧咧的。哈哈哈哈

  • 5 # 上官恨水

    越炒越高越無邊。

    老子是反治的。但也不是無為。先以道後以德。

    道可道,非,常道。不是非常道。

    沒什麼天外之道,是不執不守的隨機之道。只要是自然無爭,最合眾合理的,稱其道!強制易反,非自然。

    名可名,非,常名。不是非常名

    沒有什麼天賜之名。名隨變而名變。水凍成冰,名冰非水。冰化成水,名水非冰。

    老子反強治與灌輸。

    從歷史發展來看《道德經》無疑是歸元歸本的清靜,可已做不到了。只能嚮往。

    統治,強化,小集團,防範……

    已經不可逆轉。

    已經有智慧手機了,再用黑白的恐怕不行了!

    另外,你不用人家用,人家資訊大,要“吞你”咋辦?

    老子還沒有衝出天地之間。但已洞察了天外無形。

    所以才叫《道德經》。

  • 6 # tt復活女神

    老太婆的理解就是家人需要一件毛衣,那你可以鉤針織,我可以棒針織,他還可以鉤編結合完成。走心的那種就被人喜歡並傳承。

  • 7 # 時光歌者王阿癲
    文字的侷限性

    文字,在闡釋精神世界的事物時,往往都很蒼白!

    因為文字誕生的目的就是為了描述人們周圍存在的事物,嚴格意義上說,文字是一種物質載體,其透過擷取物質運動,度量它們的狀態,並將這些資訊傳遞給其他人。

    每一種事物,每時每刻,都追逐著不同的目標,當一個目標完成後,它們又迫不及待的追逐下一個目標,因為目標的無窮無盡,所以,追逐就成了永恆。文字也只能描述物質運動的簡單狀態,可物質不會自己停下來,讓我們描述。

    精神世界往往是物質世界的全面昇華,這要求文字必須拓展自己的能力,將人的思維從精神世界剝離,然後以物質的形式呈現在其他人面前。

    即便一瞬間,一種思維產生的資訊也絕對是天文數字,所以,我們無法有效感知別人的精神世界,因為這些資訊太過複雜,理論上,要想準確描述精神世界的事物,幾乎不可能,即便最後描述了,也一定是缺胳膊少腿,和原本精神世界的事物大相徑庭。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也是精神世界的一種事物,這種事物同樣無法準確描述,我們只能牽強附會,談起“道”這一哲學體系,舉個例子,我們遠遠的看見一幢高樓,但是我們不知道,建設這幢高樓,使用了多少人力物力,地基打了多深,內部空間怎樣,結構又是怎樣。

    道是老子腦海裡存在的一種概念,我們看不見也摸不著,他用文字描述他腦海裡的道,也同樣會忽略很重要的細節,即使是他在某一瞬間的見解,他花一輩子也描述不完,更何況是道,在構建這一體系時,他一定也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所以,他描述出來的道,和他腦海裡的道,不是同一個事物。

    既然,“道”不可說,別人又怎麼來感知老子的“道”呢?也不能給它確定框架,到底該怎麼辦?後面的章節,老子說“道法自然”,也就是說,道不是靜止的,它是變化的,不要用條條框框來限制它,限制了道,道就不是道了,一千個人就應該有一千種道。人類誕生於自然,所以,每個人都是道的本體,道也可以有無數種稱謂,只是老子稱之為道,僅此而已。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很多人身體有道而不自知,他們要怎麼感知自己的“道”呢?

    先拋棄繁文縟節,清空自己,想象,“混沌初開,道源源不斷的注入大地,大地有了道,於是,便誕生了天地萬物”!

    那麼,道從哪裡來?

    道就是混沌本身!

    混沌又從哪裡來?

  • 8 # 小文殊蘭

    道德經裡面的名言,幾千年了,沒有人能夠說清,都是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包括你這個問題和這之後的所有答案都一樣,都是每個人不同的感悟,每一個不同經歷的人都有著不同的說法,並且會一直持續下去。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你問的這個問題也是一種徒勞,不過既然你已經問出來了,那就說說自己的看法,能有多少用就多少用;

    字面的意思能夠說出來的道理不是我們經常說的道;

    能夠給出特定定義的名字不是我們經常說的名字;

    天地開始的地方叫做沒有;能夠衍生出萬事萬物的地方叫做存在;

    這裡的道是天道,規律的意思,如果你要繼續追問這個規律是什麼,那就是《易經》裡面不斷在強調的變化,你肯定會納悶,既然變化了,那怎麼稱為規律?不好意思,你去看一下之前的事件,能夠總結出來的就是一個變化的規律,只是個人在當時沒有那麼大的格局和視野看的清楚明白而已,所以也就有了時勢造英雄,英雄造實勢。沒有逃脫出這一個規律的事情。

    以上為往字面上研究的東西,如果你不是專門做理論研究的,你可以停止了,多看一看下面的能夠用在實際生活當中的解釋,才能對的起作者老子。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一切的根源都在你的心,一切的變化也都起源於你的內心,你內心中有什麼念頭,你就會有什麼樣子的行為支撐你的念頭,至於你做沒有做這些行為只是你內心能量是否達到了一定程度的體現。

    所以,如果你要找到那個不斷變化的天道規律,向你的內心中去尋找,將自己的本性找出來,不斷的發揚這種本性那麼你就可以達到那個所謂的道。比如說有的人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如果他意識到了這種本性是他天生的優點,並且找到了方法去發揚自己的這種優點,將不善言辭做到只說重點,那麼他照樣可以在生活中有所成,而不是隻能和外界的環境做對比,這就是“聖人之道,吾性自足”,而從這一點開始,就是他的變化的開始,也就是他的得道之路。

    我們的經典真的很經典,只是流傳到現在,幾乎找不到一個人能夠將這種經典和人的實際生活聯絡在一起,用在實際生活中。只能是一種經典再經典,生活再生活的兩極分化更加嚴重的問題,所以這中間的差距需要有人來彌補。

  • 9 # 霧巷清歡

    這個也要來問,這是老子道德經的第一章,八十一章的第一章開頭的幾句,意思很簡單,但是看似簡單實際深奧,意思是如果道可以用語音表達,那它就是永恆不變,普遍常在的道,名如果用言辭來命名,那它就不是永恆不變普遍常在的名,無形無名混沌未開之時,是萬物的本始:有形有名是天地萬物的根源。這篇吧我最喜歡最後一句,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10 # 長風散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 11 # 楊平和農民

    這是道德經的開始,大道只有一個,而人可有善惡,善者悟出善德,惡人欺負善良,不能成道。名譽有好名惡名,好名行善可以傳揚,惡名人人遠避,不可為名,混沌之初沒有什麼,有天地才有萬物,地生萬物而立名。

  • 12 # 我的神光樹

    你這樣理解一下呢:"道,可道也;非,恆道也。明,可明也;非,恆明也。無明,天地之始也;有明,萬物之母也。"

    以赤子之心去讀,是不是能豁然開朗。

  • 13 # 魏永臣550

    道可道,就是要人們說道議論最可最值得說道的問題;什麼是最值得議論說道的呢?就是非常道!什麼是非常道呢?就是新發現的新道,就是人們發現的不俗的對客觀自然事物內在特性及規律性的新認識。為什麼非常道最值的議論說道?因為它有肋於人們生產技術創新。

  • 14 # 馬牧之

    “道”字是象形文字,由“首”跟走之組成,人是四腳落地的動物之一,然後慢慢抬起頭來活動及行走,是人類文明寫下的輝煌歷史​,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

    道可,陰;道非,陽;常道也。常道,陰;非常道,陽;道也。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聞道。

    老子與虎傳道,險而不懼;道德經傳真,諸子百家如虎,聞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師者,所以傳道解惑授業也。

    凡事從“一”開始,這個“一”若非從道中生,它就不會生成二、生成三,這要求我們所從事業必須有道。

  • 15 # Leslie73

    “所言道,乃真常之道。可道之道,猶言也。意謂真常之道,本無相無名,不可言說。凡可言者,則非真常之道矣,故非常道。且道本無名,今既強名曰道,是則凡可名者,皆假名耳,故非常名。此二句,言道之體也。然無相無名之道,其體至虛,天地皆從此中變化而出,故為天地之始。斯則無相無名之道體,全成有相有名之天地,而萬物盡從天地陰陽造化而生成。此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為萬物之母。此二句,言道之用也。”——節選自憨山大師《道德經註解》

  • 16 # 大仙吃口藥

    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作品,又叫《道德真經》,是中國先秦百家爭鳴時期一部著作,是古代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開篇寫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古往今來,由於《道德經》語言極其簡練,包含的哲學思想又極其豐富,導致了後世對《道德經》的解讀很多,並且各不相同。僅僅是前兩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歷史名家就有十多種不同的見解。

    1、《 韓非子 解老 》 凡理者,方圓、短長、粗靡、堅脆之分也,故理定而後可得道也。故定理有存亡,有死生, 有盛衰。夫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後衰者,不可謂常。唯夫與天地之剖判也具生, 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謂“常”。而常者,無攸易,無定理。無定理,非在於常所,是以不可道也。“故曰:“道之可道,非常道也。” 2、《 河 上 公 章 句 》 道可道( 謂經術政教之道也 。), 非 常 道 ( 非 自 然 長 生 之 道 也 。 常 道 當 以 無 為 養 神 , 無 事 安 民 , 含光 藏 暉 , 滅 跡 匿 端 , 不 可 稱 道 。 )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 謂 富 貴 尊 榮 , 高 世 之 名 也 , 非 自 然 常 在 之 名 也 。常 名 , 謂 如 嬰 兒 之 未 言 , 雞 子 之 未分, 明 珠在 蚌 中 , 美 玉 處 石 間 , 內 雖 昭 昭 , 外 如 愚 頑 。3、蘇 轍 :《老子解》 道, 可 道,非 常 道 。( 莫 非 道 也 ,而 可 道不可常,惟 不 可 道 而 後 可 常 耳 。 今 夫 仁 義 禮 智,此 道 之 可道 者 也 。 然 而 仁 不 可 以 為 義, 而 禮 不 可 以 為 智,可 道 之 不 可 常 也 。 惟 不 可 道 然 後 在 仁 為 仁, 在 義 為 義 , 禮 智 亦 然 。 彼 皆 不 常 , 而 道 常 不 變 , 不 可 道 之 能 常 如 此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 道 不 可 道 , 而 況 可 得 而 名 之 乎? 凡 名 , 皆 其 可 道者 也 。 名 既 立 , 則 圓 方 曲 直 之 不 同 , 不 可 常 矣 。)

    總的來說,古人對“道”這個字的解讀分為兩種,一種解讀為“言說”,一種解讀為“踐行 、實行”。如果按“言說”解,這句話則可以翻譯為:可以說出來的東西,就不是恆常的,可以名去稱謂,就不是恆常的名稱。但如果解讀為“踐行、實行”,則可以翻譯為:如果是可以踐行的具體規範就不是恆常不的道,如果"名"可以根據實物的內容而加以命名,就不是永恆的“名”。“道”是一個永恆的、不可限定的存在,所以不能用一個具體概念去指稱。

    老子研究的是道,道是形而上學的概念,這就決定了它的神秘幽昧,深不可測。加上道德經極其濃縮的語言表達,一千個人或許就能有一千種解讀。但是,無論哪種解讀,只要是在理解的過程中,給了自己有益的思想,那就沒有白讀道德經!

  • 17 # 套馬的女漢子go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名包括物質和非物質以及他們的規律聯絡。

    天地剛剛開始前,沒有物質也沒有非物質,沒有空間也沒有時間。然後誕生了名,由名演化出了萬物。

    這和現在的宇宙誕生說非常像。

    道生一,這個一就是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這本書所出現的道,並不是你們常理解的那個道的意思,名也不是你們常理解的那個名的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首歌的歌詞中有"ABCD答案是什麼",歌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