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韓語TOPIK資訊
-
2 # 奇蹟O會出現
1.幼兒在準備入學的這個年齡段還不具備完善的寫字條件和技能。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手部小肌肉發育還不完善,而書寫漢字對於手指力度、書寫姿勢、手指控制力、空間感覺的要求都很高。這樣的反差使幼兒書寫漢字時往往握不好筆,控制不好線條的起止和方向,運筆吃力不靈活,對於漢字的組合概念缺乏,寫出的字歪歪扭扭,比例失調,多一筆少一筆,該出頭時不出頭,不該出頭時又出頭。 2.寫漢字時要求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要很好。因為幼兒是邊看邊寫,眼睛要監督和控制手書寫的方向、形式和距離。如果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差,自然寫起字來很費勁了。 3.幼兒空間方位知覺能力發展不足。漢字是具有上下左右結構的“圖畫”,如果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能力差,會出現顛三倒四的情況。比如“7”字倒著寫,“丁”字豎鉤的朝向向右反了。一些更復雜的漢字,幼兒一般是很難看出間架結構的,寫起來更困難。 所以,對於孩子的字寫不好的現象,家長要逐一分析原因,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生理發育水平,不要一味強求孩子書寫漢字,特別是不要一開始就寫很複雜的漢字,也不要要求孩子在一個很小的田字格里書寫漢字。因為孩子寫不好字就打罵和呵斥就更是錯上加錯了。 有助於書寫準備的練習有哪些呢? 1.在圖畫中讓孩子找不同,培養孩子的細節觀察力。 2.從臨摹,繪畫中培養孩子對筆的控制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 3.多讓孩子做做手工和家務勞動,讓孩子在動手中提高手部肌肉能力 書寫姿勢 寫字的姿勢是多種多樣的,採取不同的姿勢來寫字會有不同的效果。正確的姿勢,能使書寫者正常的發揮水平;反之,必然會阻礙水平的發揮。那麼,如何確定書寫姿勢呢?採取什麼姿勢要根據作品的篇幅、形式、字的大小等因素來確定。書寫姿勢一般可分為三類:坐勢,站勢,蹲勢。 正確的坐書姿勢,可以概括為八個字: 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1.臂開 關鍵是兩臂自然撐開,大小臂夾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關節能輕鬆和諧地配合,身體的力量可以暢通地傳到筆尖; 2.身直 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儘量坐正、坐直。胸口離桌沿的距離約在3寸左右(根據所寫字的大小適當調節距離的遠近)。不可緊貼桌面或彎腰駝背; 3.頭正 頭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證視角的適度,眼睛與紙面距離大致保持在30 — 40釐米。左手邊按紙,邊調節紙的位置,使正在寫的字始終在眼和手的最佳範圍內。 4.足安 兩腳自然平放,屈腿平落。兩腳平行或略有前後,雙腿不可交叉(俗稱為二郎腿)。 坐勢書寫又有枕腕,懸腕,懸臂等區別。 字都用懸肘法來寫,可見他功力有多深。當然初學者沒有必要這樣做。 枕腕,是執筆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書寫的方法。也有采用一種叫“臂擱”的竹片來擱手的,一般用於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將紙洇潮。用枕腕法書寫毛筆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穩,適宜於寫小楷或一寸見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擱死了難於移動。如果再寫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懸腕來書寫。 字都用懸肘法來寫,可見他功力有多深。當然初學者沒有必要這樣做。 懸腕,即執筆的手腕懸起,離開桌面,肘臂仍靠在桌上的書寫方法。這種方法,手腕活動範圍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關節還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較平穩,可寫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寫對聯或擘窠大字,就要用懸肘法來書寫。 懸臂,懸肘即右手執筆時,手臂懸空的書寫姿勢,活動範圍大,這種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沒有一點妨礙,可以任意揮灑,不管寫大字、小字都很適宜,是最佳的書寫方式,也是書法家普遍採用的方法。宋代的大書法家米芾,連寫小楷字都用懸肘法來寫,可見他功力有多深。當然初學者沒有必要這樣做。 毛澤東的書寫姿勢端端正正 採用坐勢書寫時,一般適合寫兩寸以內的較小的字,如小楷,晉人行書,唐人楷書等。練毛筆字,在起步階段時,因對毛筆的效能一點也不熟悉,可先用懸腕法寫二三寸見方的楷書,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對筆法稍有把握以後,手也慢慢聽使喚了,可採用懸肘法來練習。當然,突然將手臂全部懸空,一上來有一定的困難,手會痠麻、疼痛,只要堅持便會解決。快則一個星期,慢則一個月。如果開始階段就怕疼,或者看看寫的字還沒有原來枕腕時寫得好,仍把手臂放回到桌面上,那很可能一輩子手臂都懸不起來。 運指、運腕與運肘 寫毛筆字是用手指、手腕或臂肘的協調動作來完成的。純粹用手指的撥動來完成點畫的書寫的叫“運指”。由手腕的運動來完成筆畫書寫的叫“運腕”。由手臂和肘部的協調動作來完成筆畫書寫的叫“運肘”。 寫小楷或寸楷(一寸見方的楷書字)時,手腕(手拿根部與胳膊下端相連的可活動部位)枕於桌上,握筆的拇指和食指均斜立於筆旁,手掌也儘量豎起,手背與桌面形成70度或80度的夾角,古人稱其為“脫平掌豎”,握筆的食指與拇指間形成如“鳳眼”狀的扁圈,這種執筆法叫“鳳眼”。寫二三寸見方的大措字,不能用枕腕法來寫了。 則手指撥動的範圍很小,寫不了大楷字,二則手指撥動大了筆就傾倒,會出現病筆,應該用運腕法來寫。運腕法,手腕必須懸起,手掌自然放鬆,手背與桌面呈45度左右的夾角。如果寫再大些的字用懸腕法,因為肘關節枕在桌上寫豎畫時很容易寫歪了。所以,寫大字時,手臂一定要懸起,即使是寫二三寸見方的大楷,懸起手臂練也是相當有益的。寫斗大的大字,不僅手臂要懸起而且人要站立起來書寫,這時執筆的手掌也隨之而平緩放鬆,手背和手臂呈一平面,與桌面成平行狀。古人稱之為“平覆式”。這時手腕完全放手,可以自由靈活地左右上下運動,寫大字時是以運肘與運腕相結合來完成的。 除了小楷以外,我們不贊成純粹用運指法來寫毛筆字。有的人練懸肘寫大楷,手臂、手腕雖然懸起來了,但仍處於靜止僵死的狀態,書寫時還是用手指的撥動來完成,而且筆桿傾倒得很嚴重。這就失去了懸肘的意義。懸肘應該儘量少運手指,而以腕、肘的運動為主。值得一提的是:筆桿也不是一定要始終垂直於紙面,在書寫的過程中,筆桿可以略作自然的傾側,但幅度要小,一般寫楷書時筆桿應經常保持垂直狀態。 立書姿勢是為了懸腕運轉靈活,同時由於居高臨下,視角開闊,便於統觀全域性,掌握章法布白。立書姿勢的具體要求為:兩腳稍微分開,一腳略向前,保持好身體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離不宜過遠,左手按紙,右手懸腕懸肘書寫。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應太低,以免彎腰過度,容易疲勞。採用此種姿勢適合寫兩寸以上的字。 蹲勢,蹲在地上,兩腳分開,略比肩窄,左手按紙,右手懸臂執筆,一般是在大的廳堂空地上寫,便於把握通篇章法,這種姿勢適合於巨幅長篇(寫巨幅作品時腳可踩在作品上面)。 執筆方法 如何正確執筆是能否正確用筆的前提,是能否把字寫好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它被歷代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所重視。只要我們翻開古今書法理論的典籍,關於執筆方法的探討比比皆是。如握管法、單鉤法、雙鉤法、握管法、撮管法、捻管法、撥鐙四字法,迴腕法等等。這些方法各有短長,各具特點。 一個初學者應該怎樣執筆呢?可以概括為:筆桿垂直、指實掌虛、自然放鬆。 (一) 筆桿垂直 筆正,指筆桿應與紙面基本保持垂直,為的是保證中鋒行筆,具體說是筆桿垂直,便於調節八面鋒的筆鋒指向。值得指出的是,在運筆過程中,隨著手腕的擺動,筆桿會倒向筆鋒所指的方向,如寫橫畫時筆桿向左傾斜,寫豎畫時筆桿向前傾斜.這是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讓筆桿倒向運筆方向而造成“拖筆”,更不可倒向筆畫的兩邊而形成偏鋒。 (二) 指實掌虛 怎樣執筆靈活一些呢?當這個問題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翻閱古今有關執筆的諸多論述,從中發現唐太宗李世民的“指實掌虛”說與唐代韓方明的“虛掌實指”說是最富於智慧的。他們可謂不謀而合,一同看到了問題的關鍵。 指實,用指尖捏筆,不能用指關節處勾筆。因指尖部分感覺靈敏,易於控制筆鋒的細微變化。手指捏筆要鬆緊適度。一般地說,所寫的字越小,筆就越要捏緊一點,大字則可鬆一些。坐書姿勢捏筆要緊一些,立書姿勢則可松一點。 掌虛,是指執筆時掌心要虛空。無名指、小指不得握於掌內。古人說,“虛可容卵“。即是說掌心要有一個雞蛋大小的空間,目的是便於手指及關節的靈活運動。 (三) 自然放鬆 執筆自然放鬆,指、腕、肘、肩四關節必能靈活運轉,寫起字來輕鬆自如。比如吃飯拿筷子,如果筷子抓得很緊,碗裡的飯菜必然夾不到嘴裡去,執筆的道理也是一樣。 最為普遍的是執筆法中的五字執筆法。當代有關書法基礎的教科書,都認定這種方法是正確的執筆方法。當代書法家沈尹默先生對五字執筆法極為推重,他在《書法論叢·書法論》中說:“書家對於執筆法向來有種種不同的主張,我只承認其中之一種是對的,因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由二王傳下來的,經唐朝陸希聲所闡明的:擫、押、鉤、格、抵五字法。”沈先生的觀點是否有些絕對,我們暫且不論。但我們卻從中看到了五字執筆法的影響力是廣泛而巨大的。 下面我們對擫、押、鉤、格、抵五字的含義作一簡明的解釋,以幫助大家瞭解這種執筆方法的特點。 擫,是用手指按的意思,是指用拇指指肚前端在筆管左側按住筆管。 押,通壓,是從上而下用力的意思,是指食指第一節在筆管右側從上而下用力與拇指相對夾住筆管。 鉤,是彎曲,鉤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彎曲如鉤,用第一節指肚前端鉤住筆管前面。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無名指用甲肉相連之處從後向前推擋筆管。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緊靠無名指輔助它向前推擋筆管。 五字執筆法是用擫、押、鉤、格、抵五字來概括說明五個手指的作用,它強調五指各司其職,又通力配合,執筆穩健,使筆能上下左右靈活運動。在運用五字執筆法時,注意用手指第一節的中上部分執筆,掌心自然空虛,即可符合“執實掌虛”的執筆要求。因此,我們認為初學者可選用這一執筆方法。 其實不必拘泥以上的“五字”這個形式,筆者覺得現在用“捏鉤頂扶”四字執筆法更通俗,更容易被初學者接受,下面也簡單介紹一下,供大家參考。 捏,大拇指與食指“捏”住筆桿中部,能自由轉動筆管。 鉤,用中指第一個指節的指肚前端從外面往裡“鉤”住筆管。 頂,是指無名指用甲肉相連之處從後向前“頂”住筆管。 扶,小指緊靠無名指,“扶”著無名指向前“頂”住筆管。 在我們明白了指實掌虛的作用之後,為了學好書法,還要了解與其密切相關的知識--執筆的位置與執筆的鬆緊等。 我們可以將筆管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執筆靠下,筆的活動範圍小,運筆就穏健。執筆靠上,筆的活動範圍大,運筆就靈活。那麼執筆時究竟靠近那個部位好呢?這要根據所寫字型風格及字的大小來確定。一般的說以字型來區分,寫篆書、隸書和楷書,執筆宜略低,低可穩健;寫行書或草書,執筆可略高,高可靈動。以書法風格來區分,工穩嚴謹的風格,執筆宜低,豪放灑脫的風格執筆宜高。以字的大小來區分,寫小字執筆宜低,寫大字執筆宜高。 以上所說僅是一般規律,不是一成不變的法則。書寫者在具體的書法學習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摸索出適合自己書寫的執筆位置,以有利於自己的學習和創作。 切記,探討執筆的位置,其目的是為了把字寫好,凡是有利於寫好某種字型或某風格的都是可行的方法。 下面再談談關於執筆的松與緊的問題。很久以來,民間盛傳王獻之學書的故事。相傳他小的時候,一天正在練字,他的父親王羲之悄悄地來到他的身後,突然抽他的毛筆,竟然沒有抽掉,於是,王羲之高興的說:這個孩子將來會有大名氣。這則故事是唐代著名的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在他的書論著作《書斷》中記載了留傳下來的,只是個傳說而已。然而,後來的人們多依據他來說明執筆以緊為好,實際這是一種誤傳。一味強調執筆緊是失於偏頗的。執筆緊,易於穩健;執筆松,便於靈活。但是執筆過緊則不能靈活運筆,使點畫受到制約。執筆過鬆,則會失去對筆的控制,使點畫難以成形。因此,執筆的鬆緊要依據所寫字型,風格及字形的大小來決定,應以鬆緊適度為宜,這個度就是在寫一種字時能執筆穩健,又揮灑自如。 運筆用墨 執筆方法 筆墨是中國書法的魅力所在。筆墨一詞從廣義上講,指利用筆墨達到的氣息,章法,意境等諸方面的藝術語言。狹義的筆墨專指用筆用墨的技巧。書法是一門非常講究線條造型的藝術,書法線條本身就具有一種獨立的美學價值。所以,學習書法,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是怎樣用筆。前面已經講過執筆方法,但會執筆並不能說掌握了筆法,所謂筆法主要的就是怎樣創造理想線條、點畫的用筆方法。 用筆 《古畫品錄》中六法:骨法用筆。是指用筆要有力度,有骨氣,心隨筆轉,意在筆先。具體來說用筆要沉著、痛快,講究提按、順逆、正側、藏露、快慢等變化。 提按。筆按下去寫,筆畫就粗,提起來就細。這一點很容易理解,書寫過程中,毛筆不停地提按,逐漸形成一種不由自主的跳躍,因而產生出粗細絕不相同的線條筆畫來。惟其如此,書法線條才能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變化。 順逆。運筆每寫一個筆畫,都有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 起筆有“露鋒法”,順筆而入,使筆畫開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鋒法”,逆鋒入筆,橫畫欲右先左,豎畫欲下先上,使筆鋒藏在筆畫中,筆畫開端基本呈圓形。 行筆要學會“中鋒用筆”,使鋒尖常在筆畫中間執行。為使筆畫有力度,有時還要學會“側鋒用筆”,或者澀勢前行,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華。 收筆有“露鋒”(把筆逐漸提出紙面,畫呈尖形,如楷書懸針豎、撇、捺、鉤),有“藏鋒”(將筆尖收回畫中,如垂露豎,筆畫尾端呈圓形)。 逆鋒運筆,行筆時鋒尖逆勢推進,有時筆鋒散開,筆觸中產生飛白,這種點、線更具有蒼勁生辣的筆趣。順鋒運筆與逆鋒相反,採用拖筆執行,故線條輕快流暢,靈秀活潑。 正側。中鋒運筆,筆桿垂直,行筆時鋒尖處於墨線中心,用中鋒寫出的線條圓潤遒勁,挺勁爽利。側鋒運筆,筆管左右前後偏倒,鋒尖側向紙面,由於是使用筆毫的側部,故線條或粗壯老辣,或飄逸秀雅,多用於行草篆隸。 藏露。藏鋒運筆,筆鋒要藏而不露,橫行“無往不復”,豎行“無垂不縮”,寫出的線條沉著含蓄,力透紙背。露鋒則使點畫的鋒芒外露,顯得挺秀勁健。 快慢。運筆快慢也直接影響到線條的質量,運用恰當的話,快則筆畫爽利蒼勁,慢則厚重敦實。快慢節奏控制的好,寫出來的線條也自然富有韻致,耐人尋味。 說到底,筆法是一個書寫技巧問題,要掌握筆法,一要增強腕力,做到“筆為我使”。二要順應自然,不嬌揉造作。三要在行筆之前做到“胸有成竹”。 再談談用墨,古人寫字都是研墨書寫,非常講究墨的水性,以達到最好效果,研墨要先加水,但不宜過多,以免將墨浸軟,或墨汁四濺,以逐漸加入為宜。磨墨要力勻而急緩適中,輕重有節,切莫太急。墨一般隨磨隨用,可這太費時費力,我們現在大多選用專門的書畫墨汁,常見的有中華墨汁、一得閣墨汁、曹素功、紅星墨液、日本玄宗墨液……這些墨汁適當兌些水調和一下,更利於書寫。一般對墨的要求,清、潤、沉、和。清,層次分明。潤,墨色滋潤。沉,不浮躁。和,相互融和。 墨法是書法技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濃、淡、潤等不同變化,表現出十分豐富的藝術效果。 濃墨。用濃墨創作給人以筆沉墨酣富於力度之感,篆、隸、正、行書之創作皆宜使用。宋代蘇軾作書善用濃墨,東坡居士謂用墨“須湛湛如小兒目睛乃佳”,觀其書違筆墨沉酣豐腴、神凝韻厚、力透紙背。使用濃墨時,注意應以墨下凝滯筆毫為度,用筆必須沉勁於紙內而不能浮於紙面。 淡墨。淡墨作書予人淡雅古逸之韻,但淡墨不宜太淡,不然掌握不好易傷神采,一般宜用於草、行書創作,不宜作篆、隸、正書。明代董其昌、清代王文治最擅長用淡墨。董其昌書跡書禪一味,清淡古雅、秀逸淳和,給人飄然欲仙不染凡塵煙火的氣息。使用淡墨有三種方法:一是用清水將濃墨稀釋沖淡後使用;二是筆毫先蘸少許濃墨,再多蘸清水後運筆,三是筆肚飽蘸清水後,筆鋒蘸少許濃墨使用。 枯墨。飛白、枯筆、渴筆是運用枯墨進行創作時較常出現的三種筆法形態,能較好地體現沉著痛快的氣勢和古拙老辣的筆意,唐代孫過庭《書譜》中“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所指即為枯墨用法。飛白。其筆觸特徵為筆畫中絲絲露白。相傳是漢代書家蔡邕於鴻都門見役人以堊帚刷牆成字得到啟發,便心領神會用於書法創作中稱之為“飛白書”,曾經廣泛應用於漢、魏官闕的題字上。唐代武則天喜作飛白書,有《昇仙大子之碑》的碑額飛白書傳世。枯筆。是指書寫時筆毫墨幹,用筆迅猛磨擦紙面,筆畫所呈現出的毛糙的筆觸線狀。宋代米芾善用此筆法。渴筆。是指那種疾中帶溼,枯中有潤的墨痕,運筆迅疾遒勁,似幹而實腴,古人稱之為“乾裂秋風”。當代書家不少書家喜用此法張揚自我個性,豐富作品更多的內涵、意境,給予枯筆、渴筆的運用以新的表現力與生命力。枯墨宜於表現蒼古雄峻的意境,適用於這類風格特點的篆、行、草書的創作。 潤墨。潤墨指潤澤的墨色從點畫中微微漫潤暈化開來,古人形容這種富於韻味的墨法為“潤含春雨”。由於墨之潤滋,故爾潤墨行筆需快捷靈動,不可凝滯,於墨色暈潤中使點畫有豐腴圓滿而不穠肥的韻致。 中國畫運筆用墨方法十分講究,從古至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值得借鑑。如黃賓虹先生提出的“五筆”之說,“五筆”即“平、圓、留、重、變。”所謂“平”,是指運筆時用力平均,起訖分明,筆筆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輕浮,要“如錐畫沙”。所謂“圓”,是指行筆轉折處要圓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釵股”。所謂“留”,是指運筆要含蓄,要有回顧,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誕獷野,要“如屋漏痕”。所謂“重”即沉著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墜石”,不能象“風吹落葉”,即古人說的“筆力能扛鼎”的意思。所謂“變”,是指用筆有變化,或用中鋒或用側鋒,要根據表現物件的不同而變化,不能執一。二是指運筆要互相呼應,“意到筆不到,筆斷意不斷。” 筆線的形式概括起來無非是書寫時求得粗、細、曲、直、剛、柔、輕、重的變化和對比,使之為所表現的物件達到最理想的藝術效果。 臨帖是學習筆法墨法的不二法門。不臨帖,全憑自己想法隨意寫,是掌握不了筆法的。 臨帖的必要性 王鐸《臨王曇首昨服散帖》(五十五歲作) 1651年 運筆用墨 “臨帖”是學書法者從規矩入手,從古今優秀的書法範本入手,使初學者從傳統中掌握前人的用筆和結體,使其有法度。“臨帖”易得前人筆意。趙孟頫說:“臨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 “臨帖”是學書者,進入書法藝術殿堂的最基本保證,是書法學習的唯一門徑。世界上的各門藝術中,恐怕只有書法與他的傳統聯絡的如此緊密,離開了對傳統的繼承,書法幾乎不能前行。從臨帖可以瞭解筆畫肥瘦,間架結構,墨色的濃淡枯潤,運筆的輕重緩急,轉折換鋒,接搭引帶等等。歷史上有多少狂妄的“創新”者,在推倒了傳統之後,也都在還沒有摸到書法大門的時候就倒下了。所以,聰明絕頂的米芾在45歲以前竭力集古字,臨帖可以達到亂真的程度,45歲以後才一變,遂卓然成大家。明末清初的王鐸在中年後,自己個人風格已形成,但仍然大量臨習閣帖,以至於能熟練的將不相連屬的閣帖中王羲之的信札,隨意剪裁,寫成一幅,足見其對閣帖的熟悉程度。“臨帖”是走向書法顛峰的捷徑,只有透過“臨帖”才能進入到創作。在繼承的基礎上發揮一定的創造性,使前人書跡為我所用,也就是常說的“後與古人離”。臨帖過程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信心+細心+恆心 首先樹立寫好字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寫出一手好字來,下筆堅決、果斷;其次練字時要用“心”去練,不能盲目地“抄”帖,仔細觀察每一筆畫的長短、粗細、方向、每一字的結構、每一行字與字的關係、每一篇整體的面貌……長期這樣訓練,如果你能堅持下去,你的字定會令人刮目相看——這就需要恆心。 經常有人抱怨,自己練了這麼久,怎麼沒有進步,反而好象退步了?這時,你不能氣餒,這很可能是你進步的標誌——因為你的眼光不知不覺地起了變化,自然你就越來越對你的字不滿意了。也可能你的字正處於轉型時期,顯然有些看不順眼。 二、取法乎上 學書必須要選擇碑帖。到底臨什麼樣的碑帖?練字的人首先要明白自己需要在那些方面加強練習,然後量體裁衣,選擇自己喜愛的字帖。
-
3 # ThschoOL
練字真的是受用一生,而且不能急於一時,每天留點時間,陪陪孩子,推薦孩子有些毛筆字的習慣,別讓他當作業,培養成個人愛好,這是其一。第二點,有時候個人字型其實也是自己一個脾氣秉性的表現,孩子秉性中正安舒,寫的字也會大氣凌然,寫字結構鬆散,說明孩子不拘小節,寫字方方正正,說明孩子更向往公平,能守規矩。大千世界,孩子擅長的也有很多,如果實在是糾不過來,也不要急躁,每個人都有擅長的一方面,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總會發生。
-
4 # 什麼後
孩子寫字不好看,的卻要多加練習。在開始上學時就要督促有良好的書寫姿勢,從正確的拿筆開始,坐姿端正,一筆一劃不許潦草,寫的慢些也不要催促。另外有時間可以臨摹字帖,讓孩子體驗正確的筆畫輪廓,慢慢的提高字型。一手好字真不是說說就能練好的,總之多下功夫,勤學苦練持之以恆,練就一筆好字型對以後大有好處,哪個考官看見一幅行雲流水的卷面會不給加分呢?加油吧!
-
5 # 見聞全球趣事
我想你可以從別的方面入手 比如從孩子的審美方面找一些他感覺很好看的字讓他慢慢練習 或者找一些他比較喜歡的句子或者詞語讓他自己去寫出來給他儲存起來 也可以給他說清楚字型好看的重要性等等
-
6 # 緣晨楓
這個一定要練字帖,加強毛筆字和鋼筆字的練習,這樣寫字提高速度才會快。自己也測試了不少學生,發現十分有效。所以希望你可以去試一試,讓自己的孩子練習毛筆字和鋼筆字。
字帖也是非常有必要,一定要注意楷書字帖哦,寫字對於各科成績的提高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務必重視。
回覆列表
書寫透過描字是有一定作用,但是一旦脫離了描寫本就會寫不好.所以還是要從筆畫開始,讓孩子像欣賞花一樣,找到筆畫的起筆點,什麼時候收筆.然後複雜點就是左右上下結構,找到美的平衡點.。現在網上有很多書法家的書法課程影片,是根據語文教材要求的四會字來進行教學的.家長可以在網上查詢,買到合適的課程,寫之前看一下,這樣透過練習,一定會得到很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