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蒼海雲帆

    六祖雖一字不識,但其天分極高。祖曾言:明心見性既謂佛也。為使人不盲目崇拜,祖稱佛、法、僧謂覺、正、淨自性三寶也!

  • 2 # 清風明月夜4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經中反覆提到的“人心”,“自性”都是指“自性”。明心見性——是指所有的外部表象都是自性所表現出的,是自性起妄,不是外在產生。撬動自性的大門的工具就是不假外求,自淨其心。

  • 3 # 心智無礙暢遊虛空

    《壇經》的主旨思想是什麼?自從三藏十二部源源不斷流入中國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等空性經典和其論著已在大唐相當普及,而更加深入的如來藏光明自性論述的論典卻少之又少,然而《壇經》正好補上了這方面論著的不足。使中國的漢傳佛教擁有了一部不可多的經論。

    《壇經》對中國佛教意義重大,修行者無需眾多聞思和修持的情行下,僅僅是依靠證悟者的“直指心性”就可以“見性成佛”的方便方法,在中國漢傳佛教中極其少見的。

    禪宗以心中“不立文字”或者說不假文字,以瞭然心性的見地,是以“教【三藏十二部】外別傳”之法。換句話說,禪宗非三藏十二部因相乘、菩薩乘所攝,而應是究竟果乘、如來乘所攝的直指頓悟法門。也就是說行者無需如大乘顯宗那樣,要經過三大阿僧期劫的漫長歲月之後,方可成佛,而禪宗是追求即生成佛的。所以說《壇經》是一種頓覺、頓超法門,為如來乘所攝的。

    禪宗以參的行為,禪的覺性妙力,以一坐之上覺悟自心,終究獲得回歸心性本智:本體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

    禪宗是釋迦牟尼佛為方便眾生成佛的一個特法,《壇經》是延續了佛陀智慧的結晶,賜予人們的無上至寶,是為上智利根者不可多得的教言和竅訣,也是留給中、下根基者磨礪根性的寶典。她的主旨思想就是:直指心性,見性成佛。

  • 4 # 淨心顯性

    謝謝邀請!《壇經》的主旨大意可認用這首偈語來集中概括:“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反眏的是證得“佛果”如來真實意之後的境界。能照見“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只有如來自性。所以又可認濃縮成三個字“舍利子”。什麼都“舍”棄了,能留下的也就只有——如來自性了。這也是佛教傳承永恆不滅的精華核心思想[舍利子]。

  • 5 # 圓拙

    《壇經》:啟開人無盡妙德智慧方法

    《壇經》,禪的教授,不同於一般的禪定,這是圓頓法。依據中華圓頓一乘判教的理法,最初一會下手用功,就知道你最後的結果:因賅果海故。

    《壇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法華經》雲:”一切世間的資生事業皆與實不相違背”。 漢傳佛法的特性,入世出世不二,這在現前一念中就能觀行,不是成就了才去度眾生,而是要悟一念中一切法本自具足,在一念中觀一切法本自具足,就能在現前之事中,生髮顯現無盡的智慧,這不是知識的學習,而是啟開本性的覺法,《壇經》《起信論》《欏嚴經》天台宗禪宗賢首宗,都是這種修法。在現前的凡夫一念心上觀無盡的利生、自我解脫、法身之理,這叫因賅果海,不了這圓、頓妙旨,把悟道成佛利生放到遙遠的未來、來生、無量劫,這不是漢傳的智慧之法。 胡來胡現,漢來漢顯,今天還要說,西來西顯。佛法在中國,他過去所顯現的,是依據照真過俗的智慧,因中國的固有文化而顯現相應的智慧方法,佛法裡還有大量的內容,他無法在過去的中華,現代西方科學的傳來,他會顯發相對應的西方科學與宗教、哲學內容,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佛法中有無窮的智慧,能夠幫助現代的西方科學解決各種問題而提供有效的智慧方法,佛法的現代應用不僅僅侷限於現代的中國,他會對這個現代的西方文明產生根本的作用。作為現代華人,能夠開啟中華智慧來應用於時代。

    見性為禪。這是歷代祖師對禪的一個確定。從初祖達摩到六祖慧能都如此確定,《壇經》明確直指:見性頓悟成佛。什麼是見性?《欏嚴經》中示眼能見之性來發明心地,此在十番顯見中第一番叫:顯見是心,而後九番層層遞進,皆圍繞由性而悟心展開,這個方法一旦掌握了,就會進入頓悟之門,這個門的施設就是頓悟,你掌握著頓悟方法,就能物物上顯,頭頭上明。這會讓你開大智慧,比如:佛說的三藏十二部,你會以悟性的方法,於佛所說的法,善於不分別而契入而了真實義,這個時候,佛所說的一起法,能以一心而大總持,古人名此:解行相應。這裡麵包含著禪定的方法嗎?顯然的禪定方法他會應用,這是在智慧的運用。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禪與禪定的同異。禪宗的奧秘很多,不入祖門那知宗門之事?

    禪,有什麼作用?

    讓心處於平衡的等持的狀態,這才是福樂輕安安祥的佳源。一個如猴子一樣跳動的心,這種心稱為妄心,這能夠極大地消耗我們的身心的能量。讓心平衡地等持,就能在我們的真心中,等引出微妙的真空之妙德妙能,這種用法,不是說悟道的人才有。這種現象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只是功力深淺而已。比如工作在流水線上的工人,看起來是機械的勞動,事實上這種單調的工作讓他的心處在專注的狀態,相對而言他的身心會處在和諧的狀態。再比如有的人工作退休了,他就會一下子顯得衰老,這就是因為他的心,住在了散落的狀態。有一句話說,勞動是人的一種需要,在某種層面上,的確如此。很多心身疾病,只要他學會勞動,他都會痊癒 ,這內在的機制就是這種等持的作用。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自己的心沒有經過訓練,是不會用自己的心的。

    定心所,在在每個人的心中都具備。

    定,有許多勝名:等引,等持,三摩地,更為,高階的叫法:圓通,圓覺,妙三摩地。定,有規律可循,有訓練的體系存在。常用的定:安那般那,這是修習呼吸的方法。

    漢傳佛法中頂級的方法:《摩訶止觀》,這是一種陀羅尼大定,能總持一切法的勝妙之定。

    禪宗的《壇經》,教授自性般若自性大定。

    修學國學有門徑,而最高的門徑無門之門。這種智慧的方法,禪宗的《壇經》,最為微妙。比如,經中教授: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這是在講述開啟自性之門的妙秘之法。在中華的歷史上,禪宗為什麼能出現那麼多大祖師,這不是偶然的,他是與這種智慧的方法有關。如果我們,能夠參究這種方法,修學國學,乃至了知身心世界,天地宇宙萬物,一切的一切就是現前的一念覺照,這種方法至簡至易,但也至圓至頓。

    對於這個奧妙,我們現在還可以來仔細分析一下:智慧的方法完全不同於西方邏輯的思維方法。邏輯的思維方法沒法開啟,人本性的無盡寶藏。開啟我們人人本具的妙德,奧妙就在現前的一念之中,能夠離開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所以《壇經》說: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五,五識也。八,八識阿賴耶識也。此五、八皆現量境,能離念轉六、七識,能把握六、七識不妄動,就能開啟無量的本性妙德。到現在為止,西方的所有文化,他們還死死的頂著第六意識,以為大腦是產生意識的根源。他們搞不清本心與意識的關係。他們不知道人人有個本性真空,可以圓照法界。在中華的智慧中,最微妙的就是有無數的訓練圓照法界的這種方法。能夠獲得這種方法,才能夠了解人與天地,宇宙萬物的實相。西方人哪裡知道中華智慧的這種妙法呢?西方人從啟蒙時代就在學中華文化,但是都是基於他們的經驗、方法,右手取捨來學學中華文化,所以到他們無法全盤接受中華智慧的奧妙。到今天,西方人還無法正視中華智慧的微妙作用。

    我們人感官對世界的映像反應,這所有的聚合叫色蘊。我們對事物的感受,叫受蘊。後面還有想蘊、行蘊、識蘊,觀察這五蘊皆空,就能在當下顯現本性,這種功夫用多了,就會顯現感覺到:性淨明體這種狀態,在這個地方是悟道的關鍵。一旦悟道妙淨明體這個體,就會了解五蘊就是本體的妙明顯現。能夠進行這樣的觀照,就能開啟悟道之門,內而身心,外而世界天地萬物,就能用這種悟的方法來照了。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還無法瞭解自己的意識。這要透過訓練,訓練的方法,佛教中也止觀、般若、離念、定慧等等。一個能夠控制自己意識的人,就能夠開啟自己內在的妙德。我們本性中還有無量無邊的妙德妙智。對於人的這種認識,西方人無法想象。從久遠的過去,西方人就學中華,這種古老的智慧,但是到今天他們還沒有完全學到,西方人要是完合瞭解中華的智慧,今天流行文化就不是這種現在的情景。讓中華的智慧流佈全世界,這還要靠華人自己。

  • 6 # 聖度文化

    壇經文字簡介,直指人心,其主旨思想,就是在講一個性字。壇經句句不離自性,學壇經的目的,就是為了見到自性。

    壇經就是在用簡潔的文字,來圍繞著自性去形容,讓所有學佛者,都能明白,什麼是自性,如何見到自性。

    壇經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這句話就說出了壇經的主旨思想,那就是要我們都能識得本心,見到清淨的自性。

  • 7 # 本然堂講席

    《六祖壇經》是中國本土的成佛經典,所以讀前應問問己心,想不想作佛,若還不知道“啥叫做佛”,讀也無用,摸象而已。當然,也不需探討什麼主旨思想,因為《壇經》無義,一言多餘;《壇經》無說,萬言不實;《壇經》入空,無言可達,故它不是一本做學問的書!同理,把《壇經》當佛學研究,是戲弄聖賢;把《壇經》當閒書看,是消磨時光;把《壇經》當神話看,全是自誤。

    1、佛是“密語”,故《壇經》是說“秘密”的書,秘密說出來就不是“秘密”,怎能口說探討?故不需問主旨之類的話。

    2、法是“無心”,故《壇經》是說“真心”的書,真心既然是“無”,怎能語言探討?故不需問主旨之類的話。

    3、僧是“清淨”,故《壇經》是說“無住”的書,無住即是“無識”,怎能起心探討?故不需問主旨之類的話。

    看山跑死馬,臨淵常畏深。預知妙高處,放下一瞬間------這就是《壇經》了,沒有奧秘可言!

    供參考。

  • 8 # 麻爪工學院首席瞌睡家

    像《論語》是由孔夫子的弟子們總結編纂一樣,《壇經》也是由禪宗祖師惠能大師的弟子們記錄、總結和編纂的。惠能大師本不識字,故《壇經》用文幾近白話,其實沒有任何玄之又玄、密不可宣的神秘注意,其主旨思想平實直白,任誰都可以理解。惠能大師在其第一章第一節裡說的第一句話就已經表明了其主旨:“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這一首四句偈語表明惠能大師的幾個觀點:

    我們修行的最終目的就是成佛;

    我們的心性本來就是清淨智慧的心性,與佛無二;

    佛可頓悟立成,無需累劫修行;

    六祖惠能從弘忍大師那裡逃出來之後,曾被一個叫惠明的兇僧追上,惠明搶奪衣缽不成,便請惠能講法,經惠能點播言下大悟之後,依舊要問一句“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可見他即使言下大悟,但是尚未升起信心,越是簡單直白的越往往難以讓人生信,何況是沒有見到本來清淨的菩提自性的凡夫們,更難以接受佛與凡夫本就無別的思想,他們總認為祖師們必有不外傳之秘寶,有知過往未來、飛天遁地的神通。然而禪宗思想說破之後其實一文不值,所以惠能回答惠明說:“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意思是能夠給你說出來的,就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如果你自己悟到了,那麼秘密就是你自己的了。所以成佛必須依靠自己去悟,而不是別人的教導。

    《壇經》是一本講修行的經書,而不是講佛法的,它提出的修行法門經後人總結就是四個字“明心見性”,不是念佛,不是苦行,不是施捨,更不是終日枯坐冥想,不是循序漸進,不是博學廣聞,什麼都不是。只是迴光返照,發現自己本來清淨的“菩提自性”,便是頓悟成佛了。

    值得注意的是,惠能並不贊成所有人都來“頓悟成佛”,每個人的根器有利鈍,際遇由不同,並不一定都可以頓悟,如果終日枯坐不事世事圖謀“頓悟”又不可得,那就是行邪道,不可與語了。

  • 9 # 劉禹錫遊玄都觀

    六祖壇經主旨思想就是: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生滅,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本來清淨,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 10 # 般若悟道

    《壇經》的主旨思想,就是人們心中的(佛性)。正所謂眾人皆具佛性,人人都可成佛。

    人的佛性本來是清淨的,一塵不染的就如日月星辰一般的明朗純潔。只是在娑婆世界被妄念和煩惱所遮蔽了清淨的本性。如果能直指人心,發現我們的清淨明朗的本心就能直了成佛。

    正所謂,自性本具足,包含千萬法。只有用般若的智慧破除我們的執著、妄念、分別這一行三昧。識心見性,自修自悟就能達到達到成就菩提妙果的境界“頓悟成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做期貨要想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