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貳湜壹
-
2 # 居巢老梁
中國史就是戰爭史,在相互競爭中也在不斷的進步,所有的新科技都優先於戰爭。進入正題,中國戰爭史扭轉乾坤之戰太多太多了,逆襲之戰除了公認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三大以少勝多的戰役之外,還有項羽指揮的鉅鹿之戰,也是成語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之來源。此戰殺死暴秦名將王離,逆轉了秦楚之勢力對比,樹立了項羽不可戰勝之偉大形象。其他數國在開戰時作壁上觀,戰後覲見項羽,唯瑟瑟發抖膝行,不敢仰視。另外陸遜指揮的夷陵之戰;劉秀指揮的宛城之戰等等。中國上下五千年此類戰爭太多太多,若恆河沙數不可勝數。說句開玩笑的話,假如有一件是棒子指揮的,那棒子牛逼就吹到天上去了。
-
3 # 江山歸一統
古代扭轉乾坤的經典戰役很多,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淝水之戰.翻陽湖之戰等,現代有淮海戰役,一戰定江山。
-
4 # 補刀蝦
大家好,我是痴人,我有不一樣的觀點。
談到扭轉乾坤的經典之戰,我們就要談一談決定俄羅斯與瑞典命運的大北方戰爭。這場戰爭奠定了俄羅斯列強地位,也讓瑞典只能接受小富即安的現實。
話說瑞典祖上也曾經牛逼過,當過霸主,而這是說在大北方戰爭之前。大北方戰爭之後,瑞典才變成今天這副模樣,有錢但也僅僅只是有錢,比起當年在波羅的海“橫著走”差遠了。
1618年到1648年歐洲發生了“三十年戰爭”,瑞典戰後稱霸波羅的海地區,並且在德意志也獲得了大片領地,包括西波美拉尼亞,維斯馬,不萊梅公國和費爾登,同時瑞典還征服了丹麥和挪威在松德海峽以北的領地。
此時,俄羅斯還是一個東歐內陸國家,一直都在尋找出海口,沙皇彼得一世兩次南征,未能征服亞速,獲得黑海出海口。將方向轉向波羅的海。1699年,彼得一世與丹麥國王腓特烈四世,薩克森選帝侯兼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簽約建立北方同盟。大北方戰爭拉開帷幕。
瑞典此時有陸軍近15萬人,海軍42艘戰列艦。
北方同盟8.5萬人:俄國4萬,波蘭-薩克森2.5萬,丹麥2萬
瑞典的實力在此時的歐洲位居前列,而且瑞典軍隊的軍事素養在當時一直都極為優異
瑞典國王查理十二1682年出生,1697年即位時15歲,1700年戰爭開始時18歲。
俄羅斯沙皇彼得一世1672年出生,1700年28歲。
這是兩個年輕人的戰爭。
瑞典的戰略:征服波蘭,迫使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退位,扶植親瑞典的斯坦尼斯拉夫為新的波蘭國王,瓦解北方聯盟,壓制俄羅斯。
俄羅斯的戰略:佔領波羅的海沿岸,獲得出海口。
1700年3月,丹麥主動進攻瑞典同盟荷爾斯坦因-戈託普,瑞典輕鬆擊敗丹麥,並迫使丹麥於8月簽署《特蘭文達爾條約》退出戰爭。
此時,沙皇彼得一世決定圍攻瑞軍控制的納爾瓦和伊萬哥羅德。俄國動用了3.5萬人:步兵2.7萬人、龍騎兵1500人,地方騎兵6500人,火炮173門。瑞典國王查理十二親率3.25萬人馳援,一舉將俄軍擊潰。俄軍損失8000人。
查理十二並未乘勝追擊,將進攻轉向波蘭-薩克森。此時如果繼續追擊,俄羅斯就危險了。此後,彼得一世對俄國進行軍事改革,加強軍事工業和軍隊戰鬥力。
查理十二在波蘭充分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在科裡佐戰役中,決定性的打敗了薩克森-波蘭聯軍,迫使奧古斯特退位,讓親瑞的斯坦尼斯瓦夫於1704年即位。1706年於弗羅施塔特戰役中再次擊敗奧古斯特,簽訂了《阿爾特蘭施塔特條約》,奧古斯特宣佈放棄波蘭王位,結束和俄國同盟。這樣就只剩下俄羅斯了。
1701年,俄軍趁瑞軍在波蘭作戰,再次對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發動進攻。此次大有收穫,至1705年,俄軍佔領諾特堡,尼延尚茨堡,納爾瓦,多爾帕特,伊萬格羅德,進入波蘭。彼得一世下令建立聖彼得堡,喀琅施洛特要塞,並建立波羅的海海軍。如此一來,彼得一世下定決心要跟瑞典死磕。
1707年,瑞軍正式進攻俄羅斯,意圖取道斯摩梭斯克直接進攻莫斯科。彼得一世提出歸還除聖彼得堡和涅瓦河沿線的所有佔領區,查理十二拒絕了,此時瑞軍兵疲將憊,俄軍以逸待勞,和談對瑞軍是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可惜錯過了。如此,戰爭不可避免。俄軍採用堅壁清野(又是這一招,反覆用,挺管用)。俄羅斯寒冷的冬天讓瑞軍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而攜帶補給的援軍又被俄軍擊潰,損失9000人和全部補給,僅6000人與瑞軍主力會合。
1709年,27歲的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仍然決定進攻,年輕人就是剛啊。瑞典主力進攻波爾塔瓦要塞。彼得一世認為決戰的時刻到了,決心與瑞典展開決戰。此時瑞軍20000人左右,長期在境外遠征,缺少補給,軍隊不整。而俄軍擁有齊備的45000人。
沒有任何懸念,瑞軍被一舉擊潰。僅1千餘人隨查理十二逃往奧斯曼帝國。此後北方同盟重新成立,俄軍繼續進攻瑞典,1721年,與瑞典簽訂《納斯塔德條約》,瑞典失去17世紀得到的所有領地。1808年,芬蘭戰爭中,瑞典再一次敗於俄羅斯,失去了芬蘭,形成今天的版圖,退出列強行列。
(現在的瑞典)
戰爭分析:
瑞典國王未能搞清楚他們的主要敵人是俄羅斯,而不是波蘭-薩克森,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給予了俄羅斯充足準備。而且瑞軍長期在境外遠征,補給困難,犯了兵家大忌。
------波蘭在16世紀以前也是相當兇猛的國家。自從推行自由選王制(1505年)和自由否決權(1652年)之後,國家陷入無政府狀態。君主有職無權,國會議員可以一票否決國會議案,也就是說國會只要有一個議員不同意,任何政策都無法推行,這國家還怎麼運轉。波蘭從17世紀開始就成為了地毯,任何國家都可以踩一腳。對於瑞典來說,只要擊敗了俄羅斯,波蘭就是鍋裡的菜了。
(波蘭領土)當然,查理十二也有他的理由:波蘭-薩克森是當時歐洲領土第二大,人口第二多的國家。薩克森是德意志四小強之一(普魯士,奧地利,巴伐利亞,薩克森),波蘭領土大部分都是平原,盛產糧食。而反觀當時的俄羅斯一直都是歐洲的二流國家,而且國土寒冷,環境惡劣。
此時戰爭最大的變數是俄國沙皇彼得一世。作為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沙皇,對俄羅斯進行了人類歷史上最激烈也是最成功的改革之一,將俄羅斯帶入世界一流強國的行列。這也是常人無法料到的事情。只能說人算不如天算。
基於後來的蘇聯對歷史的影響力,本次戰爭對整個世界歷史走向極為重要。如果瑞典取勝,俄羅斯在東歐無法獲得出海口,並被瑞典死死壓制,失去成為列強的機會,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蘇聯。一戰和二戰的格局都將被改寫。進入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很有可能是瑞典,而不是俄羅斯。
(查理十二)
再說個後話,查理十二回到瑞典後,知恥而後勇,進行改革,1718年,率軍進攻挪威,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附近中彈,英勇陣亡,時年36歲。
-
5 # 野草148501053
鐵原狙擊戰
上甘嶺戰役
中途島海戰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列寧格勒保衛戰
莫斯科保衛戰
鳴梁海戰
-
6 # 這些歷史要讀
自古成功之路中,天時地利人和為三要素,它涵蓋了成功之路的一切,來自《孟子·公孫丑下》就有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祖宗早就告訴我們,其實一切都是有條件有安排的,但是實際過程中,也會有特例出現,那些扭轉乾坤的戰爭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先看中國古代的一些戰爭範例就知道了:
1、天降隕石如有神助的昆陽之戰這是在中國新朝末年的一場關鍵戰役,屬於東漢的定國之戰。在劉秀、王莽兩軍在昆陽一決勝負,所以就叫昆陽之戰。昆陽之戰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當時新莽王朝的大軍有四十三萬,而劉秀的綠林軍只有一萬七千多,兩軍對壘是如此懸殊的力量,但是劉秀卻以少勝多,被稱為扭轉乾坤的戰役當之無愧。
這麼奇葩的以少勝多,據說在兩軍準備開戰的前一天夜裡,王莽的新朝軍隊在軍營中遭到了隕石的襲擊,軍力損失慘重。還沒有開戰新朝的軍隊就人心惶惶,都說天助劉秀大軍。但實質原因更多是新朝軍當時人心渙散不統一,因此在兩軍正式開戰時沒有集中精力去戰鬥,加上劉秀軍隊策略得當,戰術到位,所以才造就王莽大軍慘敗。
2、以少勝多火燒連江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魏蜀吳三國的正式相互制約,正是從這場著名戰役開始,在戰役初期,曹操已經準備了一統天下的準備,單是沒想到著名的孫劉合兵,製造的是以少勝多的乾坤扭轉。曹操在記載中號稱是八十萬大軍,反觀劉備是成功和孫權結盟了,對於曹操來說他的兵力又得到了荊州投降的水軍增加到二十萬左右,而周瑜的部隊也是以水軍為主基本上和劉備加在一起就幾萬人,雙方的實力其實是相當不對等的。
這是爆發了著名的火燒赤壁,其實周瑜火燒曹軍的地點是烏林和赤壁這兩處,這一戰曹操大敗不過他損失的只是水軍,之後他被迫撤退劉備周瑜反攻奪下了南郡,正式宣佈戰役結束,三足鼎立戰局已定。
3、火燒戰船鬥智鬥勇的鄱陽湖大戰鄱陽湖大戰,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這次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而且是中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案例,為統一江南奠定了基礎。
朱元璋軍隊在此戰中採用了突然襲擊,即以看到陳軍進入伏擊圈,乘其登岸立足未穩之際,發出訊號,伏兵四起,水陸夾擊,陳軍大亂,爭相登舟而逃。時值退潮,陳軍鉅艦擱淺,士卒被殺和落水而死者甚多,另有2萬餘人被俘。陳友諒遺棄鉅艦100餘艘,乘小舟逃回江州(今江西九江)。朱元璋揮軍乘勝追擊,奪回安慶、太平,又繼續取得信州、袁州(今江西宜春)等地。陳友諒自應天之戰失敗後,內部矛盾激化,朱元璋乘其內顧不暇,不斷向西推進,僅僅一年間,就攻佔了蘄州、黃州、興國、黃梅、廣濟、樂平、撫州等地,收編龍興(即洪都,今南昌)守軍,連下瑞州、吉安和臨江等。
現代的一些戰爭,同樣有扭轉乾坤的,比如:
1、二戰轉折點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為爭奪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進行的戰役,時間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為止。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單從傷亡數字來看,該戰役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雙方傷亡估計約200萬人,參與該場戰役的人數也比歷史上的其他戰役都來的多
其扭轉乾坤就在於,斯大林格勒會戰是法西斯德國遭遇的戰略上最嚴重的失敗,不僅終結了德國南方集團軍群自1941年以來保持的攻勢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蘇聯與德國總體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而且決勝的關鍵因素竟然是蘇聯寒冷的冬天,因為德國侵略蘇聯就是為了戰略物資,時間拖得越久越不利,後勤物資跟不上去。蘇聯軍隊知道自己家鄉的冬天有多麼的寒冷,這些衣服單薄的德華人是扛不過去的,就這樣戰爭的天平慢慢的傾斜了,嚴寒加上物資缺乏使德軍大量計程車兵開始投降,這樣讓蘇聯取得了最終勝利。
2、拿破崙帝國被終結的滑鐵盧戰役滑鐵盧戰役。1815年6月18日,由法軍對反法聯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進行的決戰。戰役結局是反法聯軍獲得了決定性勝利。這次戰役結束了拿破崙帝國。此戰役也是拿破崙一世的最後一戰。拿破崙戰敗後被放逐,自此退出歷史舞臺。
拿破崙一世為各個擊破敵軍,於6月15日率軍約12萬人進入比利時。16日,進行利尼會戰,打敗布呂歇爾統率的普軍,並隨即派兵3.3萬人進行追擊。18日,威靈頓公爵率英、荷、比利時和漢諾威聯軍(6.7萬人、150餘門火炮)在滑鐵盧附近佔領陣地,阻擊法軍。拿破崙一世於上午11時以優勢兵力(7.4萬人、252門火炮)率先發起進攻,佯攻聯軍右翼,主力猛攻聯軍左翼,但遭到聯軍頑強抵抗,被迫逐次投入兵力。
由於拿破崙一世對聯軍的作戰能力估計不足,未能突破聯軍左翼,又把主要突擊方向轉向敵軍中部,多次組織正面突擊,並逐次投入預備隊,未有明顯進展。在此期間,法軍騎兵雖曾兩次突入英軍陣地,但因缺乏步兵支援而被擊退。傍晚,布呂歇爾率普軍趕到戰場,聯軍兵力轉為優勢,並立即開始反擊。拿破崙一世這時已無後備兵力,預定的援軍未能趕到。法軍難以抵禦,從而全線崩潰,拿破崙一世逃離戰場。
拿破崙自以為有雄才大略,攻無不克,卻沒有想到在滑鐵盧一役中被打得一敗塗地。滑鐵盧戰役在歷史上傳為笑柄,而滑鐵盧一詞從此也成了失敗的同義詞。
看了這幾場經典之戰之後,只能說戰役也是隨時能翻盤的,天時地利人和,還有運氣,沒到最後,也不知道誰會笑到最後,歷史的變數永遠都那麼大。
回覆列表
這種戰鬥我大中華歷史上不勝列舉,確實多了去了。譽隆路這回想說說外國的,老外也算有兩下子。
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海戰爆發,美,日雙方對此戰都志在必得,均派出強大航母艦隊應戰。這次海戰也是二戰歷史上唯一一次航母群對航母群硬剛的戰鬥,確實刺激的很。
經過不必多說,美軍先破解了日軍電報密碼,日軍乾點啥事,美軍都能提前知道。反觀日軍呢,被人“偷窺”自己不知道就算了,還驕傲自大,自己給自己捅刀,以為自己艦隊實力雄厚,過來打算欺負人呢。戰鬥結果,美軍只損失了一艘航空母艦,一艘驅逐艦,147架飛機,陣亡307人。而日軍方面就慘的過分了,四艘大型航母被擊沉,四艘啊!還有一艘巡洋艦,300多架飛機,數百飛行員和3700多名艦員統統被幹掉了,死的那些飛行員還個個經驗豐富,簡直虧大發了。
說實話,日本海軍在亞洲嘚瑟了三百多年,甲午戰爭都把我們欺負夠嗆,這次卻吃了決定性敗仗。這次海戰改變了太平洋地區美日航空母艦實力對比,日軍在太平洋戰場戰略主動權開始喪失。在那個年代,航母好比兩隻腳,腿腳都讓人給廢了,你還想走哪去?日軍對東南亞地區的侵略也開始遲緩,由攻勢變為守勢,連個“戰略相持”階段都省了,直接一路擼到底!
這一戰,改變了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美日海上戰略平衡,更沉重打擊了日軍信心,加速了二戰勝利程序!
譽隆路認為,中途島海戰也稱得上是扭轉乾坤的經典之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