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經作家邱恆明

    真是太替那些壟斷巨頭著想了,反而不擔心我們自己被一茬又一茬地割韭菜呢。

    1、對基礎研發的巨頭公司,對壟斷的運營商來說其實是好訊息,說成本巨大本質上就是煙霧彈。

    媒體還替運營商擔憂起來了,卻不提2017年三家電信運營商,營收和淨利潤全都取得正增長,這是自2012年來首次“皆大歡喜”的超常態局面。

    中國電信賺了186億元,較上一年增長3.3%;中國移動淨利潤1143億元,同比增長了5.1%;中國聯通淨利潤少了點,才40.03億元,但卻同比大增540.5%(老大被抓,似乎影響不小)。這些數字出現時,你覺得還要為它們擔心嗎?

    2、普通消費者享受高科技服務,卻發現開支越來越大呢。5G是刺激消費的巨大啟動力。

    5G到來,各通訊巨頭,各晶片高科技公司,又將賺的盆滿缽滿的,我們普通消費者,猶如換4G時一樣,換手機,換智慧電器,然後各種功能新增一大堆,迎接著新的時代,突然發現:開支也大大提升了。

    上週我本人有幸去高通參觀,5G晶片是他們致力於研發的極主要專案,據介紹,基礎標準已經完成了不少,估計2019-2020年就能商用了。高通此前對外也公開表示說:5G基帶、射頻、網路需要1到2年的除錯時間,預計搭載高通通訊技術的5G手機2019年上半年將登場。

    5G臨近,4G的各種產品套餐倒是在“降價”大處理了。昨天我恰巧接到中國聯通銷售員電話,原來200多元每月的套餐可以改為129元呢,享受的4G服務,居然包括4G全國流量,本地還不限流量,真正是好便宜了。

    3、5G是一巨大的產業,牽扯鏈條長,輻射範圍廣。

    據高通的訊息,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產出,預計從2020年至2035年間,5G對全球GDP增長的貢獻將相當於與印度同等規模的經濟體。

    5G產業鏈,上游包含基站、天線、光纜、晶片、射頻器件等通訊裝置商,中游是各大電信運營商,我們普通使用者最直接感受就是手機等各類終端裝置商。其實現在吵鬧聲最響的無人駕駛車,就需要擁抱5G,那是一個比手機還大得多的終端。

    大家都是發財的事,刺激消費的事,成本不是問題,大把投進去吧。

  • 2 # 愛慢跑的犀牛

    國家意願指揮,賠了也得幹,幹不好還不行!因為這關係到中國製訂國際通訊5G標準,有了這個標準,我們就可以躺著收錢了。

  • 3 # 每日經濟新聞

    至少喊了兩年的5G,這次是真的來了。按照工信部既定的時間表,2020年將是5G正式商用的日子。

    有專家表示,預計5G基站的價格是4G的一倍,這對運營商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即便運營商願意加大投入,卻未必能換來海量收入。也有運營商知情人士算過一筆帳:現在,中國移動的使用者,平均每個月貢獻10美元。而物聯網覆蓋下去之後,儘管數量龐大,運營商卻不一定能掙到錢,甚至可能是虧本服務。

    短期來看,5G最主要的商業模式還是靠移動寬頻掙錢,其他商業場景還在探索中。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也承認,現在5G的技術和商業模式想的還不是很清楚,還要給製造商和研發機構一些時間。

    況且5G技術並不是在4G技術上的簡單升級,而是創新型的技術。那麼之前4G的投入怎麼辦?能否收回成本?

    具體來說,中國通訊行業觀察家、融合網主編吳純勇曾對媒體記者表示,以中國移動為例,按照目前中國移動數億的移動使用者和中國移動所公佈的4G套餐價格而言,再假設中國移動旗下數億的移動使用者有1億人每個月花費100元使用4G業務,1000億的投資應該數個月就能收回。當然,這只是理想的狀態。

    而值得注意的是,智慧手機市場的增長乏力已是不可阻擋的大勢。根據中國信通院此前釋出的《2017年12月國內手機市場執行分析報告》顯示,1~12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4.91億部,上市新機型1054款,同比分別下降12.3%和27.1%。1~12月,中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4.36億部,同比下降12.4%。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已經進入“後智慧手機時代”。因此,我們可以預見,在5G市場,運營商面臨的困難將不比4G時代少。

  • 4 # 全天候科技

    5G已經快來了,在4G牌照發放還不到5年後,5G網路的建設已經箭在弦上。面對高額的投資,5G的市場顯得弱不禁風,雖然技術趨於成熟,但是其市場回報利潤卻遠不如4G。

    據媒體報道,中國三大運營商將投資1800億美元,計劃在7年內建成世界上最大的5G網路。

    第一,任何一代移動通訊技術的迭代升級到具體商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只有各方面事物的節奏恰逢事實,才可能更好地與市場接軌。在新技術噴薄而發,運營商資金大量投入,市場回報不確定,越是在這樣的時候,越需要些許的冷靜和思考。對於運營商而言,如果過早商用5G,意味著4G百米賽跑還沒結束,5G賽跑又開啟了,4G網路建設成本如何收回?對於消費者而言,意味著對大量硬體裝置更新換代,如果5G沒帶來實質性的技術體驗的話,而只是炒作概念,那麼只是雞肋產品。

    第二,對於迫切需要新機會競爭激烈更新換代頻繁的通訊生態圈來說,5G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轉折點,因為它有更大的頻寬,更多的連線,如果誰首先掌握了5G手機等硬體裝置的研發,便早先一步搶佔市場商機。而通訊裝置圈的商業模式都會隨著5G而發生改變。正如3G時代的諾基亞,4G時代的Iphone。

    第三,5G的技術是否足夠成熟市場是否足夠強大都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檢驗。依照目前來看,4G作為網路的基礎,它將會生存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它滿足了基本的移動寬頻需求。在為5G搖旗吶喊助威時,它還需要時間來被投資者和運營商還有消費者來檢驗。

  • 5 # danny lee

    愚蠢的問題!5G成熟就應該立即投入建設和使用,與4G回本與否毫無關係!

    好似電話線上網的時代,不回本就不繼續建設光纜嗎?

    5G的意義在於國家戰略,高速網路帶來的整個社會成本的降低,高速帶來高效,領跑者才能制定行業規則!

    所以投入多大都不算大,即使你現在不去投入,過幾年也會被倒逼投入,很可能屆時另一番規則,成本可能更大!

  • 6 # Zhhy

    這個還真不能這樣計算得失,須知,在當下各國搶佔科技領頭雁、佔據話語權的關健時刻,誰佔得先機,誰就引領潮流,誰就是大爺,誰就是財神爺!

  • 7 # 孔方財經

    肯定能收回來啊,不然移動、聯通和電信,是給大家送福利嗎?

    截至2017年年中,據中國移動方面披露的資料,其在4G上的總投入已經超過4500億元;按照中國移動佔據四分之三的市場份額來掐算,聯通和電信在4G上的投入應當有1500億元,三大運營商總計已經投入了6000億元在4G上。

    但4G的投資並沒有結束。比如中國移動在財務報告中就透露,2018年4G的投入預測為585億元,加上移動和聯通,未來4G的後續投入至少也是在千億元級別。(下圖為三大運營商資本性支出的變動情況,單位億元)

    那三大運營商4G投入回本了嗎?這裡,為了簡化分析,孔方兄只選取中國移動作為考量,從它的角度來看4G投資到底划算不划算。

    2013年年底,中國移動率先拿到4G牌照。在此之後的2014年~2017年,中國移動的淨利潤分別是1173億、1029億、1181億、1201億元,四年合計4584億元,與4G的總投入正好持平。

    有些同學會說,這些年份,移動肯定有很多收入還來自3G。對!但是你也別忘了,5G雖然現在叫得很鬧熱,但實際上並不代表能快速普及開來。據業內提供的路線圖,2018年是5G的規模試驗階段,2019年是試商用階段,2020年才是規模化商用階段,而規模化商用階段演進到一個較高的滲透率,還需要很長的時間——畢竟4G牌照發放到現在70%的滲透率,也用了4年時間。

    也就是說,起碼在2022年之前(業內預計2022年5G滲透率能到三成),5G都不是主流,4G仍然是移動運營商主要的業務來源。這意味著,三大運營商還要繼續吃至少5年4G的老本。以中國移動為例,5年時間又是6000億元的淨利潤,顯然是很划算的。

    佈局5G是趨勢,正如4G是3G的取代一樣。和4G替代3G不同(更多是網速和頻寬的差別),5G代替4G是革命性的——這意味物聯網時代的到來,那時候三大運營商將擁有更豐富的收入結構(更多的裝置連線,意味著更多的業務收入,正如移動流量資費取代通話費用一樣)。所以,佈局5G,運營商仍然會不遺餘力,畢竟它代表未來。

  • 8 # 史晨昱

    三大運營商4G投入已經高達八千億。5G建設成本是4G的一倍。三大運營商將面臨5G建設資金新壓力。

    作為運營商,很無奈!

    通訊行業更新換代就是這麼快!此前,三大運營商4G投入已經高達八千億。

    以中國移動為例,2013年末中國移動獲得4G TD牌照,2014年到2017年間,中國移動4G網路投入分別為806億元、791億元、830億元和657億元,2018年這一數字預測為585億元,五年之間中國移動在4G網路上的投資超過3600億元。

    不過,三大運營商4G投入的八千億,不會打水漂,4G網路會與5G網路長期並存。5G不會跑著來,而是慢慢來!5G不會像4G開始那樣,爆發性的覆蓋,而是一點一點慢慢滲透,逐漸完善。預計要到2022年,超過一半的使用者才會用上5G手機。

    作為運營商,很興奮!

    5G的來臨,意味著三大運營商在技術上重新回到起跑點,特別是市場份額落下一大截的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有望重構市場競爭格局。

    5G意味著新的機會轉折點。5G除了繼續提高網速外,還將滿足人與物、物與物通訊需要的低時延、高可靠和高密度的效能,最終開啟“萬物互聯”時代。通訊圈的商業模式都會隨著5G而發生改變。正如3G時代的諾基亞,4G時代的Iphone。如果誰首先掌握了5G,便早先一步搶佔市場商機。

    ………………………………………

  • 9 # IdcsqqscdD

    我給你算個賬,假設中國有3億4G使用者,平均套餐設為50元,那麼一年費用就是50*12*3億=1800億,兩三年就回本。

  • 10 # 波士財經

    4G幾千億的投資,成本早就收回來了,怎麼會擔心這個?

    根據中國移動前幾天公佈的2017年報,在2017年,中國移動4G使用者數量達到6.5億,期內中國移動實現營運收入為人民幣 7405 億元。一年營收7000多億,淨利潤1143億元,早就賺飽了。

    要知道,淨利潤中,已經扣除了裝置折損、當年的再投資。也就是2017年投資4G的幾百億,已經從營收中扣除了,1143是淨利潤,所謂的回收,已經體現在運營成本中。

    而且,在未來5年之內,中國移動將依舊保持這樣的利潤。因為5G沒有這麼快實現商用。

    建設4G網路,中國花了好多年。如果從2013年開始算起來,也已經4年多了。在這個過程,4G使用者持續增長,利潤逐年增加。現在開始進入使用者低增長的成熟期,每一年的利潤都是非常可觀的。

    按照國際經驗,通常3G、4G網路投資回報需要7-8年時間。但在中國,這個時間減半還不到。這兒有幾點原因:

    1、中國市場基數龐大。

    在美國市場,人手一部智慧手機,總量也就3億部,美國能實現嗎?不能。華人口14億,一半人口用智慧手機,就是7億。這個規模是不能改變的。中國不少企業迅速壯大,與中國市場規模是分不開的,4G、5G也是一樣的。

    2、中國通訊費用高。

    美國家庭收入與上網費用比值大致是300:1;中國上網費用大概是50:1.是美國的6倍左右。

    同樣建設4G網路,中國成本比美國省,因為華人工成本只有美國的八分之一左右。

    成本比它低,收入比它高,4G投資回收當然比它快。所以中央一直要求移動通訊運營商要降低通訊費、流量費等,就是要返利於民。

    3、5G沒有這麼快投入。

    5G依舊處於技術研發階段,即使是2018年,還是屬於試驗期。真正投入使用,按照工信部的時間表,是在2020年。還有兩年時間,可以保持暴利。

    4、5G投入後,4G依舊在執行。

    即使在2020年,5G開始商用,也是逐漸投入,那時候4G與5G是共同運營。5G是逐年投資,並且要持續好多年。那時候4G還是在繼續使用,彼時的4G,帶來的就是純收益。

    擔心4G投資的幾千億回收問題,是屬於杞人憂天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中楊修死的冤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