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首都文藝圈

    中華文化集百家之大成,智慧之結晶。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根,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思想源泉,是我們從古至今歷史的總結,是我們炎黃子孫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證明。正是因為我們一直傳承我們的文化,我們民族才能延續至今,我們的文化才能發展至今,這正是我們一代代祖先的傳承下來的。

    中華文化傳承下來的各種文化和詞語在歷史發展中不斷被傳承下來。其中,有很多詞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脫口而出,至於詞語的出去,為何這樣用詞,很多人也不知道。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東西”這個詞,隨著近年來的漢語熱,很多外華人在學習漢語中都鬧出了很多笑話,“東西”這個詞就讓他們很苦惱,明明是方向,組合起來又變成了“物體、物品”的意思。好了,那他們就理解成人也可以稱為“東西”,我是“東西”,你也是“東西”。隨後又糾正說人不能稱為“東西”。他們有恍然大悟道“哦哦!你我都不是東西”,然而還是錯誤的表示,搞得他們都不知自己是不是東西。

    我們今天要說的“買東西”為什麼不是“買西北”,古人是怎麼來定義他的呢?說到這,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朱熹。他是宋朝一大名人,學過程朱理學的我們肯定都知道他。他學問高深,其思想影響深遠,是可以與孔子相媲美的人。在前期,他作為老師在學堂給學生上課。就是在這一次課上,“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的難題,被課上一位8歲的學生解開謎團。

    朱熹在給學生講課的時候,學堂門口路過了一位挎著竹籃買東西的老婦人。這時朱熹心中產生了一個考查學生的思想的想法,於是便問:為什麼說,百姓是去集市上買東西,而不是去買南北呢?學生聽了老師的問題之後在下面議論紛紛,半天課堂上都鴉雀無聲,無人知曉為何這樣說。這是一位8歲的學生站了起來說:自古東木西金,南火北水,竹筐只能容納木金這種東西,火和水是不能被盛在裡面的。朱熹聽後,大大讚賞了這位小學生。沒想到一個8歲的小孩,竟然解開了這個謎團。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的眾多答案中,其實大部分是跟五行有關,那麼五行和買東西有什麼關聯呢?其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金木水火土分別對應東西南北中。 東對木,西對金,買木買金能行,因為這是有形有質的東西,而南北分別對應火和水,無形無質,如何用來買火和水。所以其中原因是和五行八卦有關。

    由於五行這種說法的影響,所以買南北就是買水火,而我們的先人最早使用的器物應該是竹籃,水和火呢都不可以用它盛起來,所以就有了這樣的說法。而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金和木都可以盛起來,所以買東西的說法就使用開來。

    同時,除了這種說法外,兼有東方屬仁,西方屬義,買賣東西為買賣仁義,因此還有買賣不成仁義在之說。

    另一種說法與出使西域有關,張騫奉命出使西域,他去時買了東方的東西賣給西方,回來時又買了西方的東西賣給東方,時間一久,人們就把這種買東賣給西,買西賣給東的做法,叫做買東西、賣東西。所以這種叫法一直被流傳一來。

    其實歷史上關於這個的說法有很多,其中以五行學說的解釋最為廣泛。悠悠華夏五千年曆史,文化積澱深厚,需要我們繼承和傳承。

  • 2 # 妙趣侃歷史

    中學時期學過《木蘭詩》“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但是為什麼我們一直都說的是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呢?我們智慧超群的先祖有這種說法。

    第一種,華人講究方位,建造房屋都喜南北兩個方位,尤其是面南背北為上。

    在歷史上,面南而坐是天子的做法,宋朝初期歸降的吳越王錢俶仍然如此坐,還被趙匡胤記恨過。而且古代的衙門都是朝南開的,可見南北的這兩個方位的含金量是極高的。大量房子的南北而建,道路主要就成了東西兩向。

    出門時不往東走就向西走,所以出門購買貨物漸漸就成了買東西。

    第二種說法,方位對應五行,東西南北中對應木金火水土。

    在啟蒙書《三字經》裡,就提到過四方和五行。相對應是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南屬火,北屬水,土居中。“民生所需皆出於木,而以金易之”。意思是,我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和食物都是取之於草木的根、莖、花、果以及種子。如果要得到,只能用錢去換取,所以購物就被稱之為買東西。

    還有一個源於大文豪朱熹的說法,同樣按照五行對應方位。在古代購物是工具袋子,一般只是布袋或者籃子。東和西所屬的木和金,都是都是可以盛裝的物品,而水和火是屬於不能盛裝的物品。在古代肯定是沒有塑膠口袋,所以去購買生活所需品,只能說是買東西。

    第三種說法,是源於漢朝。一般大型商品購買區集中在都城,而漢朝有東西兩京。

    能被稱為都城的地方,都是或者曾經是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漢朝有西漢東漢,所以就有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如果老百姓如東京購買商品叫“買東”,到西京購買商品叫“買西”。後來就簡稱所買物品“東西”,最後就衍生出買東西這一說法。

    小總結

    中國古代人的智慧,讓現代人望塵莫及。就方位和五行而言,也是無所不用其極。古人重農抑商,買賣的行為註定是不能與“南北”屬性相契合的。

  • 3 # 濤說精彩歷史

    從建築實物說,古代住房多“坐北朝南”;而古代市場,多“在東在西”;因此,買賣商品,就稱之為“買東西”。從五行來說,即《易經》“五行說”,認為“東方屬木,西方屬金”;而“民生所需皆出於木,而以金易之”(清人解釋),所以買商品叫“買東西”。

    1、實物上,漢長安城的“九市”,與唐長安城的“東市、西市”

    漢、唐對中國的影響方方面面,其中因首都長安設定“東市、西市”,所以現代漢語管買商品叫“買東西”。至於宮殿、建築,因為要擋住北方寒流(如西伯利亞南下的),多坐北朝南。

    漢代,有九市,為“東市、西市、南市、北市、柳市、直市、交門市、孝裡市、交道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東市、西市。如《中國考古·秦漢卷》專家專門在遺址圖中,畫出漢長安的東市、西市。

    那麼漢朝的東市、西市賣些什麼?據史籍我們能看出端倪。

    如蔬菜、水果,有姜 ,韭菜 、杏呀,桃 ,橘,棗 ,對了,張騫鑿空西域,還有從西面過來的葡萄。肉類有豬 ,有羊 ,有牛、魚。飲品有酒類和漿類。經營食品的,有楊豚韭卵,狗肭馬腹 ,煎魚切肝,羊淹雞寒 ,粱鈰 肉羹 ;皮類有豬皮、羊皮和牛皮、貂皮;絲綢類有 帛,有絮 ; 建築材料是原木和竹竿 ,玻璃和瓷片當然是沒有的,甚至也沒有磚和瓦;器具類有木器、漆器 、銅器 、鐵器 ,還有匡床和旃席 ……

    (漢長安城遺址圖 《中國考古·秦漢卷》)

    到了唐朝,因為“坊市制”的確立,經營場所更集中,東西市的地位也更崇高。

    東市設定在朱雀門街以東,西市設定在朱雀門街以西。買賣貨物 , 要往東市或西市去, 久而久之 ,遂呼“買東西”、”賣東西”了。

    長安人罵:他不是東西 !他是什麼東西 !責其德缺 , 當歸之貨物一類 ,甚至豬狗不如。 此乃貨物演化為東西的一種延伸。

    (唐長安城)

    唐朝繼承了漢朝的疆域,還開拓中亞、西亞,讓小日本誠心佩服。因此除漢朝的貨物,東西市還多了胡人的商品。尤其是西市,粟特人、波斯人、大食人等深目高鼻者、長鬚白膚的人經常出現,還有有專門的邸店。正因為繁榮的東西市,讓唐長安成了國際貿易的中心。

    2、《易經》號稱“傳統文化總綱”,也可以從五行角度解釋“東西”。

  • 4 # 大江藍

    說買東西不說買南北,有很多說法,其中比較多的跟八卦五行有關。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金木水火土分別對應東西南北中。 東對木,西對金,買木買金能行,因為這是有形有質的東西,而南北分別對應火和水,火無形無質,水遍地都是,都無需或無法購買。加上古人趕集使用的盛器主要是竹籃,水和火呢都不可以用它盛起來,所以也無法購買。而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金和木,都可以盛起來,所以買東西的說法就使用開來。

    除了這種說法外,還有其它一些說法。

    比如:東方屬仁,西方屬義,買賣東西為買賣仁義,因此還有買賣不成仁義在之說。

    又比如:有一種說法是張騫奉命出使西域,他去時買了東方的東西賣給西方,回來時又買了西方的東西賣給東方,時間一久,人們就把這種買東賣給西,買西賣給東的做法,叫做買東西、賣東西。

  • 5 # 青原陽明心學

    從五行來說,東為木西為金,北為水南為火,中為土。從前去集市都會帶上五行屬木的容器,懷裡揣著五行屬金的錢幣來進行交易,所以流傳下買東西一說。為什麼闖蕩江湖要用走南闖北來形容?也是五行的道理……

  • 6 # 紫微故事匯

    因為南屬火,北屬水,竹籃打水一場空,遇火成灰燼,所以竹籃能承受且能留住的是屬木的東和屬金的西,隨意說買東西。

  • 7 # 香茗史館

    日常生活中,“買東西”已經成了人們購買物品的代名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據一方,無所謂好壞,無關乎優劣。那麼,為什麼古人會以“買東西”形容購物,而不說“買南北”呢?目前關於此有以下幾種說法:

    說法一:源自於商周神話傳說

    根據傳說,商紂王被周武王擊敗之後,商朝隨即滅亡,但仍有不少商人並不服氣,紛紛勸說紂王的兒子武庚進行復闢。周武王去世之後,周成王年幼,武庚便聯合管叔鮮與蔡叔度、霍叔處發動叛亂,意圖復國,史稱三監之亂。

    周公旦得知之後,親率大軍平息叛亂,武庚被活捉,而參與造反的商人則被囚禁了起來。商人無可奈何,於是便祈求財神趙公明顯靈相救。疏文中寫道:待斃商人真可憐,白水當酒祭蒼天,淡淡幾杯清泉水,淼淼三柱草末煙;祈求財神莫嫌棄,顯靈救苦解危艱……。

    結果,趙公明果然顯靈解救了商人,並讓他們負責長途販運,將東都洛陽的東西販到西都鎬京去賣,然後再將西都的東西販賣到東都去賣。久而久之,買東西、賣東西之說便逐漸形成,就此成為了“交易”的通稱,而商人則成為了生意人的通稱。

    說法二:因五行屬性而來

    古人以五行對應方位,木金火水土分別對應東西南北中,即東屬木,西屬金,南屬火,北屬水,中屬土。其中,金木為可乘之物,故而能夠買賣;而水火為不可乘之物,故而不能買賣。因此,屬金木的“東西”可以被買賣,而屬水火的“南北”卻不能買賣,因此購物只能說“買東西”,卻不能講“買南北”。

    關於這種說法,甚至還有一段相當有趣的對話。相傳,南宋理學家朱熹一天與友人在巷子相遇,友人手中拿著一個竹籃子,朱熹便問對方去做什麼,友人回答“我去買點東西”,朱熹便問,“為何只說買東西,卻不說買南北呢?”友人便回答,“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南方屬火,北方屬水,中間屬土。我的籃子是竹做的,盛火會燒掉,裝水會漏光,只能裝木和金,更不會盛土,所以叫買東西,不說買南北呀。”

    清朝時期,這種說法進一步得到完善,“民生日用所需俱出於木,而以金易之”,也就是說,百姓的吃穿用都取自草木的根、莖、葉、花、果和種子,而這些東西不是直接得來的,而是用金錢買的。所以,木和金所對應的的東、西兩個方位便成為了購物的代名詞。

    說法三:與宋朝以前的坊市制有關

    坊市制是一種將住宅區(坊)和交易區(市)嚴格分開的城市制度。根據現代考證,坊市制最遲在西周時期已經開始出現萌芽,《禮記·王制》有載“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

    到春秋戰國時期,坊(裡)市制度已經逐漸形成,《周禮·考工記》有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而到了漢朝,坊市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坊市佈局已經相當規則齊整,當時漢長安擁有東市、西市、南市、北市、柳市、直市、孝裡市、交門市、交道亭市等九市,陳直的《三輔黃圖校正》有載“長安有九市,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東”。

    魏晉時期坊市制度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並在唐朝時期達到鼎盛,唐長安設有東西兩市。根據考古發掘,東市南北長1000餘米,東西寬廣24米,面積為0.92平方公里;西市南北1031米,東西927米,面積0.96平方公里。這顯然是兩個極為龐大的市場,老百姓購物只能去這兩個地方,故而也就有了買東西之說。

    雖然自唐朝中後期開始,坊市制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但長期以來的習慣,卻使得“買東西”這個詞語得以儲存。

    大家以為,以上三種說法中,哪種更為可信呢?

  • 8 # 徐國華

    中國自古以來都習慣用"東西“一詞統稱所有的物品,然而"東西"明明是古人用來表示方位的詞語,又為何用它來表示物品?為何不用"南北“?俗語"東西”是泛指一切物品,物品的源頭說法很多,但不是哪一種說法能全面慨括歷史上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思想開化和時代變遷等方面的所有情況,但其中確實蘊含了古代人無限智慧,和對中國古代文化的聰明創造。

    歷史上流傳著多個買"東西"起源的傳說?現在和大家分享兩個比較靠譜的傳說?

    一,南宋理學大家牛人熹好學多問,任未出仕前,家鄉有叫盛溫的好友,此人亦是博學多才的人,一天兩人相遇於巷子內,盛手中拿著竹籃子,朱熹問他,"你去那裡"?,盛回答說"我去買東西“。朱熹很好奇,隨即問道"為何是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盛溫和反問朱熹,"你知道什麼是五行嗎?”朱熹答,"我當知道,不就是金,木,水,火,土嗎"?

    盛說,"不錯,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南方屬火,北方屬水,中間屬土。我的籃子是竹做的,盛火會燒掉,裝水會漏光,只能裝木和金,更不會裝土,所以只能叫買東西,不說買南北“。朱熹聽後恍惚大悟,"原來是這樣“!

    二,關於買東西,還有一個傳說。隨著古代市場經濟發展,唐朝長安出現了兩個市場,東市和西市,東市靠近皇宮大內,市場上多買的是高擋奢侈品。西市離皇宮大內較遠,周圍多是平民百姓的住宅,市場上買的多是日常生活用品。由於唐朝規定買賣東西只能在市場裡交易進行,在市場外的地方都是違法的,所以那時候買東西"非東即西“,漸漸的傳下“買東西”一詞。

    上面兩個,是歷來大家比較識同的說法。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我們常說買東西而不說買南北了!

  • 9 # 蒼胡頡

    一、關於買東西不買南北的典故

    一次朱熹應邀為大家講授儒學,他在臺上聲情並貌地講述儒家大道,大家也聽得十分認真。講課的過程當中,一名貌美年輕的女子提著竹籃從課堂走過,並在此觀望。大家都把眼光停留在美女身上。他有意將女子喚來,指著女子對臺下的學生們問:“有誰知道這位姑娘是準備去幹嘛的嗎?”臺下很快便有人說:“這位姑娘挎著竹籃,必定是要去買東西。”朱熹點頭,又問:“那麼為何說此女是去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呢?此問題一出,大家都愣住了,不知該如何回答,也隱隱感覺到夫子恐怕是生氣了。果然由來朱熹便教育了他們一番,讓他們用心。學生們聽了都十分慚愧,這時一幼童的聲音傳出:“夫子,我知為何!”朱熹來了興致,讓孩童作答,此孩童答道:“東為木,西為金,南為火,北為水,既挎著竹籃,那麼必定只能裝著木金類的物品,不能盛裝水火,竹藍打水一場空,遇火剛焚,因而是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朱熹聽後十分滿意,同時對眾人更為失望,十歲孩童都知道的道理,其他人卻不懂。

    二、從陰陽五行特性來看,東方屬木,木主曲直,主仁,性直,味酸,色綠,情柔,木是陽性,陽主純一,所以東方是包容共存的思想;西方屬金,金主從革,主義,性剛,味辣,色白,情烈。金為陰性,表徵收斂,陰主繁複的事物,陰為實用。所以,“買東西”做生意講究包容共存、互惠互利,既注重“曲直”公平正義,又注重剛柔並濟、溝通合作。因此,“買東西”還被賦予“買賣不成仁義在”的美好喻意。

    三,我們都知道萬物生長都要經過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發展過程。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穫,冬天儲藏,這也是農業農作物生產的過程。春屬木主東,代表生長生髮;秋屬金主西,代表收斂收穫。這樣,“買東西”表意更為直觀淺白,“買東西”買的性狀就是“買生長生髮出來的收穫成果”。而夏屬火主南,代表生長髮育,冬屬水主北,代表封藏。顯然,買正在發育期末成熟的或封藏的物品是明顯不合時宜的,故“買南北”的說法不成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蒜對人體有何益處?是越辣越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