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沉140769451
-
2 # 士說新語
成吉思汗其實到死都沒有徵服歐洲呀!
蒙古帝國歷史上,一共進行了三次西征,而只有第一次西征是成吉思汗領導的。
第一次西征:從花刺子模說起蒙古的第一次西征,發生在公元1219年到1224年。
公元1200年以後,興起於今天土庫曼烏爾根奇的小國花刺子模達到了全盛時期,奪取了西遼西部地區、透過多次遠征、吞併了波斯(伊朗)、阿富汗等周圍各國。建都撒馬耳幹(烏茲別克撒馬爾罕)後,居然膨脹到打蒙古的主意。
於是中亞和東亞最強大的兩個國家難以避免,需要一場征服戰爭來確立雙方各自的權威。
首先是在1215年,成吉思汗透過外交的方式,與花刺子模地接通商貿易協定,但蒙古的使臣和商隊才到達花刺子模的訛答剌(哈薩克其母肯特西北),就被貪財的總督誣陷為間諜殺害了。
其實,這樣的結果對於成吉思汗來說,說不定還是一個好訊息,畢竟野心膨脹的花刺子模曾經派遣國使節到蒙古中都(北京)打探蒙古虛實和路線。總督這麼幹,恰好給成吉思汗製造了征服花刺子模的藉口。
於是成吉思汗於公元1218年滅亡西遼後的次年,騰出手來,準備征伐花刺子模。這一次西征,歷時五年,消滅了40萬軍隊,將花刺子模全境納入了蒙古帝國的版圖。
征服花刺子模的戰爭,在中國戰爭史山佔有重要地位。成吉思汗在這次遠征中,綜合運用了軍事、政治、外交手段,達到了征服整個異域的中亞國家。首先在政治上,爭取了對方貴族、官吏、宗教領袖、軍事首領的降服、軍事上,針對敵人分軍防守要塞的特徵,採取迂迴突襲戰術,逐一佔領。
蒙古騎兵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將騎兵的優勢發揮到了最大,經常搞迂迴突襲的戰術,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十分高明。
第二次西征: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這一次西征發生在公元1236年,這一年蒙古的大汗窩闊臺,成吉思汗已經死了。
首先是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在也兒的石河以西、烏拉爾河以東建立了汗國,而烏拉爾河以西的國家欽察、斡羅斯地區還沒有徵服。於是便發生了這一次西征。
這一次西征,才算得上題主所言的征服歐洲的戰爭。
窩闊臺集結蒙古諸王室軍,利用斡羅斯(俄羅斯的老祖宗)和波蘭、匈牙利當時分為諸公國,各自為政,不聽大公號令,德、意、奧諸國捲入十字軍東征的形勢,一共發動了15萬蒙古遠征軍,匯合於伏爾加河東岸。
這次西征滅亡了斡羅斯諸公國,再接再厲又滅了馬札兒(匈牙利),順帶把馬札兒的外援波蘭也滅了,到1242年的時候,打到了多瑙河,直到窩闊臺死訊傳來,西征大軍才東歸,忙著去爭奪汗位了。
這一次西征,其實蒙古已經無力維持對歐洲的戰爭,一是窩闊臺死掉,黃金家族忙著內訌爭奪汗位、二是跟宋朝的戰爭仍然再繼續,所以沒有辦法再堅持下去。
第三次西征:旭烈兀對阿拉伯的征服第三次西征,是蒙古帝國最後一次西征,發生於1252年至1260年之間,蒙哥在大汗爭奪之中取得勝利後,再次把主意打到了波斯,於是派自己的弟弟旭烈兀發動10萬大軍遠征波斯。
彼時的波斯,主要有三個獨立國家,一個是立國伊朗的木刺夷國、一個是建都巴格達的黑衣大食國、另外一個是西邊的敘利亞國,三國之間相互孤立,不做聲援。
這一次西征持續了8年,旭烈兀不僅完成了征服波斯的任務,而且還把戰火燒到阿拉伯,打到了阿勒頗,擊敗了巴爾幹諸國聯軍,地中海諸國震動,東羅馬朝廷和西歐諸基督教國家紛紛派使者要跟蒙古聯合,共同討伐伊斯蘭國家。可正當旭烈兀準備征服埃及的時候,蒙古死在了釣魚山,於是旭烈兀無奈只能率領大軍東返。
實際上蒙古帝國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1、蒙古帝國對外征伐時。諸部相對團結。
蒙古大軍每次征伐,都是以黃金家族諸係為主,各領諸部軍隊出征,往往都是以長子為首,諸部之間在征戰之中,能做到統一號令,協同作戰,所以每戰無往而不利。
2、蒙古講將騎兵戰術發揮到了極致
蒙古騎兵的彪悍,在於其強大的遠距離作戰能力,其戰鬥力十分強大,往往迂迴作戰,包抄、偷襲、分割,逐一消滅對方實力。
3、歐洲的封建制度
歐洲的封建制度,就是典型的“我的附庸不是國王的附庸”,對內各個封建領主之間相互鬥爭,吞併對方領地,對外不能團結起來集中兵力與蒙古騎兵做決戰,而守城的話,又要分兵,防禦手段也很落後,態度很消極,所以蒙古奪城滅國能夠摧枯拉朽。
-
3 # 萬國國際郵輪
成吉思汗其實到死都沒有徵服歐洲呀!
蒙古帝國歷史上,一共進行了三次西征,而只有第一次西征是成吉思汗領導的。
第一次西征:從花刺子模說起
蒙古的第一次西征,發生在公元1219年到1224年。
公元1200年以後,興起於今天土庫曼烏爾根奇的小國花刺子模達到了全盛時期,奪取了西遼西部地區、透過多次遠征、吞併了波斯(伊朗)、阿富汗等周圍各國。建都撒馬耳幹(烏茲別克撒馬爾罕)後,居然膨脹到打蒙古的主意。
於是中亞和東亞最強大的兩個國家難以避免,需要一場征服戰爭來確立雙方各自的權威。
首先是在1215年,成吉思汗透過外交的方式,與花刺子模地接通商貿易協定,但蒙古的使臣和商隊才到達花刺子模的訛答剌(哈薩克其母肯特西北),就被貪財的總督誣陷為間諜殺害了。
其實,這樣的結果對於成吉思汗來說,說不定還是一個好訊息,畢竟野心膨脹的花刺子模曾經派遣國使節到蒙古中都(北京)打探蒙古虛實和路線。總督這麼幹,恰好給成吉思汗製造了征服花刺子模的藉口。
於是成吉思汗於公元1218年滅亡西遼後的次年,騰出手來,準備征伐花刺子模。這一次西征,歷時五年,消滅了40萬軍隊,將花刺子模全境納入了蒙古帝國的版圖。
征服花刺子模的戰爭,在中國戰爭史山佔有重要地位。成吉思汗在這次遠征中,綜合運用了軍事、政治、外交手段,達到了征服整個異域的中亞國家。首先在政治上,爭取了對方貴族、官吏、宗教領袖、軍事首領的降服、軍事上,針對敵人分軍防守要塞的特徵,採取迂迴突襲戰術,逐一佔領。
蒙古騎兵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將騎兵的優勢發揮到了最大,經常搞迂迴突襲的戰術,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十分高明。
第二次西征: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
這一次西征發生在公元1236年,這一年蒙古的大汗窩闊臺,成吉思汗已經死了。
首先是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在也兒的石河以西、烏拉爾河以東建立了汗國,而烏拉爾河以西的國家欽察、斡羅斯地區還沒有徵服。於是便發生了這一次西征。
這一次西征,才算得上題主所言的征服歐洲的戰爭。
窩闊臺集結蒙古諸王室軍,利用斡羅斯(俄羅斯的老祖宗)和波蘭、匈牙利當時分為諸公國,各自為政,不聽大公號令,德、意、奧諸國捲入十字軍東征的形勢,一共發動了15萬蒙古遠征軍,匯合於伏爾加河東岸。
這次西征滅亡了斡羅斯諸公國,再接再厲又滅了馬札兒(匈牙利),順帶把馬札兒的外援波蘭也滅了,到1242年的時候,打到了多瑙河,直到窩闊臺死訊傳來,西征大軍才東歸,忙著去爭奪汗位了。
這一次西征,其實蒙古已經無力維持對歐洲的戰爭,一是窩闊臺死掉,黃金家族忙著內訌爭奪汗位、二是跟宋朝的戰爭仍然再繼續,所以沒有辦法再堅持下去。
第三次西征:旭烈兀對阿拉伯的征服
第三次西征,是蒙古帝國最後一次西征,發生於1252年至1260年之間,蒙哥在大汗爭奪之中取得勝利後,再次把主意打到了波斯,於是派自己的弟弟旭烈兀發動10萬大軍遠征波斯。
彼時的波斯,主要有三個獨立國家,一個是立國伊朗的木刺夷國、一個是建都巴格達的黑衣大食國、另外一個是西邊的敘利亞國,三國之間相互孤立,不做聲援。
這一次西征持續了8年,旭烈兀不僅完成了征服波斯的任務,而且還把戰火燒到阿拉伯,打到了阿勒頗,擊敗了巴爾幹諸國聯軍,地中海諸國震動,東羅馬朝廷和西歐諸基督教國家紛紛派使者要跟蒙古聯合,共同討伐伊斯蘭國家。可正當旭烈兀準備征服埃及的時候,蒙古死在了釣魚山,於是旭烈兀無奈只能率領大軍東返。
實際上蒙古帝國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1、蒙古帝國對外征伐時。諸部相對團結。
蒙古大軍每次征伐,都是以黃金家族諸係為主,各領諸部軍隊出征,往往都是以長子為首,諸部之間在征戰之中,能做到統一號令,協同作戰,所以每戰無往而不利。
2、蒙古講將騎兵戰術發揮到了極致
蒙古騎兵的彪悍,在於其強大的遠距離作戰能力,其戰鬥力十分強大,往往迂迴作戰,包抄、偷襲、分割,逐一消滅對方實力。
3、歐洲的封建制度
歐洲的封建制度,就是典型的“我的附庸不是國王的附庸”,對內各個封建領主之間相互鬥爭,吞併對方領地,對外不能團結起來集中兵力與蒙古騎兵做決戰,而守城的話,又要分兵,防禦手段也很落後,態度很消極,所以蒙古奪城滅國能夠摧枯拉朽。
-
4 # 史無止境
成吉思汗讓歐洲人聞風喪膽
成吉思汗這個名字,曾讓歐洲人聞風喪膽,他從亞洲一直殺到歐洲,征服了亞歐大陸的大部分地區。成吉思汗與蒙古諸王的西征給中亞、西亞和歐洲人留下了難以消除的恐懼。
蒙古軍隊清一色的輕騎兵,創造了農業時代的“閃擊戰”。蒙古軍的輕騎兵,恰如“二戰”中機械化部隊,它常以絕對的軍事優勢,迫敵解除武裝。這就使成吉思汗時代所營造的戰場,完全是一種颶風式戰場。如果把它與“二戰”中德國的“閃電戰”作對比,就會發現在成吉思汗指揮的戰爭中有與德國“閃電戰”相似的內容。
“二戰”中,德軍閃擊波蘭,用了一個月;閃擊丹麥、挪威,用了兩個月;閃擊法蘭西,佔領法國首都巴黎,前後也只有一個月。這是發生在工業時代的“閃電戰”,而發生在農業時代的“閃電戰”,其績在當時也是獨一無二的。
蒙古西征軍在歐洲作戰時,從揚子江北岸至保加爾邊境,部隊集結都是在2~3個月完成的,部隊每天平均行軍速度達到90~95公里。攻佔北俄羅斯,只用了2個月零5天時間,每天的平均速度達到85~90公里;攻佔南俄羅斯,只用了2個月零10天時間,每天進攻速度達到55~60公里;攻佔匈牙利和波蘭,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每天進攻速度達到58到62公里。
所向披靡的蒙古軍引起歐洲人的惶恐,甚至像遙遠的城市,如盧卑克(波羅的海南岸一個城市)和紐倫堡(今德國巴瓦里亞境內)都加緊防禦準備。就連當時的英國也提心吊膽,曾禁止船舶出海捕魚。按理說,征服外族的目的是為了自我的發展,而最終是要保證本民族的日益強盛和持久生存的。可從成吉思汗的西征中,我們看不到有什麼長遠目的,蒙古人的西征,完全就是一種“得瑟得瑟”“爽一爽”的行為。遠征中有好吃的吃了,有好樂的樂了,之後再搶些牲口、美女、金銀財寶回家繼續享受,這就如同騎馬出去打獵,凱旋後要做的無非是把獵物變成美食,如此而已。被成吉思汗征服過的歐洲不但沒有衰亡,反而日益強盛起來,莫斯科公國在14世紀開始崛起,最後聯合其他民族共同打敗了蒙古人,擺脫了蒙古人對他們的統治,並於16世紀後逐漸向東擴張,吞併了歐亞間最廣大的土地,成為這場競爭中的最後勝利者。
回覆列表
成吉思汗沒征服歐洲,他只統一了蒙古各部、打敗了中亞的太陽汗,滅了西夏就死了。他想滅亡金,但每次都先勝後敗,他把遺願留給木華黎,木華黎終其一生也沒成功。第一次所謂的西征,是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受窩闊臺、察合臺等兄弟的排擠和嘲笑,率自己的部眾分裂出去,向西為自己尋找生存空間,由於跟著他走的,多是各家族沒有繼承權的長子們,又稱“長子西征”。第二次西征,成吉思汗己死,拖雷監國,窩闊臺為了和拖雷爭位置,擴充套件自己的勢力,拉攏察合臺,察合臺也要為自己找生存空間,他們也參於了朮赤一族向西發展的行動,但他們並不想走的太遠,主要是朮赤一族遠征。朮赤一族佔據東歐部分,自成一個汗國,不再聽蒙古草原的號令;察合臺一族也不再對蒙古帝國的汗位感興趣,也自成一汗國,離開了蒙古高原;窩闊臺的後代,也在與拖雷一族後代的競爭中失敗,在北亞自成一國;只有拖雷家族的後代仍控制著蒙古高原,並擴充套件到全中國,他們安於自己在中國和高原上的控制權,脫離了原始的民主選舉制度,採用世襲制,只要其他汗國不來爭蒙古大汗的位置,他們也懶得管其他汗國的閒事。四大汗國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分裂的四個蒙古人建立的國家,蒙古帝國主要是中國和蒙古高原的部分,它沒有橫跨亞歐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