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eagles華夏

    差著年代呢!

    二里頭夏城(推定為夏晚期都城)已有青銅器出土!而三星堆出土青銅器的是其第二期(參見三星堆考古報告,百度也能查到),是青銅器在年代在西周初期,晚於商!那麼,有安陽殷墟後母戊大方鼎在,有鄭州商城杜嶺銅鼎在,有偃師西亳(洛陽)獸面紋罍在,三星堆都跨不過商!看好了,我說的這三個地方甲骨文出土,還有青銅器銘文!三星堆銘文也不是華夏文明特徵,談什麼夏?

    沒見真正的夏麼?來看看夏是什麼樣子吧!

    二里頭是有文字的,雖然沒有到成熟的地步,但卻是實實在在是有的!

  • 2 # 古城金地140787426

    要看有沒有文字證據。文明首先得有文字,然後要能夠看明白,看懂,才是文明。如果看不明白看不懂,就是文不明。

    原始和文明是兩個大家認為相反詞意。如果,在原始大森林裡有人迷失了方向,那麼他就很難走出去了。但是,有一個標牌出現在他的面前,上面有個↑箭頭指出方向,如果能明白他就會得救。原始和文明就從這裡分開了。那個↑就是象形文字。沒有字的是原始森林,有了文字就能看明白出去方向。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古國,幾千年的字都可以看懂看明白。別的國家的古代文字已經不認識了,已經是失落文明。

    中國字文明在於指向明確,馬?字讓人看了就是馬這個動物。鳥?看了就是鳥這個動物。不會把鳥看成馬。不會馬字看成鳥。這就是文明。如果兩個字看了分不清,就是文不明,就會出現混亂,是非不分,指鹿為馬。特別是在法律法規方面,容易造成怎麼解釋都可以,說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說你不是 你就不是,是也不是的混亂局面。

    幾千年的中國文字還在使用。

    中國文化的根就是文字的使用。離開了這個根文明不存在了,文化不存在了。現在能證明的就是甲骨文。良渚文化裡的一,二,十等文字現在還在使用。

    文化——把事物使用文字轉化後的資訊傳遞。

    通常說粗話的人大家認為沒文化,其實不完全是這樣。

    文化是什麼?就是文字化。把一切事物變成文字的表達,你善於哪方面的表達,就是你在這方面注重學習專業文化。

    小學生上學就是文字化的開始。有的人沒有上過學,沒有被文字化過,用文字表達事物和自己內心思想的時候,表達不出來就容易發火,說粗話,特別是在和人有爭議的時候。

    修養不代表文化,修養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進扶植修改。

    每個人受到的教育不同文化水平也不同。主攻的方向也不同,也許他主攻的是別人不知道的專案。隔行如隔山,所以別人不能理解他的專業。

    不同的文化注重於不同的特長,在某些領域精通,就是某種文化水平就高。有文化不是全面的掌握各方面的知識,不一定對每一行都精通。在這一行有文化,到了別的專業就不一定有文化了。就像一個醫生給人看病他有文化,但是給機器看病就無能為力了。同樣道理機械師給機器看病手到病除,給人看病就不行了,因為他們被文字化的專業事物不一樣,學習的方向掌握的文化不一樣。

    他們相互之間的論文交流也會有這個現象,誰都看不懂誰。如果他們相互之間,一個聊病理,一個聊機械,他們誰也聽不懂誰在說什麼,因為在他們的腦海裡就沒有被對方的專長文字化過,他們都有文化,誰能說他們沒有文化。從這裡可以看出有文化就是有專長。

    文化就是文字應用變化的組合。文字象相片,文化就是把一個一個相片組合起來的影片。組合起來的文章就是一部電影故事。這就是文化。

    好的文化能夠明確表達自己所要描述的事物,傳遞明確的資訊。讓人一看就明白。有的人對文化本身就迷迷糊糊,不懂裝懂還要東拉西扯一些不相干的東西來拼湊,讓看的人一頭霧水。這是不好的文化。

    中國文化使用規律邏輯性很強,中國文字使用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字的前後順序不一樣意思就變了,結果就不一樣。

    文化是用來傳遞資訊的。邏輯性不強傳遞的的資訊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歐洲現代習性留給人們的印象,是攻擊.掠奪.創新。它們被文字描述出來就是攻擊文化,掠奪文化,創新文化。

    他們的這些現代文化和他們的傳統文化‘本身’是分不開的。

    他們的文化本身就是守獵的傳統文化。狩獵的原始人都是使用弓箭的。他們的文字會和他們的生活習慣有關。就拿英語來說,第一重要的狩獵工具是箭頭,具有直接殺傷力,象形字就是A箭頭。B是手拿弓,C是沒有弦的弓,D是有弓弦的弓。F是斧子後面就不一一再說了。

    他們這種經常和獵物周旋的生活,使他們養成了集體進攻圍捕的習慣。

    他們不斷的改進工具,使他們有創新的習慣。

    中國的文化習慣和歐洲不同,是從農耕開始的。一年四季種了收,收了種,反覆迴圈,年復一年,經久不變。所以,中國的文化是一種守舊的複製文化,守著古老的文字不變。自古至今都是在複製,一代一代的傳下來。

    任何國家的文化都值得研究。中國 傳統文化應該是自古以來,大家都在使用 ,又離不開的文字化運用方法。

    文字化就是學習文字變化運用,小學生上學就是文字化的開始。文字化的運用方法,就是自古傳下來的傳統組合變化的方法。

    不能把精神.物質.工藝.藝術.技能.風俗.習慣.服飾.城市風格.酒.茶......都叫文化,它們的名字不叫文化。它們的名字就是它們本身,酒就叫酒,精神就叫精神。如果非要和文化硬拉在一起,那就要在後面加上文化兩個字。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等,他們也要加上文化兩個字,不加文化兩個字他們該是什麼家還是什麼家。這些都是被文字化中的一個派系。中國文化不是哪一家的。少了哪一家中國文化的根還在。

    考古時曾經挖出一種酒是綠色的,能說它是酒文化嗎?不能,它只是酒,它可以‘被’酒文化,酒後面要加上文化兩個字,才叫酒文化。它背後的故事才是酒文化。它是哪裡生產的,用的什麼材料,它賣給了誰,當時誰喝了,喝酒時猜不猜枚,有什麼規矩。這些才是文字加工過的酒文化。

    文物沒有文字不代表文化 ,它只有文化的資訊。把古代文物骨笛資訊用文字組織起來,只能證明當時的音樂藝術的程度。韻律達到了幾個音節的運用。玉石文物證明當時的雕刻和審美觀。青銅器如果沒有文字,也只能證明當時的冶金技術水平和鑄造工藝技術,就像原始人的石斧石碗石器一樣不是文化。發明不是文化,是技術改革創新。城市遺址不是文化,證明不了誰在那生活,他們的生活習慣是什麼?,生活來源是什麼?只能證明那裡有人生活的痕跡。

    風俗習慣不等於文化,各國有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相同的風俗習慣,相同的風俗習慣不能說是文化相同。很多動物也有習慣但不能叫文化。

    口口相傳是文化口頭上的傳遞。說話的人發出來聲音和文字,聽的人也在接收每一個文字。這種方式容易失真比如端午節,傳來傳去就不知道是誰的風俗習慣了。

    最好的方法是文字化,寫成文章記錄下來,這就是文化。像有些經書就記錄了很多事。

    好的文化要深入淺出,淺顯易懂。不能神神秘秘,故弄玄虛,東拉西扯,顯示知道的很多。要能夠表達清楚你的思想,這就是好的文化。

    中國文化是不是上下五千年我沒有證據,但是甲骨文是事實。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優點是:文字簡練表達清楚的象形文字。這樣的文字組合起來的文化表達能力強,文字像照片,把文字的照片組合起來就是電影影片,怎麼組合變化,這是祖傳方法。

    世界上聯合國開會,同樣內容的演講稿,放在桌子上最薄的那份就是中國的。外華人都覺得很不可思議,中國文化太神奇了。

    中國文化的組合排列前後順序,和別的國家文化也不一樣。主謂賓的用法也不一樣。姓名的順序也不一樣。表達方式也不一樣。這就是中國的文字化使用方法。這就是根。

    文化就是文字應用變化的組合。文字象相片,文化就是把一個一個相片組合起來的影片。組合起來的文章就是一部電影故事。這就是文化。

    好的文化能夠明確表達自己所要描述的事物,傳遞明確的資訊。讓人一看就明白。有的人對文化本身就迷迷糊糊,不懂裝懂還要東拉西扯一些不相干的東西來拼湊,讓看的人一頭霧水。這是不好的文化。

    中國文化使用規律邏輯性很強,中國文字使用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字的前後順序不一樣意思就變了,邏輯性非常強。

    文化是用來傳遞資訊的。邏輯性不強傳遞的資訊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歐洲現代習性留給人們的印象是攻擊.掠奪.創新。它們被文字描述出來就是攻擊文化,掠奪文化,創新文化。

    他們的這些現代文化和他們的傳統文化‘本身’是分不開的。

    他們的文化本身就是守獵的傳統文化。狩獵的原始人都是使用弓箭的。他們的文字會和他們的生活習慣有關。就拿英語來說,第一重要的狩獵工具是箭頭,具有直接殺傷力,象形字就是A剪頭。B是手拿弓,C是沒有弦的弓,D是有弓弦的弓。F是斧子後面就不一一再說了。

    他們這種經常和獵物周旋的生活,使他們養成了集體進攻圍捕的習慣。用文字描述出來的習慣就是文化。

    他們不斷的改進工具,使他們有創新的習慣。

    中國的文化習慣和歐洲不同,是從農耕開始的。一年四季種了收,收了種,反覆迴圈。所以,中國的文化是一種守舊的複製文化,守著古老的文字不變。自古至今

  • 3 # Artherson

    三星堆文明的位置在四川省廣漢市。根據考古研究從新石器時代到商朝末年西周早期共計2000多年的文明史。我們不看三星堆文明,只看夏朝。根據夏朝疆域圖可見其西部最遠也就抵達了有扈氏的地盤。也就今天西安附近,西安以西的地盤為羌人的勢力範圍。今天漢中的位置的部落是褒族。褒族直到西周末年才歸附周朝。進貢了美女名曰褒姒。也就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那位。

    南方那個時候都是蠻人的地盤,所以不可能是從南方入巴蜀的。

    因此三星堆文明可以推斷是與夏商周並存的一個文明。畢竟在當時的情況下,不怎麼可能跨一個部族跨山越嶺去統治三星堆的。

  • 4 # hediexing999

    不管三星堆是否屬於你們所謂的夏朝。華夏文明肯定發源於西南和長江中游。要以發展的思維看待問題,文明不可能是一成不變,原地固步自封就能發展起來的,也不可能在一個地方突然天降文明。人類從非洲中東印度一路遷徙而來,而云貴高原正是傳說中的伊甸園,再以此發散到各地。三皇五帝在西南和長江中游形成。華夏透過巴蜀向北發展經過甘南陝南直到四五千年前到了中原,和來自東和北的蚩尤殷商東夷反覆戰爭才有了夏商。周聯合同為華夏的西南各部才推翻了野蠻的商朝,同樣秦也借巴蜀之師統一六國。為何周秦統治都在北方?是因為作為華夏的一支處在異族前沿不得不發動戰爭,分封諸侯以便加以統治。同時戰爭和發展反而更加推動了社會文明政權的發展。反而作為同為華夏的西南大後方一直都是最穩定的存在。這也是都城設立在前沿的原因,參考北京的選擇。從古至今,都城都在隨著政權戰爭而不停變化,不是都城在哪,哪就一定是文明高地。最後告訴大家華字的來源,華象形文字就是三星堆那種神樹,就是傳說中的建木。眾帝之所上下,最高權利者就是透過神樹連通天地之間。同樣藏族民眾到處畫的梯子也是這個含義。夏就是會使用工具勞作的人。共同的信仰和生活習慣所以同為華夏人。還有,文字之前必是語音。文字形成是因為祭祀占卜的需要,遠古需要用到文字的地方很少。文明形成之初必然經歷漫長几千年的語音語言階段,這就是西南不同於東南十里不同音的原因,而且西南話也可以走遍天下。所以三星堆是不是夏朝沒關係,但是必然是早期華夏文明,甚至黃河文明就是來源於長江文明。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假象,反而矇蔽了太多人思維。不斷的戰爭和融合才推動了文明的發展和產生新的文明。原地不動只能被淘汰,這就是最發達的文明遠在東亞的原因。當然近幾百年,歐洲開化野蠻生長,也產生了另外種高度文明。但是美國得承認它文明來源於歐洲,日本也得承認它文明來源於華夏。百年後見真像。

  • 5 # 豐豐224616993

    首先,從三星堆目前挖掘跡象看,與夏朝似有接交,但不完全。一是夏朝年代尚不確定,文字尚不確定,部分地址尚不確定,人種尚不確定。二青銅形象與中原人形象迥異,祭祀風格迥異,生理及文化銜接感沒有。三,只有冶煉技術似有淵源關係(科技大學測定),應是三星堆更晚一些。四,圖案雖有(金杖花紋)但與甲骨(骨刻)文字尚無中間過渡形態,規律尚待探索。有技術傳承感,無文化生理傳承感,主要缺少人種中間過渡感及文字勾通感。所以可以得出一種結論,兩種文明是有差異的,不屬於同時代產物,但有技術傳承感(青銅冶煉),可能屬於中原文明早期,甚至更早。生理差距巨大應是年代久遠所至,滄海桑田,但不會是天外來客,時人所謂外星人造成或神仙造成之語不過戲言,是逃避時代演化漫長之藉口也。真的原因無非滄海桑田,地理變遷,氣候變化,時代演化。具體而言,應有一些假設理論推導,最後小心求證,剝絲脫繭,層層深入。

    一,氣候變化論。二,板塊飄移論。三,生命週期論。四,生物演化論。五,人類進化論。六,人種差異論。七文化遷徙論。八,文明本土論。

    地球氣候變化無非冷熱乾溼,板塊飄移無非分裂結合,生命週期無非來了又走(生死輪迴,注,輪迴是指生物週期),人類無非進化或退化(猴變人,人變猴),人種差異無非黑白黃宗,文化遷徙無非融合分化,文明無非源同形異(本土化),最終無非互相結合影響(時空人),形成當今人類。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三星堆文明無非上述因素綜合影響結果。仔細思之,的確如此。

    居熱帶(古大陸居熱帶),人黑大眼(非洲人種似,但非非洲人,而是古大陸青藏(崑崙)人種(注,青和崑崙都是黑色之意,當今新疆崑崙山也是其一),當時氣候溼潤,地勢平坦,山多高地,謂之四方山(喜瑪拉雅山系早期),四周環水(地中淺海,類今地中海,只是比它廣闊)水外是大洲(四大洲,古稱北俱盧,南檀部,西牛賀,東勝神,其實就是歐非亞美大陸未分狀態),洲外是大洋(古四大洋)。以青藏川貴高地(還未上升為高原,海拔不高,氣候溫暖)為核心,形成崑崙文明,人獸雜居,山海雜繞,冷季熱季,乾季溼季明顯,溼季治水(大洪水,禹治水),乾季抗旱(夸父逐日,后羿射日)日月山水神崇拜,人種黑色為主,漸次宗黃白,樹上樹下,用水用火,人猿進化,大陸開裂,移山填海,五洲形成,人類分而居之,漸至如今。

    俯觀四大文明古國,真的都是圍繞青藏轉一圈,昔日地中海,今日大沙漠(石油證明是海洋),人類東出中國(古蜀蚩尤炎黃)美洲瑪雅,北出兩河中亞,西出埃及愛琴海(古地中海),南出印度澳洲,古絲綢之路之地(陸海兩條)圍繞一圈。

    至於古代遺址,170萬前元謀人,東非肯亞人(非洲早期是亞洲一部分,後分開,板塊擠壓出乞力馬扎羅山),三星堆,金沙是人類近期遺址都可證明,相信還會出現更早證據。只是地殼運動,凍土擠壓,很多遺蹟被破壞或凍結,發現不易。

    文字是圖騰轉化,日神是鳥(太陽鳥凰),月神是烏(烏雀鳳),山神是師(獅虎豹狼合體),水神是龍(蛇魚混體),形象成文,謂之鳥魚文,西成埃及文字,東甲骨文字,北希臘文字,南印度梵文,各有側重,以太陽鳥為核心(埃及人),以龍蛟魚為核心(華夏人),以獅虎為核心(印度人中亞人)。A是山,川是水,魚是龜,日月是明,類比取象,活用多格,形義聲借,各成體系。

    《山海經》和《理想國》講的四方山(古崑崙山)及地中海(古地中海)地貌和大西洲(對西方人來說青藏在西邊)所述完全吻合(注,有人說大西洲是非洲沙漠某處不對,面積太小,豈是大洲?)。也就是五洲未分裂時期。

    地球45億年,板塊2億年左右繞地表漂移一週,生命物種也就2億年生存一次,共約15次左右。其中冷季生物縮減冬眠或凍死,熱季進化擴張生物發達,溼季多雨,乾季多風,生物不僅有進化期(溫差小),也有退化期(溫差大),達爾文只說對一半,溫差決定一切。

    出現人類進化的時代是熱季轉冷及溼季轉幹季交匯時期,植物減少,猿猴下樹生活,直立行走,用水用具用火,洞裡洞外,樹上樹下,人猴分道揚鑣,而猿人與人以其用火以後為分水嶺,火前為生食時代,火後為熟食時代。一兩千萬年演化至此。

    未下樹的,至今還是猴。人猴的分水嶺在樹上樹下,人的直立行走,直接導致大腦小腦分化發展,直立促大腦發達,小腦退化,上肢用工具能力加強,而猴小腦發達,大腦退化,控制平衡竄蹦跳躍強,生活方式及食物鏈迥然不同了。

    元謀人和肯亞人應是智人(用火前)。三星人則是現代人無異,而面相還有智人遺風,故與現代人有一些差異,但和東方人比,更象西方人種,尤其非洲人。說明當時三星堆人生活在熱帶地區,地處赤道左右,正是古陸青藏時代晚期。有人說是非洲人乃東方人祖先,原因就在這裡,可惜他們不知此黑人其實是共祖青藏人也。古陸晚期,地勢上升,地殼擠壓,海退山出,氣候驟冷,人類四遷,分居五洲,共祖源而不同形聲了。古蜀華人和炎黃人共祖但各有發展,夏朝不是古蜀人後代,但有共同的遠古祖先及文化圖騰(傳說大禹治水與之古蜀傳說有相似記載,)應是並列發展的兄弟關係,只是三星堆人在古蜀止步,炎黃在中原止步。大禹治水是屬於夏代之前發生的事情,還有更久遠的三皇五帝,應是古陸文明的東方版本,同源於青藏人祖,所有紛爭和迷團都迎刃而解,傳說和神話貫通了,東西方文明在上古神話中貫通了,雖然還缺少實物證據,但這種假說遠比外星造人及宗教神學造人更接地氣。

  • 6 # 蠶叢故里青衣神

    蠶叢氏是羌族,黃帝后裔,青神縣是其家族的封地,其母親是從橫斷山下來的“蜀山氏“部落成員。從中原人造“蠶“和“蜀”字分析,當時應為男子狩獵或圈養馴化羊等野生動物為生,古時“羊“通“羌“,以羊作為圖騰而命名羌族。農業還不發達,女性以栽桑養蠶織錦為主要生產活動。古蜀人與中原黃帝后裔進行交往時絲綢是極其重要的媒介。蠶叢氏接到周幽王烽火警報後能帶兵救駕,說明此時古蜀地已經發展很快,非常富有,並且此前一直和中原王朝關係良好。而“彝“既有米又有糸,說明該群體已進入農耕時代,過的是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所以中原人結合其髮型創造了“彝“這個會意字。故羌和彝只是古蜀人生產力發展處於不同階段的形象表達。至於和“身毒“及其他南亞甚至西亞古國進行象牙等貨物及貝殼貿易,“蜀山氏“對高原商貿路徑再熟悉不過。不管三星堆和金沙遺址是哪代蜀王的傑作,古蜀文明都是中華文明(而非中原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的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文化自信。

  • 7 # 天可汗文化

    大家好!本人是俄羅斯外交部外交學院博士,長期關注國內的考古發掘和歷史研究。

    首先擺明我的觀點:三星堆應該不是夏朝的遺蹟,但是三星堆和夏朝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目前最可能是夏朝遺蹟的是陝西石峁、山西陶寺和河南二里頭,其中石峁和陶寺應該是夏朝早期的遺址,而二里頭則應該是夏朝晚期的遺址。

    那麼三星堆和夏朝的關係如何呢?

    根據長期的考古發掘結果學者瞭解到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龍山時代,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下游這兩個新石器時代的核心區域完全衰敗了下去,而“燕遼—北方長城沿線—西北—川西北”這一地區則迅速崛起,率先發展為青銅文明,並直接影響了夏商周三代的誕生。

    由於這一地區看起來像一彎新月,所以有的學者將其稱為“半月形地帶”。而有的學者則將這一區域稱為“高地龍山社會”,因為其包括了黃土高原、蒙古高原南部、河西走廊和青藏高原東部。筆者在這裡將這兩個概念綜合一下,稱之為“半月形高地龍山社會”。

    三星堆、石茆、陶寺都屬於“半月形高地龍山社會”這個範疇,而中原二里頭的統治階級則也是來自於“半月形高地龍山社會”

    半月形高地龍山社會在中國率先進入青銅文明時代,而且擁有相似的文化和認同,而石峁、陶寺、二里頭和四川的三星堆(古蜀國)基本都屬於這個大的文化圈。

    建立三星堆文明的古蜀華人本來就是從西北地區遷徙到今天的四川地區的。遷徙路線為先從西北地區南下,透過青藏高原東部的橫斷山脈進入成都平原,最終建立古蜀國。

    所以現在四川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蹟都在川西北的橫斷山區,而成都平原的各個遺址則相對“年輕”。

    在夏代和西周時期,古蜀國都和中原政權保持著密切的聯絡。周人的伐商聯盟就是以西部的親緣部族為主,其中就有古蜀國。

    透過考古發掘我們發現,古蜀國三星堆和金沙遺址所出土的大量文物(包括陶器和青銅器)都跟目前公認的夏代晚期遺址二里頭有非常多的相似性。

    陶器最能體現一個地區人們日常生活的概況。而作為三星堆和二里頭都使用一種叫做陶盉(hé)的陶器。三條腿,手叉腰,頂上半開,插一個短小的管狀流;風格上也很相近,都很瘦高(當時其他地區還流行一種土肥圓的陶盉),細長腿、束腰,鋬像寬麵條一樣而且很長等等。

    二里頭陶盉與三星堆陶盉的對比

    在二里頭的貴族墓葬和古蜀國金沙遺址都發現了斗笠狀裝飾品,不過二里頭的是白陶的,而金沙的是純金的。這種斗笠狀的飾品出土的時候都是在墓主頭部,二期中心有穿孔,所以有可能是耳環。

    二里頭的白陶斗笠形飾品(左)和古蜀國金沙遺址的黃金斗笠形飾品(右)

    陶器和飾品反映的是一般層次的聯絡,而青銅器、玉器等貴重物品則是社會上層關聯的證據。

    二里頭有一種典型青銅器叫做嵌綠松石青銅牌,而三星堆也出土了嵌綠松石青銅牌,二里頭發現了3件,三星堆遺址發現了3件,造型都極為類似。

    三星堆嵌綠松石青銅牌與二里頭嵌綠松石青銅牌的對比

    在古蜀國金沙遺址出土了一件玉鉞,其頂部刻有精緻的獸面紋,而此紋樣居然和二里頭鑲嵌綠松石銅牌飾上的獸面紋極為類似。

    古蜀國金沙遺址玉獸面紋(左)與二里頭嵌綠松石青銅獸面紋的對比(右)

    此外,在二里頭牙璋是非常重要的禮器,而在三星堆同樣出土了不少牙璋,而且造型基本一致。

    三星堆牙璋與二里頭牙璋的對比

    另外一個向我們彰顯夏人與古蜀國密切聯絡的是《尚書·禹貢》。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李旻教授指出《尚書·禹貢》篇是傳頌大禹最具影響力的傳世文獻。它清楚地定義了禹跡世界的範疇:“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一個需要步行歷時數月才能橫跨的地理空間。在這個想象的文明空間中,《禹貢》的核心使命——導山導水、劃分州域、描述地理、土壤分類、田地定級、列舉納貢的物品和路線等內容都凸顯出宗教權威與政治理想的緊密結合。

    學者邵望平經過長期的研究後指出《禹貢》保留了大量上古時代的訊息,該書很可能是龍山時代,也就是堯舜禹時代的作品,李旻教授也認同這個觀點。

    《禹貢》展現了夏王朝豐富的金屬礦冶知識,其中一個讓人驚訝的點是雖然整本《禹貢》都是以陶寺遺址所在的山西南部來敘述,但是作者居然對四川西北的岷山有詳細的瞭解,而且對四川所在的梁州居然是以岷山為中心的進行空間定義,這與後代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視角有顯著不同。

    這反映的其實是夏人是以西北部的岷山地區保持與古蜀國的親密關係的。透過這些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在堯舜禹時代山西、陝北這兩個夏人所在的核心區與川西和甘青的往來,其規模與緊密程度都要超過後來的商代和周代。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古蜀國三星堆文明和夏王朝不論在出土文物層面還是歷史文獻記載方面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一方面兩者都屬於半月形高地龍山文化的大範疇,具有共同和文化和認同,另外一方面有些學者認為很可能商人摧毀了二里頭文化後,不少夏人往生活著親族的西部遷徙,最終來到了成都平原,融入了古蜀國。

  • 8 # wly7007

    本人不說考古的 但從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看 精美絕倫 應該不是夏時期的,否則現在最多的周時期的製作反而比較落後。不好解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讓你印象最深刻的香港電影臺詞是哪一句?原因的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