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13846046785

    德國到了18世紀,政治經濟仍然十分落後,民族分裂,小邦林立,封建勢力特別頑固,資產階級依附封建經濟而生存,思想上的軟弱性和政治上的妥協性非常明顯。所以法國啟蒙運動的革命思想能夠直接轉變為革命行動,而德國啟蒙運動的進步思想只能在遠離現實鬥爭的精神領域發展,始終未能引向政治革命。但是,德國資產階級在英法啟蒙運動的影響下,反對封建割據和要求民族統一的情緒日益增長,給18世紀的德國文學帶來了特殊而曲折的發展道路。18世紀的德國文學經歷了3個發展時期。啟蒙運動時期(1700~1770):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德國的民族文學。德國啟蒙文學最初的代表是戈特合德(1700~1766)。他的主要功績是反對封建文學傳統,倡導建立統一的民族語言和民族文學。他一生致力於戲劇改革和戲劇理論建設,並創作了宣傳啟蒙思想的著名悲劇《瀕死的卡託》(1730),為德國民族文學的誕生做出了積極貢獻。萊辛(1729~1781)是德國最有影響的啟蒙作家和文學批評家。他最早提出寫“市民悲劇”的主張,並親自創作了德國第一部市民悲劇《薩拉·薩姆遜小姐》(1755),後來又陸續寫出喜劇《明娜·封·巴爾赫姆》(1756)、悲劇《愛米麗婭·迦洛蒂》(1772)和哲理劇《智者約旦》(1779)等優秀劇本。他的美學論著《拉奧孔·論畫和詩的界限》(1766)和戲劇理論《漢堡劇評》(1769)全面闡明瞭啟蒙主義的美學觀點和戲劇主張。萊辛的理論著作和創作活動為德國民族文學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狂飆突進時期(1770~1785):18世紀70年代,隨著啟蒙運動的深入和發展,德國發生了一場全國性的文學運動——狂飆突進運動。這一運動因克林格爾的劇本《狂飆突進》而得名,參加者多為具有叛逆精神的文學青年。他們反對專制暴政,揭露社會黑暗,提倡民族意識,要求國家統一;同時接受盧梭“返回自然”的口號,崇尚天才,強調感情,追求個性解放。注重抒發個人的內心感受,形成德國文學史上一次反封建鬥爭的高潮。但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這一運動僅侷限在文學領域,始終沒有發展成為政治性的社會革命運動,而且持續的時間不長,到了80年代中期便迅速走向衰落。狂飆突進運動的文學成就主要在戲劇方面。其次是散文和詩歌。青年時期的歌德和席勒是這一時期德國文學的重要代表,理論家赫爾德爾(1744~1803)則是這一文學運動的綱領制訂者和精神領袖。歌德的著名歷史劇《鐵手騎士葛茲·封·伯利欣根》、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和席勒的劇本《強盜》、《陰謀與愛情》是狂飆突進運動時期德國文學的重要收穫。恩格斯熱情稱讚這些作品“滲透了反抗當時整個德國社會的叛逆精神”。古典時期(1786~1805):18世紀末德國文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它標誌著德國民族文學的最後形成。1789年的法國革命給德華人民很大的震動,也給德國文學界以深刻的影響。當時德國資產階級還沒有力量奪取政權,只好在文學中創造自己的理想世界;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人道主義的理想,便把目光轉向古希臘,認為古代藝術體現了一種淳樸和諧的美,用這種美來教育人便可以達到理想的境界。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他們倡導學習希臘羅馬的古典藝術,創造了德國的所謂“古典主義”文學。這個時期,歌德和席勒密切合作,把德國資產階級文學推向了頂峰,並且奠定了德國文學在世界文學中的重要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ySql安裝之後,沒有設定root使用者,現在怎麼進入My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