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在雲端漫步ing

    新生兒出生時的體重平均是3 kg,正常範圍一般是2.5 kg―4kg,2―12歲孩子的標準體重計算公式:體重(kg)=2×年齡+8(kg)。足月新生兒身高平均在50 cm,正常範圍在47cm―53cm,存在個體差異,一般出生後第一年生長速度最快,可以長25cm,所以一歲時大約是75cm,以後每年平均增長5cm。

    其實身高範圍是和寶寶居住的“房子”有關。一般女人的腹腔也就是這麼大,子宮可以變大,但是肚子沒辦法再大了,所以正常發育的孩子,平均高度在50cm。當然也不排除有個別多胞胎或者發育不足的,也會矮小。

    總之,孩子剛出生的身長,是受客觀條件限制而已。出生以後,隨著生長髮育,由於基因遺傳、營養差異,成年後,身高就有了很大區別。只要孩子是健康的,做父母都是幸福的。

  • 2 # 鯊魚辣椒不辣

    感謝能回答您這個問題!

    不同的新生兒可能因為由於受營養、遺傳、環境等因素影響,會表現出一定的差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女童身高標準(釐米),世界衛生組織(WHO)男童身高標準(釐米)

    女童 男童

    新生兒50.0cm 初生49.0cm

    1歲76.01cm 1歲74.0cm

    2歲87.02cm 2歲86.0cm

    3歲96.03cm 3歲95.0cm

    4歲103.04cm 4歲103 .0cm

    5歲110.05cm 5歲109 .0cm

    新生兒身高標準

    新生兒男寶寶的平均身高會高於女寶寶一些,根據幼兒生長髮育測評標準顯示,新生兒的身高標準範圍為男寶寶46.8-53.6cm,平均值為50.2cm,女寶寶46.4-52.8cm,平均值為49.6cm,伴隨著孩子的月份成長,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月份裡,都要一份標準量表,家長可隨時參考。

    影響嬰兒身高的因素

    一、遺傳因素

    嬰幼兒的身材高矮、體質強弱以及發育狀態受其父母的遺傳因素影響很大。如果父母身材高大,體格健壯,沒有疾患,嬰幼兒的生長髮育就有了較好的基礎。如果父母體格不佳,有遺傳性疾病,嬰幼兒的生長受到負面影響的機率就高。但遺傳因素又不是絕對不能改變的,例如:透過鍛鍊、注意營養和加強疾病的預防,是可以在原來的生物遺傳基礎.上改善和提高,使孩子得到正常生長髮育的。

    因為寶寶的身高受遺傳的影響較大,所以從父母的身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概預測寶寶以後的身高,公式如下:

    男孩未來身高(釐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女孩未來身高(釐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二、母親的健康因素

    母親在懷孕和哺乳期間的保健和營養直接關係到嬰幼兒的生長髮育狀態。懷孕和哺乳期間要注意營養,並注意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特別是傳染病。

    三、營養因素

    營養對體格發育,特別是對體重的影響很大,而且年齡越小影響越大。因為寶寶生長髮育快,所需要的食物在質量上也要比成人的要求高。營養因素主要是指營養物質的充分供給和合理的餵養方法,

    要重視孕期保健,保障孕婦有充足的營養;對嬰兒儘量採用母乳餵養,並作好輔助食品的新增;要改善嬰幼兒的膳食營養,重視早餐的質量。

    四、睡眠因素

    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是刺激孩子生長的重要激素。

    人體生長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時內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時高於覺醒時。睡眠不足會影響孩於長個兒,一般要求.初生小兒每晝夜睡20小時;2~6月時為15~ 18小時;6~18月時為13~ 15小時;18月~3歲為12 ~ 13小時。

    孩子每天所需睡眠時間,個體差異較大,如果有的孩子睡眠時間較少,但精神、情緒和生長髮育正常,也不必強求。

    五、運動因素

    運動能促進血液迴圈,改善骨骼的營養,使骨骼生長加速,骨質緻密,促進身長的增長。

    3~4個月前的孩子,每天應俯臥數次,以促進全身活動,並應隨著月齡的增長,及時培養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

    孩子不應過久地抱著或坐著,孩子抱著不便於活動全身,久坐會影響下肢發育。

    六、生活環境因素

    嬰幼兒應該生活在良好的環境中,有新鮮的空氣和充足的Sunny,再結合鍛鍊和營養,小兒的生長就較快。一年四季中,一般是秋季體重增長得快,春季身長長得快。

    七、疾病因素.

    很多疾病都會影響孩子身高的增長,一般急性病僅影響體重,慢性病則能影響身高。如果經過長期測量觀察,孩子的身高始終低於同年齡孩子平均身高的10 %以上,則稱為生長遲緩;低於30%以上,則屬異常,都應及時診治。

    最後祝您的寶寶能健康快樂成長!

  • 3 # 一袋稻

    你在哪看到新生兒的出生身高都是50釐米的?我家兩個娃都是按實際身高填寫的,難道是你們那裡的護士偷懶,這已經不是偷懶的問題了,是不負責任,那新生兒的體重呢?也是寫一樣的嗎?

  • 4 # 魔君執子之手

    應該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字,剛出生時的小嬰兒不可能完全伸直小腳測量吧,護士就測量一個比較中肯的數字填寫上去了

  • 5 # 負一層海景房

    因為女人身高普遍1.6米。某些器官尺寸剛好是那麼大。嬰兒再大就撐不下了。所以生下來大部分都是50多釐米。如果母體身體再大點,可以參考斑馬之類的,那麼幼體可以在母體裡多發育發育。出來可能個體就大點,你看斑馬生下來幾個小時就能站立,為啥,就是因為他們把嬰兒從不會翻身到會走這段時期在母體中度過了。好了,我瞎編完了

  • 6 # 減肥中的萌萌

    應該都是按照正確數字填寫,不過難保不會有一點偏差,連出生時間都可能不準確所以身高也就不糾結了,無論50還是51寶寶健康就好差一點點沒啥影響。

  • 7 # 京媽說

    生過寶寶的媽媽可能有經驗,沒生過的人應該也在影視劇裡面看到這樣的劇情:寶寶出生後,好像很忙碌的樣子,護士要對著寶寶“忙碌”好一陣。首先是給寶寶清理完身上的“髒髒”,然後會把寶寶抱給新媽媽看一眼,然後告訴新媽媽寶寶的身高、體重、性別等。

    而此時站在產房外面焦急等待的準爸爸,聽著護士報著前面出生寶寶的身高體重,不少細心的準爸爸就會發現:寶寶的身高基本都是50釐米,這是護士填錯了還是湊巧呢?

    其實,新生兒的身高普遍都是50cm,護士並沒填錯也不是湊巧,而且這件事情是有科學根據的。

    為何新生兒出生身高都是50cm呢?根據衛生部婦幼保健與社群衛生司2009年9月分佈的《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髮育參照標準》:女寶寶 出生時的身長下限值是46.4cm、中間值是49.7cm、上限值是53.2cm;男寶寶 出生時身長下限值是46.9cm、中間值是50.4cm、上限值是54cm.

    因此,一般剛出生的寶寶,男寶寶平均身長為50cm,女寶寶平均身長為49cm;在月子裡,一個月男寶寶的平均身長為55cm,女寶寶平均身長為54cm。

    所以,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寶寶出生時的身長在50cm是正常的,新手爸媽們也不用擔心哦。

    我兒子出生體重6.5斤,身高是50cm,我朋友寶寶出生6斤,身高是49cm,還有一個寶寶出生5.6斤,身高填的是48cm,表妹兒子體重8.5斤,身高就填的52cm。

    ▶ 那何新生兒出生身高都是50釐米?主要和下面幾個因素有關:

    1. 和媽媽的子宮構造有很大關係

    正常女性在懷孕前,子宮的大小約在7*4.5*3.5cm,重量在50克左右,懷孕以後隨著孕周的增加,子宮也是逐漸被撐大,到了足月分娩階段,子宮的大小約在35*25*22cm,重量1000克,足足增加了20倍。

    也就是說,胎兒足月後,體重會有所不同,但他們的坐高基本都是在35cm,再長一些就超出子宮所能承受的範圍。所以人體的構造就是這麼的神奇,為了母體的健康安全,胎兒坐高和子宮最大長度剛剛好,足月後胎兒出生身高普遍就是50cm,就算有所誤差,不會差太多。

    2. 和測量方法有關係

    我們都知道,寶寶出生的時候是“蜷縮”的姿勢,如果真要精確的測量到新生兒的身高,就需要很用力的去“掰直”新生兒的腿部,但是這樣很容易誤傷到寶寶,而且寶寶也可能會不太配合。

    再加上新生兒出生時,護士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清理鼻子和口腔內的異物、掛名字牌、檢查寶寶全身等,所以不會把時間全用在精確的測量寶寶身高上。

    PS:① 早產兒需要評估健康狀況,才會精確的測量身高。

    只有當胎寶寶早產了,出生體重不足5斤,那身高發育也受到限制時,護士才會精確測量好寶寶身高,以評估早產兒的健康狀況。

    ② 也並非所有新生兒身長都是50cm。

    當然,也不是所有新生兒的身高都是填50cm的。一般情況下,新生兒體重在6斤左右的,護士大概會填48-50cm,新生兒體重在8斤左右的,護士大概會填50-52cm。

    因此,可以根據上面的分析尅看出新生兒身高大多在48-52cm之間,大部分寶寶也都是正常身高,但寶寶出生後,身高並不是醫護人員重點關注的問題,他們跟看重寶寶“阿普加評分”,看是否合格?

    新生兒寶寶出生以後,醫生都會對他們進行阿普加評分來確定寶寶的健康狀況,這是對“寶寶的反應和生命特徵”而進行的測試。

    測試專案:寶寶的心率、呼吸、膚色、肌張力、反射激性;

    測試方法:每個專案都是0-2分的範圍,最後將5項分值加起來,總分在7-10分都是正常範圍(如下圖);說明新生兒寶寶不需要特殊護理,最後護士會給寶寶稱體重、量身長,並檢查有無其他疾病等。

    一般足月生的寶寶身長都在50cm左右,只要寶寶一切檢查正常就說明寶寶是健康的,新手爸媽完全不用擔心。那生寶寶也是相當辛苦的事情,新爸爸除了喜悅和照顧好寶寶外,更多的是要去關心新媽媽,不僅生活中儘量多照顧,而且還要多關注新媽媽的心理,避免產後“壞情緒”纏上新媽媽。

  • 8 # 開心爸爸的日記

    “為什麼絕大多數的寶寶,出生後的身高都是50cm左右呢?是護士填錯了呢,還是有什麼規律在影響的呢?”

    其實,這個現象確實是存在的,確實是足月出生的新生寶寶,身高一般都在50cm左右,就算是有比這個數值更高一些的寶寶,也只是少數個案。所以,這並不是護士填錯了,而是真實情況如此。

    那麼為什麼寶寶出生後的身高如此相似呢?今天開心爸爸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關於寶寶身高的那些事情。

    其實,制約寶寶身高的因素,主要是媽媽們子宮的長度。

    雖然說隨著月齡的增加,寶寶是會不斷長大的,媽媽的子宮也會跟著不斷的長大。但是這個長大還是有個幅度的,並不是說會隨著寶寶的長大而無限制的長大。

    根據臨床資料顯示,我們亞洲女性的子宮長度的極限大致都保持在35cm左右,換而言之,寶寶在媽媽肚子裡面長度空間最大的時候,也不過是35cm左右。寶寶在媽媽肚子裡面一般都是蜷縮著四肢的,而當他們把四肢伸展後的長度,大約就是50cm。

    而且,子宮長度在35cm的時候,寶寶的頭部已經是到了恥骨聯合的上方,開始直接壓迫到了膀胱和直腸,已經是下沉到底了。而寶寶的腿腳呢,則是剛剛偏離開了媽媽的胃部以及心臟。可以說這個長度下,對媽媽們來說是比較舒適的,不會出現膀胱直腸被壓迫,胃和心臟也被壓迫的情況出現。

    這也正是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寶寶出生後都是50cm的原因所在。

    當然還有一些別的因素。

    比如寶寶一直都是蜷縮著身體的,出生之後也是這樣,就算是計算他們的身高也只能是粗略的來檢測,不能把寶寶的手腳全部生硬的掰開捋直,這樣是會傷害到寶寶的。

    比如當寶寶的身高在50cm的話,正常情況下他們的體重在8斤左右,這個重量對於媽媽們來說,也是比較適宜的,不會出現太辛苦的情況。

    當然開心爸爸在上面說的只是對於普通寶Bora說,如果是早產寶寶,或者多胎寶寶的話身高就不是這個數值了。

    其實寶寶之後的生長髮育,除了爸爸媽媽的遺傳外,後天的營養攝入,科學培養以及環境因素都是很重要的。只有綜合了各項影響因素,才能讓寶寶長得更高。

  • 9 # 孕嬰幫幫媽

    寶寶出生後,醫生會給其清理身體、檢查寶寶的身體狀況、測量身長、稱體重等。很多家長在拿到寶寶的出生登記表時,會發現寶寶身高這一欄基本填的都是50釐米。一些細心地家長對此會有疑問,怎麼寶寶的身高都是50釐米?甚至會懷疑是護士填錯了。那麼,為何新生兒的身高都是50釐米,是湊巧還是護士真的填錯了。

    新生兒身高大都為50釐米,既不是湊巧,也不是護士填錯了,是有一定依據的。新生兒出生時,身高基本都在50釐米左右,這是普遍的情況。女性的子宮空間是有限的,到了孕晚期,足月子宮長約35釐米,寬25釐米。而寶寶在媽媽子宮裡呈蜷縮狀,所以等其出生身體伸展開後,身高大多在50釐米左右。而且,足月出生的新生兒身高標準範圍也在50釐米左右,一般在48-52釐米之間。因為,新生兒出生身高大都為50釐米並不足以為其,是正常的情況。

    相對足月出生的寶寶,早產的寶寶由於發育不完全,所以身高會比較低。

    寶寶身高在50釐米左右,也是他們保護媽媽的表現。如果寶寶長得太大,媽媽的子宮就會受不了,孕期也會更加難受,所以寶寶不會無限制的增長。

    雖然寶寶出生後的身高基本一致,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身高差異就會體現出來。

    寶寶的身高很大一部分和遺傳有關。身高都比較高的父母,孩子的身高也不會低。如果父母身高不高,也不要氣餒,平時多讓孩子吃鈣含量高的食物,多讓其運動,也有可能會長個高個子。

    如果寶寶出生後身高在50釐米左右,體重在6-8斤,就都是正常的。足月出生的寶寶的身高和體重基本上都是在這個範圍內,差異不大。並不是湊巧或者護士測量有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住在家裡不用東奔西跑,用手機能賺到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