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517319151004

    每年5月,在青藏高原海拔3 500~5 000米的雪山地帶, 這裡高山灌叢和草甸恢復了生機,成年蝙蝠蛾就在此處尋求配 偶,繁衍生息,它們將卵產在土塊中。雪山地區酷冷異常,孵 化出來的蝙蝠蛾幼蟲便蜇伏在潮溼相對溫暖的土中越冬。高山 地區長滿了頭花寥、珠芽寥、小葉杜鵑和蒿草之類植物,這些 都是蝙蝠蛾幼蟲喜愛的食物,除了面對惡劣的生存環境,對蝙 蝠蛾幼蟲最大的威脅則是來自於它的宿敵——蟲草菌的侵染。

    奇怪的是,儘管土壤裡有昆蟲幼蟲的種類繁多,蟲草菌 單單對蝙蝠蛾幼蟲情有獨鍾,蟲草菌一旦遇到蝙蝠蛾幼蟲,便 會黏附到他們表皮之上,透過蝙蝠蛾幼蟲表皮的傷口或者進食 進入幼蟲體內,並且以幼蟲的內臟為養料,滋生出新的菌絲。 有的新菌絲萌生在幼蟲體表,看上去像是蟲體披著白毛。

    棒的東西,就是古人所說的草,並認為是“蟲腹精液”所化, 也不無道理。不過與其稱之為草,倒不如說它是從菌絲上結出 的果實更為恰當,真菌學家便稱之為子囊果。

    這種果實上就長 著數億萬計的種子一一子囊孢子。因為草的形狀頗似中國古代 兵器的狼牙棒,真菌學家就命名為Cordyceps sinensis,前一個 詞來源於希臘文,意為棒頭。第二個詞意為中中國產的,所以它 的學名直譯就是中國棒頭菌,不過人們習慣上還是把它稱為冬 蟲夏草或蟲草。

    冬蟲夏草作為一種藥物,早在公元710年藏醫著作《醫 法月王論》中,就首次記載其功效:治肺部疾病。冬蟲夏草 出產在中國西南高寒地區,藏胞稱之為“牙什託根布”,其名 始見於吳儀洛《本草從新》(1757年)和趙學敏《本草綱目拾 遺》( 1765年)。

    在明、清兩代筆記體小說中,更是充滿了傳 奇性的描述:“冬蟲夏草,一物也。冬則為蟲,夏則為草,蟲 形似蠶,色微黃,草形似韭,葉較細。人夏,蟲以頭入地,尾 自成草,雜生於蔓草間,不知其為蟲也;深冬,草漸萎黃,乃 出地蠕蠕而動,其尾猶簌簌然帶草而行。

    蓋隨氣化轉移,理有 然者。

    1723年,法華人巴拉南在中國採集生物標本,發現了冬 蟲夏草,把它帶回巴黎,以後又由英華人利維當作世外珍奇帶 往倫敦,直到1842年,經過真菌學家伯克利的研究,才發現 所謂“冬蟲夏草”,乃是一種叫蟲草菌的子囊菌寄生於蝙蝠蛾 的幼蟲上所形成的,才初步揭開冬蟲夏草的廬山面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人求問亞馬遜的kindle用起來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