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品墨lhl
-
2 # 愛聽戲的魯小淘
陶陽是業界認可的“京劇神童”,其演藝經歷足以說明問題。
陶陽出生於1997年,從小就十分喜歡京劇。2003年,剛剛只有六歲的陶陽便在大連京劇團少兒班學習京劇,並且在當年12月陶陽就參加首屆東三省“老萬杯”大賽,僅僅學了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就獲得優秀選手稱號。可見,陶陽學習京劇完全是有天賦的。
我們都知道,京劇不只要有好嗓子,其念、做、打也同樣要求很高。網上有一些陶陽小時候的影片,我們能看到他在不滿10歲時就已經具備了一個成熟京劇演員的颱風,這是很多小孩子甚至是成年人都學不來的。
再說陶陽的唱,陶陽具有著讓大多數專業演員羨慕的好嗓子,網友們評價其“祖師爺賞飯吃”。好的嗓子配上好的京劇做派,儼然一副老生名家的樣子,當時也是引起京劇界很高的評價和重視。
如果說這些評價不足以讓其當得起“京劇神童”的稱號,那麼其年少時期獲得的京劇獎項也足以說明問題,可見下圖:
可以說,其10歲以前已經拿獎拿到手軟,京劇界的好評也是如潮水一般,更為其帶來了很多演出機會。
被郭德綱收入門下,是陶陽人生的一大重要轉折。早期的陶陽可以說是少兒京劇界炙手可熱的人物,業內認可,觀眾喜歡,使其一下子成為了名人。
但是,成名的陶陽也有著他這個年齡的孩子不該有的煩惱。因為名聲在外,其開蒙老師和演藝公司便不顧其未來發展,不在其京劇藝術的鑽研上下功夫,而是把他當成了賺錢的工具。這也讓十幾歲的陶陽逐漸成為了人們眼中的“方仲永”,大有江郎才盡的意味。
其實,更多喜歡陶陽的人,倒是希望陶陽在京劇這條路上認真走下去,並且越走越廣,這也是京劇人對京劇再次興盛的一點期望。可自打陶陽淪為賺錢工具,就逐漸不被業界看好了,即使後來其拜入郭德綱門下,輿論仍然一片譁然。
我們都知道郭德綱是德雲社當家人,其主業是說相聲的,京劇只是其愛好之一。所以陶陽拜入郭德綱門下,似乎有要遠離京劇的意思。這就不免讓熱愛京劇,喜歡陶陽的人扼腕嘆息,因為一個京劇的好苗子恐怕要斷送了。
令人沒想到的是,郭德綱收了陶陽後並沒有急於讓其演出和學相聲,而是將其保護了起來,讓其順利渡過倒倉(變聲)期。倒倉期對一個京劇演員可以說至關重要,當年老一輩京劇藝術家,都經歷過倒倉的痛苦,可以說很多京劇演員因無法順利渡過倒倉期而終止了演藝道路,有的改了武行,有的乾脆不再吃這碗飯,像程硯秋大師那樣,倒倉不順,卻利用獨特嗓音成家成角兒的少之又少。
郭德綱收了陶陽後,對其呵護有加,並收為義子,找專業人士幫其渡過倒倉期。即使有一些不得不唱的場合,也儘量幫著陶陽,生怕其嗓子出問題。郭德綱是陶陽能順利渡過倒倉期的關鍵人物,其恩情不言而喻。
陶陽如今仍活躍於京劇舞臺,宗麒派,唱唸做打漸入佳境。郭德綱愛護陶陽人所共知,並且也沒有逼著陶陽放棄京劇改為相聲,相反的卻為其組建了麒麟劇社,請了麒派的名家做老師,讓其在京劇的道路上肆意發展。
說實話,剛聽說陶陽學了麒派的時候,我是不太看好的,因為周信芳的麒派嗓音太特殊,沙啞、蒼勁、渾厚、有力,是一般人學不來也模仿不來的。尤其陶陽倒倉前聲音比較透亮,硬學麒派,我倒怕他廢了好嗓子。
不過,事實證明我多慮了,透過近幾次看陶陽的麒派演出,還是很有味道的,而且有漸入佳境的感覺,看來是老師指導有方啊!這也證實了當初麒派名家陳少雲老師說過的那句話:“原來周大師也是很有嗓子的,但他小小年紀要顧及家人,又要眷顧團裡的人,可以說是生活所迫,拼命編戲、演出,倒倉時因為沒有充分休息,嗓子失潤,就有了那種沙啞的聲音。這其實就沒飯吃了,倔強的他愣是把譚派,孫菊仙、“老三麻子”王鴻壽、潘月樵、陳長興等人的表演再結合自己的特點,創造了唱唸做打全能的麒派。”說白了,沙啞不是麒派的唯一特點,學麒派念、做也是精髓。
如今,陶陽已經排演了多部麒派的劇目,甚至有一些在舞臺上已經失傳的劇目,也被德雲社挖掘了出來,可見陶陽的京劇之路越走越好了,也衷心祝願陶陽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真正對得起老郭的栽培,對得起觀眾的期望,加油,陶陽!
-
3 # 嘟兒拉八大
天才和神童放在陶陽身上一點不為過!
優秀的戲曲小票友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但是能達到陶陽這樣對唱腔把握如此之高的絕對罕見甚至無出其右者!京劇老生是京劇各類行當之首,除了四大名旦的時代略微低於旦角外,一直是京劇舞臺的主流,也是京劇中正平和精神的體現,京劇老生的演唱最難的就是韻味,同樣的腔,韻味主要是體現在字音準確和收放的技巧,陶陽雖然小時候是童聲,但是字腔的處理很規範,出來的感覺完全是成人的,這得益於明白的開蒙老師,當然也和自己的聰明悟性分不開。能和陶陽媲美的只有童年的穆宇和陸地園。
-
4 # 荷露團珠
天才和神童可能存在,陶陽以前是,現在已經不行了。
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像陶陽這樣的童星年少成名,當時看,還真的不錯,記得有一回看陶陽演唱《空城計》,一點點大的孩子,搖頭晃腦特別可愛,關鍵讓我吃驚的是很多大人在很多腔的把握上,都沒有一個孩子好,實在是令人吃驚!自那以後陶陽這個名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記得那時候除了陶陽還有陸地圓,穆雨等京劇小童星,個個唱唸伸手不凡,我都懷疑是不是哪幾位京劇名家轉世了,因為,實在唱的太好了,已經超出了那個年齡應該掌握和理解的程度。
遺憾的是,小童星陸地圓早早的就去世了,穆雨長大以後不但嗓子不頂,表演也看不出多少光彩,已經徹底淪為二路的料,陶陽因為郭德綱這棵大樹到是幹了這行,但是.……現在的無論嗓子表演,唱作,都再也看不見兒童時候的那種天才神童的光彩了,總而言之,就是一般般。
說起這些長大了的小童星,我想起來古代的一為名人:傷仲永。為什麼這些小童星一個個都和傷仲永一樣?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真是值得我們思考。
-
5 # 黃蜂二師兄
神童和天才是客觀存在的,小陶陽算是個神童,別的不說,一個六歲的孩子就能學京劇,在我身邊的確找不到這樣的孩子了!
只是神童也要有科學的教育引導方式,小孩子玩心大,理性教育循序漸進,別說是孩子了,就是大人這樣的逼法也會起到相反作用的,所以一味的填鴨式教育適得其反,幸虧輿論反對停止了這種殘忍的教育方式,差點扼殺了孩子的天賦!
天才或者說天賦我們每個人都有,只是性狀不同,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就會是獨立個體,就會與別人有自己的不同,這就是我們天生帶來的天賦,只是這個天賦的生長和提高,發現和挖掘,重點形成,利用和應用,借題發揮卻會是不可預測的結局的。
有的人註定是感性大於理性,讓他們做理性工作會搞的一團糟,藝術家大多是感性的,畫家梵高甚至生活能力低下,當心愛的女人離去,自己的傑作連自己都養不活的時候,他該有多麼痛苦、無奈、憤懣,現在隨便哪個作品的買賣價就夠他一生富貴無憂的!
-
6 # 陽光語言矯正師
我們太會夸人了,老的叫大師、泰斗,年輕的叫雄才、鬼才、全才、人才,小的叫神童、 天才。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才高八斗、出類拔萃,且骨骼清奇,成為萬中無一的那種人。可是在一番努力的培養後,失望的發現,自己的孩子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甚至更差的孩子。
有些父母在培養孩子的心態上,太急了!有則新聞報導:一位建築商父親,自己勤奮努力地掙下萬貫家財,深知自己才學疏淺,怕耽誤兒子的教育培養,他找到一位教育專家,拍出10萬元說:“你幫我把兒子培養成天才,我就給你10萬元!10萬不夠,100萬!
關於天才,其實是個偽命題!
今天看了一個訪談節目,話題是關於一個京劇神童的心歷路程。這個孩子從4歲開始,就展露出了非比尋常的戲曲天賦,唱唸做打無一不精,腔調神韻俱到火候,動作、颱風都極招人喜愛。讓人稱奇的是,孩子父母不是從事京劇藝術,缺少家庭薰陶啟蒙的他,居然是跟著電視學唱的,確實堪稱天才。
這種超出同齡人的天賦,確實令人稱奇,但是天才不會只停留在一個年紀,他們很快就會長大,天賦不是護身符,可以保你理所當然的成功,天賦不是鐵飯碗,可以保你功成名就。人生路上多劫難,多少神童、天才最後泯然無聞,消失在人潮人海。
京劇神童也遇到了很多坎兒,最嚴重的是嗓子倒倉,這等於直接宣告藝術生涯結束,被人津津樂道的天賦瞬間成為心結!多虧恩師及時開導,後得重新獲得藝術新生。
“貪圖一時的快樂,沒有為孩子日後著想”,很多父母在發現孩子的天賦時,內心一定充滿快樂和激動,並且一定會用來當做鼓勵孩子的手段,我們不可否認讚美帶來的動力,也相信激勵會讓孩子內心充滿成功的渴望。
但是如果讚美超出了想象,超越理智,可能造成兩個後果:
1、在驕傲自滿的心理作用下,失去前進的動力,成為龜兔賽跑中失敗的伏筆。
捧殺是天才的大敵,小孩子如果某一方面特別優秀的話,更容易得到成人世界的矚目,吹捧天才的背後總有功利的影子,物質、名利捧殺最為致命,一個孩子的認知怎麼能經受住這些誘惑呢?很多神童、天才沾沾自喜,放鬆了後天的努力和訓練,逐漸成為普通人,所以才有了《傷仲永》。
2、天才的光環帶來的心理壓力,可能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的天才是父母人為製造的,為了孩子,起跑線上到處是搶跑的父母,所熟知的各種“早教班、精品班”到處都是,很多孩子只有一項天賦是不夠的,有個天賦秉義的神童兩歲半時已經能夠背誦30多首毛澤東詩詞,3歲時能數100個數,4歲學會400多個漢字,5歲上學,後來順利進入中科大少年班,19歲那年成為全國最年輕的講師。然而現在的他卻最終出家為僧。老師、同學周圍人都認為他是天才,異樣的目光和嚴密死守的家庭環境,帶來了不一樣的壓力,除了學習沒有其他社交圈子,交流物件僅限於父母,導致了他心智發育嚴重滯後,脫離了正常的成長規律。
其實天賦沒有錯,錯的是父母的急功近利心態。錯在沒有及時正確的心理引導。
天賦常有,天才是個偽命題
人的天賦總是有跡可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愛好,一旦產生了興趣後,專注投入了時間和精力,並一直堅持下去,總會被人認為擅長此事,如果做得比大多數人都好,恭喜你!你是天才了。
訪談節目最後一句話值得反思“他之所以走到了天才的那個位置上,這個路程他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其實過早的誇一個孩子為天才,等同於算命先生批八字,是一種善意的客套和謊言, 真假難辨,我們要認清天賦和天才的區別,不要浪費孩子的天賦,積極鼓勵,正確引導,讓孩子以此為中心,不斷付出努力。
很多天才都不是天生的,每個孩子都擁有相同的起點,不同的,只是他們的成長過程而已。所以對於天才的想法,還是等到孩子成年後,功成名就,或者在某一行業獲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後,留給後來人作為追趕的榮譽吧。
-
7 # 古德里安586
山東的天才神童 三歲 會跳廣場舞 會俯臥撐 會親嘴 會裝死 五歲了 還到處吆喝是三歲 這就是神童 天才
-
8 # 一起來聽流行
首先,我認為“神童”是存在的。但這不是我們理解的那個神童。
說到“神童”,就離不開兩個人物,分別是方仲永和寧鉑。《方仲永》這篇初中生都會接觸到的古文,告訴我們什麼是過度消費神童的行為。過度消費也就是隻展示他的才華,而不給他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這是不利的。
寧鉑是一個特定時代的特定烙印。當時他所處的八十年代,是處在一箇中國科技開始高度發展,需要大量科研人才的時代。當時寧鉑就是因為被舉薦以後,被招入中科大少年班。隨後寧鉑成為媒體的焦點,它過往的童年經歷被追捧起來。但我認為當時的被捧本身不像現在,成為標榜好學生的基本經歷,而是他被中科大錄取的這個事例,激勵了廣大年輕優秀學子想要考進大學的強烈慾望。就是在代表了廣大優秀學子進入中科大以後,他才意識到這些東西都不是他所要的。雖然沒有成才,但是也給佛學做出了一點貢獻。
那麼,假如沒有媒體的宣傳,神童還是“神童”嗎?僅靠超強的記憶力,就可以成為真正的神童嗎?我認為神童必須滿足以下三大要素:
1,異於常人的性格。
2,超強的自學能力。
3,懂得如何精準地把握機會和資源。
首先神童通常跟平常人的性格就不一樣,甚至行為舉止一眼就能能夠跟普通人區分開來。並非說神童就是不善於交往,做事怪異,而是神童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理念和價值觀也應當和常人比較有所不同。
其次,超強的自學能力。自學能力是孩子在啟蒙期裡一項重要的能力。優秀的孩子能在父母沒有規定的專案上表現出興趣。比如父母沒刻意讓孩子學搭積木的技巧,而孩子卻在沒人陪伴和教導下,表現出對搭積木的興趣,和過人的操作能力,最後完成美妙的作品,而過程中沒有任何指導和借鑑。其實,神童也需要在複雜的環境下擁有自己過人的愛好和專精。
但是這裡有一個分水嶺,自學優秀的孩子和神童到底有何區別的。區別就在於“想要”這個極其重要的心理活動上。優秀的孩子可能把自己的愛好僅僅當成消遣和娛樂,而神童則需要自尋捷徑,找到更容易提升能力、更接近目標的道路上。機會從來不會主動降臨,需要自己去尋找和挖掘。而這卻是最難的標準。因為有好多優秀的孩子認為自己實力不錯,只是沒人欣賞他罷了。因為他有了突出的表現,才能夠被稱為神童。沒突出你只能算是一個聰明或有天賦的孩子。
這也就是作為第三個因素也是神童能力之一的原因,神童需要先培養優秀的能力,再從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最後才能夠被稱為神童。而這種方法沒有人教,也沒有人能夠用語言傳授給孩子,我也不知道這是怎麼做到的。因此神童之所以能區別優秀孩子,就是是因為他能夠做到突出的地位。
那“神童”到底又是什麼呢?周杰倫唱歌不好,但他卻能夠被稱作為歌手,而並非只是音樂人而已。可見“神童”只是擁有大量曝光的宣傳資源,比如上電視,做演講發稿等。雖然毫無疑問,“神童”也要有過硬的素質,但這卻不是重點。而就是因為他在這些機會的表現上讓大家滿意,有了符合“神童”的一切表現,才能夠被稱為“神童”。
好了,“神童”並非不存在,而是廣泛存在。但最後只存在那些擁有大量資源的“神童”身上,而不是全部的神童。本文中提到的兩個例子,就符合了這點。所以說我們不是去培養“神童”,而是應該去開發神童。讓更多的神童有所作為,而不是隻當個宣傳特例而已。
-
9 # 和尚法號牛屎900
陶陽是絕對能稱得上神童的。
我覺得在陶陽之前有一個京劇神童叫陸地園,很厲害,可惜後來得白血病去世了
回覆列表
每個人的智力各有不同,所擅長也各有不同,不過有的展現出來了,有的沒展現出來。陶陽陶雲聖肯定屬於智力比較高的,擅長的是演唱。他現在在德雲社可以說是名利雙收,更令人羨慕的是有一個好師父,有一個成長的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