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篆刻女生
-
2 # 繆弗陵
章法,廣義上講,是包括款式,狹義上講,是指整幅作品的謀篇佈局。
經營位置“意匠慘淡經營中”,的確如此,章法佈局包括一點一畫、結字、行氣、全篇布白、落款鈐印以及裝裱。點畫,結字在作品中只是一小區域性,然而“一點或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它要與整篇相配合,可以從以下九個方面談談本人之認識。
章法特點
定主賓之序
書法創作當先從主體(正文的文字內容)入手,主位既定,賓從就可以圍繞主體生髮,或藏或露,或即或離,目的總在豐富其空間,充實其層次,如眾星拱月一般,烘托得主體形象愈見突出愈完美。
書法作品的文字內容,從藝術的角度來看不是書藝作品最重要的方面。但寫什麼內容需要作者認真選擇,作品之內容有時能說明作者的思想感情、修養水平。內容佳就給作品增加了一層意趣,文情並茂,千古如新。傳世的古代法書如:王羲之的《蘭亭序》、蘇軾的《赤壁賦》等。這些文字在文學上已是不朽之作,況又是出自一流書家自撰自書,那怎麼不珍如拱璧呢?對書家來講能自撰詩文是一個重要的能力,不可忽視。從書法作品的文字內容來講,可以分為五類:即古代詩歌、文言文、新詩、白話文、“小數字”等。
另外在文字內容的選擇時,最好要與其書體風格相協調,水乳交融,體現意境。 若“小數字”中的“虎”、“龍”為主者,宜將“虎”、“龍”之說明為賓。總之,一幅之中必須有主有賓,齒序分明,才能集中豐富,統一而有變化。
掌均變之衡
端莊持重,為人之一美,也是作品之一美。如果一味求奇,失去安詳穩定,就會使人感到不適,所以書法之章法不可以不求平衡。然尋常之平易得,藝術之衡難求。譬如一個在平地行走,是平衡的,但太一般了,幾乎不構成什麼美感。雜技演員在鋼絲上行走,搖搖晃晃地前進,就構成一種美感,大家樂意看,因為他本是難平衡的,而透過技巧駕馭,平衡了,就產生了美。可知只有在機變中尋求平衡,在不平衡當中求出平衡,才是構成美感的、具備藝術價值的平衡,所以書法的章法,先須求變,而後求均;先須求奇,而後求穩,才能化腐朽為神奇,將尋常的現象轉換成藝術審美形象。如篆書--小篆一般均橫豎成行,行距大於字距,也可以打成方格。其行氣中線總是在一個垂直線上。甲骨、金文不一定都要橫豎成行,其行氣可以錯落自然,有欹斜,大小參差變化。隸書--在章法上特殊之處是,隸書因字取橫勢,故字距大於行距,其行氣似乎改為橫向的了。若將隸書的章法改行距大於字距就零落不堪了。楷書一般橫豎成行,行距大於字距,或距離相近,有時可打成方格。也有將行距加寬,各行字與字橫向不對行,小楷中頗多。楷書因字方形,不要寫成字與字大小一樣,否則就顯得枯燥少味,要正而不呆。行書只要求豎成行,可用烏絲欄形式,寫行書決不會打方格來寫。不過其行氣不是每個字的中心都呈垂直線,而是有波浪的變化,然上下貫氣,左右顧盼呼應。草書--小草章法與行書相近,大草的章法錯落跌宕,疏密,大小,大起大落,其整篇與行是由氣勢貫之。其章法線條若“飛鳥入林,驚蛇入草”,其布白若飛花散雪,驚濤駭浪。就一字而言本來向左傾斜的,就要有返顧右邊的勢頭,就是雖傾而穩。“正局須求奇,奇局終須正”,大局平正的,就要求得區域性的奇險,才正而多變;立勢奇險的區域性形象就要端正,才險而復安。
徵節奏之美
五音交替而成音樂,俯仰迴旋乃為舞蹈。藝術之美,不論是聞於音,成於形,見於色,總須有長短、起伏、剛柔、明暗、遲速、潤燥等現象的交替配合,才能悅於耳目,感人心智。這種交替配合所產生的效果,就是節奏感,可以說,節奏感是一切藝術共有的美感。藝術書法的節奏感,既存在於色彩(濃、淡、枯、潤、焦即為五色)之中,也可見於章法之內。色彩之中,色度的明暗,色相的冷暖,色塊的大小方圓等等,都是產生節奏的因素,章法之中,疏密聚散、大小曲直、圓缺參差等等,都是產生節奏的原因。這些方面配合得好,運用得成功,作品的節奏感就分明而優美,反之,作品就平淡而乏味,下面分別談談這些方面的情況。
懂疏密聚散
如同音樂的緊鑼密鼓,通常是伴隨樂章的高潮出現一樣,書法線條的聚密之處,也常常就是作品的主體所在。有疏有密,見聚見散,作品便主次分明,藏露互見。只是要把握分寸,順理成章,不可十分懸殊,否則不是勉強擁擠,就是零落散漫,密處不可雍塞,要小有漏透,極密處隙光一線,便是靈穴來風,可著通體生涼,又如人在深潭,一管透氣,則吸詠裕如。所以“密葉間疏枝”,對書法一說,正是經驗之談。而疏散處亦不可全疏(對草書而言),“大疏間小密”,疏散之下,也要有某些比較集中的地方。這樣就相互接引,彼此呼應。既有集中,又有變化。前人說“疏可跑馬,密不容針”,那是極而言之,有點誇張,不可呆解。
知大小曲直
大與小、曲與直,都是相對存在於作品中的,是任何構成美感的形式所必有的組成因素之一。白居易琵琶行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微妙的音節,全在適當的大小配合之下產生。自然字的形象,大小對比,曲直互見,無處不有,章程具在,天然湊泊。它是自然美的體現,也是藝術美的需要,善於捕捉和運用它的人,必能使作品節奏優美。
從書法章法的角度上看,可以說大是合,小是分;大是統一,小是變化。以大抱小,大整體中求變化,以小破大,於豐富中求得統一。一般地說,大而平直之筆畫入書,當不難求得整體氣象,但容易犯簡單平淺的毛病,要適當分割之,或加強其本身的變化,或穿插其他變形的筆畫,以化大為小;細碎的線條入書,當不難求變化之意,但容易犯瑣碎零亂的毛病,要進行組合歸納,使某些部分集結起來,合零為整。也可用較大的粗線條襯托包裹的辦法,來加強整體感。曲與直的情況,也是一樣。從書法的筆畫角度看,曲是柔,直是剛,曲是圓,直是方,有典有直,則剛柔相濟,方圓互映;曲是滯,直是暢,曲是變,直是正,暢滯相生,正變交出,則蒼古俊逸,奇正相容。整個的書法結字如前人說寫“女”字,這是很形象的,一女字,言盡曲直轉折之變。因為有上橫之平直,有右撇之遒曲,有左劃之轉折,三畫相疊相交,構成一個奇正相依,剛柔互映的格局,其中有停頓、有轉折,簡當而豐富。
馭圓缺參差
這仍是對比之下生出的美感,一件作品,大而言之,在整體佈置上應有圓有缺,有參差錯落。似行草的亂石鋪路,皆應避免出現整齊的平行線或機械圓弧狀,當然也不要有物必求差缺,以免不是呆板便是零殘。參差之間,也要求變,大參小不能等同。有時要在整體中求參差,有時又當於參差中求整體。小而言之,在具體形象上,同樣要得圓缺參差之致,才能耐玩耐品。
見開合呼應
作書如行文,謀篇之始,情節、人物一一鋪敘,交叉穩現,來去往復,而後攬綱收目,漸次歸結,情節都有所結果,人物皆得歸宿,文章便告結束,這就是開合之道。因為先有所開,才能生情節、起變化;後有其合,乃得見意義、見精神。所謂神完意足,大概便是這般景況了。書法章法之始,先鋪張文字內容,佔據作品空間,展現立意內容,然後逐漸充實其層次,修正其形象,使結構完整而內容充實,因而見神韻、見意境,這是作書程式上的開合。
書法章法如拳擊,手足要放得開,收得攏,立得穩重,起得輕捷,往復連環,離合相扣,才橫去豎來,應接自如,立於不敗。草書作品,從整體看,放開筆法,使它縱橫得勢,形在字裡,氣透紙外,可以說是開,開到將散,也就是說,放到不能再放,即將字的結尾處在一定程式上收回,折而向裡,如翔龍回首,意在返顧,那氣勢就聚攏字中,不至散逸。假使有合無開,作品必拘謹少勢,開而不合,又難免散漫,失去凝聚力。由此,也可看出,開合與呼應,看似不同,實則都由同一境界中生出,在行書、草書方面尤其如此。開合是作品的可視形象,呼應則是透過它所產生的一種心理效果。所以也可以說,呼應來源於開合,體現在顧盼。而線條之間的顧盼呼應,也正是作品的情所從來,意所由此,是體現作品內含的窗戶,因而開合呼應,不僅是構圖形式上的需要,而且是作品精神的基石之一。把握了開合呼應之道,也就把握了通向作品神情意態之門的鑰匙。
求從順自然
笪重光《畫鑑》有言:“丹青竟勝,反失山水之真容,筆墨貪奇,多造林丘之惡境,怪僻之形易作,作之一覽無餘,尋常之景難工,工者頻見不厭。”他這裡說了一個新奇與尋常,造作與自然的問題,極有見地,對書法作品來說,仍有它的現實價值。好比建設,推平山巒,開鑿河道,大廈成林,馬路如練,車如流水馬如龍,到處錦繡堆成。這是一種美,是一種閃現著人類智慧和力量光芒的美;而層林幽谷,古木荒藤,高山流水,石瘦松肥,雞鳴茅舍,犬吠疏籬,又是一種美,是一種不假雕琢,天然質樸的美。前者工於人意,後者主自天然。有趣的是,人類文明愈向高度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愈趨現代,其審美心理卻愈是崇尚自然。所以據說日本某地方特地造了一口水塘,任憑野葦汀蓼自然生沒,孤雁病鷗隨處棲止,從不稍加修飾管理,彷彿真正原始水沼,引得遊人如醉。這恐怕不僅僅是懷舊、逆反而矣,也許自然純樸之中,確有一種真正的、永遠不可替代的善和美。可知書法作品對於儘量保持、利用自然美的魄力,像“屋漏痕”一樣,消除人意人力的痕跡,有著多麼重要的意義。
當然,書法作為人的主觀活動,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運斤郢匠,出入繩矩,是必要的。所以佈局經營之中,如何知法知人,知物知天,不使一時一際之身觀侷限,泯滅了物、我的真性,在主客觀的交感之中,自然成章,正是必須把握的。
那麼,這在具體創作中又當如何分寸呢?筆者鄙見:意出由我,形鑄在天。即作品的經營立意,全由自己主見,不襲乎他人,不囿於自然。而其間具體形象,則儘量保留自然風貌,不多過雕琢,不勃生理。
凡此種種,一句話,一切佈置都要見其天然本性,不可因奇求奇,強扭硬掐,繁雕縟琢。
識空白之義
,關於書法整體的章法布白,有兩條清人書論確是點中了要害:“匡廊之白,手布均齊;散亂之白,眼布均稱”(《書筏》)。“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當黑,奇趣乃出”(《藝舟雙楫·鄧石如傳》)。章法布白之奧妙,就在於“計白當黑”,即書寫點畫線條時不單考慮線條的顏色,實際上黑線條在白紙上,就產生了黑白的分割,黑多則白少,黑少則白多,其效果是不一樣的。另外就是要追求布白之變化:疏密、斜正、曲直、方圓。
如果說,上面所言,還只算是作品內涵方面的意義的話,那麼,可以毫無誇張地說,它在可視形象上的作用,也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因為它不僅關係著畫面的疏密,關係著畫面的靈透、清空之美,並可透過空白的情狀,反證出內容的佈置穿插是否舒適合理。如果空白的形狀出現機械規整的情景,如整齊的方形、圓形、菱形、三角形等等,那就證明物象的外沿集結線太過規範;如果發現空白的塊面分布有等同的情況,就說明物象的疏密安排可能有分佈平均的地方,這些都是章法布白所忌,應該進行調整,所以前人說“知白守黑”。總的說來,一定要突破前人的章法布白的陳式,而根據現代人審美的要求,努力探索新的章法形式。
附上本人的作品
-
3 # 子衿書法
書法的章法如何安排?
書無定法,貴在通會。中國的漢字由象形文字演變為今天的方塊字。我們可以藉助的章法,是作品的構思,卻不能全盤複製。
書法作品中,章法佈局,行有行氣。通篇有局勢要求承接照應。無孤起之筆,無獨立之氣。我們把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拆散,用裡面的字重新組合起來寫一篇文章。你會發現,字還是原來的字。視覺效果卻完全不同了。清代狀元石韞玉就這麼做過。他以《蘭亭序》中的文字,重新組合,寫了一篇《顛倒蘭亭》。同模同樣的字,看上去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對了,少了行氣。
漢字的結構,每個字的收筆起筆並不相同。上下字一改變,行氣就不一樣。書寫的時候,上字與下字之間的空檔,毛筆在空中是有軌跡執行的。我們在佈局的章法中,如果照著字帖原樣搬運過來寫不同的文章內容,就會因為與上下字的銜接對應不上而出現呆板的問題。單個字去看,什麼毛病都沒有,一組合起來,就缺少生動的氣韻。
書無常法,就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自然的書寫,上下字間的關係隨時都在變化的。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可以把要寫的字規劃好。只有靈活應變,上下字之間的銜接,左右字之間的平衡,隨字形的變化而進行。不要說我學習的是《蘭亭序》,《蘭亭序》中沒有這樣的寫法,我們就不能去寫。這樣的話,我們就是把《蘭亭序》寫到影印機的地步,也不可能寫出氣韻洞達的作品。為什麼?收筆起筆完全對應不上。只是一個個獨立的複製品,與一氣呵成的書寫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
4 # 麓風軒
書法的章法,是對整幅作品的藝術安排。我認為章法的安排要把握兩點:一是對傳統章法和基本要求的遵循;二是章法佈局的創新,要有空間經營意識,這是很多書家非常欠缺的。
一幅完整的書法作品有哪些基本的要求呢?這是大部分書法愛好者都知道的,要包括正文、題款、印章三個部分,三者必須有機結合,互相生髮,相得益彰。至於章法佈局的創新和空間經營意識,來看幾個具體例子:
1、第一幅團扇章法這幅團扇作品,內容為多則書論、畫論,部分章節寫小字,部分章節寫大字,一虛一實、一大一小、一簡一繁,一輕一重,六個印章散落期間,如夜空裡的幾點繁星,饒有情趣。
2、第二幅扇面章法這幅扇面的章法特點是每行寫兩個字,分佈在扇面的頂端,下面留下大面積空白;而落款採用長款,從上寫到底,剛好與正文形成對比。整幅作品正文呈圓弧橫向展勢,落款呈縱向展勢大面積空白顯得異常舒朗。
章法佈局,目的就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不妨多東東腦筋。
-
5 # 黃梅戲玲壠
通常會把結構作為單獨的一部分。實際結構是實施細則,它可以細化到每個人的書寫風格中。而結體章法是總原則。上覆下載,向背揖讓,均衡包圍,關聯承接。章法就和建房的原則一樣。地基、框架、圍牆,這是所有建房必須具備的條件。至於房子的式樣,就是結構的範疇。
-
6 # Ф軸線
章法是筆法的運用和通篇整體的佈局!
筆法是根據字的大小的小區域的書寫運用,即橫是橫,豎是豎!運筆有力,有字型的氣勢,墨色的濃淡!運筆要和諧,筆畫轉換要自然。
通篇整體的佈局是橫即橫,豎即豎!字型整齊劃一,讓人一眼看去就有藝術感,讓人心裡很舒服。楷書、行書、草書......皆同此理。
-
7 # 中州耕牛堂主
書法的章法安排,要根據書體和書法作品的形式而定,重點突出協調、雅緻、墨變、藝術觀賞性,等等。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筆墨當隨時代,書法創作要緊跟時代書風,與時偕行
書法創作,實際上就是把一張紙“經營”好。近年來,書法創作倡導的是滿格佈局。無論是哪種作品形式,四周留白都不要太多,一般以5cm至10cm為宜。這就叫“滿格佈局”。
書法五體,各有各的章法佈局規則,這些章法佈局規則,有傳統的,有當代的。傳統的章法應該繼承,而當代的章法應視為探索。比如,傳統的隸書章法為“字距大於行距”,但近年來又出現了“有行無列式”章法。這些均已被“展廳”認可。還有就是篆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的章法,在書法創作時,只要按約定俗成的做法去科學設計、精心佈局就可以了。
第二,注重字的結構變化
字的結構變化是章法佈局的一個主要方面。在書法創作時,書者可根據章法佈局需要,適當改變字的結構佈局,比如:在不違背字法的前提下,字的點畫可粗可細;字,可大可小;字,可臥可挺;字,可寬可窄;字,可高可低,等等,這些都是章法處理的辦法。這就叫隨機而動,隨機而變。關於書法的“變”,需要書者不斷領悟。書法,變則通,通則活,通則出神韻,通則出高古,通則出雅緻,通則出生命力!
第三,注重墨變
墨變,在書法章法中顯得十分重要,書者在書法創作時,一定要把自己置於自然書寫的狀態之下,把墨的濃、淡、幹、溼、枯(焦)發揮到極致,萬不可寫一筆、寫一個字蘸一次墨,要養成毛筆蘸飽一次墨寫多個字、寫多行字的習慣,這樣做,墨段就分明瞭。
第四,注重落款的設計
落款,屬章法佈局的一個方面,設計好了,可起畫龍點睛的作用,若設計不好,會嚴重影響書法作品的質量。書法作品的落款,書者一定要予以重視。一幅完整的書法作品,加蓋有啟首印(注:啟首印可加蓋,也可不加蓋)。還有的作品既有上款,也有下款。下款,可加印,也可不加印。若加印,白文上,朱文下。落窮款時,亦可加一印,加白文或朱文都可以。閒章,儘量不蓋,若蓋,宜少不宜多,閒章多了,就畫蛇添足了,就俗了。總之,書法作品的落款,必須緊扣章法佈局,力求達到整幅作品協調之效果。
-
8 # 走卒探花王
章法,就是使字與字、行與行上下相承、左右相輔、互相照應、安排成篇的方法。
以自然,流暢,美觀為宜
-
9 # 十力堂書法
章法屬於書法創作範圍,首先書法章法要解決什麼問題?知道了章法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再來分析如何更好的進行章法安排。
章法如陣法。我們以宣紙為戰場,以單字為士兵,佈陣得法就能最大的發揮軍隊的戰鬥力,從而克敵制勝。古代有很多陣法,我們就拿大家都熟知的一字長蛇陣做個說明。一字長蛇正是排兵佈陣所產生的一個形狀,他是按照軍隊將領的命令透過士兵的位置變化,伸縮運動產生的。他不但有一定的形式美感,而且也反映了軍隊將領的意志。更為戰勝對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書法章法亦即如此。它是透過字型大小,疏密,收放等藝術造型來形成一定的藝術美感,也是書者思想感情的昇華。它具有高度變化統一的形式美感。
知道了章法要解決的問題,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如何進行章法的安排。古代書法作品中分行布白主要有兩大類。第一大類章法所呈現的風格是肅穆疏朗,如《曹全碑》字距比行距寬,且字型成橫式。第二大類所呈現的風格是充實茂密,如縱橫都不成行的部分甲骨文,金文等,有縱成行橫錯列的如《三公山碑》等。由此可見章法是根據書體,內容,風格,篇幅的變化而不同。
書法創作因人而異,願我們在實踐中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
10 # 書法功課
這問題挺有得講的,我會分五個部分,儘量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談談我的看法。
談之前先“開個炮兒”——樓上陳琤兄說:
練出適合自己的風格,章法自然就有。行氣的通順,則純靠感覺。我不是太認同這樣的觀點。
我認同“書法的最高境界是率性的書寫、自然的流露。”
但是我不認同“達到自然的境界靠的是自然的方法。”
目標可以是美好而自然的,但這不代表你的訓練方式也是全憑感覺的,相反,我認為當你的目標越高、越難以捉摸,你越應該把達到目標的過程規劃得儘量清楚、有邏輯。
--------------
一篇書法作品是由一個個字組成的,所謂“章法”,就是字與字之間的關係。
在我看來,好的章法就是字與字之間既有變化又和諧地統一在一起。
但是光有這一句話是不夠的,我們如果想寫出章法不錯的字,就必須搞清楚“既有變化又和諧統一”究竟該如用我們的筆來實現。
接下來以行書為例,簡單談談我的體驗。
-------------
由上到下是“帝”字的楷書、行書、草書寫法。我要說的是,“帝”字的行書除了上面這種寫法還可以這麼寫:
這都是“帝”的行書,對吧?只是筆畫的連斷、長短不同。所以書法並不是很多人認為的,每個字都有一個固定行書寫法。
理解了這一點之後,我們才能開始談章法。
二、想要追求統一,你有兩種方法。
剛剛說過,好的章法必須要做到所有字統一在一起,現在看這兩組字:
這兩列“帝興”都是統一的,但是用的方法不同:左邊這組——把兩個字的粗細、大小、控制得儘量相似;字的內部也不做過多調整,沒有什麼明顯的收放、鬆緊的對比關係。
這就好像一間寢室,大家性格、年齡、經歷、三觀甚至身高都很相近,住在一起肯定不會有什麼違和感,很統一很融洽。
但是,我們說過,在統一的前提下,我們還要追求對比,因為沒有對比只有統一會讓人覺得單調——一間寢室,幾個人來自天南海北,性格、愛好、喜歡的女生型別各不相同,但是住在一起還是很和諧很融洽——這樣的寢室才精彩。
所以,我給“帝興”賦予了對比——字形上一長一方:
好,對比有了,接下來考慮統一的問題。
寢室裡每個人都很有性格時怎麼避免吵架?
建立聯絡。
大哥和二哥喜歡打同樣的遊戲——二哥和老三都喜歡打球——老三老四老五都愛唱k——大哥老三老五又喜歡同一個女團……
不展開了,好懷念高中和大學的寢室生活T^T
繼續說——那麼,字與字之間怎麼建立聯絡呢?
我是這麼做的:
透過用筆上的方圓處理,把“帝”寫成上方下圓;把“興”寫成上圓下方。所以,我用方圓關係給這兩個字建立了這樣的一種無形聯絡:
懂了吧?
然而作為一個老成持重的書法家,我覺得這樣還不夠,萬一連得不夠緊統一不了怎麼辦?畢竟這是兩個分開的字,而且還有字形的差別……於是,我又加固了一下:
我在方圓關係的基礎上,還用了粗細對比的關係,把帝的下半部分和興的上半部分聯絡在一起。
雙保險,放心了。
三、一行字,就這樣既對比又統一在一起了
把上面所說的延伸一下,放到一行上就是這樣的效果:
“上帝興之而”五個字,在充滿字形上的大小、長扁對比的同時,被我用方圓關係聯絡在一起。繼續看。
同時還被我用粗細關係聯絡在一起作為雙保險。疏密和鬆緊關係,三保險、四保險……連斷關係,n保險。。。。。。在我的一層層保險下,章法已經出來了。
總結一下我們剛才提到的一些概念:
字形、方圓、粗細、疏密、連斷。
沒有提到的還有枯溼、工放、中側、奇正……
這些反義詞,就是我們營造對比統一的武器。
四、下面是表演時間
當你有了武器之後,就要學會熟練使用,而不是滿足於每次都是同樣的打法:
同樣一行字,我重新寫了一下,同樣是用那幾樣武器,但是組合方式不同最終效果也不同。除了“對比統一”的基本原則是不變的,其他都是可以盡情變化的。
五、說是“表演”,其實並不是
我們要知道,一行字的章法並不是我們最終目標,我們要的是一篇字的章法。
所以,最後我們要解決的是行與行之間的關係。
從第一行開始,按照我們剛才那樣做——字形、粗細、連斷……
在第二行的時候,我們記住兩個原則:
1、起頭的地方注意銜接好上一行的收尾確保“貫氣”:
2、兩行左右相鄰的地方最好不要雷同:
每一字的處理是與周圍字密切相關的;每一行的處理又是由周圍其他行決定的。
所以你必須學會把同樣一行字處理成不同的效果,像剛才秀的這樣:
這其實並不是為了表演,而是為了隨時跟上前一行的變化:
以上。
-------------------
回覆列表
此問法太過寬泛,是個大命題。在不同書體,不同尺寸、規格、形制中。其章法各有不同。比如楷書與草書之間,小字與榜書之間。扇面和斗方,冊頁有手札之間,各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