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包頭琪琪
-
2 # Yolanda43
不一定。養不起是一方面。個人覺得。另外一方面還跟大寶息息相關。很多家庭。有一個孩子。生活猶如小康。兩口子沒事帶孩子出去玩出去吃飯。還能享受一下二人世界。大寶大了上幼兒園了。能徹底解放一下。如果考慮要生二胎。第一。是否有足夠的錢來支撐所有花銷。二。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帶兩個孩子。三。家裡是否有人能幫襯母親帶一下小寶。最重要的是。有了小寶後做父母的還能平分對兩個孩子的之間的愛嗎。能做到不偏袒小寶嗎。這些都是很現實得問題。
-
3 # 皖南程老憨
不一定,也有一定的因素在裡面!
你看,頭胎是個兒子,二胎懷的話。不知道是兒子還是女兒,雖然想生個女兒,但萬一生個兒子的話,那壓力就大了,除非家庭條件特優越,像一般的家庭就會放棄。不願冒這個風險,畢竟像什麼私下檢測,能提前知道寶寶性別。這個也沒有完全正確的!
還有放棄二胎就是本身家庭條件不怎麼太好,然後有的可能好不容易生個頭胎,二胎對大人都有風險等等,所以就放棄二胎了!
-
4 # 果果媽28
我是一名90後寶媽,關於這個問題,在這說說我的真實經歷。
我今年28歲,是農村的,因為只上了高中就出門打工,22歲就結婚生子,嫁了一個自認為還過得去的家庭,在我心裡自認為還過得去,換到現在來說,其實根本不值一提。在我很小的時候家庭就不健全了,所以導致我找物件,只要父母健在,家庭和睦,其他的一切房子車子,我認為我們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
回到正題,在我女兒 1歲半以前,可以說我是很懵懂,不操心的,婆婆帶小孩,公公和老公在外上班,日子還算過得去。在我女兒1歲半的時候,公公不幸去世了,晴天霹靂!我老公還有個弟弟在上學,家裡的重擔一下子就落單我們頭上,我婆婆壓力太大,一直心想出門打工減輕我們的生活負擔。所以在我女兒2歲的時候,我就獨自帶著她了,在我老公上班的地方做點手工,很累,賺的錢也很少,到現在女兒快6歲了一直持續這樣的生活,小孩在外上幼兒園也很貴,剛好維持一家3口生活,二胎更是想都不想,好慶幸那時候沒有著急生二胎。
對於我們來說,真的是養不起才不要二胎,小孩子也是需要伴的,生活所迫。
-
5 # 馬裡小奧
我認為是的。
對我來說經濟壓力是很大的一部分。
小孩子都是大型的“碎鈔機”,對於雙職工來說,養孩子的負擔還是有點重的,也沒有說給孩子的吃穿用都是最好的,但是因為是女寶寶的原因,不自覺的就“富養”,實在是害怕以後他會因為錢去做一些不太好的事,比如“裸貸”,哈哈,這是想的有點遠。
教育是很大很大的一筆開支,玩具、繪本、特長班、補課班這些是重要的支出,學校各種亂七八糟的收費,養孩子不難,難的是想要“養好”,養好孩子除了用心的付出,還有就是金錢的投入。
再一個原因是,不想把孩子都交給老人們養,雖然他們表示可以幫助帶,但是養孩子消耗心血,公公婆婆養了大哥的孩子,接著是我們的,然後是大哥家的兒子,孩子越大越多越可以看出他們的力不從心。再加上雙職工的家庭,產假並不多,就像是我們在生,然後老人們在養,不喜歡這樣,覺得生孩子,最主要的步驟是養,這才是對孩子負責。
大概,等過些時候,我有錢有閒的時候就會有另一種想法了。
-
6 # 育兒智匯
計劃生育政策改變好幾年了,願意生二胎的家庭並沒有專家們預想那麼多,而且選擇做丁克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為什麼現在育齡人群生育意願不怎麼高?
一、 經濟原因。 經濟相對拮据,是很多家庭放棄二胎的主要原因,大多數家庭都是普通家庭,當前的收入只能勉強維持目前正常的生活,家庭總收入難以負擔新增孩子後帶來的更多需要花費在教育、醫療、住房上的開支。也許有人會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計劃生育抓得那麼緊,還有不少人寧願流離失所,也要生!生!生!可現在社會經濟水平與30年前相比,提高得太多了,而且國家也允許生了,人民卻因為經濟原因不想生。其背後原因是雖然人們手頭絕對財富多了,但相對財富卻少了很多,體現在百姓手頭平時不缺零用錢,但面對水漲船高的昂貴住房價格、高額養育成本(主要用於教育與醫療)等大宗開資,許多家庭還是捉襟見肘。
二、 心理原因。 三十多年來,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日新月異的可喜變化,但我們也不可忽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比如財富分佈不均、不同行業工資報酬相差懸殊。這些現象使人民產生了很大的壓力,很多人擔心因生育分心影響自己職場前景,或者擔心教育不好孩子使孩子不夠幸福。也就說,焦慮較低了民眾的生育意願。
三、 新變化帶來不適。 網路、數字化工具等在工作、生活中的運用,使工作及生活節奏加快,另外,時代改變引起孩子養育方式變化等,一系列改變讓人們有些無所適從。年輕人需要全力應對工作,本應該安享晚年的祖輩不得不擔負起照看孫輩的任務。
因時過境遷,隔代教育可能與現在社會的要求水土不服。為了孩子更好成長,爸媽不得不放一部分時間和精力在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另外,育兒觀念的不同,也可能引發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
以上都是年輕爸媽們生育上的顧慮。特別地,對已經養育了一個孩子的家庭,如果曾存在不愉快的經歷,也許就沒有太大的勇氣來迎接第二胎了。
四、思想原因。 現在的年輕人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較高,價值觀與上一代人相比,有了很大變化,沒有了上一代人那麼強烈的“養兒防老”的落後觀念,同時弱化了替家族傳宗接代的“偉大使命”。對生不生孩子、生一個還是兩個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做選擇時會做多方面考量——自己的生活質量是否會降低,小孩是否能擁有幸福等等。如果年輕人自己還需要疲於應付生活時,當沒有了“必需生”的壓力,也就沒有了由此而來的生育動力。
總之,現在年輕人生育意願不高,原因有多方面的。當然,根本原因還是經濟。假如經濟真正寬裕,其他問題都可以用替代法解決了。
-
7 # sunshine135278181
其中之一的原因吧,不要孩子,1沒有太多精力去照顧培養,孩子生下來你得花時間花心血去培養,不能光生不養,到時候上班了,給爺爺奶奶看,2經濟原因,城市養孩子的成本比較高,3女性越來越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質,假如生兩個孩子,爺爺奶奶看不過來,自己就得當全職媽媽了,也就意味著小10年都得為孩子而活,自己沒有工作,沒有朋友圈,等孩子大了,你再回社會找工作,試問哪個單位要你?你早就被社會淘汰了,4哪個女性不愛美,誰不想天天穿好看衣服,當小公主,而不是當黃臉婆,5中國社會,普遍還是媽媽對孩子付出的多,大部分男性,就只是下了班逗逗孩子,家務活兒接送孩子,不都得女人幹,幹嘛想不開非得生兩呢?
-
8 # whoami126
自己一個帶兩個小孩,家務什麼都累壞了,以後他們上小學還要輔導作業想起就頭大。養小孩不只是錢,還要許多精力,沒了自我空間時間。帶小孩沒工作沒社保,以後不知怎樣養老,國家只會叫人生,但對全職媽媽完全沒支援。
-
9 # 涼薄mmmmm
我連一胎都不想要 何況二胎 懷孕生孩子有什麼好 痛苦的是自己 還要無休止的承受這些痛苦 反反覆覆 孩子長大了又能怎麼樣 養老嗎 我寧願老了死了一把火燒了 墓別別立了 直接撒了就是
-
10 # 喬巴4260
會的,這個問題一句話就能回答:光吃飽穿暖養大的話,別說兩個,五六七八個也不在話下,但如果要有質量的養大的話,兩個。。。。養不起
回覆列表
國家已有條件的放開“單獨”二胎政策了,於是總有人試探要不要生二胎,一隻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持這種觀點的,多是老一輩人,因為他們就是這樣過來的,對孩子從來是粗暴放養,並且還洋洋得意:“我們那個時候,沒有……不……,什麼也不管,孩子還不是照樣長大了?照樣成才了?”
對於這種說法,我一向是嗤之以鼻的,道不同不相為謀。對於這類固執又自負的人,你去跟他們說童年陰影,去說科學育兒,去說關注孩子的各種需求……簡直是對牛彈琴。他們根本理解不了,而且也不願意理解。自以為是往往是這類人的通病。
不是所有人都會做父母,許多不稱職的父母禍害了孩子的一生還不自知,那麼多人都自卑、抑鬱、缺愛、怕孤單、怕被拋棄,根源都來自童年時父母對孩子的種種傷害,所以說,孩子的成長從來都不是給一碗飯那麼簡單。。
想想孩子從出生到三歲前,哪一天不是蓬頭垢面去上班,筋疲力竭地回家,還要重新打起精神面對哭鬧的孩子?有哪個媽媽能不需要給孩子蓋被子、睡一個整晚的覺?哪一次孩子病了不緊張焦慮,徹夜看護?哪一次因為孩子生病而請假時,敢抬頭看老闆的臉色?孩子小的時候,女性的事業發展基本上是處於停滯期,因為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孩子上,出差、中長期培訓進修、甚至駐外工作,基本上在孩子三歲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所以,多養一個孩子所付出的精力和代價是外人難以想象的,這其中女性所付出的代價更是遠遠超過男性。只有聽說生了孩子做全職媽媽的,還很少聽說生了孩子有做全職爸爸的。
財力是很重要的一環,重要性甚至要壓倒養育所付出的時間及精力。生了孩子未必能養得起孩子。在北京,大部分孩子從出生起就要喝奶粉、用尿不溼,中國產奶粉是萬萬不敢信任的,進口奶粉一罐平均200元,一個月4~5罐,連續吃三年多少錢?尿不溼連續使用至少兩年半要花掉多少錢?
別跟我說什麼用尿布之類的,那不現實——我的孩子剛出生時,他外婆雄心勃勃剪掉了30多件純棉秋衣秋褲,剪出50多塊尿布,發誓決不使用外華人的東西,結果不出三天就投降了。(剛出生的孩子,隔十幾分鍾就要尿溼一次,50多塊尿布被外婆一天就用掉一半,第二天用掉另一半,到第三天時尿布告急:因為第一天晚上洗的還沒完全曬乾。雄心勃勃的外婆就這樣被尿布打敗:她勞累至半夜洗了一個多小時的尿布,又燒了兩壺開水來燙,陽臺上晾得跟聯合國大會旗幟一樣,最後還沒完全乾透,只好開了大功率的電暖氣烘烤,電錶上的字兒走得飛快。)
除了奶粉尿不溼,再長大一點,要開始新增輔食了,要開始生病了——這又是一個煎熬的過程:從6個月起到上小學為止,孩子平均一年要生6-8次病,這還是正常的孩子,要是體弱多病的孩子,每個月都生病也完全有可能。生一次病去趟醫院,如果是吃藥,2~300元是需要的,輸液則7~800元一次還是少的,住院則至少2000元一次。我的孩子在上小學前,每年要生兩次大病,分別為3~4月和11~1月間,並且都嚴重到住院。因為扁桃腺化膿、高熱驚厥、肺炎、急性支氣管炎,這些病起病急、來勢洶洶,並且病程還長,通常4天以後才退燒,7天才能慢慢痊癒。這要多少錢?有完全不生病的孩子嗎?沒有。
孩子再長大一點,需要上幼兒園了,公立幼兒園要贊助費,並且出生起就要排隊。7年前,為了孩子能上附近的公立幼兒園,我和他爸爸每天兜裡裝著6000塊錢贊助費去幼兒園碰運氣——最後居然運氣好見到園長,相談甚歡下,園長表示可以考慮——他爸爸當場掏出了裝了好幾天的贊助費……聽說現在那個幼兒園贊助費要2萬了。孩子得從幼兒園開始學才藝——於是各種興趣班又開始了,學英語的最佳年齡是3歲以上,學樂器的最佳年齡是5歲以上……要交很多很多錢,並且花很多很多時間陪他去上課。
幼升小又是一道難關,如果不想上住宅或戶口所在地劃片的學校,擇校就是個很大的難題:不但要交贊助費,還要考試——只有考上了才能獲得學校的一個通知憑條,拿著這個憑條再去教委繳費。很多人拿著錢都送不出去,因為找不到“關係”。在這一階段,我又幸運地憑著同學老公前同事的丈夫——的“關係”在目標學校報了名,並且孩子也幸運地考上了(不要跟我說考試是走過場,500多人參加考試,只錄取了76人,“慘烈”程度不比考大學低。)於是,我們簡直是歡天喜地地去教委交了三萬塊錢的贊助費,然後全家吃大餐慶祝(現在想來還覺得十分荒謬,什麼時候交贊助費變得這麼讓人高興了?)其他沒有考上的孩子,聽說有父母拼命發動親友找關係請吃送禮,最後多花了好幾萬的,有賣了房子重新買學區房的,不知道多花了幾十萬的……總之,在這個轉型期的社會,孩子的上學現狀就是這樣荒誕,聽起來簡直都不現實。
從孩子出生到現在還只有十年,可是算起這些帳來,我已經覺得觸目驚心,不堪回首。如果要再生一個孩子,然後把從前受過的這些苦、用掉的這些時間、精力,花掉的這些錢,統統再來一遍,我——不——願——意!
別跟我說再生一個是給大孩子作伴,你問過大孩子的想法嗎?再生一個孩子,家庭又沒有重大的經濟提升的話,勢必要拉低整體生活水平,原來生一個孩子能去巴厘島、馬爾地夫旅遊的,有了兩個孩子,只能去北戴河、青島了。很多大孩子(尤其是女孩)根本不願意再有一個孩子來分享父母的愛和關注。自己玩就不是玩麼?獨處多舒服,可以胡思亂想,可以安安靜靜地欣賞這個世界,可以看書,做手工,為毛要有個人在耳邊聒噪才叫不孤單?非得跟別人一起玩才叫玩?很多身邊有兄弟姐妹的人,在成長過程中不太容易學會與自己獨處,學不會內心安靜,也容易沒有自我。所以,一個人未必孤單,有兄弟姐妹也未必成長得就比獨生子女好。
再生一個孩子最重要的觀點是分擔養老。首先,兩個孩子就都能成才麼?不會有啃老的麼?不成才的那個是不是要成為另一個的負擔?那麼這個成才的孩子不但要養父母,還要支援不成才的兄弟姐妹,公平嗎?
再有,養老怎麼分擔?養老最大的難題是精力,根本不是錢。是錢的話,養大另一個孩子,這錢用來養老足夠了。爸媽在誰家養老?要在一個孩子家裡,生病住院了,另一個孩子能放下工作、老婆孩子都不管了,過來一起陪床照顧嗎?不能照顧,能分擔錢吧?普通人家生的也就是普通人,能有多少錢,他/她自己也有房貸、車貸、有孩子要養呢、也有公婆/岳父母要照顧,拿的錢多了你看人家老婆/老公能不能同意!看看央視每天中午播的各類道德法庭之類的節目,兄弟爭產,兒女爭相推卸責任、誰都不肯贍養父母的,節目裡多的是,人家孩子少嗎?五六個孩子都不養父母的都有,孩子多了有用嗎?
另外,還有一個十分“有力”的觀點,只生一個孩子,萬一孩子長大成人突然出現意外呢?中國可是有一千萬的失獨家庭。可是,怎麼不這樣想一想呢,如果生了兩個,而孩子的父母出了意外怎麼辦?如果生的第二個孩子身體上或智力上不健康怎麼辦?我有個朋友的老婆生了第二胎,孩子兩歲的時候查出白血病,現在舉全家之力在治療,焦頭爛額、傾家蕩產。所以生兩個就保險之類的想法,其實並不可靠。
所以,我作為一個普通人,萬萬不敢再生一個孩子。
最後的最後,有人說我不愛孩子才會這樣寫。恰好相反,我非常非常愛孩子,愛他愛到肯為他付出一切,發誓要給他最好的。對於第二個孩子,我做不到把同樣的愛和關注平均分成兩份。人心都是有偏頗的,如果一個孩子優秀,另一個平庸,我難免會偏愛優秀的那個,一個孩子健康,一個孩子體弱,我難免會更關注那個體弱的,兩個孩子同樣健康同樣優秀,但也許我會內心偏向更聽話更乖的那個……總有一個會內心失落。這種感覺很微妙,不生長在多子女的家庭體會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