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果橙電影

    你給我到牆角站著去,好好反省。

    把我的拖鞋拿來,我得好好教訓這個熊孩子。

    表現那麼差,玩具不給你買了。

    像上面這樣的話,養過孩子的估計都講過。當孩子犯錯或是表現不好的時候,我們肯定是要教訓教訓的,否則他們記不住。俗話說:“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跟孩子講不了道理,唯有懲罰。

    雖然,國內外教育專家說不該懲罰孩子,還提供了很多其他的教育方法。但在實踐中,我們總感覺不怎麼實用,還是懲罰來的最有效。

    懲罰背後的邏輯是:當孩子犯錯時,家長給予懲罰;懲罰會使孩子痛苦,是孩子不想要的;為了下次不被懲罰,孩子就學會不能再這樣了。而按照這個邏輯,懲罰必須很重,因為小懲罰無法讓孩子痛苦,他不會記得也不會在意。

    我們的經驗也是這樣的,小小的懲戒不怎麼管用。打罵、罰抄作業、剝奪玩耍的權利……這些懲罰用起來才最順手,孩子立馬乖乖就範。

    然而,這些懲罰有效的同時也有毒,副作用特別大。

    1. 常被懲罰的孩子,會失去冒險精神和進取心,因為害怕做錯了被打,還不如求穩不做;

    2. 他們也更擅長撒謊,因為難免做錯又怕被懲罰,於是撒謊掩蓋自己的錯誤;

    3. 更嚴重的是,他們往往會很自卑,因為父母的打罵懲罰,讓他們覺得自己不被父母喜愛。

    從效果來看,似乎教育孩子該懲罰,但從副作用來看,又不能懲罰。最好能做到保留懲罰的效果,但去處副作用。

    副作用的產生,是因為懲罰給孩子帶來了極大的痛苦。怎麼做到減少痛苦,但仍然讓懲罰起到減少孩子錯誤行為的效果呢?

    第一,懲罰不是隨機和固定的,而是要和孩子犯的錯誤關聯。這能讓他們知道懲罰的原因,知道犯錯的後果並且學會承擔,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責任心。傳統懲罰只是讓孩子恐懼和痛苦,不敢再犯;而與錯誤關聯的懲罰,能讓孩子勇於承擔,知道後果而不再犯。

    例如,孩子無理頂撞了長輩,可以罰他們給長輩按摩;孩子亂丟垃圾,罰他們清掃一週……

    第二,懲罰要有度,打罵羞辱這種簡單粗暴、單純製造痛苦的懲罰是絕對不能用的。

    這會給孩子帶來恐懼和痛苦的創傷。

    第三,首次犯新錯誤,不懲罰。但定下再犯時懲罰的規矩,並解釋這麼做的原因,之後嚴格執行。

    例如,孩子第一次撕書不懲罰,但告訴孩子以後如果你再把自己的圖書撕毀,就要自己花時間將書粘起來,原因是書是用來讀的,不是用來撕著玩的,撕毀後媽媽就不能再給你講故事了。

    第四,情緒上保持平和,讓孩子知道雖然爸媽懲罰了你,但別害怕,我們依然愛你。

    例如,

    1)懲罰前跟孩子澄清:“剛才你做的很不好,需要承擔後果。媽媽很愛你,但也不能偏袒,所以你依然要自己負責”;

    2)讓孩子面壁思過時,陪在他身邊而不是丟他一個人……

    教育孩子,到底該不該懲罰?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但更優、更合理的懲罰方式是存在的。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家寶寶的方式,然後透過讓他承擔犯錯的後果,來提升他的自制力和責任心。

  • 2 # 李佬昧啊

    需要,但要看懲罰的種類,是肉體還是精神,建議還是精神優先,然後再到肉體,精神懲罰個人推薦罰站或面壁反思,要他或她說出自己的錯誤,讓他知道自己錯在哪裡,而肉體的懲罰只會令他恐懼那件錯誤事,而不是自我檢討錯誤事,因為他不清楚那些是錯誤事,久了打的多反而越大越牛皮,不過還要看是什麼錯誤事,如孩子打人,就要給他試一下給人打的滋味,然後再精神懲罰一下,然而不能一味惡,教育孩子就像馬戲團訓練獅子老虎一樣,要恩威並施,能不懲罰還是少懲罰,其實最好的教育孩子方式還是和孩子做朋友,多陪他玩,他就會聽話的。補充一句,我是做父母的人喔。

  • 3 # 南方俏

    教育孩子我認為需要懲罰。

    我家孩子從小就特別調皮,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就實施了懲罰的方法。懲罰要掌握好度,家長的罰不能過極。打孩子不僅會使孩子產生諸多不良的心理偏差,而且經常使用暴力的教育方式所導致的效果也是可怕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打過孩子後應該和孩子交流、溝通和小結。

  • 4 # 語渙文淦

    懲罰還是要需要的!因為過於溺愛的話,造就很多心理思想不健康的孩子,就比喻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了,不及時去阻止的話,就會向更壞的方向發展!

    在孩子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之前,對世界的好壞劃分還不是很明朗,只會根據自己一些主觀判斷去衡量,所以大人說不好的事情,孩子並不一定能聽得入,需要的是大人更加有效方式去引導,但是有時引導的方式不一定會有效的,就需要懲罰,懲罰不是說拿打棍子狠狠地揍一頓,這樣適得其反,懲罰的目的是要使孩子知道,做錯事,要有承擔的勇氣,要有承擔的責任!明白做人的事理,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不是自己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低得下頭才能臺得起頭!老一輩所說明白事理就是這樣得來!目的也是讓孩子把握好自己的性子!

  • 5 # 德科教育

    現在孩子都是家長的掌中寶,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很是糾結。

    要強調懲罰並不是單指體罰。許多家長錯誤地認為:懲罰就是體罰或者更直白說就是打孩子。這是家庭教育最大的誤區。打只能算體罰中的一種,比如鞭打,罰站,罰跪等都屬於體罰。不分事情的輕重或是不問事情的緣由就採用此種方式,凡事都“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做法自然是錯誤的。曾有新聞報道說某個孩子因為吃飯掉了幾粒米飯就被家長毒打,這顯然是不對的。但是有的孩子都已經到了藐視規則的地步,此時採用體罰的方式就未嘗不可了。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作為父母可以透過其他途徑來進行教育,例如:蹲下來與孩子進行平視,心平氣和的從頭到尾的把事情的原委進行闡述,給孩子講道理;當孩子情緒非常激動的時候,作為父母的情緒一定要平靜,只要不傷及他人,就讓孩子盡情的去發洩,因為這是他的權利,當孩子情緒穩定的時候再跟孩子回憶剛才發生的事情,當孩子提出對父母的質疑的時候,父母要勇於承認錯誤,給孩子做表率,孩子做錯的時候,父母要讓他明白他做錯了事情,為什麼不應該這麼做。

    只要我們與孩子心平氣和的去說話,相信很多孩子都會願意去聽的。

  • 6 # 發狂小靦腆

    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門功課,需要不斷學習,對於懲罰孩子這種行為,我並不認為是最好的將於方式。

    父母的言行就是無聲的老師,自覺或不自覺的榜樣,強有力地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功效,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時時、處處、事事都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孩子人生的好榜樣。

    英國教育家洛克也主張在教育孩子時,與其讓孩子記住規則,還不如給他樹立榜樣。他強調示範和環境的教育作用,反對單純的說教。他說:“無論給孩子什麼教訓,無論每天給他什麼樣的聰明而文雅的訓練,對他的行為能發生最大影響的依然是他周圍的同伴,是他監護人的行動榜樣。”

    日本教育家井深大認為,父母的言行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要讓孩子進一流幼兒園和一流學校,但更重要的是必須要使孩子在一流家庭裡接受薰陶。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模仿物件,孩子從父母那裡學到的品質、人格、習慣和處世態度,對他一生的發展都會產生極大影響。

    另外不僅要以身作則,成為榜樣,和孩子成為好朋友也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比如和孩子一起玩遊戲,識字類遊戲,講故事,這裡我推薦【貓,小,帥識漢字】上面比較全面,經常陪伴著孩子一起學習,人們對於畫面的記憶是非常深刻的,相比起枯燥的文字,需要一行一行進行練習,圖片記憶法就讓孩子感興趣很多。

    這裡只是一種方法,還有許多能和孩子溝通教育的方法,這兩點如果能做到,那離孩子的成功還會遠嗎

  • 7 # 老邵談商業模式

    你覺得教育自己的孩子需不需要用上體罰的方式呢?下面我來給大家講一講我的一些個人的看法與想法吧。首先我也是有孩子的,我在孩子特別小的時候確實用過很多次的體罰的方式,但是每個人處理方式都不一樣,有些人有些家長他們從來都不體罰自己的孩子,但是未必就能讓自己的孩子成才。就像我的孩子,我感覺他是非常優秀的,但是他小的時候就特別調皮,也不愛學習,那個時候我就經常會打罵他,但是我打罵她並不是因為我有虐待孩子的傾向,而是我希望他未來能夠成為一個祖國的棟樑之材,即使成為不了祖國的棟樑之材,至少也要在社會上面能夠生存,那還是可以的。所以在我從小的一些體罰上面,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的拘謹做任何事情,反而更會考慮後果,所以他一路走來也是特別順風順水的。如果小時候缺少了這方面的管教的話,像孩子從小如果特別調皮特別不愛學習的話,有可能就會誤入歧途,這個時候你還一味的放縱,只是用一些教育的口吻來的教育的話,其實根本起不到一定的效果。所以有些時候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要捨得才行,如果捨不得的話,有可能你會害自己的孩子,所以這個時候你千萬不要因為一些小小的原則而放棄對孩子的體罰,如果你的孩子從小就很聽話,那肯定不需要體罰。如果她不聽話的話,如果特別搗亂的話,這個時候應該給予他一定的教訓,那才是可以的。但是無論怎樣做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這一點是有目共睹的。

  • 8 # 吉吉數學

    很多事情都是雙刃劍,各有利弊,度卻不同。教育孩子,還是要積極、正向、正能量的教育,也就是要鼓勵為主,懲罰為輔。

    首先,在鼓勵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好處多多,換個角度而言,作為大人,肯定也希望接受到更多的鼓勵。鼓勵,能激發出孩子更多的潛能。而鼓勵,卻區別於表揚。舉例而言,一道中等難度的數學題,兩個孩子都做出來了,您表揚孩子,可以說,真聰明!孩子會認為,是由於先天的、外在的因素,讓自己解決了問題;而您鼓勵孩子,可以說孩子很認真,很努力的在想辦法,很嚴謹,這讓孩子潛意識裡覺得,自己解決難題,是由於自身的原因,有助於孩子情商的培養。當遇到難度係數A+的問題,譬如兩個孩子都沒有做出來,第一個孩子會認為自己不夠聰明,直接give up;而第二個孩子會認為自己還不夠努力,會try his/her best。

    其次,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更加的自信,而自信的培養,需要過程,自信的流露,自帶氣場。

    鼓勵很重要,但要輔助以懲罰。懲罰的方式和度,要注意拿捏。非原則性問題,讓孩子站站反省角,有助於孩子思考問題所在,改正自己的錯誤,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而原則性問題,卻也不能放任自由,甚至動用家規,這讓孩子知道,做人做事都要有原則有底線。但定要讓孩子明白,為什麼。

    個人淺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

  • 9 # 心理諮詢師孔令雪

    對兒童進行懲罰教育的五個要點

                                      

        兒童的成長過程就是他與周圍的環境和人互動學習的過程,也是他探索自我與他人邊界,構建自我的過程。也就是說在這個過程中,他慢慢認識自己,認識環境,構建“我是誰”,定位個人與周圍的關係,這個過程,出現一些過分的行為在所難免。

        當孩子出現一些與社會普遍期許偏差過大的行為,或者做的事情傷害自己傷害他人時,家長要進行教育和矯正,改變不良行為,這期間許多時候要用到懲罰。懲罰是個雙刃劍,用好了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用不好也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這裡探討幾個懲罰時需要注意的內容。

     

     

    一、啟動懲罰手段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感受他行為背後的心理

       【現象】有些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會邊吃邊玩,甚至會把餐具扔到地上。

    【家長應對】第一種家長:有些家長感到生氣,會出聲制止,甚至恐嚇,“你再這樣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第二種家長:拿過來飯菜直接喂,填到肚子裡了事兒。

    第三種家長:乾脆不讓吃了,把飯菜收掉,留下委屈惶恐的孩子。

    這三種做法,都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第一種情況的孩子容易產生不安全感,因為害怕被拋棄被不喜歡會慢慢的發展討好父母的方式。第二種方式,孩子會認為吃飯並不是他的事情,是家人強加給他的。第三種則孩子理解不了,為什麼突然間沒有飯吃了,堆積許多負面情緒。

    比較好的做法是,問問孩子是不是不餓,如果不餓可以先不要吃,請他離開餐桌。如果是因為有積壓的情緒,有什麼想法需要表達,可以先吃飯,之後專門找個時間和爸爸媽媽交流。讓孩子選擇。

    ……

  • 10 # 閱之悅乎

    作為家長,我們很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乖巧懂事的。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不能完全按照我們的意願來行事,孩子乖巧的時候可能像天使,但要搗蛋或者調皮起來,又是一個妥妥的熊孩子,分分逼瘋你。

    面對孩子的錯誤,家長的反應可以劃分為以下三類:

    暴躁型家長:這類家長眼裡揉不下一粒沙子,孩子有錯誤就立刻糾正,並且嚴厲的懲罰甚至體罰,讓孩子記住自己的錯誤,並且永不再犯,一言不合就動武,口頭禪‘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嬌縱型家長:對孩子的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孩子長大了就好了。總是把‘他還是個孩子’掛在嘴邊。

    引導型家長:適時干預和引導,跟孩子以平等的姿態進行交流,把孩子當做獨立的有尊嚴的個體去認知自己的錯誤並改正。

    那麼,當孩子做了很糟糕的事情,要不要懲罰?

    著名兒童精神分析專家塞瑪爾女士在《魔法歲月》一書指出:“懲罰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糾正行為,但“不應該是教育者對孩子的報復或反擊。”

    其實犯錯這件事情無非就是觸犯了大人世界的規則,孩子完全不懂這個規則所以不知道是哪錯,作為父母應該儘可能去引導他們去認識,因此我個人認為對犯錯誤的孩子不能放任不管,而要在尊重與愛的前提下給予適度的懲罰教育。

    當孩子犯錯誤時,不妨試試按照《大衛,不可以》中的方法步驟進行處理:

    步驟一: 相互冷靜間隔期

    罰坐/站,孩子可能會哭,這時不用和他說話,給自己一段時間冷靜的進行思考一下,讓怒火消下去,可以先給孩子傳達一個訊號“哭好了喊爸爸/媽媽”。

    步驟二: 外人不得干涉

    在有老人的家庭中,這一點非常非常非常重要(重要事情說三遍),家中誰罰坐的誰才有權讓孩子站起來,其他成員不能干涉,比如是爸爸讓孩子坐在那接受懲罰,全家只有爸爸能讓孩子重新站起來不再受罰。

    原因很簡單,一旦其他人“解救”了,就意味著這個懲罰無效果或者大打折扣,教育者權威也就很難再建立起來了。

    步驟三:去溝通,說明白事情

    當孩子哭好了以後你去主動和孩子說剛才那種行為的危險性和為什麼爸媽會生氣,儘量用同理心去引導,特別注意:一切的溝通需要爸媽蹲下,和孩子有個平等的視線去交流。

    步驟四:事情雖然做得不對,但我很愛你

    和孩子說他以後有什麼想法可以提前和爸媽溝通,先表達出來,最後抱抱他,一定要緊緊抱住他,告訴他你很愛他,然後和孩子一起去吃點什麼或者玩點什麼。

    切記懲罰的目的不是發洩我們心中的怒氣,或者讓孩子怕你,而是要讓孩子真正的認識到問題,引導他/她更健康的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不能推薦一款玩遊戲不卡的膝上型電腦,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