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少讀紅樓

    紅樓未完,但根據脂硯齋批語我們知道,寶玉和寶釵最終結為夫婦。那麼問題來了,寶釵是為待選一事入京,寶玉和黛玉兩小無猜,但最終為什麼成婚的是金玉良緣?

    寶玉和寶釵之間並無愛情,寶玉為什麼願意娶寶釵,而寶釵又為什麼願意嫁給一個她明知道不愛她的人?除了寶玉,難道寶釵就無人可嫁了嗎?

    寶釵並非無人可嫁,原文中跟寶玉年紀差不多的青年才俊不止一個,但曹公都是一筆帶過,並沒有詳細交代,至少前八十回裡沒有交代。

    秦可卿死亡出殯一回,原文提到諸王孫公侯都來路祭,就介紹了不少公侯之孫,其中有一句話“餘者錦鄉侯公子韓奇,神威將軍公子馮紫英、陳也俊、衛若蘭等諸王孫公子,不可枚數。”由此可知,跟賈府來往密切的這些貴族,有很多富貴公子。

    我們知道,史湘雲最後應該是嫁給了衛若蘭,而馮紫英又跟寶玉、薛蟠等人關係交好,可見這些人都是年紀差不多的王孫公子,且跟賈府多是世交之誼,所以寶釵並非非嫁寶玉不可,她其實有很多選擇。

    既然除了寶玉,還有合適的人選,但最終為什麼寶釵還是嫁給了寶玉呢?原文裡說到了一個大齡剩女傅秋芳,到了二十三歲還沒嫁出去,是因為無人可嫁嗎?當然不是,她是因為被哥哥傅試攔著,總想攀龍附鳳,找一門好姻緣,於是就耽擱了下來,成了老姑娘。

    寶釵的姻緣在薛姨媽的干預下,與此類似。首先,她的第一條路是要入宮待選,無論有無私心,這是規定,沒辦法。至於結果,只能看是否入宮,再做決定。其次,如果寶釵落選,她的年齡也不小了,薛姨媽自然操心她的終身大事。

    從薛姨媽的角度來看,其實她早就為女兒想好了退路,不然不會在進賈府不久就對王夫人等人說金玉姻緣一事。也也就是說,薛姨媽早就做好了兩手準備,以防萬一。也許她早就看準了寶玉,因為只要寶釵嫁給寶玉,將來賈母的這一份傢俬不愁不是寶玉的。

    寶釵品格端方,容貌豐美,成熟穩重,博學多聞,家世又好,想嫁個如意郎君,自然不是難事。她曾勸過寶玉不止一次,要在讀書上下工夫,但寶玉根本就聽不進去。所以對她來說,寶玉也許並非最合適的人選。

    在薛姨媽和王夫人姊妹倆看來,寶釵卻是最合適的不二人選。王家的人嫁入賈府,地位都異常穩固。王夫人嫁給賈政後,賈母就把管家權給了她。王熙鳳嫁給賈璉後,王夫人又把管家權讓她代管。如果寶釵嫁給寶玉,那麼管家權自然又從王熙鳳手裡到了寶釵手裡。

    所以,不管她主觀上是否願意,她要嫁的人必須是寶玉,寶玉要娶的人也必須是她。除了王夫人和薛姨媽的現實考慮,這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四大家族內部聯姻是傳統。

    紅樓一開篇,曹公就借門子的嘴說過,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是彼此聯絡有親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可見四大家族聯姻是早已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傳統。

    既然寶釵和寶玉,男未婚,女未嫁,雙方家長又都滿意,兩個孩子又一起相處了幾年,結婚是再好不過的了。總比寶玉娶一個不知根知底的女子,寶釵嫁一個完全不瞭解的陌生男子要好很多。

    王夫人嫁給賈政,王熙鳳嫁給賈璉,薛姨媽嫁給寶釵之父,賈母嫁給賈政之父等,都屬於四大家族內部聯姻。寶釵嫁給寶玉,也是內部聯姻,這門姻緣,在眾人看來自然是門當戶對,郎才女貌的金玉良緣。

    其二,薛家有錢能解賈府燃眉之急。

    賈府到了後半程,已經捉襟見肘,公賬上基本沒什麼錢了,連日常的開銷都要東挪西借。原文七十二回,宮裡的太監來借銀子,王熙鳳都要當自己的項圈。就連賈璉辦事都得找鴛鴦借當了,可見此時的賈府已大不如前了。

    對賈府來說,這時候最需要的是錢。薛家是皇商,雖然薛蟠渾了些,寶釵父親又死的早,但薛家的生意一直做得不錯,未見有任何衰退的跡象,且薛家做了這麼多年的皇商,家底應該很殷實,而這正是賈府所需要的。

    寶釵嫁給寶玉,也許正是為了救賈家的燃眉之急,幫助賈府渡過難關。對薛姨媽來說,寶玉是貴妃元春的親弟弟,又是她姐姐的親兒子,只要元春不倒,賈府不倒,她自然不會不願意幫助,畢竟寶釵嫁過去以後,就是寶二奶奶,以後榮國府名副其實的當家奶奶。

    其三,寶釵是當時最合適的不二人選。

    對寶釵來說,寶玉未必是他最中意的夫婿,但對賈府之人來說,對王夫人來說,寶釵自然是最合適的兒媳人選。不僅僅因為寶釵是她的外甥女,更主要的是,寶釵在賈府的這些年,她的為人處事,所作所為,王夫人自然是有所耳聞或都看在眼裡的,賈府上上下下也都是敬服的。

    賈府之中,圍繞在寶玉身邊的女孩,除了一家子的親姊妹,可以作為姻緣考慮的只有釵黛湘琴幾人,而湘雲和寶琴又都是早早許了人家的,剩下的就是釵黛二人了。

    我們知道,王夫人在釵黛之間的態度,一直都是揚釵抑黛,她一直親近寶釵,不大喜歡黛玉,因為黛玉體弱多病,且說話尖刻,不大合群,不像寶釵會說話,會做人,且還曾被王夫人委託協助探春李紈理家。

    如果成全了寶黛,對王夫人來說,可能就娶了一個藥罐子作兒媳,不僅不能管家,可能連子嗣都指望不上,這自然不是她想要的。更關鍵的是,也是寶玉寶釵結婚時,黛玉早已經不在了,安全斷了寶玉的念想。也是因此,寶玉不得已才同意娶了寶釵。

    因此,從當時的條件來看,寶釵與寶玉結合,是最合適的,且二人結合又是親上做親,自然人人高興。尤其寶釵的為人,嫁到賈府做寶二奶奶,下面的人自然也會擁護。說白了,排除當事人寶玉和寶釵的意願,兩人的婚姻,是多方共贏的結果。所以,寶釵嫁給寶玉,是必然的結局。

  • 2 # 蘇小妮

    讀《紅樓夢》的時候我經常在想,《紅樓夢》的作者,為什麼要寫一個原本八杆子挨不上邊的傅秋芳?作者在這裡是不是有隱含著傅秋芳就是薛寶釵的意思?就像我們看到的甄寶玉其實是賈寶玉的另一面,江南甄家可能就是賈家的另一番寫照一樣?

    我們不妨根據書中一些看似解不通的細節,來作一個分析:

    薛寶釵明明各方面都很出色,為什麼非要嫁給賈寶玉?

    這真的是讓人看不懂的。我們知道,黛玉跟寶玉,一方面是他倆青梅竹馬,情投意合,倆人既有前世人仙緣,又有今生的塵緣。且寶玉那種閒淡隨性的性格,也合了黛玉的想法,再加上黛玉父母雙亡,終身大事沒有人替她作主,寶玉自然是她最好的人選。可是,寶釵不一樣啊,她明明希望找一個積極上進、在仕途有追求的人,寶玉從哪點來說都不合她的願景,再加上她有母親和哥哥可以為她作主,她為什麼還要嫁給寶玉呢?這始終是一個謎!

    薛寶釵的年齡是個謎。

    書中確實寫到賈母張羅著為寶釵過十五歲生日了,但是,寶釵十五歲的時候寶玉是多少歲,我們不知道。鳳姐喊薛蟠為薛大哥,喊了好多次,應該不是口誤,說明鳳姐比薛蟠小,作者又親口交待說寶釵比薛蟠小兩歲,由此可推測寶釵的年齡跟鳳姐大概就是一樣的。而這也正可解了為什麼寶釵總是喊鳳姐為“鳳丫頭”而不是鳳姐姐的謎。是不是寶釵就是因為她母親待價而沽把自己等成了那個老姑娘傅秋芳?前面可能也有人來說過親,只是薛家不滿意對方的家世,等等等把寶釵等成了大齡姑娘。

    張道士說親也是一個謎。

    對於張道士說親,可以說是書中最讓寶玉受打擊的一次。但是,張道士說的是哪個親?讓人疑惑。我們來看看:“前日在一個人家看見一位小姐,今年十五歲了,生的倒也好個模樣兒。我想著哥兒也該尋親事了。若論這個小姐模樣兒,聰明智慧,根基家當,倒也配的過。但不知老太太怎麼樣,小道也不敢造次。”這一番描述,怎麼看怎麼都像是說的寶釵。寶釵前面剛過過十五歲生日,賈母來清虛觀打醮是來休閒度假的,並沒有要為寶玉說親的意思。而張道士的主動顯然看得出是受人之託,就像淨虛受衙內之託一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是不是可以作這樣的推斷:寶釵確實各方面條件都是優秀的,也不是沒有人向薛家求過親,但是那些人家的門第家世人品(寶玉雖說不上進,人品是沒有問題的)都趕不上賈家,要知道薛家作為皇商,按照當時仕農工商來說,即使是再有錢,社會地位也是比較低的。薛姨媽和薛蟠一心要讓她跟了寶玉,生生地把寶釵熬成了像傅秋芳那樣。

  • 3 # 雨樹果

    薛寶釵才貌雙全,品格出眾,有智有謀,是個人上之人。她自小接受良好教育和培訓,有一般人鮮有的優勢。此番隨哥哥進京,是衝著皇帝去得。其眼光心性志在高遠,可想而知。這從寶釵在賈府的出色表現可見一斑。只是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參選,實為遺憾。寶玉,嬌生慣養,除了不務正業,各方面都還不錯,其家境和未來走向都是吸睛的熱點。大觀園能接觸到的女子人見人愛,何況寶釵?且待選無望,正在退而求其次,又是近水樓臺,寶玉自然成為寶釵的第一目標。設若追求不成,被人拋棄,可真是有失尊嚴!所以,用盡力機,志在必得,於情於理都很合時宜,無可厚非的。

  • 4 # 萍風竹雨123

    凡紅樓讀者,皆深知寶釵優秀,本該是眾人踏破門檻子求娶的香餑餑,為何只有寶玉可嫁?

    一,寶釵志向太高遠。與寶釵年齡相當,才華相近的青年才俊自是不少。但能接納寶釵,讓寶釵“憑藉力”,送寶釵“上青雲″的“好風”卻不多。敬重愛慕寶釵者,如果家世差,積澱薄,地位低,無權勢的,走不進寶釵的挑選圈,如果像寶玉那樣的,家世好,積澱厚,地位高,權勢重的世家子弟,除了寶玉,寶釵又走不進他們得挑選圈兒。

    二,出身是硬傷。寶釵品格端方,容貌豐美,豁達穩重,博學多才,自然是當家主母的上上之選。寶釵出身皇商之家,這在許多人眼裡都是高不可攀。甚至有金陵四大家之稱。但在京城這個貴族圈子裡,卻是不入流的商家。自古以來,士農工商,商人地位只在第四,自然看不在京城勳貴眼中。只有寶玉之母王夫人與寶釵有血緣親情,不計出身。

    三,兄長是拖累。雖然薛家是皇商,早年生意在薛父的主持下,有了很厚的積累,但是,再多的錢財也經不住後代的不肖。如薛蟠的仗勢欺人,打死人命,強搶民女等,雖一時得逞,但終究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早晚會泰極否來,有遠見的世家都講究家世清白,誰會接受一個隱藏的不定時炸彈?而賈家之所以接受,因為賈史王薛,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無論結不結親,只要薛蟠有過,賈家都要受累。因此,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 5 # 四川達州人

    還真是沒人可嫁了。

    雖然以薛家的財富,王子騰的權勢,薛寶釵找一個首都地區的年輕上進的舉人,中央體系的低等文官、六七品武將都不是什麼問題。可這樣的年輕人需要長期投資,更需二三十年才能出頭,薛家當然不願等。

    其次,看薛蟠的婚姻就該知道,薛家在首都地區是上不了檯面的。最終也只能找一個相似家庭出身的皇商。

    皇商依舊是商,真正的貴族之家看不上。三品以上高階官員,公侯伯這樣的高等貴族之家不會稀罕薛姑娘的那筆嫁妝。也就只有賈政這樣的中級官員家庭才會需要那一筆嫁妝(來養活賈寶玉)。

    事實上,薛姑娘不足15歲到京城,至80回已超過18歲,這個年齡沒有出嫁,甚至都沒說定親事,顯然說明薛家沒找到比賈寶玉身份更合適的婚姻物件。

  • 6 # 宛如清揚

    《紅樓夢》裡除了賈寶玉,難道薛寶釵就無人可嫁了嗎?

      《紅樓夢》的時代,基本上嫁娶還是以門當戶對為先,愛情不愛情的,無所謂,能給家族帶來利益就是最好的婚姻了。所以,無論嫁女還是娶媳,大家都自覺得挑選門戶相當的人家,當然了,填房可以次一等,納妾就不必了,畢竟妾不過就是個財產,不和財物較勁。紫薇舍人之後薛寶釵嫁人,是不是也得遵循這個原則呢?

      薛寶釵自然是想的,她隨家人進京,原本就是想著進宮光耀門楣,可是此路不通,只能退而求其次,在王孫公子之中,高攀一個,復興薛家。找來找去,她最後找到了賈寶玉,終成寶二奶奶,只是天意弄人,她有了寶二奶奶的名分,卻沒有得到自家男人的心,甚至這個男人還離家出走,一去不回,她的復興夢,也就真的成了夢了。如果知道這結果,她會改變主意,明珠另投嗎?

      我覺得雖然她會想,但實在找不到比賈寶玉更合適的。

      為什麼無其他人可嫁?

      其他年齡合適的肯定是有的,貴族子弟那麼多,要說沒有,那還真是騙人。秦可卿喪事時,與賈府有來往的年輕公子哥,來了不少。王孫來了不少,比如那幾個郡王家的公子,比如與國公府並立的八公家的子弟,再次一等的就是各部官員各級將領家的小夥子,如馮紫英啊陳也俊啊衛若蘭什麼的,個個都非常出色,家境好,門第高,且都是人中龍鳳——至少外在條件都相當棒。可是人家看得上薛寶釵嗎?

      薛寶釵的個人條件當然不錯,要貌有貌,要才有才,可是出身擺在那裡,皇商之後,於劉姥姥邢夫人這樣的人而言,似乎是上層存在,可是對於王孫公子來說,實在是不夠看的,皇字後面的商,限定了薛寶釵能嫁的門第。他們不缺錢(何況薛家有幾個錢?),他們需要的,是給家族帶來助力的妻子,不是一個才女,沒有利益,誰也不會傻到以正妻之位相送。

      薛家的人脈,在商人圈裡應該還是有的,比如薛蟠就找到了夏家這樣的世交,可是看看夏金桂的條件,就能明白薛家真嫁圈子裡的人會是什麼樣的。夏金桂外形條件當然不錯,也識得幾個字,但是品行實在不咋的,商人嘛,重利的多,要是薛家帶不來實際的好處,他們也未必會同意與薛家結親。何況此時的薛家是什麼情況?

      薛家自從進京,直到故事結束,就一直沒離開過賈府,轉來轉去的,都是在賈府的邊緣活動。薛家不是沒有房產,在京也有買賣,可是一直住在賈府,別人怎麼會知道呢?就算是大家都聰明,知道薛家和賈家的關係好,知道薛家住賈府是因為薛姨媽和王夫人姐妹情深,可是反過來想,起初是因為情深,後來不是因為某些私下裡定好的關係嗎?親上加親,也不止一家這麼幹,誰家還會來自討沒趣,向寶釵提親呢?何況怎麼提?上姑娘的舅家王家提親可以(也見得多),可上姑娘的大姨媽的大伯子家提親,算怎麼回事?這種事情,好說不好聽。

      這姑娘當然是不錯的,將來相夫教子,肯定是頂級的,可是她的哥哥薛蟠,命案在身,原籍已被官府登出,是個死人了,一直躲在京城,不敢拋頭露面,萬一哪一天他又惹事,做為姻親,能不管嗎?或者說,能不被牽連嗎?——果然,薛蟠後來又惹上命案了,就只能是賈政去善後。

      商人們都明白,利益大於風險,那就博一博,利益和風險相當,謹慎投資,利益小於風險,不幹。和薛寶釵結親,無疑是第三種情況,所以,至始自終,沒什麼人向寶釵提親,實在是薛家的誘惑不夠哇。

  • 7 # 君箋雅侃紅樓

    薛寶釵之所以會嫁給賈寶玉,金玉良姻說明一切。紅樓夢之所以烘托金玉良姻,就是告知薛寶釵和賈寶玉才是一對。

    關於金玉良姻,世人第一感覺都是賈寶玉不愛薛寶釵,兩人在一起不幸福才致使賈寶玉最後離開了薛寶釵。可無論舉案齊眉,還是五十八回梨香院三官故事都暗示,薛寶釵和賈寶玉的婚姻未嘗不幸,賈寶玉離開與薛寶釵的感情無關,應該另有隱情!我們不談。只說薛寶釵為什麼一定要嫁給賈寶玉!

    薛寶釵進京,名為參加選秀,但我們知道,薛家商人出身,根本不可能進宮,如果只做一個普通宮女,薛家也不願意。選秀之說不過是藉口,薛姨媽執意住進賈家,醉翁之意特別明顯,就是為了金玉良姻。

    薛家在賈家一住經年,按照之前的計算,最少有六到七年,這期間,薛家搬了一次家,薛蟠結婚,都沒有讓薛家離開賈家。反倒是一進賈家門,金玉良姻甚囂塵上,任憑賈母為薛寶釵操辦生日提醒要找婆家,拒絕張道士提親,甚至有意向薛寶琴提親,都沒有讓薛家離開賈家。薛姨媽彷彿鐵了心,就要在賈寶玉這一棵樹上吊死,為此不惜一再蹉跎薛寶釵的青春。直到堪堪二十歲才嫁給了賈寶玉。

    按理薛寶釵是四大家族之一,也算家財萬貫,雖然沒落了,但要找個人家嫁了,並不為難。可為什麼非要嫁進賈家呢?主要原因就是薛家不甘心薛寶釵再嫁普通人家。

    薛家商人出身,為此培養兒女下大功夫。薛寶釵,薛寶琴兄妹都非常出色。但寶琴不過定親給了梅翰林的兒子。翰林是個很重要的官,屬於上升進入中樞必要的臺階。可翰林囊括非常廣,品級因任職不同而有不同,而且大多在從五品以後。唐宋明那種翰林學士內相一般權勢清朝已經不存在,而且梅翰林也絕不是翰林學士,不過是幾品小官而已!顯然,薛寶釵若要嫁一個幾品小官子弟有的是人要。但要嫁入豪門,非常不容易!

    薛寶釵的志向: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被認為薛寶釵劍指皇宮純粹是臆想。薛寶釵的出身絕不可能進入皇宮平步青雲。不信可以查一下選秀流程,以薛寶釵的出身,只第一輪就會直接刷下!進皇宮根本不可能,薛家退而次子,王公貴族就是薛寶釵的志向。嫁進王公貴族有誰家比親戚賈家更適合?

    很多人動輒說薛家是皇商,富貴云云,但不好意思,古代文人士大夫最看不起的就是商人銅臭出身,王公豪門也不會輕易娶商人女兒,寧可平民婦,不娶商人妻。很多人忽略了夏金桂為什麼嫁給薛蟠。夏家是京城坐地戶,親友富貴無數,為什麼夏金桂待字閨中不想著嫁入豪門?那些王孫公子難道不知道夏家有錢麼?以他們的眼目,瞭解夏家必然遠勝薛家。夏金桂那種性格,如果有機會嫁給王孫公子她會嫁給薛蟠?從夏金桂嫁給薛蟠我們就知道商人女兒想要攀附豪門,難如登天!

    賈母生日當天,叫出來五個女孩子,除了有婆家的史湘雲,薛寶琴。探春,林黛玉,薛寶釵都有可能被那些豪門貴婦相中!貴族間的社交潛規則就是如此,可賈母生日後,探春被相中,遠嫁異國;林黛玉根據線索,一定也有人過來求聘,無論北靜王的禮物也好,賈雨村的【玉在櫝中求善價】也罷,都表明林黛玉最後絕不可能靜靜地在賈家,她的死受外部因素形象非常大,判詞畫著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都說明林黛玉也受到了他人求親。可薛寶釵竟然一次都沒有!這就特別說明問題!薛寶釵的出身是她最大桎梏,那些王公貴族根本瞧不上薛寶釵,那麼優秀的女孩,連求聘的人都沒有。試問,賈家是否是薛寶釵唯一高攀的選擇?

    賈雨村對聯:“玉在櫝中求善價,釵在奩中待時飛”很多人認為薛寶釵最後嫁給了賈雨村。其實根本不是!賈雨村作為林黛玉老師,是唯一見過林黛玉長大的“外人”(林黛玉第二次進京),賈雨村這人豺狼心性,一旦有機會藉由林黛玉讓他能夠更上一步,賈雨村會毫不猶豫出手。【玉在櫝中求善價】就表明林黛玉就是一件貨品被出賣了。賈雨村是關鍵人物!而賈雨村的關鍵在於他替薛寶釵掃清了金玉良姻最大的障礙,【釵在奩中待時飛】,是否也有一種解釋金玉良姻只等賈雨村出賣林黛玉後修成正果?

    總之,薛寶釵是嫁給了賈寶玉沒錯,這也是她的青雲之志!但薛寶釵絕不會再嫁給什麼賈雨村,這是毋庸置疑的!

  • 8 # 屏山品紅樓

    無論是才華能力、做人做事還是品行上,薛寶釵都是封建社會淑女的典範。

    薛家的女兒寶釵在那個時代是宜室宜家的,古人講究賢妻美妾,薛家雖然在四大家族排名最後,家業也有些衰落了,可就寶釵而言,仰頭嫁女,寶釵的婚嫁問題仍然可以在頂級貴族圈裡挑選,寶釵個人條件不必說了,舅舅王子騰一路升到九省都檢點,掌握著全國的軍權,就說這個背景也夠不少人趨之若鶩了。

    不知道為什麼,薛家早早的就將目標鎖定了賈寶玉,還弄出來一個“金玉良緣”之論,要說薛姨媽一開始只聽姐姐王夫人書信說,沒見過這孩子還罷了,後來見到了,先不說比寶釵還小兩歲,就說天天廝混於內帷,最愛吃丫頭嘴上的胭脂,一聽讀書就頭疼這三樣,那個時代正常的父母可不想找這麼個貨當女婿。其實寶釵對寶玉的這些問題是很介意的,還試圖規勸過他,薛姨媽卻選擇性的看不見,一見寶玉的面,“我的兒”三個字不離口,一副好像沒見過正經愛讀書的男孩子一樣。

    寶玉不愛讀書人盡皆知,一提仕途就翻臉,天天想的就是捯飭胭脂膏子、化灰化煙、悲春傷秋,那個時代對於一個好青年的標準,寶玉可是不具備,將來前途在哪裡?家族爵位是絕對沒有二房的事,王夫人為此不知暗暗度過多少個憂慮的日子,可是無論賈寶玉有多不靠譜,薛姨媽是咬定了青松不放鬆,一幅寶釵非寶玉不嫁的勁頭。其實薛家自從住進榮國府,就和賈母支援的“木石姻緣”展開了一場馬拉松式的較量,好幾次整的過火了,人家主人都給臉子瞧,或明或暗的攆了幾次,就差直接下逐客令了。更要命的是寶玉壓根對寶釵不感興趣,人家眼裡心裡就只有一個林妹妹,你薛姨媽自己也知道賈母的心思,小丫鬟說了一句“林妹妹要回蘇州家去”,賈寶玉就大病了一場,離了林黛玉都沒法活了。作為母親,還要讓自己的女兒往裡擠,就算是結了婚,這能幸福嗎?作為過來人,薛姨媽咋這麼糊塗呢?

    《紅樓夢》裡符合封建規範的,是賈雨村、賈蘭這樣用功的讀書人,有著明確的目標,那就是金榜題名,為官作宰,光宗耀祖,實現一個讀書人的最高價值。這才是社會的主流,而這個價值觀,也正是薛家和薛寶釵的價值觀,只有嫁給這樣的人,薛寶釵的“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的理想才能實現,而薛家也一樣,找一個有著遠大理想抱負的女婿才能更好的照拂薛家呀。所以,按照正常的思考,薛家當然要考量女婿的仕途啊。

    後來黛玉亡逝,金玉良緣終於夢想成真,賈府敗落,賈寶玉所依附的大廈傾倒,自己完全沒有生存能力,就這樣,他還是懸崖撒手,棄寶釵而去。

    薛寶釵在那個社會,選擇寶玉是絕對錯誤的,不知道為什麼薛家就這麼糊塗,非要亂點鴛鴦譜呢?

  • 9 # 青埂峰下的鬼話

    紅樓未完幾乎是所有紅迷心中的一個痛,也正因為紅樓未完,續書中薛寶釵和賈寶玉成親,金玉良姻也成了薛寶釵被唾棄被詆譭的罪責之一。

    現在黛粉對於薛寶釵的罪證大致有三點,第一滴翠亭說出林黛玉,第二金釧死安慰王夫人,第三薛寶釵搶奪了林黛玉的婚姻。在這三點中尤其以第三點,最讓粉絲痛恨。那麼薛寶釵是在什麼情況下嫁給賈寶玉的呢?是不是高鶚續書中黛死釵嫁那樣?在高鶚的續書中的,林黛玉的死薛寶釵是要負責任的。不過高鶚似乎特別喜歡賈寶玉,拼著命的為寶玉開脫,讓賈寶玉是在糊糊塗塗的情況下娶的薛寶釵,這樣讀者就把所有怨恨都發洩到了寶釵的身上,反而肯原諒寶玉,因為寶玉是在被騙的情況下娶親的。倒是林黛玉臨終前對寶玉的怨恨上升到了極點,唸叨著:“寶玉,你好....”心有不甘,含怨而死。

    那麼曹雪芹對於金玉良姻又是如果設計的,首先林黛玉死之前絕不會怨恨寶玉,脂硯齋說的很清楚:“絳珠之淚至死不幹,萬苦不怨”所以林黛玉對寶玉的愛情,是心甘情願的付出而不是索取。根據現在的研究,林黛玉病重的時候,賈寶玉不在賈府,如87版紅樓夢中的情節是寶玉送探春成親,歸來途中遭難,林黛玉聽到噩耗時,病勢加重,支援不住,所以魂歸離恨天。那麼我認為薛寶釵是在林黛玉死後,嫁給賈寶玉,屬於水到渠成。甚至我還相信,林黛玉臨終前一定會交代薛寶釵要替自己好好照顧賈寶玉,也會給賈寶玉留遺言,讓她娶薛寶釵為妻。因為林黛玉只要是真心愛賈寶玉,就一定會這樣做,所謂釵黛合一,就是這個意思。正如花襲人出嫁前交代賈寶玉,好歹留著麝月。因為襲人也是愛寶玉的,自己迫不得已嫁出去,沒有辦法照顧寶玉,就希望有一個人代替自己照顧好寶玉,而襲人認為丫鬟中唯一能代替自己的就是麝月。以此推之,林黛玉病重的時候,自然也希望一個人可以代替自己去愛賈寶玉,而林黛玉能看上眼的女人,在只有薛寶釵。

    薛寶釵嫁給賈寶玉時,賈府應該說已經是危機四伏,在當時的環境下,薛寶釵嫁給賈寶玉相對於自己而言未必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對於賈寶玉來說卻是最好的選擇。當然薛寶釵從內心深處也是喜歡賈寶玉的,而林黛玉死時會囑咐寶釵代替自己照顧寶玉,所以薛寶釵嫁給賈寶玉,首先是四大家族的聯姻,其次是好姐妹的囑託,再則內心深處的嚮往。所以除了賈寶玉,薛寶釵真的無人可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人生才是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