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實質是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也是認識事物的一個過程。所謂調查研究就是透過一定的途徑和方法,對客觀事物進行觀察瞭解,以獲得關於客觀事物的各種材料,在此基礎上,人們對所獲得的材料進行科學處理,以獲得關於客觀規律的認識。嚴格地說,調查和研究是兩個環節。對事物進行觀察、瞭解、收集各種資料和素材,進行感性認識的過程,實質是調查。在此基礎上,進行理性分析、抽象、概括、整理、歸納、昇華,這才能叫研究。一、開展調查研究的重要性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進行調查研究的條件、內容、手段、工作都發生了新的變化,但調查研究在黨的決策工作和全部領導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僅絲毫沒改變,而且顯得更為重要。特別是在複雜的形勢和繁重的任務面前,要提高領導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強決策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必須重視調查研究。只有透過調查研究,認清事物本質,才能正確認識改革開放面臨的新任務,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只有透過調查研究,才能提高統攬全域性、駕御局勢的能力;只有透過調查研究,才能瞭解群眾需要,掌握群眾的願望,把好事辦在群眾心坎上;只有透過調查研究,才能提高領導能力和決策水平,實現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一)從大的方面講,調查研究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要求,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切真知灼見都來源於社會實踐,任何真理都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調查研究是一項重要的實踐活動,只有透過調查研究,才能瞭解事物的現狀、性質和發展趨勢,準確地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我們黨歷來重視調查研究,不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強調要紮紮實實搞好調查研究。毛澤東同志講過一句名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就是解決問題”;鄧小平同志提出:“離開調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領導者也不可能進行正確的領導”;江澤民同志強調:“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更沒有決策權”。毛澤東同志對中國革命的性質、任務和特點的認識,不是到書本里面去找,而是到現實中去找。他親自調查,親自動筆,寫出了影響深遠的《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論十大關係》等重要文章,他的調查研究活動,貫穿於他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整個過程之中,在調查的廣度和深度上都是罕見的。正是有了這種深入的調查研究為基礎,他才能夠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領導黨和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鄧小平同志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認真調查總結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和偉大創造,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使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是新時期黨的性質、宗旨的新概括,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要知道群眾想什麼,需什麼,盼什麼。要了解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從而知民心、順民意、解民困,就必須深入調查研究。我們的黨和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是為人民謀利益的,要真正服務好人民,真正為人民謀利益,就要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瞭解社情,吃透民意。只有全面瞭解了社情,準確吃透了民意,我們的決策、政策和各項工作才不會失誤,才能有效地達到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益的目的。透過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調查研究,一方面可以加強和密切黨委、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絡,溝通各方面人士的思想,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心同德,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推動先進文化做出貢獻;另一方面可以將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及時反映給黨委、政府,使黨委政府制定的方針、政策更能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更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二)從調查研究的本質和現實意義講,是服務決策、服務工作,推進科學決策和各項工作的有力保障。一是做出決策靠調查研究。無論是改革措施的研究制定,還是經濟發展、幹部管理等工作思路的形成和各項措施的出臺,都要深入調查、摸清情況、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毛澤東同志指出:“指揮員的正確的部署來源於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於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於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於各種偵察材料的聯貫起來的思索”。二是落實決策靠調查研究。一個地方、一個部門落實決策是否有力有效,就在於對本地區、本部門的情況是否做到了心中有數,判斷是否準確,執行是否正確。如果對實際情況不作深入的調查分析,若明若暗,情況不明決心大,一味從“本本”出發,或者簡單地照抄照轉,都會使工作發生失誤,甚至對事業造成損失。我們要始終牢記這樣一條道理:實現正確的領導,取決於科學的決策;科學的決策,有賴於對客觀實際全面準確的瞭解;對實際情況的瞭解和把握,有賴於深入周密地調查研究。三是修正決策靠調查研究。任何如何開展好調查研究工作第2頁決策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歷史條件發生了變化,決策也要隨之而變。這種變化,必須建立在對變化了的新情況的全面瞭解和把握上。修正決策,必須堅持調查研究,使自己的工作始終處於主動而又有力的地位。二、如何開展調查研究(一)調查研究的內容調查研究工作根據內容可分為綜合型調查研究、重點調查研究、政策性調查研究、臨時事件的調查研究。1、綜合型調查研究是指在一定範圍內,一定時間內,對所要調查的物件的基本情況進行全面的、綜合性的調查研究。這種調查研究的目的在於透過對這些地區、部門或單位全面情況的掌握和分析,找出主要問題,制定全面的、有利於全域性發展的總體方案。這樣的調查研究一般涉及面廣,內容多。基本情況的調查研究是基礎調查研究,是辦公室工作最基本的內容。只有對基本情況摸得清,分析研究得透,為領導決策提供的參考意見才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正確性。2、重點調查研究一般的形式有專題型調查研究和典型型調查研究。一是專題型調查研究,是相對於綜合型調查研究而言的,是針對某一問題,特別是當前迫切需要了解和解決的問題而進行的,不是以人或單位為物件。它要求把點和麵上的情況結合起來分析,這樣才容易使調查研究有深度,分析問題針對性強。如關於工業企業資金嚴重短缺問題的調查等。二是典型型調查研究。同專題型調查研究相比,主要是調查研究的物件不同。專題型調查研究主要是以問題為物件,而典型型調查研究則是以單位、人為物件。這種調查研究主要是根據調查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在對一定範圍的事物總體進行初步分析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選擇有代表性的單位或人作為典型,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藉以由此及彼地認識所要調查事物的總體情況和發展變化規律。典型調查研究以客觀事物的個性與共性辯證統一的原理為方法論基礎,物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結果具有說明一般、指導全域性的作用。由於調查物件數量較少,可以集中時間和力量對典型單位或人進行深入系統的調查,從而比較深刻地認識問題。進行典型調查研究,最重要的是選好典型。怎樣選點?人們從實踐中總結概括出了“擇中選點法”、“劃類選點法”、“擇優擇劣法”等有效方法。典型調查研究的缺點是容易帶有偶然性和侷限性。因此,典型調查一般是和綜合型調查研究配合進行。這樣既可保證調查研究的全面性和客觀性,又能保證其深刻和說服力。3、政策性調查研究政策性調查研究一般分為宏觀發展戰略型和微觀區域性型。宏觀發展戰略調查研究主要是針對未來中長期發展戰略而進行的。透過宏觀發展戰略調查研究,能夠為一個較大範圍的地區或系統制定宏觀戰略規劃,進行全域性性的部署,確立長遠目標,做出重大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宏觀發展戰略調查研究一般投入的人力、物力較多,因此在組織上應有統一的領導,即出一個部門或領導牽頭主持,組織有關方面的人員參加,分片分組調查。調查完後,統一彙總情況,統一分析研究。這樣的調查研究由於調查的面寬,人員多,可靠性也較大,一般在宏觀決策部門採用得多。微觀區域性調查研究主要是著眼於前面臨的區域性性的,並且相對獨立的問題,調查的範圍比較小,問題比較單一,如透過對一個單位的調查研究,比較豐富地掌握這個單位的情況,找出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微觀局調查研究可以為宏觀發展戰略調查研究提供具體詳盡的參考資料。4、對事件的調查研究即在某一事件發生之後,為儘快瞭解事件發生、發展的情況所進行的調查研究,這樣的調查研究突發性強,時間緊,因此要求調查者必須深入現場,直接向事件的當事人或目睹者瞭解情況。如某地區遭受嚴重洪災,就應該馬上派出人員對該地區遭災情況進行調查瞭解,很快調查清楚情況,並上報領導,同時提出應該採取的措施,供領導參考。(二)調查研究工作的程式調查研究是一項複雜又艱鉅的工作,邏輯性條理性很強,因此,應該有它自己的程式,調查研究的過程是瞭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一過程也就形成了調查研究應該遵循的基本程式,這就是:準備工作、瞭解情況、分析研究和綜合提練。1、準備工作和了解情況首先是調查目的準備。調查研究是有目的而進行的。在起始調查研究之前,就應該對本次調查研究的動機,意圖和任務有充分的正確的理解,每次調查研究之前,必須吃透調查研究的目的,搞清下去調查什麼,研究什麼,當然,目的準備不是讓調查者鑽領導的框框,目的準備只能是下去調查研究的一個方向,不應成為調查研究的結論要求。其次是調查物件的準備。在確定調查研究的任務之後,就要對調查物件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成果和目標要求,如萌芽期,就是事物發展初期,調查的目標要求是講清其性質和發展方向,指出應肯定還是否定即可,不應確定總結經驗的目標。生長期,就是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已經清楚,應當講如何使它進一步發展,即主要講思路、講措施、成熟明,應當講如何使它進一步完善提高。只有目標明確具體,才能事半功倍,避免無效勞動。第三是知識準備。調查研究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如果調查研究者本身對某一問題沒有較深的知識,就不可能做好對這個問題的調查研究。調查研究前,認真學習有關理論和上級有關方針、政策、指示以及有關業務知識,是十分必要的。透過學習,可以明確調查研究的方向,掌握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提高思想政策水平。做好與調查內容、調查物件有關的材料收集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前人已有的調研成果,以免重複勞動,浪費時間和精力。當然,這些知識是不可能在調查研究之前就一下子全部掌握的,主要還是要在平時的工作中注意積累掌握,到了臨近調查研究時的再熟悉一次。知識的準備一般從三個方面來做:一是學習和掌握與調查研究的內容有關的上級規定、制度等檔案;二是傳閱有關研究成果和報刊資料;三是學習和掌握與調查研究有關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第四是組織準備。調查研究是一種開放型工作,除一些極單純的問題接觸人少以外,一般的調查研究涉及的人員都比較多。因此,必須做好組織準備工作。一方面是調查研究人員的組織準備工作。根據調查研究的任務大小,確定參與人數。如果一個單位承擔難以完成,可以聯合其他單位一起搞。如果參與調查研究的單位和人員比較多,就必須首先確定牽頭單位和負責人,然後根據人員多少和素質確定分組,並對調查的時間、步驟、方法、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以及調查研究的經費、交通工具等作出詳細計劃。另一方面是調查物件的組織準備工作。一般的調查研究都是上級對下的,因此調查者可以提前向被調查單位提出調查提綱要求,以便調查物件有充分準備。被調查單位一般應根據調查提綱和要求,對調查物件進行安排組織,比如什麼時間、什麼人參加座談會,什麼時間現場參觀等。在組織調查物件時,應特別注意不要史挑選報喜的人,而把那些有頭腦、平時愛報憂、甚至持不同政見者排除在外,即使有些人的意見不順耳,是錯誤的,但聽一聽,分析分析,使問題更加明確,還是有好處的。準備工作完成之後,就可進入調查階段了。瞭解情況是整個調查研究工作的基礎,情況吃得透,問題摸得準,就為整個調查研究工作打好了好的基礎,在這個階段,應該儘可能地接觸有關人員,儘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第一手資料。掌握的情況越多,對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就越有利。2、分析研究和綜合提練其實,這在調查瞭解情況的階段就開始了,因為在收集情況時,不可能像是錄音機一樣不用費腦子,而是一邊聽情況,一邊就開始分析研究了。分析研究是瞭解情況階段的昇華。瞭解情況階段的工作,只有透過分析研究才能成為成果。這一階段包括:一是調查報告提綱的準備,二是調查報告的寫作。經過分析研究階段,對問題的認識就更清楚了,但這並不是調查研究的結束,還要經過一個綜合提練階段,即對存在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這是調查研究的關鍵,因為調查研究的目的就是為解決問題。在綜合分析中,要有步驟地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從調查材料中剖析事物的本質,找準主要矛盾,確定所有提出和回答的中心問題;二是用聯絡和發展的觀點,找出帶規律的東西,並沿著這個規律研究得出有關的一系列基本觀點;三是再按照這些基本觀點,從調查材料中找出最有說服力的事實,進一步加以論證,使觀點和材料統一起來。(三)調查研究工作的方法是指調查的途徑、手段。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現在的調查研究除了採用傳統的方法外,又創造出了許多新的科學方法。1、會議調查法和實地觀察法會議調查法。是調查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召集一些瞭解詳細情況的同志,用座談或討論的形式,請他們談談某些問題的情況和他們對此問題的認識,提出建設性意見。開調查會的好處是可以在短時間內瞭解到比較詳細的情況,效率比較高,而且由於參加會議的同志是比較熟悉情況的,因此掌握的材料會比較可靠。開調查會一般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選定適合參加調查的人員。參加調查會的人員應是熟悉情況的同志。如果對情況不熟悉,就不可能談出真實的情況來,甚至會把調查者引向事物的反面。二是參加調查會的人員應儘可能挑選各個層次、各個行業或部門、不同年齡的人員,這樣便於更廣泛地瞭解各方面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三是調查會要有活潑、暢所欲言的氛,主持調查會的同志要善於用坦誠的態度、民主的作風、輕鬆的語言、活潑的手勢等談話藝術,解除與會者的緊張心理,引導大家展開討論。四是根據不同的情況,確定調查會的規模大小以及分幾次開還是一次開。有時事情情況較複雜,發言人較多,可以分開兩次或多次,讓參加座談的人員都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有時由於一些領導或權威人士的參加可能會使參加調查的同志緊張或拘束,不利於發表意見,主持人就可以分層次召開或個別徵求領導及權威人士的意見。五是將調查的內容提前告訴參加會議的人員,請他們提前做好準備,防止調查會開始才提出議題的做法。實地觀察法。是指調查者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或者藉助科學的工具和手段,直接考察正在發生的經濟或社會現象。實地觀察法是蒐集非語言行為資料的首選方法。實地觀察法的主要優點是,調查者能夠在實地直接感和客觀物件,所獲取的是直接的、生動的、具體的感性認識,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但實地觀察法所觀察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現象或外部聯絡,帶有一定的偶然性。2、文獻調查法和民意調查法文獻調查法。是指透過對文獻的蒐集和摘取,以獲得關於調查物件的資訊。文獻是指記錄知識的資訊資料,是調查資料的重要來源。對於社會現象的歷史演變及發展趨勢的研究等,文獻資料就可能成為首要的資料來源。文獻調查法的目的作用,在於充分了解事物的背景與概貌,以探求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文獻調查法往往是一種先行的調查方法。一般只能作為調查的先導,而不能作為調查結論的現實依據。民意測驗是一種充分體現民主精神的調查方法,可以充分了解群眾對某問題的態度和意見。民意測驗一般採取兩種形式:一是走訪調查。調查者透過抽樣法,選定一定數量的調查物件,透過同他們面談或電話聯絡等,瞭解他們的真實思想和意見。這種方式可以瞭解到與調查內容相關的其他內容。其缺點是容易使被調查者產生一些拘束,不願談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來。民意測驗選的物件越多,瞭解到的情況就越接近真實,民意測驗挑選物件時應注意不要單調地選一種人,而應從年齡、職業、收入、政治面貌、種族、性別等不同的方面選出不同的人來,這樣才能保證民意測驗的廣泛性和真實性。二是書面調查。一般採取無記名方式,調查者提出一些題目或調查內容,透過卡片、信函和問卷等書面形式分發給一定數量的群眾,由群眾自願填寫,然後收回,進行統計分析,由於採取無記名方式,群眾沒有任何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壓力,可以無所顧忌地把自己的真實想法提出來,因此這種方式可以瞭解到群眾真實的心理和看法,對改進工作很有幫助,而且由於這種調查面廣,增加了解調查的材料。3、訪談調查法和資料調查法訪談調查法。是指調查者與被訪者透過口頭交談的方式瞭解調查物件情況的方法。訪談調查法要求訪談者不僅要做法訪談前的各項準備工作,而且要善於進行人際交往,與被訪談者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和一定的感情,熟練地掌握訪談中的提問、引導等技巧,並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適當的方式進行面談。資料調查法。即透過收集有關現成的書面資料,查閱各種歷史檔案,進行調查研究。這種方式簡單易行,尤其對於不容易接觸的東西或地方,透過這種方式就能獲得一定的情況,資料調查法的缺點是收集到的資料是第二手資料,有時會由於其記錄者的水平問題,使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受到影響,因此進行資料調查時,要認真核對資料,儘可能地掌握完整的資料。4、統計調查法和實驗調查法統計調查法。是利用固定統計報表的形式,把下邊的情況反映上來,透過分析而進行的一種常用的調查研究方法由於統計報表的內容是比較固定的,因此可能透過報表分析出某項事物的發展軌跡和未來走勢,如透過每月報表,可以分析出某個企業逐月產值完成情況,並能分析出比上年同期增減情況,還可預測出下一步的趨勢。運用統計調查法,應注意幾點:一是統計口徑要統一,否則是不可比的;二是應以統計部門的數字為準,否則分析的依據難免有誤;三是報表分析和實際實際調查相結合,不能就報表進行單純分析,如對產值大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報表中難以反映出來,只有透過實際調查才能形成完整概念。實驗調查法。是指經過特殊安排,適當控制某些條件,使一定的社會現象發生,以提示其產生原因或規律的方法。其特點是:控制某種條件,較準確地瞭解有關現象的變化,深刻地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實驗能否達到預期的目的,很大程度取決於能否有效地控制實驗過程,尤其是取決於對實驗因素的控制和對非實驗因素的控制,實驗調查法通常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達到一定的理論目的,即檢驗一定的假設;二是可以達到一定的實踐目的,即對新的政策、措施或社會形態的合理性進行檢驗。5、綜合歸納法和問卷調查法辦公室工作人員在調查研究中可能會接觸到很多零碎繁雜的情況,如果把這些情況不加整理地全給領導端上來,就不能達到整體研究的目的,因此,必須對這些情況加以整理,整理的辦法之的就是綜合歸納法,所謂綜合歸納法就是把研究物件的各個部門、各個方面和各種因素聯絡起來考慮,透過考慮得到普遍性的、有規律的東西,形成多樣性的統一,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綜合歸納法是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並不是事物各個方面的各個部門的簡單相加。綜合歸納離不開分析研究。問卷調查法,是指調查者運用統一設計的問卷並選定一定數量的調查物件瞭解情況或徵詢意見的方法。這種方法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同時進行大範圍的調查,調查資料便於彙總整理和分析,資料較為可靠,能夠用較小的人力物力消耗收到比較大的效果。6、回溯分析法和典型調查法回溯分析法一般用在對某項決策效果的調查研究中,即在某項決策面臨失效的情況必須重新決策時,就需要對原有決策的產生背景及決策本身進行客觀分析,找出失誤產生過程的原因,在此基礎上糾正失誤。回溯分析一般採取兩種方法,一是從原有決策的起點開始,一步一步按事物發展順序來進行,透過對當時決策背景、決策實施的每一步的演示,找出問題的癥結。二是從決策的結果開始,倒著一步一步地進行分析,先擺出失誤的後果,然後找出引起失誤的原因,再找出更深層次的原因,直到找出最終的原因。回溯分析必須以充分的事實說話,不能想當然搞假設推理。典型調查法,是指在定範圍內選具有代表性的特定物件進行調查的方法。這是調查中經常使用的方法,雖然是選擇部門物件進行調查,但這些物件具有代表性,能夠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徵,所以也能夠達到認識事物總體的目的。典型調查必須注意物件的選擇,如選擇的物件不具有代表性,那麼就很難得到對事物整體的正確認識。這就要求調查者根據調查的目的要求,詳細瞭解所有調查物件的概況,認真加以分析比較,從中選擇出具有代表性的物件,只有這樣調查才能具有全面的代表意義。以上介紹的調查研究的方法,只是一般常用的方法。這些方法在調查研究中使用時,並不是單一運用的,而是互相交錯運用的。因此,辦公室人員應在調查研究工作中靈活運用。三、如何提高調查研究水平剛就如何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已談了很多,大家也有很深的體會,那麼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調研水平,這裡,結合平時的感受,我用古人的幾句詩來談談我的一些認識。第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要強內功。我感到搞調查研究有三個方面非常重要,就是“三懂”:首先要懂政策。只有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和深厚的理論功底,掌握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工作路線、方針、政策,並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分析、研究問題,才能提高調查研究的準確性、科學性。如果不懂政策,我們就會無的放矢,說不定政策早出臺了,我們還在研究,這樣的成果就成了“馬後炮”。其次,要懂人。俗語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這說明人的思想、心理、性情、性格,千差萬別。搞調研工作,要學會懂人、學會了解被調研的物件,這就要求我們要廣泛涉獵我們工作範圍內的各方面的專業知識,否則,在調研中就會出現答非反問,難入正題現象。所以,科學文化知識、社會學、心理學、人才學、管理學等等方面都要涉獵一些。透過學習,切實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並自覺貫徹於調查研究的全過程。第三,要懂寫作。調查研究後,對於調研結果,需要用調研文章把它反映出來,這就要求從事調研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定作水平。第二,“不畏浮雲遮眼望,自緣身在最高層”,要站得高。要明確調查研究的目的。我們進行調查研究的目的就是確保工作符合實際、沿著正確的軌道執行。因此,搞好調查研究的前提是要明確調研的目的是什麼,如果目的不明,就是無效勞動,無事找事,無病呻吟。因此我們在調研之前,首先要對研究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發揮什麼作用心中有數,而不單為了完成任務寫篇文章。站得高,有三個方面非常重要。第一,重點要明。就是要明確調研的重點,要緊緊圍繞工作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要注意新出現的關係全域性的苗頭性問題,做好超前調查研究,把矛盾和問題消解在萌芽狀態。第二,立意要高。立意對調研工作成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意在筆先”,即立意(主題)要在調研之前就應明確,操筆為文,連立意也不明確,那就很難下筆。明朝黃子肅在《詩法》中說:“意者,一身之主也”。立意制約著文章的內容、思想。立意是文章的靈魂,沒有立意或立意不明確,形成的調研結果就會是現象的羅列、材料的堆砌。在調查研究中要善於抓住第一材料,然後經過科學的提煉、概括和總結,從中找出帶規律性的東西,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方法,用以指導實際工作。第三,煉意要深。也就是提煉主題,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質。中國古人認為發現“意”後,還要從大量的材料中下苦功夫求得其精,稱之為“煉意”。煉意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金百鍊則雜氣而精光發”,“意”須百鍊才能除掉雜質。拿現代語說,就是確立主題後,還要提煉主題,要從事實材料中提煉出符合事物規律的認識。立意是事實材料的客觀性和作者的主觀性相統一的產物。而煉意則是實現統一的手段,是在豐富的材料基礎上進行概括實現的。是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由現象達到本質的認識。
調查研究實質是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也是認識事物的一個過程。所謂調查研究就是透過一定的途徑和方法,對客觀事物進行觀察瞭解,以獲得關於客觀事物的各種材料,在此基礎上,人們對所獲得的材料進行科學處理,以獲得關於客觀規律的認識。嚴格地說,調查和研究是兩個環節。對事物進行觀察、瞭解、收集各種資料和素材,進行感性認識的過程,實質是調查。在此基礎上,進行理性分析、抽象、概括、整理、歸納、昇華,這才能叫研究。一、開展調查研究的重要性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進行調查研究的條件、內容、手段、工作都發生了新的變化,但調查研究在黨的決策工作和全部領導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僅絲毫沒改變,而且顯得更為重要。特別是在複雜的形勢和繁重的任務面前,要提高領導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強決策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必須重視調查研究。只有透過調查研究,認清事物本質,才能正確認識改革開放面臨的新任務,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只有透過調查研究,才能提高統攬全域性、駕御局勢的能力;只有透過調查研究,才能瞭解群眾需要,掌握群眾的願望,把好事辦在群眾心坎上;只有透過調查研究,才能提高領導能力和決策水平,實現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一)從大的方面講,調查研究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要求,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切真知灼見都來源於社會實踐,任何真理都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調查研究是一項重要的實踐活動,只有透過調查研究,才能瞭解事物的現狀、性質和發展趨勢,準確地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我們黨歷來重視調查研究,不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強調要紮紮實實搞好調查研究。毛澤東同志講過一句名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就是解決問題”;鄧小平同志提出:“離開調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領導者也不可能進行正確的領導”;江澤民同志強調:“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更沒有決策權”。毛澤東同志對中國革命的性質、任務和特點的認識,不是到書本里面去找,而是到現實中去找。他親自調查,親自動筆,寫出了影響深遠的《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論十大關係》等重要文章,他的調查研究活動,貫穿於他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整個過程之中,在調查的廣度和深度上都是罕見的。正是有了這種深入的調查研究為基礎,他才能夠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領導黨和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鄧小平同志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認真調查總結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和偉大創造,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使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是新時期黨的性質、宗旨的新概括,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要知道群眾想什麼,需什麼,盼什麼。要了解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從而知民心、順民意、解民困,就必須深入調查研究。我們的黨和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是為人民謀利益的,要真正服務好人民,真正為人民謀利益,就要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瞭解社情,吃透民意。只有全面瞭解了社情,準確吃透了民意,我們的決策、政策和各項工作才不會失誤,才能有效地達到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益的目的。透過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調查研究,一方面可以加強和密切黨委、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絡,溝通各方面人士的思想,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心同德,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推動先進文化做出貢獻;另一方面可以將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及時反映給黨委、政府,使黨委政府制定的方針、政策更能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更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二)從調查研究的本質和現實意義講,是服務決策、服務工作,推進科學決策和各項工作的有力保障。一是做出決策靠調查研究。無論是改革措施的研究制定,還是經濟發展、幹部管理等工作思路的形成和各項措施的出臺,都要深入調查、摸清情況、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毛澤東同志指出:“指揮員的正確的部署來源於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於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於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於各種偵察材料的聯貫起來的思索”。二是落實決策靠調查研究。一個地方、一個部門落實決策是否有力有效,就在於對本地區、本部門的情況是否做到了心中有數,判斷是否準確,執行是否正確。如果對實際情況不作深入的調查分析,若明若暗,情況不明決心大,一味從“本本”出發,或者簡單地照抄照轉,都會使工作發生失誤,甚至對事業造成損失。我們要始終牢記這樣一條道理:實現正確的領導,取決於科學的決策;科學的決策,有賴於對客觀實際全面準確的瞭解;對實際情況的瞭解和把握,有賴於深入周密地調查研究。三是修正決策靠調查研究。任何如何開展好調查研究工作第2頁決策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歷史條件發生了變化,決策也要隨之而變。這種變化,必須建立在對變化了的新情況的全面瞭解和把握上。修正決策,必須堅持調查研究,使自己的工作始終處於主動而又有力的地位。二、如何開展調查研究(一)調查研究的內容調查研究工作根據內容可分為綜合型調查研究、重點調查研究、政策性調查研究、臨時事件的調查研究。1、綜合型調查研究是指在一定範圍內,一定時間內,對所要調查的物件的基本情況進行全面的、綜合性的調查研究。這種調查研究的目的在於透過對這些地區、部門或單位全面情況的掌握和分析,找出主要問題,制定全面的、有利於全域性發展的總體方案。這樣的調查研究一般涉及面廣,內容多。基本情況的調查研究是基礎調查研究,是辦公室工作最基本的內容。只有對基本情況摸得清,分析研究得透,為領導決策提供的參考意見才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正確性。2、重點調查研究一般的形式有專題型調查研究和典型型調查研究。一是專題型調查研究,是相對於綜合型調查研究而言的,是針對某一問題,特別是當前迫切需要了解和解決的問題而進行的,不是以人或單位為物件。它要求把點和麵上的情況結合起來分析,這樣才容易使調查研究有深度,分析問題針對性強。如關於工業企業資金嚴重短缺問題的調查等。二是典型型調查研究。同專題型調查研究相比,主要是調查研究的物件不同。專題型調查研究主要是以問題為物件,而典型型調查研究則是以單位、人為物件。這種調查研究主要是根據調查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在對一定範圍的事物總體進行初步分析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選擇有代表性的單位或人作為典型,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藉以由此及彼地認識所要調查事物的總體情況和發展變化規律。典型調查研究以客觀事物的個性與共性辯證統一的原理為方法論基礎,物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結果具有說明一般、指導全域性的作用。由於調查物件數量較少,可以集中時間和力量對典型單位或人進行深入系統的調查,從而比較深刻地認識問題。進行典型調查研究,最重要的是選好典型。怎樣選點?人們從實踐中總結概括出了“擇中選點法”、“劃類選點法”、“擇優擇劣法”等有效方法。典型調查研究的缺點是容易帶有偶然性和侷限性。因此,典型調查一般是和綜合型調查研究配合進行。這樣既可保證調查研究的全面性和客觀性,又能保證其深刻和說服力。3、政策性調查研究政策性調查研究一般分為宏觀發展戰略型和微觀區域性型。宏觀發展戰略調查研究主要是針對未來中長期發展戰略而進行的。透過宏觀發展戰略調查研究,能夠為一個較大範圍的地區或系統制定宏觀戰略規劃,進行全域性性的部署,確立長遠目標,做出重大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宏觀發展戰略調查研究一般投入的人力、物力較多,因此在組織上應有統一的領導,即出一個部門或領導牽頭主持,組織有關方面的人員參加,分片分組調查。調查完後,統一彙總情況,統一分析研究。這樣的調查研究由於調查的面寬,人員多,可靠性也較大,一般在宏觀決策部門採用得多。微觀區域性調查研究主要是著眼於前面臨的區域性性的,並且相對獨立的問題,調查的範圍比較小,問題比較單一,如透過對一個單位的調查研究,比較豐富地掌握這個單位的情況,找出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微觀局調查研究可以為宏觀發展戰略調查研究提供具體詳盡的參考資料。4、對事件的調查研究即在某一事件發生之後,為儘快瞭解事件發生、發展的情況所進行的調查研究,這樣的調查研究突發性強,時間緊,因此要求調查者必須深入現場,直接向事件的當事人或目睹者瞭解情況。如某地區遭受嚴重洪災,就應該馬上派出人員對該地區遭災情況進行調查瞭解,很快調查清楚情況,並上報領導,同時提出應該採取的措施,供領導參考。(二)調查研究工作的程式調查研究是一項複雜又艱鉅的工作,邏輯性條理性很強,因此,應該有它自己的程式,調查研究的過程是瞭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一過程也就形成了調查研究應該遵循的基本程式,這就是:準備工作、瞭解情況、分析研究和綜合提練。1、準備工作和了解情況首先是調查目的準備。調查研究是有目的而進行的。在起始調查研究之前,就應該對本次調查研究的動機,意圖和任務有充分的正確的理解,每次調查研究之前,必須吃透調查研究的目的,搞清下去調查什麼,研究什麼,當然,目的準備不是讓調查者鑽領導的框框,目的準備只能是下去調查研究的一個方向,不應成為調查研究的結論要求。其次是調查物件的準備。在確定調查研究的任務之後,就要對調查物件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成果和目標要求,如萌芽期,就是事物發展初期,調查的目標要求是講清其性質和發展方向,指出應肯定還是否定即可,不應確定總結經驗的目標。生長期,就是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已經清楚,應當講如何使它進一步發展,即主要講思路、講措施、成熟明,應當講如何使它進一步完善提高。只有目標明確具體,才能事半功倍,避免無效勞動。第三是知識準備。調查研究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如果調查研究者本身對某一問題沒有較深的知識,就不可能做好對這個問題的調查研究。調查研究前,認真學習有關理論和上級有關方針、政策、指示以及有關業務知識,是十分必要的。透過學習,可以明確調查研究的方向,掌握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提高思想政策水平。做好與調查內容、調查物件有關的材料收集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前人已有的調研成果,以免重複勞動,浪費時間和精力。當然,這些知識是不可能在調查研究之前就一下子全部掌握的,主要還是要在平時的工作中注意積累掌握,到了臨近調查研究時的再熟悉一次。知識的準備一般從三個方面來做:一是學習和掌握與調查研究的內容有關的上級規定、制度等檔案;二是傳閱有關研究成果和報刊資料;三是學習和掌握與調查研究有關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第四是組織準備。調查研究是一種開放型工作,除一些極單純的問題接觸人少以外,一般的調查研究涉及的人員都比較多。因此,必須做好組織準備工作。一方面是調查研究人員的組織準備工作。根據調查研究的任務大小,確定參與人數。如果一個單位承擔難以完成,可以聯合其他單位一起搞。如果參與調查研究的單位和人員比較多,就必須首先確定牽頭單位和負責人,然後根據人員多少和素質確定分組,並對調查的時間、步驟、方法、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以及調查研究的經費、交通工具等作出詳細計劃。另一方面是調查物件的組織準備工作。一般的調查研究都是上級對下的,因此調查者可以提前向被調查單位提出調查提綱要求,以便調查物件有充分準備。被調查單位一般應根據調查提綱和要求,對調查物件進行安排組織,比如什麼時間、什麼人參加座談會,什麼時間現場參觀等。在組織調查物件時,應特別注意不要史挑選報喜的人,而把那些有頭腦、平時愛報憂、甚至持不同政見者排除在外,即使有些人的意見不順耳,是錯誤的,但聽一聽,分析分析,使問題更加明確,還是有好處的。準備工作完成之後,就可進入調查階段了。瞭解情況是整個調查研究工作的基礎,情況吃得透,問題摸得準,就為整個調查研究工作打好了好的基礎,在這個階段,應該儘可能地接觸有關人員,儘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第一手資料。掌握的情況越多,對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就越有利。2、分析研究和綜合提練其實,這在調查瞭解情況的階段就開始了,因為在收集情況時,不可能像是錄音機一樣不用費腦子,而是一邊聽情況,一邊就開始分析研究了。分析研究是瞭解情況階段的昇華。瞭解情況階段的工作,只有透過分析研究才能成為成果。這一階段包括:一是調查報告提綱的準備,二是調查報告的寫作。經過分析研究階段,對問題的認識就更清楚了,但這並不是調查研究的結束,還要經過一個綜合提練階段,即對存在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這是調查研究的關鍵,因為調查研究的目的就是為解決問題。在綜合分析中,要有步驟地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從調查材料中剖析事物的本質,找準主要矛盾,確定所有提出和回答的中心問題;二是用聯絡和發展的觀點,找出帶規律的東西,並沿著這個規律研究得出有關的一系列基本觀點;三是再按照這些基本觀點,從調查材料中找出最有說服力的事實,進一步加以論證,使觀點和材料統一起來。(三)調查研究工作的方法是指調查的途徑、手段。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現在的調查研究除了採用傳統的方法外,又創造出了許多新的科學方法。1、會議調查法和實地觀察法會議調查法。是調查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召集一些瞭解詳細情況的同志,用座談或討論的形式,請他們談談某些問題的情況和他們對此問題的認識,提出建設性意見。開調查會的好處是可以在短時間內瞭解到比較詳細的情況,效率比較高,而且由於參加會議的同志是比較熟悉情況的,因此掌握的材料會比較可靠。開調查會一般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選定適合參加調查的人員。參加調查會的人員應是熟悉情況的同志。如果對情況不熟悉,就不可能談出真實的情況來,甚至會把調查者引向事物的反面。二是參加調查會的人員應儘可能挑選各個層次、各個行業或部門、不同年齡的人員,這樣便於更廣泛地瞭解各方面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三是調查會要有活潑、暢所欲言的氛,主持調查會的同志要善於用坦誠的態度、民主的作風、輕鬆的語言、活潑的手勢等談話藝術,解除與會者的緊張心理,引導大家展開討論。四是根據不同的情況,確定調查會的規模大小以及分幾次開還是一次開。有時事情情況較複雜,發言人較多,可以分開兩次或多次,讓參加座談的人員都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有時由於一些領導或權威人士的參加可能會使參加調查的同志緊張或拘束,不利於發表意見,主持人就可以分層次召開或個別徵求領導及權威人士的意見。五是將調查的內容提前告訴參加會議的人員,請他們提前做好準備,防止調查會開始才提出議題的做法。實地觀察法。是指調查者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或者藉助科學的工具和手段,直接考察正在發生的經濟或社會現象。實地觀察法是蒐集非語言行為資料的首選方法。實地觀察法的主要優點是,調查者能夠在實地直接感和客觀物件,所獲取的是直接的、生動的、具體的感性認識,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但實地觀察法所觀察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現象或外部聯絡,帶有一定的偶然性。2、文獻調查法和民意調查法文獻調查法。是指透過對文獻的蒐集和摘取,以獲得關於調查物件的資訊。文獻是指記錄知識的資訊資料,是調查資料的重要來源。對於社會現象的歷史演變及發展趨勢的研究等,文獻資料就可能成為首要的資料來源。文獻調查法的目的作用,在於充分了解事物的背景與概貌,以探求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文獻調查法往往是一種先行的調查方法。一般只能作為調查的先導,而不能作為調查結論的現實依據。民意測驗是一種充分體現民主精神的調查方法,可以充分了解群眾對某問題的態度和意見。民意測驗一般採取兩種形式:一是走訪調查。調查者透過抽樣法,選定一定數量的調查物件,透過同他們面談或電話聯絡等,瞭解他們的真實思想和意見。這種方式可以瞭解到與調查內容相關的其他內容。其缺點是容易使被調查者產生一些拘束,不願談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來。民意測驗選的物件越多,瞭解到的情況就越接近真實,民意測驗挑選物件時應注意不要單調地選一種人,而應從年齡、職業、收入、政治面貌、種族、性別等不同的方面選出不同的人來,這樣才能保證民意測驗的廣泛性和真實性。二是書面調查。一般採取無記名方式,調查者提出一些題目或調查內容,透過卡片、信函和問卷等書面形式分發給一定數量的群眾,由群眾自願填寫,然後收回,進行統計分析,由於採取無記名方式,群眾沒有任何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壓力,可以無所顧忌地把自己的真實想法提出來,因此這種方式可以瞭解到群眾真實的心理和看法,對改進工作很有幫助,而且由於這種調查面廣,增加了解調查的材料。3、訪談調查法和資料調查法訪談調查法。是指調查者與被訪者透過口頭交談的方式瞭解調查物件情況的方法。訪談調查法要求訪談者不僅要做法訪談前的各項準備工作,而且要善於進行人際交往,與被訪談者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和一定的感情,熟練地掌握訪談中的提問、引導等技巧,並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適當的方式進行面談。資料調查法。即透過收集有關現成的書面資料,查閱各種歷史檔案,進行調查研究。這種方式簡單易行,尤其對於不容易接觸的東西或地方,透過這種方式就能獲得一定的情況,資料調查法的缺點是收集到的資料是第二手資料,有時會由於其記錄者的水平問題,使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受到影響,因此進行資料調查時,要認真核對資料,儘可能地掌握完整的資料。4、統計調查法和實驗調查法統計調查法。是利用固定統計報表的形式,把下邊的情況反映上來,透過分析而進行的一種常用的調查研究方法由於統計報表的內容是比較固定的,因此可能透過報表分析出某項事物的發展軌跡和未來走勢,如透過每月報表,可以分析出某個企業逐月產值完成情況,並能分析出比上年同期增減情況,還可預測出下一步的趨勢。運用統計調查法,應注意幾點:一是統計口徑要統一,否則是不可比的;二是應以統計部門的數字為準,否則分析的依據難免有誤;三是報表分析和實際實際調查相結合,不能就報表進行單純分析,如對產值大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報表中難以反映出來,只有透過實際調查才能形成完整概念。實驗調查法。是指經過特殊安排,適當控制某些條件,使一定的社會現象發生,以提示其產生原因或規律的方法。其特點是:控制某種條件,較準確地瞭解有關現象的變化,深刻地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實驗能否達到預期的目的,很大程度取決於能否有效地控制實驗過程,尤其是取決於對實驗因素的控制和對非實驗因素的控制,實驗調查法通常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達到一定的理論目的,即檢驗一定的假設;二是可以達到一定的實踐目的,即對新的政策、措施或社會形態的合理性進行檢驗。5、綜合歸納法和問卷調查法辦公室工作人員在調查研究中可能會接觸到很多零碎繁雜的情況,如果把這些情況不加整理地全給領導端上來,就不能達到整體研究的目的,因此,必須對這些情況加以整理,整理的辦法之的就是綜合歸納法,所謂綜合歸納法就是把研究物件的各個部門、各個方面和各種因素聯絡起來考慮,透過考慮得到普遍性的、有規律的東西,形成多樣性的統一,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綜合歸納法是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並不是事物各個方面的各個部門的簡單相加。綜合歸納離不開分析研究。問卷調查法,是指調查者運用統一設計的問卷並選定一定數量的調查物件瞭解情況或徵詢意見的方法。這種方法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同時進行大範圍的調查,調查資料便於彙總整理和分析,資料較為可靠,能夠用較小的人力物力消耗收到比較大的效果。6、回溯分析法和典型調查法回溯分析法一般用在對某項決策效果的調查研究中,即在某項決策面臨失效的情況必須重新決策時,就需要對原有決策的產生背景及決策本身進行客觀分析,找出失誤產生過程的原因,在此基礎上糾正失誤。回溯分析一般採取兩種方法,一是從原有決策的起點開始,一步一步按事物發展順序來進行,透過對當時決策背景、決策實施的每一步的演示,找出問題的癥結。二是從決策的結果開始,倒著一步一步地進行分析,先擺出失誤的後果,然後找出引起失誤的原因,再找出更深層次的原因,直到找出最終的原因。回溯分析必須以充分的事實說話,不能想當然搞假設推理。典型調查法,是指在定範圍內選具有代表性的特定物件進行調查的方法。這是調查中經常使用的方法,雖然是選擇部門物件進行調查,但這些物件具有代表性,能夠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徵,所以也能夠達到認識事物總體的目的。典型調查必須注意物件的選擇,如選擇的物件不具有代表性,那麼就很難得到對事物整體的正確認識。這就要求調查者根據調查的目的要求,詳細瞭解所有調查物件的概況,認真加以分析比較,從中選擇出具有代表性的物件,只有這樣調查才能具有全面的代表意義。以上介紹的調查研究的方法,只是一般常用的方法。這些方法在調查研究中使用時,並不是單一運用的,而是互相交錯運用的。因此,辦公室人員應在調查研究工作中靈活運用。三、如何提高調查研究水平剛就如何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已談了很多,大家也有很深的體會,那麼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調研水平,這裡,結合平時的感受,我用古人的幾句詩來談談我的一些認識。第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要強內功。我感到搞調查研究有三個方面非常重要,就是“三懂”:首先要懂政策。只有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和深厚的理論功底,掌握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工作路線、方針、政策,並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分析、研究問題,才能提高調查研究的準確性、科學性。如果不懂政策,我們就會無的放矢,說不定政策早出臺了,我們還在研究,這樣的成果就成了“馬後炮”。其次,要懂人。俗語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這說明人的思想、心理、性情、性格,千差萬別。搞調研工作,要學會懂人、學會了解被調研的物件,這就要求我們要廣泛涉獵我們工作範圍內的各方面的專業知識,否則,在調研中就會出現答非反問,難入正題現象。所以,科學文化知識、社會學、心理學、人才學、管理學等等方面都要涉獵一些。透過學習,切實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並自覺貫徹於調查研究的全過程。第三,要懂寫作。調查研究後,對於調研結果,需要用調研文章把它反映出來,這就要求從事調研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定作水平。第二,“不畏浮雲遮眼望,自緣身在最高層”,要站得高。要明確調查研究的目的。我們進行調查研究的目的就是確保工作符合實際、沿著正確的軌道執行。因此,搞好調查研究的前提是要明確調研的目的是什麼,如果目的不明,就是無效勞動,無事找事,無病呻吟。因此我們在調研之前,首先要對研究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發揮什麼作用心中有數,而不單為了完成任務寫篇文章。站得高,有三個方面非常重要。第一,重點要明。就是要明確調研的重點,要緊緊圍繞工作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要注意新出現的關係全域性的苗頭性問題,做好超前調查研究,把矛盾和問題消解在萌芽狀態。第二,立意要高。立意對調研工作成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意在筆先”,即立意(主題)要在調研之前就應明確,操筆為文,連立意也不明確,那就很難下筆。明朝黃子肅在《詩法》中說:“意者,一身之主也”。立意制約著文章的內容、思想。立意是文章的靈魂,沒有立意或立意不明確,形成的調研結果就會是現象的羅列、材料的堆砌。在調查研究中要善於抓住第一材料,然後經過科學的提煉、概括和總結,從中找出帶規律性的東西,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方法,用以指導實際工作。第三,煉意要深。也就是提煉主題,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質。中國古人認為發現“意”後,還要從大量的材料中下苦功夫求得其精,稱之為“煉意”。煉意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金百鍊則雜氣而精光發”,“意”須百鍊才能除掉雜質。拿現代語說,就是確立主題後,還要提煉主題,要從事實材料中提煉出符合事物規律的認識。立意是事實材料的客觀性和作者的主觀性相統一的產物。而煉意則是實現統一的手段,是在豐富的材料基礎上進行概括實現的。是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由現象達到本質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