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yg影片君

    李建成手下文臣武將眾多,能讓王珪,魏徵這種相才,薛萬徹,羅藝這種將才甘心為其所用,可見其有識人用人之才。太子府能讓人才濟濟有“十八學士”的秦王府處於下風,最後不得不走上兵變的道路,說明李建成在政治手腕上不輸給李世民。只是心還不夠狠,沒有聽魏徵的殺李世民。大唐本身人才濟濟,有成就盛世的人才基礎。大亂之後人心思治,有成就盛世的人心基礎。手下優秀將領眾多,兵力強盛,有成就盛世的軍事基礎。而且大亂之後大治這也是歷史規律。

    李建成身邊的謀士不多,只有魏徵幾人。沒辦法,很多謀士都被李世民拉走了,這就說明,李建成還差點火候。李世民之所以開創了貞觀之治,與合理利用人才有很大關係。當時魏徵多次建議殺掉李世民,後來李建成死後,魏徵追隨了李世民,說話很直接。不過李世民不在乎,反而覺得這樣的人才可靠,我認為,李建成當了皇帝后,他說面臨的形勢是非常嚴峻的,要處理好,同時要能開創盛世,他的手段和魄力可能都比不上李世民。

  • 2 # 歷史影像庫

    我是這樣看待玄武門之變的李建成,希望拋磚引玉和大家共同探討。

    首先,玄武門事變之前,李世民的陣營可謂是能人無數,不管是在策劃過程中立下大功的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還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表現出色的尉遲恭、程咬金,都是當時數一數二的傑出人才。而反觀李建成這邊,就沒有那麼的“星光璀璨”了,不過,要說起來,李建成的身邊倒真有一個厲害的人物,那就是著名的諫臣魏徵。

    魏徵因為常常向李世民進諫而留名青史,其實最初,他是李建成帳下的幕僚。在李建成手下時,史料記載過“徵見太宗勳業日隆,每勸建成早為之所”,他勸說李建成早點把李世民調任到別處,以此來防備他造成威脅。不過,李建成卻並沒有把這一勸告聽到心裡去。

    等到玄武門之變後,魏徵只得感慨道:“皇太子若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其實,如果李建成按照魏徵的建議,將李世民調到外地,並削弱其兵權,那麼至少不會像玄武門之變一樣落得個輕鬆被殺的下場。除了魏徵,其實李建成帳下就沒有什麼可以和李世民智囊團相抗衡的人物了,從謀士、武將角度看,李建成都要弱上一些。

    其次,從風險冒險和收益的角度來看

    李建成當時的身份是太子,可以說如果不出意外,他就是下一任天子。所以李建成討厭風險,追求穩定。幹掉李世民這件事,對李建成來說風險太大。因為他不能只殺一個李世民,之後必須帶兵逼宮,發動政變,讓李淵下臺。李建成當太子當得好好的,憑什麼要去造反?就算一切都能成功,後世史書又會怎麼寫李建成呢

    而李世民呢,反正皇帝本來輪不到他做,所以冒風險對他來說不算什麼。中國歷史上不知有多少人為了爭奪皇帝寶座而甘願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李世民只是其中之一。至於後世的名聲,跟當皇帝相比,算不了什麼。所以李世民有動力發動玄武門之變。

    結語

    在玄武門之變前,李建成集團對李世民集團是佔據優勢的,但輸於大意,自信。從厚黑學來講,李建成不如李世民心狠。

  • 3 # 南柯一場夢

    玄武門之變,作為一場以斬首行動為主要戰術的軍事政變。這種行動本來就帶有很大的偶然性,比較老看一小撮人的武力。

    如果李建成運氣好,跑了,那勝利可能屬於他。但事實是李建成死了,尉遲恭提著建成和元吉的首級一出來,太子府和齊王府的將士立馬一鬨而散。

    如果李建成身邊也有個尉遲恭這樣的高手作保鏢,如果李世民的箭法或運氣稍差,沒能射殺太子和齊王,勝負真的未可知。玄武門之變恐怕就有其他可能了。

    那麼在玄武門之變中李建成的表現如何呢?

    玄武門之變影視劇圖片

    【李建成的才能與本領並不差勁】

    唐朝的太子李建成,由於李世民透過玄武門之變將李建成等殺害,所以後世在正史多對其進行醜化,實際上李建成論人品和能力絕不輸給李世民,當時李淵太原起兵就是李建成的計謀;而且李建成在抵擋突厥的進攻也立有赫赫戰功。

    最重要的是,李建成的為人讓人稱道,李建成比李世民年長十多歲,因為年齡差距較大的原因,李建成對弟弟李世民、李元吉有父親般的關愛,據說李世民小時候在水裡差點淹死,正是年長的哥哥李建成跳進水裡將弟弟救起。由此可見,李建成還是挺厲害的。

    【李建成是有底線的,而李世民不擇手段】

    李建成對自己的弟弟李世民是處於一種優柔寡斷的曖昧狀態。兩人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選手。李世民向來要麼不出手,一出手就是驚天動地,在軍事征服中就體現出來了。對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劉黑塔都是避戰,隨敵人怎麼挑事,然而一打就必滅之。

    所以玄武門之變的流行說法是,對別人來說是把腦袋別到褲腰帶上,按李世民的標準是水到渠成。

    因為玄武門一開打,李世民就直奔主題,直接挾持了李淵,然後殺了建成元吉。

    李建成影視劇形象

    【李建成下手不夠狠,不夠果斷】

    然而權力鬥爭總是無情的,隨著李建成被立為太子,李世民與哥哥的權力鬥爭也逐漸展開,在這場爭奪戰中太子李建成擁有明顯的優勢,他既有太子身份同時又得到弟弟李元吉的支援。

    在佔據有利態勢的情況下,齊王李元吉多次勸說哥哥李建成採取行動擊殺李世民,然而穩重且傳遞的李建成都予以拒絕,甚至是李元吉想要私自採取行動,也被知道訊息的李建成阻止。由此可見,李建成太優柔寡斷了。

    玄武門之變插圖

    【玄武門之變李建成中計才敗給李世民】

    因為沒有兵權、調不動軍隊,所以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可以動用的其實僅僅是數百家將。而太子府與齊王府的兵將多達數千人。

    玄武門之變,只是李世民採取卑鄙手段,暗中收買了玄武門守將常何,他本為李建成親信,為了讓建成和元吉二人入宮,他到父皇李淵面前誣告建成和元吉二人淫亂後宮,李淵於是下旨召二人入宮詰問,建成和元吉二人隧帶領少量人馬入宮與李世民對質,由於李建成不知常何被策反,還以為玄武門還是為自己人所把控,於是放心進入內宮。

    走不多時發現情況不對,於是建成元吉趕緊退回,李世民立即帶人追殺,這時已經聽到風聲的東宮和齊王衛隊立即趕來救援,奈何玄武門已經關閉,衛始終無法進入救援,結果建成元吉二人被殺,雖然李世民驚險的贏得了這場權力之爭,但手段讓人不齒。

    玄武門之變影視劇形象

    【總結】

  • 4 # 白桃魚棠

    玄武門事變並非一日之功所釀造,而是由來已久,兄弟倆為首的兩個集團明爭暗鬥。

    李世民手握軍權,南征北戰,屢立戰功,麾下將士十分擁護。

    李建成也不是善類,很多人都以為他毫無作為,其實大錯特錯,當年李淵攻佔長安城,李建成位居首功,此後滅稽湖,又被調派去鎮守蒲州,備戰突厥,後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居功至偉,同時他擅理朝政,由此深得其父李淵信任。

    《新唐書高祖本紀》有載:七月壬戌,秦王李世民討王世充,甲戌,皇太子屯於蒲州以備突厥。

    總而言之,李建成這個太子,前期攻克河西與長安等地時,首拿軍功,同時又表現出了足夠服眾的行政能力,使天下動盪時沒有受到外族突厥的侵擾,並非史書中所說的窩囊廢,近幾年也有很多為他平反的聲音,至於淫亂後宮,基本等同於莫須有的罪名。

    《舊唐書》卷六十四《隱太子建成傳》另有載:建成至(太原),高祖大喜,拜左將軍大都督,封隴西郡公,引兵略西河都,從平長安。

    由此可見,李建成並非無功無德,相反他在軍事上的才能更讓李淵非常欣喜,李世民之所以能一往無前的征伐各地,仰仗的絕非只有諸君,相反李建成的多次掩護功不可沒,可以說,沒有李建成坐鎮蒲州,阻斷突厥進軍中原的路線,切斷突厥與王世充的密謀,接近統一的李唐將會被分裂,從而陷入連年混戰不休的局面。

    玄武門之變前夜,李建成與李元吉的密謀大計,二人計劃向李淵進諫,要求調派李世民麾下的將士給李元吉前往邊境對抗突厥,以此削弱李世民麾下的精兵悍將,同時李元吉出征,當兄弟的李世民必須要踐行,雖然兄弟三人水火不容,但這些禮數仍然得遵守,此時建成二人聯合李淵對李世民進行打壓,東宮及李淵為首的皇權勢力已經對李世民秦王黨勢力佔據了壓倒性優勢,換句話說,時間拖的越久,李世民的地位就越岌岌可危,他已經在這場政治較量中處於下風,因此在這個重重壓力的時間節點上,迫使他必須要做出選擇,或者說應對之計。

    整個過程簡單而直接,房玄齡與長孫無忌等臣子的勸告,一方面讓心知大勢不利的李世民下定決心,另一方面揭開了父子三人面前的最後一道面紗,如若不先發制人,李世民勢必淪為政治相爭後的慘敗,如若再拖久時日,雙方之間更有可能會因為奪權而引發戰爭,屆時將影響整個國家的安穩。

    於是李世民提早計劃玄武門事變,因為玄武門前不得領兵而入內,然而守城將士對諸位皇子攜帶兵器入內則司空見慣,換句話說,玄武門前有律,凡入皇城者,皆不可佩戴兵器,然而三位皇子地位極其尊崇,攜帶兵器或各種物件入宮早已如常,李世民對此心知肚明,藉機佩戴兵器入內,果然未受到門前禁軍阻攔,更因他隨從人數只有八人,更無人會聯想到堂堂秦王敢帶八人謀反,因此便順利放行,李世民因此得到了埋伏在臨湖殿的天賜良機。

    當夜,李建成與李元吉欲面見李淵,提議李元吉出征調借李世民麾下將士,二人路過臨湖殿時,未遇到本應盡責的禁軍詢問,二人遂認定這是削弱李世民勢力計劃的成功前兆,在此喜悅之餘,大為放鬆警惕,未帶一兵一卒,甚至連一個隨從都沒有的情況下,二人路經臨湖殿,被事先埋伏在內的李世民之眾一舉射殺。

    玄武門守將又是太子府的人,這一切使得李建成放鬆了警惕。在得知弟弟真的發動政變之時,心裡防線崩潰連射三箭接不中,一切的一切都已李建成的失敗而告終。由於自己的麻痺大意與自身對於政治鬥爭看法與李世民相差一定距離,李建成的失敗不是力量實力上的,而是個人心裡素質上的。

  • 5 # 記錄歷史人生

    人與人生來就是不同的,有些人含著金鑰匙出生,天生就是贏家。這種情況在中國古代尤為明顯,一個好的出身可以讓你少奮鬥幾十年。大唐首位太子李建成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生贏家,雖然後來他失敗了,但是這並不代表著他是一個碌碌無為、一無是處的人。

    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淵的嫡長子,我們知道帝制時代實行嫡長子繼承製,所以李建成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李淵器重他、栽培他,李建成也不負所望,幫助李淵太原起兵,建立了牢固的東宮班子。可以說,在皇位繼承上李建成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在李淵的培養下,無論如何李建成也不可能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

    在李淵準備好開始起兵後,西河守將擋住了李淵西取長安的道路,於是派遣李建成率軍攻取。李建成見招的義軍沒有經過訓練,軍士懶散,擔心他們大不了仗,於是立下軍規,整肅三軍。在兵進西河的行軍路上,李建成與將士們同甘共苦,食物酒水也與將士們共享,要求將士們不能隨意拿取百姓種在道路旁邊的水果蔬菜。因此,李建成的美名開始在百姓間流傳。到達河西后,城中軍民開門迎降。

    《舊唐書·建成傳》記載,“高祖憂其不嫻政書,每令習時事,自非軍國大務,悉委決之”,這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66363裡說的就是李建成,由此足以看出李淵對李建成的重視與培養。從李淵的大力培養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李建成是有真材實料的。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他最後輸給了李世民呢?主要是因為李建成性格問題,他不愛聽諫言。秦王預謀發動玄武門之變,在玄武門設埋伏,向李淵告狀,說太子淫亂後宮。李淵大驚,召太子前來問話。李建成在李淵身邊的線人告訴了他這件事,勸他不要進宮,李元吉也勸他不要進宮,而李建成不聽,非要進宮,李元吉無奈只好跟著,最終在玄武門被打了一個出其不意,李建成和李元吉全部死在了玄武門前。

  • 6 # 韓奈戴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內部統治階級之間的一場爭權奪利的鬥爭。是由唐高宗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長安城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李世民最後殺了長兄李建成和四弟,立為新任太子,不久繼承大統。

    本文的主題是在玄武門之變中,如何看待李建成。

    首先,我認為他是一個念手足之情、不趕盡殺絕之人。他和李世民是完全的兩類人,李建成雖然在歷史上的名氣與名聲不及李世民,但他卻是一個憨厚,心軟,沒有太多心機的人。

    在玄武門之變中,他的身邊只有隨從,而不見大軍,就當時的李建成,怎麼能沒有自己的軍隊,他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知道即使自己兵敗,李世民也會顧及手足之情,可是李世民不是李建成。還有他已經貴為太子,不久便是皇帝,即使李世民兵變失敗,他也不會對李世民及他的家人趕盡殺絕的,李世民卻盡然。

    其次,我認為他是一個不懂得籠絡人心、經營事業的人。玄武門之變,守將才是關鍵,當時玄武門守將是常何,常何在玄武門之變之前是李建成的人,但是後來被李世民收買,所以在這場戰役裡何常起主導作用。

    李建成等人進入玄武門後,常何將城門關掉,這樣的話,李建成的兵馬無法進入城內,更別提營救了。還有他已經是太子了,不好好的當好太子這一職位,偏要和李世民一決高下,著實不值。

    最後,我覺得李建成是個狂妄自大、輕視敵人的人。我們都知道,當時的李建成勢力很大,權利也很高,應該身邊有很多護衛,但是玄武門之變,他連救駕的軍隊也沒有。在李建成的心裡李世民並不是他的對手,即使他知道李世民痛恨他,也不可能發起政變的。所以李建成進入城內,身邊沒有護衛,在雙方這樣懸殊的對比下,誰輸誰贏一眼便知。

    以上所述,便是我對玄武門之變中李建成的看法。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7 # 西泠小築主人

    提到玄武門之變我想大家都不陌生,正是由於這場政變最終才有了盛唐的“貞觀之治”,秦王李世民設伏誅除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控制唐高祖李淵,數月後登基稱帝,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正史每每讀來這段歷史總覺得雲譎波詭迷霧重重,現在讓我們撥開迷霧,探尋一下玄武門之變的歷史真相(以下僅代表本人觀點僅供參考)。

    首先我們還是要從正史切入:《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七“貞觀十七年七月條”(《唐會要》卷六十三“ 史館雜錄 ”條同)雲: 初,上謂監修國史房玄齡曰:"前世史官所記,皆不令人主見之,何也?"對曰:"史官不虛美,不隱惡,若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中略)上不從。玄齡乃與給事中許敬宗等刪為《高祖》、《今上實錄》;癸巳,書成,上之。上見書六月四日事,語多微隱,謂玄齡曰:"昔周公誅管、蔡以安周,季友鴆叔牙以存魯。朕之所以,亦類是耳,史官何諱焉!"即命削去浮詞,直書其事。 可見太宗非常忌諱玄武門之變那段歷史,以至於打破慣例,親自翻閱史書。結果他對許敬宗等人所修的實錄很不滿意,明確要求重修,併為自己辯護,聲稱自己所為,乃是周公誅管、蔡以安周,季友鴆叔牙以存魯的正義之舉。那麼,在太宗如此指示下修成的實錄,將他的政敵李建成和李元吉汙衊為管、蔡一類的亂臣賊子,並極力刻畫其父高祖李淵平庸無能的形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裡我們且不管李淵和李元吉,單看真實歷史上的李建成其人如何。首先,翻閱《起居注》可知,自晉陽起兵到攻克長安,李建成和李世民均各統一軍,都建有軍功,而且期間李建成的功業是不亞於李世民的。李淵在進軍關中前,派兵攻取西河郡,李建成就是主帥,李世民是副將,結果是非常順利地拿下了西河;而最先攻入長安的軍頭雷永吉,正是李建成的部下,可見這段時間建成的軍功並不遜色於世民。因此,李唐開國後,李淵立他為太子,是順理成章的事。 其次,雖然李唐開國後,李建成作為太子更多地是留在長安協助父皇李淵處理政務,少有領兵征戰建立軍功的機會,但從他的軍事生涯來看,他的軍事才幹也是很突出的,絕非泛泛之輩。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統兵東征洛陽,是李唐統一中原的關鍵一役,結果李世民一舉消滅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兩大集團,立下了不世之功,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其間太子李建成的功勞卻被很多人忽略了。

    同書同卷武德四年正月條雲:稽胡酋帥劉仚成部落數萬,為邊寇;辛巳,詔太子建成統諸軍討之。 可知當時突厥確有趁機進攻長安的圖謀,依附於突厥的梁師都屢屢勾結突厥、稽胡兵入寇,給李唐王朝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為了確保京師安全以及李世民東征戰事的順利進行,高祖李淵派太子李建成鎮守蒲坂,後來更命建成統諸軍進討稽胡。最後的結果是建成只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平定了稽胡部落,迫使稽胡酋帥劉仚成亡奔梁師都,圓滿完成了任務。武德四年四月,李建成班師回朝,可見當時局勢已經平穩,突厥乘機入寇的危險已經解除了。 綜上可知,從鎮蒲州時(三年七月)起,到班師回到長安時(四年四月)止,建成使突厥不能與王世充溝通聯合,擊敗突厥的前驅梁師都,並擊潰了突厥的羽翼稽胡,在此期間,屏藩在北邊,掩護著李世民的東征軍不受突厥的威脅,使太宗得以順利的擒王擒竇(武德四年五月),能說建成沒有軍功麼?後來竇建德沒能威脅到關中,不僅僅是因為他沒有采納凌敬的建議,太子李建成在河東的嚴密防備,恐怕也是重要原因。 後來李建成平定劉黑闥,更展現了他在軍事上的才幹。關於這一節,李樹桐在他的《唐隱太子軍功考》一文中有精細的考辨,可以參看,這裡就不在贅述了。我只指出兩點,一是李建成征討劉黑闥並不是撿漏,不足稱道,而是實打實的軍功;第二,從建成平定劉黑闥的過程來看,他的表現其實是優於世民的。這主要表現在兩點,一是他花費的時間更少,世民平黑闥,耗時近四個月,而建成只花了兩個月的時間。二是他採納了魏徵“剿撫兼用”的策略,不但迅速取得了勝利,而且使河北地區真正得到了安撫,人心思定了,不會再起叛亂了,較之於之前世民一味地鐵血鎮壓以至於河北地區降而復叛,不能不說是更勝一籌。

    《舊唐書劉黑闥傳》雲: 隱太子建成督兵進討,頻戰大捷,六年二月(五年十二月之誤),又大破之於館陶。 《新唐書》卷八十八《錢九隴傳》說: 佐皇太子建成討劉黑闥,魏州力戰破賊,以功最,封郇國公。以本官為苑遊將軍。 錢九隴力戰破賊,戰功最多,被封為郇國公,那麼其他因戰功封爵的將校為數必不少,是可想見的,亦可見魏州之戰,唐軍與劉黑闥定有激烈的交鋒。

    在《資治通鑑》中記載,李建成“性仁厚”。這一點在史書中也有其他佐證,李世民有一次隨李淵一起到齊王府,齊王李元吉想趁機除掉李世民。但是李建成為人宅心仁厚,不想傷害自己的親弟弟,阻止了李元吉。雖然後來秦王黨和太子黨爭鬥的很厲害,但是史書上一直找不到李建成迫害李世民的史料,這一點也可以證明李建成對自己的弟弟李世民,起碼是沒有加害之意。

    《通鑑》紀其事,雲:初,洗馬魏徵常勸太子建成早除秦王,及建成敗,世民召徵謂曰:“汝何為離間我兄弟!”眾為之危懼,徵舉止自若,對曰:“先太子早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 可知魏徵一直力勸建成除掉世民,但建成沒有采納,這是建成、元吉當時並沒有策劃謀害世民的直接的,也是最有力的證據。 滿朝大臣皆稱太子仁義,政變後太子的勢力還很強大足以說明如果沒有這次政變,李建成安全繼位的可能性大於百分之八十。

    月初三己未日(626年7月1日),太白金星再次在白天出現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傅奕秘密上奏道:"金星出現在秦地的分野上,這是秦王應當擁有天下的徵兆。" 高祖將傅奕的密奏給秦王世民看。於是這樣,李世民乘機秘密上奏父皇,告發李建成和李元吉與後宮的嬪妃淫亂,而且說:"兒臣絲毫沒有對不起皇兄和皇弟,現在他們卻打算殺死兒臣,這簡直就像要替王世充和竇建德報仇。如今我快要含冤而死,永遠地離開父皇,魂魄歸於黃泉,如果見到王世充諸賊,實在感到羞恥!" 高祖望著李世民,驚訝不已,回答道:"明天朕就審問此事,你應該及早前來參見朕。"

    這個就明顯有貓膩,第一古人迷信天象李世民上來並沒有辯解而是直接告發太子和齊王跟後宮有染。這是轉移話題,李淵一聽這還得了,馬上就轉移了父皇的注意力,不可謂不高明。再者如果確有其事那就是皇家的醜聞,李淵不可能在朝堂之上公然解決這個問題,一定是找個僻靜的所在,讓雙方都到場來分說此事。這就給政變之時李世民能順利及時的控制李淵製造了最好的條件。

    再看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反應,(這裡就不過多的引經據典了,我儘量用白話來敘述。)齊王認為父皇召見說不定是李世民設計的陷阱,力勸太子不要去。李建成認為玄武門守將都是自己的人,況且自己有三千長林兵,李世民不可能掌握禁軍,手上的八百府衛根本不會鋌而走險。而且自己和弟弟清清白白,到了父皇面前一解釋,倒黴的肯定是老二。從當下的條件看李建成的分析很有道理!第一李世民勢力有限,在沒有掌控禁軍的條件下對當朝太子不利,真有其事來禁軍難道還會袖手旁觀?再者自己根本沒有跟後宮有染。(古代宮禁森嚴,尤其對皇族子弟。不可能輕易見到後宮,電視劇不能信。)到父皇跟前一番解釋,老二還很有可能因為誣告還做罪。自己雖然不想殺兄弟,但是老二確實對自己產生了危險,能奪去他的兵權也是樂於成見的。

    所以兩人高高興興踏踏實實的就上路了,結果走到玄武門附近發現端倪(應該是跟平時的佈防宿衛有差別)轉身就要跑。李世民帶領的手下原本是想兩人一起見到李淵再動手,好一網打盡。現在倉促間發難並無十足把握。但事已至此也還有當機立斷了。我想太子和齊王至少是有一點準備的,從後面長林兵能迅速到達現場可以看出,他自己的府兵也是有所調動以防萬一的。可是壞就壞在敵人居高臨下,而且都是帶滿弓箭的,他們有事身無甲冑,只是隨身的長服。匆促間避無可避。李建成被李世民親手射死,長孫無忌射死李元吉。這期間長林兵趕到,異常混戰,眼看形勢岌岌可危。尉遲恭急中生智,割下太子和齊王的人頭,大聲宣佈太子齊王謀反,已奉旨被誅,其餘不問。當下就解除了長林兵的武裝。一場危機消弭於此。

    下一步就是要迅速控制李淵!

    政變發生時高祖正在宮內的海池上划船,李世民讓尉遲恭入宮擔任警衛。尉遲恭身披鎧甲,手握長予,徑直來到高祖所在的船上。高祖大驚,問道:"今日作亂的人是誰?愛卿到此做什麼?" 尉遲恭回答道:"秦王因為太子和齊王作亂,起兵誅殺了他們。秦王殿下擔心驚動陛下,故派臣擔任警衛。" 高祖對裴寂等人說:"不料今天竟然會出現這種事情,你們認為應當怎麼辦呢?" 蕭瑀和陳叔達說:"建成與元吉本來就沒有參與舉義兵反抗隋朝的謀略,又沒有為天下立下功勞。他們嫉妒秦王功勞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劃奸邪的陰謀。現在,秦王已經聲討並誅殺了他們,秦王功蓋宇宙,天下歸心,陛下如果能夠決定立他為太子,將國家大事委託於他,就不會再生事端了。" 高祖說:"好!這正是我素來的心願啊。"

    這是正史記載的一個版本,其實我們來看宿衛只說明顯看出來不對勁啊,好好的是你自己謀反,還派人來保護父皇。保護是假,控制是真,以來就控制住了李淵,上文說到因為李世民捏造的太子齊王和後宮有染,李淵才找個偏僻的地方準備會見他們,知道現在終於明白掉進了陷阱裡。不得已的情況交出禁軍兵權,李世民的整個政變過程才完全成功了。事後李世民被立為太子,兩個月後急不可耐的匆匆把父親趕下臺,自己登基稱帝。然後誅殺了太子和齊王的子女。李淵哭著控訴:今日你殺我子孫,他日你的子孫也沒有好下場!結果一語成讖,後來李唐子孫被武則天屠殺殆盡,只剩下少數自己的子女。

  • 8 # 千年骷髏

    玄武門之變之前,李淵的確是一丁點的準備都沒有,同時太子也沒有準備,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太子的軍隊的確是集結在了玄武門之外,但是這並不是他提前準備好的,而是玄武門內已經打起來了,太子的人緊急通知的,在玄武門之外除了太子的人,還有勤王部隊也到達了現場。

    那麼為什麼玄武門之變前,李淵沒有任何的準備呢?說白了就是李世民的這次政變是突然的,他自己都沒有準備,更何況是李淵呢?李世民心中肯定早就有政變的想法,可是並沒具體日子,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的一場豪賭,無論是李世民,李淵,或者是太子李建成,這三方人馬都沒有任何的準備。

    在當時的歷史中,李世民其實並沒有多少人支援,李世民這個人野心比較重,李淵為了他的兩個兒子不要自相殘殺,他決定奪走李世民手中的所有權利,於是乎在玄武門之變前一天,李淵叫來李世民要奪權,李世民這個人比較機靈,他趕緊說李建成和李淵的妃子有染,李淵便把奪權這件事擱置了,讓李世民和李建成明天來他這裡對峙。

    李世民回去之後,立即策劃了這場政變,第二天早上雙方進入玄武門之後,李世民出其不意對李建成發動了襲擊,雙方打在了一起,李世民的人鎖上了大門,這個時候玄武門內的人數,雙方都是一樣的,外面的人聽到裡面打鬥,勤王部隊來了,李建成的人都來了。

    這個時候李世民還安排了人在外面勸阻他們不要攻城,告訴他們這是帝王家事,外面的人也沒人敢進攻,最終李世民拿著李建成的人頭站在了城牆之上,這次政變以李世民勝出結束,假如說李建成打贏了,那歷史便又不一樣了。

    雖然說李世民的軍事能力也不錯,平時也都有戰功,但是李建成對軍隊的掌握也是有的。玄武門之變發生之後,薛萬徹就帶著軍隊去解救李建成,而且後來李建成手下的羅藝也在李世民朝政時間造了反,馮立將軍即便是看到了李建成的首級,仍舊奮勇殺敵,報答李建成的知遇之恩。

    其實並不是說李建成身邊沒有軍事力量,而是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謀劃了很久,並且非常的突然,而且準備充分,李建成根本沒有辦法反應,而他手下的將軍在反應過來的時候,其實已經晚了,雖然有一些將軍奮勇殺敵,想要殺了李世民報仇,但是大部分人見到李建成身死,也就倉皇逃竄了。

    玄武門這地方是不允許太多兵力的,只有守關的一些守門將軍,所以李建成身邊的人也大部分沒有想到在這個地方居然會被李世民埋伏,所以也是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建成身為太子也沒有多少軍隊在當面保護他,只是在後面圍攻了李世民而已。

  • 9 # 笑看歷史滄桑

    李建成是個悲劇人物,早早就被立太子,沒有太多戰功,也沒有籠絡到能征善戰的將軍,在軍隊中沒有絕對的權威,李淵建立唐朝後李建成發現沒有強大的軍事做支撐江山坐不穩,就開始排擠李世民,導致玄武門事變的發生,也算是自食其果。

  • 10 # 延慶卅五年

    首先要知道何所謂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的手下們射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後續還讓他的老爹唐高祖李淵迫不得已而禪位給了李世民,也就是說李世民殺兄屠弟逼父!

    李建成做為太子本身做的還不錯,只是太過於掉以輕心,給了二弟秦王李世民可乘之機,不能不說是自己的一大敗筆,最後連性命也搭進去了。退一萬步說,她大不了可做唐玄宗李隆基時的李成器,一個太平王爺總比一個刀下之鬼好吧?

    李建成害了自己,讓人嘆息!

  • 11 # 一帆風順8617

    玄武門之變從表現看是一次結果極具偶然性的,針對當事人的斬首行動,成王敗寇,這個行動本身變數很大,假設如果李世民沒成功他可能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但是如果簡單從表面都歸結於李世民心狠手辣這一點,也是以偏概全的。同樣還要分析李建成的性格特徵,也就是題主的問題。首先說李建成能力那也是沒得說,之所以感覺沒有李世民功勞大,那也是身處儲君之位不能過多衝鋒陷陣的原因,並不代表他不行。其次從性格特點和為人處事來說,儲君相當於建制派,行事風格肯定有一定製約,最起碼他自己是這麼認為的,沒必要在繼承大位之前出玄武門之變這樣的不計後果的殺招,而且他手底下的人,也都是受正統約束之人,村野莽夫出身的少,也不會冒險出這樣的策劃。這都造成當前策略李建成只是防控,有待日後出招而沒有先動手的重要原因,從而給了李世民搶先下手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小偷入室盜竊被發現,跳窗逃跑導致小腿骨折,被偷的那家人有責任嗎?